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36632U - 空调机身、立式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身、立式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36632U
CN218936632U CN202223492513.8U CN202223492513U CN218936632U CN 218936632 U CN218936632 U CN 218936632U CN 202223492513 U CN202223492513 U CN 202223492513U CN 218936632 U CN218936632 U CN 218936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ection
plate
air conditioner
clamping
vertica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925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学诚
黄运勇
董智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Yangzi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Yangzi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Yangzi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Yangzi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925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36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36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36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机身、立式空调柜机及空调器,空调机身包括面壳组件和两组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侧壳组件,侧壳组件包括前侧板和侧立板,前侧板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两个第一卡接部之间形成第一卡接位,侧立板的两侧分别具有与第二卡接部卡合连接的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面壳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卡接位内的前盖板和后盖板,前盖板的两侧分别具有卡槽,一个第一卡接部与一个卡槽卡合连接,后盖板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五卡接部,一个第五卡接部与一个第四卡接部卡合连接,前侧板、侧立板、前盖板和后盖板均采用挤出工艺制成。立式空调柜机及空调器均设有上述空调机身,空调机身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且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空调机身、立式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机身,以及设置有该空调机身的立式空调柜机,设置有上述立式空调柜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式空调柜机的机身通常由多个塑料件装配而成,且由于上述塑料件基本均为非标零部件,导致不同的非标零部件需要制作不同的注塑模具以用于上述非标零部件的制作。当立式空调柜机的尺寸、参数(如匹数、出风口长度、机身的高度、机身的大小等等)发生改变时,又需要针对发生变化的非标零部件重新设计、制作新的注塑模具,尤其是当机身、风道板这类大尺寸零部件仅是发生高度尺寸变化时,仍需要根据高度尺寸改变后的机身零部件、风道板等重新设计、制作注塑模具,大尺寸零部件的注塑模具制作价格昂贵,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且生产通配性差。
对此,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一种立式空调柜机的机身9包括左壳91、右壳92及后壳93,且左壳91、右壳92和后壳93均采用挤出工艺制成,从而既无需为机身各零部件单独设计、制作注塑模具,又使得当左壳91、右壳92和后壳93仅是高度尺寸发生变化时,可按需截取所需长度的左壳91、右壳92和后壳93即可满足生产、装配要求,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通配性。然而,该机身存在的不足是:左壳91、右壳92、后壳93等零部件装配后,还需要设置多个钣金件94对左壳91、右壳92、后壳93等零部件进行支撑,以保证机身9装配后整体的稳固性及强度,使得机身9的装配仍较为复杂、繁琐,且钣金件94的使用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且生产成本低的空调机身。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空调机身的立式空调柜机。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立式空调柜机的空调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机身,其中,包括两组侧壳组件和面壳组件,两组侧壳组件呈镜像对称设置,侧壳组件包括前侧板和侧立板,前侧板和侧立板均沿空调机身的高度方向延伸,前侧板的第一侧具有第一卡接部,两块前侧板的第一卡接部之间形成第一卡接位,前侧板的第二侧具有第二卡接部,侧立板的第一侧具有第三卡接部,第三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合连接,侧立板的第二侧具有第四卡接部,面壳组件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前盖板和后盖板均沿高度方向延伸,前盖板的两侧分别具有卡槽,前盖板安装在第一卡接位内,一块前侧板的第一卡接部卡合连接在一个卡槽内,后盖板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五卡接部,一个第五卡接部与一块侧立板的第四卡接部卡合连接,面壳组件位于侧壳组件的中下部,前侧板、侧立板、前盖板和后盖板均采用挤出工艺制成。
由上可见,通过对空调机身的结构设计,使得侧立板能够对空调机身的整体起到支撑作用,以保证装配后的空调机身的整体的稳固性,并解决传统空调机身需要设置钣金件以加强空调机身稳固性的问题。此外,上述设计还能够减小各部件的体积,进而增加各部件的强度及刚度,同时还使得空调机身的装配更加的简单,减少空调机身装配过程中螺栓的用量,简化空调机身的装配。再者,采用挤出工艺制作前侧板、侧立板、前盖板和后盖板等部件还使得当设置有该空调机身的立式空调柜机的尺寸、参数(如匹数、出风口长度、机身的高度、机身的大小等等)发生改变时,前侧板、侧立板、前盖板、和后盖板等部件的尺寸可按需截取所需的长度,从而无需为每种尺寸的前侧板、侧立板、前盖板、和后盖板单独设计一种注塑模具,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线的拓展能力并提高生产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卡接部具有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和第三折弯段,第一折弯段自所属的前侧板向另一前侧板延伸,第二折弯段自第一折弯段的伸出端向后盖板延伸,第三折弯段自第二折弯段的伸出端向另一前侧板延伸;第三卡接部具有第四折弯段、第五折弯段和第六折弯段,第四折弯段自所属的侧立板向另一侧立板延伸,第五折弯段自第四折弯段向相配合的前侧板延伸,第六折弯段自第五折弯段的伸出端背向另一侧立板延伸,第四折弯段、第五折弯段和第六折弯段呈“ユ”字状或“コ”字状设置,侧立板的第一侧端自第四折弯段向相配合的前侧板伸出形成凸起,凸起与第六折弯段形成缺口;第一折弯段位于缺口中并与凸起邻接,第二折弯段分别与凸起、第六折弯段邻接,第三折弯段分别与凸起、第四折弯段和第五折弯段邻接。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前侧板与侧立板连接后相互脱离,并能够保证前侧板与侧立板连接的稳固性,防止前侧板与侧立板连接后相互移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四卡接部包括第七折弯段和折弯部,第七折弯段自所属的侧立板的第二侧端向第五卡接部伸出,折弯部具有第八折弯段、第九折弯段、第十折弯段和第十一折弯段,第八折弯段自所属侧立板向另一侧立板伸出,第九折弯段自第八折弯段的伸出端向后盖板伸出,第十折弯段自第九折弯段的伸出端背向另一侧立板伸出,第十一折弯段自第十折弯段的伸出端向第八折弯段伸出,第七折弯段位于第八折弯段和第十一折弯段之间,第七折弯段和折弯部之间形成第二卡接位;第五卡接部位于第二卡接位内,第五卡接部包括第十二折弯段和第一钩部,第十二折弯段自后盖板的侧端朝向相配合的第四卡接部的第九折弯段伸出并与该第九折弯段邻接,第七折弯段与后盖板邻接,第一钩部勾紧在第十一折弯段上。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后盖板与侧立板连接后相互脱离,并能够保证后盖板与侧立板连接的稳固性,防止后盖板与侧立板连接后相互移动。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侧立板的第一侧处还具有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连接在侧立板和第四折弯段之间;侧立板的第二侧处还具有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连接在侧立板和第八折弯段之间。
由上可见,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设置既能够增强侧立板的强度及刚度,又能够辅助侧立板对安装后的空调机身整体进行支撑,提高装配后的空调机身整体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支撑部沿高度方向延伸,且第一支撑部的第一端与侧立板的第一端齐平,第二支撑部的第二端与侧立板的第二端齐平,第一支撑部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沿高度方向贯穿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沿高度方向延伸,且第二支撑部的第一端与侧立板的第一端齐平,第二支撑部的第二端与侧立板的第二端齐平,第二支撑部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沿高度方向贯穿第二支撑部。
由上可见,通过对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对侧立板的作用效果,而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一通孔则用于通过螺栓与设置有该空调机身的立式空调柜机的顶盖和底座进行连接,同理地,第二支撑部上的第二通孔用于通过螺栓与上述顶盖和底座进行连接,以提高空调机身与上述顶盖和底座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侧立板的第一侧处还具有第二钩部,第二钩部与第四折弯段连接,第二钩部的钩端与相配合的前侧板邻接。
由上可见,第二钩部用于侧立板与设置有该空调机身的立式空调柜机的风道总成的上端盖和下端盖进行连接,并对侧立板起到结构加强作用,同时第二钩部还用于对前侧板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以增加装配后的前侧板的强度及刚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后盖板上具有至少一条凸筋,凸筋沿高度方向延伸;凸筋具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沿高度方向贯穿凸筋。
由上可见,凸筋用于增强后盖板的强度及刚度,防止后盖板由于面积过大而容易出现过度变形甚至是断裂,凸筋上的第三通孔则用于通过螺栓与设置有该空调机身的立式空调柜机的底座和风道总成的下端盖进行连接,以提高后盖板与底座和下端盖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空调柜机,其中,包括上述的空调机身。
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空调机身的立式空调柜机无需设置钣金件对空调机身进行支撑,且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线的拓展能力并提高生产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前侧板的第一侧还具有第六卡接部;立式空调柜机还包括风道总成,风道总成包括第一风道板、第二风道板、上端座和下端座,第一风道板和第二风道板均采用挤出工艺制成并均沿高度方向延伸,第一风道板具有第七卡接部,第七卡接部与第一块前侧板的第六卡接部卡合连接,第二风道板具有第八卡接部,第八卡接部与第二块前侧板的第六卡接部卡合连接;上端座与侧立板连接,下端座分别与侧立板、前盖板和后盖板连接,上端座、侧壳组件和面壳组件之间形成进风口和出风口。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使得当该空调机身的立式空调柜机的尺寸、参数(如匹数、出风口长度、机身的高度、机身的大小等等)发生改变时,第一风道板、第二风道板的尺寸同样可按需截取所需的长度,而无需为每种尺寸的第一风道板、第二风道板单独设计一种注塑模具,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线的拓展能力并提高生产的灵活性;此外,通过在前侧板设置第六卡接部,以及在第一风道板上设置第七卡接部、在第二风道板上设置第八卡接部,使得第一块前侧板与第一风道板、第二块前侧板与第二风道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简单、方便,且在保证第一块前侧板与第一风道板之间连接的牢固性、第二块前侧板与第二风道板之间的连接的牢固性的同时,有效的减少螺栓的用量。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其中,还包括上述的立式空调柜机,立式空调柜机与空调室外机连接。
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立式空调柜机的空调器无需设置钣金件对空调机身进行支撑,且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线的拓展能力并提高生产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立式空调柜机的空调机身的结构图。
图2是现有的立式空调柜机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式空调柜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式空调柜机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立式空调柜机实施例的空调机身的结构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立式空调柜机实施例的风道总成的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立式空调柜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立式空调柜机实施例
参照图3和图4,立式空调柜机100包括空调机身1、风道总成2、顶盖31和底座32。
结合图5,空调机身1包括侧壳组件11和面壳组件12,其中,侧壳组件11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侧壳组件11呈镜像对称设置。侧壳组件11包括前侧板111和侧立板112,前侧板111和侧立板112均沿空调机身1的高度方向延伸,前侧板111的第一侧具有第一卡接部1111,且两组侧壳组件11的前侧板111的第一卡接部1111之间形成第一卡接位1110。前侧板111的第二侧具有第二卡接部1112,侧立板112的第一侧具有第三卡接部1121,第二卡接部1112和第三卡接部1121卡合连接,侧立板112的第二侧具有第四卡接部1122。
优选地,结合图6,第二卡接部1112具有第一折弯段11121、第二折弯段11122和第三折弯段11123,第一折弯段11121自所属的前侧板111向另一前侧板111延伸,第一折弯段11121的第一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两组侧壳组件11的分布方向;第二折弯段11122自第一折弯段11121的伸出端向后盖板122延伸,第二折弯段11122的第二延伸方向大致垂直于第一延伸方向;第三折弯段11123自第二折弯段11122的伸出端向另一前侧板111延伸,第三折弯段11123的第三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第一延伸方向。
第三卡接部1121具有第四折弯段11211、第五折弯段11212和第六折弯段11213,第四折弯段11211自所属的侧立板112向另一侧立板112延伸,第四折弯段11211的第四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第一延伸方向;第五折弯段11212自第四折弯段11211向相配合的前侧板111延伸,第五折弯段11212的第五延伸方向大致垂直于第四延伸方向;第六折弯段11213自第五折弯段11212的伸出端背向另一侧立板112延伸,第六折弯段11213的第六延伸方向大致垂直于第一延伸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折弯段11211、第五折弯段11212和第六折弯段11213呈“ユ”字状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折弯段11211、第五折弯段11212和第六折弯段11213也可呈“コ”字状设置。
此外,侧立板112的第一侧端自第四折弯段11211向相配合的前侧板111伸出以形成凸起1123,且凸起1123与第六折弯段11213形成缺口1124。第一折弯段11121位于缺口1124中并优选地与凸起1123邻接,第二折弯段11122优选分别与凸起1123、第六折弯段11213邻接,第三折弯段11123优选分别与凸起1123、第四折弯段11211和第五折弯段11212邻接。通过对第二卡接部1112和第三卡接部1121的之间的连接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前侧板111与侧立板112连接后相互脱离,并保证前侧板111与侧立板112连接的稳固性,防止前侧板111与侧立板112连接后相互移动。
面壳组件12包括前盖板121和后盖板122,前盖板121和后盖板122均沿高度方向延伸。前盖板121安装在第一卡接位1110内并位于侧壳组件11的中下部,优选地,结合图7,前盖板121的两侧分别具有卡槽1211,一块前侧板111的第一卡接部1111卡合连接在一个卡槽1211内。
后盖板122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五卡接部1221,一个第五卡接部1221与一块侧立板112的第四卡接部1122卡合连接,且后盖板122位于侧壳组件11的中下部。优选地,结合图8,第四卡接部1122包括第七折弯段11221和折弯部11222,第七折弯段11221自所属的侧立板112的第二侧端向第五卡接部1221伸出,第七折弯段11221的第七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第一延伸方向。折弯部11222具有第八折弯段11223、第九折弯段11224、第十折弯段11225和第十一折弯段11226,第八折弯段11223自所属侧立板112向另一侧立板112伸出,第八折弯段11223的第八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第一延伸方向;第九折弯段11224自第八折弯段11223的伸出端向后盖板122伸出,第九折弯段11224的第九延伸方向大致垂直于第八延伸方向;第十折弯段11225自第九折弯段11224的伸出端背向另一侧立板112伸出,第十折弯段11225的第十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第一延伸方向;第十一折弯段11226自第十折弯段11225的伸出端向第八折弯段11223伸出,第十一折弯段11226的第十一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延伸方向,且第十一折弯段11226的伸出端偏向第一折弯段11121倾斜。其中,第七折弯段11221位于第八折弯段11223和第十一折弯段11226之间,且第七折弯段11221和折弯部11222之间形成第二卡接位1125。
第五卡接部1221位于第二卡接位1125内,其中,第五卡接部1221包括第十二折弯段12211和第一钩部12212。第十二折弯段12211自后盖板122的侧端朝向相配合的第四卡接部1122的第九折弯段11224伸出并与该第九折弯段11224邻接,第十二折弯段12211的第十二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第一延伸方向,第七折弯段11221的伸出端与后盖板122邻接,第一钩部12212勾紧在第十一折弯段11226上。通过对第四卡接部1122和第五卡接部1221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后盖板122与侧立板112连接后相互脱离,并能够保证后盖板122与侧立板112连接的稳固性,防止后盖板122与侧立板112连接后相互移动。
此外,侧立板112的第一侧处还具有第一支撑部1126,第一支撑部1126连接在侧立板112和第四折弯段11211之间,第一支撑部1126沿高度方向延伸,且第一支撑部1126的第一端与侧立板112的第一端齐平,第二支撑部1127的第二端与侧立板112的第二端齐平,第一支撑部1126具有第一通孔11261,第一通孔11261沿高度方向贯穿第一支撑部1126。侧立板112的第二侧处还具有第二支撑部1127,第二支撑部1127连接在侧立板112和第八折弯段11223之间,第二支撑部1127沿高度方向延伸,且第二支撑部1127的第一端与侧立板112的第一端齐平,第二支撑部1127的第二端与侧立板112的第二端齐平,第二支撑部1127具有第二通孔11271,第二通孔11271沿高度方向贯穿第二支撑部1127。
第一支撑部1126和第二支撑部1127的设置既能够增强侧立板112的强度及刚度,又能够辅助侧立板112对安装后的空调机身1整体进行支撑,提高装配后的空调机身1整体的稳固性。此外,通过对第一支撑部1126和第二支撑部1127的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部1126及第二支撑部1127对侧立板112的作用效果,而第一支撑部1126上的第一通孔11261则用于通过螺栓与设置有该空调机身1的立式空调柜机100的顶盖和底座进行连接,同理地,第二支撑部1127上的第二通孔11271用于通过螺栓与上述顶盖和底座进行连接,以提高空调机身1与上述顶盖和底座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再者,侧立板112的第一侧处还具有第二钩部1128,第二钩部1128的根部与第四折弯段11211的伸出末端连接,第二钩部1128的钩端11281与相配合的前侧板111邻接。第二钩部1128用于侧立板112与风道总成2进行连接,并对侧立板112起到结构加强作用,同时第二钩部1128还用于对前侧板11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以增加装配后的前侧板111的强度及刚度。
另外,后盖板122上具有至少一条凸筋1222,凸筋1222沿高度方向延伸,如在本实施例中,凸筋1222的数量为两条。凸筋1222具有第三通孔12221,第三通孔12221沿高度方向贯穿凸筋1222。凸筋1222用于增强后盖板122的强度及刚度,防止后盖板122由于面积过大而容易出现过度变形甚至是断裂,而凸筋1222上的第三通孔12221则用于通过螺栓与设置有该空调机身1的立式空调柜机100的底座和风道总成2的下端盖进行连接,以提高后盖板122与底座和下端盖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前侧板111、侧立板112、前盖板121和后盖板122均采用挤出工艺制成,使得当立式空调柜机100的尺寸、参数(如匹数、出风口25长度、机身的高度、机身的大小等等)发生改变时,前侧板111、侧立板112、前盖板121、和后盖板122等部件的尺寸可按需截取所需的长度,从而无需为每种尺寸的前侧板111、侧立板112、前盖板121、和后盖板122单独设计一种注塑模具,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线的拓展能力并提高生产的灵活性。
结合图9和图10,风道总成2包括第一风道板21、第二风道板22、上端座23和下端座24,第一风道板21与第一块前侧板111卡合连接,第二风道板22与第二块前侧板111卡合连接。优选地,前侧板111的第一侧还设置有第六卡接部1113;第一风道板21具有第七卡接部211,第七卡接部211与第一块前侧板111的第六卡接部1113卡合连接;第二风道板22具有第八卡接部221,第八卡接部221与第二块前侧板111的第六卡接部1113卡合连接。通过在前侧板111设置第六卡接部1113,以及在第一风道板21上设置第七卡接部211、在第二风道板22上设置第八卡接部221,使得第一块前侧板111与第一风道板21之间的连接、第二块前侧板111与第二风道板22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简单、方便,且在保证第一块前侧板111与第一风道板2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第二块前侧板111与第二风道板22之间的连接的牢固性的同时,有效的减少螺栓的用量。
上端座23分别与侧立板112的第二钩部1128、侧立板112的第九折弯段11224连接,下端座24分别与侧立板112第二钩部1128、侧立板112的第九折弯段11224、前盖板121的第一端和后盖板122的第一端连接,且上端座23、侧壳组件11和面壳组件12之间形成进风口26和出风口25。
此外,第一风道板21和第二风道板22均采用挤出工艺制成并均沿高度方向延伸,使得当立式空调柜机100的尺寸、参数(如匹数、出风口25长度、机身的高度、机身的大小等等)发生改变时,第一风道板21、第二风道板22的尺寸同样可按需截取所需的长度,而无需为每种尺寸的第一风道板21、第二风道板22单独设计一种注塑模具,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线的拓展能力并提高生产的灵活性。
顶盖31分别与前侧板111的第一端、立板112的第一端和上端座23连接,底座32分别与前侧板111的第二端、立板112的第二端、前盖板121的第二端、后盖板122的第二端和下端座24连接。上端座23、下端座24、顶盖31和底座32均采用注塑工艺制成,因为上端座23、下端座24、顶盖31和底座32通常不会由于空调柜机的尺寸、参数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可采用注塑工艺制成,并更好地保证空调机壳的整体装配精度。
综上可见,设置有上述空调机身的立式空调柜机无需设置钣金件对空调机身进行支撑,且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线的拓展能力并提高生产的灵活性。
空调器实施例
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上述立式空调柜机实施例中的立式空调柜机,立式空调柜机与空调室外机连接。设置有上述立式空调柜机的空调器无需设置钣金件对空调机身进行支撑,且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线的拓展能力并提高生产的灵活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空调机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组侧壳组件,两组所述侧壳组件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侧壳组件包括前侧板和侧立板,所述前侧板和所述侧立板均沿所述空调机身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前侧板的第一侧具有第一卡接部,两块所述前侧板的所述第一卡接部之间形成第一卡接位,所述前侧板的第二侧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侧立板的第一侧具有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合连接,所述侧立板的第二侧具有第四卡接部;
面壳组件,所述面壳组件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均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前盖板的两侧分别具有卡槽,所述前盖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卡接位内,一块所述前侧板的所述第一卡接部卡合连接在一个所述卡槽内,所述后盖板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五卡接部,一个所述第五卡接部与一块所述侧立板的所述第四卡接部卡合连接,所述面壳组件位于所述侧壳组件的中下部,所述前侧板、所述侧立板、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均采用挤出工艺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接部具有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和第三折弯段,所述第一折弯段自所属的所述前侧板向另一所述前侧板延伸,所述第二折弯段自所述第一折弯段的伸出端向后盖板延伸,所述第三折弯段自所述第二折弯段的伸出端向另一所述前侧板延伸;
所述第三卡接部具有第四折弯段、第五折弯段和第六折弯段,所述第四折弯段自所属的所述侧立板向另一所述侧立板延伸,所述第五折弯段自所述第四折弯段向相配合的所述前侧板延伸,所述第六折弯段自所述第五折弯段的伸出端背向另一所述侧立板延伸,所述第四折弯段、第五折弯段和第六折弯段呈“ユ”字状或“コ”字状设置,所述侧立板的第一侧端自所述第四折弯段向相配合的前侧板伸出形成凸起,凸起与所述第六折弯段形成缺口;
所述第一折弯段位于所述缺口中并与所述凸起邻接,所述第二折弯段分别与所述凸起、所述第六折弯段邻接,所述第三折弯段分别与凸起、所述第四折弯段和所述第五折弯段邻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卡接部包括第七折弯段和折弯部,所述第七折弯段自所属的所述侧立板的第二侧端向第五卡接部伸出,所述折弯部具有第八折弯段、第九折弯段、第十折弯段和第十一折弯段,所述第八折弯段自所属所述侧立板向另一所述侧立板伸出,所述第九折弯段自所述第八折弯段的伸出端向所述后盖板伸出,所述第十折弯段自所述第九折弯段的伸出端背向另一所述侧立板伸出,所述第十一折弯段自所述第十折弯段的伸出端向所述第八折弯段伸出,所述第七折弯段位于所述第八折弯段和所述第十一折弯段之间,所述第七折弯段和折弯部之间形成第二卡接位;
所述第五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接位内,所述第五卡接部包括第十二折弯段和第一钩部,所述第十二折弯段自所述后盖板的侧端朝向相配合的所述第四卡接部的所述第九折弯段伸出并与该第九折弯段邻接,所述第七折弯段与所述后盖板邻接,所述第一钩部勾紧在所述第十一折弯段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立板的第一侧处还具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在所述侧立板和所述第四折弯段之间;
所述侧立板的第二侧处还具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在所述侧立板和所述第八折弯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部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侧立板的第一端齐平,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端与所述侧立板的第二端齐平,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高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支撑部;
所述第二支撑部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侧立板的第一端齐平,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第二端与所述侧立板的第二端齐平,所述第二支撑部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高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支撑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立板的第一侧处还具有第二钩部,所述第二钩部与所述第四折弯段连接,所述第二钩部的钩端与相配合的前侧板邻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盖板上具有至少一条凸筋,所述凸筋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
所述凸筋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沿所述高度方向贯穿所述凸筋。
8.立式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板的第一侧还具有第六卡接部;
所述立式空调柜机还包括风道总成,所述风道总成包括第一风道板、第二风道板、上端座和下端座,所述第一风道板和所述第二风道板均采用挤出工艺制成并均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风道板具有第七卡接部,所述第七卡接部与第一块所述前侧板的所述第六卡接部卡合连接,所述第二风道板具有第八卡接部,所述第八卡接部与第二块所述前侧板的所述第六卡接部卡合连接;
所述上端座与所述侧立板连接,所述下端座分别与所述侧立板、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连接,所述上端座、所述侧壳组件和所述面壳组件之间形成进风口和出风口。
10.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立式空调柜机,所述立式空调柜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
CN202223492513.8U 2022-12-27 2022-12-27 空调机身、立式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8936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2513.8U CN218936632U (zh) 2022-12-27 2022-12-27 空调机身、立式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2513.8U CN218936632U (zh) 2022-12-27 2022-12-27 空调机身、立式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36632U true CN218936632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62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92513.8U Active CN218936632U (zh) 2022-12-27 2022-12-27 空调机身、立式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36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3227A (zh) 空调导风板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936632U (zh) 空调机身、立式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09972358U (zh) 一种汽车侧裙板总成
CN2590886Y (zh) 一种组合式周转箱
CN215295352U (zh) 一种分体式底座结构及应用其的新风空调
CN220957716U (zh) 一种双用底座转接件
CN220540035U (zh) 连接结构、车身板件和车辆
CN220157880U (zh) 一种抽屉
CN217574864U (zh) 一种汽车卡扣安装件
CN219268676U (zh) 油泵电机的插件接口、油泵电机、油泵和齿轮箱
CN220672475U (zh) 一种继电器安装辅助限位件
CN210107672U (zh) 一种进风格栅及空调器
CN217503954U (zh) 一种带组合式侧板的环保空调
CN209857341U (zh) 一种进风格栅及空调器
CN216112845U (zh) 一种耐用型组合挂板
CN219619005U (zh) 侧踏安装支架、侧踏组件和车辆
CN217952473U (zh) 一种新风装置的安装结构及使用其的新风空调
CN213273146U (zh) 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13831977U (zh) 一种后三角可拆卸的组装车架
CN220601757U (zh) 一种新型壁挂式空调壳体装饰板
CN216347011U (zh) 一种滑动门衬板和空调器
CN220639524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的加强板
CN220869115U (zh) 一种车辆剪刀门铰链支架
CN210889158U (zh) 一种进气系统过渡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060490U (zh) 一种梯级组合式幕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