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0676U - 一种内窥镜的可抛弃段、手柄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窥镜的可抛弃段、手柄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960676U CN218960676U CN202320112946.1U CN202320112946U CN218960676U CN 218960676 U CN218960676 U CN 218960676U CN 202320112946 U CN202320112946 U CN 202320112946U CN 218960676 U CN218960676 U CN 2189606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disposable
- endoscope
- carousel
- limi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窥镜的可抛弃段、手柄及内窥镜,包括壳体和对接件,所述壳体的远端设置有插入部,壳体的近端侧壁外侧设置有调控腔,调控腔内转动设置有转盘,牵引绳的近端与转盘连接,调控腔内壁和转盘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槽,调控腔内壁和转盘中的另一者上设有限位件,限位件与限位槽配合以实现对转盘转动行程的约束。本实用新型设置限位槽与可抛弃段的应用场景和弯曲角度调节范围相适配,并在限位件与限位槽配合下,实现独立于可重复使用段上的行程约束,保证对应可抛弃段的牵引绳拉伸行程始终处于安全拉伸行程内,提高内窥镜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窥镜的可抛弃段、手柄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微创手术当中,操作者可以通过将具有至少照明、拍摄功能的插入部伸入至人体的自然通道或者术区开孔中,进行人体的体腔环境探测,通过操作位于人体外部的手柄,对位于内窥镜插入部前端的主动弯曲部分进行弯曲角度调节,从而使其在预定的方向进行偏转,帮助人们获取更大可视角度范围的观察。
为降低内窥镜的使用成本,现有技术将内窥镜手柄设计为可抛弃部分和可重复使用部分,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4795069A公开的一种内窥镜手柄的可抛弃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然而申请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类型的内窥镜,其使用过程中所需要的弯曲角度调节范围不同,虽然可重复使用段具有弯曲调控行程约束机构,但在利用一个可重复使用段去匹配多个不同类型的可抛弃段时,极易因可重复使用段弯曲调控行程范围过大而造成超出插入部弯曲角度调节范围,甚至造成设备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窥镜的可抛弃段、手柄及内窥镜,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的可抛弃段,包括壳体和对接件,所述壳体的远端设置有插入部,壳体的近端侧壁外侧设置有调控腔,调控腔内转动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周壁上设置有线槽,所述对接件与转盘连接,所述调控腔包括分别环绕转盘设置的行程限位区和行程驱动区,所述行程驱动区上设置有通孔,牵引绳的近端依次穿过通孔、线槽,并与转盘连接,调控腔内壁和转盘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槽,限位槽与行程限位区对应,调控腔内壁和转盘中的另一者上设有限位件,限位件与限位槽配合以实现对转盘转动行程的约束。
进一步地,所述行程限位区对应的调控腔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槽,根据约束的行程范围由大到小,第N个限位槽设置在第N-1个限位槽的内壁上,N≥2。
进一步地,所述调控腔的中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盘套设在转轴上。
进一步地,在限位件设置在转盘上时,转盘的周壁上设置有连接腔,所述限位件部分设置在连接腔内,且限位件与连接腔可拆卸连接;在限位件设置在调控腔内壁上时,调控腔内壁上设置有连接腔,所述限位件部分设置在连接腔内,且限位件与连接腔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的连接端设置有卡件,所述连接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卡件相匹配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沿转盘的径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的连接端、连接腔对应的转盘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与螺栓配合以实现限位件与连接腔的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行程驱动区对应的线槽内壁上设置有U型孔,所述牵引绳穿过U型孔设置。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的手柄,包括可重复使用段和上述的可抛弃段,可重复使用段与可抛弃段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上述的可抛弃段,或上述的手柄。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限位槽与可抛弃段的应用场景和弯曲角度调节范围相适配,并在限位件与限位槽配合下,实现独立于可重复使用段上的行程约束,进一步对转盘的转动行程进行约束,进而保证对应可抛弃段的牵引绳拉伸行程始终处于安全拉伸行程内,不会因为可重复使用段上的行程约束太大而造成可抛弃段的牵引绳拉伸行程超限的情况发生,提高内窥镜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抛弃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可抛弃段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限位槽和限位件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转盘的剖示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壳体;20、插入部;30、牵引绳;40、对接件;110、行程驱动区;120、行程限位区;130、转盘;131、线槽;132、U型孔;133、连接腔;134、卡槽;140、转轴;150、通孔;160、导引件;170、限位件;171、卡件;180、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是例子,用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特征。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仅用来精简的表达本实用新型,其仅作为例子,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近端”和“远端”是本结构在使用环境下,相对于人体操作的远近位置,以方便对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同时方便理解;针对同一部件而言,“近端”和“远端”是该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绝对的;因此,应当按照实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角度来进行理解,而不能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的可抛弃段,如图1~图3所示,包括壳体10和对接件40,所述壳体10的远端设置有插入部20,壳体10的近端侧壁外侧设置有调控腔,调控腔内转动设置有转盘130,所述转盘130的周壁上设置有线槽131,所述对接件40与转盘130连接,所述调控腔包括分别环绕转盘130设置的行程限位区120和行程驱动区110,所述行程驱动区110上设置有通孔150,所述牵引绳30的近端依次穿过通孔150、线槽131,并与转盘130连接,调控腔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槽180,限位槽180与行程限位区120对应,转盘130上设有限位件170,限位件170与限位槽180配合以实现对转盘130转动行程的约束。
对于可抛弃结构设计的内窥镜,在使用场景不同时,其使用过程中所需要的弯曲角度调节范围和调控行程均有所不同,虽然在现有的内窥镜可重复使用段具有弯曲调控行程约束机构,但在利用一个可重复使用段去匹配多个不同类型的可抛弃段时,极易因可重复使用段弯曲调控行程范围过大而造成超出插入部20弯曲角度调节范围,甚至造成设备损坏;而在本实施例中,在需要驱动插入部20的主动弯曲部分进行定向弯曲时,利用对接件40去承接来自可重复使用段的驱动力,迫使对接件40带动转盘130绕轴转动,而牵引绳30与转盘130连接,因此带动牵引绳30同步绕轴移动,对插入部20的主动弯曲部分拉伸实现定向弯曲,由于转盘130上设置有限位件170,而限位件170在于限位槽180配合过程中,会受到限位槽180的约束,而限位槽180与可抛弃段的应用场景和弯曲角度调节范围相适配,故在限位件170与限位槽180配合下,可实现独立于可重复使用段的行程约束,进一步对转盘130的转动行程进行约束,进而保证对应可抛弃段的牵引绳30拉伸行程始终处于安全拉伸行程内,不会因为可重复使用段上的行程约束太大而造成可抛弃段的牵引绳30拉伸行程超限的情况发生,提高内窥镜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利用转盘130来带动牵引绳30,可以有效保证牵引绳30的移动轨迹为弧线,进而相较于直线轨迹能够在有限空间内增加牵引绳30的调控行程,提高调控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以在转盘130的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槽180,限位槽180与行程限位区对应,在调控腔的内壁上设置限位件170,限位件170部分位于限位槽180内,利用限位件170与限位槽180配合以实现对转盘130转动行程的约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转盘130的端壁上设置限位件170,在调控腔的内壁上设置限位槽180,利用限位件170与限位槽180配合以实现对转盘130转动行程的约束;亦或是,在转盘130的端壁上设置限位槽180,在调控腔的内壁上设置限位件170,限位件170部分位于限位槽180内,利用限位件170与限位槽180配合以实现对转盘130转动行程的约束。
具体地,所述行程限位区120对应的调控腔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槽180,根据约束的行程范围由大到小,第N个限位槽180设置在第N-1个限位槽180的内壁上,N≥2。在一些应用中,为方便使用者更自主的选择合适的调控行程,可以设置多个限位槽180,在进行安装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对限位件170的长度进行调整来适配目标调控行程的限位槽180,示例行的,可以对限位件170进行裁剪来缩短限位件170的长度,以适配目标限位槽180。
具体地,所述调控腔的中部设置有转轴140,所述转盘130套设在转轴140上,便于转盘130实现绕轴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140、限位槽180或限位件170、以及壳体10的近端侧壁可以利用一个模具一体成型,节省加工成本。
具体地,在限位件170设置在转盘130上时,转盘130的周壁上设置有连接腔133,所述限位件170部分设置在连接腔133内,且限位件170与连接腔133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内窥镜快速组装,提高限位行程调节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限位件170设置在调控腔内壁上时,调控腔内壁上设置有连接腔133,所述限位件170部分设置在连接腔133内,且限位件170与连接腔133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限位件170的连接端设置有卡件171,所述连接腔133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卡件171相匹配的卡槽134。在一些应用中,可以制造多个不同几何尺寸的限位件170,利用不同几何尺寸的限位件170去分别适配不同的限位槽180,以实现不同的行程限位约束,进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改可抛弃段的调控行程时,可以拆下原有限位件170,换上更长或更短的限位件170,并卡接于连接腔133内,实现调控行程的快速更替,提高内窥镜的使用便捷性。
具体地,所述连接腔133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卡槽134,所述卡槽134沿转盘130的径向依次设置。在一些应用中,可以一个可抛弃段对应一个限位件170,在需要调节调控行程时,通过让限位件170上卡件171与不同的卡槽134卡接,可实现限位件170突出连接腔133部分的长度调节,进而让限位件170可以与新一级的限位槽180配合,实现牵引绳调控行程的调节更替,整个调节过程可以多次重复进行,降低了调节成本,并提高了调节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170的连接端、连接腔133对应的转盘130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与螺栓配合以实现限位件170与连接腔133的螺栓连接,以保证限位件170的稳定性;此外,可以方便调节,可以在连接腔133上设置多个连接孔,依次实现限位件170突出部分的多级调节。
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行程驱动区110对应的线槽131内壁上设置有U型孔132,所述牵引绳30穿过U型孔132设置,以方便实现转盘130带动牵引绳30同步绕轴转动,此外,为进一步保证牵引绳30和转盘130的连接稳定性,可以在U型孔132内注胶,或是采用连接件将牵引绳30与转盘130连接固定。
具体地,所述行程驱动区110内设置有与通孔150对应设置的导引件160,所述导引件160用于将牵引绳30从通孔150导引如线槽131,以减少在驱动牵引绳30发生移动时的阻力,所述导引件160可以为导引环或导引滚轮。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的手柄,包括可重复使用段和实施例1中的可抛弃段,可重复使用段与可抛弃段可拆卸连接。
在对接件40的近端作为公接件时,可重复使用段上则设置有与公接件相配合的母接件;在对接件40的近端作为母接件时,可重复使用段上则设置有与母接件相配合的公接件;为进一步保证可重复使用段与可抛弃段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以采用可重复使用段与可抛弃段榫接,和/或是通过螺栓对可重复使用段与可抛弃段进行连接安装。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实施例1中的可抛弃段,或实施例2中的手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内窥镜可以为支气管镜、肾盂镜、食道镜、胃镜、肠镜、耳镜、鼻镜、口腔镜、喉镜、阴道镜、腹腔镜、关节镜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内窥镜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窥镜的可抛弃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和对接件(40),所述壳体(10)的远端设置有插入部(20),壳体(10)的近端侧壁外侧设置有调控腔,调控腔内转动设置有转盘(130),所述转盘(130)的周壁上设置有线槽(131),所述对接件(40)与转盘(130)连接,所述调控腔包括分别环绕转盘(130)设置的行程限位区(120)和行程驱动区(110),所述行程驱动区(110)上设置有通孔(150),牵引绳(30)的近端依次穿过通孔(150)、线槽(131),并与转盘(130)连接,调控腔内壁和转盘(130)中的一者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槽(180),限位槽(180)与行程限位区(120)对应,调控腔内壁和转盘(130)中的另一者上设有限位件(170),限位件(170)与限位槽(180)配合以实现对转盘(130)转动行程的约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抛弃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限位区(120)对应的调控腔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槽(180),根据约束的行程范围由大到小,第N个限位槽(180)设置在第N-1个限位槽(180)的内壁上,N≥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抛弃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腔的中部设置有转轴(140),所述转盘(130)套设在转轴(140)上。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抛弃段,其特征在于,在限位件(170)设置在转盘(130)上时,转盘(130)的周壁上设置有连接腔(133),所述限位件(170)部分设置在连接腔(133)内,且限位件(170)与连接腔(133)可拆卸连接;在限位件(170)设置在调控腔内壁上时,调控腔内壁上设置有连接腔(133),所述限位件(170)部分设置在连接腔(133)内,且限位件(170)与连接腔(133)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抛弃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170)的连接端设置有卡件(171),所述连接腔(133)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卡件(171)相匹配的卡槽(13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抛弃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133)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卡槽(134),所述卡槽(134)沿转盘(130)的径向依次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抛弃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170)的连接端、连接腔(133)对应的转盘(130)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与螺栓配合以实现限位件(170)与连接腔(133)的螺栓连接。
8.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抛弃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驱动区(110)对应的线槽(131)内壁上设置有U型孔(132),所述牵引绳(30)穿过U型孔(132)设置。
9.一种内窥镜的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重复使用段和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抛弃段,可重复使用段与可抛弃段可拆卸连接。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抛弃段,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12946.1U CN218960676U (zh) | 2023-01-16 | 2023-01-16 | 一种内窥镜的可抛弃段、手柄及内窥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12946.1U CN218960676U (zh) | 2023-01-16 | 2023-01-16 | 一种内窥镜的可抛弃段、手柄及内窥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960676U true CN218960676U (zh) | 2023-05-05 |
Family
ID=86152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12946.1U Active CN218960676U (zh) | 2023-01-16 | 2023-01-16 | 一种内窥镜的可抛弃段、手柄及内窥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960676U (zh) |
-
2023
- 2023-01-16 CN CN202320112946.1U patent/CN2189606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22962B2 (en) | Flexible endoscopic support system | |
EP1875869B1 (en) | A deployment system for introducing a surgical instrument in a patients body | |
CN112472005B (zh) | 可调节弯曲角度的拆装分离型内窥镜 | |
AU2007201673B2 (en) | Endoscopic rotation | |
US8048073B2 (en) | Endoscopic instrument with stepwise adjustment of projection length | |
US20040049096A1 (en) | Non-circular resection device and endoscope | |
WO2023226533A1 (zh) | 一种内窥镜手柄的可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 |
CN115153394B (zh) | 一种挠度调节机构、手柄、内窥镜及内窥镜使用方法 | |
EP4388975A1 (en) | Disposable section of endoscope handle, endoscope handle and endoscope | |
CN218960676U (zh) | 一种内窥镜的可抛弃段、手柄及内窥镜 | |
CN219183647U (zh) | 一种内窥镜的驱动组件、可抛弃段、手柄及内窥镜 | |
EP2401952B1 (en) | Endoscope apparatus | |
CN218960681U (zh) | 一种内窥镜挠度调节机构、手柄及内窥镜 | |
CN117503027A (zh) | 内窥镜及其操作手柄 | |
CN218960675U (zh) | 一种内窥镜的可抛弃段、手柄及内窥镜 | |
EP4181756A1 (en) | Medical device controller | |
CN218899389U (zh) | 一种内窥镜的张紧元件、张紧机构、手柄及内窥镜 | |
CN218651748U (zh) | 牵引绳调节机构、操作手柄及内窥镜 | |
CN219183645U (zh) | 一种牵引轮、牵引绳调节结构、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 |
CN218792198U (zh) | 一种内窥镜的牵引绳驱动组件、可抛弃段、手柄及内窥镜 | |
CN218792193U (zh) | 一种内窥镜手柄的可抛弃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 |
CN219661636U (zh) | 一种内窥镜插入部及内窥镜 | |
CN218792191U (zh) | 一种内窥镜的插入管、插入组件及内窥镜 | |
CN218899390U (zh) | 一种蛇骨单元、蛇骨、插入部及内窥镜 | |
CN219166352U (zh) | 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