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2819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2819U
CN218942819U CN202223074226.5U CN202223074226U CN218942819U CN 218942819 U CN218942819 U CN 218942819U CN 202223074226 U CN202223074226 U CN 202223074226U CN 218942819 U CN218942819 U CN 218942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anel
power
heat dissipation
rib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42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陈通
俞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742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2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2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2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烹饪器具,包括竖向设置的电源板支架、电源板以及设于电源板支架下方的风扇组件,所述电源板设于所述电源板支架上,所述电源板设有焊点的背面与电源板支架之间设有散热间隙,所述电源板支架的底部具有延伸至风扇组件出风口处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引导冷风流向所述散热间隙,所述导风板上凸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上设有用于阻挡异物通过的通风孔。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有效避免了异物进入散热间隙内,由此可防止电源板发生短路,进而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包括外壳、内锅、电源板支架、电源板以及设于电源板支架下方的风扇组件,电源板支架竖向安装在内锅的旁侧,电源板安装在电源板支架背离内锅的一侧,电源板设有焊点的背面与电源板支架之间设有散热间隙,而风扇组件具有出风口,电源板支架的底部具有延伸至出风口处的导风板。风扇组件工作时,外界空气被风扇组件吸入后从出风口排出,出风口吹出的散热风经导风板引导流入散热间隙内以对电源板进行散热。实际在使用时,消费者反馈会有蟑螂等异物进入外壳内,并顺着导风板进入到散热间隙内,这些异物会成为连接相邻焊点的导体,导致背后的焊点发生短路,进而产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有效避免了异物进入散热间隙内,由此可防止电源板发生短路,进而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烹饪器具,包括竖向设置的电源板支架、电源板以及设于电源板支架下方的风扇组件,所述电源板设于所述电源板支架上,所述电源板设有焊点的背面与电源板支架之间设有散热间隙,所述电源板支架的底部具有延伸至风扇组件出风口处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引导冷风流向所述散热间隙,所述导风板上凸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上设有用于阻挡异物通过的通风孔。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阻挡件包括多个沿着导风板的导风方向延伸的导流齿,多个所述导流齿呈梳齿状分布,相邻两个所述导流齿之间形成所述通风孔。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电源板包括通过紧固件固定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对应所述导流齿设置,所述导流齿上设有避让所述紧固件的缺口。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阻挡件为阻挡板,所述阻挡板上间隔设有多个所述通风孔。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电源板的背面设有焊点区,所述焊点位于所述焊点区内,所述电源板支架与所述电源板之间设有环绕在所述焊点区外侧的防护筋,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防护筋外侧,所述防护筋与所述电源板支架或者所述防护筋与所述电源板的背面之间形成有阻挡异物通过的通风间隙。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防护筋与所述电源板支架一体加工成型,所述防护筋与所述电源板的背面之间形成所述通风间隙。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电源板支架上还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高于所述防护筋,所述限位筋与所述电源板的背面相抵,以使所述防护筋与所述电源板的背面之间形成所述通风间隙。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防护筋的高度为3mm~5mm。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电源板支架包括竖向设置的安装板、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板顶部和左右两侧的侧壁,所述电源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侧壁围绕在所述电源板外侧,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和设于所述内锅底部的加热装置,所述安装板设于内锅的旁侧,部分所述风扇组件设于所述内锅的下方,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局部向着所述加热装置方向倾斜延伸形成所述导风板。
在上述烹饪器具中,所述电源板包括基板和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电子元件130,所述侧壁上设有位于所述基板两侧的第一排风孔和第二排风孔,所述第一排风孔与所述散热间隙连通,所述第二排风孔靠近所述基板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风板上凸设有阻挡件,阻挡件上设有用于阻挡异物通过的通风孔,如此一来,既可通过阻挡件阻挡蟑螂等异物进入散热间隙内,又能保证风扇组件吹出的风经过通风孔进入散热间隙内以对电源板进行散热,由于异物无法越过阻挡件进入散热间隙内,由此避免了异物造成电源板背面短路,进而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阻挡件包括多个沿着导风板的导风方向延伸的导流齿,多个导流齿呈梳齿状分布,相邻两个导流齿之间形成通风孔。如此设计,既能通过导流齿对风进行聚集和引导,以使风吹得更远,使风能够大量快速进入散热间隙内,以提升对电源板的风冷降温效果,又能通过导流齿的设计增大电源板支架与冷风的接触面积,以此提升对电源板支架的散热效果,避免了电源板支架高温发生变形。
电源板包括通过紧固件固定的散热器,散热器对应导流齿设置,导流齿上设有避让紧固件的缺口。如此设计,既能对散热器进行良好的散热降温,又能通过缺口避让紧固件使电源板与电源板支架进行更好的贴合,避免因为导流齿干涉到紧固件而导致电源板无法安装到位。
阻挡件为阻挡板,阻挡板上间隔设有多个通风孔。如此设计,可简化阻挡件的结构,以利于电源板支架加工成型。
电源板的背面设有焊点区,焊点位于焊点区内,电源板支架与电源板之间设有环绕在焊点区外侧的防护筋,阻挡件位于防护筋外侧,防护筋与电源板支架或者防护筋与电源板的背面之间形成有阻挡异物通过的通风间隙。如此设计,能够通过防护筋对异物进而二次阻挡,以提升对焊点区内的焊点防护效果,由此进一步避免了异物造成电源板背部短路;另外,设计通风间隙,也能保证风进入散热间隙内对电源板的背面进行风冷降温。
防护筋与电源板支架一体加工成型,防护筋与电源板的背面之间形成通风间隙。如此设计,由于阻挡件的设计需要电源板支架重新开模,因此将防护筋与电源板支架设计成一体加工成型,可在开模时一并设计出防护筋,无需电源板的基板重新开模,由此降低了开模成本;此外,防护筋与电源板支架一体加工成型还可进一步减少组装步骤,提升组装效率。
电源板支架上还设有限位筋,限位筋高于防护筋,限位筋与电源板的背面相抵,以使防护筋与电源板的背面之间形成通风间隙。如此设计,能够通过限位筋使得电源板与电源板支架之间形成散热间隙,以及使得防护筋与电源板的背面之间形成通风间隙,且能保证散热间隙和通风间隙的稳定性,避免了通风间隙消失导致冷风无法进入散热间隙内以及散热间隙变小而无法使电源板进行较好的散热。
防护筋的高度为3mm~5mm。如此设计,既能避免设置过高增加电源板支架的用料成本,又能方便防护筋的加工成型以及避免散热间隙过小而影响对电源板的散热效果。
电源板支架包括竖向设置的安装板、以及设于安装板顶部和左右两侧的侧壁,电源板固定在安装板上,侧壁围绕在电源板外侧,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和设于内锅底部的加热装置,安装板设于内锅的旁侧,部分风扇组件设于内锅的下方,安装板的底部局部向着加热装置方向倾斜延伸形成导风板。如此设计,既能够通过侧壁对电源板正面的电子元件起到保护作用,又能通过阻挡风的流动使风与电子元件进行充分接触,以此提升对电子元件的散热效果。
电源板包括基板和设于基板上的电子元件,侧壁上设有位于基板两侧的第一排风孔和第二排风孔,第一排风孔与散热间隙连通,第二排风孔靠近基板设置。如此设计,能够使散热间隙内的风通过第一排风孔排出,以带走电源板和电源板支架的热量,实现对电源板和电源板支架的风冷降温;此外,通过第二排风孔的设置位置还可引导风流经基板正面,以对电子元件的整体以及基板进行散热,由此提升了对电子元件以及基板的整体散热效果,从而避免电子元件的温度超出限制,有效延长了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且结构较为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源板支架和风扇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源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源板与电源板支架组装后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电源板;110、基板;120、散热器;130、电子元件;200、电源板支架;210、导风板;220、阻挡件;221、通风孔;222、导流齿;2221、缺口;230、安装板;231、防护筋;232、限位筋;240、侧壁;241、第一排风孔;242、第二排风孔;300、风扇盒;400、散热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烹饪器具,包括竖向设置的电源板支架、电源板以及设于电源板支架下方的风扇组件,所述电源板设于所述电源板支架上,所述电源板设有焊点的背面与电源板支架之间设有散热间隙,所述电源板支架的底部具有延伸至风扇组件出风口处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引导冷风流向所述散热间隙,所述导风板上凸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上设有用于阻挡异物通过的通风孔。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风板上凸设有阻挡件,阻挡件上设有用于阻挡异物通过的通风孔,如此一来,既可通过阻挡件阻挡蟑螂等异物进入散热间隙内,又能保证风扇组件吹出的风经过通风孔进入散热间隙内以对电源板进行散热,由于异物无法越过阻挡件进入散热间隙内,由此避免了异物造成电源板背面短路,进而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可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其包括锅体和锅盖,其中锅体包括外锅、内锅、加热装置、电源板100、电源板支架200以及风扇组件,其中外锅包括保温罩和设于保温罩外侧的外壳,内锅置于保温罩内,加热装置安装在保温罩的底壁上以对内锅进行加热,电源板支架200竖向安装在保温罩与外壳之间并位于内锅的旁侧,电源板100竖向安装在电源板支架200上,电源板100包括基板110和设于基板110上的电子元件130,电子元件130所在电源板的一面为电源板正面,而基板的另一面则分布有多个焊点,焊点所在在电源板的一面为电源板背面,电源板背面与电源板支架200之间形成有散热间隙400。风扇组件包括上下两端镂空的风扇盒300和内置于风扇盒300内的风扇,风扇盒300的上端镂空部位形成出风口,风扇盒300的下端镂空部位形成吸风口,风扇盒300安装在外壳的底壁上,外壳的底壁上设有与吸风口对应的进风孔,而外壳的侧壁偏上的部位则设有多个出风间隙,风扇组件位于电源板支架200的下方,电源板支架200的底部具有延伸至风扇组件出风口处的导风板210,导风板210引导冷风流向散热间隙400,风扇组件工作时,风扇组件通过进风孔将外界的常温空气吸入,随后通过出风口将散热风吹出,吹出的散热风经导风板210引导流入散热间隙400,最终通过出风间隙排出锅体外侧。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210上凸设有阻挡件220,阻挡件220上设有通风孔221,通风孔221的孔径为1mm~3mm,以阻挡蟑螂等异物通过,同时又能保证风扇组件吹出的风经过通风孔221进入散热间隙400内以对电源板100进行散热,由于异物无法越过阻挡件220进入散热间隙400内,由此避免了异物造成电源板100背面短路,进而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电源板支架200包括竖向设置的安装板230、以及设于安装板230顶部和左右两侧的侧壁240,电源板100固定在安装板230背离内锅的一侧,即安装板230位于电源板100与内锅的旁侧之间,侧壁240围绕在电源板100外侧,部分风扇盒300设于内锅的下方,部分风扇盒300位于电源板支架200的下方,安装板230的底部局部向着加热装置方向倾斜延伸形成上述导风板210,也就是导风板210为倾斜延伸的斜板,斜板将风扇组件的出风口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排出的散热风流向加热装置,一部分排出的散热风经导风板210引导后流入散热间隙400内,即通过一个风扇组件即可同时实现对电源板100和加热装置的散热,由此减少了风扇组件的设置数量,简化了烹饪器具的内部结构;此外,通过设置侧壁240,可通过侧壁240对电源板正面的电子元件130起到保护作用,又能通过阻挡风的流动使风与电子元件130进行充分接触,以此提升对电子元件130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电源板支架200与风扇盒300一体加工成型。如此设计,可提高电源板支架200以及风扇盒300的连接强度,另外,还可批量生产,以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
再者,本实施例中的阻挡件220包括多个沿着导风板210的导风方向延伸的导流齿222,即导流齿222自导风板210的底端延伸至导风板210的顶端,多个导流齿222呈梳齿状分布,相邻两个导流齿222之间形成上述通风孔221,如此设计,既能通过导流齿222对风进行聚集和引导,以使风吹得更远,进而能使风大量快速进入散热间隙400内,提升对电源板100的风冷降温效果,又能通过导流齿222的设计增大电源板支架200与冷风的接触面积,以此提升对电源板支架200的散热效果,避免了电源板支架200高温发生变形。
此外,为了提升对电源板100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电源板100还包括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或者销钉)固定在基板110上的散热器120,散热器120对应导流齿222设置,导流齿222上设有避让紧固件的缺口2221,如此设计,既能使通过通风孔221的风对散热器120进行良好的散热降温,又能通过缺口2221避让紧固件使电源板100与电源板支架200进行更好的贴合,避免因为导流齿222干涉到紧固件而导致电源板100无法安装到位。
为了提升对焊点的防护效果,本实施例中电源板100的背面设有焊点区,焊点位于焊点区内,而安装板230上设有环绕在焊点区外侧的防护筋231,优选的,防护筋231贴靠在侧壁240内侧设置,阻挡件220位于防护筋231外侧,防护筋231与电源板的背面之间形成通风间隙,通风间隙的大小为1mm~3mm,以在保证散热风能够通过进入散热间隙400内对电源板的背面进行风冷降温的同时,还能阻挡蟑螂等异物通过,如此一来,能够通过防护筋231对异物进而二次阻挡,以提升对焊点区内的焊点防护效果,由此进一步避免了异物造成电源板背部短路。
优选的,防护筋231与安装板230一体加工成型,如此设计,由于阻挡件220的设计需要电源板支架200重新开模,因此将防护筋231与安装板230设计成一体加工成型,可在开模时一并设计出防护筋,无需电源板的基板110重新开模,由此降低了开模成本;此外,防护筋231与安装板230一体加工成型还可进一步减少组装步骤,提升组装效率。
为了形成上述散热间隙400,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板230还设有一体加工成型的限位筋232,多个限位筋232周向间隔设置在防护筋231的内侧,限位筋232的凸出高度高于防护筋231的凸出高度,安装板230的底部设有卡扣,基板110卡装在限位筋232与卡扣之间,基板110的背面与限位筋232相抵,如此便可将电源板100与安装板230隔开,以使安装板230与电源板100之间形成上述散热间隙400,此外,这样设计,还可使防护筋231与电源板的背面之间形成上述通风间隙,也就是通风间隙的大小为限位筋232与防护筋231的凸出高度差,同时还且能保证散热间隙400和通风间隙的稳定性,避免了通风间隙消失导致冷风无法进入散热间隙400内以及散热间隙400变小而无法使电源板100进行较好的散热。
本实施例中防护筋231的高度为3mm~5mm,当防护筋231的高度小于3mm时,不利于电源板支架200的加工成型,同时由于通风间隙的大小所限,导致散热间隙400较小,进而影响对电源板100的散热效果;当防护筋231的高度大于5mm时,会增加电源板支架200的用料成本以及占用空间导致外壳尺寸加大,为此,本实施例中防护筋231的高度优选为4mm,如此设计,既能避免设置过高增加电源板支架200的用料成本以及占用过多的空间,又能方便防护筋231的加工成型以及避免散热间隙400过小而影响对电源板100的散热效果。当然,可选的,防护筋231的高度还可为但不限于3mm、3.5mm、4.5mm、5mm等。
最后,本实施例中的侧壁240上设有第一排风孔241和第二排风孔242,第一排风孔241和第二排风孔242位于基板110的两侧,多个第一排风孔241分布在电源板100的左右两侧和顶侧,多个第一排风孔241与散热间隙400连通,如此设计,能够使散热间隙400内的风通过第一排风孔241排出,以带走电源板100和电源板支架200的热量,实现对电源板100和电源板支架200的风冷降温;多个第二排风孔242分布在电源板100的左右两侧和顶侧,第二排风孔242与电子元件130位于基板110的同一侧并靠近基板110设置,如此可通过第二排风孔242的设置位置引导风流经基板110正面,以对电子元件130的整体以及基板110进行散热,由此提升了对电子元件130以及基板110的整体散热效果,从而避免电子元件130的温度超出限制,有效延长了电子元件130的使用寿命,且结构较为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防护筋还可设于基板的背面并与基板一体加工成型,防护筋与安装板之间形成上述用于阻挡异物通过的通风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电源板支架与风扇盒还可分别独立加工成型,然后电源板支架与风扇盒通过螺钉连接或者卡接的方式固定。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阻挡件为沿着导风板左右延伸的阻挡板,阻挡板上间隔设有多个通风孔,通风孔的孔径为1mm~3mm,如此设计,既能简化阻挡件的结构,以利于电源板支架加工成型,也能阻挡蟑螂等异物进入散热间隙400内,又能保证风扇组件吹出的风经过通风孔进入散热间隙400内以对电源板进行散热,由于异物无法越过阻挡件进入散热间隙400内,由此避免了异物造成电源板背面短路,进而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烹饪器具,包括竖向设置的电源板支架、电源板以及设于电源板支架下方的风扇组件,所述电源板设于所述电源板支架上,所述电源板设有焊点的背面与电源板支架之间设有散热间隙,所述电源板支架的底部具有延伸至风扇组件出风口处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引导冷风流向所述散热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上凸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上设有用于阻挡异物通过的通风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包括多个沿着导风板的导风方向延伸的导流齿,多个所述导流齿呈梳齿状分布,相邻两个所述导流齿之间形成所述通风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包括通过紧固件固定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对应所述导流齿设置,所述导流齿上设有避让所述紧固件的缺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为阻挡板,所述阻挡板上间隔设有多个所述通风孔。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的背面设有焊点区,所述焊点位于所述焊点区内,所述电源板支架与所述电源板之间设有环绕在所述焊点区外侧的防护筋,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防护筋外侧,所述防护筋与所述电源板支架或者所述防护筋与所述电源板的背面之间形成有阻挡异物通过的通风间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筋与所述电源板支架一体加工成型,所述防护筋与所述电源板的背面之间形成所述通风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支架上还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高于所述防护筋,所述限位筋与所述电源板的背面相抵,以使所述防护筋与所述电源板的背面之间形成所述通风间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筋的高度为3mm~5mm。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支架包括竖向设置的安装板、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板顶部和左右两侧的侧壁,所述电源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侧壁围绕在所述电源板外侧,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和设于所述内锅底部的加热装置,所述安装板设于内锅的旁侧,部分所述风扇组件设于所述内锅的下方,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局部向着所述加热装置方向倾斜延伸形成所述导风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包括基板和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电子元件,所述侧壁上设有位于所述基板两侧的第一排风孔和第二排风孔,所述第一排风孔与所述散热间隙连通,所述第二排风孔靠近所述基板设置。
CN202223074226.5U 2022-11-18 2022-11-18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8942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4226.5U CN218942819U (zh) 2022-11-18 2022-11-18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4226.5U CN218942819U (zh) 2022-11-18 2022-11-18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2819U true CN218942819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10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4226.5U Active CN218942819U (zh) 2022-11-18 2022-11-18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28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84698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유닛
CN218942819U (zh) 烹饪器具
CN213746907U (zh) 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0951424U (zh) 电磁炉
CN210641167U (zh) 一种电控盒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210891802U (zh) 用于烹饪装置的门体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18186364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0572013U (zh) 烹饪器具
CN102263378A (zh) 一种4000a触头盒
CN213020027U (zh) 用于电子元件散热的装置、室外机
CN214315662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壳体及烹饪器具
CN213395439U (zh) 烹饪器具
CN220857912U (zh) 一种逆变器
CN220321449U (zh) 空调内机
CN214964482U (zh) 具有散热结构的电饭锅
CN218001584U (zh) 散热风道、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7013641U (zh) 烹饪隔热结构及烹饪装置
CN216431828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3746890U (zh) 烹饪器具
CN218178974U (zh) 一种防辐射电磁炉
CN210004463U (zh) 一种电陶炉
CN217183507U (zh) 一种电磁炉的嵌入式电磁线圈安装结构
CN213282519U (zh) 强散热型电饭煲
CN215874339U (zh) 烹饪器具
CN212015278U (zh) 烹饪装置及其锅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