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6807U - 一种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6807U
CN218966807U CN202223171293.9U CN202223171293U CN218966807U CN 218966807 U CN218966807 U CN 218966807U CN 202223171293 U CN202223171293 U CN 202223171293U CN 218966807 U CN218966807 U CN 218966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uide
lens
support plate
transmission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712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毅
王军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712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6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6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6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及车辆。该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壳体,驱动机构及传动系统;还包括镜片支撑板、限位件、紧固件及弹性件;镜片支撑板设置于壳体的一侧,且镜片支撑板与传动系统连接,驱动机构通过传动系统驱动镜片支撑板转动;镜片支撑板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孔壁为第一弧面;限位件经由镜片支撑板背离壳体的一侧连接在连接孔内,限位件的外壁包括第二弧面,第二弧面与第一弧面匹配连接,以使镜片支撑板转动时,第一弧面沿第二弧面滑动;紧固件的杆部穿过限位件并与壳体连接;紧固件的头部将弹性件压接于限位件的内壁处。

Description

一种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附属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载外后视镜位于乘用车的前排车门外侧,其主要为驾驶员提供车辆的后方视野,它扩大了驾驶员的视野范围,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部件之一
汽车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可以辅助对外后视镜的角度进行调整,可使驾驶员观察到特定方位的视野,便于安全行车。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汽车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外后视镜作为驾驶过程的重要参与机构,它的智能化更为重要。因此,可以根据每个驾驶员个人身高与驾驶习惯按照预设位置进行自动调节的记忆式外后视镜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本申请的发明者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提供一种可以稳定运行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及车辆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空间;
驱动机构及传动系统,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传动系统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镜片支撑板,所述镜片支撑板用于安装外后视镜镜片,所述镜片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侧,且所述镜片支撑板与所述传动系统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传动系统驱动所述镜片支撑板转动;所述镜片支撑板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壁为第一弧面;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经由所述镜片支撑板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连接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限位件的外壁包括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与所述第一弧面匹配连接,以使所述镜片支撑板转动时,所述第一弧面沿所述第二弧面滑动;
紧固件及弹性件;所述紧固件的杆部穿过所述限位件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紧固件的头部将所述弹性件压接于所述限位件的内壁处。
可选地,所述壳体与所述镜片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转动导向件,所述转动导向件包括截面呈环状的本体部;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具有底台,所述底台与所述壳体抵接。
可选地,所述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转动导向件,所述壳体及所述镜片支撑板分别与所述转动导向件连接;
所述镜片支撑板与所述转动导向件之间通过第一导向组件连接以对所述镜片支撑板相对所述转动导向件绕第二方向的转动进行导向;
所述转动导向件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第二导向组件连接以对所述转动导向件连同所述镜片支撑板一起相对所述壳体绕第一方向的转动进行导向。
可选地,所述转动导向件包括截面呈环状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导向件,所述本体部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导向件;
所述镜片支撑板朝向所述壳体凸出设置有凸台部,所述凸台部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导向件,所述凸台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本体部内且所述第三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导向件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导向件其中一者为滑块、另一者为滑槽;
所述壳体开设有容置槽,且在所述容置槽的内壁设置有第四导向件,所述本体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四导向件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四导向件其中一者为滑块、另一者为滑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一导向件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向件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二导向件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减速机构、第一传动齿条及第二传动齿条;所述减速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条及第二传动齿条均与所述减速机构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齿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球头,所述第二传动齿条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球头,所述第一球头及所述第二球头均与所述镜片支撑板铰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传动系统驱动所述镜片支撑板绕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传动齿条及所述第二传动齿条分别布置在所述镜片支撑板的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或者所述第一传动齿条及所述第二传动齿条分别布置在所述镜片支撑板的沿第二方向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齿条的端部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球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传动齿条的端部具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球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面;
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法线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的法线相互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齿条及所述第二传动齿条均呈弧形;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两个弧形滑槽,两个所述弧形滑槽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传动齿条滑动配合、另一者与所述第二传动齿条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
所述减速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蜗杆及第二驱动蜗杆,所述第一驱动蜗杆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蜗杆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
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同轴连接的第一蜗杆、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同轴连接的第二蜗杆;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蜗杆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蜗杆啮合;
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及第六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
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条啮合,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条啮合。
可选地,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之间同轴连接有第七齿轮;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位器,所述电位器与所述第七齿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镜片支撑环,所述镜片支撑环与所述镜片支撑板抵接且形成有第一球窝及第二球窝,所述第一球头铰接连接在第一球窝内,所述第二球头铰接连接在第二球窝内。
可选地,所述镜片支撑环包括环本体及多个卡齿,多个所述卡齿周向分布在所述环本体的端部;所述环本体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外侧,且所述卡齿与所述壳体抵接。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中,通过紧固件、弹性件及限位件的设置,既保证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并且不会影响到镜片支撑板的转动。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中转动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中镜片支撑板与转动导向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中驱动机构与传动系统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中第一球头和第二球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01、容置槽;102、第四导向件;103、穿孔;104、弧形滑槽;1-1、上壳体;1-2、下壳体;2、驱动机构;21、第一电机;22、第二电机;23、电路板;231、电位器;3、传动系统;31、第一传动齿条;310、第一球头;311、第一安装面;32、第二传动齿条;320、第二球头;321、第二安装面;33、第一驱动蜗杆;34、第二驱动蜗杆;301、第一齿轮;302、第一蜗杆;303、第二齿轮;304、第二蜗杆;305、第三齿轮;306、第四齿轮;307、第五齿轮;308、第六齿轮;309、第七齿轮;4、镜片支撑板;401、连接孔;41、凸台部;42、第三导向件;420、第一外侧面;5、限位件;500、底台;501、第二弧面;6、紧固件;7、弹性件;8、转动导向件;81、本体部;82、第一导向件;83、第二导向件;830、第二外侧面;9、镜片支撑环;91、环本体;92、卡齿;10、电路板盖板;11、紧固螺钉;12、安装螺钉;13、支撑片;049、第一球窝;094、第二球窝。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照图1-图8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所述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驱动机构2及传动系统3,所述壳体1内具有容纳空间;所述驱动机构2与所述传动系统3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还包括镜片支撑板4,所述镜片支撑板4用于安装外后视镜镜片,所述镜片支撑板4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且所述镜片支撑板4与所述传动系统3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通过所述传动系统3驱动所述镜片支撑板4转动;所述驱动机构2与所述传动系统3配合具有记忆功能以记忆所述镜片支撑板4的转动位置;所述镜片支撑板4开设有连接孔401,所述连接孔401的孔壁为第一弧面;还包括限位件5、紧固件6及弹性件7;所述限位件5经由所述镜片支撑板4背离所述壳体1的一侧连接在所述连接孔401内,所述限位件5的外壁包括第二弧面501,所述第二弧面501与所述第一弧面匹配连接,以使所述镜片支撑板4转动时,所述第一弧面沿所述第二弧面501滑动;所述紧固件6的杆部穿过所述限位件5并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紧固件6的头部将所述弹性件7压接于所述限位件5的内壁处。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中,当需要对外后视镜进行调节时,启动驱动机构2,驱动机构2通过传动系统3驱动镜片支撑板4转动,镜片支撑板4进而带动外后视镜镜片转动实现外后视镜镜片的调节。在此转动过程中,驱动机构2与传动系统3配合对镜片支撑板4的转动位置进行记忆,从而实现可以对镜片支撑板4按照预设位置进行自动调节。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利用紧固件6将弹性件7压接于限位件5的内壁处,由于限位件5与镜片支撑板4连接,因此紧固件6通过弹性件7和限位件5而压接镜片支撑板4。并且,由于弹性件7的弹力作用,使得紧固件6在压接限位件5时又存在间隙,即,紧固件6通过弹性件7和限位件5压紧镜片支撑板4但是并不会将镜片支撑板4锁死;从而确保镜片支撑板4可以相对限位件5进行转动;亦即,紧固件6和弹性件7的作用力既保证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并且不会影响到镜片支撑板4的转动。并且,在镜片支撑板4的转动过程中,镜片支撑板4上开设的连接孔401的第一弧面沿着限位件5的外壁的第二弧面501进行滑动,从而确保了镜片支撑板4转动的顺畅性。可选地,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501均为球面。
参照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转动导向件8,所述壳体1及所述镜片支撑板4分别与所述转动导向件8连接;所述镜片支撑板4与所述转动导向件8之间通过第一导向组件连接以对所述镜片支撑板4相对所述转动导向件8绕第二方向的转动进行导向;所述转动导向件8与所述壳体1之间通过第二导向组件连接以对所述转动导向件8连同所述镜片支撑板4一起相对所述壳体1绕第一方向的转动进行导向。
在该具体的例子中,转动导向件8的设置可以对镜片支撑板4自身相对于转动导向件8的转动起到导向的作用,还可以对镜片支撑板4与转动导向件8一起相对壳体1的转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使镜片支撑板4的转动平稳可靠。上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相互垂直设置;例如,以方位进行描述,假设第一方向为南北方向,则第二方向为东西方向。
参照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导向件8包括截面呈环状的本体部81;所述本体部8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导向件82,所述本体部81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导向件83;
参照图6所示,所述镜片支撑板4朝向所述壳体1凸出设置有凸台部41,所述凸台部41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导向件42,所述凸台部41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本体部81内且所述第三导向件42与所述第一导向件82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导向件42与所述第一导向件82其中一者为滑块、另一者为滑槽;
参照图5所示,所述壳体1开设有容置槽101,且在所述容置槽101的内壁设置有第四导向件102,所述本体部81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槽101内且所述第二导向件83与所述第四导向件102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向件83与所述第四导向件102其中一者为滑块、另一者为滑槽。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第一导向件82可以为滑槽,而第三导向件42则为滑块;并且,第一导向件82是一个弧形槽,即第一导向件82的槽底呈弧形;相应地,第三导向件42不与凸台部41连接的第一外侧面420也呈弧形。弧形的第一外侧面420与弧形的第一导向件82的槽底相互配合滑动,确保镜片支撑板4绕第二方向的上下起伏转动顺畅进行。可选地,第一导向件82的槽底是一个球面,第三导向件42不与凸台部41连接的第一外侧面420也是一个球面。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第二导向件83可以为滑块,而第四导向件102则为滑槽;并且,第四导向件102是一个弧形槽,即第四导向件102的槽底呈弧形;相应地,第二导向件83不与本体部81连接的第二外侧面830也呈弧形。弧形的第二外侧面830与弧形的第四导向件102的槽底相互配合滑动,确保转动导向件8连同镜片支撑板4一起绕第一方向的上下起伏转动顺畅进行。可选地,第四导向件102的槽底是一个球面,第二导向件83不与本体部81连接的第二外侧面830也是一个球面。
参照图1、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件82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一导向件82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即图1中的A方向;所述第二导向件83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二导向件83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即图1中的B方向。
相应地,凸台部41的外壁设置的第三导向件42的数量也为两个,且两个第三导向件42分别与两个第一导向件82滑动配合连接;容置槽101的内壁设置的第四导向件102的数量也为两个,且两个第四导向件102分别与两个第二导向件83滑动配合连接。
以镜片支撑板4相对转动导向件8绕第二方向的转动为例,镜片支撑板4相对转动导向件8上下起伏转动,该上下起伏转动所在的圆周面的轴线为第二方向,因此镜片支撑板4相对转动导向件8绕第二方向转动。
参照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5具有底台500,所述底台500与所述壳体1抵接。
在该具体的例子中,限位件5整体呈现出类似于碗的结构,其与连接孔401配合的第二弧面501相当于碗的主体部,而底台500相当于碗的底部。底台500穿过镜片支撑板4的连接孔401及转动导向件8的本体部81后抵接至壳体1上,提高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容置槽101及第四导向件102设置于上壳体1-1,底台500抵接至容置槽101的底部;并且,在容置槽101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供紧固件6穿过的穿孔103。
参照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系统3包括减速机构、第一传动齿条31及第二传动齿条32;所述减速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2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条31及第二传动齿条32均与所述减速机构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齿条3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球头310,所述第二传动齿条3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球头320,所述第一球头310及所述第二球头320均与所述镜片支撑板4铰接;且所述第一传动齿条31及所述第二传动齿条32分别布置在所述镜片支撑板4的沿第一方向或者沿第二方向的两侧。
在该具体的例子中,驱动机构2通过连接减速机构对其驱动运动进行减速后传递给镜片支撑板4,避免在调节镜片支撑板4时出现转速过大而影响使用的稳定性以及镜片支撑板4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设置第一传动齿条31及第二传动齿条32,第一传动齿条31的第一球头310及第二传动齿条32的第二球头320与调节镜片支撑板4进行铰接,驱动机构2的运动经由减速机构传递给第一传动齿条31及第二传动齿条32,第一传动齿条31及第二传动齿条32带动与其铰接的调节镜片支撑板4进行转动。分别布置在镜片支撑板4两侧的第一传动齿条31及第二传动齿条32使调节镜片支撑板4可以转动得非常平稳。
第一传动齿条31及第二传动齿条32分别布置在镜片支撑板4的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或者第一传动齿条31及第二传动齿条32分别布置在镜片支撑板4的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并且,第一传动齿条31与第二传动齿条32平行设置;进一步地,参照图8所示,所述第一传动齿条31的端部具有第一安装面311,所述第一球头31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面311;所述第二传动齿条32的端部具有第二安装面321,所述第二球头32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面321;所述第一安装面311的法线与所述第二安装面321的法线相互垂直。这样布置的第一传动齿条31及第二传动齿条32,以及第一球头310及第二球头320可以实现带动镜片支撑板4进行绕第一方向的上下起伏转动以及绕第二方向的上下起伏转动。
参照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齿条31及所述第二传动齿条32均呈弧形;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弧形滑槽104,两个所述弧形滑槽104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传动齿条31滑动配合、另一者与所述第二传动齿条32滑动配合。
在该具体的例子中,第一传动齿条31及第二传动齿条32在驱动机构2的驱动作用下分别沿两个弧形滑槽104进行滑动。进一步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下壳体1-2具有开口部,驱动机构2及传动系统3经由开口部安装至下壳体1-2,上壳体1-1盖设于开口部并与下壳体1-2围合形成容纳驱动机构2及传动系统3的容纳空间。两个弧形滑槽104设置于下壳体1-2,弧形滑槽104大致从下壳体1-2的开口部处延伸至下壳体1-2的底部;第一传动齿条31及第二传动齿条32沿着弧形滑槽104做近乎于竖直方向上的上下运动。
参照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1及第二电机22;所述减速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蜗杆33及第二驱动蜗杆34,所述第一电机21连接第一驱动蜗杆33,所述第二电机22连接第二驱动蜗杆34;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第一齿轮301、与第一齿轮301同轴连接的第一蜗杆302、第二齿轮303、与第二齿轮303同轴连接的第二蜗杆304;所述第一齿轮301与所述第一驱动蜗杆33啮合,所述第二齿轮303与所述第二驱动蜗杆34啮合;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第三齿轮305、第四齿轮306、第五齿轮307及第六齿轮308;所述第三齿轮305与所述第五齿轮307同轴连接,所述第四齿轮306与所述第六齿轮308同轴连接;所述第三齿轮305与所述第一蜗杆302啮合,所述第四齿轮306与所述第二蜗杆304啮合;所述第五齿轮307与所述第一传动齿条31啮合,所述第六齿轮308与所述第二传动齿条32啮合。
在该具体的例子中,第一电机21通过第一驱动蜗杆33带动第一齿轮301转动,第一齿轮301与第一蜗杆302同步转动;与此同时,第二电机22通过第二驱动蜗杆34带动第二齿轮303转动,第二齿轮303与第二蜗杆304同步转动;并且,第一蜗杆302带动第三齿轮305同步转动、第二蜗杆304带动第四齿轮306同步转动,与第三齿轮305同轴连接的第五齿轮307同步转动,与第四齿轮306同轴连接的第六齿轮308同步转动,从而第五齿轮307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传动齿条31转动,与此同时第六齿轮308也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传动齿条32转动,第一传动齿条31及第二传动齿条32进而带动镜片支撑板4转动。经过上述过程,不仅将第一电机21和第二电机22的运动传递给了带动镜片支撑板4,并且还对第一电机21和第二电机22的运动进行了减速。
参照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齿轮305与所述第四齿轮306之间同轴连接有第七齿轮309;所述驱动机构2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21及第二电机22电连接的电路板23;所述电路板23上设置有电位器231,所述电位器231与所述第七齿轮309啮合。
在该具体的例子中,第七齿轮309与电位器231配合实现记忆功能;具体地,在第七齿轮309的带动下,电位器231里面的电刷与不同段的电阻丝接触,从而改变接入的电阻值,进而改变系统输出的电压,根据不同的电压值可以对应不同的位置,从而实现位置记忆的功能。
进一步地,电路板23设置在下壳体1-2的底部,电位器231从下壳体1-2底部的开口结构伸入到下壳体1-2内与第七齿轮309啮合。并且,电路板23上的导电片穿过下壳体1-2底部的开口结构伸入到下壳体1-2内与第一电机21及第二电机22的电极片进行电连接。电路板23的底部设置有电路板盖板10,电路板盖板10与下壳体1-2通过卡扣连接。
参照图1、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镜片支撑环9,所述镜片支撑环9与所述镜片支撑板4抵接且形成有第一球窝049及第二球窝094,所述第一球头310铰接连接在第一球窝049内,所述第二球头320铰接连接在第二球窝094内。
在该具体的例子中,镜片支撑板4形成有第一半球窝和第二半球窝,镜片支撑环9形成有第三半球窝和第四半球窝;镜片支撑板4和镜片支撑环9连接之后,第一半球窝与第三半球窝拼接形成第一球窝049,第二半球窝与第四半球窝拼接形成第二球窝094。这样将第一球头310和第二球头320铰接夹设在镜片支撑板4和镜片支撑环9之间,使第一球头310和第二球头320的转动更加稳定。可选地,镜片支撑板4与镜片支撑环9通过紧固螺钉11进行连接。
参照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片支撑环9包括环本体91及多个卡齿92,多个所述卡齿92周向分布在所述环本体91的端部;所述环本体91套设在所述壳体1的外侧,且所述卡齿92与所述壳体1抵接。
在该具体的例子中,环本体91套设在壳体1的外侧,其与壳体1之间存在间隙;而卡齿92抵接在壳体1的外壁,在镜片支撑环9与镜片支撑板4一起转动的过程中,卡齿92提高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参照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安装螺钉12及支撑片13,紧固件6为中空结构的螺栓,紧固件6压接在设置在下壳体1-2底部的支撑片13上,而安装螺钉12穿过紧固件6后,再穿过电路板盖板10中间的孔,之后与外后视镜总成配合,以将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固定在外后视镜总成上。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
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内具有容纳空间;
驱动机构(2)及传动系统(3),所述驱动机构(2)与所述传动系统(3)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镜片支撑板(4),所述镜片支撑板(4)用于安装外后视镜镜片,所述镜片支撑板(4)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且所述镜片支撑板(4)与所述传动系统(3)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通过所述传动系统(3)驱动所述镜片支撑板(4)转动;所述镜片支撑板(4)开设有连接孔(401),所述连接孔(401)的孔壁为第一弧面;
限位件(5),所述限位件(5)经由所述镜片支撑板(4)背离所述壳体(1)的一侧连接在所述连接孔(401)内,所述限位件(5)的外壁包括第二弧面(501),所述第二弧面(501)与所述第一弧面匹配连接,以使所述镜片支撑板(4)转动时,所述第一弧面沿所述第二弧面(501)滑动;
紧固件(6)及弹性件(7);所述紧固件(6)的杆部穿过所述限位件(5)并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紧固件(6)的头部将所述弹性件(7)压接于所述限位件(5)的内壁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5)具有底台(500),所述底台(500)与所述壳体(1)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转动导向件(8),所述壳体(1)及所述镜片支撑板(4)分别与所述转动导向件(8)连接;
所述镜片支撑板(4)与所述转动导向件(8)之间通过第一导向组件连接以对所述镜片支撑板(4)相对所述转动导向件(8)绕第二方向的转动进行导向;
所述转动导向件(8)与所述壳体(1)之间通过第二导向组件连接以对所述转动导向件(8)连同所述镜片支撑板(4)一起相对所述壳体(1)绕第一方向的转动进行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导向件(8)包括截面呈环状的本体部(81);所述本体部(8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导向件(82),所述本体部(81)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导向件(83);
所述镜片支撑板(4)朝向所述壳体(1)凸出设置有凸台部(41),所述凸台部(41)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导向件(42),所述凸台部(41)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本体部(81)内且所述第三导向件(42)与所述第一导向件(82)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导向件(42)与所述第一导向件(82)其中一者为滑块、另一者为滑槽;
所述壳体(1)开设有容置槽(101),且在所述容置槽(101)的内壁设置有第四导向件(102),所述本体部(81)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槽(101)内且所述第二导向件(83)与所述第四导向件(102)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导向件(83)与所述第四导向件(102)其中一者为滑块、另一者为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82)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一导向件(82)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向件(83)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二导向件(83)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3)包括减速机构、第一传动齿条(31)及第二传动齿条(32);所述减速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2)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条(31)及第二传动齿条(32)均与所述减速机构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齿条(3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球头(310),所述第二传动齿条(3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球头(320),所述第一球头(310)及所述第二球头(320)均与所述镜片支撑板(4)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通过所述传动系统(3)驱动所述镜片支撑板(4)绕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传动齿条(31)及所述第二传动齿条(32)分别布置在所述镜片支撑板(4)的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或者所述第一传动齿条(31)及所述第二传动齿条(32)分别布置在所述镜片支撑板(4)的沿第二方向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条(31)的端部具有第一安装面(311),所述第一球头(31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面(311);所述第二传动齿条(32)的端部具有第二安装面(321),所述第二球头(32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面(321);
所述第一安装面(311)的法线与所述第二安装面(321)的法线相互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条(31)及所述第二传动齿条(32)均呈弧形;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弧形滑槽(104),两个所述弧形滑槽(104)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传动齿条(31)滑动配合、另一者与所述第二传动齿条(32)滑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1)及第二电机(22);
所述减速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蜗杆(33)及第二驱动蜗杆(34),所述第一驱动蜗杆(33)与所述第一电机(21)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蜗杆(34)与所述第二电机(22)连接;
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第一齿轮(301)、与第一齿轮(301)同轴连接的第一蜗杆(302)、第二齿轮(303)、与第二齿轮(303)同轴连接的第二蜗杆(304);所述第一齿轮(301)与所述第一驱动蜗杆(33)啮合,所述第二齿轮(303)与所述第二驱动蜗杆(34)啮合;
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第三齿轮(305)、第四齿轮(306)、第五齿轮(307)及第六齿轮(308);所述第三齿轮(305)与所述第五齿轮(307)同轴连接,所述第四齿轮(306)与所述第六齿轮(308)同轴连接;所述第三齿轮(305)与所述第一蜗杆(302)啮合,所述第四齿轮(306)与所述第二蜗杆(304)啮合;
所述第五齿轮(307)与所述第一传动齿条(31)啮合,所述第六齿轮(308)与所述第二传动齿条(32)啮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305)与所述第四齿轮(306)之间同轴连接有第七齿轮(309);所述驱动机构(2)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21)及第二电机(22)电连接的电路板(23);所述电路板(23)上设置有电位器(231),所述电位器(231)与所述第七齿轮(309)啮合。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镜片支撑环(9),所述镜片支撑环(9)与所述镜片支撑板(4)抵接且形成有第一球窝(049)及第二球窝(094),所述第一球头(310)铰接连接在第一球窝(049)内,所述第二球头(320)铰接连接在第二球窝(094)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支撑环(9)包括环本体(91)及多个卡齿(92),多个所述卡齿(92)周向分布在所述环本体(91)的端部;所述环本体(91)套设在所述壳体(1)的外侧,且所述卡齿(92)与所述壳体(1)抵接。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
CN202223171293.9U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8966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1293.9U CN218966807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1293.9U CN218966807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6807U true CN218966807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56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71293.9U Active CN218966807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68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198321B1 (ko) 차량용 후시경의 위치결정장치
EP1369301B1 (en) Outer mirror for vehicle
US20190322202A1 (en) Structure of Leg-rest
US20240019911A1 (en) Hinge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316114B (zh) 车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16086B (zh) 车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3191455A (en) Remotely controlled rear-view mirror
CN218966807U (zh) 一种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及车辆
US7287869B2 (en) Vehicle mirror apparatus
CN116714528A (zh) 一种汽车多自由度电动旋转屏
CN113879194A (zh) 用于车辆的翻转桌板以及车辆
JP597480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219339328U (zh) 一种外后视镜镜片角度调节装置及车辆
CN109367455B (zh) 车用翻折式小桌板机构
JP3173292B2 (ja) 車両用後写鏡装置
CN220314889U (zh) 屏幕运动机构及车辆
CN219134022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汽车
JPS62134348A (ja) 自動車用電動式ドア−ミラ−
CN217654466U (zh) 一种具有双齿轮结构的后视镜传感器
CN212827825U (zh) 车门顶出装置及车辆
CN113954714B (zh) 电动桌板总成及汽车
CN221023401U (zh) 桌板组件、扶手以及交通工具
CN219325781U (zh) 一种车载显示屏的转动机构和车辆
CN218703025U (zh) 显示终端执行机构、显示终端组件和车辆
JP2002301988A (ja) 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