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65158U - 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65158U
CN214665158U CN202120475529.4U CN202120475529U CN214665158U CN 214665158 U CN214665158 U CN 214665158U CN 202120475529 U CN202120475529 U CN 202120475529U CN 214665158 U CN214665158 U CN 214665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gas
heat exchanger
pipe
f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755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轩
张锦梁
余浩伦
龚文添
谢立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anhe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anhe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anhe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anhe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755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65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65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65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包括第一外壳、烟道管与导流板。第一外壳包括壳套及分别对应设于壳套两端的两个端面板。其中一个端面板上的若干个第一安装孔与另一个端面板上的若干个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一方面,高温烟气进入到烟道管中,冷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第一外壳,并由出水管向外排放,高温烟气通过烟道管将热量传递给冷水以提升冷水的温度,高温烟气流经烟道管的过程中不会导致烟道管出现堵塞,也不会在烟道管的内壁上结垢;另一方面,由于壳套的内部设有间隔的两个以上导流板,这样冷水在壳套内的流动路径增长,能提高冷水在壳套内的受热时间,进而能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地,燃气热水设备包括燃气热水器与燃气采暖炉。当前的燃气热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烟气通常先与主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主换热器吸收高温烟气中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主换热器的换热管道以对换热管道中的热水加热升温;高温烟气与主换热器热交换之后,继续流动进入到冷凝换热器的换热管道,进入到冷凝换热器的换热管道中的烟气与冷凝换热器内的冷水进行换热,以对冷凝换热器中的冷水加热升温。然而烟气通过冷凝换热器的换热管道与冷水短暂接触后,随即通过排烟管排出,换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其能有效地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热水设备,其能有效地提高换热效率。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所述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包括壳套及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壳套两端的两个端面板,所述端面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其中一个所述端面板上的若干个第一安装孔与另一个所述端面板上的若干个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外壳上设有进水管与出水管;烟道管,所述烟道管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烟道管与若干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烟道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中,所述烟道管的一端对应装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端面板上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烟道管的另一端对应装设于另一个所述端面板上的第一安装孔;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导流板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壳套的内部,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端面板相对设置,所述导流板上设有避让所述烟道管的管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上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一方面,高温烟气进入到烟道管中,冷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第一外壳,并由出水管向外排放,高温烟气通过烟道管将热量传递给冷水以提升冷水的温度,高温烟气流经烟道管的过程中不会导致烟道管出现堵塞,也不会在烟道管的内壁上结垢;另一方面,由于壳套的内部设有间隔的两个以上导流板,这样冷水在壳套内的流动路径将会在导流板的导流作用下大大增长,从而能提高冷水在壳套内的受热时间,进而能大大提高换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的其中一侧部设有第一缺口;对于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板而言,其中一个所述导流板的第一缺口位于所述壳套内部的第一侧,另一个所述导流板的第一缺口位于所述壳套内部并与所述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如此,壳套内的冷水流动过程中,冷水沿着导流板流动,在流经其中一个导流板的第一缺口时会通过第一缺口往后继续流动,流动到下一个导流板的第一缺口,进而便能实现冷水在壳套内呈S形迂回流动,而并非是直接沿着壳套的轴向方向流动,即能大大延长冷水在壳套内的流动路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板而言,其中一个所述导流板的外围部位上设有间隔的若干个第二缺口,另一个所述导流板的中部部位上设有第三缺口。如此,壳套内的冷水流动过程中,冷水沿着导流板流动,在流经其中一个导流板的第二缺口时会通过第二缺口沿着导流板往后继续流动,流动到另一个导流板的第三缺口时经第三缺口流出,进而便能实现冷水在壳套内呈壳套外侧-壳套中心-壳套外侧迂回流动,而并非是直接沿着壳套的轴向方向流动,即能大大延长冷水在壳套内的流动路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面板相连,所述导流板固定装设于所述支撑杆上。如此,在支撑杆的支撑作用下,能实现两个以上导流板稳固地装设于第一外壳内,能保证相邻导流板的间距恒定不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支撑杆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端面板的板缘上。如此,通过若干个支撑杆同步支撑导流板,能实现两个以上导流板稳固地装设于第一外壳内,能保证相邻导流板的间距恒定不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道管为螺旋式管。如此,高温烟气在烟道管中流动过程中相对于直通管而言路径更长,能大大提高换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道管的内部装设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从所述烟道管的其中一端延伸到所述烟道管的另一端。如此,通过扰流板对烟道管内的高温烟气进行扰流,能大大延长高温烟气在烟道管中流动路径长度,能大大提高换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道管端部外壁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密封连接,所述端面板与所述壳套端部内壁密封连接。如此,两个端面板与壳套所围成得到的第一外壳的密封性能较好,能避免热水从第一外壳的端面向外泄露,这样热水只能通过进水管进入到第一外壳中,以及从出水管向外排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道管均匀地布置于所述壳套内,所述第一安装孔均匀地布置于所述端面板上。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燃气热水设备,所述燃气热水设备包括所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所述燃气热水设备还包括主换热器、鼓风机与燃烧装置;所述主换热器包括第二外壳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主换热管;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烟道管相连通,所述主换热管与所述出水管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燃烧装置的燃烧部设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鼓风机用于将所述第二外壳内的高温烟气鼓入到所述烟道管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热水设备,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上述的燃气热水设备,由于包括了上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即有益效果包含了上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有益效果;此外,燃烧装置的燃烧部工作时产生的高温烟气位于第二外壳内,与第二外壳内的主换热管接触,以加热升高主换热管内的热水温度,然后高温烟气进入到烟道管中,进入到烟道管中的高温烟气通过烟道管将热量传递给第一外壳内的冷水以提升冷水的温度,冷水温度升温后通过出水管流动到主换热管,由位于第二外壳内的高温烟气通过主换热管将热量传递给主换热管内的热水,主换热管内的热水升温后便向外排放提供给用户。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隐藏掉壳套后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隐藏掉壳套与烟道管后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隐藏掉壳套后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隐藏掉壳套与烟道管后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中的烟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中的烟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隐藏掉壳套后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气热水设备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外壳;11、壳套;12、端面板;121、第一安装孔;13、进水管;14、出水管;20、烟道管;21、扰流板;30、导流板;31、管孔;32、第一缺口;33、第二缺口;34、第三缺口;35、第二安装孔;40、支撑杆;50、主换热器;51、第二外壳;52、主换热管;60、鼓风机;70、燃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隐藏掉壳套11后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隐藏掉壳套11与烟道管20后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包括:第一外壳10、烟道管20与导流板30。第一外壳10包括壳套11及分别对应设于壳套11两端的两个端面板12。端面板12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121,其中一个端面板12上的若干个第一安装孔121与另一个端面板12上的若干个第一安装孔121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外壳10上设有进水管13与出水管14。烟道管20为若干个,若干个烟道管20与若干个第一安装孔121一一对应设置,烟道管20设置于第一外壳10中,烟道管20的一端对应装设于其中一个端面板12上的第一安装孔121,烟道管20的另一端对应装设于另一个端面板12上的第一安装孔121。导流板30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导流板30间隔地设置于壳套11的内部,导流板30与端面板12相对设置,导流板30上设有避让烟道管20的管孔31。
上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一方面,高温烟气进入到烟道管20中,冷水通过进水管13进入到第一外壳10,并由出水管14向外排放,高温烟气通过烟道管20将热量传递给冷水以提升冷水的温度,高温烟气流经烟道管20的过程中不会导致烟道管20出现堵塞,也不会在烟道管20的内壁上结垢;另一方面,由于壳套11的内部设有间隔的两个以上导流板30,这样冷水在壳套11内的流动路径将会在导流板30的导流作用下大大增长,从而能提高冷水在壳套11内的受热时间,进而能大大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导流板30的其中一侧部设有第一缺口32。对于相邻两个导流板30而言,其中一个导流板30的第一缺口32位于壳套11内部的第一侧,另一个导流板30的第一缺口32位于壳套11内部并与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如此,壳套11内的冷水流动过程中,冷水沿着导流板30流动,在流经其中一个导流板30的第一缺口32时会通过第一缺口32往后继续流动,流动到下一个导流板30的第一缺口32,进而便能实现冷水在壳套11内呈S形迂回流动,而并非是直接沿着壳套11的轴向方向流动,即能大大延长冷水在壳套11内的流动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板30的其中一侧部设有第一缺口32指的是:导流板30的其中一侧部边缘与壳套11的内壁并没有接触,从而与壳套11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一缺口32,当然也可是导流板30的其中一侧部边缘与壳套11的内壁相接触,导流板30的其中一侧部上加工出第一缺口32。此外,为了保证壳套11内的冷水只从第一缺口32流过,导流板30的其余部位边缘与壳套11的内壁密封接触。
作为一个示例,壳套11例如为圆柱形套,导流板30相应例如为与壳套11内壁相适应的圆形板,并在圆形板的其中一侧部边缘切掉形成第一缺口32,该第一缺口32的具体形状例如为半月形缺口。当然了,壳套11也可以例如为长方体状套,导流板30相应例如为与壳套11内壁相适应的矩形板,并在矩形板的其中一侧部边缘切掉形成第一缺口32,该第一缺口32的具体形状例如为方形状缺口、半圆状缺口等等。
请参阅图4与图5,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隐藏掉壳套11后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隐藏掉壳套11与烟道管20后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相邻两个导流板30而言,其中一个导流板30的外围部位上设有间隔的若干个第二缺口33,另一个导流板30的中部部位上设有第三缺口34。如此,壳套11内的冷水流动过程中,冷水沿着导流板30流动,在流经其中一个导流板30的第二缺口33时会通过第二缺口33沿着导流板30往后继续流动,流动到另一个导流板30的第三缺口34时经第三缺口34流出,进而便能实现冷水在壳套11内的迂回流动方式为:壳套11外侧-壳套11中心-壳套11外侧,而并非是直接沿着壳套11的轴向方向流动,即能大大延长冷水在壳套11内的流动路径。
参阅图3或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还包括支撑杆40。支撑杆4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面板12相连。导流板30固定装设于支撑杆40上。如此,在支撑杆40的支撑作用下,能实现两个以上导流板30稳固地装设于第一外壳10内,能保证相邻导流板30的间距恒定不变。当然,也可以无需设置支撑杆40,将导流板30与壳套11的内壁连接使得导流板30固定装设于壳套11的内壁上即可,具体而言,例如使导流板30的板缘与壳套11的内壁相适应,并将导流板30的板缘与壳套11内壁点焊焊接固定在一起即可,也可以采用螺钉、销钉、卡接件等等安装件将两者固定,在此不进行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此外,导流板30上设有与支撑杆40相应的第二安装孔35,支撑杆40贯穿第二安装孔35并固定装设于第二安装孔35中。另外,支撑杆40具体例如通过焊接固定装设于第二安装孔35中,或者通过卡接固定装设于第二安装孔35中,当然也可以是通过其它方式固定装设于第二安装孔35中。
参阅图3或图5,进一步地,支撑杆40为若干个,若干个支撑杆40间隔地设置于端面板12的板缘上。如此,通过若干个支撑杆40同步支撑导流板30,能实现两个以上导流板30稳固地装设于第一外壳10内,能保证相邻导流板30的间距恒定不变。
参阅图3与图6,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中的烟道管2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烟道管20为螺旋式管。更具体而言,烟道管20具体例如为螺旋式扁管。如此,高温烟气在烟道管20中流动过程中相对于直通管而言路径更长,能大大提高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7与图8,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中的烟道管20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隐藏掉壳套11后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烟道管20的内部装设有扰流板21。扰流板21从烟道管20的其中一端延伸到烟道管20的另一端。具体而言,扰流板21例如为螺旋式扰流板21。如此,通过扰流板21对烟道管20内的高温烟气进行扰流,能大大延长高温烟气在烟道管20中流动路径长度,能大大提高换热效率。此外,烟道管20例如为直通管,无需再做成螺旋式管。
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烟道管20端部外壁与第一安装孔121的孔壁密封连接,端面板12与壳套11端部内壁密封连接。如此,两个端面板12与壳套11所围成得到的第一外壳10的密封性能较好,能避免热水从第一外壳10的端面向外泄露,这样热水只能通过进水管13进入到第一外壳10中,以及从出水管14向外排放。
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烟道管20均匀地布置于壳套11内。第一安装孔121均匀地布置于端面板12上。
参阅图9,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气热水设备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燃气热水设备,燃气热水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燃气热水设备还包括主换热器50、鼓风机60与燃烧装置70。主换热器50包括第二外壳51及设置于第二外壳51内的主换热管52。第二外壳51与烟道管20相连通,主换热管52与出水管14通过连接管(图中未示意出)连通,燃烧装置70的燃烧部设于第二外壳51内,鼓风机60用于将第二外壳51内的高温烟气鼓入到烟道管20中。
上述的燃气热水设备,由于包括了上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即有益效果包含了上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有益效果;此外,燃烧装置70的燃烧部工作时产生的高温烟气位于第二外壳51内,与第二外壳51内的主换热管52接触,以加热升高主换热管52内的热水温度,然后高温烟气进入到烟道管20中,进入到烟道管20中的高温烟气通过烟道管20将热量传递给第一外壳10内的冷水以提升冷水的温度,冷水温度升温后通过出水管14流动到主换热管52,由位于第二外壳51内的高温烟气通过主换热管52将热量传递给主换热管52内的热水,主换热管52内的热水升温后便向外排放提供给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在侵权对比中,文中描述的其中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连,以及其中一个元件装设于另一个元件上,可以理解的是,该两个元件的连接方式具体例如可以采用螺栓、螺钉、销钉、铆钉等等安装件连接,或者采用卡接、焊接或一体成型方式固定相连。其中,一体成型方式可采用挤压、铸造、压装、注塑等工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包括:
第一外壳(10),所述第一外壳(10)包括壳套(11)及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壳套(11)两端的两个端面板(12),所述端面板(12)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121),其中一个所述端面板(12)上的若干个第一安装孔(121)与另一个所述端面板(12)上的若干个第一安装孔(12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外壳(10)上设有进水管(13)与出水管(14);
烟道管(20),所述烟道管(20)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烟道管(20)与若干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2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烟道管(20)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10)中,所述烟道管(20)的一端对应装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端面板(12)上的第一安装孔(121),所述烟道管(20)的另一端对应装设于另一个所述端面板(12)上的第一安装孔(121);
导流板(30),所述导流板(30)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导流板(30)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壳套(11)的内部,所述导流板(30)与所述端面板(12)相对设置,所述导流板(30)上设有避让所述烟道管(20)的管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0)的其中一侧部设有第一缺口(32);对于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板(30)而言,其中一个所述导流板(30)的第一缺口(32)位于所述壳套(11)内部的第一侧,另一个所述导流板(30)的第一缺口(32)位于所述壳套(11)内部并与所述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对于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板(30)而言,其中一个所述导流板(30)的外围部位上设有间隔的若干个第二缺口(33),另一个所述导流板(30)的中部部位上设有第三缺口(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还包括支撑杆(40),所述支撑杆(4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面板(12)相连,所述导流板(30)固定装设于所述支撑杆(4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0)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支撑杆(40)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端面板(12)的板缘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管(20)为螺旋式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管(20)的内部装设有扰流板(21),所述扰流板(21)从所述烟道管(20)的其中一端延伸到所述烟道管(20)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管(20)端部外壁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21)的孔壁密封连接,所述端面板(12)与所述壳套(11)端部内壁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管(20)均匀地布置于所述壳套(11)内,所述第一安装孔(121)均匀地布置于所述端面板(12)上。
10.一种燃气热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所述燃气热水设备还包括主换热器(50)、鼓风机(60)与燃烧装置(70);所述主换热器(50)包括第二外壳(51)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51)内的主换热管(52);所述第二外壳(51)与所述烟道管(20)相连通,所述主换热管(52)与所述出水管(14)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燃烧装置(70)的燃烧部设于所述第二外壳(51)内,所述鼓风机(60)用于将所述第二外壳(51)内的高温烟气鼓入到所述烟道管(20)中。
CN202120475529.4U 2021-03-05 2021-03-05 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Active CN214665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75529.4U CN214665158U (zh) 2021-03-05 2021-03-05 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75529.4U CN214665158U (zh) 2021-03-05 2021-03-05 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65158U true CN214665158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51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75529.4U Active CN214665158U (zh) 2021-03-05 2021-03-05 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65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0915B2 (en) Heat exchanger
US9194605B2 (en) Heat exchanger
CN105698387A (zh) 一种燃气全预混冷凝式壁挂炉的环形热交换器
CN214665158U (zh) 燃气具用冷凝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CN205402781U (zh) 一种波节管式的空气预热器
KR20100054383A (ko) 콘덴싱 가스보일러용 잠열 열교환기
CN205481769U (zh) 一种燃气全预混冷凝式壁挂炉的环形热交换器
CN113218230A (zh) 燃气换热器、换热结构及换热翅片
CN210471913U (zh)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CN212870195U (zh) 燃气热水器
CN210951261U (zh) 一种燃气蒸汽锅炉的换热器
CN211601131U (zh) 一种大功率单盘管换热器及大功率热水炉
JP2015224804A (ja) 熱交換器
CN210471912U (zh)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CN210570195U (zh) 用于换热管的扰流件及热交换装置及热水器
CN216523330U (zh) 燃气换热器、换热结构及换热翅片
CN215490303U (zh) 燃气热水设备
CN214665157U (zh) 燃气热水设备及其主换热器
CN217441946U (zh) 一种高热交换率的燃气热水器
CN217423623U (zh) 燃气热水器及其冷凝换热装置
CN216048377U (zh) 用于燃气热水设备的换热器和燃气热水设备
CN217155057U (zh) 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空气加热器
CN217817449U (zh) 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装置
JP2020063896A (ja) 伝熱フィン
CN212299442U (zh) 换热件、换热结构及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