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3027A - 内窥镜及其操作手柄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及其操作手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03027A
CN117503027A CN202311642284.XA CN202311642284A CN117503027A CN 117503027 A CN117503027 A CN 117503027A CN 202311642284 A CN202311642284 A CN 202311642284A CN 117503027 A CN117503027 A CN 117503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driving wheel
traction
traction wheel
adjus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422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震华
莫文军
张翔
唐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4228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030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03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030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66Proximal part of endoscope body,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及其操作手柄。该操作手柄包括手柄壳体、牵引轮、驱动轮和调节机构,牵引轮和驱动轮均可转动地设于手柄壳体,且驱动轮位于牵引轮在自身轴向上的一侧,调节机构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调节机构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驱动轮与牵引轮相连,驱动轮转动可驱动牵引轮转动;在调节机构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驱动轮与牵引轮分离。在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拔出人体的自然腔道时,可将调节机构切换至第二位置,使驱动轮与牵引轮分离,驱动轮在转动时无法驱动牵引轮转动,从而无法带动插入部弯曲,如此可减小插入部损伤人体组织或者自然腔道的内壁面的风险。

Description

内窥镜及其操作手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及其操作手柄。
背景技术
在对患者体内病灶进行诊疗时,通常需要使用到内窥镜。内窥镜包括操作手柄和插入部,在具体操作时,通过控制操作手柄,即可经由牵引绳拉拽插入部前端的主动弯曲段而实现弯曲动作,从而改变插入部前端的朝向,以利于插入部进入人体的自然腔道。
然而,从临床表现来看,术者医生在将插入部从自然腔道抽出时,容易损伤人体组织或者自然腔道的内壁面。因此,如何在将插入部从自然腔道抽出时,减小插入部损伤人体组织或者自然腔道的内壁面的风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窥镜及其操作手柄,能够减小在将插入部从自然腔道抽出时,插入部损伤人体组织或者自然腔道的内壁面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的操作手柄,包括手柄壳体、牵引轮、驱动轮和调节机构,牵引轮和驱动轮均可转动地设于手柄壳体,且驱动轮位于牵引轮在自身轴向上的一侧,调节机构可活动地设于手柄壳体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调节机构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驱动轮与牵引轮相连,驱动轮转动可驱动牵引轮转动;在调节机构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驱动轮与牵引轮分离,以切断两者之间的传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如上述的操作手柄。
本申请实施例中,操作手柄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手柄壳体的牵引轮和驱动轮,以及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可活动地设于手柄壳体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使用包括本申请的操作手柄的内窥镜时,若需要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人体的自然腔道时,可将调节机构切换至第一位置,使驱动轮与牵引轮相连,通过控制牵引轮转动即可控制上述的插入部弯曲,以利于插入部进入人体的自然腔道;若需要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拔出人体的自然腔道时,可将调节机构切换至第二位置,使驱动轮与牵引轮分离,此时驱动轮和牵引轮之间的传动被切断,也就是说,驱动轮在转动时无法驱动牵引轮转动,从而无法带动插入部弯曲,因此即便是由于误触使驱动轮转动也无法带动牵引轮转动,如此便可解决插入部倒钩住人体组织或者自然腔道的内壁面,如此可减小插入部损伤人体组织或者自然腔道的内壁面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操作手柄的部分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操作手柄的部分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操作手柄的部分示意图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调节机构在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操作手柄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调节机构在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操作手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调节机构在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操作手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牵引轮和牵引绳的装配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转动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挤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手柄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手柄壳体;110、安装柱;111、第二导向部;200、牵引轮;210、啮合凸部;300、驱动轮;310、轮体;320、凸台;330、阻尼层;400、调节机构;410、转动套;411、挤压部;412、操作部;420、挤压件;421、受压部;422、第一导向部;430、导向面;500、主动轮;600、弹性件;700、第一指示件;800、第二指示件;910、转动轴;920、牵引绳;930、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及其操作手柄进行详细地说明。
通常来讲,内窥镜手柄包括拨杆、牵引轮和牵引绳,拨动拨杆可控制牵引轮转动,由于牵引绳的近端与牵引轮相连,牵引绳的远端与插入部的主动弯曲段相连,因此牵引轮在转动过程中即可使牵引绳处于张紧状态和解除张紧状态,以使主动弯曲段朝预设的方向弯曲。
术者医生在将插入部从自然腔道抽出时,需先控制拨杆使主动弯曲段处于平直状态,以防止主动弯曲段倒钩住人体组织或者自然腔道的内壁面。但发明人研究发现,术者医生在将插入部从自然腔道抽出时,会误触拨杆,这会导致主动弯曲段朝预设的方向弯曲,从而造成主动弯曲段倒钩住人体组织或者自然腔道的内壁面,显然这会造成人体组织或者自然腔道的内壁面损坏。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的操作手柄,包括手柄壳体100、牵引轮200、驱动轮300和调节机构400,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均可转动地设于手柄壳体100,且驱动轮300位于牵引轮200在自身轴向上的一侧,调节机构400可活动地设于手柄壳体100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可选地,调节机构400可与手柄壳体100滑动配合,以使调节机构400相对手柄壳体1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或者调节机构400也可与手柄壳体100转动配合,以使调节机构400相对手柄壳体1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牵引轮200可设于手柄壳体100内,其用于连接牵引绳920,如此转动牵引轮200即可实现主动弯曲段弯曲。
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一位置(如图5、6所示)的情况下,驱动轮300与牵引轮200相连,驱动轮300转动可驱动牵引轮200转动;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二位置(如图7所示)的情况下,驱动轮300与牵引轮200分离,以切断两者之间的传动。本申请实施例中,操作手柄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手柄壳体100的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以及调节机构400,调节机构400可活动地设于手柄壳体100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使用包括本申请的操作手柄的内窥镜时,若需要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人体的自然腔道时,可将调节机构400切换至第一位置,使驱动轮300与牵引轮200相连,通过控制牵引轮200转动即可控制上述的插入部弯曲,以利于插入部进入人体的自然腔道;若需要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拔出人体的自然腔道时,可将调节机构400切换至第二位置,使驱动轮300与牵引轮200分离,此时驱动轮300和牵引轮200之间的传动被切断,也就是说,驱动轮300在转动时无法驱动牵引轮200转动,从而无法带动插入部弯曲,因此即便是由于误触使驱动轮300转动也无法带动牵引轮200转动,如此便可解决插入部倒钩住人体组织或者自然腔道的内壁面,如此可减小插入部损伤人体组织或者自然腔道的内壁面的风险。
此外,由于本申请实施的驱动轮300位于牵引轮200在自身轴向上的一侧,也就是说,在牵引轮200的轴向上,牵引轮200的其中一个端面的至少部分与驱动轮300的其中一个端面相对设置,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可使牵引轮200朝向驱动轮300的端面与驱动轮300朝向牵引轮200的端面相连,相较于使牵引轮200的外周面与驱动轮300的外周面相连而言,牵引轮200的端面与驱动轮300的端面相连可增大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之间的连接面积,以防止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相分离。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调节机构400可相对手柄壳体100转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调节机构400在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的情况下,可挤压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中的一者,以使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中的一者向靠近另一者的方向移动;调节机构400在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的情况下,可释放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中的一者,以使驱动轮300与牵引轮200分离。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400在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可挤压牵引轮200/驱动轮300,牵引轮200/驱动轮300向靠近驱动轮300/牵引轮200的方向移动,以使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相连;在调节机构400在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可释放牵引轮200/驱动轮300,驱动轮300与牵引轮200分离。可见,本实施例可通过控制调节机构400转动来驱动挤压或者释放牵引轮200/驱动轮300,以实现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直接相连或者分离,相较于通过中间连接件使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间接相连而言,本实施例使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直接相连可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相连的方式包括多种实施例。举例来讲,牵引轮200具有多个制动凸部或者制动凹部,驱动轮300具有多个制动凹部或者制动凸部,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牵引轮200的各制动凸部/制动凹部与驱动轮300的各制动凹部/制动凸部配合,以将驱动轮300和牵引轮200相连;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牵引轮200的各制动凸部/制动凹部与驱动轮300的各制动凹部/制动凸部脱离配合,以切断两者的传动。这里的制动凹部可为制动孔,制动凸部可为柱状凸起;或者,制动凹部也可为相邻两个凸齿之间形成的齿槽,制动凸部也可为凸齿。在另一实施例中,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中的一者的端面覆盖设有阻尼层330,另一者的端面端面间隔地设有多个啮合凸部210,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啮合凸部210的至少部分嵌入阻尼层330,以使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相连,如此牵引轮200旋转至任意位置均可与驱动轮300相连,从而无需严格控制牵引轮200或者驱动轮300的位置。
除上述的实施例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牵引轮200或驱动轮300也可不相对手柄壳体100活动,此时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隔开设置,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调节机构400分别与驱动轮300和牵引轮200相连,也就是说,驱动轮300通过调节机构400与牵引轮200间接相连;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调节机构400与驱动轮300和牵引轮200中的至少一者分离,以切断两者之间的传动。举例来讲,调节机构400包括传动件,传动件的两个端面均设有多个啮合齿,驱动轮300的端面上具有多个第一传动齿,牵引轮200的端面上具有多个第二传动齿,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传动件的两个端面的多个啮合齿分别与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相啮合;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传动件的两个端面的多个啮合齿分别与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脱离啮合。
可选地,调节机构400在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的情况下,可挤压牵引轮200,以使牵引轮200移动,但牵引轮200在移动的过程会带动牵引绳920移动,这会导致调节机构4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牵引绳920的倾斜程度不同,张紧程度也不同,也就是说,相较于调节机构400在位于第一位置时,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二位置时,牵引绳920可能会处于更为张紧的状态,这会增大牵引绳920和主动弯曲段的挠度,在拔出插入部的过程中,主动弯曲段难以随着所经过的人体内部腔道的形态而随动,如此可能会倒钩住人体腔道内壁或者人体内部组织而造成损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调节机构400在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的情况下,可挤压驱动轮300。本实施例中的调节机构400可挤压驱动轮300,以使驱动轮300移动,也就是说,牵引轮200不会相对手柄壳体100移动,从而可避免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二位置情况下,牵引绳920处于更为张紧的状态,如此可释放主动弯曲段的挠度,此时主动弯曲段将没有任何作用力使其保持弯曲形态,主动弯曲段在较小的外部作用力下,即可对其弯曲形态进行改变。因此在拔出插入部的过程中,主动弯曲段将随着所经过的人体内部腔道的形态而随动,其并不会对人体腔道内壁或者人体内部组织造成损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利用手柄壳体100对牵引轮200在由驱动轮300向牵引轮200延伸的方向上止挡限位,以使驱动轮300与牵引轮200紧密相连;并且,在驱动轮300带动牵引轮200转动的过程中,可使驱动轮300相对调节机构400转动,也就是说,驱动轮300在带动牵引轮200转动的过程中,驱动轮300与调节机构400打滑。
在上一实施例中,在依靠手动的方式驱动驱动轮300转动带动牵引轮200转动以使插入部弯曲的情况下,术者医生会对驱动轮300施加推动力,这可能会造成调节机构400在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驱动轮300相对手柄壳体100移动以使驱动轮300与牵引轮200分离。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轮300的一部分可外露于手柄壳体100,这里的手动的方式可以是推动拨杆或推动驱动轮300外露于手柄壳体100的部分,以使驱动轮300转动。
因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操作手柄还包括主动轮500,主动轮500与驱动轮300滑动配合相连,且主动轮500转动可驱动驱动轮300转动,驱动轮300可相对主动轮500在驱动轮300的轴向上滑动。本实施例中,主动轮500转动可驱动驱动轮300转动,因此术者医生施加的推动力施加于主动轮500,由于操作手柄的主动轮500与驱动轮300在驱动轮300的轴向上滑动配合,因此即便主动轮500在推动力的作用下相对驱动轮300移动,其也不会带动驱动轮300移动,如此可解决调节机构400在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驱动轮300会与牵引轮200相分离的问题。进一步地,可使主动轮500与手柄壳体100在驱动轮300的轴向上限位配合,也就是说,在对主动轮500施加推动力的情况下,手柄壳体100可对主动轮500提供限位止挡,从而避免主动轮500发生移动,以避免推动力带动驱动轮300移动而使牵引轮200与驱动轮300相分离。需要说明的是,主动轮500与驱动轮300之间可通过花键相连,或者在主动轮500上设置一个沿其轴向延伸的传动槽,在驱动轮300上设置一个传动凸部,传动凸部的两个侧面与传动槽的两个侧壁相接触,且传动凸部可相对传动槽滑动。进一步地,驱动轮300包括轮体310,轮体310朝向牵引轮200的一面设有上述的阻尼层330,轮体310背离牵引轮200的端面设有凸台320,凸台320的外周面上设有花键。
需要说明的是,主动轮500可套设在驱动轮300的外部,或者主动轮500叠置于驱动轮300。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操作手柄还包括弹性件600,弹性件600的一端与驱动轮300相连,另一端与主动轮500或手柄壳体100相连,调节机构400在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的情况下,弹性件600可驱动驱动轮300向远离牵引轮200的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00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轮300和主动轮500相连,或者弹性件600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轮300和手柄壳体100相连,调节机构400在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的过程中会释放驱动轮300,如此弹性件600可驱动驱动轮300向远离牵引轮200的方向移动,以使驱动轮300和牵引轮200相隔较大的距离,进而避免驱动轮300转动而带动牵引轮200转动。
可选地,弹性件600可为弹簧、弹片、弹性套筒等。在弹性件600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轮300和主动轮500相连的情况下,可在驱动轮300上设置挡圈930,弹性件600的两端分别与挡圈930和主动轮500相连。当然,操作手柄也可不包括弹性件600,在此情况下,调节机构400在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的过程中会释放驱动轮300,此时驱动轮300与牵引轮200之间的连接松脱,因此即便是驱动轮300不向远离牵引轮200的方向移动也可达到切断驱动轮300和牵引轮200之间的传动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柄壳体100还可包括拨杆,拨杆与主动轮500相连,通过推动拨杆以带动主动轮500转动,以控制主动弯曲段的弯度角度,进而使主动弯曲段弯曲至两侧的极限位置。在拔出插入部时,驱动轮300与牵引轮200分离,主动弯曲段跟随所经过的人体内部腔道的形态而随动,因此在拔出插入部后,主动弯曲段可能保持朝一侧弯曲的状态,由于拨杆的转动范围较小,此时若直接将驱动轮300与牵引轮200相连,则需要使拨杆的位置与主动弯曲段的弯曲角度相适配,才可通过拨杆使主动弯曲段弯曲至两侧的极限位置,如:在拔出插入部后,使拨杆位于中位,并使主动弯曲段保持平直状态,但这会增大操作手柄的控制难度。
此外,在将插入部从自然腔道抽出时,主动弯曲段会随动弯曲,但是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在插入部抽出至腔道的某一位置后,在该位置进行相应的操作,例如沿自然腔道的延伸方向存在两处病灶,一般是先将插入部插到底部,治疗最深处的病灶,然后再将插入部插入至较浅的病灶处,治疗较浅的病灶部。也就是说,在治疗较深的病灶后,可先使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二位置,再拔出插入部的一部分,然后再使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一位置,使插入部随着驱动轮300的转动而弯曲,以便于插入部插入至较浅的病灶处。但在拔出插入部的一部分后,由于插入部会跟随人体腔道随动弯曲,因此术者医生无法得知主动弯曲段在当前停留位置的具体弯曲角度,因此,术者医生无法将拨杆恢复至对应位置再调节主动弯曲段的弯曲角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主动轮500的一部分位于手柄壳体100内,主动轮500的另一部分外露于手柄壳体100,拨动主动轮500外露于手柄壳体100的部分可驱动驱动轮300转动。本实施例中,主动轮500可转动地设于手柄壳体100,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360度,因此即便是在拔出插入部后,主动弯曲段朝一侧弯曲,也可通过主动轮500的大转动行程来适应主动弯曲段的弯曲行程,进而可通过主动轮500使主动弯曲段弯曲至两侧的极限位置,从而无需像上一实施例一样将主动轮500设于中位,以减小操作手柄的控制难度。当然,主动轮500也可完全位于手柄壳体100内,此时可额外设置驱动部件驱动主动轮500转动,如电机驱动齿轮机构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调节机构400可以实现驱动轮300与牵引轮200分离或传动相连。并且,驱动轮300的部分外漏于手柄壳体100,以便在驱动轮300与牵引轮200相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直接拨动驱动轮300带动牵引轮200转动,且由于驱动轮300与手柄壳体100的转动不会受到手柄壳体100结构的阻挡。因此,在驱动轮300与牵引轮200由分离状态切换至传动相连的状态后,主动弯曲段在不同方向的弯曲角度的调节范围可以保持不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手柄壳体100上设有安装柱110,调节机构400包括转动套410和挤压件420,转动套410和挤压件420均套设于安装柱110的外部,挤压件420位于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中的一者与转动套410之间,挤压件420可相对安装柱110移动,且挤压件420与安装柱110在安装柱110的周向上限位配合。具体来讲,挤压件420上设有沿驱动轮300或者牵引轮200的滑动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部422,安装柱110上设有第二导向部111,第一导向部422与第二导向部111导向配合,第一导向部422与第二导向部111在安装柱110的周向上限位配合,如此可实现挤压件420可相对安装柱110移动且不能相对于安装柱110转动,这里的第一导向部422可为导向凸部或者导向槽,第二导向部111可为导向槽或者导向凸部。或者使安装柱110与挤压件420相配合的部分的外形为多边形,挤压件420的内孔也为多边形,此时通过挤压件420与安装柱110自身的形状对挤压件420在周向上限位,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本实施例并且驱动轮300套设在安装柱110的外部的情况下,安装柱110与驱动轮300相配合的部分的外形为圆形,从而使驱动轮300可转动。
转动套410可转动地设于安装柱110,调节机构400在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的情况下,转动套410转动并挤压挤压件420,以使挤压件420沿靠近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中的另一者的方向移动。
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挤压件420位于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中的一者与转动套410之间,调节机构400在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转动套410转动并挤压挤压件420,挤压件420则会挤压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中的一者,以使其沿靠近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中的另一者的方向移动,进而使驱动轮300与牵引轮200相连。此外,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一位置时,转动套410通过挤压件420将驱动轮300与牵引轮200抵紧,此时转动套410和挤压件420相连,挤压件420与驱动轮300和牵引轮200中的一者相连,为了避免驱动轮300在带动牵引轮200转动的过程中挤压件420发生转动,因此本实施例使挤压件420与安装柱110在安装柱110的周向上限位配合,如此可避免挤压件420驱动轮300转动,从而避免挤压件420带动转动套410转动而使挤压件420释放驱动轮300或者牵引轮200,以防止调节机构400在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牵引轮200与驱动轮300分离。
进一步地,转动套410的外周面设有操作部412,操作部412外露于手柄壳体100,通过扳动操作部412可驱动转动套410转动。当然,也可额外配置电机、电机驱动齿轮传动机构等部件驱动转动套410转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转动套410具有挤压部411,挤压件420具有受压部421,受压部421和挤压部411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导向面430,调节机构400在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的情况下,挤压部411可通过导向面430滑动至受压部421,并挤压受压部421;调节机构400在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的情况下,挤压部411释放受压部421。
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调节机构400在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的情况下,挤压部411通过导向面430向靠近受压部421的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调节机构400会将挤压部411挤向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中的一者,以使挤压部411带动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中的一者向靠近另一者的方向移动,并且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挤压部411与受压部421相对,牵引轮200与驱动轮300相连。调节机构400在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的情况下,挤压部411通过导向面430向远离受压部421的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牵引轮200与驱动轮300逐渐分离,并且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挤压部411与受压部421错位,牵引轮200与驱动轮300分离。可见,本实施例通过转动转动套410即可使牵引轮200与驱动轮300相连或者分离,且在受压部421和挤压部411中的至少一者设置导向面430,如此可使转动套410转动较小的转动行程就可使牵引轮200和驱动轮300相连或者相分离,如此便于术者医生使用本申请的操作手柄。
当然,转动套410也可与安装柱110螺纹连接,转动转动套410则可使转动套410相对安装柱110移动,本申请不对转动套410的具体结构作限定。
可选地,导向面430可为斜平面或者螺旋面,调节机构400在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的情况下,转动套410沿第一时针方向转动,沿第一时针转动的方向上,螺旋面围绕转动套410或者挤压件420的轴线朝转动套410指向挤压件420的方向螺旋延伸。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操作手柄还包括第一指示件700和第二指示件800,第一指示件700可转动地设于手柄壳体100,第二指示件800设于手柄壳体100,第一指示件700与牵引轮200相连,且牵引轮200转动能够带动第一指示件700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一指示件700和第二指示件800共同用于指示内窥镜插入部的弯曲角度。可选地,第一指示件700可为指针或者刻度盘,第二指示件800可为刻度盘或者指针。
本实施例中,若第一指示件700与驱动轮300相连,插入部的主动弯曲段会跟随人体腔道随动弯曲,从而带动牵引轮200转动,在牵引轮200与驱动轮300分离后牵引轮200转动无法带动驱动轮300转动,也就是说,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与驱动轮300相连的第一指示件700无法跟随主动弯曲段的弯曲而转动,这会造成第一指示件700和第二指示件800的指示角度与主动弯曲段的弯曲角度不匹配,因此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一位置后,第一指示件700则无法准确地指示主动弯曲段的弯曲角度。而本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件700与牵引轮200相连,主动弯曲段在随动弯曲的过程中会带动牵引轮20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指示件700转动,如此可使第一指示件700和第一指示件700的指示角度与主动弯曲段的弯曲角度匹配,以使调节机构400在位于第一位置后,第一指示件700则可准确地指示主动弯曲段的弯曲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指示件700的转动轴线可与牵引轮200的转动轴线同轴,或者平行、且不同轴,在两者的转动轴线不同轴时,可利用齿轮传动机构、链轮传动机构等传动机构将牵引轮200与第一指示件700相连。
和/或,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牵引轮200的转动轴910线与驱动轮300的转动轴910线同轴设置,如此在调节机构4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地增大牵引轮200与驱动轮300之间的连接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操作手柄。本申请实施例所指的内窥镜可以为支气管镜、肾盂镜、食道镜、胃镜、肠镜、耳镜、鼻镜、口腔镜、喉镜、阴道镜、腹腔镜、关节镜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内窥镜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窥镜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壳体(100)、牵引轮(200)、驱动轮(300)和调节机构(400),所述牵引轮(200)和所述驱动轮(300)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手柄壳体(100),且所述驱动轮(300)位于所述牵引轮(200)在自身轴向上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400)可活动地设于所述手柄壳体(100)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所述调节机构(40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驱动轮(300)与所述牵引轮(200)相连,所述驱动轮(300)转动可驱动所述牵引轮(200)转动;在所述调节机构(40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驱动轮(300)与所述牵引轮(200)分离,以切断两者之间的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00)可相对所述手柄壳体(100)转动,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所述调节机构(400)在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转动的情况下,可挤压所述牵引轮(200)和所述驱动轮(300)中的一者,以使所述牵引轮(200)和所述驱动轮(300)中的一者向靠近另一者的方向移动;所述调节机构(400)在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的情况下,可释放所述牵引轮(200)和所述驱动轮(300)中的一者,以使所述驱动轮(300)与所述牵引轮(200)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00)在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转动的情况下,可挤压所述驱动轮(3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还包括主动轮(500),所述主动轮(500)与所述驱动轮(300)滑动配合相连,且所述主动轮(500)转动可驱动所述驱动轮(300)转动,所述驱动轮(300)可相对所述主动轮(500)在所述驱动轮(300)的轴向上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还包括弹性件(600),所述弹性件(600)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轮(30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轮(500)或所述手柄壳体(100)相连,
所述调节机构(400)在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600)可驱动所述驱动轮(300)向远离所述牵引轮(200)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500)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手柄壳体(100)内,所述主动轮(500)的另一部分外露于所述手柄壳体(100),拨动所述主动轮(500)外露于所述手柄壳体(100)的部分可驱动所述驱动轮(300)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壳体(100)上设有安装柱(110),所述调节机构(400)包括转动套(410)和挤压件(420),所述转动套(410)和所述挤压件(420)均套设于所述安装柱(110)的外部,所述挤压件(420)位于所述牵引轮(200)和所述驱动轮(300)中的一者与所述转动套(410)之间,所述挤压件(420)可相对所述安装柱(110)移动,且所述挤压件(420)与所述安装柱(110)在所述安装柱(110)的周向上限位配合,
所述转动套(41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柱(110),所述调节机构(400)在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转动的情况下,所述转动套(410)转动并挤压所述挤压件(420),以使所述挤压件(420)沿靠近所述牵引轮(200)和所述驱动轮(300)中的另一者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410)具有挤压部(411),所述挤压件(420)具有受压部(421),所述受压部(421)和所述挤压部(411)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导向面(430),
所述调节机构(400)在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挤压部(411)可通过所述导向面(430)滑动至所述受压部(421),并挤压所述受压部(421);所述调节机构(400)在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挤压部(411)释放所述受压部(4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还包括第一指示件(700)和第二指示件(800),所述第一指示件(70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手柄壳体(100),所述第二指示件(800)设于所述手柄壳体(100),所述第一指示件(700)与所述牵引轮(200)相连,且所述牵引轮(200)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指示件(700)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指示件(700)和所述第二指示件(800)共同用于指示内窥镜插入部的弯曲角度;和/或,
所述牵引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驱动轮的转动轴线同轴设置。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手柄。
CN202311642284.XA 2023-12-04 2023-12-04 内窥镜及其操作手柄 Pending CN1175030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2284.XA CN117503027A (zh) 2023-12-04 2023-12-04 内窥镜及其操作手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2284.XA CN117503027A (zh) 2023-12-04 2023-12-04 内窥镜及其操作手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03027A true CN117503027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45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42284.XA Pending CN117503027A (zh) 2023-12-04 2023-12-04 内窥镜及其操作手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0302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9351B2 (en) Endoscope control unit with braking system
EP2967613B1 (en) Medical device handles
CN109805977B (zh) 一种医用止血夹
US9456736B2 (en) Endoscope, and treatment instrument for endoscope
JP4102393B2 (ja) 器官の全厚を切除する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EP1990018B1 (en) Endoscopic instrument
EP2105084B1 (en) Medical apparatus
US20140343489A1 (en) Endoscope Control Unit with Braking System
US10028643B2 (en) Endoscope apparatus
WO2018034021A1 (ja) 内視鏡
EP3544480B1 (en) Endoscope head and endoscope provided therewith
US10085623B2 (en) Bending operation apparatus of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US20210093163A1 (en) Endoscope with integrated tissue acquisition capability
EP3416570B1 (en) Endoscope tool
CN117503027A (zh) 内窥镜及其操作手柄
JP4766792B2 (ja) 内視鏡
EP4018913B1 (en) Multidirectional guided endoscope
JP4475978B2 (ja) 内視鏡用鉗子
CN117503028A (zh) 内窥镜及其操作手柄
JP2022540883A (ja) 内視鏡ツール安定化、及び関連の使用方法
CN218899389U (zh) 一种内窥镜的张紧元件、张紧机构、手柄及内窥镜
KR102519963B1 (ko) 핸들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테이플러
CN220236843U (zh) 一种远端帽及内镜配件
WO2017013908A1 (ja) 内視鏡
WO2018225124A1 (ja) 医療用オーバーチュー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