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2607B - 包括冷凝换热器的热流体生产设备 - Google Patents

包括冷凝换热器的热流体生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2607B
CN102822607B CN201180007530.3A CN201180007530A CN102822607B CN 102822607 B CN102822607 B CN 102822607B CN 201180007530 A CN201180007530 A CN 201180007530A CN 102822607 B CN102822607 B CN 1028226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fluid
tube bundle
main
main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75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2607A (zh
Inventor
J·勒梅
R·詹诺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annoni France
Original Assignee
Giannoni Fra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annoni France filed Critical Giannoni France
Publication of CN102822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2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2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2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8/00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extracting latent heat from flue gases by means of conden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22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H1/40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with water tube or tubes
    • F24H1/43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with water tube or tubes helically or spirally coi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48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incorporating heaters for domestic water
    • F24H1/52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incorporating heaters for domestic water incorporating heat exchangers for domestic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8/00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extracting latent heat from flue gases by means of condensation
    • F24H8/006Means for removing condensate from the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05Detail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001Guiding means
    • F24H9/0026Guiding means in combustion gas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066Multi-circuit heat-exchangers, e.g. integrating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sections in the same unit or heat-exchangers for more than two fluids
    • F28D7/0083Multi-circuit heat-exchangers, e.g. integrating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sections in the same unit or heat-exchangers for more than two fluids with units having particular arrangement relative to a supplementary heat exchange medium, e.g. with interleaved units or with adjacent units arranged in common flow of supplementary heat exchange medi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 F28D7/02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the conduits of only one medium being helically coiled tubes, the coils having a cylindrical configu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 Details Of Fluid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其包括用于输送或生产热气体的部件(4)以及冷凝换热器(1),所述冷凝换热器包括:充当主换热器的一束螺旋管子(2a),其安装在气密外壳(10)的内部,并且具有气体排放干线(122);用于在主换热器中循环主流体的部件(9);第一偏转器板(61)、第二偏转器板(62)和盘片状偏转环(63),其布置为经过所述主换热器的盘管循环热气体。所述设备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充当次换热器的第二管束(2b)、用于在其中循环与主流体分开的次流体的部件,并且第二偏转器板插入在所述主换热器(2a)和所述次换热器(2b)之间。本发明能够用来产生加热水和用于卫生设施的热水。

Description

包括冷凝换热器的热流体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热流体的设备,其特别地包括用于对数种流体加热的冷凝换热器以及用于生产热气体的部件或者用于引入事先由外部源生产的热气体的部件,所述用于生产热气体的部件例如为燃烧器,特别是气体燃烧器或燃油燃烧器。
该设备特别地意在装配用于家用或工业应用的燃气锅炉,例如着眼于供给中央供暖回路并且/或者为卫生设施供水。
背景技术
所述设备的换热器属于包括限定有封闭空间的外壳的类型,在该封闭空间内部容纳例如在文献EP-B-0 678 186中所述的至少一束管子,如果需要可以对该文献进行引用。
在文献EP-B-0 678 186中描述了换热器元件,其由导热良好的材料的管子构成,其中意在循环传热流体,例如待加热的水。
该管子螺旋缠绕并且具有平展且椭圆形的横截面,该横截面的长轴基本垂直于螺旋线的轴线,并且管子的每一匝具有的平面与毗邻匝的面间隔具有恒定宽度的空隙间隔,该宽度基本小于所述横截面的厚度,在两个相邻匝之间的间距借助于由凸台形成的间隔而进一步被校准,所述凸台在所述管子的壁中形成。
该文献还描述了包括如上所述的数个元件的换热器,这些元件在各个所讨论的实施方案中以不同方式铺设。
由此限定的换热器元件能够确保在极热气体之间高效地进行换热,这些极热气体可以由安装在封闭空间中的燃烧器直接产生,或者可以源于外部源,该极热气体一方面“卷烧”管状元件,且另一方面“卷烧”在后者内部循环的诸如水的待加热流体。
事实上,当沿着近似径向方向穿过各匝之间的空隙时,热气体流与换热器元件壁相对广阔的表面进行接触。
文献EP-B-0 678 186的图20由此显示的换热器包括:充当主换热器的一束螺旋缠绕的管子,用于在其中循环单一主流体的部件、能够产生热气体的燃烧器、附接到该燃烧器端部和该束管子内部从而将后者分割为两个隔间部分的陶瓷盘片以及定位在该束管子外部的环形密闭器。
利用这样的换热器,借助于由盘片和密闭器形成的两个隔板,可以使热气体从主管束内部向外连续地循环,并且随后使其从外部向内循环到盘片的下游和密闭器的上游,最终使其随后经过用于冷却气体的排放干线而逸出。
然而,在前述文献中,所提供的是借助于单一热源仅对单一流体进行加热。目前,在某些应用中,对至少两种流体进行加热会是有用的,所述至少两种流体为例如用于卫生设施用的水和用于建筑的加热回路的水。
在文献FR 2 854 229中描述的冷凝换热器实际上允许对主流体和次流体进行加热。
然而,其设计用于从诸如发动机废气的第二热源回收附加热气体的热。通过回收这些废气中存在的热量,由此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整体效率。
出于这一目的,其包括不可透气的外壳和两束共轴管子,气体的或燃油的燃烧器安装在该外壳内部,这些管子由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一束管子充当主换热器且另一束管子充当次换热器,这些管束的每一个均由首尾设置并螺旋缠绕的一组管子或一根管子构成。另外,设置了用于对两种不同流体进行加热的部件,这两种流体分别被称为“主”流体和“次”流体(特别为冷水),分别在所述主管束和次管束的所述构成管子内部循环。
根据该换热器的特定布置,两个偏转器板被插入主管束和次管束之间并且以特定间距并排平行设置,从而使得一个偏转器板封闭主管束的一个端部,而另一个偏转器板封闭次管束的毗邻端部。这两个板由此限定了从外壳上连接的外部导管引出的附加热气体在其内部循环的空间。
该附加热气体由此在横穿次换热器的该束管子各匝的同时参与对次流体的加热。
然而,第二换热板(下游板)的存在只是通过其首先限定用于接收附加热气体的空间而得到证实。对于从燃烧器流出的热气体,该对板相当于单个偏转器板,并且该热气体流将在燃烧器处从主管束的内部向着外部径向循环,并且随后通过围绕由两个板形成的组件而在缠绕件的外部轴向循环,最后从次流体循环的次管束的外部向着内部径向循环。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在该文献FR 2 854 229中寻求使其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教导,也即,从用于对第二流体(例如,卫生设施用水)进行加热或预加热的来自第一热源(特别是来自燃烧器的热源)的气体中存在的残余热中获得最大利益。
具有诸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提及的技术特征的技术特性的换热器通过文献US 2007/209606而是公知的。
然而,这样的换热器绝对不允许对与主流体不同的次流体进行加热。从而,其并不包括任何次换热器,也不包括用于循环次流体的任何部件,同样不包括在主换热器和次换热器之间插入的任何偏转器板。
最后,用于产生两种热的主流体和次流体的设备通过文献DE 8530 184也是公知的。
然而,该设备并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的那种冷凝换热器,并且特别是不包括在主管束和次管束之间定位的任何偏转器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冷凝换热器的用于产生热流体的设备,并且其提高了整体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采用所负担的换热器花费极小且并不过于明显地增大体积的部件的同时提高该整体效率。
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其易于大量地串联形成并且能够易于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满足客户的就传热能力和待加热的不同流体的量而言以及就体积而言两方面的不同需要。
出于这一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产生热流体的设备,包括用于输送热气体的部件或用于生产热气体的部件以及冷凝换热器,所述冷凝换热器包括:
-一束管子,所述一束管子充当主换热器,该管束由形成螺旋缠绕件的首尾定位的一组管子或一根管子构成,其中所述管子的壁由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该管束固定地安装在气密外壳内部,并且具有气体排放干线,
-第一偏转器板,所述第一偏转器板由例如基于陶瓷的隔热且难热熔的材料制成,插入在所述主管束的两个连续匝之间,该第一偏转器板关于螺旋线的轴线居中,并且封闭所述主管束的内部空间的一部分,
-盘片状偏转环,所述盘片状偏转环定位在充当主换热器的所述那束管子周围,相对于所述热气体的循环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偏转器板的下游,该偏转环在其外周边处附接到所述外壳,并且在其内周边处附接到所述主换热器的各匝中的一匝,
-第二偏转器板,所述第二偏转器板关于所述螺旋线的轴线居中,
两个偏转器板和所述偏转环由此铺设为,其使得热气体首先通过从内部向外横穿使所述主换热器各匝间隔的空隙,从而在径向上或接近径向上横穿所述主换热器的位于所述第一偏转器板上游的第一部分,然后通过从外部向内横穿使所述主换热器各匝间隔的空隙,从而横穿所述主换热器的在所述第一偏转器板和所述偏转环之间延伸的第二部分,随后通过从内部向外横穿使所述主换热器各匝间隔的空隙,从而横穿所述主换热器的在所述偏转环和所述第二偏转器板之间延伸的最后部分,
用于产生热流体的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在主管束的构成管子内部循环待加热流体的部件,该待加热流体即所谓“主”流体,特别是冷水,该主流体在与所述热气体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循环。
根据本发明,所述冷凝换热器包括第二束管子,所述第二束管子充当次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束管子共轴地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束管子的端部处,该第二管束同样由形成螺旋缠绕件的首尾定位的一组管子或一根管子构成,其中所述管子的壁由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偏转器板插入在所述主管束和所述次管束之间,该第二偏转器板封闭所述次管束的内部空间,使得所述热气体通过从外部向内穿过使所述次换热器各匝间隔的空隙从而横穿所述次换热器,之后经由所述气体排放干线而最终以低温被排放到外部,并且用于产生热流体的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在所述次管束的管子内部分开地循环至少一种待加热流体的部件,所述至少一种待加热流体即所谓“次”流体,并且与所述主流体不同,所述次流体同样在与所述热气体的循环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循环。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有利的且非限制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单个采用或组合采用:
-用于产生热气体的所述部件为气体燃烧器或燃油燃烧器;
-所述偏转环附接在所述主管束的各匝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从而使在各束管子的外部面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间隔为两个区域,并且该附接以气密方式进行;
-所述偏转器板为附接到所述主管束和次管束的各匝的盘片,从而以气密方式密闭各管束的内部空间;
-所述主换热器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内部空间即所谓“燃烧腔室”,其在一个端部处被所述第一偏转器板密闭,在其另一个端部处被具有门的正面部密闭,用于输送或产生热气体的所述部件横穿所述门;
-充当次换热器的管束的内部空间即所谓“排放腔室”,其在一个端部处被所述第二偏转器板密闭,在其另一个端部处被连接到用于排放已冷却气体的所述干线;
-两个偏转器板和所述盘片状偏转环定位为在一方面彼此平行,且在另一方面垂直于各束管子的螺旋缠绕件的轴线;
-使充当主换热器和次换热器的各束管子的两个毗邻匝间隔的空隙的宽度是恒定的,且特别地小于构成这些管束的管子的横截面厚度;
-所述管束的管子的壁具有平展且椭圆形的横截面,该横截面的长轴垂直于或基本垂直于所述螺旋线的轴线;
-所述外壳由耐热塑料材料制成,并且所述换热器包括用于沿着所述各束共轴管子的轴向方向对其进行机械约束的部件,例如平行于所述螺旋线的轴线而定位在所述管束外部上的一套拉杆,所述拉杆的端部牢固地附接到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抵靠首尾设置的这些管束的两个相反的端部,这些约束部件能够通过避免将由在所述管子中循环的流体的内部压力产生的推力传输到所述外壳而吸收这些推力,所述压力趋向于使所述管子的壁变形。
-所述外壳由耐热塑料材料制成,并且所述换热器包括卡箍,所述卡箍在至少面对所述主换热器的第一部分延伸的长度上定位在所述外壳内部和充当主换热器的管子管束外部,该卡箍确保了能够使由热气体发出的热量与所述外壳隔绝的绝热板功能;
-所述设备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冷凝换热器串联地安装,在一方面使得所述冷凝换热器的主流体出口连接到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主回路的入口口部,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主流体出口口部连接到所述冷凝换热器的主流体入口,而在另一方面使得所述冷凝换热器的次流体出口连接到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次回路的入口口部,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次流体出口口部连接到所述次流体的汲取点,所述热的主流体作为相对于在所述冷凝换热器中被预加热的所述次流体的逆流而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内部循环。
-所述第二换热器是具有多个板的换热器;
-所述设备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路连接到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主流体出口口部,且第二路连接到循环部件,所述循环部件本身连接到所述冷凝换热器的主回路的入口,并且所述设备还包括T形配件,所述T形配件的两个分支分别连接到所述冷凝换热器的主流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主回路的入口口部,所述阀的第三路和所述T形配件的第三分支能够连接到例如中央供暖系统的用于循环加热水的网络的两个端部。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将要进行描述的说明书并参考所附附图将阐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这些附图作为显示但并不作为限制地图解了数个可行的实施方案。
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目的的设备的冷凝换热器和气体燃烧器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示意性的前视图,其显示为沿着图3中I-I所表示的中间竖直平面的截面;
-图2为根据本发明目的的用于加热数种流体的设备的示意图,其包括图1中的换热器的前视图,其显示为沿着图3中的II-II表示的截平面的截面;
-图3是换热器的侧视图,其显示为沿着图2中的III-III所表示的截平面的截面;
图4和5是与图2相似的视图,但其分别显示了冷凝换热器的第二和第三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所示的换热器1包括限定了封闭空间的壳体或外壳10,双管状管束2固定地安装在该封闭空间内部,该双管状管束2由首尾设置的两束共轴管子构成,其一个为主管束2a充当主换热器,而另一个为次管束2b充当次换热器。
该封闭空间近似为具有水平轴线X-X’基本圆柱形形状。
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实施方案中,主管束2a由形成螺旋缠绕件的轴线为X-X’的一组五根毗邻管子构成,而另一个次管束2b由同样螺旋缠绕的且具有轴线X-X’的两根毗邻管子构成。
形成主管束2a的五根管子和形成次管束2b的两根管子是等同的,其具有相同的长度和相同的直径。因此,主管束2a的轴向尺寸为次管束2b的轴向尺寸的二倍半。
这些管子是具有平展横截面的管子,横截面的较大那侧垂直于轴线X-X’。
设置在这些管子的较大面上的凸台(未示出)起到了间隔件的作用,从而提供了在每匝之间限定空隙的可能性,该空隙具有经校准的基本恒定的值。
主管束2a和次管束2b的每一个意在由至少一种待加热流体(其例如为水)从内部横穿。
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次管束2b的两根螺旋面管子(表示为260和270)串联连接,待加热流体为在图1和2观察时从左到右流动的单一流体,例如为卫生设施用水。该流体在下文中参照在其中循环的管束而被称为“次流体”。
而且,主管束2a的五根螺旋面管子(表示为210、220、230、240和250)分别被并联地连接为两根一组和三根一组,并且两组管子串联连接,待加热流体为单一流体,例如为意在用于对房屋加热的水。该流体在考虑图1和图2时同样从左到右循环。其在下文中被称为“主流体”。
附接到外壳10的侧收集器5和5’,通常允许装置分别连接在用于输送冷的待加热的主流体和次流体的两个导管上,以及连接在用于排放这些同样的已加热流体的两个导管上。
这些收集器还允许将这些流体从一根管子传输到下一根管子。其仅在图2至图5中可见。
每一根管子或管状元件具有正的端部部分,也即,具有直线轴线和逐渐可变的截面,所述截面的开放端部部分为圆形。
这些开放端部部分分别对于主管束2a的管子被表示为21a至25a和21’a至25’a,而对于次管束2b的管子被表示为26b、27b、26’b和27’b。
每根管子的直线入口端部部分和出口端部部分是平行的,并且在与缠绕件相切的相同竖直平面中延伸(参见图3),根据按照已经提及的欧洲专利0 678 186的图24中所示的管子的布置,其口部彼此相反地取向。
管状元件的入口口部和出口口部适合地且可密封地压接在外壳10中设置的适合孔隙中,以便通向收集器5、5’的内部。
入口-出口收集器5’包括由三个内部隔离件51、53和55间隔的四个腔室,即,具有端部件500的一个次流体入口腔室50、具有端部件520的次流体出口腔室52、具有端部件540的主流体入口腔室54以及具有端部件560的用于该主流体的出口腔室56。
端部件500和520意在连接到用于输送待加热次流体的管道91上,并且分别连接到用于排放已加热次流体的管子92。
端部件540和560意在连接到用于输送待加热主流体的管道93上,并且分别连接到用于排放已加热主流体的管道94。
腔室50连接到管子270的入口端部部分27’b,并且腔室52连接到次管束2b的管子260的出口端部部分26’b。
腔室54连接到待加热主流体流入其中的主管束2a的两根管子240和250的入口端部部分24’a和25’a;腔室56连接到已加热主流体经其流出的主管束2a的三根管子210、220和230的出口端部部分21’a、22’a和23’a。
相对的收集器5具有由隔离件58间隔的两个传输腔室57和59。
传输腔室57连接到次管束2b的两个元件的出口端部部分27b和入口端部部分26b两者,并且传输腔室59既连接到主管束2a的管子240和250的出口端部部分24a和25a,又连接到主管束2a的三根管状元件210、220和230的入口端部部分21a、22a和23a。
在图2中,箭头表示在这些缠绕件中流动的流体的路径。
经过端部件540进入的主流体流(箭头Ea)再分为两条流体流,每一条流体流都流经(管子)缠绕件240、250,在腔室59中汇合,并且被传输(箭头Ta)到用于通向(箭头Sa)腔室56内并经过端部件560流出的三根另外的管子210、220和230。
该主流体的循环例如借助于泵9来完成。
流入的次流体流(箭头Eb)经由端部件500流入,横穿管子缠绕件270,且随后经过腔室57而被传输(箭头Tb)到相邻缠绕件260内,从而通向(箭头Sb)腔室52内并且经过端部件520流出。
恰如管子210至270一样,外壳10可以是金属的,特别是不锈钢的。
然而,其有利地由塑料材料制成,正如在文献FR 2 846 075和FR2 850 451中提供的外壳一样。
例如,其通过旋转模制或通过注塑模制而制成。
外壳例如制成为具有两半壳体,这两个半壳体在已经于其一个内部安装了管状管束之后彼此进行热焊接。
外壳10在其考虑图1和图2中视图时位于右方和左方的两个端部处开口。
在外壳10的前壁14中形成的开口以附图标记11表示,而在后壁15中形成的开口以附图标记12表示。
在使用该装置的过程中,在燃烧气体中包含的一部分蒸汽(水蒸气)在与管子210至270的壁接触时冷凝。
附图标记13表示外壳10的底部壁;按照公知方式,该底部是倾斜的,其允许向着出口孔(插孔)130排放冷凝物。
开口12连接到用于排放已冷却气体的干线122。
当然,孔130连接到用于排放冷凝物的导管,而干线122连接到用于排放烟尘的导管,例如连接到烟囱导管。这些导管在图中并未显示。
如果外壳10为塑料材料,则提供用于对各束管子2a、2b进行轴向约束的机械部件,其类型描述于前述文献FR 2 846 075和FR 2 850451两者中。
利用这些部件,可以通过避免将由在管子中循环且趋向于使管壁变形的流体的内部压力引起的轴向推力传输到外壳,来吸收这些轴向推力。
因此,到目前分配给外壳的两个作用是不相关的,也即,一方面作为用于热气体的循环和排放并用于收集并排放冷凝物的封闭空间,另一方面确保该束管子的机械强度。
为了免于不必要的绘图工作,这些机械约束部件在此并未显示。
另外,根据与文献FR 2 850 451中描述的相类似的布置,各束管子优选地由形成绝热板的卡箍16环绕,从而避免外壳10直接暴露于热气体。
下面将描述该卡箍的布置。
位于外壳前侧的开口11被正面元件3所密闭,出于简化的原因,该正面元件仅以虚线显示。
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式,该正面元件以气密方式附接到外壳。
其通常由可移除门密闭,该可移除门具有中央开口,由燃烧器4横穿,该燃烧器例如为气体(甚或燃油)燃烧器。燃烧器4牢固地附接到门。
对于该门的结构,可以例如参考前述文献FR 2 854 229中描述的门。
根据另一个替代性实施方案,门还可以制成为具有2009年3月6日的法国专利申请No.09 51422中描述的结构,可以对该文献进行引用。
在该情况下,门包括在其周边处牢固地彼此附接的一对金属板,内部金属板具有定位燃烧器的开口,而外部金属板连接到用于将可燃烧气体引到所述燃烧器的系统。本身包括隔开的两个壁且充当热屏蔽件的偏转器板插入到在门的两个金属板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以便限制经过门的热损失,并且避免在与后者接触时燃烧的风险,特别是在专门人员对该装置进行维护调节时更是如此。
利用连接到燃烧器4的合适部件,可燃烧气体和空气(例如丙烷和空气)的混合物可以特别地经由导管被引入到装置。
这些部件可以包括能够将气体混合物吹送到燃烧器内的风扇(未示出)。
燃烧器4为具有封闭端部的圆柱形管子,其壁被穿孔有多个小孔,这些小孔允许可燃烧混合物从管子的内部向着外部径向地经过其中。
该壁的外表面形成燃烧表面。
例如包括产生火花的电极的公知类型的点火系统(未示出)当然与燃烧器相关联。
后者共轴地定位在充当主换热器的主管束2a的缠绕件的中间,但是其并不在其整个长度上延伸。其仅位于该主管束2a的一部分的内部,该部分在下文中表示为“主换热器的第一部分”,附图标记为200a。在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该第一部分200a由此包括管子210、220和230的三个缠绕件。
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但是燃烧器4当然可以被替换为扁平式燃烧器,其燃烧表面将垂直于轴线X-X’或者略微凸起。
根据本发明,该束管子2a的第一部分200a的内部空间在其前端部处被正面元件3和与其相关联的门密闭,且在其前端部处被第一偏转器板61密闭。
该第一偏转器板61由例如基于陶瓷的隔热且难热熔材料的盘片形成;其由作为直径更大的不锈钢的薄板610的盘片状框架支撑。
框架610附接在管子230的末匝和相邻管子240的首匝之间。
管子主管束2a的第一部分200a由此在轴向上被限定在前壁14和第一偏转器板61之间,其框架610固定抵靠其末匝。
优选为非隔热的第二偏转器板62附接在主管束2a的末匝(在此为管子250的位于后侧上(在图1和图2中的左方)的末匝)和次管束2b的首匝(在此为管子260的位于换热器前侧上的首匝)之间。
相似地,该第二偏转器板62通过由作为直径更大的不锈钢的薄板620的盘片状框架支撑的盘片形成。
尽管未示出,但是其也可以由隔热且难热熔的材料构成。
次管束2b由此在轴向上被限定在外壳10的后壁15和第二偏转器板62之间,其框架620附接抵靠其末匝。
第一偏转器板和第二偏转器板由此关于轴线X-X’居中,并且彼此平行。
优选地,第一偏转器板61和第二偏转器板62以气密方式附接到各匝。
最后,盘片状偏转环63附接在主管束2a周围,即,附接在后者的外部和外壳10内部。其要么由薄金属板形成,要么以塑料耐热材料形成,并且由例如通过压接组装的两个半环构成。
其在平行于第一偏转器板61和第二偏转器板62的平面的大致的平面中延伸,关于轴线X-X’居中,并且在轴向上定位在第一偏转器板61和第二偏转器板62之间。
同样参见图3,例如借助于外壳10中的数个模制引导件(其出于简洁的原因而在图中未示出),该盘片状偏转环63既被支撑在各匝中的一匝(在此为第四管子240的末匝(位于图1和图2中的左方))的较小外侧上,又被支撑在外壳10的内壁上。
优选地,该附接形成为气密的,例如利用密封垫形成,从而在各束管子2a和2b的外部和外壳10的内壁之间延伸的环形空间被分为并不直接连通的两部分。
主管束2a的在第一偏转器板61和盘片状偏转环63之间轴向延伸的那部分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二部分”200’a。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其在此对应于单独的第四管子240。
相似地,主管束2a的在盘片状偏转环63和第二偏转器板62之间轴向延伸的那部分在下文中被表示为“第三部分”200”a,其在此对应于单独的第五管子250。
正如在图1和图2中可以看到的,环形卡箍16被轴向阻滞在外壳10的前壁14和盘片状偏转环63之间。
该卡箍的形状当然适合让横穿的不同的开口端部21a至24a以及21’a至24’a经过,以便接合收集器5、5’。
该卡箍16由此定位为面向形成换热器的最热区域的主管束2a的第一部分200a和第二部分200’a。
第一偏转器板61、第二偏转器板62和盘片状偏转环63两者形成位于燃烧气体路径上的一连串的三个隔板。
在管子的缠绕件内部,包含燃烧器4的空间在说明书中随后将表示为“燃烧腔室71”,随后在第一偏转器板61和第二偏转器板62之间延伸的空间将被表示为“中间腔室73”,且在第二偏转器板62和干线122之间延伸的空间将被表示为“排放腔室75”。
在该束管子外部和外壳1内部延伸的环形区域分别表示为72和74,前者为位于前隔离件14和盘片状偏转环63之间的区域,后者为位于盘片状偏转环63和后隔离件15之间的区域。
特别地参考图1和图2,下面将解释该换热器的操作。
例如为冷水的待加热主流体通过泵9而进行循环。
由箭头I表示的可燃烧气体混合物被引入燃烧器4。
燃烧器4一旦已经被点燃,通过后者就在燃烧腔室71中产生热气体(燃烧产物)。其形成用于对主流体和次流体进行加热的热气体的单一源,如下文所述。
这些气体首先通过从内部向外(箭头i)穿过使管子210、220和230的各匝间隔的空隙之间,从而在径向上横穿主管束2a的第一部分200a;其由于存在第一偏转器板61而不能在轴向上逸出。
在燃烧腔室71中,气体处于大约950℃至1,000℃的温度下。在穿过部分200a之后,这些气体首先经受冷却,从而以大约100℃至140℃的温度抵达环形区域72中。
这些气体随后在轴向上横穿区域72(箭头i1),与盘片状偏转环63接触地抵达并被偏转,从而从外部向内(箭头i2)在径向上横穿使管子240的各匝(主管束2a的第二部分200’a)间隔的空隙。
其以大约85℃至90℃的温度抵达中间腔室73。
由于在第一偏转器板61上存在难熔材料,所以可以防止热量从燃烧器4传输到中间腔室73。
当气体从内部向外(箭头i3)在径向上横穿管子250的各匝(主管束2a的第三部分200”a)时执行对气体的第三次冷却,并且由于存在第二偏转器板62而不能在轴向上逸出。
考虑到前面的冷却,这些气体以总是低于75℃的温度抵达环形区域74。这是重要的,原因如后详述。
当气体从外部向内(箭头i4)穿过使次管束2b的各匝间隔的空隙时执行第四次冷却。
这些气体抵达排放腔室75时具有包括在大约15℃和35℃之间甚或15℃和25℃之间的温度。最终,其经过干线122而被排放。
燃烧气体的温度在其路径上总是降低,这是因为在这些热的气体和流经主管束2a和2b的流体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并且这些流体相对于这些气体的路径以逆流循环。
第二偏转器板62在热气体的路径上形成第三隔板。
其位置是重要的。其应当总是位于主管束2a和次管束2b之间。其提供了极大地降低抵达区域74的气体的温度以及特别地确保后者将总是低于75℃的可能性。
在次管束2b中存在的诸如水的次流体可以要么停滞要么循环。在其停滞的情况下,由于存在第二偏转器板62,所以可以防止该次流体被带极高的温度,这样的温度将存在导致使管子260和270损坏甚或破裂的风险。
另外,在该次流体为卫生设施用水的情况下,其提供了避免在次管束2b的管子中形成石灰石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前述换热器1使用在用于生产至少两种热流体的设备中。
这样的设备如图2所示,并且除了前述冷凝换热器1之外,其还包括第二换热器8。
该第二换热器例如为具有多个板的换热器,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公知的,因此将不再赘述。
简而言之,这样的换热器由限定两个换热封闭空间的叠置的多个平行板的组件构成,一个封闭空间具有流经的主流体,另一个封闭空间具有次流体,这两种流体作为交替的薄层循环,其轨迹彼此嵌套。
主流体的流入和流出分别经过一对口部82、84来完成。相似地,次流体的流入和流出分别经过一对口部81、83来完成。
这些口部经由“孔井”或入口烟囱和出口烟囱而以端部板堆叠制成,这些“孔井”或入口烟囱和出口烟囱横穿内部板,并且与构成对应封闭空间的间隙空间连通。
换热器的多个板为薄金属板,为热的良导体,通常为不锈钢,其被冲压且通过焊接或通过借助于栓接法兰(其插置有橡胶垫圈)的连接件而被组装。
对于家用功率的换热器,多个板的总数量基本包括在十个和三十个之间。
该布局设计为使得两条流体流(在其之间发生换热)沿循作为迷宫的轨迹,并且作为相对于彼此的逆流而循环,从而提升该换热。
在换热器1中被预加热的次流体的排放管道92连接到口部81,而用于排放已经在换热器1中被加热的主流体的管道94连接到口部82。
另外,口部84经由准入管道93而连接到泵9。
根据未示出的替代实施方案,第二换热器8还可以是意在用于接收主流体并由次流体在其中循环的盘管横穿(反之亦然)的细颈瓶。
用于生产热流体的设备进一步包括三通阀99。
该设备可以例如连接到包括数个散热器96(其单个散热器如图2所示)的中央加热设施,或者连接到包括整合到地板的螺旋形管系的加热地板。
在所示实例中,散热器96经过导管95连接到三通阀99,并且通过龙头或T形配件98经由导管97而连接到管道94。
该设备的操作如下。
在“对主流体进行加热”的模式中,例如对着眼于房屋加热的散热器96的供应,泵9和燃烧器4被操作,并且三通阀99定位为使得主流体在主换热器2a中循环,在主换热器2a内部,主流体被加热直到其在端部件560的出口处达到特定温度,例如60℃,然后主流体在散热器96中循环,之后经由导管95而返回到阀99,随后再次循环到泵9。
在中央加热回路中的流体路径由箭头j表示。
在“卫生设施用水汲取”模式中,图中未示出的汲水龙头使水在次回路中循环。冷的卫生设施用水EFS经过端部件500而穿入到次换热器2b,在管子270随后在管子260(在其内部,该水通过与腔室74和75中存在的气体进行换热而被加热)中循环,经由排放管道92而预加热地流出,穿入到换热器8内,该水作为热的卫生设施用水ECS而以预期温度经过口部83而从换热器8流出。
同时,切换到“卫生设施用水汲取”模式使得三通阀99启动,该三通阀切换到主流体不可能从导管95返回的位置。离开主换热器2a的主流体随后被引向换热器8,该主流体在已经将其热量传输到次流体之后经过口部84而从换热器8流出,之后返回到泵9。
与现有技术中公知的设备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1以及包括该换热器1的用于生产热流体的设备具有特殊的执行效率。
在与仅用于加热主流体的主换热器以及用于通过与所述主流体换热而加热次流体的具有多个板的换热器相关的传统设备中,所观察到的温度如下:
-冷的卫生设施用水流入温度:10℃,
-热的卫生设施用水流出温度:40℃,
-在冷凝换热器中的主流体的温度:60℃至80℃,
-在外部的烟尘流出温度:75℃至85℃。
在此情况下的效率为大约96%至97%。
事实上,在这种类型的设备中,烟尘的流出温度由保持较高的主流体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使烟尘的温度保持在本身最大为55℃的露点之上。因此,在主换热器中不存在冷凝物,并且无法回收包含在烟尘中的潜热。因此,效率低下。
相反,在根据本发明的目的的设备中,所观察到的温度如下:
-冷的卫生设施用水流入温度:10℃,
-热的卫生设施用水流出温度:40℃,
-在换热器8的口部81中的预加热的卫生设施用水的流入温度:19℃至20℃,
-在端部件540中的主流体的流入温度:45℃,
-在端部件560中的主流体的流出温度:68℃,
-在外部的烟尘流出温度:18℃至25℃。
在此情况下的效率为大约107%至109%,甚或为110%,即与现有技术的状态相比要大10至12%。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提供了获得双重优点的可能性。
一方面,其通过显著的冷凝现象提供了回收烟尘的最大潜热的可能性。事实上,横穿管子260和270的冷的卫生设施用水EFS处于大约10℃的极低温度下。在这些管子之间的空隙中穿过的燃烧产物和烟尘本身在腔室74中已经处于大约60℃至75℃的低温下,这是由于其第三次穿过了主换热器的管子。其第四次穿过包含处于10℃下的水的管子260和270进一步降低了其温度,这就解释了换热器1为何具有极好的效率。
另一方面,次流体在换热器1中被预加热的事实减少了用于使其达到其最终温度所需的能量的量。
图4中示出了冷凝换热器的第一替代实施方案。
与第一实施方案的元件等同或相似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对于其属性及其功能的解释将不再给出。
该换热器与前述换热器的不同之处在于,次换热器2a仅包括单根管子270而非两根。
从而,传输腔室57具有连接到排放管道2的端部件570,而腔室52并不存在。
图5中示出了冷凝换热器的第二替代实施方案。
其与第一替代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主管束的第一部分200a仅包括两根管子而非三根。
容易理解,如果保留使气体冷却到预期温度的多个偏转器板和偏转环,主换热器和次换热器的不同部分的管子数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而适配。
在燃烧腔室71中存在的热气体并非必然由主管束中容放的燃烧器产生。其可以从外部源提供,并且借助于导管而被输送到主管束内部,该导管轴向连接到隔离件3上并且随后形成用于这些气体的准入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可以用于对诸如油的其它流体进行加热。
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条件下可以提供多束管子,其设计并连接为允许对多于两种的不同流体进行加热。
设备的尺寸(特别是由截面决定的尺寸)、管状管束的直径和长度以及——如果需要——所采用燃烧器的类型将当然适合于所需功率和使用条件。
最后,将注意到,该设备可以有利地配备有温度探头,其适合于在探头检测到预定过量温度时停止热气体的准入。

Claims (15)

1.一种用于产生热流体的设备,包括用于输送热气体的部件或用于产生热气体的部件(4)以及冷凝换热器(1),所述冷凝换热器包括:
-一束管子(2a),所述一束管子(2a)充当主换热器并且称为“主管束(2a)”,该主管束(2a)由形成螺旋缠绕件的首尾定位的一组管子或一根管子构成,其中所述管子的壁由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该主管束(2a)固定地安装在气密的外壳(10)的内部,并且具有气体排放干线(122),
-第一偏转器板(61),所述第一偏转器板(61)由隔热且难热熔材料制成,插入在所述主管束(2a)的两个连续匝之间,该第一偏转器板(61)以所述螺旋缠绕件的螺旋线的轴线(X-X’)定心,并且封闭所述主管束(2a)的内部空间的一部分,
-盘片状偏转环(63),所述盘片状偏转环(63)定位在所述主管束(2a)的周围,相对于所述热气体的循环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偏转器板(61)的下游,该盘片状偏转环(63)在其外周边处附接到所述外壳(10),并且在其内周边处附接到所述主管束(2a)的各匝中的一匝,
-第二偏转器板(62),所述第二偏转器板(62)以所述螺旋线的轴线(X-X’)定心,
第一偏转器板(61)、第二偏转器板(62)和所述盘片状偏转环(63)这样铺设,其使得热气体首先通过从内部向外横穿使所述主管束(2a)各匝间隔的空隙,从而在径向上或接近径向上横穿所述主管束(2a)的位于所述第一偏转器板上游的第一部分(200a),然后通过从外部向内横穿使所述主管束各匝间隔的空隙,从而横穿所述主管束(2a)的在所述第一偏转器板(61)和所述盘片状偏转环(63)之间延伸的所述主管束的第二部分(200’a),随后通过从内部向外横穿使所述主管束各匝间隔的空隙,从而横穿所述主管束的在所述盘片状偏转环(63)和所述第二偏转器板(62)之间延伸的第三部分(200”a),
用于产生热流体的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在主管束(2a)的构成管子(210、220、230、240、250)的内部循环待加热流体的部件(9),该待加热流体被称为“主”流体,该主流体在与所述热气体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循环,
用于产生热流体的该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换热器(1)包括第二束管子(2b),所述第二束管子充当次换热器并且称为“次管束(2b)”,与所述主管束(2a)共轴地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外壳(10)的内部,并且设置在所述主管束的端部处,该次管束(2b)同样由形成螺旋缠绕件的首尾定位的一组管子或一根管子构成,其中所述管子的壁由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偏转器板(62)插入在所述主管束(2a)和所述次管束(2b)之间,该第二偏转器板(62)封闭所述次管束(2b)的内部空间,使得所述热气体通过从外部向内穿过所述次换热器各匝间隔的空隙从而横穿所述次管束(2b),之后经由所述气体排放干线(122)而最终以低温被排放到外部,并且所述用于产生热流体的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在所述次管束(2b)的管子(260、270)的内部间隔地循环至少一种待加热流体的部件,所述至少一种待加热流体即所谓的“次”流体,并且与所述主流体不同,所述次流体同样在与所述热气体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产生热气体的部件(4)为气体燃烧器或燃油燃烧器(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片状偏转环(63)附接在所述主管束(2a)的各匝和所述外壳(10)的内壁之间,从而使在主管束(2a)和次管束(2b)的外部面和所述外壳(10)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间隔为两个区域(72、74),并且该附接以气密方式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转器板(61)和第二偏转器板(62)为附接到所述主管束(2a)和次管束(2b)的各匝的盘片,从而以气密方式密闭主管束(2a)和次管束(2b)的内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束(2a)的所述第一部分(200a)的内部空间即所谓的“燃烧腔室”(71),其在一个端部处被所述第一偏转器板(61)密闭,在其另一个端部处被具有门的正面部(3)密闭,所述用于输送热气体的部件或所述产生热气体的部件(4)横穿所述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管束(2b)的内部空间即所谓“排放腔室”(75),其在一个端部处被所述第二偏转器板(62)密闭,在其另一个端部处被连接到用于排放冷却气体的所述气体排放干线(12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偏转器板(61)、第二偏转器板(62)和所述盘片状偏转环(63)定位为在一方面彼此平行,且在另一方面垂直于主管束(2a)和次管束(2b)的螺旋缠绕件的轴线(X-X’)。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使分别充当主换热器和次换热器的主管束(2a)和次管束(2b)的两个毗邻匝间隔的空隙的宽度是恒定的,且小于构成主管束(2a)和次管束(2b)的管子(210、220、230、240、250、260、270)的横截面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束(2a)和次管束(2b)的管子(210、220、230、240、250、260、270)的壁具有平展且椭圆形的横截面,该横截面的长轴垂直于或基本垂直于所述螺旋线的轴线(X-X’)。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由耐热塑料材料制成,并且所述冷凝换热器(1)包括用于沿着主管束(2a)和次管束(2b)的轴向方向对共轴的主管束(2a)和次管束(2b)进行约束的机械部件,这些约束的机械部件能够通过避免将由在所述管子中循环的流体的内部压力而产生的推力传输到所述外壳(10)而吸收这些推力,所述压力趋向于使所述管子的壁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由耐热塑料材料制成,并且所述冷凝换热器(1)包括卡箍(16),所述卡箍(16)定位在所述外壳(10)的内部,并定位在充当主换热器的主管束(2a)的外部,并定位在至少在面对所述主管束(2a)的第一部分(200a)延伸的长度上,该卡箍(16)确保了能够使由热气体发出的热量与所述外壳(10)隔绝的绝热板功能。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第二换热器(8),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冷凝换热器(1)串联地安装,从而一方面使得所述冷凝换热器(1)的主流体出口(560)连接到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主回路的入口口部(82),且使得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主流体出口口部(84)连接到所述冷凝换热器(1)的主流体入口(540),而在另一方面使得所述冷凝换热器(1)的次流体出口(520、570)连接到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次回路的入口口部(81),且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次流体出口口部(83)连接到所述次流体的汲取点,所述主流体作为相对于在所述冷凝换热器(1)中被预加热的所述次流体的逆流而在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内部循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8)是具有多个板的换热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的机械部件为平行于所述螺旋线的轴线(X-X’)而定位在所述管束外部上的一套拉杆,所述拉杆的端部牢固地附接到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抵靠首尾设置的这些管束的两个相反的端部。
1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所述设备用于家用以产生作为次流体的热的卫生设施用水以及作为主流体的加热水,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三通阀(99),所述三通阀的第一路连接到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主流体出口口部(84),且第二路连接到循环部件(9),所述循环部件本身连接到所述冷凝换热器(1)的主回路的入口(540),并且所述设备还包括T形配件(98),所述T形配件(98)的两个分支分别连接到所述冷凝换热器(1)的主流体出口(56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8)的主回路的入口口部(82),所述阀(99)的第三路和所述T形配件(98)的第三分支能够连接到例如中央供暖系统的加热水循环网络的两个端部(95、97)。
CN201180007530.3A 2010-02-01 2011-01-31 包括冷凝换热器的热流体生产设备 Active CN1028226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050695A FR2955929B1 (fr) 2010-02-01 2010-02-01 Echangeur de chaleur a condensation pour plusieurs fluides et dispositif de production de fluides chauds comprenant un tel echangeur
FR1050695 2010-02-01
PCT/EP2011/051326 WO2011092332A1 (fr) 2010-02-01 2011-01-31 Dispositif de production de fluides chauds comprenant un echangeur de chaleur a condens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2607A CN102822607A (zh) 2012-12-12
CN102822607B true CN102822607B (zh) 2015-09-30

Family

ID=42697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7530.3A Active CN102822607B (zh) 2010-02-01 2011-01-31 包括冷凝换热器的热流体生产设备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476610B2 (zh)
EP (1) EP2531779B1 (zh)
JP (1) JP5539543B2 (zh)
KR (1) KR101740010B1 (zh)
CN (1) CN102822607B (zh)
CA (1) CA2786897C (zh)
FR (1) FR2955929B1 (zh)
RU (1) RU2514572C1 (zh)
WO (1) WO20110923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53967B2 (en) * 2010-02-03 2016-05-31 Farshid Ahmady Fluid heating apparatus
CN102901222B (zh) * 2012-09-21 2016-04-20 苏州成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强制翅片直管双环状冷凝供热换热器
UA117857C2 (uk) 2014-03-17 2018-10-10 Кондево С.П.А. Теплообмінний блок та спосіб здійснення теплообміну
KR101596284B1 (ko) * 2014-03-18 2016-02-23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열교환기
US9631808B2 (en) * 2014-11-21 2017-04-2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Fuel-air-flue gas burner
US10024603B2 (en) * 2014-11-26 2018-07-17 Riello S.P.A. Double tubing condensation exchanger for heating water and/or for producing sanitary hot water
CN108291739B (zh) * 2015-06-24 2020-06-05 意大利利雅路股份有限公司 管道的型材、盘绕式热交换器以及冷凝锅炉
WO2017102490A1 (de) * 2015-12-17 2017-06-22 Vaillant Gmbh Primärwärmetauschereinheit
FR3047549B1 (fr) * 2016-02-09 2019-05-10 Sermeta Deflecteur pour echangeur de chaleur a condensation et echangeur muni d'un tel deflecteur
DE102016215210A1 (de) * 2016-08-16 2018-02-22 Vaillant Gmbh Wendelförmiger Heizungswärmetauscher
NL2016755B1 (nl) 2016-05-10 2017-11-16 Remeha B V Warmtewisselaar.
FR3062471B1 (fr) * 2017-01-27 2019-06-07 Sermeta Echangeur de chaleur
US10753644B2 (en) 2017-08-04 2020-08-25 A. O. Smith Corporation Water heater
EP3717840B1 (en) * 2017-11-29 2021-06-16 Condevo S.p.A. Heat exchange cell and method
US11747042B2 (en) 2019-12-23 2023-09-05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temperature control of bodies of water
FR3125326B1 (fr) * 2021-07-16 2023-07-14 Sermeta Echangeur de chaleur
IT202100030593A1 (it) * 2021-12-02 2023-06-02 La Nuova Coterm Srl Caldaia e suo uso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81919A2 (en) * 2001-08-03 2003-02-05 M.F.s.r.l. High efficiency spiroidal heat exchanger for heating and/or production of sanitary hot water
CN1708662A (zh) * 2002-10-16 2005-12-14 先进机械工程技术设计制造公司 具有塑料壳体的冷凝热交换器
CN1809716A (zh) * 2003-04-25 2006-07-26 R·詹诺尼 冷凝热交换器
CN1950648A (zh) * 2004-05-11 2007-04-18 株式会社能率 换热器和热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229954A (de) 1941-07-25 1943-11-30 Hermes Patentverwertungs Gmbh Schalteinrichtung für hohe Schaltgeschwindigkeiten.
DE3014180A1 (de) * 1980-04-14 1982-02-04 Kernforschungsanlage Jülich GmbH, 5170 Jülich Heizungseinrichtung mit keramischen brennkopf sowie mit einem brennraum und einem rekuperator aus keramik
JPS5966646A (ja) * 1982-10-06 1984-04-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温水ボイラ
DE8530184U1 (de) * 1985-10-22 1986-05-07 Joh. Vaillant Gmbh U. Co, 5630 Remscheid Wasserheizgerät
FR2700608B1 (fr) * 1993-01-15 1995-04-07 Joseph Le Mer Elément échangeur de chaleur,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le fabriquer.
FR2843189B1 (fr) * 2002-07-30 2004-10-15 Mer Joseph Le "echangeur de chaleur a condensation a double faisceau de tubes"
FR2850451B3 (fr) * 2003-01-24 2005-04-15 Realisation Mecaniques Engenee Echangeur de chaleur a condensation, a enveloppe plastique
RU2317490C2 (ru) * 2002-10-16 2008-02-20 Сосьете Д`Этюд Э Де Реализасьон Меканик Инжиниринг Ан Текноложи Авансе Конденсационн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с пластмассовым корпусом
WO2005108876A1 (ja) * 2004-05-11 2005-11-17 Noritz Corporation 熱交換器および温水装置
JP2007187419A (ja) * 2006-01-16 2007-07-26 Rinnai Corp 給湯暖房装置
SE529808C2 (sv) 2006-04-06 2007-11-27 Alfa Laval Corp Ab Plattvärmeväxlare
FR2942866B1 (fr) 2009-03-06 2012-03-23 Mer Joseph Le Porte a bruleur integre pour appareil de chauffag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81919A2 (en) * 2001-08-03 2003-02-05 M.F.s.r.l. High efficiency spiroidal heat exchanger for heating and/or production of sanitary hot water
CN1708662A (zh) * 2002-10-16 2005-12-14 先进机械工程技术设计制造公司 具有塑料壳体的冷凝热交换器
CN1809716A (zh) * 2003-04-25 2006-07-26 R·詹诺尼 冷凝热交换器
CN1950648A (zh) * 2004-05-11 2007-04-18 株式会社能率 换热器和热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16207A (ko) 2013-02-14
CA2786897A1 (fr) 2011-08-04
US20120312513A1 (en) 2012-12-13
JP5539543B2 (ja) 2014-07-02
RU2012137283A (ru) 2014-03-10
KR101740010B1 (ko) 2017-05-25
CA2786897C (fr) 2017-08-01
FR2955929A1 (fr) 2011-08-05
US9476610B2 (en) 2016-10-25
JP2013518241A (ja) 2013-05-20
FR2955929B1 (fr) 2014-04-18
WO2011092332A1 (fr) 2011-08-04
EP2531779B1 (fr) 2014-03-05
CN102822607A (zh) 2012-12-12
RU2514572C1 (ru) 2014-04-27
EP2531779A1 (fr) 2012-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2607B (zh) 包括冷凝换热器的热流体生产设备
CN106461266B (zh) 热交换单元和方法
EP2505932B1 (en) Condensing-type heat exchanger with high efficiency
CN100451526C (zh) 用于锅炉和热水供应系统的通用热交换器
US7617802B2 (en) Condensation heat exchanger
CN102893098B (zh) 换热器
JPS60500182A (ja) 燃焼生成物凝縮用水ヒ−タ
JP2017515089A (ja) 熱交換セルのセット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ようにして得られる熱交換セルのセット
CN104251629A (zh) 热交换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03026143B (zh) 换热器
CN111433529A (zh) 热交换单元及方法
RU2674850C2 (ru) Труба для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с, по меньшей мере, частично переменным поперечным сечением и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ею снабженный
US4671212A (en) Gas fired heat exchanger for hot water with bimetallic scouring baffle
US20140137813A1 (en) Waste heat capture from a dual fuel gas and electric water heater
JP5288169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温水装置
CN110678706B (zh) 具有涡流引导部的储水式锅炉
CN112432361A (zh) 一种集中供暖系统冷凝换热器
RU2296921C2 (ru) Подогреватель жидких или газообразных сред
CN217236506U (zh) 一种立式低碳冷凝节能器
RU135086U1 (ru) Теплообменный аппарат
RU2525374C1 (ru) Способ работы теплообмен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и теплообменный аппарат
CN114294826B (zh) 热水锅炉
CN214370968U (zh) 一种壁挂炉换热器
CN112577198B (zh) 燃烧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热水设备
CN211694838U (zh)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