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3984U - 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3984U
CN218973984U CN202223317622.6U CN202223317622U CN218973984U CN 218973984 U CN218973984 U CN 218973984U CN 202223317622 U CN202223317622 U CN 202223317622U CN 218973984 U CN218973984 U CN 218973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ipe fitting
driving shaft
fixedly connected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76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惠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Oux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Oux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Oux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Oux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176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3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3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3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属于管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安装检测器件的底座,底座的一侧通过螺栓与驱动电机的固定端连接固定,且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贯穿底座的侧壁与主动轴连接固定,主动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还与底座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且主动轴的侧面与安装架的两个竖向侧壁连接固定,安装架的竖向侧面与贯通设在底座顶端的限位槽滑动连接,且安装架位于底座顶端的竖向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的侧面螺纹连接有辅助调节的活动块,且活动块的底端与用于检测器件的连接板连接固定。该汽车管件检测设备,便于对管件的多个部位进行检测,使检测位置不受影响,保证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管件是汽车零件的一种,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汽车管件的加工质量,工作人员需要对汽车管件进行一些力学性能的测试检测,承载弯曲性能的指标是检测汽车管件结构强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现有的汽车管件在进行压力检测时,通过液压杆带动压头进行下降挤压汽车管件,从而根据汽车管件的形变来得出检测结果,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该汽车管件进行了解,然而现有的检测设备能够对汽车管件进行多角度进行测试,但是均在同一位置的多个角度,导致不便于对管件的其它部位进行检测,使检测的位置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检测效率。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申请号为202021814583.9,一种汽车管件强度检测设备,虽然能够对汽车管件进行多角度检测,但是均在同一位置的多个角度,导致不便于对管件的其它部位进行检测,使检测的位置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检测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包括用于安装检测器件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通过螺栓与驱动电机的固定端连接固定,且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贯穿底座的侧壁与主动轴连接固定,所述主动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还与底座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且主动轴的侧面与安装架的两个竖向侧壁连接固定,所述安装架的竖向侧面与贯通设在底座顶端的限位槽滑动连接,且安装架位于底座顶端的竖向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侧面螺纹连接有辅助调节的活动块,且活动块的底端与用于检测器件的连接板连接固定,连接板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液压杆的固定端连接固定,且液压杆的伸缩端与用于对汽车管件进行检测的压头连接固定。
具体的,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贯穿安装架的侧壁与用于辅助调节位置的调节轮连接固定。
具体的,所述底座的一侧通过螺栓与步进电机的固定端连接固定,且步进电机的驱动端贯穿底座的侧壁与第二丝杆连接固定。
具体的,所述第二丝杆远离步进电机的一端还与底座的内壁转动连接,且第二丝杆的侧面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同结构的活动杆。
具体的,所述活动杆的侧面与贯通设在底座顶端的调节槽滑动连接,且活动杆的一端与方形的安装板连接固定,所述活动杆的侧面设有用于配合主动轴穿过的圆形孔。
具体的,所述安装板的远离安装架的一侧焊接有用于承载汽车管件的承载环,且安装板的底端还与底座的顶端滑动连接,所述底座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该汽车管件检测设备,得益于驱动电机和调节轮的设计,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可以带动主动轴上的安装进行调节角度,且通过转动调节轮带动第一丝杆上的活动块进行调节,从而改变压头的位置,使得设备不仅能够进项多角度进行检测,还能够对管件的不同位置进行检测,使得设备的实用性得到提高;
得益于步进电机和承载环的设计,使用时将汽车管件水平放置,启动步进电机带动第二丝杆进行转动,使得两个活动杆带动安装板上的承载环进行相向移动,从而实现对汽车管件的固定,且采用该固定方式,使得设备能够对不同长度的汽车管件进行固定,使得设备的实用性得到提高,且设置有控制面板,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控制;
该汽车管件检测设备,便于对管件的多个部位进行检测,使检测位置不受影响,保证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1、底座;2、安装架;3、第一丝杆;4、调节轮;5、驱动电机;6、限位槽;7、调节槽;8、安装板;9、承载环;10、步进电机;11、控制面板;12、活动块;13、连接板;14、液压杆;15、压头;16、活动杆;17、主动轴;18、第二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粘接、焊接、螺栓连接等等现有方式,以实际需要为准。
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包括用于安装检测器件的底座1,底座1的一侧通过螺栓与驱动电机5的固定端连接固定,且驱动电机5的驱动端贯穿底座1的侧壁与主动轴17连接固定,主动轴17远离驱动电机5的一端还与底座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主动轴17不与活动杆16连接,且穿过活动杆16侧面设置的圆形孔,且主动轴17的侧面与安装架2的两个竖向侧壁连接固定,安装架2的竖向侧面与贯通设在底座1顶端的限位槽6滑动连接,限位槽6的长度满足安装架2的正常调节,且安装架2位于底座1顶端的竖向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3,第一丝杆3的侧面螺纹连接有辅助调节的活动块12,活动块12的顶端还与安装架2的横向内侧滑动连接,且活动块12的底端与用于检测器件的连接板13连接固定,连接板13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液压杆14的固定端连接固定,且液压杆14的伸缩端与用于对汽车管件进行检测的压头15连接固定,压头15为现有装置,具体的模型根据实际实用需求定制即可。
为了进行固定,第一丝杆3的一端贯穿安装架2的侧壁与用于辅助调节位置的调节轮4连接固定,调节轮4的转动方向根据实际安装的情况而定,底座1的一侧通过螺栓与步进电机10的固定端连接固定,且步进电机10的驱动端贯穿底座1的侧壁与第二丝杆18连接固定,第二丝杆18远离步进电机10的一端还与底座1的内壁转动连接,且第二丝杆18的侧面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同结构的活动杆16,第二丝杆18为两段式设计,满足两个活动杆16能够进行相向移动,活动杆16的侧面与贯通设在底座1顶端的调节槽7滑动连接,且活动杆16的一端与方形的安装板8连接固定,活动杆16的侧面设有用于配合主动轴17穿过的圆形孔,安装板8的远离安装架2的一侧焊接有用于承载汽车管件的承载环9,两个承载环9呈对向安装,且安装板8的底端还与底座1的顶端滑动连接,底座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1,控制面板11为现有成熟技术,具体与现有的终端控制器连接。
驱动电机5、步进电机10和液压杆14均为现有成熟技术,使用时与外界220V市电电连接,且均与现有的终端控制器进行连接,终端控制器由控制面板11进行控制,具体型号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且附图比例仅为参考,具体比例根据实际使用的条件进行调节。
工作原理
该汽车管件检测设备,在使用时,将设备的元器件与外界220V市电电连接,连接完成,将汽车管件放置在两个承载环9之间,呈水平放置,启动步进电机10带动第二丝杆18进行转动,使得两个活动杆16带动安装板8上的承载环9进行相向移动,从而实现对汽车管件的固定,固定完成,根据所要管件检测的位置,启动驱动电机5和转动调节轮4对压头15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启动液压杆14带动压头15对汽车管件进行挤压,挤压完后观察形变程度,得出检测结果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一和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包括用于安装检测器件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通过螺栓与驱动电机(5)的固定端连接固定,且驱动电机(5)的驱动端贯穿底座(1)的侧壁与主动轴(17)连接固定,所述主动轴(17)远离驱动电机(5)的一端还与底座(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且主动轴(17)的侧面与安装架(2)的两个竖向侧壁连接固定,所述安装架(2)的竖向侧面与贯通设在底座(1)顶端的限位槽(6)滑动连接,且安装架(2)位于底座(1)顶端的竖向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3),所述第一丝杆(3)的侧面螺纹连接有辅助调节的活动块(12),且活动块(12)的底端与用于检测器件的连接板(13)连接固定,连接板(13)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液压杆(14)的固定端连接固定,且液压杆(14)的伸缩端与用于对汽车管件进行检测的压头(15)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3)的一端贯穿安装架(2)的侧壁与用于辅助调节位置的调节轮(4)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通过螺栓与步进电机(10)的固定端连接固定,且步进电机(10)的驱动端贯穿底座(1)的侧壁与第二丝杆(18)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丝杆(18)远离步进电机(10)的一端还与底座(1)的内壁转动连接,且第二丝杆(18)的侧面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同结构的活动杆(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6)的侧面与贯通设在底座(1)顶端的调节槽(7)滑动连接,且活动杆(16)的一端与方形的安装板(8)连接固定,所述活动杆(16)的侧面设有用于配合主动轴(17)穿过的圆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8)的远离安装架(2)的一侧焊接有用于承载汽车管件的承载环(9),且安装板(8)的底端还与底座(1)的顶端滑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1)。
CN202223317622.6U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 Active CN218973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7622.6U CN218973984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7622.6U CN218973984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3984U true CN218973984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6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7622.6U Active CN218973984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39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29957B (zh) 一种镀锌钢板机械性能检测机器及其检测方法
CN218973984U (zh) 一种汽车管件检测设备
CN111751219B (zh) 一种桥梁栏杆强度测试装置
CN220230849U (zh) 一种箱体气密性检测用工装
CN208854187U (zh) 一种电机壳加工装置
CN214794238U (zh) 一种连续型扭矩质量检测设备
CN112127818B (zh) 一种连续可调式振动筛实验台架装置
CN209927643U (zh) 密封门抗弯能力检验装置
CN210689693U (zh) 一种用于管材的检测装置
CN210690766U (zh) 一种车用驱动电机测试台架的电机夹持装置
CN211292390U (zh) 一种橡胶接头试验装置
CN218994338U (zh) 一种耐冲击结构形变检测装置
CN210689692U (zh) 一种用于管面环焊缝检测的扫查装置
CN113008908A (zh) 一种无损检测成像辅助装置
CN111843722A (zh) 一种斜拉/吊索表面打磨装置
CN219830278U (zh) 一种汽车管柱总成的性能检测装置
CN220845333U (zh) 一种机动车检测辅助设备
CN219975986U (zh) 一种隧道顶探伤工装
CN219263880U (zh) 监控装置安装结构
CN220854475U (zh) 一种建筑钢筋现场检测仪
CN219772781U (zh) 一种施工用可调角度弯道镜
CN212822818U (zh) 法兰多孔加工装置
CN114323643B (zh) 一种旋转机组监测调节装置及方法
CN218629268U (zh) 一种检测压力试验机
CN218894886U (zh) 一种减径机组轴承座升降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