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1714U - 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951714U CN218951714U CN202320116897.9U CN202320116897U CN218951714U CN 218951714 U CN218951714 U CN 218951714U CN 202320116897 U CN202320116897 U CN 202320116897U CN 218951714 U CN218951714 U CN 2189517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press
- trough
- press roller
-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包括机架、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第二压力装置以及力矩平衡调节装置,所述第二压辊通过所述第二压力装置与所述第一压辊可离合地压轧设置;所述第一压辊两端的第一端轴上套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三轴承,第三轴承设于第一轴承外侧,所述第二压辊两端的第二端轴上套设有第二轴承和第四轴承,第四轴承设于第二轴承外侧,轴承外均设有轴承座,所述力矩平衡调节装置设于所述第三轴承座和所述第四轴承座之间。通过在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之间设置力矩平衡调节装置,抵消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在压轧过程中发生的挠性变形,使压轧装置实现均匀压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纺织品印染及各种带状或板状物加工的过程中,需将布料或钢板或薄膜等带状物进行压轧处理,比如在布料的染色过程中,需将布料轧涂染料等功能性溶液,然后把带有功能性溶液的布料加热烘干,传统的轧涂方法有很多,但都是通过两支或多只压辊通过压辊轴端的压力进行压合,在压合过程中轴端的压力会导致工作面弯曲变形,容易造成产品出现厚度或带液量不均匀的情况。
申请号为CN202021046484.0,其名称为“一种可调弯曲度轧辊”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压辊内置液压装置,通过内置的液压压力将压辊的工作面朝向弯曲变形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压力,抵消弯曲变形,但是由于其与压辊内圆施加压力的轴承内圈的直径大于芯轴的直径,运行过程中会造成径向跳动,导致基材在运行方向上出现压力不均匀的现象,不利于实际生产使用。
传统的所谓重载压辊通常是将压辊的工作面磨削成通常所说的中高,即工作面中间的直径略大于两端,也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但是用于其结构的限制,中高程度不能够随时改变,因此不能够适应被加工的布料厚度变化范围较大的情况。
压辊的变形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因此需要对传统的压辊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压轧加工中存在压轧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包括机架、至少一个第一压辊、至少一个第二压辊、至少一个第二压力装置以及至少一个力矩平衡调节装置,所述第二压辊通过所述第二压力装置与所述第一压辊可离合地压轧设置;
所述第一压辊包括第一辊体和设于所述第一辊体两端的第一端轴,所述第一端轴上套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侧,所述第一轴承上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三轴承上设有第三轴承座,所述第一压辊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压辊包括第二辊体和设于所述第二辊体两端的第二端轴,所述第二端轴上套设有第二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设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所述第二轴承上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四轴承上设有第四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与第二滑动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二压力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装置,所述第二压力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架;
所述力矩平衡调节装置为液压缸、气压缸、气囊、螺旋升降器、楔形块调节装置和偏心轮调节装置中的一种,所述力矩平衡调节装置设于所述第三轴承座和所述第四轴承座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三轴承座和/或所述第四轴承座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第一滑动装置,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一滑块。
可选的,所述第一滑动装置与所述第三轴承座和/或所述第四轴承座之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转轴套。
可选的,所述第二压辊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压辊通过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压力装置压合在所述第一压辊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下方设置有料槽,所述料槽内设置有含浸轮组,所述含浸轮组至少包括一个含浸轮,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一侧设置有展开装置,所述展开装置为导轮、剥边器和展开轮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另一侧设置有张力检测装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压辊与所述第二压辊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第一压辊设置于所述第二压辊的下方,所述料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辊的下方,所述含浸轮与所述料槽转动连接设置,所述含浸轮组包括若干个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上依次抵靠设置的含浸轮,所述料槽两端的内壁设置有第X滑轨,其中一个所述含浸轮与所述料槽转动连接,其余所述含浸轮沿所述第X滑轨滑动设置。
可选的,所述料槽连接有料槽升降滑轨,所述料槽升降滑轨连接设置有料槽升降气缸,所述料槽通过所述料槽升降气缸沿所述料槽升降滑轨滑动,带动所述料槽内的各所述含浸轮及所述第一压辊依次压轧或分离。
可选的,所述料槽升降气缸的一端设有料槽升降气囊,所述料槽升降气囊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料槽升降气缸的行程加上料槽升降气囊的实际行程为所述料槽的总行程。
可选的,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压辊和两个所述第二压辊,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通过第N滑动装置可离合地抵靠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压辊分别通过各自两端的第一轴承座与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压辊可离合地抵靠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压辊被两个所述第二压力装置分别压制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压辊的外圆面。
可选的,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还包括刮刀组件,所述刮刀组件包括刀架、刮刀片和压刀板,所述刮刀片设于所述压刀板和所述刀架之间,所述刮刀组件通过所述刀架两端的轴承或滑套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刮刀片的刀口可调节地压制在所述第一压辊的外圆面,所述第二压辊通过所述第二压力装置压合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辊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辊组件,通过在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之间设置力矩平衡调节装置,抵消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在压轧过程中发生的挠性变形,使压轧装置实现均匀压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八;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九;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十;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压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压辊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辊的侧视剖面图。
上述图中:
10、机架;101、第一机架;102、第二机架;11、第一压辊;110、第一辊体;111、第一端轴;112、第一轴承;113、第三轴承;114、第一轴承座;115、第三轴承座;116、第一滑轨;117、第一滑块;118、转轴;119、转轴套;12、第二压辊;120、第二辊体;121、第二端轴;122、第二轴承;123、第四轴承;124、第二轴承座;125、第四轴承座;126、第二滑块;127、第二滑轨;13、第二压力装置;14、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0、蜗轮;141、蜗杆;142、偏心轮;143、楔形块;144、丝杆;
20、料槽;21、导轮;22、展开轮;23、张力检测装置;24、含浸轮;25、第X滑轨;26、料槽升降滑轨;27、料槽升降气缸;28、料槽升降气囊;
30、刀架;31、刮刀片;32、压刀板;
40、第二辊体支撑轴;41、第五气囊;42、管路;43、第五凹槽;44、第五轴承支撑件;45、第五轴承;
50、储液区;51、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包括机架10、至少一个第一压辊11、至少一个第二压辊12、至少一个第二压力装置13以及至少一个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第二压辊12通过第二压力装置13与第一压辊11可离合地压轧设置。
第一压辊11包括第一辊体110和设于第一辊体110两端的第一端轴111,第一端轴111上套设有第一轴承112和第三轴承113,第三轴承113设于第一轴承112的外侧,第一轴承112上设有第一轴承座114,第三轴承113上设有第三轴承座115,第一压辊11通过第一轴承112和第一轴承座114与机架10转动连接;
第二压辊12包括第二辊体120和设于第二辊体120两端的第二端轴121,第二端轴121上套设有第二轴承122和第四轴承123,第四轴承123设于第二轴承122的外侧,第二轴承122上设有第二轴承座124,第四轴承123上设有第四轴承座125,第二轴承座124与第二滑动装置相连接,第二压力装置13的一端连接第二滑动装置,第二压力装置13的另一端连接机架10。
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为液压缸、气压缸、气囊、螺旋升降器、楔形块调节装置、偏心轮调节装置中的一种,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设于第三轴承座115和第四轴承座125之间。
其中一个实例参见图1,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为可调节压力的气囊,气囊一端固定在第三轴承座115或第四轴承座125上,另一端与第四轴承座125或第三轴承座115抵触设置,调节气囊的压力即可调节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的辊体的变形量,加大气囊的压力,则第一压辊11的中间部位和第二压辊12的中间部位之间的压力相对于两个压辊之间两边部位的压力加大,反之则减小,起到调节基材宽度方向上的压力的作用。
其中一个实例参见图2,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为螺旋升降器,螺旋升降器的底座固定在第三轴承座115或第四轴承座125上,出力端与第四轴承座125或第三轴承座115抵触设置,调节螺旋升降器的升降行程,即可调节第一端轴111和第二端轴121中间的距离,进而调节第一和第二压辊12的辊体的变形量,加大螺旋升降器行程,则第一压辊11的中间部位和第二压辊12的中间部位之间的压力相对于两个压辊之间两边部位的压力加大,反之则减小,起到调节基材宽度方向上的压力的作用。
其中一个实例参见图3,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为偏心轮调节装置,偏心轮调节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蜗轮140、蜗杆141,与蜗轮中心偏心设置的偏心轮142,偏心轮调节装置的底座固定在第三轴承座115或第四轴承座125上,偏心轮142与第四轴承座125或第三轴承座115抵触设置,调节偏心轮调节装置的蜗杆141,蜗杆141带动蜗轮140旋转,蜗轮140带动偏心轮142偏心旋转,即可调节第一端轴111和第二端轴121中间的距离,进而调节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的辊体的变形量,加大偏心轮调节装置偏心轮142的偏心量,则第一压辊11的中间部位和第二压辊12的中间部位之间的压力相对于两个压辊之间两边部位的压力加大,反之则减小,起到调节基材宽度方向上的压力的作用。
其中一个实例参见图4,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为楔形块调节装置,楔形块调节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楔形块143和丝杆144,楔形块调节装置固定在第三轴承座115或第四轴承座125上,锲形块143与第四轴承座125和第三轴承座115滑动抵触并锲形配合设置,调节丝杆144,丝杆144带动楔形块143沿第四轴承座125和第三轴承座115滑动,即可调节第一端轴111和第二端轴121中间的距离,进而调节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的辊体的变形量,加大楔形块143的调节量,则第一压辊11的中间部位和第二压辊12的中间部位之间的压力相对于两个压辊之间两边部位的压力加大,反之则减小,起到调节基材宽度方向上的压力的作用。
由于传统的压轧装置中没有设置第三轴承113、第四轴承123及相应的轴承座,也没有设置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基材从第一压辊11与第二压辊12之间经过,第二压力装置13驱动第二压辊12与第一压辊11相互压合,由于基材有一定的厚度,在第二压力装置13对第二压辊12施加压力的时候,基材(尤其是基材的边缘)对第二压辊12产生反作用力,驱使第二压辊12的中间部位产生远离第一压辊11突出拱起的形变,同时,第二压力装置13的压力由基材传递给第一压辊11,第一压辊11的中间部位同时产生远离第二压辊12突出拱起的形变,造成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的相切处形成一个近似橄榄球剖面的形状,导致基材在宽度方向上受力不均。
为抵消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在相互压轧时产生的变形量,本发明在端轴处设置有第三轴承113、第四轴承123及相应轴承座,并在第三轴承113、第四轴承123及相应轴承座之间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当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压合的时候,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分别对第一端轴111和第二端轴121产生反作用力,使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120的中间部位均受到一个与其挠性变形方向相反的压力,这个反作用力平衡或抵消了引起第一辊体110和第二辊体120变形的力,从而抵消其变形。
由于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抵消了一部分第二压力装置13的压力,所以,与传统的压轧装置相比,想要使被压的基材得到同样大小的压力,则本发明第二压力装置13的压力要比传统方式的压力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三轴承座115或第四轴承座125与机架之间设有第一滑动装置,第一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轨116和第一滑块117。
具体的,第一滑轨116与机架10相连接,第一滑块117与第三轴承座115或第四轴承座125连接,第一滑轨116和第一滑块117的位置可以互换。
第二压力装置13的压力作用在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上,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第三轴承座115和第四轴承座125之间,进而使相对应的第一端轴111和第二端轴121受到了一个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会使第一端轴111和第二端轴121产生弯矩变形,第一滑动装置的设置限制了第一端轴111和第二端轴121在上下方向上的变形,并且不会使第一端轴111和第二端轴121产生上下和左右跳动,利于正常运行。
请参考图5和图6,并一同参考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压辊11与第二压辊12倾斜于水平面设置,第一压辊11设置于第二压辊12的下方,料槽20设置于第一压辊11的下方,含浸轮24与料槽20转动连接设置,含浸轮组包括若干个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上依次抵靠设置的含浸轮24,料槽20两端的内壁设置有第X滑轨25,其中一个含浸轮24与料槽20转动连接,其余含浸轮24沿第X滑轨25滑动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料槽20连接有料槽升降滑轨26,料槽升降滑轨26的下方设置有料槽升降气缸27,料槽20通过料槽升降气缸27沿料槽升降滑轨26滑动,带动料槽20内的各含浸轮24及第一压辊11依次压轧或分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料槽升降气缸27的一端设有料槽升降气囊28,料槽升降气囊28与机架10连接,料槽升降气缸27的行程加上料槽升降气囊28的实际行程为料槽20的总行程。
通过料槽升降气缸27的设置可以使料槽20得到较大的升降行程,由于气囊可以允许较大幅度的偏移,相对于气缸而言较为平稳,通过料槽升降气囊28的设置可以使含浸轮24之间及最后一个含浸轮24与第一压辊11之间的压力更加平稳。
进一步,位于最下方的含浸轮24的端轴穿过料槽20,最下方的含浸轮24的端轴连接有机械密封轴承,并通过机械密封轴承与料槽20转动连接,位于最下方的含浸轮24的其中一个端轴连接有动力装置。
或者,位于最上方的含浸轮24转动地连接在料槽20上,并且至少其中一个端轴伸出料槽20的外面,通过齿轮与第一压辊11之间传递动力。料槽20连接有料槽升降装置,料槽升降装置连接在机架10上,料槽升降装置包括料槽升降限位装置,升降导向装置,升降动力装置等。
进一步,还包括含浸轮升降装置,含浸轮升降装置包括滑槽,滑槽设置于料槽20两端的内侧壁,含浸轮24的端轴在滑槽内滑动设置,各含浸轮24通过设置在滑槽上的气压或油压升降装置或手动杠杆装置依次压轧或脱离设置。
进一步地,含浸轮24的端轴设置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在滑槽内滚动或滑动设置。
进一步地,含浸轮24的端轴设置有齿轮,和含浸轮24之间及含浸轮24与第一压辊11组件通过齿轮传递动力。
含浸轮24的轴端与含浸轮升降装置转动连接,含浸轮升降装置带动各含浸轮24依次上升,上升到工作位置时停止,料槽20下降时含浸轮升降装置带动各含浸轮24依次下降。
其中一个实例,相邻两个含浸轮24的端轴之间通过吊钩或吊环活动连接,通过吊钩或吊环使相邻的含浸轮24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其中一个实例,滑槽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插销或螺杆,除最下方的含浸轮24外,其余含浸轮24均可通过插销或螺杆固定在滑槽上,并与相邻的含浸轮24之间保持预设距离,插销或螺杆与滑槽分离时,各含浸轮2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相互压轧。
其中一个实例,为方便清洗料槽20及方便牵料,料槽20还设置有翻转装置,料槽20围绕最下方的含浸轮24的轴心可旋转地设置于机架10内侧,通过外加动力使料槽20可以倾斜翻转。
其中一个实例,为方便牵料或选择是否浸染,料槽20设置有料槽升降装置,在气缸或油缸或手动的作用力下,通过杠杆或滑轨的导向使料槽20产生升降动作,料槽20脱离工作位置。
其中一个实例,为方便清洗料槽20和换料,料槽20的底部设置有四个脚轮,生产时含浸轮组降下浸入料槽20内,换料时含浸轮组升起,把料槽20移走。
其中一个实例,料槽20还设置有双层夹层结构的降温或加温装置,通过注入于夹层内的蒸汽或导热油或热水或冷水使料槽20内的功能性溶液保持预设温度。
料槽20或输料装置还设置有超声波震荡装置,超声波振荡装置设置于料槽20的侧壁,超声波振荡装置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变幅器、换能器及振动器;变幅器电性连接超声波发生器,变幅器将声波发生器的振幅放大或缩小后传递给换能器,换能器内的压电陶瓷将电能转化为振动的机械能,再由振动器将振动通过料槽20的侧壁钢板传递到料槽20内的溶液中;超声波振荡装置超声波频率介于20-80KHz之间,每组超声波震荡装置输入功率介于2-30KW之间,优选超声波振荡装置超声波频率为28KHz,每组超声波震荡装置包括100个振动器,每个振动器的功率介为100瓦。
其中一个实例,第二压辊12的端轴连接动力装置,进一步,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的端轴连接有齿轮,动力通过齿轮传递给第一压辊11。
其中一个实例,第一压辊11或第二压辊12的外壁上套设有环状纤维裁片,第一压辊11或第二压辊1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键状导流槽或第一凸起;环状纤维裁片设置有与第一键状导流槽相匹配的第二凸起或与第一凸起相匹配的第二键状导流槽;若干个环状纤维裁片相互叠压形成环状柱体,环状柱体的内侧壁与第一压辊11的外壁相配合,并套设于第一压辊11或第二压辊12的外壁上,环状柱体的圆周方向通过设置于第一压辊11或第二压辊12的外壁上的第一键状导流槽或第一凸起固定,环状柱体的长度方向上由设置于第一压辊11或第二压辊12端轴的螺纹压板进行固定;
纤维为碳纤维、石墨烯纤维或铁氟龙纤维或无纺布纤维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或者纤维为具有吸水微孔的橡塑弹性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的下方设置有料槽20,料槽20内设置有含浸轮组,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的一侧设置有展开装置,展开装置为导轮21、剥边器和展开轮22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的另一侧设置有张力检测装置23。
第二压辊12连接第二滑动装置,第二滑动装置也可以替换为第二杠杆装置,第二轴承座124与第二杠杆装置相连接,第二压力装置13的一端连接第二杠杆装置,第二压力装置13的另一端连接机架10。
请参考图7,并一同参考图1和图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七。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压辊11和两个第二压辊12,机架10包括第一机架101和第二机架102,第一机架101和第二机架102通过第N滑动装置可离合地抵靠设置,两个第一压辊11分别通过各自两端的第一轴承座114与第一机架101和第二机架102转动连接,两个第一压辊11可离合地抵靠设置,两个第二压辊12被两个第二压力装置13分别压制在对应的第一压辊11的外圆面。
其中一个实例,两个第一辊体110的表面设置有凹点状纹理,相邻的两个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之间的上方为储液区50,第二压辊12将对应的第一压辊11表面多余的溶液挤出,仅剩下第一压辊11凹点内的溶液,基材由下至上从两个第一压辊11之间经过,被两个第一压辊11压轧,两个第一压辊11凹点内的溶液就被转移到了基材的表面并深入基材内部,完成压轧操作。
或者,携带有溶液的基材依次从第二压辊12和第一压辊11之间、第一压辊11和第一压辊11之间、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之间经过,连续完成三次压轧操作,基材最终的带液量更加均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滑动装置与第三轴承座115或第四轴承座125之间设有转轴118和转轴套119。
具体的,转轴118与第一滑块117连接,转轴套119与第三轴承座115或第四轴承座125连接,转轴118和转轴套119的位置可以互换。
第一端轴111和第二端轴121产生弯矩变形后会通过轴承座带动第一滑块117以第一轴承112或第二轴承122的中心为支点摆动,造成第一滑块117与第一滑轨116之间的阻力加大,转轴118和转轴套119的设置,化解了第一端轴111和第二端轴121产生弯矩变形后对第一滑动装置产生的影响。
请参考图8和图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八;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九。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压辊12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二压辊12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二压力装置13可离合地压合在第一压辊11上,基材依次从第一压辊11和各第二压辊12之间经过,被第一压辊11和各第二压辊12连续施加多次压轧操作。
请参考图9和图1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压轧装置可以呈水平或上下排列设置多组。
优选两组的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的压轧装置前后镜像设置,可以对基材连续进行两次的压轧操作。
请继续参考图1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还包括刮刀组件,第一压辊11转动地设置于机架10上,第一压辊11为表面设置有凹下或凸起的网点状纹理图案的网纹辊,刮刀组件包括刀架30、刮刀片31和压刀板32,刮刀片31设于压刀板32和刀架30之间,刮刀组件通过刀架30两端的轴承或滑套与机架10转动连接,刮刀组件设置于第一压辊11的前方,刮刀片31的刀口可调节地压制在第一压辊11的外圆面,刮刀组件与第一压辊11之间形成储液区50,第二压辊12通过第二压力装置13压合设置于第一压辊11上。
其中一个实例,两组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的压轧装置前后镜像设置,两组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的压轧装置包括两个第一压辊11、两个第二压辊12、两个第二压力装置13,两个刮刀组件。两个第一压辊11分别转动地设置于机架10上,两个第二压辊12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二压力装置13与对应的第一压辊11压合设置,各第一压辊11为表面设置有凹下或凸起的网点状纹理图案的网纹辊,各刮刀组件均包括刀架30、刮刀片31和压刀板32,刮刀片31通过压刀板32压制设置于刀架30和压刀板32之间,刮刀组件通过设置于刀架30两端的轴承或滑套与机架10转动连接设置,两个刮刀组件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第一压辊11的前方,刮刀片31的刀口可调节地压制在对应的第一压辊11的外圆面,刮刀组件与第一压辊11之间形成储液区50,两个第二压辊12可分离地压合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压辊11的上方或下方或后方。
进一步,还包括两组括摆刀组件,摆刀组件包括刀架支撑件、摆刀动力装置,滑轨、滑块,滑轨至少为一个,滑块至少为左右各一个,刀架30和滑轨与刀架支撑件平行设置,滑块与滑轨滑动配合设置,至少左右各一个滑块与刀架30连接设置,摆刀动力装置的其中一端与刀架支撑件或滑轨连接,另一端与滑块或刀架30连接,刮刀组件通过滑块与刀架支撑件左右滑动设置。
当然,滑轨和滑块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
刮刀组件通过对应的摆刀组件连接安装在机架10上,刮刀组件设置于第一压辊11的侧边,刮刀片31的刀口可调节地压制在第一压辊11的外圆面,刮刀组件与第一压辊11之间形成储液区50;
其中一个实例,摆刀动力装置为气缸,刀架支撑件连接在机架10上,运行过程中,第一压辊11或第二压辊12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周向转动,气缸反复地做伸出和收回的往复运动,各刮刀片31的刀口压制在对应的第一压辊11的外圆面,通过摆刀组件的左右摆动,刮刀片31的刀口在对应的第一压辊11的外圆面沿第一压辊11的轴线做往复运动,同时刮刀片31的刀口在对应的第一压辊11的外圆面做滑动摩擦运动,通过刮刀片31的刀口与对应的第一压辊11的外圆面的轴向和周向的反复摩擦,可有效地去除卡附在刮刀片31的刀口处的布毛等杂质,避免这些杂质造成的质量问题,利于连续生产。
进一步,还包括两组括角度旋转组件或进退调节组件,两组角度旋转组件或进退调节组件的出力端与对应的刀架支撑件左右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机架10连接。
其中一个实例,角度旋转组件包括蜗轮蜗杆,蜗轮蜗杆通过壳体与机架10连接,蜗轮的轴心与刀架支撑件端部左右滑动连接。调节蜗杆,则蜗轮带动对应的刀架支撑件沿蜗轮轴心做旋转运动,在刀架30左右摆动的同时起到调节刮刀片31角度的作用。
染料溶液通过给液装置输送到储液区50,随第一压辊11运转,多余的染料溶液被刮刀片31刮除,布料从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之间经过,被压轧的同时将第一压辊11表面携带的染料溶液吸附转移到布料上面,在压力的作用下渗入布料的组织结构内部,完成染料的轧涂过程。为了提高布料两边的均匀性,可连续设置多组本发明的压轧装置,对布料进行单面或双面的单次或多次轧液操作。
其中一个实例,由于实际应用时第一压辊11及第二压辊12会发生挠性弯曲,使得两个相互压轧设置的压辊的中间部位出现缝隙,所以,第一压辊11或第二压辊12的辊体外圆直径呈中间大两端小设计,即通常所说的中高,能够满足最小中高即可,当需要较大中高量的时候(比如0.3mm),再调节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的压力。比如,辊体中间部位的外圆直径为270.5mm,两端的外圆直径为270mm。这样的设计可以抵消一定量的挠曲变形,降低本发明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的压力及第二压力装置13的压力。
其中一个实例,第一辊体110或第二辊体120的外圆面包覆设置有弹性层,该弹性层为橡胶、硅胶、尼龙等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或纸张、织物等组成的纤维层。
其中一个实例,第一辊体110为表面设置有凹下或凸起的网点状纹理图案的网纹辊。
请参考图7、图9和图10,压轧装置还包括输料装置,输料装置包括输料管、管道、阀门、抽料泵、过滤装置,输料管设置于压轧装置的上方,或者设置于第一压辊11或第二压辊12之间的两端的上方。输料管通过管道与接料槽连接,过滤装置、阀门以及抽料泵均连接于管道上,输料管、接料槽、管道、阀门、抽料泵以及过滤装置形成一个供液体流动的循环结构。
其中一个实例,输料装置还包括密封板51,密封板51的端面或第一压辊11上方设置有输料管和溢流管,第一压辊11或第二压辊12的端面或下方设置有接料槽,输料管连接有输料泵,输料泵与原料桶29连接,溢流管连接接料槽。输料管、溢流管、输料泵、接料槽共同构成一个给液装置。
其中一个实例,第一压辊11与第二压辊12的两个端部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板51、轴向压力组件或径向压力组件,轴向压力组件为弹簧或弹簧片,弹簧或弹簧片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第一压辊11端部对应处的机架10上,另一端朝向第一压辊11的轴线方向设置,径向压力组件为弹簧或弹簧片,弹簧或弹簧片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第一压辊11端部对应处的在机架10上,另一端朝向对应的压辊的径向方向设置。
其中一个实例,密封板51为工程塑料,优选为铁氟龙板或碳纤维板。
其中一个实例,轴向压力组件或径向压力组件的弹簧或弹簧片连接有压力调节螺栓,通过调节该螺栓来调节弹簧或弹簧片的压力。
优选轴向压力组件或径向压力组件为弹簧柱塞。
通过轴向压力组件、径向压力组件的设置,可确保第一压辊11或第二压辊12的端部密封严密,利于连续生产。
其中一个实例,第二压辊12的下方设置有料槽20,料槽20的上部设置有回流孔200,回流孔200连接有回流管201,回流管201将多余的染料溶液回流到原料桶29,输料管连接有输料泵,输料泵与接料槽或原料桶29连接,输料管、阀门、回流管201、输料泵、接料槽、原料桶29共同构成一个循环给液装置。
请参考图11、图12和图13,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压辊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压辊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辊的侧视剖面图。
其中一个实例,压轧装置还包括第五压力装置,以第二压辊12为例,第二压辊12还包括位于第二辊体120内部的第二辊体支撑轴40,第二端轴121和第二辊体支撑轴40连接设置或一体设置,第二辊体120为空心钢管加工成型,第二辊体支撑轴40的直径不大于第二辊体120内圆的直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端轴121上设置有支撑第二辊体120的第二轴承122,第二轴承122套设于第二辊体支撑轴40上,第二轴承122的外圆与第二辊体12的内圆配合设置,第二轴承122的外侧设有第二轴承座124。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轴承122套设于第二端轴121上,第二轴承122上设有第二轴承座124,第二轴承122通过连接件与第二辊体120连接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端轴121的两端设置有支撑第二辊体支撑轴40的第二辊体支撑轴轴座,第二端轴121与第二辊体支撑轴轴座为非转动连接,第二轴承122的外圆与第二辊体120的内圆配合设置,第二轴承122的内圆与第二辊体支撑轴40的外圆配合设置,第二辊体120通过第二轴承122和第二辊体支撑轴40与机架10转动连接,并通过第二辊体支撑轴40支撑第二辊体12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辊体两端的外侧连接有中空的第二轴承连接件,第二轴承连接件通过螺栓与第二辊体120的端部连接,第二轴承122与第二轴承座配合设置,在第二轴承连接件的位置,第二辊体支撑轴40的直径不大于第二轴承连接件内圆的直径。第二辊体支撑轴40的两端设置有支撑第二辊体支撑轴40的第二辊体支撑轴轴座,第二辊体支撑轴40穿过第二轴承连接件的内圆设置,第二辊体支撑轴40不与第二轴承连接件接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端轴121与第二辊体支撑轴40一体设置,第二辊体支撑轴40的端部与第二辊体120的端部平齐,第二辊体支撑轴40与第二辊体120在端部通过法兰连接,第二轴承122设置于第二辊体支撑轴轴座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压力装置包括第五气囊41,与第五气囊41连接的第五轴承支撑件44、与第五轴承支撑件44连接的第五轴承45,第二端轴121和第二辊体支撑轴40的内部设置有管路42,管路42从第二端轴121的端部通向第五气囊41。
第二辊体支撑轴40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五凹槽43,第五气囊41设置于第五凹槽43内,并与第二辊体支撑轴40连接,第五气囊41的出力方向与第二辊体支撑轴40的轴线垂直设置;第五轴承支撑件44设置于第五气囊41与第二辊体120的内圆之间,第五轴承45与第五轴承支撑件44连接,且工作状态下第五轴承45的外圆与第二辊体120的内圆抵触设置。
更进一步,在第五轴承支撑件44的端部设置有第五轴承位,第五轴承45设置于第五轴承位内,第五轴承位限制第五轴承45不能左右摆动;在第五轴承支撑件44的端部或第五轴承45的外圆处设置有限位挡块,限位挡块与第二辊体支撑轴40一体设置或通过螺栓连接设置,限位挡块限制第五轴承支撑件44或第五轴承45不能在第五凹槽43内前后摆动;第五轴承支撑件44与第五气囊41的出力端连接,带动第五轴承45上下运动,第五轴承45的外圆与第二辊体120的内圆内切抵触,使第五轴承45的外圆沿着第二辊体120的内圆滚动。
再进一步,由于第二辊体支撑轴40的一侧开设有第五凹槽43,降低了第二辊体支撑轴40的刚度,减小第五凹槽43的尺寸可以增强第二辊体支撑轴40的刚度。为此在第五轴承支撑件44上设置有第六凹槽,第六凹槽设置于第五轴承支撑件与第五气囊41的连接位置处,第五气囊41的其中一部分设置于第六凹槽内,第五轴承45设置于第五气囊41的两侧。这样的设置通过将第五气囊41的其中一部分设置于第六凹槽内,增大了第二辊体支撑轴40在第五气囊41安装位置处的有效受力面积尺寸。
再进一步,第二辊体支撑轴40上设置有五个第五凹槽43,五个第五凹槽43的中心连线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辊体支撑轴40的竖向剖面在同一个平面,中间的第五凹槽43设置于第二辊体支撑轴40的中心位置处,相邻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相等,各第五凹槽43内均设置有第五压力执行装置,位于中间位置处的第五气囊41的输出压力不小于其他的第五压力执行装置的输出压力,与各第五气囊41连接的管路42压力可以相同或可以独立调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五气囊41还可以替换为第五液压缸或第五气缸。第五液压缸或第五气压缸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杆,缸筒与第二辊体支撑轴40一体设置,并垂直于第二辊体支撑轴40的轴向设置,第五液压缸或第五气压缸的缸筒为第五凹槽43的其中一部分,并位于第五凹槽43的底部,第五液压缸或第五气压缸的活塞与缸筒配合设置,并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设置,液压或气压管路与第五凹槽43的底部或侧壁连通,第五液压缸或第五气压缸的活塞或活塞杆与第五轴承支撑件45抵触设置或连接设置,活塞与活塞杆连接或一体设置。
传统的压轧装置中,基材从第一压辊11与第二压辊12之间经过,第二压力装置13驱动第二压辊12与第一压辊11相互压合,由于基材有一定的厚度,在第二压力装置13对第二压辊12施加压力的时候,基材(尤其是基材的边缘)对第二压辊12产生反作用力,驱使第二压辊12的中间部位产生远离第一压辊11突出拱起的形变,第二压力装置13的压力由基材传递给第一压辊11,第一压辊11的中间部位同时产生远离第二压辊12突出拱起的形变,造成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的相切处形成一个近似橄榄球剖面的形状,导致基材在宽度方向上受力不均。
为抵消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在相互压轧时对第二压辊12产生的变形量,在第二辊体支撑轴40处设置有第五压力执行装置,第五压力执行装置的压力将第五轴承45滚动压制在第二辊体120的内圆,第五压力装置施加压力后,使第二辊体120的中间部位受到一个与其挠性变形方向相反的压力,从而抵消其变形。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至少一个第一压辊(11)、至少一个第二压辊(12)、至少一个第二压力装置(13)以及至少一个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所述第二压辊(12)通过所述第二压力装置(13)与所述第一压辊(11)可离合地压轧设置;
所述第一压辊(11)包括第一辊体(110)和设于所述第一辊体(110)两端的第一端轴(111),所述第一端轴(111)上套设有第一轴承(112)和第三轴承(113),所述第三轴承(113)设于所述第一轴承(112)的外侧,所述第一轴承(112)上设有第一轴承座(114),所述第三轴承(113)上设有第三轴承座(115),所述第一压辊(11)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座(114)与所述机架(10)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压辊(12)包括第二辊体(120)和设于所述第二辊体(120)两端的第二端轴(121),所述第二端轴(121)上套设有第二轴承(122)和第四轴承(123),所述第四轴承(123)设于所述第二轴承(122)的外侧,所述第二轴承(122)上设有第二轴承座(124),所述第四轴承(123)上设有第四轴承座(125),所述第二轴承座(124)与第二滑动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二压力装置(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装置,所述第二压力装置(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架(10);
所述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为液压缸、气压缸、气囊、螺旋升降器、楔形块调节装置和偏心轮调节装置中的一种,所述力矩平衡调节装置(14)设于所述第三轴承座(115)和所述第四轴承座(12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轴承座(115)和/或所述第四轴承座(125)与所述机架(10)之间设有第一滑动装置,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轨(116)和第一滑块(1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装置与所述第三轴承座(115)和/或所述第四轴承座(125)之间设有转轴(118),所述转轴(118)上设有转轴套(1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辊(12)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压辊(12)通过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压力装置(13)压合在所述第一压辊(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11)和所述第二压辊(12)的下方设置有料槽(20),所述料槽(20)内设置有含浸轮组,所述含浸轮组至少包括一个含浸轮(24),所述第一压辊(11)和所述第二压辊(12)的一侧设置有展开装置,所述展开装置为导轮(21)、剥边器和展开轮(22)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压辊(11)和所述第二压辊(12)的另一侧设置有张力检测装置(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11)与所述第二压辊(12)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第一压辊(11)设置于所述第二压辊(12)的下方,所述料槽(20)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辊(11)的下方,所述含浸轮(24)与所述料槽(20)转动连接设置,所述含浸轮组包括若干个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上依次抵靠设置的含浸轮(24),所述料槽(20)两端的内壁设置有第X滑轨(25),其中一个所述含浸轮(24)与所述料槽(20)转动连接,其余所述含浸轮(24)沿所述第X滑轨(25)滑动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槽(20)连接有料槽升降滑轨(26),所述料槽升降滑轨(26)连接设置有料槽升降气缸(27),所述料槽(20)通过所述料槽升降气缸(27)沿所述料槽升降滑轨(26)滑动,带动所述料槽(20)内的各所述含浸轮(24)及所述第一压辊(11)依次压轧或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槽升降气缸(27)的一端设有料槽升降气囊(28),所述料槽升降气囊(28)与所述机架(10)连接,所述料槽升降气缸(27)的行程加上料槽升降气囊(28)的实际行程为所述料槽(20)的总行程。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压辊(11)和两个所述第二压辊(12),所述机架(10)包括第一机架(101)和第二机架(102),所述第一机架(101)和所述第二机架(102)通过第N滑动装置可离合地抵靠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压辊(11)分别通过各自两端的第一轴承座(114)与所述第一机架(101)和所述第二机架(102)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压辊(11)可离合地抵靠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压辊(12)被两个所述第二压力装置(13)分别压制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压辊(11)的外圆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刀组件,所述刮刀组件包括刀架(30)、刮刀片(31)和压刀板(32),所述刮刀片(31)设于所述压刀板(32)和所述刀架(30)之间,所述刮刀组件通过所述刀架(30)两端的轴承或滑套与所述机架(10)转动连接,所述刮刀片(31)的刀口可调节地压制在所述第一压辊(11)的外圆面,所述第二压辊(12)通过所述第二压力装置(13)压合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辊(11)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16897.9U CN218951714U (zh) | 2023-01-30 | 2023-01-30 | 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16897.9U CN218951714U (zh) | 2023-01-30 | 2023-01-30 | 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951714U true CN218951714U (zh) | 2023-05-02 |
Family
ID=86139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16897.9U Active CN218951714U (zh) | 2023-01-30 | 2023-01-30 | 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951714U (zh) |
-
2023
- 2023-01-30 CN CN202320116897.9U patent/CN2189517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25429B (zh) | 一种滚动进出料的轴承打磨装置 | |
KR101830874B1 (ko) | 금속판의 엠보 성형 장치 | |
CN203830228U (zh) | 一种上胶印花机刮刀机构 | |
CN117087055A (zh) | 一种橡胶连续硫化设备 | |
CN218951714U (zh) | 一种设置有力矩平衡调节装置的压轧装置 | |
CN109290119A (zh) | 衬套外管全自动内涂胶生产线的滚胶装置 | |
CN110712416A (zh) | 一种石墨烯薄膜卷材的生产装置 | |
CN209718425U (zh) | 一种用于制造压延膜的压延装置 | |
CN110497693B (zh) | 基于可换滚筒式轮转胶印机的靠版辊水墨压力调整方法 | |
CN218951719U (zh) | 一种可调曲挠度的压辊组件及压轧装置 | |
CN218951720U (zh) | 一种可调中高的压辊组件及压轧装置 | |
CN219218394U (zh) | 一种悬浮式压辊及压轧装置 | |
CN107964821B (zh) | 靴式压榨靴辊装置 | |
CN115383530B (zh) | 一种挤塑板找平一体机 | |
CN206662003U (zh) | 一种衬圈卷圆机 | |
CN112917341B (zh) | 一种实木复合板生产加工工艺 | |
CN205571068U (zh) | 薄壁板材卷圆设备 | |
CN211968616U (zh) | 一种压纹机 | |
CN114042843A (zh) | 异形环件的水平辗轧工艺及成型装置 | |
CN210498066U (zh) | 一种无缝压力罐辊压装置 | |
CN114042844A (zh) | 异形环件的水平辗轧成型装置 | |
CN209850597U (zh) | 一种纸管打磨及压光一体机 | |
CN106367936A (zh) | 一种布料熨烫流水线 | |
CN219685165U (zh) | 一种活塞杆加工用液压加紧装置 | |
CN216500336U (zh) | 非接触式金属板涂布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