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4587U - 激光雷达传感器及包括该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激光雷达传感器及包括该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4587U
CN218974587U CN202223144161.7U CN202223144161U CN218974587U CN 218974587 U CN218974587 U CN 218974587U CN 202223144161 U CN202223144161 U CN 202223144161U CN 218974587 U CN218974587 U CN 218974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hard
laser radar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441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梓扬
高祥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441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4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4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4587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9728 priority patent/WO2024109526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激光雷达传感器及包括该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激光雷达传感器安装不便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包括主板、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软硬结合电路板,软硬结合电路板包括第一硬质电路板、第二硬质电路板和软质电路板,第一硬质电路板与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第二硬质电路板与第二连接器电连接,软质电路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硬质电路板和第二硬质电路板电连接。通过设置软硬结合电路板将激光雷达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电连接,通过中间的软质电路板能够改变第二连接器的方向与激光雷达传感器的主板连接,从而便于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安装。

Description

激光雷达传感器及包括该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激光雷达传感器及包括该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为了提高其驾驶性能和/或安全性能,一般都安装有测距传感器,在众多的测距传感器类型中,大部分车辆优选采用的是激光雷达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能实现无接触远距离测量,并且还具有速度快、精度高、量程大、抗光、电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作为车辆的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外型不能做的很大,因此对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整体体积要求很高,并且,由于激光雷达传感器对于防水防尘的要求,市场上只能采用特定的连接器,以作为激光雷达传感器对外的接口。
由于对外连接器型号确定,而激光雷达内部由于光学器件等布置的要求,激光雷达传感器的主板的安装与连接器的方向必须垂直,因此需要特定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内部的连接方案来实现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安装,导致安装不便。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激光雷达传感器安装不便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激光雷达传感器,所述激光雷达传感器包括主板、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软硬结合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器为所述激光雷达传感器对外的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在所述主板上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其中,所述软硬结合电路板包括第一硬质电路板、第二硬质电路板和软质电路板,所述第一硬质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硬质电路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所述软质电路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硬质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硬质电路板电连接。
在上述激光雷达传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硬质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定位配合以对所述第一硬质电路板进行定位。
在上述激光雷达传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槽,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
在上述激光雷达传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槽为U型定位槽。
在上述激光雷达传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硬质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焊接固定。
在上述激光雷达传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硬质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焊盘,所述第二焊盘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焊接固定。
在上述激光雷达传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硬质电路板的厚度为1.5mm至2.0mm;并且/或者所述第二硬质电路板的厚度为1.5mm至2.0mm。
在上述激光雷达传感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软质电路板的厚度为0.4mm至0..6mm。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激光雷达传感器。
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辆为电动汽车。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激光雷达传感器通过设置软硬结合电路板将激光雷达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电连接,软硬结合电路板包括与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的第一硬质电路板、与第二连接器电连接的第二硬质电路板以及将第一硬质电路板和第二硬质电路板电连接软质电路板,通过中间的软质电路板能够改变第二连接器的方向与激光雷达传感器的主板连接,例如,可以将软质电路板弯折90度,或者,根据所设计不同的系统来灵活设定软质电路板的弯折角度,从而便于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安装,此外,也有利于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软硬结合结合电路板的第一硬质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定位配合以对第一硬质电路板进行定位。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对第一硬质电路板进行定位,便于使第一硬质电路板与第一连接器准确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的车辆由于包括了上述激光雷达传感器,进而具备了上述激光雷达传感器所具备的技术效果,相比于改进前的车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在安装激光雷达传感器时更加方便,车辆的装配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激光雷达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激光雷达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软硬结合电路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软硬结合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第一连接器;11、第一定位结构;2、第二连接器;3、主板;4、软硬结合电路板;41、第一硬质电路板;42、第二硬质电路板;43、软质电路板;411、第二定位结构;5、壳体;51、安装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例如,虽然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结合电动汽车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车辆,例如,燃油汽车、油电混汽车等,这种对具体应用对象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顶”、“底”、“上”、“下”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包括车身以及安装在车身上的激光雷达传感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激光雷达传感器安装在车身的顶部,或者,也可以将激光雷达传感器安装在车身的前部,等等,这种对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具体安装位置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介绍。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激光雷达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激光雷达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软硬结合电路板的装配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包括第一连接器1、第二连接器2、主板3和软硬结合电路板4,第一连接器1为激光雷达传感器对外的接口,第二连接器2安装在主板3上并与主板3电连接。
其中,软硬结合电路板4包括第一硬质电路板41、第二硬质电路板42和软质电路板43,第一硬质电路板41与第一连接器1电连接,第二硬质电路板42与第二连接器2电连接,软质电路板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硬质电路板41和第二硬质电路板42电连接。
通过设置软硬结合电路板4将激光雷达传感器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电连接,通过中间的软质电路板43能够改变第二连接器2的方向与激光雷达传感器的主板3连接,例如,可以将软质电路板43弯折90度,或者,根据所设计不同的系统来灵活设定软质电路板43的弯折角度,从而便于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安装,此外,也有利于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小型化设计。
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2所示,激光雷达传感器的主板3、第二连接器2和软硬结合电路板4均安装在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壳体5的内部,主板3呈水平设置,第二连接器2安装在主板3的上表面,软硬结合电路板4的第二硬质电路板42也呈水平设置,第二硬质电路板42的底部与第二连接器2电连接,壳体5的侧部设置有安装口51,第一连接器1位于该安装口51内,第一连接器1的一端位于壳体5的外部,第一连接器1的另一端与软硬结合电路板4的第一硬质电路板41电连接,第一连接器1的该端面呈竖直设置,第一硬质电路板41也呈竖直设置,软硬结合电路板4的软质电路板43基本呈水平设置,软质电路板43与第一硬质电路板41之间的夹角接近90度。
继续参阅图2,并接着参阅图3,其中,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软硬结合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器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11,软硬结合电路板4的第一硬质电路板4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411,第一定位结构11与第二定位结构411定位配合以对第一硬质电路板41进行定位。
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1和第二定位结构411对第一硬质电路板41进行定位,便于使第一硬质电路板41与第一连接器1准确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一定位结构11和第二定位结构411设置为定位销与定位槽相配合的结构,或者,也可以将第一定位结构11和第二定位结构411设置为定位板与定位槽相配合的结构,再或者,还可以将第一定位结构11和第二定位结构411设置为定位柱与定位孔相配合的结构,等等,这种对第一定位结构11和第二定位结构411的具体结构形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定位结构11为设置在第一连接器1上的定位销,第二定位结构411为形成在第一硬质电路板41上的定位槽,定位销与定位槽相适配。
示例性地,如图2和图3所示,定位销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定位槽的数量也为两个且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在进行装配时,两个定位销分别插入对应的定位槽内。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销和定位槽的数量并不限于上述的两个,例如,还可以将定位销和定位槽的数量均设置为一个或者三个等等,这种对定位销和定位槽的具体数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定位销和定位槽的数量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设置两个定位销,设置一个长圆形的定位槽,在装配时,使两个定位销均插入到该长圆形的定位槽内,两个定位销分别与定位槽的两端抵靠,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也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定位销的横截面设置成圆形、三角形、方形或者多边形,相对应地,将定位槽设置成圆形定位槽、三角形定位槽、方形定位槽或者多边形定位槽,等等,这种对定位销和定位槽的具体形状的调整和改变也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定位槽为U型定位槽。
示例性地,U型定位槽的数量为两个,且均位于第一硬质电路板41的顶部。
优选地,第一硬质电路板41上设置有第一焊盘(图中未示出),第一焊盘与第一连接器1焊接固定。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第一硬质电路板41呈竖直设置,第一硬质电路板41远离第二硬质电路板42的一侧与第一连接器1电连接,第一焊盘设置在第一硬质电路板41靠近第一连接器1的一侧,通过将第一焊盘与第一连接器1焊接实现第一硬质电路板41与第一连接器1的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一焊盘的形状设置成圆形或者方形等,这种对第一焊盘的具体形状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第二硬质电路板42上设置有第二焊盘(图中未示出),第二焊盘与第二连接器2焊接固定。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第二硬质电路板42呈水平设置,第二硬质电路板42底面与第二连接器2电连接,第二焊盘设置在第二硬质电路板42底面,通过将第二焊盘与第二连接器2焊接实现第二硬质电路板42与第二连接器2的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二焊盘的形状设置成圆形或者方形等,这种对第二焊盘的具体形状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硬质电路板41的厚度为1.5mm至2.0mm。
示例性地,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一硬质电路板41的厚度设置为1.5mm、1.6mm、1.7mm、1.8mm、1.9mm、2.0mm。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硬质电路板42的厚度为1.5mm至2.0mm。
示例性地,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二硬质电路板42的厚度设置为1.5mm、1.6mm、1.7mm、1.8mm、1.9mm、2.0mm。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软质电路板43的厚度为0.4mm至0.6mm。
示例性地,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软质电路板43的厚度设置为0.4mm、0.5mm、0.6mm。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激光雷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传感器包括主板、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软硬结合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器为所述激光雷达传感器对外的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在所述主板上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其中,
所述软硬结合电路板包括第一硬质电路板、第二硬质电路板和软质电路板,所述第一硬质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硬质电路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所述软质电路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硬质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硬质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硬质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定位配合以对所述第一硬质电路板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槽,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为U型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硬质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焊盘,所述第二焊盘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电路板的厚度为1.5mm至2.0mm;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硬质电路板的厚度为1.5mm至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电路板的厚度为0.4mm至0..6mm。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以及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所述激光雷达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车身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电动汽车。
CN202223144161.7U 2022-11-25 2022-11-25 激光雷达传感器及包括该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车辆 Active CN218974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4161.7U CN218974587U (zh) 2022-11-25 2022-11-25 激光雷达传感器及包括该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车辆
PCT/CN2023/129728 WO2024109526A1 (zh) 2022-11-25 2023-11-03 激光雷达传感器及包括该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4161.7U CN218974587U (zh) 2022-11-25 2022-11-25 激光雷达传感器及包括该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4587U true CN218974587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1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44161.7U Active CN218974587U (zh) 2022-11-25 2022-11-25 激光雷达传感器及包括该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4587U (zh)
WO (1) WO2024109526A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09526A1 (zh) 2024-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6657C (zh) 电转接器及其组件
JP4889569B2 (ja) 遊動型コネクタ
US7815474B1 (en) Probe connector having a mounting platform
US20190006778A1 (en) Miniaturized High-Speed Plug-In Card Type Connector
JP3122673U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US8932083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for use with flex circuits
EP2073294A2 (en) A receptacle connector for a battery in the mobile electric device
US7442064B2 (en) Board connecting body
JP2556834Y2 (ja)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7252532B2 (en) Board mount connector suitable for automatic mounting
JP2007257999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20070020995A1 (en) Adap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8974587U (zh) 激光雷达传感器及包括该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车辆
JP5006140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US10361499B2 (en) Signal transferring device and adapter assembly
CN214256744U (zh) 排线模组及手表
US10187988B1 (en) Adapter with an insulating body having a circuit board with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modules surface mounted on the board
CN113508307A (zh) 车载用雷达装置
CN211789684U (zh) 改进型连接器
EP3048483B1 (en) Camera module
CN219301646U (zh) 一种反射型光电传感器
CN217468925U (zh) 一种连接器
CN220915525U (zh) 控制器与天线组合结构
CN217561844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214478111U (zh) 一种高性能的卡口折弯薄壁件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