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71913U -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71913U CN210471913U CN201920552892.4U CN201920552892U CN210471913U CN 210471913 U CN210471913 U CN 210471913U CN 201920552892 U CN201920552892 U CN 201920552892U CN 210471913 U CN210471913 U CN 2104719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heating device
- pipe
- spoiler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和所述加热管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以构成加热腔,所述加热管的上端设有伸出所述壳体的接线端子;扰流件,所述扰流件设在所述加热腔内,所述扰流件沿所述加热腔的长度方向且沿螺旋形延伸,所述扰流件每相邻两圈在所述壳体的周向上的同一位置间隔开以在每相邻两圈之间构成扰流流道。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具有加热均匀、加热效果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和具有所述加热装置的饮水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饮水机,诸如其即热管的加热装置,待加热的水在加热装置内停留时间较短,加热效果较低,而且靠中部的水吸热少,容易串水造成加热不均匀,水温很难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具有加热均匀、加热效果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加热装置的饮水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和所述加热管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以构成加热腔,所述加热管的上端设有伸出所述壳体的接线端子;扰流件,所述扰流件设在所述加热腔内,所述扰流件沿所述加热腔的长度方向且沿螺旋形延伸,所述扰流件每相邻两圈在所述壳体的周向上的同一位置间隔开以在每相邻两圈之间构成扰流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具有加热均匀、加热效果高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加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扰流件为实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扰流件为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扰流件的螺距大于所述弹簧的弹簧丝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扰流件的螺距大于3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至少内周面与所述加热管间隔开,所述加热管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底壁间隔开,所述扰流件沿所述壳体的轴向且沿螺旋形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扰流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抵接且与所述加热管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扰流件避让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接有2分快接管或3分快接管,所述加热管为不锈钢单头管、不锈钢双头管或不锈钢U型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管为多个且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排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管上连接有热熔断装置,所述壳体上设有伸入所述加热腔的温度检测探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加热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壳体与所述安装支架相连,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防干烧温控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管的功率密度大于20瓦每平方厘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管的外壁、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扰流件均为不锈钢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饮水机,所述饮水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加热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饮水机,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加热装置,具有出水温度均匀、热效率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加热装置1、壳体10、进水口11、出水口12、加热腔13、加热管20、接线端子21、接线部210、接线孔211、热熔断装置22、扰流件30、扰流流道31、安装支架40、立板41、连接板42、凸耳43、安装孔44、温度检测探头50、防干烧温控器60、水电隔离板70、竖直段71、折弯段72、隔离区域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1。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1包括壳体10、加热管20和扰流件30。
壳体10上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加热管20设在壳体10内,壳体10的内壁面和加热管20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以构成加热腔13,加热管20的上端设有伸出壳体 10的接线端子21。扰流件30设在加热腔13内,扰流件30沿加热腔13的长度方向且沿螺旋形延伸,扰流件30每相邻两圈在壳体10的周向上的同一位置间隔开以在每相邻两圈之间构成扰流流道31。例如,如图4所示,扰流件30由上至下的第一圈在周向上的位置a与第二圈周向上同一位置b处间隔开,以第一圈和第二圈之间构成扰流流道3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1,通过设置扰流件30,使扰流件30沿加热腔13的长度方向且沿螺旋形延伸,可以对进入加热腔13的水流进行扰流,使水在加热腔 13内形成紊流,不仅可以延长水留存在加热装置1内的时间,提高对水的加热效果,而且可以避免水流分层,使冷热水流充分混合,使水加热均匀,保证出水温度的稳定性,便于控制出水温度。
并且,通过使扰流件30每相邻两圈在壳体10的周向上的同一位置间隔开以在每相邻两圈之间构成扰流流道31,相比扰流件相邻两圈同一位置相互接触的技术方案,可以使水流能够进入扰流件30的相邻两圈之间的扰流流道31,这样可以提高对水流的引导和扰动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水的加热均匀性,提高加热效果。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1具有加热均匀、加热效果高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加热装置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1包括壳体10、加热管20和扰流件30。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扰流件30为实心件。这样相比设置管状结构使水流从中流过的技术方案,可以简化扰流件30的结构,降低扰流件30的成本,而且可以使水流均从扰流件30外流过,进一步提高对水流的扰动效果。
更为具体地,扰流件30为弹簧。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扰流件30的成本,提高加热装置1的适用性。
有利地,如图1-图7所示,扰流件30的螺距大于所述弹簧的弹簧丝直径。这样可以保证弹簧具有足够螺距以形成扰流流道31,从而进一步保证扰流件30的扰流效果。
可选地,扰流件30的螺距大于3毫米。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扰流件30具有足够的螺距以形成扰流流道31,从而进一步保证扰流件30的扰流效果。
图1-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示例的加热装置1。如图1-图3所示,壳体10至少内周面与加热管20间隔开,加热管20的下端与壳体10的底壁间隔开,扰流件30沿壳体10的轴向且沿螺旋形延伸。这样可以提高水流与加热管20的接触面积,而且可以提高扰流件30对水流的扰动效果。此外,还可以便于加热装置1的装配。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扰流件30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抵接且与加热管20间隔开。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扰流件30对水流的扰流效果。
可选地,如图1-图7所示,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连接有2分快接管或3分快接管,加热管20为不锈钢单头管、不锈钢双头管或不锈钢U型管。这样可以便于加热装置1 连接在水路中,而且可以避免加热管20影响水质。
有利地,加热管20为多个且沿壳体10的周向排列。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加热管20与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加热效果和加热均匀性。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加热管20可以包括两个U型管且交叉设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加热效果,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减小加热装置1的体积。
更为有利地,如图1-图3所示,加热管20上连接有热熔断装置22,壳体10上设有伸入加热腔13的温度检测探头50。这样可以保证加热管20的可靠性,而且可以便于控制加热管20的温度。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示例的加热装置1。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装置1还包括安装支架40,壳体10与安装支架40相连,安装支架40上设有防干烧温控器60。这样可以便于将加热装置1安装在饮水机中,而且设置防干烧温控器60 可以避免加热装置1干烧,提高加热装置1的可靠性。
可选地,加热管20的功率密度大于20瓦每平方厘米。这样可以保证加热管20的加热效果。
有利地,加热管20的外壁、壳体10的内壁和扰流件30均为不锈钢件。这样相比相关技术中采用塑胶或硅胶材料的加热装置,可以避免受热降解对水质卫生的影响。
更为有利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扰流件30避让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这里需要理解的是扰流件30避让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是指扰流件30不会阻挡在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处。这样可以避免扰流件30影响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处水流流动,保证加热装置1的水流流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进水口11可以星辰在壳体10的底壁上。此时扰流件30最下方的一圈位于进水口11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 形成在壳体10的周壁上,进水口11位于出水口12的下方。这样相比相关技术中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壳体两端的技术方案,可以便于控制壳体10在轴向上的尺寸,提高空间的利用性,降低加热装置1占用的空间。
并且,通过将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均设置在壳体10的周壁上,可以便于将加热装置1连接在水路中,从而便于加热装置1的安装,提高加热装置1的安装效率。
此外,由于进水口11位于出水口12的下方,加热管20的接线端子21设在上端,这样可以是水流从加热腔13的下方进入,并从上方流出,从而保证加热管20对水流的加热效果。
可选地,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朝向相同。这样可以进一步便于加热装置1的安装。
有利地,如图2和图3所示,进水口11位于扰流件30靠近进水口11一侧的相邻两圈之间,出水口12位于扰流件30靠近出水口12一侧的相邻两圈之间。这样可以使扰流件30能够避让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避免扰流件30阻挡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保证进出水流量。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示例的加热装置1。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装置1还包括水电隔离板70,水电隔离板70与壳体10相连且与壳体10的上端面之间共同限定出隔离区域73,接线端子21位于隔离区域73内。这样可以利用水电隔离板70隔离用水区域和用电区域,相比相关技术中的加热装置1,可以避免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发生漏水时与接线端子21接触而造成短路或漏电,提高加热装置1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具有在周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邻近所述第一侧设置,水电隔离板70包括竖直段71和折弯段72。竖直段71与壳体10的第一侧相连且向上延伸。折弯段72的一端与竖直段71的上端相连且由竖直段71向所述第二侧延伸,接线端子21位于折弯段72和壳体10的上端面之间。这样可以避免进水口11或出水口12发生漏水时,水电隔离板70能够有效阻挡水与接线端子21接触,进一步提高加热装置1的可靠性。
有利地,如图1和图2所示,接线端子21具有向所述第二侧延伸的接线部210,接线部210上设有接线孔211。这样可以进一步避免接线端子21与水接触,进一步提高水电隔离效果。
可选地,水电隔离板70与安装支架40一体形成。这样可以便于水电隔离板70的加工和制造,提高加热装置1的装配效果。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支架40包括连接板42、两个立板41和两个凸耳 43。立板41分别位于壳体1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两个立板41通过连接板42相连。凸耳43上设有安装孔44,两个凸耳43分别连接在两个立板41上。这样可以使安装支架 40的结构更加合理,提高安装支架40的结构稳定性。
更为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竖直段71由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立板41向上延伸。这样可以便于水电隔离板70的设置。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饮水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饮水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加热装置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饮水机,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加热装置 1,具有出水温度均匀、热效率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饮水机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和所述加热管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以构成加热腔,所述加热管的上端设有伸出所述壳体的接线端子;
扰流件,所述扰流件设在所述加热腔内,所述扰流件沿所述加热腔的长度方向且沿螺旋形延伸,所述扰流件每相邻两圈在所述壳体的周向上的同一位置间隔开以在每相邻两圈之间构成扰流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为实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为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的螺距大于所述弹簧的弹簧丝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的螺距大于3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至少内周面与所述加热管间隔开,所述加热管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底壁间隔开,所述扰流件沿所述壳体的轴向且沿螺旋形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抵接且与所述加热管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避让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接有2分快接管或3分快接管,所述加热管为不锈钢单头管、不锈钢双头管或不锈钢U型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为多个且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上连接有热熔断装置,所述壳体上设有伸入所述加热腔的温度检测探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壳体与所述安装支架相连,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防干烧温控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的功率密度大于20 瓦每平方厘米。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的外壁、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扰流件均为不锈钢件。
15.一种饮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52892.4U CN210471913U (zh) | 2019-04-19 | 2019-04-19 |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52892.4U CN210471913U (zh) | 2019-04-19 | 2019-04-19 |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71913U true CN210471913U (zh) | 2020-05-08 |
Family
ID=70485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552892.4U Active CN210471913U (zh) | 2019-04-19 | 2019-04-19 |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7191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13960A (zh) * | 2022-06-30 | 2022-09-06 | 芜湖美的智能厨电制造有限公司 | 加热装置和热水器 |
-
2019
- 2019-04-19 CN CN201920552892.4U patent/CN21047191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13960A (zh) * | 2022-06-30 | 2022-09-06 | 芜湖美的智能厨电制造有限公司 | 加热装置和热水器 |
CN115013960B (zh) * | 2022-06-30 | 2024-01-23 | 芜湖美的智能厨电制造有限公司 | 加热装置和热水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632468B1 (ko) | 열교환기 | |
KR101632469B1 (ko) | 열교환기 | |
CN213019576U (zh) |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发生装置 | |
CN210471913U (zh) |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 |
CN210471912U (zh) |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 |
CN112586996A (zh) | 蒸汽发生组件及烹饪装置 | |
KR101028214B1 (ko) | 탄소히터를 구비한 보일러 | |
CN211066214U (zh) |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 |
CN113218230A (zh) | 燃气换热器、换热结构及换热翅片 | |
CN211177449U (zh) | 燃烧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热水设备 | |
CN214841665U (zh) | 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4665158U (zh) | 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 |
CN112577198B (zh) | 燃烧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和热水设备 | |
KR101255822B1 (ko) | 전기보일러의 가열기 구조 | |
CN213984015U (zh) | 即热式电热水器 | |
KR200421462Y1 (ko) | 나선형 유로의 원통형 히터 구조 | |
CN218672620U (zh) | 一种防电墙进水管组件及电热水器 | |
CN214148356U (zh) | 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 |
CN210892137U (zh) | 加热器及壁挂炉 | |
CN218955176U (zh) | 一种发热体 | |
US11913736B2 (en) | Continuous helical baffle heat exchanger | |
CN111486586B (zh) | 热水器 | |
CN214148357U (zh) | 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 |
CN216619783U (zh) | 新型蒸汽发生器 | |
FI129267B (fi) | Hybridipatteri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