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5902U - 高效硫化罐 - Google Patents
高效硫化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965902U CN218965902U CN202320139863.1U CN202320139863U CN218965902U CN 218965902 U CN218965902 U CN 218965902U CN 202320139863 U CN202320139863 U CN 202320139863U CN 218965902 U CN218965902 U CN 2189659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cavity
- cavity
- heating
- tank
- outer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效硫化罐,应用于硫化设备领域,包括罐体外壳、罐体盖板、胶套、受压承托组件、内腔盖板、加热组件、第一压力调节组件和第二压力调节组件;胶套与罐体外壳和罐体盖板之间形成为外腔体,受压承托组件与胶套和内腔盖板之间形成为内腔体;第一、第二压力调节组件分别与外腔体和内腔体;待硫化的传送带桶能够置于受压承托组件与胶套之间,加热组件包括内腔加热组件和外腔加热组件,内、外腔加热组件均为电阻丝,或内腔加热组件包括内腔加热管道,外腔加热组件包括外腔加热管道,且内、外腔加热管道中的导热介质均为液态导热介质。本申请的高效硫化罐具有硫化效率高,且不易发生导热介质泄漏造成罐内压力波动大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硫化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硫化罐。
背景技术
硫化是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工艺,硫化后的橡胶制品能够获得更好的耐磨性和强度。
带传送装置中很大一部分的传送带是由橡胶制成的,为了获得较好的耐磨性和强度,通常需要对传送带进行硫化,因此需要用到硫化罐这一设备。
公告号为CN2074656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硫化罐,其用于对传送带进行硫化,具体地,其将硫化罐分为了内外两个腔体,在内腔体和外腔体内均设有蒸汽加热装置以能够对两个腔体进行加热,从而能够使得硫化罐内的温度快速达到所需的温度,且还将内腔体进行负压处理,以能够便于产生足够的压力进行硫化,但是蒸汽加热装置内部的压力本身就比较高,使得内腔体中的蒸汽加热装置容易出现泄漏,使得内腔体内压力不稳的情况。
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高效硫化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硫化罐。
本申请所提供的高效硫化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硫化罐,包括罐体外壳、罐体盖板、胶套、受压承托组件、内腔盖板、加热组件、第一压力调节组件和第二压力调节组件;所述胶套与所述罐体外壳和所述罐体盖板之间能够形成为外腔体,所述受压承托组件与所述胶套和所述内腔盖板之间能够形成为内腔体;所述第一压力调节组件与所述外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压力调节组件与所述内腔体相连通;待硫化的传送带桶能够置于所述受压承托组件与所述胶套之间,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内腔加热组件和外腔加热组件,所述内腔加热组件和所述外腔加热组件为电阻丝,或所述内腔加热组件包括内腔加热管道,所述外腔加热组件包括外腔加热管道,且所述内腔加热管道和所述外腔加热管道中的导热介质均为液态导热介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腔体以及外腔体中均设置加热组件,能够使得内腔体以及外腔体内的温度能够同步上升,从而能够使得内腔体以及外腔体的温度均能够快速达到硫化时所需的温度;直接以电阻加热的形式对内腔体以及外腔体将加热,电阻丝不会受到内腔体内的负压环境的影响,且自身并无导热介质,从而也就不会存在导热介质泄漏,造成负压腔体中的压力急剧变化,导致相关的负压设备出现损坏的情况;而以加热管道配合液态导热介质的加热形式,由于液态导热介质在加热管道中一般是常压的状态,从而能够使得负压腔体内的加热管道内外压力差较小,也不易产生管道破损导热介质泄漏的情况,且即使出现管道破损导热介质的情况,由于导热介质是体积不易变化的液态导热介质,因此,会使得负压的腔体内的压力不易急剧变化,从而不易使得相关的负压设备出现损坏的情况。
具体地,所述内腔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内腔体内,所述内腔加热组件包括电阻丝,所述电阻丝在所述内腔体内沿竖直方向螺旋向下布置,且所述电阻丝的两端连接有电源;或者,所述内腔加热组件包括所述内腔加热管道,所述内腔加热管道在所述内腔体内沿竖直方向螺旋向下布置,且所述内腔加热管道内填充有所述液态导热介质,所述液态导热介质为导热油,且所述内腔加热管道还与加热装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腔加热组件以螺旋布置的形式进行排布,使得其对内腔体的加热更加均匀高效。
进一步地,所述外腔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外腔体内,所述外腔加热组件包括所述电阻丝,所述电阻丝在所述外腔体内绕所述胶套沿竖直方向螺旋向下布置,且所述电阻丝的两端连接有所述电源;或者,所述外腔加热组件包括所述外腔加热管道,所述外腔加热管道在所述外腔体内绕所述胶套沿竖直方向螺旋向下布置,且所述外腔加热管道内填充有所述液态导热介质,所述液态导热介质为导热油,且所述外腔加热管道还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腔加热组件以螺旋布置的形式进行排布,使得其对外腔体的加热更加均匀高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力调节组件包括外腔进气管、外腔出气管以及高压气源,所述外腔进气管和所述外腔出气管均与所述外腔体连接,且所述外腔进气管与所述高压气源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外腔体成为高压腔体,从而能够使得胶套与传送带桶紧密贴合,以保证能够对传送带桶上的各个位置进行施压,从而能够保证整体的硫化程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力调节组件包括内腔进气管、内腔出气管、负压泵以及设于所述内腔出气管与所述负压泵之间的集液箱,所述内腔进气管和所述内腔出气管均与所述内腔体连接;所述内腔出气管与设于所述集液箱的上部的箱体进口端连接,所述集液箱的箱体出口端也设于所述集液箱的上部,所述箱体出口端与所述负压泵连接,所述箱体进口端的下方设有挡液板,所述挡液板从上至下向远离所述箱体出口端的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挡液板的上部与所述集液箱的上部之间设有通气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内腔体成为负压腔体,从而能够使得传送带桶与受压承托组件紧密贴合,以保证能够对传送带桶上的各个位置进行施压,从而能够保证整体的硫化程度一致;此外,若是内腔体中的内腔加热组件是内腔加热管道与液态导热介质,则能够通过集液箱对泄漏出的液态导热介质进行收集,以能够防止液态导热介质进入负压泵,造成负压泵的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内腔盖板与所述罐体盖板连接,且所述罐体盖板与所述罐体外壳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内腔盖板与罐体盖板的联动,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胶套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内腔盖板抵接,所述胶套的另一端设有承接座,所述承接座与所述罐体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罐体底部容纳腔;且所述承接座上设有通孔结构,以使得所述罐体底部容纳腔与所述内腔体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胶套的限位,且能够便于内腔加热组件从通孔结构插入到内腔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受压承托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传送带桶相接触的承托围板以及设于所述承托围板的内壁上的多道支撑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受压承托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且能够便于内腔加热组件穿过,使得内腔加热组件能够对整个内腔体进行加热。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内腔体以及外腔体中均设置加热组件,能够使得内腔体以及外腔体内的温度能够同步上升,从而能够使得内腔体以及外腔体的温度均能够快速达到硫化时所需的温度;直接以电阻加热的形式对内腔体以及外腔体将加热,电阻丝不会受到内腔体内的负压环境的影响,且自身并无导热介质,从而也就不会存在导热介质泄漏,造成负压腔体中的压力急剧变化,导致相关的负压设备出现损坏的情况;而以加热管道配合液态导热介质的加热形式,由于液态导热介质在加热管道中一般是常压的状态,从而能够使得负压腔体内的加热管道内外压力差较小,也不易产生管道破损导热介质泄漏的情况,且即使出现管道破损导热介质的情况,由于导热介质是体积不易变化的液态导热介质,因此,会使得负压的腔体内的压力不易急剧变化,从而不易使得相关的负压设备出现损坏的情况;
2、若是内腔体中的内腔加热组件是内腔加热管道与液态导热介质,则将内腔出气管与集液箱的箱体进口端连接,并在箱体进口端的下方设置从上至下向远离箱体出口端的方向倾斜设置的挡液板,且挡液板的上部与集液箱的上部之间设有通气槽,从而能够通过集液箱对泄漏出的液态导热介质进行收集,以能够防止液态导热介质进入负压泵,造成负压泵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高效硫化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高效硫化罐沿纵向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罐体外壳;2、罐体盖板;3、胶套;31、承接座;311、通孔结构;4、受压承托组件;41、承托围板;42、支撑环;5、内腔盖板;6、传送带桶;71、内腔加热组件;72、外腔加热组件;81、外腔进气管;82、外腔出气管;91、内腔进气管;92、内腔出气管;93、负压泵;94、集液箱;941、挡液板;942、通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效硫化罐。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高效硫化罐,其包括罐体外壳1、罐体盖板2、胶套3、受压承托组件4、内腔盖板5、加热组件、第一压力调节组件和第二压力调节组件;其中,胶套3与罐体外壳1和罐体盖板2之间能够形成为外腔体,受压承托组件4与胶套3和内腔盖板5之间能够形成为内腔体,第一压力调节组件与外腔体相连通,第二压力调节组件与内腔体相连通,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压力调节组件和第二压力调节组件分别控制外腔体与内腔体各自的压力,使得外腔体与内腔体之间形成压力差,待硫化的传送带桶6能够置于受压承托组件4与胶套3之间,从而能够通过压力差,使得胶套3将待硫化的传送带桶6抵接在受压承托组件4上,使得能够对传送带桶6施加足够的压力,以能够实现硫化;特别地,加热组件包括内腔加热组件71和外腔加热组件72,内腔加热组件71和外腔加热组件72可以设置为电阻丝,或内腔加热组件71包括内腔加热管道,外腔加热组件72包括外腔加热管道,且内腔加热管道和外腔加热管道中的导热介质均为液态导热介质。
根据上述结构设置,在内腔体以及外腔体中均设置加热组件,能够使得内腔体以及外腔体内的温度能够同步上升,从而能够使得内腔体以及外腔体的温度均能够快速达到硫化时所需的温度;直接以电阻加热的形式对内腔体以及外腔体将加热,电阻丝不会受到内腔体内的负压环境的影响,且自身并无导热介质,从而也就不会存在导热介质泄漏,造成负压腔体中的压力急剧变化,导致相关的负压设备出现损坏的情况;而以加热管道配合液态导热介质的加热形式,由于液态导热介质在加热管道中一般是常压的状态,从而能够使得负压腔体内的加热管道内外压力差较小,也不易产生管道破损导热介质泄漏的情况,且即使出现管道破损导热介质的情况,由于导热介质是体积不易变化的液态导热介质,因此,会使得负压的腔体内的压力不易急剧变化,从而不易使得相关的负压设备出现损坏的情况。
具体地,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高效硫化罐的一种实施例中,内腔加热组件71设于内腔体内,内腔加热组件71可以是电阻丝,该电阻丝可设置为在内腔体内沿竖直方向螺旋向下布置,电阻丝的两端均设置为从罐体外壳1的底部上与内腔体所对应的区域穿出,并与电源连接以实现对内腔体的加热;或者,内腔加热组件71包括内腔加热管道,内腔加热管道可设置为在内腔体内沿竖直方向螺旋向下布置,且内腔加热管道内填充有液态导热介质,液态导热介质为可以是导热油(例如烷基苯型导热油、烷基萘型导热油和烷基联苯型导热油等),且内腔加热管道还与加热装置连接(加热装置可以是能够容纳导热油的箱体结构,且在箱体结构内插有电阻丝,且电阻丝与电源连接),以能够对导热油进行加热;电阻丝以及内腔加热管道均是以螺旋布置的形式进行排布,使得内腔加热组件71对内腔体的加热能够更加均匀高效。
类似地,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高效硫化罐的一种实施例中,外腔加热组件72设于外腔体内,外腔加热组件72可以是电阻丝,该电阻丝在外腔体内绕胶套3沿竖直方向螺旋向下布置,且电阻丝的两端连接有电源;或者,外腔加热组件72可以是外腔加热管道,该外腔加热管道在外腔体内绕胶套3沿竖直方向螺旋向下布置,且在外腔加热管道内填充有液态导热介质,该液态导热介质可以是导热油(例如烷基苯型导热油、烷基萘型导热油和烷基联苯型导热油等),且外腔加热管道还与加热装置连接(加热装置可以是能够容纳导热油的箱体结构,且在箱体结构内插有电阻丝,且电阻丝与电源连接),以能够对导热油进行加热;电阻丝以及内腔加热管道均是以螺旋布置的形式进行排布,使得外腔加热组件72对外腔体的加热能够更加均匀高效。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外腔加热组件72以及内腔加热组件71均可以是电阻丝或是导热油加热管这两种形式中的任意一种,并可以随机组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内腔加热组件71为内腔加热管道与导热油的形式时,内腔加热组件71依然会有发生泄漏的可能,因此,参照图2和图3,在本申请高效模硫化罐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压力调节组件包括内腔进气管91、内腔出气管92、负压泵93以及设于内腔出气管92与负压泵93之间的集液箱94,内腔进气管91和内腔出气管92均与内腔体连接,在内腔出气管92与设于集液箱94的上部的箱体进口端连接,集液箱94的箱体出口端也设于给集液箱94的上部并与负压泵93连接,从而能够通过负压泵93将内腔体中的气体抽出,以使得内腔体呈负压状态;特别地,在箱体进口端的下方设有挡液板941,该挡液板941从上至下向远离箱体出口端的方向倾斜设置,且挡液板941的上部与集液箱94的上部之间设有通气槽942,使得当内腔体中发生导热油泄漏时,被负压泵93抽吸处的导热油将会被挡液板941挡止以留在集液箱94中,从而不易进入负压泵93造成负压泵93的损坏。
相对应的,将内腔体设置成负压的腔体,则需要将外腔体设置成高压的腔体,参照图2,在本申请高效模硫化罐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压力调节组件包括外腔进气管81、外腔出气管82以及高压气源,外腔进气管81和外腔出气管82均与外腔体连接,且外腔进气管81与高压气源连接,高压气源可以是与空气压缩泵连接的高压气管,以能够通过外腔进气管81向外腔体内注入高压气体,使得外腔体成为高压腔体。
进一步地,参照图2,在本申请高效模硫化罐的一种实施例中,内腔盖板5可以与罐体盖板2连接,且罐体盖板2与罐体外壳1铰接,以能够实现内腔盖板5与罐体盖板2的联动,更为方便;胶套3的一端能够与内腔盖板5抵接,胶套3的另一端设有承接座31,承接座31与罐体外壳1的内壁之间形成罐体底部容纳腔;且承接座31上设有通孔结构311,以使得罐体底部容纳腔与内腔体连通,以能够实现对胶套3的限位,且能够便于内腔加热组件71从通孔结构311插入到内腔体中;受压承托组件4包括用于与传送带桶6相接触的承托围板41以及设于承托围板41的内壁上的多道支撑环42,以使得受压承托组件4具有足够的强度,且能够便于内腔加热组件71穿过,使得内腔加热组件71能够对整个内腔体进行加热。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效硫化罐的实施原理为:在内腔体以及外腔体中均设置加热组件,能够使得内腔体以及外腔体内的温度能够同步上升,从而能够使得内腔体以及外腔体的温度均能够快速达到硫化时所需的温度;直接以电阻加热的形式对内腔体以及外腔体将加热,电阻丝不会受到内腔体内的负压环境的影响,且自身并无导热介质,从而也就不会存在导热介质泄漏,造成负压腔体中的压力急剧变化,导致相关的负压设备出现损坏的情况;而以加热管道配合液态导热介质的加热形式,由于液态导热介质在加热管道中一般是常压的状态,从而能够使得负压腔体内的加热管道内外压力差较小,也不易产生管道破损导热介质泄漏的情况,且即使出现管道破损导热介质的情况,由于导热介质是体积不易变化的液态导热介质,因此,会使得负压的腔体内的压力不易急剧变化,从而不易使得相关的负压设备出现损坏的情况。
此外,若是内腔体中的内腔加热组件71是内腔加热管道与液态导热介质,则将内腔出气管92与集液箱94的箱体进口端连接,并在箱体进口端的下方设置从上至下向远离箱体出口端的方向倾斜设置的挡液板941,且挡液板941的上部与集液箱94的上部之间设有通气槽942,从而能够通过集液箱94对泄漏出的液态导热介质进行收集,以能够防止液态导热介质进入负压泵93,造成负压泵93的损坏。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效硫化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外壳(1)、罐体盖板(2)、胶套(3)、受压承托组件(4)、内腔盖板(5)、加热组件、第一压力调节组件和第二压力调节组件;所述胶套(3)与所述罐体外壳(1)和所述罐体盖板(2)之间能够形成为外腔体,所述受压承托组件(4)与所述胶套(3)和所述内腔盖板(5)之间能够形成为内腔体;所述第一压力调节组件与所述外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压力调节组件与所述内腔体相连通;待硫化的传送带桶(6)能够置于所述受压承托组件(4)与所述胶套(3)之间,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内腔加热组件(71)和外腔加热组件(72),所述内腔加热组件(71)和所述外腔加热组件(72)为电阻丝,或所述内腔加热组件(71)包括内腔加热管道,所述外腔加热组件(72)包括外腔加热管道,且所述内腔加热管道和所述外腔加热管道中的导热介质均为液态导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硫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加热组件(71)设于所述内腔体内,所述内腔加热组件(71)包括电阻丝,所述电阻丝在所述内腔体内沿竖直方向螺旋向下布置,且所述电阻丝的两端连接有电源;或者,所述内腔加热组件(71)包括所述内腔加热管道,所述内腔加热管道在所述内腔体内沿竖直方向螺旋向下布置,且所述内腔加热管道内填充有所述液态导热介质,所述液态导热介质为导热油,且所述内腔加热管道还与加热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硫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加热组件(72)设于所述外腔体内,所述外腔加热组件(72)包括所述电阻丝,所述电阻丝在所述外腔体内绕所述胶套(3)沿竖直方向螺旋向下布置,且所述电阻丝的两端连接有所述电源;或者,所述外腔加热组件(72)包括所述外腔加热管道,所述外腔加热管道在所述外腔体内绕所述胶套(3)沿竖直方向螺旋向下布置,且所述外腔加热管道内填充有所述液态导热介质,所述液态导热介质为导热油,且所述外腔加热管道还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硫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调节组件包括外腔进气管(81)、外腔出气管(82)以及高压气源,所述外腔进气管(81)和所述外腔出气管(82)均与所述外腔体连接,且所述外腔进气管(81)与所述高压气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硫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力调节组件包括内腔进气管(91)、内腔出气管(92)、负压泵(93)以及设于所述内腔出气管(92)与所述负压泵(93)之间的集液箱(94),所述内腔进气管(91)和所述内腔出气管(92)均与所述内腔体连接;所述内腔出气管(92)与设于所述集液箱(94)的上部的箱体进口端连接,所述集液箱(94)的箱体出口端也设于所述集液箱(94)的上部,所述箱体出口端与所述负压泵(93)连接,所述箱体进口端的下方设有挡液板(941),所述挡液板(941)从上至下向远离所述箱体出口端的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挡液板(941)的上部与所述集液箱(94)的上部之间设有通气槽(9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硫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盖板(5)与所述罐体盖板(2)连接,且所述罐体盖板(2)与所述罐体外壳(1)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硫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套(3)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内腔盖板(5)抵接,所述胶套(3)的另一端设有承接座(31),所述承接座(31)与所述罐体外壳(1)的内壁之间形成罐体底部容纳腔;且所述承接座(31)上设有通孔结构(311),以使得所述罐体底部容纳腔与所述内腔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硫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承托组件(4)包括用于与所述传送带桶(6)相接触的承托围板(41)以及设于所述承托围板(41)的内壁上的多道支撑环(4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39863.1U CN218965902U (zh) | 2023-02-01 | 2023-02-01 | 高效硫化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39863.1U CN218965902U (zh) | 2023-02-01 | 2023-02-01 | 高效硫化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965902U true CN218965902U (zh) | 2023-05-05 |
Family
ID=86151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39863.1U Active CN218965902U (zh) | 2023-02-01 | 2023-02-01 | 高效硫化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965902U (zh) |
-
2023
- 2023-02-01 CN CN202320139863.1U patent/CN2189659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59277A (zh) | 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设备 | |
CN218965902U (zh) | 高效硫化罐 | |
US9253863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nging coolant in a linear accelerator | |
CN107521011B (zh) | 一种橡胶v带圆模硫化装置 | |
CN216308389U (zh) | 一种真空干燥装置 | |
US4580972A (en) | He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219095653U (zh) | 易脱模硫化罐 | |
CN220911754U (zh) | 一种石墨化保温料的冷却存放装置 | |
CN206140849U (zh) | 一种可自动排气且降温效果好的碳纤维温度控制机 | |
JP3875796B2 (ja) | 伝動ベルトの加硫装置 | |
CN220061417U (zh) | 一种医用气体存储罐 | |
JP4063961B2 (ja) | 伝動ベルトの加硫装置 | |
US3830605A (en) | Vulcanizing device | |
CN221177963U (zh) | 桶装固体物料加热装置 | |
KR860001330B1 (ko) | 가류기(加硫機)용 탈가스장치 | |
CN108514904A (zh) | 一种高压气体升温加热装置及方法 | |
JP2931215B2 (ja) | ベルトの加硫装置 | |
JP4597426B2 (ja) | 蒸気加硫装置 | |
CN211712628U (zh) | 具有冷却功能的小型臭氧发生器 | |
KR101491615B1 (ko) | 온수공급장치 | |
US1387381A (en) | Tire-vulcaniz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LU100736B1 (en) | Blowby Heater | |
CN211591194U (zh) | 塑胶制品加工用模温机 | |
KR101290772B1 (ko) | 그리스 저장 및 공급장치 | |
CN106288865B (zh) | 一种深冷粉碎的粉碎气源的冷却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