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3285U - 锁紧装置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锁紧装置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3285U
CN218943285U CN202222243277.XU CN202222243277U CN218943285U CN 218943285 U CN218943285 U CN 218943285U CN 202222243277 U CN202222243277 U CN 202222243277U CN 218943285 U CN218943285 U CN 218943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turnbuckle
connector
open side
loc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432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东
孙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432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32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3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32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紧装置及内窥镜,包括:第一连接件,用于固定镜鞘;第二连接件,用于固定内管,第二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旋扣部;以及固定帽,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连接件上,固定帽内设有与第一旋扣部一一对应的第二旋扣部,固定帽可转动至锁紧状态或解锁状态;第二旋扣部响应于固定帽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锁紧状态,而推动第一旋扣部逐渐靠近第一连接件,并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互固定,第二旋扣部响应于固定帽由锁紧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而解除固定。本实用新型能够便于对镜鞘进行拆装以针对性地清洗消毒,或者对镜鞘进行替换以满足一次性使用需求,且操作简单方便,有效提高了拆装效率和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锁紧装置及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锁紧装置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广泛用于相关科室的疾病检查和手术治疗。内窥镜主要包括操作部、内管以及镜鞘,操作部上固定设置有两个连接头,连接头通常沿着内管或镜鞘的轴线方向设置在操作部的前后两段,内管和镜鞘分别固定于不同的连接头上,且镜鞘套设在内管外。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手持着操作部将内管和镜鞘组成的插入部插入患者体内,再通过插入部上的镜头对病变部位进行拍摄,以便于直接、快速地了解病变部位。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连接头与操作部固定连接,导致镜鞘与操作部拆装不便,市面上大部分的镜鞘多为重复使用结构,且难以针对性地对镜鞘进行清洗消毒。此外,镜鞘直接与人体内部接触,对镜鞘的清洗消毒要求十分高,稍有疏忽便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拆装的锁紧装置及内窥镜,以便于镜鞘的拆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锁紧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用于固定镜鞘;第二连接件,用于固定内管,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旋扣部;以及固定帽,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固定帽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旋扣部一一对应的第二旋扣部,所述固定帽可转动至锁紧状态或解锁状态;其中,所述第二旋扣部响应于所述固定帽由所述解锁状态切换至所述锁紧状态,而推动所述第一旋扣部逐渐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并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固定,所述第二旋扣部响应于所述固定帽由所述锁紧状态逐渐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而解除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沿着第一轴线贯通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镜鞘的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沿着所述第一轴线贯通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内管的第二插接孔;其中,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插接孔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插接孔内设有抵持结构,所述固定帽响应于由所述解锁状态切换至所述锁紧状态而将所述第二连接件抵持在所述抵持结构上,或者所述固定帽响应于由所述锁紧状态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而解除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帽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为贯通结构,并形成第一敞开侧和第二敞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自所述第一敞开侧装入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连接件自所述第二敞开侧装入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旋扣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扣部包括背向所述第一敞开侧的第一旋扣面,所述第二旋扣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敞开侧的第二旋扣面,在所述固定帽自所述解锁状态切换至所述锁紧状态的旋转方向上,所述第一旋扣面逐渐背离所述第一敞开侧,和/或所述第二旋扣面逐渐背离所述第一敞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容置腔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敞开侧至所述第二敞开侧的方向上允许所述第一卡扣部单向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部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卡扣部数量有多个,且沿着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周侧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扣部为弹臂结构,在所述第一敞开侧至所述第二敞开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卡扣部朝向所述第一轴线倾斜,且所述第二卡扣部靠近所述第一敞开侧的一端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帽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适于驱使所述固定帽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或第二极限位置,当所述固定帽转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所述固定帽处于所述锁紧状态,当所述固定帽转动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所述固定帽处于所述解锁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孔包括:第一插接段;第二插接段,与所述第一插接段相接,且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插接配合;其中,所述第二插接段在与所述第一插接段相接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插接段的内壁形成所述抵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插接段相配合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在朝向所述第一插接孔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段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绕着所述第一轴线环设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并限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转动。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内窥镜,包括前述所述的锁紧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件可固定于内窥镜的操作部上,第一连接件通过固定帽实现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使得安装于第一连接件上的镜鞘能够与操作部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对镜鞘进行拆装以针对性地清洗消毒,或者对镜鞘进行替换以满足一次性使用需求;在转动固定帽时,固定帽上的第二旋扣部能够推动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一旋扣部靠近第一连接件,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固定后的紧密性更佳,且采用第一、二旋扣部相互作用实现锁紧和解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提高了拆装效率和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锁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安装镜鞘和内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锁紧装置在另一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锁紧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件和固定帽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连接件;110、第一插接孔;111、第一插接段;112、第二插接段;113、定位凸起;120、第一插接部;130、第一凸台;131、限位槽;140、第一本体部;150、第一卡扣部;160、第一限位部;200、第二连接件;210、第二插接孔;220、第二插接部;230、第二凸台;231、抵持部;232、凸台端面;240、第二本体部;250、第一旋扣部;251、第一旋扣面;260、第二限位部;221、密封件;222、安装槽;300、固定帽;310、容置腔;311、第一敞开侧;312、第二敞开侧;320、第二卡扣部;330、限位块;340、第二旋扣部;341、第二旋扣面;400、镜鞘;410、定位槽;500、内管;600、操作部;700、第一轴线;800、第一通道;900、通断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8所示,对应于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的锁紧装置,应用于内窥镜。锁紧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内窥镜的镜鞘400的第一连接件100、用于固定内窥镜的内管500的第二连接件200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连接件100上的固定帽300。其中,固定帽300可转动至锁紧状态或解锁状态,固定帽300响应于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锁紧状态而使第二连接件200和第一连接件100相互固定,或者固定帽300响应于由锁紧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而解除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件200可固定于内窥镜的操作部600上,第一连接件100通过固定帽300实现与第二连接件200可拆卸连接,使得安装于第一连接件100上的镜鞘400能够与操作部600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对镜鞘400进行拆装以针对性地清洗消毒,或者对镜鞘400进行替换以满足一次性使用需求;固定帽300通过转动的方式实现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间相互固定或解除固定,操作简单方便,有效提高了拆装效率和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100沿着第一轴线700贯通开设有第一插接孔110,镜鞘400固定穿设于第一插接孔110中。第二连接件200沿着第一轴线700贯通开设有第二插接孔210,内管500固定穿设于第二插接孔210中。第一插接孔110和第二插接孔210相通,内管500可经第一插接孔110延伸出第一连接件100,以使镜鞘400安装于第一插接孔110内后,镜鞘400套设于内管500外。镜鞘400和内管500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道800,医务人员可经第一通道800将液体输入或抽出人体。
优选地,镜鞘400和内管500的端部均沿着第一轴线700向内凹陷有定位槽410,第一插接孔110对应镜鞘400的定位槽410的内壁处以及第二插接孔210对应内管500的定位槽410的内壁处均凸设有定位凸起113,定位凸起113与定位槽410嵌设配合,以限制镜鞘400和内管500的周向位置,方便镜鞘400和内管500的安装定位。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00与第一插接孔110插接配合,第一插接孔110内设有抵持结构,固定帽300响应于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锁紧状态而提供沿着第一轴线700的作用力,以将第二连接件200抵持在抵持结构上,或者固定帽300响应于由锁紧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而解除用于抵持的作用力。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很方便的实现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的对位,确保固定帽300可靠地工作。
第一插接孔110包括第一插接段111和与第一插接段111相接的第二插接段112,第一插接段111与镜鞘400相适配,第二插接段112用于与第二连接件200插接配合。第二插接段112在与第一插接段111相接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增大,第二插接段112的内壁形成抵持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方式形成抵持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第一插接孔110的加工难度。当第二连接件200沿着第一轴线700方向插接于第一插接孔110内后,第二连接件200能够与第二插接段112相抵。
第二连接件200包括与第二插接段112相配合的第二插接部220,第二插接部220横截面呈圆形。优选地,第二插接部220在朝向第一插接孔110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增大,第二插接部220与第二插接段112斜面配合,以提高二者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第一插接孔110和第二插接孔210间的密封性,防止第一通道800内的液体自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的对接处泄漏。
优选地,第二插接部220和第二插接段11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密封件221,密封件221绕着第二插接段112或第二插接部220的周向环设而成,以进一步提高第二插接部220和第一插接孔110间的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为了方便加工,密封件221安装于第二插接部220上,第二插接部220外周向内凹陷形成有安装槽222,安装槽222沿着第二插接部220的周向环设而成,密封件221嵌设于安装槽222内,以限制密封件221在第一轴线700方向活动。当固定帽300紧固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的过程中,第二插接部220逐渐移向第二插接段112内径较小的一端,第二插接部220和第二插接段112逐渐紧密贴合,密封件221受抵压力作用而紧密抵持在在二者之间,以增加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4和图6所示,固定帽300具有容置腔310,容置腔310在第一轴线700方向为贯通结构,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可分别自容置腔310的第一敞开侧311和第二敞开侧312装入容置腔310,以进行对接。
第一连接件100设有第一卡扣部150,容置腔310内设置有第二卡扣部320,当第一连接件100自第一敞开侧311装入固定帽300后,第一卡扣部150和第二卡扣部320卡接配合,以限制第一连接件100自第一敞开侧311脱离固定帽300。
第一连接件100包括可自第一敞开侧311插入容置腔310内的第一插接部120,第一插接部120的横截面呈圆形,第一卡扣部150为沿着第一插接部120的周侧环设而成的凸缘,以确保第一连接件100在旋转过程中第一卡扣部150能够始终可靠地与第二卡扣部320相卡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50设置在第一插接部120的端部。
第二卡扣部320与容置腔310的内壁相接,第二卡扣部320由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第二卡扣部320适于在第一插接部120自第一敞开侧311插入容置腔310时避让第一卡扣部150,并在第一卡扣部150通过第二卡扣部320后弹性复位,以阻止第一卡扣部150向着第一敞开侧311移动。优选地,第二卡扣部320沿着第一插接部120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扣部320与第一插接部120的周侧相接触,以使第一插接部120能够引导固定帽300绕着第一轴线700旋转。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卡扣部320为弹臂结构,在第一敞开侧311至第二敞开侧312的方向上,第二卡扣部320朝向第一轴线700倾斜。第二卡扣部320靠近第一敞开侧311的一端与容置腔310的内壁相接。第二卡扣部320到第一轴线700的最小距离不小于第一插接部120至第一轴线700的距离,第二卡扣部320到第一轴线700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卡扣部150至第一轴线700的距离。
当第一卡扣部150自第一敞开侧311插入容置腔310时,第一卡扣部150能够与第二卡扣部320相接触,并推动第二卡扣部320向着远离第一轴线700的方向弯曲,以避让第一卡扣部150;当第一卡扣部150通过第二卡扣部320后,二者相互扣合,以在第一插接部120向着第一敞开侧311移动时,第一卡扣部150的卡扣面能够和第二卡扣部320未与容置腔310相接的端部相抵,从而限制第一插接部120自第一敞开侧311脱离容置腔310。
第一连接件100还包括第一凸台130和第一本体部140,第一插接部120和第一本体部140背向设置在第一凸台130两端。第一凸台130的外轮廓与容置腔310的内轮廓相适配,当第一连接件100与固定帽300相互安装后,第一凸台130置于容置腔310中,以填充第一敞开侧311,提高整体美观度。第一本体部140沿着第一轴线700方向延伸,以增大第一插接孔110的孔深,从而提高镜鞘400的支撑效果。
第二卡扣部320和容置腔310相接的一端与第一敞开侧311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以用于容置第一凸台130。第一凸台130和第二卡扣部320与容置腔310相接的一端相对设置,二者在第一轴线700方向上的投影具有重合区域,当第一连接件100朝着第二敞开侧312移动时能够与第二卡扣部320相抵,以限制第一连接件100移动。
优选地,容置腔310和第一凸台130之间设置有限制固定帽300极限旋转位置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适于驱使所述固定帽300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或第二极限位置,当固定帽300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固定帽300处于锁紧状态,当固定帽300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固定帽300处于解锁状态。具体的,限位结构包括凸设在容置腔310内壁上的限位块330和朝着背离限位块330的方向凹设在第一凸台130上的限位槽131,当固定帽300旋转至锁紧状态时,限位块330与限位槽131的其中一端相抵,当固定帽300旋转至解锁状态时,限位块330与限位槽131的其中另一端相抵。通过设置限位块330和限位槽131,能够便于使用人员准确地旋转至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确保固定帽300旋转到位,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在本实施例中,容置腔310和第一凸台130的轮廓优选为圆形,以使容置腔310和第一凸台130旋转配合,提高固定帽300旋转的可靠性。限位槽131沿着第一凸台130的周向开设而成。参照图3所示,限位结构数量为两个,且中心对称设置,以提高限位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二连接件200包括第二凸台230和第二本体部240,第二插接部220和第二本体部240背向设置在第二凸台230两端。
第二凸台230的周侧凸设有第一旋扣部250,容置腔310内设置有与第一旋扣部250相适配的第二旋扣部340,第二旋扣部340响应于固定帽300由解锁状态逐渐切换至锁紧状态,而推动第一旋扣部250向着第二连接件200移动,以使第二插接部220抵紧在第一插接孔110内。
具体的,第一旋扣部250包括背向第一敞开侧311的第一旋扣面251,第二旋扣部340包括朝向第一敞开侧311的第二旋扣面341,在固定帽300自解锁状态切换至锁紧状态的旋转方向上,第一旋扣面251逐渐背离第一敞开侧311,和/或第二旋扣面341逐渐背离第一敞开侧311。在第二连接件200与第一连接件100对接后,第一旋扣面251和第二旋扣面341相对设置。当固定帽300自解锁状态旋转至锁紧状态过程中,第二旋扣面341逐渐转向第一旋扣面251,并与第一旋扣面251相接触,由于第二连接件200固定在操作部600上,且固定帽300和第一连接件100相互扣合,随着固定帽300旋转角度的增大,第一旋扣面251和第二旋扣面341相互作用,以推动固定帽300向着第二连接件200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件100同步移动,从而驱使第一插接孔110与第二插接部220相抵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扣面251和第二旋扣面341均逐渐背离第一敞开侧311,以增大第一旋扣面251和第二旋扣面341的接触面积,提高推动效果。
第一旋扣部250数量为至少一个,第二旋扣部340与第一旋扣部250一一对应。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因设置过多第一旋扣部250和第二旋扣部340,从而阻挡第二插接部220插入固定帽300,第一旋扣部250数量为两个且中心对称,第二旋扣部340数量为两个且中心对称,第一旋扣部250可经两第二旋扣部340之间的间隙自第二敞开侧312伸入固定帽300。
由于在将第二插接部220插入第二插接段112后,第一连接件100可相对第二连接件200转动,不利于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周向上的定位,使得第一旋扣部250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固定帽300旋转至极限位置后无法精准地处于锁紧状态或解锁状态。
优选地,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第一连接件10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60,第二连接件200上设有第二限位部260,当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插接后,第一限位部160与第二限位部260相互配合,并限制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相对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周向定位。当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对接并周向定位后,第一旋扣部250位于两第二旋扣部340之间,以便于防呆和组装。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60为设置在第一插接部120上的凸部,凸部沿着第一轴线700方向延伸向第二连接件200,第二限位部260为设置在第二凸台230上的凹槽,凹槽沿着第一限位部160的延伸方向延伸,凸部和凹槽嵌设配合。诚然,第二限位部260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二插接部220上的凸部,凸部沿着第一轴线700方向延伸向第一连接件100,第一限位部160为设置在第一插接部120上的凹槽,凹槽沿着第二限位部260的延伸方向延伸。由于固定帽300在旋转锁紧过程中会驱使第一连接件100和/或第二连接件200产生旋转趋势,优选地,凸部与第一插接部120或第二插接部220相接的周侧设置有加强筋(图未示),以提高凸部的连接强度,降低凸部在受到绕着第一轴线700方向的扭力时发生断裂的几率。
进一步地,第二凸台230与第二插接部220相接的端面朝向第二敞开侧312,当固定帽300旋转至锁紧状态时,第二凸台230封挡在第二敞开侧312,以提高整体美观度。此外,为了确保第一旋扣部250和第二限位部260顺利进入固定帽300中,第二凸台230包括朝向固定帽300的凸台端面232和可容置于容置腔310的抵持部231,抵持部231自凸台端面232朝着固定帽300延伸而成,第一旋扣部250和第二限位部260均设置在抵持部231上。凸台端面232和第一旋扣面251之间具有容置第二旋扣部340的间距,当固定帽300旋转至锁紧状态时,第二旋扣部340能够过盈配合在第一旋扣面251和凸台端面232之间,确保固定帽300锁紧,使得固定帽300在自然状态下不易转动,提高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紧固后的可靠性。
抵持部231的截面呈圆形,第二插接部220同轴设置在抵持部231上。优选地,抵持部231的外径大于第一插接部120的外径,当第二连接件200与第一连接件100紧密配接后,抵持部231与第一插接部120的端部相抵,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插接孔110和第二插接孔210间的密封性。
第二本体部240可插入操作部600中,并与操作部600固定连接,第二凸台230和第二本体部240相接的端面朝向操作部600,以便于与操作部600相抵,从而限制第二连接件200的插入深度。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当需要实现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相互固定时,沿着第一轴线700方向将第一连接件100移向第二连接件200,在此过程中,第二连接件200的第二插接部220依次经固定帽300的第二敞开侧312和容置腔310进入第一连接件100的第一插接孔110内;向着锁紧状态旋转固定帽300,第二旋扣部340的低位端逐渐靠近第一旋扣部250的低位端,且随着固定帽300持续转动而使第二旋扣部340的低位端逐渐转向第一旋扣部250的高位端,在此过程中,第一旋扣部250将逐渐推动第二旋扣部340沿着第一轴线700移向第二连接件200,进而带动第一连接件100同步移动,使得第一插接孔110与第二连接件200的第二插接部220紧密抵接;当需要松开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时,只需将固定帽300向着解锁状态旋转,即可实现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相互分离。
此外,参照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内窥镜,包括操作部600、镜鞘400、内管500以及前述的锁紧装置,锁紧装置的第二连接件200固定于操作部600上,内管500固定于第二连接件200上,镜鞘400固定于锁紧装置的第一连接件100上。在诊疗过程中,固定帽300可旋转至解锁状态,以使第一连接件100和第二连接件200相分离,操作部600带动内管500抽出患者体内时,镜鞘400滞留在患者体内,从而使镜鞘400和第一连接件100建立起诊疗的器械通道,医疗器械可以自第一连接件100侧插入镜鞘400内,并沿着镜鞘400进入患者体内。
进一步地,内窥镜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00上的通断阀900,通断阀900包括与第一通道800相通的第二通道(图未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100),用于固定镜鞘(400);
第二连接件(200),用于固定内管(500),所述第二连接件(2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旋扣部(250);以及
固定帽(30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0)上,所述固定帽(300)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旋扣部(250)一一对应的第二旋扣部(340),所述固定帽(300)可转动至锁紧状态或解锁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旋扣部(340)响应于所述固定帽(300)由所述解锁状态切换至所述锁紧状态,而推动所述第一旋扣部(250)逐渐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100),并使所述第一连接件(10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00)相互固定,所述第二旋扣部(340)响应于所述固定帽(300)由所述锁紧状态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而解除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0)沿着第一轴线(700)贯通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镜鞘(400)的第一插接孔(110);
所述第二连接件(200)沿着所述第一轴线(700)贯通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内管(500)的第二插接孔(210);
其中,所述第一插接孔(110)和所述第二插接孔(210)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00)与所述第一插接孔(110)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插接孔(110)内设有抵持结构,所述固定帽(300)响应于由所述解锁状态切换至所述锁紧状态而将所述第二连接件(200)抵持在所述抵持结构上,或者所述固定帽(300)响应于由所述锁紧状态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而解除抵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帽(300)具有容置腔(310),所述容置腔(310)在所述第一轴线(700)方向为贯通结构,并形成第一敞开侧(311)和第二敞开侧(312),所述第一连接件(100)自所述第一敞开侧(311)装入所述容置腔(310),所述第二连接件(200)自所述第二敞开侧(312)装入所述容置腔(310),所述第二旋扣部(340)设于所述容置腔(310)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扣部(250)包括背向所述第一敞开侧(311)的第一旋扣面(251),所述第二旋扣部(340)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敞开侧(311)的第二旋扣面(341),在所述固定帽(300)自所述解锁状态切换至所述锁紧状态的旋转方向上,所述第一旋扣面(251)逐渐背离所述第一敞开侧(311),和/或所述第二旋扣面(341)逐渐背离所述第一敞开侧(311)。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0)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容置腔(310)的第一插接部(120),所述第一插接部(120)上设有第一卡扣部(150),所述容置腔(310)内设置有第二卡扣部(320),所述第二卡扣部(320)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敞开侧(311)至所述第二敞开侧(312)的方向上允许所述第一卡扣部(150)单向通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120)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卡扣部(320)数量有多个,且沿着所述第一插接部(120)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卡扣部(320)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20)的周侧相接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部(320)为弹臂结构,在所述第一敞开侧(311)至所述第二敞开侧(312)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卡扣部(320)朝向所述第一轴线(700)倾斜,且所述第二卡扣部(320)靠近所述第一敞开侧(311)的一端与所述容置腔(310)的内壁相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帽(300)和所述第一连接件(100)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适于驱使所述固定帽(300)旋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或第二极限位置,当所述固定帽(300)转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所述固定帽(300)处于所述锁紧状态,当所述固定帽(300)转动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所述固定帽(300)处于所述解锁状态。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孔(110)包括:
第一插接段(111);
第二插接段(112),与所述第一插接段(111)相接,且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0)插接配合;
其中,所述第二插接段(112)在与所述第一插接段(111)相接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插接段(112)的内壁形成所述抵持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00)包括与所述第二插接段(112)相配合的第二插接部(220),所述第二插接部(220)在朝向所述第一插接孔(110)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增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部(220)和所述第二插接段(112)之间设有密封件(221),所述密封件(221)绕着所述第一轴线(700)环设而成。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60),所述第二连接件(200)上设有第二限位部(260),所述第一限位部(160)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60)相互配合,并限制所述第一连接件(10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00)相对转动。
14.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锁紧装置。
CN202222243277.XU 2022-08-25 2022-08-25 锁紧装置及内窥镜 Active CN2189432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3277.XU CN218943285U (zh) 2022-08-25 2022-08-25 锁紧装置及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3277.XU CN218943285U (zh) 2022-08-25 2022-08-25 锁紧装置及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3285U true CN218943285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4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43277.XU Active CN218943285U (zh) 2022-08-25 2022-08-25 锁紧装置及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32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04157B2 (en) Surgical access port
US8550743B2 (en) Sliding lock device
KR102255629B1 (ko) 수술용 가스 운반장치와 함께 사용되는 튜브 세트들의 결합장치
JP2004537380A (ja) 高圧迅速分離ハンドピースを備えた医療器具
ES2932259T3 (es) Aparatos y métodos para la conexión endoscópica
US20190262599A1 (en) Valved needle assembly and indwelling needle assembly
CN218943294U (zh) 插入部
CN219231203U (zh) 卡箍及血泵
CN218943285U (zh) 锁紧装置及内窥镜
CN210931284U (zh) 内窥镜
JPH08504625A (ja) 腹腔鏡プローブチップ用の迅速着脱式カップリング
KR20220021855A (ko) 압축, 맞댐 이음, 탈착, 잔류 약액을 흡입하는 기능을 구비한 밀폐형 커넥터
CN113143449A (zh) 一种电切镜手柄、电切镜及电切镜的使用方法
CN110123245B (zh) 内窥镜
CN115299851A (zh) 锁紧装置及内窥镜
CN218165296U (zh) 插接结构、取样装置及内窥镜系统
WO2018013660A1 (en) Adaptor for multiple types of endoscope
CN108092057B (zh) 一种内窥镜连接器及内窥镜装置
JPH0434802Y2 (zh)
CN107049430B (zh) 组装式扩管
JP3434551B2 (ja) 内視鏡の鉗子栓
CN217285701U (zh) 一种内窥镜转接装置
CN220002718U (zh) 猪尾巴引流管
CN220898657U (zh) 一种吸引嘴开关、负压吸引组件和内窥镜
CN217066326U (zh) 便于消毒的微创手术用内窥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