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7449U - 燃烧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热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热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7449U
CN211177449U CN201921674752.0U CN201921674752U CN211177449U CN 211177449 U CN211177449 U CN 211177449U CN 201921674752 U CN201921674752 U CN 201921674752U CN 211177449 U CN211177449 U CN 211177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chamber
heat exchanger
water heating
heating apparatus
spiral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747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东
唐晓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747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7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7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7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组件、一种换热器组件和一种热水设备,所述热水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燃烧器,所述燃烧器设在所述壳体内;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壳体内;气流螺旋引导部,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置成用于引导流经所述气流通道的气体,从而使得被引导的气体能够螺旋地流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具有换热效率高、制备热水效果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燃烧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热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热水设备的燃烧器组件、一种用于热水设备的换热器组件和一种热水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热水设备,例如燃气热水器,利用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对换热器内的冷水进行加热,以便于制备热水,但是燃气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与换热器的接触时间较短,且靠近换热器换热壁面处的烟气存在较厚的边界层,影响换热器与烟气之间的换热效果,影响燃气热水器的换热效率,影响燃气热水器制备热水的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水设备,该热水设备具有换热效率高、制备热水效果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用于热水设备的燃烧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用于热水设备的换热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热水设备,所述热水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燃烧器,所述燃烧器设在所述壳体内;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壳体内;气流螺旋引导部,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置成用于引导流经所述气流通道的气体,从而使得被引导的气体能够螺旋地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具有换热效率高、制备热水效果好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热水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外罩壳,所述外罩壳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外罩壳的内侧,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包括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所述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形成在所述外罩壳的内壁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由形成在所述外罩壳内壁面的螺纹槽或螺纹凸起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内燃烧室,所述内燃烧室设在所述外罩壳的内侧,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还包括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所述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形成在所述内燃烧室的内壁面和/或所述内燃烧室的外壁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由形成在所述内燃烧室内壁面和/或所述内燃烧室外壁面的螺纹槽或螺纹凸起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与所述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为圆筒形,所述外罩壳的至少一部分为圆筒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燃烧室为两端敞开的圆筒形,所述内燃烧室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外罩壳的中心轴线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烧器位于所述内燃烧室的下部,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内燃烧室的上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内燃烧室的一端位于所述外罩壳的内部,且另一端位于所述外罩壳的内部或与所述外罩壳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内燃烧室的外壁面和所述外罩壳的内壁面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为环形,所述环形的外边沿与所述外罩壳相连,所述环形的内边沿与所述内燃烧室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上具有冷却孔,所述冷却孔沿所述连接部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孔为多个且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罩壳具有适于容纳所述内燃烧室和所述换热器的直筒段,所述直筒段的高度为H,所述内燃烧室的高度为D,所述换热器的高度为E,则满足:H大于或等于D与E的总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至少部分地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外罩壳还包括渐缩段,所述渐缩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直筒段相连,所述渐缩段的第二端与所述风机组件连通,所述渐缩段的内径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呈螺旋延伸,在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上所述换热管的螺旋半径保持不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热水设备的燃烧器组件,所述燃烧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热水设备的气流通道内,所述燃烧器组件包括燃烧器和气流螺旋引导部,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在所述热水设备的壳体内,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置成用于引导流经所述气流通道的气体,从而使得被引导的气体能够螺旋地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设备的燃烧器组件,具有燃烧效率高、制备热水效果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热水设备的换热器组件,所述燃烧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热水设备的气流通道内,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和气流螺旋引导部,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在所述热水设备的壳体内,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置成用于引导流经所述气流通道的气体,从而使得被引导的气体能够螺旋地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设备的换热器组件,具有换热效率高、制备热水效果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热水设备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热水设备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D处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的外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的外罩壳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的内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的内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热水设备1、壳体100、外罩壳200、直筒段210、渐缩段220、内燃烧室300、燃烧器400、换热器500、换热管510、连接部600、冷却孔610、风机组件700、气流螺旋引导部800、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10、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外螺旋引导结构821、内螺旋引导结构8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1。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1包括壳体100、燃烧器400、换热器500和气流螺旋引导部800。
壳体100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燃烧器400设在壳体100内。换热器500设在壳体100内。气流螺旋引导部800设在壳体100内,气流螺旋引导部800设置成用于引导流经所述气流通道的气体,从而使得被引导的气体能够螺旋地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1,通过设置气流螺旋引导部800,可以利用气流螺旋引导部800对流经所述气流通道的气体进行引导,从而使得被引导的气体能够螺旋地流动。相比相关技术中的燃气热水器,不仅可以增加烟气与换热器500的接触时间,使烟气可以更加充分地对换热器500进行加热,而且可以打破换热器500附近烟气的边界层,增加烟气的扰动。这样便于增强烟气与换热器500之间的换热效果,提高热水设备1的换热能力,提高燃气燃烧的加热效率,降低热水设备1的能耗,提高热水设备1制备热水的能力。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1具有换热效率高、制备热水效果好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热水设备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1包括壳体100、燃烧器400、换热器500和气流螺旋引导部8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热水设备1还包括外罩壳200,外罩壳200设在壳体100内,换热器500位于外罩壳200的内侧,气流螺旋引导部800包括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10,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10形成在外罩壳200的内壁面。这样便于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10的形成,便于对流经外罩壳200的内壁面处的气流进行引导,使被引导的气体呈螺旋状流动。同时,设置外罩壳200便于热水设备1内气流通道的形成,不仅便于燃气的正常燃烧,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而且便于燃气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与换热器500进行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500的换热效率,提高热水设备1制备热水的性能。
具体地,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10由形成在外罩壳200内壁面的螺纹槽或螺纹凸起构成。这样便于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10的加工形成,提高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10的加工效率。
更为具体地,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10为形成在外罩壳200内壁面的螺纹槽。
可选地,如图2所示,热水设备1还包括内燃烧室300,内燃烧室300设在外罩壳200的内侧,气流螺旋引导部800还包括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形成在内燃烧室300的内壁面和/或内燃烧室300的外壁面。这样便于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的形成,便于对流经内燃烧室300的内壁面和/或内燃烧室300的外壁面处的气流进行引导,使被引导的气体呈螺旋状流动,增加气流在换热器500处的停留时间。
进一步地,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由形成在内燃烧室300内壁面和/或内燃烧室300外壁面的螺纹槽或螺纹凸起构成。这样便于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的加工形成,提高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的加工效率。
具体地,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形成在内燃烧室300的内壁面和内燃烧室300的外壁面,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由形成在内燃烧室300内壁面和内燃烧室300外壁面的螺纹槽或螺纹凸起构成。这样便于提高气流螺旋引导部800的导流效果,便于被引导的气体能够螺旋地流动。
可选地,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10与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的螺旋方向相同。这样可以使被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10和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引导的气体螺旋流动的方向相同,便于增强气流的螺旋流动效果。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包括外螺旋引导结构821和内螺旋引导结构822,外螺旋引导结构821形成在内燃烧室300外壁面,内螺旋引导结构822形成在内燃烧室300内壁面。这样可以利用外螺旋引导结构821和内螺旋引导结构822分别对内燃烧室300外壁面和内壁面附近的气流进行导向,便于形成更多的螺旋气流,增强热水设备1的换热能力。
更为具体地,外螺旋引导结构821为形成在内燃烧室300外壁面的外螺纹槽,内螺旋引导结构822为形成在内燃烧室300内壁面的内螺纹槽,所述外螺纹槽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内螺纹槽的截面尺寸。这样便于外螺旋引导结构821和内螺旋引导结构822的加工形成,同时便于增强冷却孔610的冷却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内燃烧室300设在外罩壳200的内侧,内燃烧室300的形状与外罩壳200的形状相适配。这样可以在外罩壳200和内燃烧室300之间形成空气层,利用外罩壳200和内燃烧室300之间的空气层隔离内燃烧室300工作时的高温,避免内燃烧室300的高温传到热水设备1内其他零部件而影响热水设备1的使用性能,避免内燃烧室300的高温传到壳体100而影响用户的使用,甚至对用户的安全产生威胁。
此外,通过使内燃烧室300和换热器500分别设在外罩壳200的内侧,通过相应改变内燃烧室300和换热器500的高度,可以改变热水设备1的额定功率,相比相关技术中的热水设备,可以避免热水设备1的整体体积和内部零部件均发生改变。
举例而言,在需要生产较小功率的热水设备1时,可以增大内燃烧室300的高度,且相应减小换热器500的高度,在需要生产较大功率的热水设备时,可以减小内燃烧室300的高度,且相应增大换热器500的高度。
这样在生产不同功率类型的热水设备1时,可以降低零部件单独开模的需求,便于提高热水设备1的内部结构的通用化率,简化热水设备1的生产过程,降低热水设备1的生产成本,提高热水设备1的生产效率,便于热水设备1的生产加工,提高热水设备1的生产便捷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的至少一部分为圆筒形,外罩壳200的至少一部分为圆筒形。这样不仅便于壳体100与外罩壳200的形状相适配,利于热水设备1的装备成型,而且可以避免热水设备1内的气流通道存在很多的死角和流动不畅区域,减少气流的流动阻力,使燃气更加充分地进行燃烧,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提高热水设备1制备热水的效率和工作可靠性,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可选地,内燃烧室300为两端敞开的圆筒形,内燃烧室300的中心轴线与外罩壳200的中心轴线重合。这样不仅便于内燃烧室300和外罩壳200的装配,提高热水设备1的装配效率,而且可以使热水设备1的结构更加的整齐紧凑,便于热水设备1内其他零部件的安装设置。
具体地,如图2所示,燃烧器400位于内燃烧室300的下部(上下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A所示),换热器500位于内燃烧室300的上部。这样便于燃气在内燃烧室300内顺畅燃烧,提高燃气的燃烧效果,同时便于将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换热器500,对换热器500内的冷水进行加热,便于热水设备1制备热水。
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竖直方向上内燃烧室300的一端位于外罩壳200的内部,且另一端位于外罩壳200的内部或与外罩壳200平齐。这样便于利用外罩壳200对内燃烧室300完全进行遮挡,以便于在内燃烧室300和外罩壳200之间形成空气层,便于对内燃烧室300进行隔离,避免内燃烧室300向外传导过多的热量。
具体地,如图2所示,热水设备1还包括连接部600,连接部600分别与内燃烧室300的外壁面和外罩壳200的内壁面相连。这样可以利用连接部600连接内燃烧室300和外罩壳200,不仅便于提高热水设备1的结构强度,而且进一步便于对内燃烧室300的隔热效果。
更为具体地,连接部600为环形,所述环形的外边沿与外罩壳200相连,所述环形的内边沿与内燃烧室300相连。这样可以利用环形的连接部600连接内燃烧室300和外罩壳200,可以使内燃烧室300和外罩壳200的受力更加的均匀,提高热水设备1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对内燃烧室300的隔热效果。
可选地,如图4所示,连接部600上具有冷却孔610,冷却孔610沿连接部600的厚度方向贯通连接部600。这样在热水设备1工作的过程中,会有气体通过冷却孔610流经内燃烧室300和外罩壳200之间的间隙,便于对温度较高的内燃烧室300和外罩壳200进行冷却,便于提高对内燃烧室300和外罩壳200的冷却效果,进一步提高热水设备1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冷却孔610为多个且沿连接部600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便于提高冷却孔610的冷却效果,提高对内燃烧室300和外罩壳200的冷却均匀性,避免发生局部过热的情况。
具体地,多个冷却孔610可以沿连接部600的周向等间隔设置。
可选地,如图6所示,外罩壳200具有适于容纳内燃烧室300和换热器500的直筒段210,直筒段210的高度为H,内燃烧室300的高度为D,换热器500的高度为E,则满足:H大于或等于D与E的总和。这样不仅便于内燃烧室300和换热器500的安装设置,而且在不改变内燃烧室300的高度与换热器500的高度之和的情况下,通过对应改变内燃烧室300和换热器500的高度,可以得到不同功率类型的热水设备1,提高热水设备1的零部件的通用化率,提高热水设备1的生产效率,降低热水设备1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6所示,热水设备1还包括风机组件700,风机组件700至少部分地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外罩壳200还包括渐缩段220,渐缩段220的第一端与直筒段210相连,渐缩段220的第二端与风机组件700连通,渐缩段220的内径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这样可以利用风机组件700对烟气的流动提供驱动力,同时利用渐缩段220对外罩壳200内的烟气进行引导,便于烟气在热水设备1内顺畅地流动和排出。
可选地,如图3所示,换热器500包括换热管510,换热管510呈螺旋延伸,在壳体100的轴线方向上换热管510的螺旋半径保持不变。这样便于换热器500的形状与外罩壳200的形状相适配,同时便于增加烟气与换热器500的接触面积,使燃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可以更好地对换热管510内的冷水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换热器500还包括翅片,所述翅片围绕在换热管510的外侧且与换热管510的外表面相连,所述翅片为多个且沿换热管510的轴线间隔设置。这样进一步便于增大烟气与换热器500的接触面积,可以利用所述翅片将烟气中的热量传导至换热管510,提高换热器500的换热效率,提高热水设备1制备热水的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热水设备1包括壳体100、燃烧器400、换热器500、气流螺旋引导部800和风机组件700。壳体100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燃烧器400至少部分地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换热器500至少部分地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气流螺旋引导部800设在壳体100内,气流螺旋引导部800设置成用于引导流经所述气流通道的气体,从而使得被引导的气体能够螺旋地流动。
热水设备1还包括外罩壳200,外罩壳200设在壳体100内,换热器500位于外罩壳200的内侧,气流螺旋引导部800包括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10,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10形成在外罩壳200的内壁面。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10由形成在外罩壳200内壁面的螺纹槽或螺纹凸起构成。
热水设备1还包括内燃烧室300,内燃烧室300设在外罩壳200的内侧,气流螺旋引导部800还包括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形成在内燃烧室300的内壁面和内燃烧室300的外壁面。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由形成在内燃烧室300内壁面和内燃烧室300外壁面的螺纹槽或螺纹凸起构成。
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10与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的螺旋方向相同。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820包括外螺旋引导结构821和内螺旋引导结构822,外螺旋引导结构821形成在内燃烧室300外壁面,内螺旋引导结构822形成在内燃烧室300内壁面。外螺旋引导结构821为形成在内燃烧室300外壁面的外螺纹槽,内螺旋引导结构822为形成在内燃烧室300内壁面的内螺纹槽,所述外螺纹槽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内螺纹槽的截面尺寸。
具体而言,壳体100的至少一部分为圆筒形,外罩壳200的至少一部分为圆筒形。内燃烧室300为两端敞开的圆筒形,内燃烧室300的中心轴线与外罩壳200的中心轴线重合。燃烧器400位于内燃烧室300的下部,换热器500位于内燃烧室300的上部。风机组件700设在壳体100内且位于换热器500的上方。
在竖直方向上内燃烧室300的一端位于外罩壳200的内部,且另一端位于外罩壳200的内部或与外罩壳200平齐。热水设备1还包括连接部600,连接部600分别与内燃烧室300的外壁面和外罩壳200的内壁面相连。所述环形的外边沿与外罩壳200相连,所述环形的内边沿与内燃烧室300相连。连接部600具有冷却孔610,冷却孔610沿连接部600的厚度方向贯通连接部600。冷却孔610为多个且沿连接部600的周向间隔设置。
外罩壳200具有适于容纳内燃烧室300和换热器500的直筒段210,在竖直方向上直筒段210的高度为H,在竖直方向上内燃烧室300的高度为D,在竖直方向上换热器500的高度为E,则满足:H大于或等于D与E的总和。外罩壳200还包括渐缩段220,渐缩段220的第一端与直筒段210相连,渐缩段220的第二端与风机组件700连通,渐缩段220的内径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
换热器500包括换热管510,换热管510呈螺旋状延伸,在壳体100的轴线方向上换热管510的螺旋半径保持不变。换热器500还包括翅片,所述翅片围绕在换热管510的外侧且与换热管510的外表面相连,所述翅片为多个且沿换热管510的轴线间隔设置。
换热器500还包括冷凝换热部。所述冷凝换热部具有冷凝换热腔和冷凝换热管,所述冷凝换热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所述冷凝换热管设于所述冷凝换热腔内,所述冷凝换热管的下方设有接水盘。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上,所述冷凝换热部位于换热管510的下游。
风机组件700包括机壳、风轮和电机,所述机壳的一端与外罩壳200相连,所述机壳的另一端与热水设备1的排烟口相连,所述风轮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风轮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热水设备1的排烟方式为自下而上排烟式,换言之,热水设备1的燃气进口和空气进口位于热水设备1的下部,热水设备1的排气口位于热水设备1的上部。首先,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在内燃烧室300内燃烧,然后,烟气向上流动到换热器500处并与换热器500进行换热,最后,烟气通过风机组件700流动到所述排气口排出热水设备1。
热水设备1还包括水路系统和气路系统,所述水路系统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换热器500连通,所述气路系统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有燃气比例阀以控制燃气的进气量。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设备的燃烧器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热水设备的气流通道内,所述燃烧器组件包括燃烧器和气流螺旋引导部,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在所述热水设备的壳体内,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置成用于引导流经所述气流通道的气体,从而使得被引导的气体能够螺旋地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设备的燃烧器组件,具有燃烧效率高、制备热水效果好等优点。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设备的换热器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热水设备的气流通道内,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和气流螺旋引导部,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在所述热水设备的壳体内,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置成用于引导流经所述气流通道的气体,从而使得被引导的气体能够螺旋地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设备的换热器组件,具有换热效率高、制备热水效果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燃烧器,所述燃烧器设在所述壳体内;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壳体内;
气流螺旋引导部,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置成用于引导流经所述气流通道的气体,从而使得被引导的气体能够螺旋地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外罩壳,所述外罩壳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外罩壳的内侧,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包括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所述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形成在所述外罩壳的内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由形成在所述外罩壳内壁面的螺纹槽或螺纹凸起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内燃烧室,所述内燃烧室设在所述外罩壳的内侧,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还包括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所述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形成在所述内燃烧室的内壁面和/或所述内燃烧室的外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由形成在所述内燃烧室内壁面和/或所述内燃烧室外壁面的螺纹槽或螺纹凸起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螺旋引导结构与所述第二气流螺旋引导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为圆筒形,所述外罩壳的至少一部分为圆筒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烧室为两端敞开的圆筒形,所述内燃烧室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外罩壳的中心轴线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位于所述内燃烧室的下部,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内燃烧室的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内燃烧室的一端位于所述外罩壳的内部,且另一端位于所述外罩壳的内部或与所述外罩壳平齐。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内燃烧室的外壁面和所述外罩壳的内壁面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环形,所述环形的外边沿与所述外罩壳相连,所述环形的内边沿与所述内燃烧室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具有冷却孔,所述冷却孔沿所述连接部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连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孔为多个且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壳具有适于容纳所述内燃烧室和所述换热器的直筒段,所述直筒段的高度为H,所述内燃烧室的高度为D,所述换热器的高度为E,则满足:H大于或等于D与E的总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至少部分地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外罩壳还包括渐缩段,所述渐缩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直筒段相连,所述渐缩段的第二端与所述风机组件连通,所述渐缩段的内径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呈螺旋延伸,在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上所述换热管的螺旋半径保持不变。
18.一种用于热水设备的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热水设备的气流通道内,所述燃烧器组件包括:
燃烧器;
气流螺旋引导部,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在所述热水设备的壳体内,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置成用于引导流经所述气流通道的气体,从而使得被引导的气体能够螺旋地流动。
19.一种用于热水设备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热水设备的气流通道内,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
换热器;
气流螺旋引导部,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在所述热水设备的壳体内,所述气流螺旋引导部设置成用于引导流经所述气流通道的气体,从而使得被引导的气体能够螺旋地流动。
CN201921674752.0U 2019-09-30 2019-09-30 燃烧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热水设备 Active CN211177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4752.0U CN211177449U (zh) 2019-09-30 2019-09-30 燃烧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热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4752.0U CN211177449U (zh) 2019-09-30 2019-09-30 燃烧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热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7449U true CN211177449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7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74752.0U Active CN211177449U (zh) 2019-09-30 2019-09-30 燃烧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热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74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5848A (zh) * 2022-07-14 2022-08-16 昆明五彩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包装盒干燥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5848A (zh) * 2022-07-14 2022-08-16 昆明五彩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包装盒干燥设备
CN114905848B (zh) * 2022-07-14 2022-09-27 昆明五彩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包装盒干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2607B (zh) 包括冷凝换热器的热流体生产设备
CA3176491A1 (en) Water heater
US9372011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gas-fired furna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211177449U (zh) 燃烧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热水设备
EP4075075A1 (en) Single-boiler-sheet series cast aluminum-silicon water heater coupled to pre-mixing water-cooling combustor
US20130075070A1 (en) Heat exchanger tube
CN112577198B (zh) 燃烧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热水设备
CN110678706B (zh) 具有涡流引导部的储水式锅炉
CN111435034A (zh) 换热设备
CN215864028U (zh) 燃气热水器
CN210471913U (zh)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CN210471912U (zh)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CN214665157U (zh) 燃气热水设备及其主换热器
CN201331168Y (zh) 一种热水清洗机盘管燃烧装置
CN219589166U (zh) 换热器和热水器
CN216204376U (zh) 燃气换热装置、燃烧结构及燃烧室
CN219589168U (zh) 换热器和热水器
CN219913111U (zh) 一种壁挂炉的烟管结构
CN214501744U (zh) 壁挂炉用换热器
CN219589158U (zh) 换热器和热水器
CN220169670U (zh) 冷凝换热器和燃气换热装置
CN111486586B (zh) 热水器
CN211500861U (zh) 加热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303895U (zh) 冷凝换热器和燃气换热装置
CN210345847U (zh) 加热器和壁挂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