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7586U - 一种按键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键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7586U
CN218957586U CN202223297276.XU CN202223297276U CN218957586U CN 218957586 U CN218957586 U CN 218957586U CN 202223297276 U CN202223297276 U CN 202223297276U CN 218957586 U CN218957586 U CN 218957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key
connecting part
rotating block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72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冼浩
俞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Qi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Q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Qi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Q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72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7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7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7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键开关,包括:按键支架;转动构件,其包括转动块、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块和所述按键支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之一为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槽底面呈凹弧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为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与所述弧形槽的槽底面转动连接,以使所述转动块能相对所述按键支架摆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转动块弹性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按键支架弹性连接,通过弧形凸块与弧形槽的抵接,配合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的弹性连接,有利于使得转动块与按键支架的转动更为顺畅、灵活。

Description

一种按键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按键面板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按键面板的布置和线路的连接,从而可便捷地控制多种家用电器,如电视、音响设备、电动窗帘、照明灯具、空调等。
目前的按键面板大多是采用转动件与固定件的转动连接进行触发的,转动件与固定件通过转轴铰接的方式连接,通过转动件与固定件的相对转动,从而控制线路的通断,但是由于转轴铰接为硬性的连接方式,转动件与固定件之间易产生转动不顺畅、卡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开关,包括,按键支架;转动构件,其包括转动块、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转动块和按键支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之一为弧形槽,弧形槽的槽底面呈凹弧形,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为弧形凸块,弧形凸块与弧形槽的槽底面转动连接,以使转动块能相对按键支架摆动;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弹性连接和/或第二连接部与按键支架弹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开关,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之一为弧形槽,而另一为弧形凸块,弧形槽的槽底面呈凹弧形,且弧形凸块与弧形槽转动连接,当使用者按压该按键开关时,在外部的压力作用下,使得弧形凸块与弧形槽内转动,从而实现转动块相对按键支架的摆动,满足旋转式按键触发的使用需求,且由于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弹性连接和/或第二连接部与按键支架弹性连接,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者是弹性连接的,在外部的压力作用下,可使得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发生轻微弹性形变,使得弧形凸块在弧形槽内转动更为顺畅,相较于传统通过转轴胶接的硬性连接方式而言,该按键开关通过弧形凸块与弧形槽的转动连接,配合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的弹性连接,有利于使得转动块与按键支架的转动更为顺畅、灵活,有利于避免转动块与按键支架卡阻的问题出现,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该按键开关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条,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之间设有第一镂空部;和/或,
第二连接部与按键支架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条,第二连接部与按键支架之间设有第二镂空部。
可选的,第一连接部通过多个呈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条从而实现与转动块的连接,且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之间设有第一镂空部,通过第一镂空部的设置,有利于增大第一连接部相对转动块的可形变幅度,在外部的压力作用下,可使得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发生形变,使得弧形凸块在弧形槽内转动更为灵活,有利于改善该按键开关的触发手感;可选的,第二连接部通过多个呈间隔布置的第二连接条从而实现与按键支架的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按键支架之间设有第二镂空部,通过第二镂空部的设置,有利于增大第二连接部相对按键支架的可形变幅度,在外部的压力作用下,可使得第二连接部与按键支架发生形变,使得弧形凸块在弧形槽内转动更为灵活,有利于改善该按键开关的触发手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弧形凸块与弧形槽为点接触;或者,弧形凸块与弧形槽为线接触。
可选的,弧形凸块与弧形槽的接触区域为点接触,通过点接触的连接方式,从而可使得弧形凸块在弧形槽内的转动更为灵活、顺畅,有利于避免按键卡阻的问题出现;可选的,弧形凸块与弧形槽的接触区域为线接触,通过线接触的连接方式,从而可使得弧形凸块在弧形槽内的转动更为灵活、顺畅,有利于降低按键卡阻的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转动块设有第一限位部,按键支架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能与第二限位部互相限位,以限制弧形凸块与弧形槽在互相远离方向上的位移。
为了保持弧形凸块与弧形槽的连接关系,该按键开关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设置在转动块和按键支架上,在转动块与按键支架的相对摆动中,第一限位部能与第二限位部互相限位,从而限制弧形凸块脱出弧形槽,即起到保持弧形凸块与弧形槽转动连接的作用,以便于使用者通过旋转触发的方式,从而控制电器的工作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限位部为扣件,第二限位部为扣孔,扣件穿设于扣孔,扣件的后端设有倒钩;倒钩能与按键支架抵接,以限制扣件脱出扣孔。
具体的,第一限位部可为扣件,第二限位部可为扣孔,扣件穿设于扣孔内,通过扣件在扣孔处的滑动连接,可对转动块与按键支架的转动起导向作用,从而可确保转动块相对按键支架的旋转,扣件的后端设有倒钩,倒钩能与按键支架抵接,从而限制扣件脱出扣孔,即限制转动块与按键支架的分离,以保持弧形凸块与弧形槽的转动连接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板,控制板与按键支架连接,控制板上设有触点,按键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触点穿设于第一安装孔,转动块的后端设有压块,压块能与触点抵接。
控制板上设有触点,且触点穿设于第一安装孔内,转动块的后端设有压块,在外部的按压作用下,当转动块相对按键支架旋转至一定位置后,压块能与触点接触,且随着转动块的继续旋转,压块能往后压触点,从而实现控制板内电路通断的控制,满足该按键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多个压缩弹性件,按键支架设有多个与压缩弹性件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压缩弹性件穿设于第二安装孔,多个压缩弹性件呈对象设置在触点两侧,压缩弹性件的前端与转动块的后端抵接。
该按键开关还包括多个压缩弹性件,且多个压缩弹性件呈对象地设置在触点的两侧,压缩弹性件的前端与转动块的后端抵接,自然状态下,在压缩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可使得压块与触点互相远离,在外部的按压作用下,转动块压缩压缩弹性件,并使得压块逐渐靠近触点,以实现触点的触发,当外部的按压作用消失后,在压缩弹性件的回弹作用下,可使得压块与触点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胶垫,胶垫与按键支架连接且设置在触点的旁侧,胶垫能与转动块的后端抵接。
按键支架在触点的旁侧连接有胶垫,在转动块与按键支架的转动过程中,胶垫可起缓冲作用,有利于减轻转动块与按键支架的碰撞,有利于降低该按键开关触发产生的噪音,一定程度上,亦可起到提高使用寿命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面板,面板与转动块的前端可拆连接。
该按键开关还包括面板,面板与转动块的前端可拆连接,即面板覆盖在转动块的前方,从而可实现对控制板、按键支架等部件的遮挡,有利于提高该按键开关的整体美观性,且面板与转动块的可拆连接,有利于通过更换面板的方式,使得该按键开关可适用各种的装修风格,从而提高该按键开关对于不同使用场景的适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控制板在触点的旁侧设有多个灯珠,胶垫位于灯珠前方,转动块对应灯珠设有透光孔,透光孔处设有匀光片。
该按键开关的控制板在触点的旁侧设有多个灯珠,灯珠照射的光线穿过胶垫和匀光片后可通过转动块与按键支架之间的缝隙穿出,从而起到背光的效果,转动块对应灯珠设有透光孔,而透光孔处设有匀光片,在匀光片的匀光作用下,有利于使得灯珠投射的光线更为柔和,有利于避免光线刺眼的问题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开关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开关的爆炸结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开关的按键支架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开关的控制板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开关的按键支架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开关的面板与转动块的连接结构示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开关的面板与转动块的连接结构示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开关的转动块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开关的转动块与按键支架转动连接的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
100、按键支架;110、扣孔;120、第一安装孔;130、第二安装孔;200、转动块;210、扣件;220、倒钩;230、压块;240、透光孔;300、弧形槽;310、第二连接条;320、第二镂空部;400、弧形凸块;410、第一连接条;420、第一镂空部;500、控制板;510、触点;600、压缩弹性件;700、面板;800、灯珠;900、底壳;1000、匀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9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供的一种按键开关,通过多种弹性结构的设计和配合,使得转动块200与按键支架100的转动连接更为灵活、顺畅,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该按键开关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按键开关包括按键支架100和转动构件。其中,转动构件可设置多个,多个转动构件可呈上下布置地设置在按键支架100上,通过多个转动构件的转动触发,使得该按键开关可实现对多个电器的控制,满足目前智能家居的控制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2和图7,转动构件包括转动块200、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转动块200位于按键支架100的前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转动块200和按键支架100上,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转动块200与按键支架100的相向面上。
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之一为弧形槽300,且弧形槽300的槽底面呈凹弧形,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为弧形凸块400,且弧形凸块400与弧形槽300的槽底面接触,从而实现弧形凸块400与弧形槽300的转动连接,当使用者按压该按键开关时,在外部的压力作用下,使得弧形凸块400与弧形槽300内转动,从而实现转动块200相对按键支架100的摆动,满足旋转式按键触发的使用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7、图8和图9,第一连接部为弧形凸块400,即弧形凸块400设置在转动块200的后表面处,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为弧形槽300,弧形槽300设置在按键支架100的前表面处,弧形凸块400的后端与弧形槽300的槽底面转动连接,从而可实现转动块200与按键支架100的转动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为弧形槽300,即弧形槽300设置在转动块200的后表面处,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为弧形凸块400,弧形凸块400设置在按键支架100的前表面处,弧形凸块400的前端与弧形槽300的槽底面转动连接,从而可实现转动块200与按键支架100的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200弹性连接和/或第二连接部与按键支架100弹性连接。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者是弹性连接的,在外部的压力作用下,可使得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发生轻微弹性形变,使得弧形凸块400在弧形槽300内转动更为顺畅。
在多个不同的转动构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方式可不相同。例如,参见图6和图7,在其中一个转动构件中,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200弹性连接,而第二连接部与按键支架100稳定连接;参见图3和图5,在其中一个转动构件中,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200稳定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按键支架100弹性连接;在其中一个转动构件中,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200弹性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按键支架100弹性连接,均可满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开关的使用需求。
参见图2、图3和图9,相较于传统通过转轴胶接的硬性连接方式而言,该按键开关通过弧形凸块400与弧形槽300的抵接,配合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的弹性连接,有利于使得转动块200与按键支架100的转动更为顺畅、灵活,有利于避免转动块200与按键支架100卡阻的问题出现,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该按键开关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1和图2,下述以按键支架100上设有三个呈上下布置的转动构件为例进行说明,位于上下两侧的转动构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弧形凸块400和弧形槽300,且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200弹性连接,而第二连接部与按键支架100稳定连接。位于中部的转动构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为弧形凸块400和弧形槽300,且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200稳定连接,而第二连接部与按键支架100弹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6和图7,在上下两侧的转动构件中,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200弹性连接,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200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条410,多个第一连接条410呈围绕第一连接部设置,第一连接条4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转动块200连接,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200之间设有第一镂空部420。
该按键开关通过第一镂空部420的设置,有利于增大第一连接部相对转动块200的可形变幅度,在外部的压力作用下,可使得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200发生形变,使得弧形凸块400在弧形槽300内转动更为灵活,有利于改善该按键开关的触发手感。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下两侧的转动构件中,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条410与转动块200可为一体成型制件,如注塑成型。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3和图5,在中部的转动构件中,第二连接部与按键支架100弹性连接,第二连接部包括片体,弧形槽300设置在片体的前端,片体与按键支架100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条310。例如,片体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连接条310实现与按键支架100连接,第二连接条310的上下两侧与按键支架100之间均设有第二镂空部320。
该按键开关通过第二镂空部320的设置,有利于增大第二连接部相对按键支架100的可形变幅度,在外部的压力作用下,可使得第二连接部与按键支架100发生形变,使得弧形凸块400在弧形槽300内转动更为灵活,且有利于改善该按键开关的触发手感。
可以理解的是,在中部的转动构件中,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条310和按键支架100可为一体成型制件,如注塑成型。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条410和第二连接条310可通过胶接、焊接等方式,通过后期加工的方式,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与转动块200的弹性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与按键支架100的弹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弧形凸块400与弧形槽300为点接触。参见图3和图6,在其中一个转动构件中,弧形凸块400包括球面,弧形槽300为凹球状,且球面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弧形槽300的内径,从而使得弧形凸块400能在弧形槽300内转动。弧形凸块400与弧形槽300的接触区域为点接触,通过点接触的连接方式,从而可使得弧形凸块400在弧形槽300内的转动更为灵活、顺畅,有利于避免按键卡阻的问题出现。
或者,弧形凸块400与弧形槽300为线接触。参见图3和图8,在另外一个转动构件中,弧形凸块400包括圆柱面,弧形槽300的竖向截面为等大的扇形,弧形凸块400与弧形槽300的接触区域为线接触,通过线接触的连接方式,从而可使得弧形凸块400在弧形槽300内的转动更为灵活、顺畅,有利于降低按键卡阻的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持弧形凸块400与弧形槽300的连接关系,转动块200设有第一限位部,按键支架100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能与第二限位部互相限位,以限制弧形凸块400与弧形槽300在互相远离方向上的位移。
在转动块200与按键支架100的相对摆动中,第一限位部能与第二限位部互相限位,从而限制弧形凸块400脱出弧形槽300,即起到保持弧形凸块400与弧形槽300转动连接的作用,以便于使用者通过旋转触发的方式,从而控制电器的工作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3和图6,具体的,第一限位部为扣件210,第二限位部为扣孔110,扣件210穿设于扣孔110,通过扣件210在扣孔110处的滑动连接,从而可对转动块200与按键支架100的转动起导向作用,从而可确保转动块200相对按键支架100的旋转。
扣件210的后端设有倒钩220;倒钩220能与按键支架100抵接,以限制扣件210脱出扣孔110,即限制转动块200与按键支架100的分离,以保持弧形凸块400与弧形槽300的转动连接关系。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为扣孔110,第二限位部为扣件210,扣件210穿设于扣孔110,通过扣件210在扣孔110处的滑动连接,从而可对转动块200与按键支架100的转动起导向作用,从而可确保转动块200相对按键支架100的旋转。
扣件210的前端设有倒钩220;倒钩220能与转动块200抵接,以限制扣件210脱出扣孔110,即限制转动块200与按键支架100的分离,以保持弧形凸块400与弧形槽300的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该按键开关还包括控制板500,控制板500与按键支架100连接,控制板500上设有触点510,按键支架10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20,触点510穿设于第一安装孔120,转动块200的后端设有压块230,压块230能与触点510抵接。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板500可为PCB板(印刷电路板)。触点510可为轻触开关。
在外部的按压作用下,当转动块200相对按键支架100旋转至一定位置后,压块230能与触点510接触,且随着转动块200的继续旋转,压块230能往后压触点510,从而实现控制板500内电路通断的控制,满足该按键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使用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2和图9,转动块200能相对按键支架100左右摆动,按键支架100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安装孔120,第一安装孔120处均设有触点510,而转动块200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压块230,通过转动块200与按键支架100的左右摆动,从而可实现控制板500左右两侧的触点510的触发。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3和图6,该按键开关还包括多个压缩弹性件600,每个触点510均对应一组压缩弹性件600,多个压缩弹性件600呈对象设置在触点510两侧,有利于提高转动块200转动的平衡性,例如,每个触点510的上侧和下侧均设有一个压缩弹性件600。
按键支架100设有多个与压缩弹性件600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30,压缩弹性件600穿设于第二安装孔130,第二安装孔130可对压缩弹性件600进行限位和固定,压缩弹性件600的前端能与转动块200的后端抵接。
自然状态下,在压缩弹性件600的弹性作用下,可使得压块230与触点510互相远离,在外部的按压作用下,转动块200压缩压缩弹性件600,并使得压块230逐渐靠近触点510,以实现触点510的触发,当外部的按压作用消失后,在压缩弹性件600的回弹作用下,可使得压块230与触点510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压缩弹性件600可为弹簧、弹簧顶针等。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3和图6,该按键开关还包括胶垫,胶垫与按键支架100连接且设置在触点510的旁侧,胶垫能与转动块200的下端抵接。具体的,按键支架100上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盖设在按键支架100上,从而实现胶垫与按键支架100的连接。
在转动块200与按键支架100的转动过程中,胶垫可起缓冲作用,有利于减轻转动块200与按键支架100的碰撞,有利于降低该按键开关触发产生的噪音,一定程度上,亦可起到提高使用寿命的作用。胶垫可对密封控制板500起到防潮防尘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胶垫可为橡胶垫、硅胶垫等缓冲性能较好的材料制件。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1、图2和图6,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面板700,面板700与转动块200的前端可拆连接,即面板700覆盖在转动块200的前方,从而可实现对控制板500、按键支架100等部件的遮挡,有利于提高该按键开关的整体美观性。
面板700与转动块200的可拆连接,有利于通过更换面板700的方式,使得该按键开关可适用各种的装修风格,从而提高该按键开关对于不同使用场景的适用性。
可以理解的是,面板700与转动块200可通过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可拆连接。或者,面板700与转动块200可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实现两者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2和图4,控制板500在触点510的旁侧设有多个灯珠800,如每个触点510对应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灯珠800设置。胶垫位于灯珠800前方,胶垫为具有一定透光性能的材料制件,转动块200对应灯珠800设有透光孔240,透光孔240处设有匀光片1000。
该按键开关的控制板500在触点510的旁侧设有多个灯珠800,灯珠800照射的光线穿过胶垫和匀光片1000后可通过转动块200与按键支架100之间的缝隙穿出,从而起到背光的效果,转动块200对应灯珠800设有透光孔240,而透光孔240处设有匀光片1000,在匀光片1000的匀光作用下,有利于使得灯珠800投射的光线更为柔和,有利于避免光线刺眼的问题出现。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按键开关还包括底壳900,底壳900设有朝前敞开的容置凹槽,控制板500和按键支架100可自后而前依次嵌入容置凹槽内,控制板500和按键支架100可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从而实现与底壳900的连接。
组装时,工人可先将匀光片1000、转动块200和面板700组合为面板组件,然后完成控制板500和按键支架100的连接,并将控制板500和按键支架100置于容置凹槽内,以实现控制板500和按键支架100与底壳900的连接,再将面板组件与按键支架100连接,即可完成该按键开关的连接。
该按键开关通过按键支架100和底壳900的设置,使得控制板500夹设在容置凹槽内,有利于对控制板500起到防尘防潮的作用,有利于降低控制板500故障的风险。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支架(100);
转动构件,其包括转动块(200)、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块(200)和所述按键支架(100),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之一为弧形槽(300),所述弧形槽(300)的槽底面呈凹弧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为弧形凸块(400),所述弧形凸块(400)与所述弧形槽(300)的槽底面转动连接,以使所述转动块(200)能相对所述按键支架(100)摆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转动块(200)弹性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按键支架(100)弹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转动块(200)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条(410),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转动块(200)之间设有第一镂空部(420);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按键支架(100)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条(310),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按键支架(100)之间设有第二镂空部(3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凸块(400)与所述弧形槽(300)为点接触;或者,所述弧形凸块(400)与所述弧形槽(300)为线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200)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按键支架(100)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能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互相限位,以限制所述弧形凸块(400)与所述弧形槽(300)在互相远离方向上的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部为扣件(210),所述第二限位部为扣孔(110),所述扣件(210)穿设于所述扣孔(110),所述扣件(210)的后端设有倒钩(220);所述倒钩(220)能与所述按键支架(100)抵接,以限制所述扣件(210)脱出所述扣孔(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板(500),所述控制板(500)与所述按键支架(100)连接,所述控制板(500)上设有触点(510),所述按键支架(10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20),所述触点(510)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0),所述转动块(200)的后端设有压块(230),所述压块(230)能与所述触点(510)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压缩弹性件(600),所述按键支架(100)设有多个与所述压缩弹性件(600)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30),所述压缩弹性件(600)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30),多个所述压缩弹性件(600)呈对象设置在所述触点(510)两侧,所述压缩弹性件(600)的前端与所述转动块(200)的后端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垫,所述胶垫与所述按键支架(100)连接且设置在所述触点(510)的旁侧,所述胶垫能与所述转动块(200)的后端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板(700),所述面板(700)与所述转动块(200)的前端可拆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500)在所述触点(510)的旁侧设有多个灯珠(800),所述胶垫位于所述灯珠(800)前方,所述转动块(200)对应所述灯珠(800)设有透光孔(240),所述透光孔(240)处设有匀光片(1000)。
CN202223297276.XU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按键开关 Active CN218957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7276.XU CN218957586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按键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7276.XU CN218957586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按键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7586U true CN218957586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40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7276.XU Active CN218957586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按键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75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67450B2 (en) Quite button assembly
CN218957586U (zh) 一种按键开关
US7026564B1 (en) Paddle switch assembly
CN107700147B (zh) 一种洗衣机
CN107314446B (zh) 空调室内机
JP4683433B2 (ja)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CN218941299U (zh) 头戴耳机咪杆旋转结构
CN208368398U (zh) 自复位墙壁开关
KR19980011998U (ko) 이중 스위치 노브
CN218920595U (zh) 咪杆转动连接结构
CN213211986U (zh) 一种静音面板开关
CN220121716U (zh) 一种低摩擦异响的旋钮按键构造
KR200204928Y1 (ko) 차단기용 개폐 스위치 장치
CN218957580U (zh) 复位结构、按键开关以及智能控制系统
CN214249807U (zh) 一种空调面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17644721U (zh) 一种具有折叠手柄结构的吹风筒壳体
CN215578322U (zh) 一种无线开关面板
CN217841160U (zh) 易装拆执手及锁具
JPH08249983A (ja) フットスイッチ
JP6858433B2 (ja) 送風機
JPS5927303Y2 (ja) 計器盤等におけるコントロ−ルパネル
CN220065513U (zh) 开关驱动结构和开关
CN213365273U (zh) 一种智能腕戴设备
CN213846741U (zh)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
CN216675492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