CN220473968U - 笔尖组件及电子触控笔 - Google Patents

笔尖组件及电子触控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3968U
CN220473968U CN202321823160.7U CN202321823160U CN220473968U CN 220473968 U CN220473968 U CN 220473968U CN 202321823160 U CN202321823160 U CN 202321823160U CN 220473968 U CN220473968 U CN 220473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body
electrode assembly
pen point
assembly
strain gau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231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序俊
曹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231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3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3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3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笔尖组件及电子触控笔,笔尖组件包括笔尖轴、应变片和电极组件,电极组件设于笔尖轴上,应变片包括弹性体和设于弹性体上的应变计,所述电极组件沿轴向相对于所述笔尖轴可滑动设置,所述弹性体的一端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固定,所述弹性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笔尖轴连接固定。本笔尖组件结构新颖,无需与外部固定结构连接,便于电子触控笔的组装生产;应变片整体得到了简化、体积得以减小,更重要的是,相比于U字型的应变片而言,本笔尖组件中的应变片压力传感灵敏度更加,利于提高用户的书写体验,而且,应变片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形,利于保证应变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笔尖组件及电子触控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笔尖组件及电子触控笔。
背景技术
随着电容屏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平板电脑、手机、导航仪等电子产品开始使用电容屏进行操作控制,尽管电容屏可以用手指触摸,但因为手指的脏污易将显示屏弄脏,而且手指的触控精度也不太好,有些专业人员用手指达不到所需精度,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高品质的触控笔来操作触摸屏。
现有的电子触控笔一般包括笔杆和设于笔杆内的笔尖组件、电池、天线、主控板等,其中,笔尖组件包括笔尖轴及分别设于笔尖轴上的应变片与电极组件,应变片包括弹性体和设于弹性体上的应变计。现有技术中,弹性体一般呈U字型,呈U字型的弹性体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结构相连,弹性体变形需要令U形两侧弹片都发生形变,压力传感灵敏度不足,使用时易发生(屏幕)不出墨,写画不出笔锋的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压力传感灵敏度高的笔尖组件及电子触控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笔尖组件,包括笔尖轴、应变片和电极组件,电极组件设于笔尖轴上,应变片包括弹性体和设于弹性体上的应变计,所述电极组件沿轴向相对于所述笔尖轴可滑动设置,所述弹性体的一端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固定,所述弹性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笔尖轴连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笔尖轴包括相连的环套部和板部,所述环套部位于所述板部的一端,所述板部具有与所述弹性体接触的接触平面,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贯穿所述环套部并连接所述弹性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套部与所述板部为一体加工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平面上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弹性体具有对应于所述弧形凹槽设置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位于所述弧形凹槽中,所述应变计位于所述弧形部之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远离所述弹性体的一端设有触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靠近所述应变片的一端设有插入孔,所述弹性体的一端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插入孔的插入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与所述笔尖轴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连接;或者,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弹性体焊接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与所述所述笔尖轴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连接;或者,所述弹性体与所述电极组件焊接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FPC板和芯片组件,所述FPC板的部分区域固设于所述笔尖轴上,所述芯片组件通过所述FPC板分别与所述电极组件及应变计电性连接,所述FPC板上还设有与所述芯片组件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电子触控笔,包括上述笔尖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笔尖组件结构新颖,无需与外部固定结构连接,便于电子触控笔的组装生产;应变片整体得到了简化、体积得以减小,更重要的是,相比于U字型的应变片而言,本笔尖组件中的应变片压力传感灵敏度更加,利于提高用户的书写体验,而且,应变片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形,利于保证应变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笔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笔尖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笔尖组件的正视图(未受力时);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笔尖组件的正视图(受力时);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笔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笔尖组件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笔尖组件的正视图(未受力时);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笔尖组件的正视图(受力时)。
附图标号说明:
1、笔尖轴;11、环套部;12、板部;121、接触平面;122、弧形凹槽;
2、应变片;21、弹性体;211、插入部;212、弧形部;22、应变计;
3、电极组件;31、触头;32、插入孔;
4、FPC板;41、电连接器;
5、芯片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和/或”为例,包括方案,或方案,或和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电子触控笔,包括笔杆和分别设于笔杆内的笔尖组件、电池、天线及主控板,所述笔尖组件、电池和天线分别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
所述笔尖组件包括笔尖轴1、应变片2和电极组件3,电极组件3设于笔尖轴1上,应变片2包括弹性体21和设于弹性体21上的应变计22,所述弹性体21的一端与所述电极组件3连接固定,所述弹性体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笔尖轴1连接固定,所述电极组件3远离所述弹性体21的一端设有触头31,所述电子触控笔通过所述触头31接触外界触控显示设备。
所述电极组件3沿自身的轴向相对于所述笔尖轴1可滑动设置,所述应变片2位于所述电极组件3的一端外侧并沿所述电极组件3的轴向设置。容易理解的,所述弹性体21可以起到驱使所述电极组件3复位的作用。
具体来说,所述笔尖轴1包括相连的环套部11和板部12,所述环套部11位于所述板部12的一端,所述板部12具有与所述弹性体21接触的接触平面121,所述弹性体21平行于所述接触平面121设置,所述电极组件3的一端贯穿所述环套部11并连接所述弹性体21。为便于所述笔尖轴1的加工制造以及保证笔尖轴1的结构稳定性,优选所述环套部11与所述板部12为一体加工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可选的,所述电极组件3靠近所述应变片2的一端设有插入孔32,所述弹性体21的一端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插入孔32的插入部211。所述插入孔32与所述插入部211的配合不仅可以方便所述弹性体21与所述电极组件3的定位安装,还能够防止所述弹性体21与所述电极组件3意外脱离。
所述弹性体21与所述笔尖轴1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连接;或者,所述弹性体21与所述弹性体21焊接相连;或者,所述弹性体21与所述弹性体21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固定。所述弹性体21与所述所述笔尖轴1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连接;或者,所述弹性体21与所述电极组件3焊接相连;或者,所述弹性体21与所述所述笔尖轴1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紧固螺钉、卡扣等,同理,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紧固螺钉、卡扣等。
所述笔尖组件还包括FPC板4和芯片组件5,所述FPC板4的部分区域固设于所述笔尖轴1上,所述芯片组件5通过所述FPC板4分别与所述电极组件3及应变计22电性连接,所述FPC板4上还设有与所述芯片组件5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41,所述芯片组件5通过所述电连接器41连接所述主控板,所述电连接器41可选板对板连接器或其他形式的连接器。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5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电子触控笔,包括笔杆和分别设于笔杆内的笔尖组件、电池、天线及主控板,所述笔尖组件、电池和天线分别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
所述笔尖组件包括笔尖轴1、应变片2和电极组件3,电极组件3设于笔尖轴1上,应变片2包括弹性体21和设于弹性体21上的应变计22,所述弹性体21的一端与所述电极组件3连接固定,所述弹性体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笔尖轴1连接固定,所述电极组件3远离所述弹性体21的一端设有触头31,所述电子触控笔通过所述触头31接触外界触控显示设备。
所述电极组件3沿自身的轴向相对于所述笔尖轴1可滑动设置,所述应变片2位于所述电极组件3的一端外侧并沿所述电极组件3的轴向设置。容易理解的,所述弹性体21可以起到驱使所述电极组件3复位的作用。
具体来说,所述笔尖轴1包括相连的环套部11和板部12,所述环套部11位于所述板部12的一端,所述板部12具有与所述弹性体21接触的接触平面121,所述弹性体21平行于所述接触平面121设置,所述电极组件3的一端贯穿所述环套部11并连接所述弹性体21。为便于所述笔尖轴1的加工制造以及保证笔尖轴1的结构稳定性,优选所述环套部11与所述板部12为一体加工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本实施例中,笔尖轴1的接触平面121上设有弧形凹槽122,弹性体21具有对应于所述弧形凹槽122设置的弧形部212,所述弧形部212位于所述弧形凹槽122中,所述应变计22位于所述弧形部212之外。所述弧形部212的设置使得笔尖组件受力后,应变计22区域仅发生轻微变形,防止应变计22因过度变形而损坏,利于延长笔尖组件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电极组件3靠近所述应变片2的一端设有插入孔32,所述弹性体21的一端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插入孔32的插入部211。所述插入孔32与所述插入部211的配合不仅可以方便所述弹性体21与所述电极组件3的定位安装,还能够防止所述弹性体21与所述电极组件3意外脱离。
所述弹性体21与所述笔尖轴1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连接;或者,所述弹性体21与所述弹性体21焊接相连;或者,所述弹性体21与所述弹性体21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固定。所述弹性体21与所述所述笔尖轴1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连接;或者,所述弹性体21与所述电极组件3焊接相连;或者,所述弹性体21与所述所述笔尖轴1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紧固螺钉、卡扣等,同理,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紧固螺钉、卡扣等。
所述笔尖组件还包括FPC板4和芯片组件5,所述FPC板4的部分区域固设于所述笔尖轴1上,所述芯片组件5通过所述FPC板4分别与所述电极组件3及应变计22电性连接,所述FPC板4上还设有与所述芯片组件5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41,所述芯片组件5通过所述电连接器41连接所述主控板,所述电连接器41可选板对板连接器或其他形式的连接器。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笔尖组件,包括笔尖轴、应变片和电极组件,电极组件设于笔尖轴上,应变片包括弹性体和设于弹性体上的应变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沿轴向相对于所述笔尖轴可滑动设置,所述弹性体的一端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固定,所述弹性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笔尖轴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尖轴包括相连的环套部和板部,所述环套部位于所述板部的一端,所述板部具有与所述弹性体接触的接触平面,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贯穿所述环套部并连接所述弹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套部与所述板部为一体加工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平面上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弹性体具有对应于所述弧形凹槽设置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位于所述弧形凹槽中,所述应变计位于所述弧形部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远离所述弹性体的一端设有触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靠近所述应变片的一端设有插入孔,所述弹性体的一端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插入孔的插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与所述笔尖轴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连接;或者,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弹性体焊接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与所述笔尖轴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连接;或者,所述弹性体与所述电极组件焊接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FPC板和芯片组件,所述FPC板的部分区域固设于所述笔尖轴上,所述芯片组件通过所述FPC板分别与所述电极组件及应变计电性连接,所述FPC板上还设有与所述芯片组件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
10.电子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笔尖组件。
CN202321823160.7U 2023-07-11 2023-07-11 笔尖组件及电子触控笔 Active CN220473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3160.7U CN220473968U (zh) 2023-07-11 2023-07-11 笔尖组件及电子触控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3160.7U CN220473968U (zh) 2023-07-11 2023-07-11 笔尖组件及电子触控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3968U true CN220473968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9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23160.7U Active CN220473968U (zh) 2023-07-11 2023-07-11 笔尖组件及电子触控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3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72750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主动式电容触控笔
JP2006301979A (ja) ペン型入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センサ素子
CN220473968U (zh) 笔尖组件及电子触控笔
CN113190127B (zh) 电容触控笔
US20190278389A1 (en) Capacitive Touch Pen
CN215599660U (zh) 一种电容笔
CN212539480U (zh) 压力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816124A (zh) 电容铅笔及其智能配件
CN113190128B (zh) 一种电容触控笔
CN113220143B (zh) 触控笔
CN215494944U (zh) 一种触控笔及显示设备组件
CN220357564U (zh) 一种电子笔压感模组及电子笔
CN113282184B (zh) 电容触控笔
CN220671936U (zh) 基于金属笔芯的触控笔
CN219016944U (zh) 触控笔及触控设备
CN220603996U (zh) 触控笔
CN215642625U (zh) 一种电容笔
CN220553133U (zh) 触控笔、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附件
CN220730774U (zh) 基于金属笔芯的触控笔
KR101260904B1 (ko) 터치 스크린용 스타일러스 펜의 기능을 갖는 필기구
CN220671935U (zh) 基于金属笔芯的触控笔
CN220357565U (zh) 一种电子笔压感模组及电子笔
CN217060942U (zh) 弹性组件、压感结构及触控笔
CN219738122U (zh) 压力式触控笔
CN216817369U (zh) 弹片、压感组件及触控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