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0128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0128U
CN218940128U CN202222510669.8U CN202222510669U CN218940128U CN 218940128 U CN218940128 U CN 218940128U CN 202222510669 U CN202222510669 U CN 202222510669U CN 218940128 U CN218940128 U CN 218940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ximal end
seal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out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106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慧雯
覃志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East Asia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East Asia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East Asia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East Asia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106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0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0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0128U/zh
Priority to KR1020230123257A priority patent/KR20240040638A/ko
Priority to US18/467,971 priority patent/US20240097376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6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ling material, e.g. gels or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05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king 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onnection, coupling, or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4Assembling by moulding on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端子组件,包括用于插入到电子产品的端口中的近端端子部分;套设在端子组件的外侧的主壳体,主壳体覆盖端子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且使近端端子部分从主壳体的近端端部露出;以及外壳体,外壳体套设在主壳体和端子组件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在电连接器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中的插入方向上,主壳体的近端端部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并且在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形成台阶部,电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台阶部处的UV密封件,其附接至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表面且附接至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样化,在某些使用场景中会接触到水汽。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洗菜时观看电子产品,洗澡时用电子产品听音乐、观看视频等,电子产品可能会暴露于水汽中。如果在水汽进入充电端口的情况下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电子产品很可能就会被烧坏,严重时还会引起爆炸,从而对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相关技术的电子产品结构无法满足高要求的防水功能或者防水效果较差,因此迫切需要对密封结构进行改进,以期提高电子产品的防水性能。
相关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密封件连接到电连接器的外壳体的外周,并且在与电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形成配合。在这种结构的电连接器中,在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实现有效密封。然而,这种电连接器在多次插/拔过程中,电连接器的密封件会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的侧壁产生接触摩擦,从而导致密封件的磨损,严重影响UV密封件的使用寿命。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对这种电连接器进行很多次的插/拔之后,很容易出现密封件脱落的问题,使得密封件的密封性能严重劣化。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在结构上更紧凑并且同时具有改进的高防水性能的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提供本申请的总体概述,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范围或全部特征的全面披露。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端子组件,该端子组件包括用于插入到电子产品的端口中以与电子产品的电路连接的近端端子部分;套设在端子组件的外侧的主壳体,主壳体覆盖端子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使近端端子部分从主壳体的近端端部露出;以及外壳体,外壳体套设在主壳体和端子组件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在电连接器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中的插入方向上,主壳体的近端端部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并且在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形成台阶部,电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台阶部处的UV密封件,UV密封件附接至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表面并且附接至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通过在电连接器的近端台阶部处设置UV密封件,并且使得该UV密封件附接至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表面并且附接至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一方面能够对电连接器的主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装配间隙进行无缝地密封,以防止水汽/灰尘进入电连接器内部,另一方面由于该UV密封件以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为支撑基部,因而能够在电连接器的近端端子部分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时,使UV密封件在插入方向上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形成干涉配合,从而在电连接器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之间产生严密且有效的密封,防止水汽/灰尘通过电子产品的端口进入到电子产品内部,提高了电子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另外,由于根据本申请的UV密封件是在电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形成干涉配合从而实现密封,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密封件是在与电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形成配合从而实现密封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由于密封件与端口侧壁的接触摩擦所引起的密封件磨损,由此一方面能够确保UV密封件实现密封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能够延长密封件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此外,根据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还使得电连接器在结构上更紧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外壳体的近端端部可以包括沿外壳体的周向连续地设置的凸缘部,该凸缘部朝向外壳体的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形成外壳体的用于附接UV密封件的近端端部表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UV密封件为可弹性变形件,并且UV密封件可以被构造成:使得UV密封件能够在被插入到电子产品的端口中且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相接触时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在插入方向上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形成干涉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UV密封件的在插入方向上的最大轮廓尺寸可以设定为0.50mm,并且UV密封件可以被构造成能够在插入方向上产生0.1mm至0.25mm的弹性变形量且优选为0.15mm的弹性变形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UV密封件构造成具有围绕主壳体的近端端部沿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环形形状,并且UV密封件构造成具有与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形成形位配合的第一附接表面、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形成形位配合的第二附接表面、以及连接第一附接表面和第二附接表面的非附接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通过将UV密封件构造成具有围绕主壳体的近端端部沿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环形形状,并且将该UV密封件构造成具有与主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形成形位配合的第一附接表面、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形成形位配合的第二附接表面、以及连接第一附接表面和第二附接表面的非附接表面,实现了UV密封件与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以及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相应的形成紧密配合,一方面能够对电连接器的主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装配间隙进行无缝地密封,以防止水汽/灰尘进入电连接器内部,提高了电连接器本身的防水性,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电连接器更紧凑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非附接表面可以呈凸出的圆弧形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在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小于电连接器将要插入的电子产品的端口在对应方向上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上可以设置有凸出肋部和/或凹槽,并且UV密封件的第二附接表面上设置有与凸出肋部和/或凹槽形成形位配合的凹槽和/或凸出肋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上的凸出肋部和/或凹槽可以被构造成:沿外壳体的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体式环形结构,或者沿外壳体的周向彼此间隔开地设置的多个独立的区段。
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通过在作为UV密封件的支撑基部的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上设置凸出肋部和/或凹槽,并且相应地在UV密封件的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相连接的第二附接表面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凹槽和/或凸出肋部,能够增强UV密封件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的附接性能,从而减少UV密封件脱离的可能性,且同时增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处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端子组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端子组件的与近端端子部分相反的远端端部上的塑胶本体,在塑胶本体的使连接端子露出的部分处可以构造有密封件容置部,并且在密封件容置部内紧密地配装有本体密封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体上可以构造有用于对连接端子进行操作的工艺窗,在电连接器的组装状态下,工艺窗与配装有本体密封件的密封件容置部相对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密封件可以由防水材料制成。
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通过在设置于电连接器的远端上的塑胶本体的密封件容置部内配装本体密封件,能够防止水汽、尘土等从外部经由塑胶本体上使连接端子露出的开口进入到电连接器的内部而对连接端子造成损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连接器的安全性和防水性。此外,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通过设置UV密封件、本体密封件以及形成UV密封件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之间的干涉配合来从多个角度提升电子产品的防水防尘性能,从而在实现在结构上紧凑的电连接器的同时实现了高水平的防水性能。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的电连接器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通过二次注塑模制的方式制造端子组件,其中,端子组件包括用于插入到电子产品的端口中以与电子产品的电路连接的近端端子部分、和设置在端子组件的与近端端子部分相反的远端端部上的塑胶本体;提供主壳体;将主壳体套设在端子组件的外侧,使得主壳体覆盖端子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使端子组件的近端端子部分从主壳体的近端端部露出;提供外壳体;将外壳体套设在主壳体和端子组件的外侧,其中,外壳体被套设成使得:在电连接器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中的插入方向上,主壳体的近端端部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并且在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形成台阶部;以及沿主壳体的周向在台阶部处施加UV胶粘剂,并使用紫外光对UV胶粘剂进行照射,使得UV胶粘剂固化从而在台阶部处形成UV密封件,UV密封件附接至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并且附接至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通过沿主壳体的周向在形成于主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台阶部处施加UV胶粘剂,并使用紫外光对所述UV胶粘剂进行照射,使得UV胶粘剂固化从而在台阶部处形成一方面附接至主壳体的延伸超出所述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且另一方面附接至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的UV密封件。根据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电连接器的该UV密封件是通过采用紫外线照射UV胶粘剂使其固化而形成的,由于UV胶粘剂的固化速度快,几秒至几十秒即可完成固化,因而能够快速制成UV密封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外壳体可以包括:在外壳体的近端端部处沿外壳体的周向连续地形成凸缘部,凸缘部朝向外壳体的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形成外壳体的用于附接UV密封件的近端端部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外壳体可以包括:在外壳体上构造用于对端子组件的连接端子进行操作的工艺窗;并且其中,通过二次注塑模制的方式制造端子组件包括:在塑胶本体的使连接端子露出的部分处构造密封件容置部;以及方法还包括:提供本体密封件;以及将本体密封件紧密地配装在塑胶本体的密封件容置部内,使得本体密封件完全遮蔽从塑胶本体中露出的连接端子。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一些特征被放大或缩小以显示特定部件的细节,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正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反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与机壳配合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与机壳配合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沿着图5中的A-A线的电连接器与机壳配合的截面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沿着图5中的B-B线的电连接器与机壳配合的截面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7的区域R的局部放大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正面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反面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12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借助于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应指出的是,以下对本申请的详细描述仅是出于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申请进行限制。此外,在各个附图中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部件。
还应指出的是,为了清楚起见,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并未描述和示出实
际的特定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另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细节模糊了本申5请关注的技术方案,在说明书和附图中仅描述和示出了与本申请的技术内
容密切相关的布置结构,而省略了与本申请的技术内容关系不大的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细节。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
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0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
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5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
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并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
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0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
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5骤或单元。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的电连接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描述。
参考图1至图8,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0可以包括端子组件10、主壳体20、外壳体30以及设置在主壳体20与外壳体30之间的UV密封件40。其中,电连接器100的端子组件10可以包括用于与电子产品的电路(未示出)进行电连接的导电端子。主壳体20和外壳体30可以是由金属材料(例如,铁、铝及其合金)制成的金属壳体。可选地,主壳体20和外壳体30可以是由铁制成的主铁壳体和外铁壳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端子可以为至少两排导电端子。端子组件10还包括位于导电端子之间的屏蔽件(未示出),该屏蔽件被配置成用于将两排导电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进行屏蔽。此外,端子组件10还包括设置在导电端子之间的中隔板(未示出),以将两排导电端子彼此间隔开。
如图1至图3所示,端子组件10包括用于插入到电子产品的端口中以与电子产品的电路连接的近端端子部分11。电连接器100的主壳体20可以被套设在端子组件10的外侧并且可以被构造成覆盖端子组件10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使近端端子部分11从主壳体的近端端部露出。电连接器100的外壳体30可以被套设在主壳体和端子组件的外侧。
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在电连接器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中的插入方向上,主壳体的近端端部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并且在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形成台阶部21,如图7所示。
可以理解,本申请的描述中所使用的用语“近端端部”指的是相应零部件的在电连接器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的插入方向上位于前进侧的端部,而用语“远端端部”指的是相应零部件的在电连接器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的插入方向上背离前进侧的端部。换言之,“远端端部”与“近端端部”分别指示在电连接器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的插入方向上位于相应零部件的相反两端的端部。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台阶部处的UV密封件40,如图7和图8所示,UV密封件40附接至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表面并且附接至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在电连接器的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形成台阶部,并且在该台阶部处设置UV密封件,使得该UV密封件附接至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表面并且附接至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一方面能够对电连接器的主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装配间隙进行无缝地密封,以防止水汽/灰尘进入电连接器内部,另一方面由于该UV密封件以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为支撑基部,因而能够在电连接器的近端端子部分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时,使UV密封件在插入方向上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形成干涉配合,从而在电连接器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之间产生严密且有效的密封,防止水汽/灰尘通过电子产品的端口进入到电子产品内部,提高了电子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另外,由于根据本申请的UV密封件是在电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形成干涉配合从而实现密封,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密封件是在与电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形成配合从而实现密封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由于密封件与端口侧壁的接触摩擦所引起的密封件磨损,由此一方面能够确保UV密封件实现密封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能够延长密封件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此外,根据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还使得电连接器在结构上更紧凑。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外壳体30的近端端部可以包括沿外壳体的周向连续地设置的凸缘部31,凸缘部31朝向外壳体的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形成外壳体的用于附接UV密封件40的近端端部表面311,如图3所示。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设置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凸缘部,能够增大作为UV密封件的支撑基部的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的作用面积,进而能够进一步确保并增强UV密封件实现密封的有效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6和图7所示,UV密封件40可以构造成可弹性变形件,并且UV密封件可以被构造成:使得UV密封件40能够在被插入到电子产品的端口中且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相接触时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在插入方向上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形成干涉配合。如图8所示,UV密封件40在插入方向(如图8的第一方向所示)上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形成干涉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UV密封件40的在插入方向上的最大轮廓尺寸可以设定为0.50mm,并且UV密封件40被构造成能够在插入方向上产生0.1mm至0.25mm的弹性变形量且优选地产生0.15mm的弹性变形量。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将电连接器的UV密封件构造成可弹性变形件,使得该UV密封件在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接触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在插入方向上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形成干涉配合,进而实现紧密且有效的密封,避免水汽/灰尘从外部通过电子产品的端口进入到电子产品内部,从而提高了电子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7和图8所示,UV密封件40构造成具有围绕主壳体的近端端部沿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环形形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UV密封件40可以构造成具有与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形成形位配合的第一附接表面41、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311形成形位配合的第二附接表面42、以及连接第一附接表面和第二附接表面的非附接表面43。
应该理解,本申请的所使用的术语“形位配合”指的是两个相互配合的部件在形状上和位置上形成相互抵接且紧密结合的关系。
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通过将UV密封件构造成具有围绕主壳体的近端端部沿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环形形状,并且将该UV密封件40构造成具有与主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形成形位配合的第一附接表面、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形成形位配合的第二附接表面、以及连接第一附接表面和第二附接表面的非附接表面,实现了UV密封件与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和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相应的紧密配合,一方面能够对电连接器的主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装配间隙进行无缝地密封,以防止水汽/灰尘进入电连接器内部,提高了电连接器本身的防水性,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电连接器更紧凑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非附接表面43可以呈凸出的圆弧形形状。
如图8所示,在常用的电子产品的端口500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接纳电连接器100的环形凹台部210。在环形凹台部210中设置有阶梯结构220,环形凹台部210中的阶梯结构220可以具有倒角或者被倒圆。在一些电子产品的端口中,环形凹台部210中的阶梯结构220的阶梯角度可以为锐角或者直角,例如,30°或60°的阶梯角度。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连接UV密封件的第一附接表面41和第二附接表面42的非附接表面43构造成凸出的圆弧形形状,更有利于使得该UV密封件在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接触时发生弹性变形,因而适于与电子产品的前述各种构造的端口结构形成紧密的干涉配合,进而实现紧密且有效的密封。就此而言,根据本申请的电连接器可以适配若干端口结构的电子产品,大大提升了电连接器的通用性和适用范围。此外,有效的密封有利于避免水汽/灰尘从外部通过电子产品的端口进入到电子产品内部,从而提高了电子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在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如图8的第二方向所示)上的尺寸小于电连接器将要插入的电子产品的端口在对应方向上的尺寸。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作为UV密封件的支撑基部的外壳体近端端部的在与电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构造成小于该电连接器将要插入的电子产品端口在对应方向上的尺寸,一方面降低了对外壳体的近端端部尺寸与待插入的电子产品的端口尺寸之间的配合公差的要求,提升了电连接器的通用性和广泛适用性;另一方面,由于在电连接器的插/拔过程中,电连接器尤其是位于电连接器近端处的UV密封件不会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的侧壁产生接触摩擦,因此,能够减少UV密封件的磨损,延长UV密封件的使用寿命,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对该电连接器进行很多次的插/拔之后也不容易出现密封件脱落的问题,因此进一步确保实现高水平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上设置有凸出肋部和/或凹槽,并且UV密封件40的第二附接表面上设置有与凸出肋部和/或凹槽形成形位配合的凹槽和/或凸出肋部(未示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上的凸出肋部和/或凹槽被构造成:沿外壳体的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体式环形结构,或者沿外壳体的周向彼此间隔开地设置的多个独立的区段。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作为UV密封件的支撑基部的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上设置凸出肋部和/或凹槽,并且相应地在UV密封件的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相连接的第二附接表面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凹槽和/或凸出肋部,能够增强UV密封件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的附接性能,从而减少UV密封件脱离的可能性,且同时增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处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端子组件1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端子组件的与近端端子部分相反的远端端部上的塑胶本体50,在塑胶本体50的使连接端子露出的部分处构造有密封件容置部51,并且在密封件容置部51内紧密地配装有本体密封件60。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设置于电连接器的远端上的塑胶本体的密封件容置部内配装本体密封件,能够防止水汽、尘土等从外部经由塑胶本体上使连接端子露出的开口进入到电连接器的内部而对连接端子造成损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连接器的安全性和防水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体上构造有用于对连接端子进行操作的工艺窗,在电连接器的组装状态下,工艺窗与配装有本体密封件60的密封件容置部51相对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密封件60可以由防水材料制成。例如,可选地,本体密封件60可以由防水胶水制成。
根据本申请的设计构思的电连接器,通过设置UV密封件、本体密封件以及形成UV密封件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之间的干涉配合来从多个角度提升电子产品的防水防尘性能,从而在实现在结构上紧凑的电连接器的同时实现了高水平的防水性能。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的主壳体和外壳体可以具有与本申请的参照图1至图8所描述的电连接器的主壳体和外壳体不同的构造。图9至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00。简洁起见,下面主要对该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进行详细描述。在图9至图11中,与图1至图8所示出的电连接器100的部件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对于这种相同的部件的描述可以参阅前面结合图1至图8对该部件进行的具体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9至图1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00包括主壳体80和套设在主壳体80的外侧的外接壳体70。
电连接器200的主壳体80可以被套设在端子组件10的外侧并且可以被构造成覆盖端子组件10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使端子组件10的近端端子部分11从主壳体的近端端部露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200的主壳体80构造成具有由侧壁围成的中空的容纳腔。主壳体80的容纳腔包括位于主壳体80的近端侧的近端容纳空间81和位于主壳体80的远端侧的远端容纳空间82。在与电连接器200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中的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近端容纳空间81的截面积大于远端容纳空间82的截面积。主壳体80的较小的远端容纳空间82可以被构造成密封地容置端子组件10的塑胶本体50和本体密封件60。端子组件10的近端端子部分11容置在主壳体80的较大的近端容纳空间81内并且从主壳体80的近端端部伸出。主壳体80的近端端部被构造成具有与电子产品的端口形状适配的形状,使得从其中露出的近端端子部分11能够容易地与电子产品的端口对接。
电连接器200的外接壳体70套设在主壳体80的外侧,并且附接至主壳体80的靠近近端端部开口的外侧壁上。外接壳体70包括:位于近端侧的沿外接壳体70的周向连续地设置的凸缘部71,凸缘部71朝向外接壳体70的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形成外接壳体70的近端端部表面711,如图11所示;以及与凸缘部71相连的设置于远端侧的附接部73。外接壳体70经由附接部73而牢固地附接至主壳体80的靠近近端端部开口的外侧壁上,并且,在电连接器200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中的插入方向上,主壳体80的近端端部延伸超出外接壳体70的作为近端端部的凸缘部71。在主壳体80的延伸超出外接壳体70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与外接壳体70的由凸缘部71形成的近端端部表面711之间形成台阶部(未示出,类似台阶部21,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接壳体70可以是由金属材料(例如,铁、铝及其合金)制成的环状壳体件。
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2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台阶部处的UV密封件40,如图9至图11所示,UV密封件40附接至主壳体80的延伸超出外接壳体70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表面并且附接至外接壳体70的近端端部表面711。换言之,外接壳体70的凸缘部71形成用于附接UV密封件40的近端端部表面711,如图11所示。
根据本申请的该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在电连接器的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接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与外接壳体的由凸缘部71形成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形成台阶部,并且在该台阶部处设置UV密封件,使得该UV密封件附接至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接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表面并且附接至外接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一方面能够对电连接器的主壳体与外接壳体之间的装配间隙进行无缝地密封,以防止水汽/灰尘进入电连接器内部,另一方面由于该UV密封件以外接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为支撑基部,因而能够在电连接器的近端端子部分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时,使UV密封件在插入方向上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形成干涉配合,从而在电连接器与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之间产生严密且有效的密封,防止水汽/灰尘通过电子产品的端口进入到电子产品内部,提高了电子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外接壳体70的近端端部表面711上设置沿外接壳体的周向连续地设置的凸缘部,能够增大作为UV密封件的支撑基部的外接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的作用面积,进而能够进一步确保并增强UV密封件实现密封的有效性。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至图11所示,UV密封件40构造成具有围绕主壳体的近端端部沿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环形形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UV密封件40可以构造成具有与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接壳体70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形成形位配合的第一附接表面41、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711形成形位配合的第二附接表面42、以及连接第一附接表面和第二附接表面的非附接表面43。
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通过将UV密封件构造成具有围绕主壳体的近端端部沿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环形形状,并且将该UV密封件40构造成具有与主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形成形位配合的第一附接表面、与外接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形成形位配合的第二附接表面、以及连接第一附接表面和第二附接表面的非附接表面,实现了UV密封件与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接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和与外接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相应的紧密配合,一方面能够对电连接器的主壳体与外接壳体之间的装配间隙进行无缝地密封,以防止水汽/灰尘进入电连接器内部,提高了电连接器本身的防水性,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电连接器更紧凑的结构。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外接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上设置有凸出肋部和/或凹槽,并且UV密封件40的第二附接表面上设置有与凸出肋部和/或凹槽形成形位配合的凹槽和/或凸出肋部(未示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外接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上的凸出肋部和/或凹槽被构造成:沿外接壳体的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体式环形结构,或者沿外接壳体的周向彼此间隔开地设置的多个独立的区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00还可以包括另外的外接壳体90,所述另外的外接壳体90被构造成附接在主壳体80和端子组件10的外侧,以对电连接器200提供进一步的保护和支撑。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作为UV密封件的支撑基部的外接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上设置凸出肋部和/或凹槽,并且相应地在UV密封件的与外接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相连接的第二附接表面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凹槽和/或凸出肋部,能够增强UV密封件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的附接性能,从而减少UV密封件脱离的可能性,且同时增强外接壳体的近端端部处的密封性。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方法。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可以包括如图12A所示的步骤S1210至S1260。
具体而言,在步骤S1210中,通过二次注塑模制的方式制造端子组件10,其中,端子组件包括用于插入到电子产品的端口中以与电子产品的电路连接的近端端子部分、和设置在端子组件的与近端端子部分相反的远端端部上的塑胶本体50。
在步骤S1220中,提供主壳体。主壳体可以是由铁制成的主铁壳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壳体可以构造成如图1至图8示出的主壳体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壳体可以构造成如图9至图11示出的主壳体80。
在步骤S1230中,将主壳体套设在端子组件10的外侧,使得主壳体覆盖端子组件10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使端子组件的近端端子部分从主壳体的近端端部露出。
在步骤S1240中,提供外壳体。外壳体可以是由铁制成的外铁壳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体可以构造成如图1至图8示出的外壳体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体可以构造成如图9至图11示出的外接壳体70。
在步骤S1250中,将外壳体套设在主壳体的外侧,其中,外壳体被套设成使得:在电连接器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中的插入方向上,主壳体的近端端部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并且在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形成台阶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8所示,可以将外壳体30套设在主壳体20和端子组件10的外侧,以使得主壳体20和端子组件10被容置在外壳体30内,外壳体30被套设成使得:在电连接器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中的插入方向上,主壳体20的近端端部延伸超出外壳体30的近端端部,并且在主壳体20的延伸超出外壳体30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与外壳体30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形成台阶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9至图11所示,将作为外接壳体70的外壳体套设在主壳体80的外侧,并且附接至主壳体80的靠近近端端部开口的外侧壁上。外接壳体70被套设成:在电连接器200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中的插入方向上,主壳体80的近端端部延伸超出外接壳体70的作为近端端部的凸缘部71,并且在主壳体80的延伸超出外接壳体70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与外接壳体70的由凸缘部71形成的近端端部表面711之间形成台阶部。
在步骤S1260中,沿主壳体的周向在台阶部处施加UV胶粘剂,并使用紫外光对UV胶粘剂进行照射,使得UV胶粘剂固化从而在台阶部31处形成UV密封件40,UV密封件40附接至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并且附接至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作为示例性的实施例,台阶部为如图1至图8所示的在主壳体20的延伸超出外壳体30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与外壳体30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形成台阶部。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台阶部为图9至图11所示的在主壳体80的延伸超出外接壳体70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与外接壳体70的由凸缘部71形成的近端端部表面711之间形成台阶部。
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通过沿主壳体的周向在形成于主壳体与套设在主壳体的外侧壁上的外壳体之间的台阶部处施加UV胶粘剂,并使用紫外光对UV胶粘剂进行照射,使得UV胶粘剂固化从而在台阶部31处形成一方面附接至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且另一方面附接至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的UV密封件4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UV密封件40可以采用可市售的紫外光固化UV胶粘剂(例如,Hongjin UV5192)来制成。紫外光固化UV胶粘剂对塑胶、金属、玻璃等具有比较好的粘接力,具有低气味、低刺激性的特点。紫外光固化UV胶粘剂在紫外光照射下迅速固化为弹性胶膜,具有粘接强度高、耐振动、耐高温、耐久性好等特点,特别是在电子产品连接器、转接器、工业密封件等的产品中广泛应用,在工业电子产品中以密封、防尘、防水等为主要应用功能。并且紫外光固化UV胶粘剂不含溶剂,是环保无污染的。因此,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UV密封件不会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环境友好。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电连接器的该UV密封件是通过采用紫外线照射UV胶粘剂使其固化而形成的。由于UV胶粘剂的固化速度快,几秒至几十秒即可完成固化,因而能够快速制成UV密封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应该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步骤例如步骤S1210至S1260的顺序仅仅是示例性的,这些步骤可以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中,通过二次注塑模制的方式制造端子组件的步骤S1210可以与步骤S1220、S1240、S1250和S1260并行地进行,最后进行步骤S1230。如图12B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210,通过二次注塑模制的方式制造端子组件;以及步骤S1220,提供主壳体。如上所述,步骤S1210和步骤S1220可以并行地进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壳体可以构造成如图1至图8示出的主壳体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壳体可以构造成如图9至图11示出的主壳体80。
继续参考图12B,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240,提供外壳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体可以构造成如图1至图8示出的外壳体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体可以构造成如图9至图11示出的外接壳体7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240中提供外壳体可以包括:在外壳体的近端端部处沿外壳体的周向连续地形成凸缘部,凸缘部朝向外壳体的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形成外壳体的用于附接UV密封件的近端端部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8所示,可以在外壳体30的近端端部处沿外壳体30的周向连续地形成凸缘部31,凸缘部31朝向外壳体30的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形成外壳体30的用于附接UV密封件40的近端端部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9至图11所示,可以在外接壳体70的近端端部处沿外接壳体70的周向连续地设置凸缘部71,凸缘部71朝向外接壳体70的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形成外接壳体70的近端端部表面711。
在步骤S1250中,将外壳体套设在主壳体的外侧,其中,外壳体被套设成使得:在电连接器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中的插入方向上,主壳体的近端端部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并且在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与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形成台阶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8所示,可以将外壳体30套设在主壳体20和端子组件10的外侧,以使得主壳体20和端子组件10被容置在外壳体30内,外壳体30被套设成使得:在电连接器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中的插入方向上,主壳体20的近端端部延伸超出外壳体30的近端端部,并且在主壳体20的延伸超出外壳体30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与外壳体30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形成台阶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9至图11所示,将作为外接壳体70的外壳体套设在主壳体80的外侧,并且附接至主壳体80的靠近近端端部开口的外侧壁上。外接壳体70被套设成:在电连接器200插入电子产品的端口中的插入方向上,主壳体80的近端端部延伸超出外接壳体70的作为近端端部的凸缘部71,并且在主壳体80的延伸超出外接壳体70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与外接壳体70的由凸缘部71形成的近端端部表面711之间形成台阶部。
接下来,在步骤S1260中,沿主壳体的周向在台阶部处施加UV胶粘剂,并使用紫外光对UV胶粘剂进行照射,使得UV胶粘剂固化从而在台阶部31处形成UV密封件40,UV密封件40附接至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并且附接至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作为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UV密封件40附接至主壳体20的延伸超出外壳体30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并且附接至外壳体30的近端端部表面。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如图9至图11所示,UV密封件40附接至主壳体80的延伸超出外接壳体70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并且附接至外接壳体70的由凸缘部71形成的近端端部表面711。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通过沿主壳体的周向在形成于主壳体与套设在主壳体外侧上的外壳体(/外接壳体)之间的台阶部处施加UV胶粘剂,并使用紫外光对UV胶粘剂进行照射,使得UV胶粘剂固化从而在台阶部处形成一方面附接至主壳体的延伸超出外壳体(/外接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且另一方面附接至外壳体/外接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的UV密封件。以此方式,能够对电连接器的主壳体与外壳体(/外接壳体)之间的装配间隙进行无缝地密封,以防止水汽/灰尘进入电连接器内部。
最后,在步骤S1230中,将套设在一起的主壳体和外壳体的台阶部处已经形成有UV密封件的情况下,将该UV密封件组件整体套设在端子组件的外侧,使得UV密封件组件中的主壳体覆盖端子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使端子组件的近端端子部分从主壳体的近端端部露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端子组件10的塑胶本体50构造有使连接端子露出的部分,以便利于对连接端子进行操作。对应于这种实施方式,在步骤S1240中,提供外壳体可以包括:在外壳体上构造用于对端子组件的连接端子进行操作的工艺窗。
为了对端子组件10的暴露出的连接端子进行防护,需要对端子组件10的塑胶本体50上的使连接端子露出的部分进行密封。为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910中,通过二次注塑模制的方式制造端子组件10可以包括:在塑胶本体50的使连接端子露出的部分处构造密封件容置部51。对应于这种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310,提供本体密封件60;以及步骤S1320,将本体密封件60紧密地配装在塑胶本体50的密封件容置部51内,使得本体密封件60完全遮蔽从塑胶本体50中露出的连接端子。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文中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公开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示例性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
在以上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所提及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结合到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实施方式中,与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相应特征。这些经组合或替代所获得的技术方案也应当被视为包括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端子组件(10),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用于插入到电子产品的端口中以与所述电子产品的电路连接的近端端子部分(11);套设在所述端子组件的外侧的主壳体(20),所述主壳体覆盖所述端子组件(10)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使所述近端端子部分(11)从所述主壳体的近端端部露出;以及外壳体(30),所述外壳体套设在所述主壳体和所述端子组件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连接器插入所述电子产品的端口中的插入方向上,所述主壳体的近端端部延伸超出所述外壳体的近端端部,并且在所述主壳体的延伸超出所述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之间形成台阶部(21),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台阶部处的UV密封件(40),所述UV密封件(40)附接至所述主壳体的延伸超出所述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表面并且附接至所述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体(30)的近端端部包括沿所述外壳体的周向连续地设置的凸缘部(31),所述凸缘部(31)朝向所述外壳体的径向外侧延伸并且形成所述外壳体的用于附接所述UV密封件(40)的所述近端端部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UV密封件(40)为可弹性变形件,并且所述UV密封件被构造成:使得所述UV密封件(40)能够在被插入到所述电子产品的端口中且与所述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相接触时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与所述电子产品的端口结构形成干涉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UV密封件(40)的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最大轮廓尺寸设定为0.50mm,并且所述UV密封件(40)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产生0.1mm至0.25mm的弹性变形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UV密封件(40)的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最大轮廓尺寸设定为0.50mm,并且所述UV密封件(40)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产生0.15mm的弹性变形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UV密封件(40)构造成具有围绕所述主壳体的近端端部沿周向连续地延伸的环形形状,并且所述UV密封件(40)构造成具有与所述主壳体的延伸超出所述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外侧壁形成形位配合的第一附接表面(41)、与所述外壳体的近端端部表面形成形位配合的第二附接表面(4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附接表面和所述第二附接表面的非附接表面(4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附接表面呈凸出的圆弧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近端端部的在与所述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电连接器将要插入的所述电子产品的端口在对应方向上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所述近端端部表面上设置有凸出肋部和/或凹槽,并且所述UV密封件(40)的所述第二附接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出肋部和/或凹槽形成形位配合的凹槽和/或凸出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外壳体的所述近端端部表面上的凸出肋部和/或凹槽被构造成:沿所述外壳体的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体式环形结构,或者沿所述外壳体的周向彼此间隔开地设置的多个独立的区段。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端子组件的与所述近端端子部分相反的远端端部上的塑胶本体(50),在所述塑胶本体(50)的使连接端子露出的部分处构造有密封件容置部(51),并且在所述密封件容置部(51)内紧密地配装有本体密封件(6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上构造有用于对所述连接端子进行操作的工艺窗,在所述电连接器的组装状态下,所述工艺窗与配装有所述本体密封件(60)的所述密封件容置部(51)相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密封件(60)由防水材料制成。
CN202222510669.8U 2022-09-21 2022-09-21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8940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0669.8U CN218940128U (zh) 2022-09-21 2022-09-21 电连接器
KR1020230123257A KR20240040638A (ko) 2022-09-21 2023-09-15 콤팩트한 내수성 전기 커넥터
US18/467,971 US20240097376A1 (en) 2022-09-21 2023-09-15 Compact water resistance electrical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10669.8U CN218940128U (zh) 2022-09-21 2022-09-21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0128U true CN218940128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82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10669.8U Active CN218940128U (zh) 2022-09-21 2022-09-21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97376A1 (zh)
KR (1) KR20240040638A (zh)
CN (1) CN218940128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97376A1 (en) 2024-03-21
KR20240040638A (ko) 2024-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8386B (zh) 骨传导扬声装置及其耳挂的制造方法
US10224666B2 (en) Packing and shield connector
EP3561965B1 (en) Waterproof connection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EP290720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9547905B (zh) 骨传导扬声装置
JP5077670B2 (ja) 機器用コネクタ
US6910905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EP2790274B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6092779A (ja) 液体浸入防止構造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JP2008023112A (ja) 電気機器における導電性部材間の絶縁構造
KR101759529B1 (ko) 고접압 커넥터
JP2019003805A (ja) 樹脂入りパッキン及び防水コネクタ
TW201834329A (zh) 電連接器
JP2020129506A (ja) コネクタ
CN117202044A (zh) 骨传导扬声装置
CN218940128U (zh) 电连接器
JP2010140873A (ja) 機器用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
JP2004119294A (ja) シール材の固定構造
CN218498435U (zh) 电连接器
KR20180020366A (ko) 충전용 커넥터
JP6415152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2015210992A (ja) 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
KR101608357B1 (ko) 고전압 커넥터
JP6671862B2 (ja) パッキン、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10578802U (zh) 摄像头控制主板结构及内窥镜摄像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