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9015U - 锁止机构、摄像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锁止机构、摄像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9015U
CN218959015U CN202223487313.3U CN202223487313U CN218959015U CN 218959015 U CN218959015 U CN 218959015U CN 202223487313 U CN202223487313 U CN 202223487313U CN 218959015 U CN218959015 U CN 218959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e end
base
locking
elastic
elastic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8731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晓敏
董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elif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elif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elif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elif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8731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9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9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9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锁止机构、摄像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锁止机构包括第一第二弹性部和第一第二驱动部,第一弹性部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第二弹性部具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第一自由端设置有锁止部,第二自由端配置为:在第一自由端弹性弯曲时,被第一自由端推动弹性弯曲,在第一自由端脱离第二自由端的推动后止挡第一自由端,第二驱动部配置为用于驱动第二自由端朝远离第一自由端的方向弹性弯曲。锁止部抵顶第二基体实现锁止;第一驱动部通电驱动第一自由端远离第二基体并通过第二自由端止挡实现释放;第二驱动部驱动第二自由端远离第一自由端,第一自由端复位锁止,通过一次通电即可实现锁止或释放,无需维持通电,节省能耗。

Description

锁止机构、摄像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光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锁止机构、摄像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摄影设备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多,对摄影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影像的极致追求,通常需要实现摄像设备的调焦功能和防抖功能。为了实现摄影设备的调焦功能和防抖功能时,通常需要设置有驱动光学部件运动的驱动单元,而在光学器件运动到指定位置需要拍摄时,为了保证成像的质量,通常需要保证光学器件的稳定性,或在摄像设备闲置时,需要保证设备内各部件稳定,不会发生撞击异响。在相关技术中,通常设置有锁止机构以对光学器件进行锁止,防止其抖动影响成像质量。例如申请号为202020502856.X的中国专利文件,提供一种透镜模块制动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底座上,用于夹持保持透镜模块的夹持部和连接在夹持部保持部的一端的SMA丝,在释放位置时,对SMA丝的两端通电,以使SMA丝呈高温相形状,能够带动所述保持部向远离透镜模块的一侧偏转;在保持位置时,对所述SMA丝的两端断电,以使SMA丝呈低温相形状,从而使保持部向靠近透镜模块的一侧回位。如此设计,在释放位置时需要持续对SMA丝通电以保持该状态,如此设计,功耗较大,对设备续航能力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锁止机构、摄像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锁止机构,包括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的第一驱动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的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弹性部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弹性部具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基体,所述第一自由端设置有锁止部,所述锁止部用于被所述第一自由端弹性抵顶在能够与所述第一基体产生相对运动的第二基体上,以限制所述第二基体相对所述第一基体运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部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自由端朝远离所述第二基体的方向弹性弯曲,所述第二自由端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自由端朝远离所述第二基体的方向弹性弯曲时,被所述第一自由端推动朝远离所述第一自由端的方向弹性弯曲,并在所述第一自由端脱离所述第二自由端的推动后弹性复位,以止挡所述第一自由端朝靠近所述第二基体的方向弹性复位,所述第二驱动部配置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自由端朝远离所述第一自由端的方向弹性弯曲,以释放所述第一弹性部弹性复位。
可选地,所述第二自由端形成有倾斜面,所述第一自由端能够在从锁止所述第二基体的状态向释放所述第二基体的状态运动时与所述倾斜面接触,以使所述第二自由端通过所述倾斜面被所述第一自由端推动远离。
可选地,所述第二自由端具有在所述倾斜面的背离所述第二基体的一侧的止挡面,所述止挡面用于在所述第二自由端脱离所述第一自由端的推动后弹性复位,以止挡所述第一自由端弹性复位。
可选地,所述第二自由端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弹性部凸出的止挡板,所述倾斜面形成在所述止挡板的面向所述第二基体的侧面上,所述止挡面形成在所述止挡板的背向所述第二基体的侧面上。
可选地,所述止挡面的远离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位置形成有凸出,以止挡所述第一弹性部脱离所述止挡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分别构造为长条弹性臂,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弹性部延伸的凸柱,用于在第一弹性部锁止和释放所述第二基体时抵顶所述第二弹性部。
可选地,所述锁止部配置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自由端的摩擦垫,用于摩擦锁合所述第二基体,或者所述锁止部配置为形成在所述第一自由端的凸起,用于卡止形成在所述第二基体的凹槽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别为SMA驱动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摄像马达,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以及上述的锁止机构。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光学器件和上述的摄像马达。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摄像模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自由端带动锁止部弹性抵顶第二基体实现对第二基体的锁止状态,以防止第二基体相对第一基体运动;在需要释放第二基体时,第一驱动部通电驱动第一自由端弹性弯曲远离第二基体并推动第二自由端,并且第二自由端在脱离第一自由端的推动时弹性复位以止挡第一自由端防止其弹性复位抵接第二基体,实现对第二基体的释放状态;在再次需要锁止时,第二驱动部通电驱动第二自由端朝向远离第一自由端的方向弹性弯曲(解除对第一自由端的止挡),第一自由端弹性复位带动锁止部抵顶第二基体实现锁止状态,如此设计,仅需要通过一次通电即可实现对第二基体的锁止或释放,无需对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维持通电,有效节省能耗,提升设备续航能力。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锁止机构的锁止状态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锁止机构的释放状态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锁止机构的由释放状态变化至锁止状态的中间状态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摄像马达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第一弹性部;111-第一固定端;112-第一自由端;113-凸柱;120-第二弹性部;121-第二固定端;122-第二自由端;123-倾斜面;124-止挡面;1241-凸出;125-止挡板;210-第一驱动部;220-第二驱动部;310-第一基体;320-第二基体;400-锁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参照图1-图3,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锁止机构,包括第一弹性部110、第二弹性部120、连接第一弹性部110的第一驱动部210以及连接第二弹性部120的第二驱动部220,第一弹性部110具有第一固定端111和第一自由端112,第二弹性部120具有第二固定端121和第二自由端122,其中,第一固定端111和第二固定端121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基体310,第一自由端112设置有锁止部400,锁止部400用于被第一自由端112弹性抵顶在能够与第一基体310产生相对运动的第二基体320上,以限制第二基体320相对第一基体310运动(对应图1)。并且其中,第一驱动部210配置为驱动第一自由端112朝远离第二基体320的方向弹性弯曲,第二自由端122配置为:在第一自由端112朝远离第二基体320的方向弹性弯曲时,被第一自由端112推动朝远离第一自由端112的方向弹性弯曲,并在第一自由端112脱离第二自由端122的推动后弹性复位,以止挡第一自由端112朝靠近第二基体320的方向弹性复位(对应图2)。第二驱动部220配置为用于驱动第二自由端122朝远离第一自由端112的方向弹性弯曲,以释放第一弹性部110弹性复位(对应图3)。
本公开不对第一弹性部110和第二弹性部120的结构作限制,例如,其可以是下文将描述的长条弹性臂,或者,也可以是任何其他具有可弹性弯曲的自由端的结构,且该结构具有固定在第一基体310的固定端。类似地,本公开不对第一驱动部210和第二驱动部220的结构作限制,其可以是下文将描述的SMS驱动器,或者,其也可以是电磁驱动器、丝杠驱动器等,只要其能够满足驱动第一自由端112和第二自由端122弹性弯曲即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锁止部400用于跟随第一自由端112弹性抵顶在第二基体320上以限制第二基体320相对第一基体310运动,关于锁止部400具体如何实现对第二基体320的锁止作用,这里不作赘述,将在下文详细介绍。
需要解释的是,上述的第二自由端122朝向远离第一自由端112的方向弹性弯曲(在受到第一自由端112的推动或者第二驱动部220驱动)指的是第二自由端122朝向避让第一自由端112的远离第二基体320弹性弯曲路径或者第一自由端112的靠近第二基体320的弹性复位路径的方向弹性弯曲。
通过使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自由端112带动锁止部400弹性抵顶第二基体320实现对第二基体320的锁止状态,以防止第二基体320相对第一基体310运动;在需要释放第二基体320时,第一驱动部210通电驱动第一自由端112弹性弯曲远离第二基体320并推动第二自由端122,并且第二自由端122在脱离第一自由端112的推动时弹性复位以止挡第一自由端112防止其弹性复位抵接第二基体320,实现对第二基体320的释放状态;在再次需要锁止时,第二驱动部220通电驱动第二自由端122朝向远离第一自由端112的方向弹性弯曲(解除对第一自由端112的止挡),第一自由端112弹性复位带动锁止部400抵顶第二基体320实现锁止状态,如此设计,仅需要通过一次通电即可实现对第二基体320的锁止或释放,无需对第一驱动部210和第二驱动部220维持通电,有效节省能耗,提升设备续航能力。
参照图4,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二自由端122可以形成有倾斜面123,第一自由端112能够在从锁止第二基体320的状态向释放第二基体320的状态运动时与倾斜面123接触,以使第二自由端122通过倾斜面123被第一自由端112推动远离。如此设计,在第一驱动部210通电时,其驱动第一自由端112沿远离第二基体320的方向弹性变形,第一自由端112推动倾斜面123以使第二自由端122朝向远离第一自由端112的方向弹性变形。此外,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启动第二驱动部220驱动第二自由端122沿远离第一自由端112的方向运动,以避让第一自由端112的弹性变形。
为了使沿远离第二基体320方向弹性变形的第一自由端112保持与第二基体320的间隔(释放第二基体320),参照图4,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二自由端122可以具有在倾斜面123的背离第二基体320的一侧的止挡面124,止挡面124可以用于在第二自由端122脱离第一自由端112的推动而弹性复位后,止挡第一自由端112弹性复位。如此设计,仅通过止挡面124即可维持对第二基体320的释放状态,无需持续通电。本公开对止挡面124的形状不作限制,其可以与第一自由端112的复位运动方向相互垂直,或者,也可以是略微倾斜,只要其能够实现对第一自由端112的止挡作用即可。
参照图4,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二自由端122可以形成有朝向第一弹性部110凸出的止挡板125,倾斜面123可以形成在止挡板125的面向第二基体320的侧面上,止挡面124可以形成在止挡板125的背向第二基体320的侧面上。通过将倾斜面123和止挡面124形成在同一块止挡板125上,可以有效简化第二自由端122的结构,仅通过一个止挡板125即可实现释放和锁止状态的转换。
为了确保在锁止状态下,第一自由端112不易因为外界冲击脱离第一止挡面124,参照图4,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止挡面124的远离第二弹性部120的位置可以形成有凸出1241,以止挡第一弹性部110脱离止挡面124(凸出1241与第二自由端122本体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凸出1241的尺寸和形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应性设计,以保证在第二驱动部220驱动第二自由端122弹性弯曲时,可以将第一自由端112从止挡面124脱离,为了保证该脱离过程可以顺利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凸出1241可以构造为圆弧状。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增加止挡面124的尺寸来防止上述技术问题。
参照图1-图3,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110和第二弹性部120可以分别构造为长条弹性臂,第一固定端111和第二固定端121可以一体成型。如此设计,可以减少组装工艺,使锁止机构更加整体化。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端111和第二固定端121可以为分别单独用于与第一基体310固定连接,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参照图1-图3,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110可以形成有朝向第二弹性部120延伸的凸柱113,用于在第一弹性部110锁止和释放第二基体320时抵顶第二弹性部120,以防止第二自由端122弹性复位过度。
为了能够在锁止部400抵顶在第二基体320上时实现对第二基体320的锁止,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锁止部400可以配置为设置在第一自由端112的摩擦垫,用于摩擦锁合第二基体320。或者,在其他一些实施中,锁止部400也可以配置为形成在第一自由端112的凸起,用于卡止形成在第二基体320的凹槽中,本公开对锁止部40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只要其能够实现对第二基体320的锁止即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210和第二驱动部220可以分别为SMA驱动器。具体地,第一驱动部210和第二驱动部220可以分别为连接在与其对应的自由端的SMA丝,并在需要驱动时对SMA丝进行通电以使其发生形变,从而拉拽与其对应的自由端发生弹性变形。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第一驱动部210和第二驱动部220还可以是电磁驱动器或者丝杠驱动器等。
参照图5,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摄像马达,包括第一基体310、第二基体320以及上述的锁止机构,由于该摄像马达具有上述锁止机构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光学器件和上述的的摄像马达,由于该摄像模组具有上述摄像马达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不对光学器件作限制,其可以是光学镜头,也可以是感光芯片。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摄像模组,由于该移动终端具有上述摄像模组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的第一驱动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的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弹性部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弹性部具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基体,所述第一自由端设置有锁止部,所述锁止部用于被所述第一自由端弹性抵顶在能够与所述第一基体产生相对运动的第二基体上,以限制所述第二基体相对所述第一基体运动,
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部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自由端朝远离所述第二基体的方向弹性弯曲,所述第二自由端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自由端朝远离所述第二基体的方向弹性弯曲时,被所述第一自由端推动朝远离所述第一自由端的方向弹性弯曲,并在所述第一自由端脱离所述第二自由端的推动后弹性复位,以止挡所述第一自由端朝靠近所述第二基体的方向弹性复位,所述第二驱动部配置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自由端朝远离所述第一自由端的方向弹性弯曲,以释放所述第一弹性部弹性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由端形成有倾斜面,所述第一自由端能够在从锁止所述第二基体的状态向释放所述第二基体的状态运动时与所述倾斜面接触,以使所述第二自由端通过所述倾斜面被所述第一自由端推动远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由端具有在所述倾斜面的背离所述第二基体的一侧的止挡面,所述止挡面用于在所述第二自由端脱离所述第一自由端的推动后弹性复位,以止挡所述第一自由端弹性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由端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弹性部凸出的止挡板,所述倾斜面形成在所述止挡板的面向所述第二基体的侧面上,所述止挡面形成在所述止挡板的背向所述第二基体的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面的远离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位置形成有凸出,以止挡所述第一弹性部脱离所述止挡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分别构造为长条弹性臂,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弹性部延伸的凸柱,用于在第一弹性部锁止和释放所述第二基体时抵顶所述第二弹性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配置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自由端的摩擦垫,用于摩擦锁合所述第二基体,或者所述锁止部配置为形成在所述第一自由端的凸起,用于卡止形成在所述第二基体的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别为SMA驱动器。
10.一种摄像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锁止机构。
1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器件和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马达。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模组。
CN202223487313.3U 2022-12-26 2022-12-26 锁止机构、摄像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8959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7313.3U CN218959015U (zh) 2022-12-26 2022-12-26 锁止机构、摄像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7313.3U CN218959015U (zh) 2022-12-26 2022-12-26 锁止机构、摄像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9015U true CN218959015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40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87313.3U Active CN218959015U (zh) 2022-12-26 2022-12-26 锁止机构、摄像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90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4327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21108972A1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6654243B2 (ja) 羽根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N111736293A (zh) Sma致动机构、防抖致动器和摄像模块
CN218959015U (zh) 锁止机构、摄像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US8602665B2 (en) Lens module and camera
CN112954144B (zh) 马达、摄像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2052829A1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摄像模组的拍摄方法
JP2014081504A (ja)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2052728A1 (zh) 一种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629125A (zh) 摄像装置、sma驱动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和驱动方法
CN214669808U (zh)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
CN112631037A (zh) 防抖自动对焦装置及摄像设备
JP5047762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682034B2 (ja) ステージ装置のロック機構
CN112702503A (zh) 致动机构、摄像模组与电子设备
JP5566123B2 (ja) 撮像装置
CN113448052A (zh) 变焦镜头的自锁结构、镜头以及拍摄设备
CN112782824B (zh) 透镜模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07164001A (ja) カム機構
CN215340644U (zh) 光学致动器及其锁止机构
CN214256420U (zh) 致动机构、摄像模组与电子设备
CN112748508A (zh) 镜头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8941217U (zh) 锁止部件、摄像马达、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210781017U (zh) 致动机构、摄像单元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