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5176U - 一种发热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热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5176U
CN218955176U CN202320075589.6U CN202320075589U CN218955176U CN 218955176 U CN218955176 U CN 218955176U CN 202320075589 U CN202320075589 U CN 202320075589U CN 218955176 U CN218955176 U CN 218955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inlet pipe
water
hea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755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in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in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in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in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755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5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5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5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体双水管道和发热管,双水管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缠绕式包裹设置在第一进水管上,发热管设置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之间,以加热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发热管为直管状。具体地,采取双水道管道设计,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可以把水路的面积至少增大二倍,提高热效率,水流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流动,并与发热管进行热交换,把热量可以充分带走;发热管为直管状,使得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受热均匀,不易击穿,稳定性提高;双水道管道设计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可以把发热管产生的热量全部充分带走,第二进水管可以大大降低发热管的温度,提高了发热管的稳定性和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发热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热体。
背景技术
目前,在热水供水领域,一般采用老式单管供应热水,其因为安装方便、成本低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单水路的管道,一般采用弯曲设计,热效率不行,且发热体采用弯曲的形式包裹在单水路的管道上,发热体弯曲的地方受高温容易击穿。
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发热体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热体采用双水道管道设计,可以把水路的面积增大倍,提高热效率,把热量可以充分带走,发热体为直管状,受热均匀,不易击穿,稳定性提高。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水管道和发热管,所述双水管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缠绕式包裹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上,所述发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之间,以加热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所述发热管为直管状。
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为限流孔,以限制所述第一进水管流速,进而加大水往所述第二进水管流动。
所述第一进水管一端上设有接水头,所述第一进水管另一端上设有出水头,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均与所述接水头、所述出水头连通。
所述第二进水管包括与所述接水头连接的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出水头连接的第二连接段以及包裹在所述发热管上的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以螺旋式包裹在所述发热管上。
所述发热管设有若干条,若干条所述发热管以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轴线环绕设置且彼此之间间隔开。
所述发热管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长度尺寸相同。
相邻的所述发热管之间设有绝缘材料,相邻的所述发热管通过所述绝缘材料固定连接,所述发热管的端部上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发热管的端部通过所述绝缘材料焊接连接。
所述发热管为卤素发热管或碳素发热管。
所述发热体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双水管道的外壳,所述外壳为铝材压铸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一进水管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横截面积。
本发热体双水管道和发热管,双水管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缠绕式包裹设置在第一进水管上,发热管设置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之间,以加热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发热管为直管状。具体地,采取双水道管道设计,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可以把水路的面积至少增大二倍,提高热效率,水流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流动,并与发热管进行热交换,把热量可以充分带走;发热管为直管状,使得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受热均匀,不易击穿,稳定性提高;发热管发热产生的热量,双水道管道设计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可以把发热管产生的热量全部充分带走,第二进水管可以大大降低发热管的温度,提高了发热管的稳定性和热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热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外壳、发热管和双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热体剖视图。
其中,图1-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双水管道,101-第一进水管,102-第二进水管,1021-第一连接段,1022-第二连接段,1023-第三连接段,2-发热管,201-第三连接段,202-绝缘材料,3-接水头,4-出水头,5-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发热体,包括双水管道1和发热管2,双水管道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第二进水管102缠绕式包裹设置在第一进水管101上,发热管2设置在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之间,以加热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发热管2为直管状。
具体地,采取双水道管道1设计,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可以把水路的面积至少增大二倍,提高热效率,水流在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流动,并与发热管2进行热交换,把热量可以充分带走;发热管2为直管状,使得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受热均匀,不易击穿,稳定性提高;发热管2发热产生的热量,双水道管道1设计的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可以把发热管2产生的热量全部充分带走,第二进水管102可以大大降低发热管2的温度,提高了发热管2的稳定性和热效率。
进一步来说,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进水管101上设有第一进水口1011,第二进水管102上设有第二进水口1024,第一进水口1011为限流孔,以限制第一进水管101流速,进而加大水往第二进水管102流动。
具体地,第一进水口1011的径向尺寸设计得比第一进水管101径向尺寸小;或者,第一进水口1011的往第一进水管101的方向逐渐变小,主要起到限流的作用,使水尽量往第二进水管102流动,因为第二进水管102的水路面积更大,从而可以把发热管2产生的热量充分带走,提高发热管2的热效率。
进一步来说,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进水管101一端上设有接水头3,第一进水管101另一端上设有出水头4,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均与接水头3、出水头4连通。
具体地,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均与接水头3、出水头4焊接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接水头3和出水头4外部设有连接螺纹。
进一步来说,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进水管102包括与接水头3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021、与出水头4连接的第二连接段1022以及包裹在发热管2上的第三连接段1023,第三连接段1023以螺旋式包裹在发热管2上。
具体地,第二进水管102上的第三连接段1023设置为螺旋形状,可以进一步地增大第二进水管102与发热管2的接触面积,提高发热管2的热效率。
进一步来说,如图2和图3所示,发热管2设有若干条,若干条发热管2以第一进水管101的轴线环绕设置且彼此之间间隔开。
具体地,两发热管2之间隔开一定的间隙,使得发热管20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到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上,加热更均匀。
进一步来说,如图2和图3所示,发热管2的长度尺寸与第一进水管101、第二进水管102长度尺寸相同。
采取上述设置,保证了发热管2与第一进水管101、第二进水管102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提升了传递效果。
进一步来说,如图2所示,相邻的发热管2之间设有绝缘材料202,相邻的发热管2通过绝缘材料202固定连接,发热管2的端部上设有接线端子201,接线端子201与发热管2的端部通过绝缘材料202焊接连接。
进一步来说,发热管2为卤素发热管或碳素发热管。
进一步来说,如图1所示,发热体还包括用于安装双水管道1的外壳5,外壳5为铝材压铸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来说,第一进水管10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进水管102的横截面积。
采取上述设置,使水尽量往第二进水管102流动,从而可以把发热管2产生的热量充分带走,提高发热管2的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水管道(1)和发热管(2),所述双水管道(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所述第二进水管(102)缠绕式包裹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101)上,所述发热管(2)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101)和所述第二进水管(102)之间,以加热所述第一进水管(101)和所述第二进水管(102);所述发热管(2)为直管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01)上设有第一进水口(1011),所述第二进水管(102)上设有第二进水口(1024),
所述第一进水口(1011)为限流孔,以限制所述第一进水管(101)流速,进而加大水往所述第二进水管(102)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01)一端上设有接水头(3),所述第一进水管(101)另一端上设有出水头(4),所述第一进水管(101)和所述第二进水管(102)均与所述接水头(3)、所述出水头(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102)包括与所述接水头(3)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021)、与所述出水头(4)连接的第二连接段(1022)以及包裹在所述发热管(2)上的第三连接段(1023),所述第三连接段(1023)以螺旋式包裹在所述发热管(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2)设有若干条,若干条所述发热管(2)以所述第一进水管(101)的轴线环绕设置且彼此之间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2)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一进水管(101)、所述第二进水管(102)长度尺寸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发热管(2)之间设有绝缘材料(202),相邻的所述发热管(2)通过所述绝缘材料(202)固定连接,所述发热管(2)的端部上设有接线端子(201),所述接线端子(201)与所述发热管(2)的端部通过所述绝缘材料(202)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2)为卤素发热管或碳素发热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双水管道(1)的外壳(5),所述外壳(5)为铝材压铸一体成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01)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进水管(102)的横截面积。
CN202320075589.6U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发热体 Active CN218955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5589.6U CN218955176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发热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5589.6U CN218955176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发热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5176U true CN218955176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11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75589.6U Active CN218955176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发热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5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32468B1 (ko) 열교환기
JP2013505415A (ja) タンクレス温水システム用のコイル管熱交換器
WO2016065970A1 (zh) 蒸汽发生器
CN218955176U (zh) 一种发热体
KR101632469B1 (ko) 열교환기
US20200386482A1 (en) Heat exchange cell and method
CN113218230A (zh) 燃气换热器、换热结构及换热翅片
CN211551563U (zh) 蒸汽发生器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US20220290893A1 (en) Direct-Heating Type Heater
JPH09229574A (ja) 冷媒加熱用熱交換器
CN111435034A (zh) 换热设备
CN211177449U (zh) 燃烧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热水设备
CN210471912U (zh)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CN209763498U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10471913U (zh)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CN215072015U (zh) 一种电机冷却水道及具有该电机冷却水道的电机
JP2009264646A (ja) 液体加熱装置
CN219199516U (zh) 电辅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219063784U (zh) 电辅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06091350A (zh) 一种发热体装置
CN112577198B (zh) 燃烧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热水设备
CN214148359U (zh) 换热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210892137U (zh) 加热器及壁挂炉
CN110513864B (zh) 加热器和制热设备
CN210345847U (zh) 加热器和壁挂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