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21493U - 红茶恒温发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红茶恒温发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21493U
CN218921493U CN202320106602.XU CN202320106602U CN218921493U CN 218921493 U CN218921493 U CN 218921493U CN 202320106602 U CN202320106602 U CN 202320106602U CN 218921493 U CN218921493 U CN 218921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lack tea
fermentation
rotating shaft
pul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066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清国
杨梅
徐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ingjing County Ta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ingjing County Ta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ingjing County Ta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ingjing County Ta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066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21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21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21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红茶恒温发酵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转动插接有转轴,所述主体的底端内壁贯穿有定位轴承,所述转轴的下端外壁转动贯穿定位轴承的内壁,且转轴的外壁从下至上固定套接有多组发酵框,改良后的红茶恒温发酵装置,当红茶在装置内的发酵框进行发酵处理时,红茶容易堆积在一起,导致红茶堆内部无法接触有效的发酵温度,使用者拉动拉杆,使得拉杆在限位套内滑动,带动立柱向下移动,立柱在支撑套柱内滑动,防止立柱在滑动过程中,出现倾斜,同时当立柱向下运动时,可带动多组支撑架同步移动,多组支撑架带动多组梳理架向下移动。

Description

红茶恒温发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红茶恒温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过多道加工工序过程而精制成的茶,红茶鲜叶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和香气物质,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每一道加工工序都会影响后期红茶成品的质量,因此每道加工工序均需要使用专用的设备进行辅助加工。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酵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关键工序,茶叶的氧化水平决定着茶的质量,因此红茶在发酵时,需要使用到专用的发酵设备进行辅助发酵,发酵设备可通过内部加热零件,对发酵设备内的温度进行恒温控制,保证发酵设备的内部温度,始终处于红茶发酵的最佳温度,用以加速红茶发酵效率。
现有专利(公开号:CN211932397U)公开了茶叶生产用发酵设备,涉及发酵设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茶叶发酵设备使用时茶叶嫩芽和老茶叶都堆积在一块,存放性能单一,发酵效率慢的问题。所述发酵箱体前端的一侧安装有连接铰链,所述连接铰链的另一侧安装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前端的内部安装有耐高温玻璃密封窗,所述耐高温玻璃密封窗的下方安装有温度显示器,所述发酵箱体的下方安装有超级万向轮,所述密封门的内部安装有密封门板,所述密封门板的外部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发酵箱体的内部安装有恒温发酵箱,所述恒温发酵箱内部的两端均安装有加热器。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红茶在装置内进行发酵处理时,红茶由于堆积,红茶内部温度无法达到最佳发酵温度,装置无法对红茶进行梳理打散处理,导致红茶发酵不均匀;2、装置内活动零件在使用时,无法对活动零件进行快速限位,导致活动零件容易松动,容易影响红茶的发酵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红茶恒温发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红茶在装置内进行发酵处理时,红茶由于堆积,红茶内部温度无法达到最佳发酵温度,装置无法对红茶进行梳理打散处理,导致红茶发酵不均匀,以及装置内活动零件在使用时,无法对活动零件进行快速限位,导致活动零件容易松动,容易影响红茶的发酵过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红茶恒温发酵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转动插接有转轴,所述主体的底端内壁贯穿有定位轴承,所述转轴的下端外壁转动贯穿定位轴承的内壁,且转轴的外壁从下至上固定套接有多组发酵框;
所述主体的内壁左侧上下两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有两个支撑套柱,两个所述支撑套柱的内壁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限位机构,两个所述支撑套柱的内壁自上而下均活动贯穿有立柱,且立柱的外壁两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立柱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拉杆,且拉杆的一侧贯穿于主体的外壁左侧,所述主体的外壁左侧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套,且限位套的内壁与拉杆的外壁相贴合,所述立柱的外壁右侧从上至下固定连接有七个支撑架,七个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均通过螺栓安装有梳理架,所述主体的内壁中部通过限位座卡接有电热丝,且电热丝的外壁结构与限位座的内壁结构相吻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转轴和定位轴承与发酵框构成旋转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套柱内壁左右两侧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外壁一侧连接有弹性柱,且弹性柱的外壁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持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座通过弹性柱与夹持头构成弹性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夹持头的外壁结构与立柱上限位槽的内壁结构相吻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拉杆通过立柱、限位套、支撑套柱和支撑架与梳理架构成活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限位套、支撑套柱、拉杆、立柱、支撑架和梳理架的设置,当红茶在装置内的发酵框进行发酵处理时,红茶容易堆积在一起,导致红茶堆内部无法接触有效的发酵温度,使用者拉动拉杆,使得拉杆在限位套内滑动,带动立柱向下移动,立柱在支撑套柱内滑动,防止立柱在滑动过程中,出现倾斜,同时当立柱向下运动时,可带动多组支撑架同步移动,多组支撑架带动多组梳理架向下移动,使得多组梳理架插入多组发酵框内,发酵框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转轴旋转后,转轴带动发酵框转动,梳理架插入发酵框内的红茶中,当发酵框旋转时,梳理架可对发酵框内的红茶进行快速搅动梳理,防止红茶淤积导致红茶内部无法与装置内的温度接触,提高装置内红茶的发酵效率,并且无需使用者对装置内多组发酵框进行手动梳理,提高红茶的发酵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定位座、弹性柱、夹持头和限位槽的设置,当立柱在支撑套柱内滑动时,立柱上的限位槽可卡入夹持头内,通过夹持头对立柱进行限位,支撑套柱内设置有两组定位座,两组定位座内的弹性柱产生回弹力,推动夹持头,使得夹持头卡入相应的限位槽内,对立柱进行快速限位,同时立柱上设置有多组限位槽,使得立柱可通过多组限位槽的位置,带动支撑架上的梳理架,进行移动,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梳理架时,立柱可通过限位槽卡入支撑套柱内壁,相应当使用者无需使用梳理架时,拉动立柱向上移动,使得立柱上端的限位槽与夹持头卡合,对梳理架进行支撑,防止梳理架掉落至发酵框内,提高装置内零件的使用稳定性,降低装置内零件影响红茶的发酵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热丝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伺服电机;3、转轴;4、定位轴承;5、发酵框;6、支撑套柱;7、限位机构;701、定位座;702、弹性柱;703、夹持头;8、立柱;9、限位槽;10、拉杆;11、限位套;12、支撑架;13、梳理架;14、电热丝;15、限位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红茶恒温发酵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伺服电机2,且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转动插接有转轴3,主体1的底端内壁贯穿有定位轴承4,转轴3的下端外壁转动贯穿定位轴承4的内壁,且转轴3的外壁从下至上固定套接有多组发酵框5;
主体1的内壁左侧上下两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有两个支撑套柱6,两个支撑套柱6的内壁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限位机构7,两个支撑套柱6的内壁自上而下均活动贯穿有立柱8,且立柱8的外壁两侧开设有限位槽9,立柱8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拉杆10,且拉杆10的一侧贯穿于主体1的外壁左侧,主体1的外壁左侧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套11,且限位套11的内壁与拉杆10的外壁相贴合,立柱8的外壁右侧从上至下固定连接有七个支撑架12,七个支撑架12的底部均通过螺栓安装有梳理架13,主体1的内壁中部通过限位座15卡接有电热丝14,且电热丝14的外壁结构与限位座15的内壁结构相吻合。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伺服电机2通过转轴3和定位轴承4与发酵框5构成旋转结构;使得红茶在装置内发酵处理时,发酵框5可通过伺服电机2、转轴3与定位轴承4的配合,在主体1内旋转。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机构7包括安装在支撑套柱6内壁左右两侧的定位座701,定位座701的外壁一侧连接有弹性柱702,且弹性柱702的外壁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持头703;可对装置内活动零件进行快速限位,防止活动零件在使用时出现松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定位座701通过弹性柱702与夹持头703构成弹性结构;当定位座701上的弹性柱702产生弹力后,可带动夹持头703伸缩,使得夹持头703卡入相应的限位槽9内进行卡合。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夹持头703的外壁结构与立柱8上限位槽9的内壁结构相吻合;使用者可根据使用状况,自由选择是否需要使用梳理架13进行工作,当不使用梳理架13时,可通过夹持头703与立柱8上端的限位槽9进行卡合,对立柱8进行快速限位。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拉杆10通过立柱8、限位套11、支撑套柱6和支撑架12与梳理架13构成活动结构;当使用者拉动拉杆10带动立柱8移动时,拉杆10和立柱8均通过支撑套柱6与限位套11进行限位滑动,防止拉杆10与立柱8在移动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倾斜,提高装置内零件的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和优点:该种红茶恒温发酵装置在使用时,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首先使用者将装置移动至红茶发酵区域,将需要发酵的红茶放置入装置内的多组发酵框5内,关闭装置前端的大门,启动装置内限位座15上的电热丝14,将装置内温度升温至红茶发酵适合的温度后,电热丝14顶部右侧连接有温度控制器(型号:WSK-Z48),通过温度控制器对装置内的温度进行恒温保持,红茶在装置内发酵时,使用者启动伺服电机2,使得伺服电机2带动转轴3旋转,转轴3通过主体1内的定位轴承4进行垂直转动,转轴3带动发酵框5转动,当使用者需要对发酵框5内的红茶进行翻动时,使用者拉动拉杆10,使得拉杆10在限位套11内滑动,带动立柱8向下移动,立柱8在支撑套柱6内滑动,防止立柱8在滑动过程中,出现倾斜,同时当立柱8向下运动时,可带动多组支撑架12同步移动,多组支撑架12带动多组梳理架13向下移动,使得多组梳理架13插入多组发酵框5内,对旋转中发酵框5内的红茶进行翻动,防止红茶堆积后,红茶内部的温度无法达到最佳发酵温度,影响红茶发酵效率,当立柱8在支撑套柱6内滑动时,立柱8上的限位槽9可卡入夹持头703内,通过夹持头703对立柱8进行限位,支撑套柱6内设置有两组定位座701,两组定位座701内的弹性柱702产生回弹力,推动夹持头703,使得夹持头703卡入相应的限位槽9内,对立柱8进行快速限位,同时立柱8上设置有多组限位槽9,使得立柱8可通过多组限位槽9的位置,带动支撑架12上的梳理架13,进行移动,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梳理架13时,立柱8可通过限位槽9卡入支撑套柱6内壁,相应当使用者无需使用梳理架13时,拉动立柱8向上移动,使得立柱8上端的限位槽9与夹持头703卡合,对梳理架13进行支撑,防止梳理架13掉落至发酵框5内,提高装置内零件的使用稳定性,当装置内红茶发酵结束后,使用者开启大门后,对发酵框5上的红茶进行统一收集保存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工作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红茶恒温发酵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伺服电机(2),且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转动插接有转轴(3),所述主体(1)的底端内壁贯穿有定位轴承(4),所述转轴(3)的下端外壁转动贯穿定位轴承(4)的内壁,且转轴(3)的外壁从下至上固定套接有多组发酵框(5);
所述主体(1)的内壁左侧上下两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有两个支撑套柱(6),两个所述支撑套柱(6)的内壁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限位机构(7),两个所述支撑套柱(6)的内壁自上而下均活动贯穿有立柱(8),且立柱(8)的外壁两侧开设有限位槽(9),所述立柱(8)的左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拉杆(10),且拉杆(10)的一侧贯穿于主体(1)的外壁左侧,所述主体(1)的外壁左侧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套(11),且限位套(11)的内壁与拉杆(10)的外壁相贴合,所述立柱(8)的外壁右侧从上至下固定连接有七个支撑架(12),七个所述支撑架(12)的底部均通过螺栓安装有梳理架(13),所述主体(1)的内壁中部通过限位座(15)卡接有电热丝(14),且电热丝(14)的外壁结构与限位座(15)的内壁结构相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恒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2)通过转轴(3)和定位轴承(4)与发酵框(5)构成旋转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恒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安装在支撑套柱(6)内壁左右两侧的定位座(701),所述定位座(701)的外壁一侧连接有弹性柱(702),且弹性柱(702)的外壁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持头(7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茶恒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701)通过弹性柱(702)与夹持头(703)构成弹性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茶恒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头(703)的外壁结构与立柱(8)上限位槽(9)的内壁结构相吻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恒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10)通过立柱(8)、限位套(11)、支撑套柱(6)和支撑架(12)与梳理架(13)构成活动结构。
CN202320106602.XU 2023-02-03 2023-02-03 红茶恒温发酵装置 Active CN218921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06602.XU CN218921493U (zh) 2023-02-03 2023-02-03 红茶恒温发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06602.XU CN218921493U (zh) 2023-02-03 2023-02-03 红茶恒温发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21493U true CN218921493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65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06602.XU Active CN218921493U (zh) 2023-02-03 2023-02-03 红茶恒温发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214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50878A (zh) * 2023-08-30 2023-10-10 内蒙古元隆永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煤矸石制备有机肥的混合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7179081A (zh) * 2023-09-20 2023-12-08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设置有保温结构的普洱茶发酵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50878A (zh) * 2023-08-30 2023-10-10 内蒙古元隆永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煤矸石制备有机肥的混合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6850878B (zh) * 2023-08-30 2023-12-22 内蒙古元隆永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煤矸石制备有机肥的混合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7179081A (zh) * 2023-09-20 2023-12-08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设置有保温结构的普洱茶发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21493U (zh) 红茶恒温发酵装置
CN108178017A (zh) 一种电线电缆的绕线装置
CN206578680U (zh) 一种新式双工位数控内抛光机
CN108888201A (zh) 一种家居用方形地垫旋转式清洗设备
CN207943664U (zh) 一种电线电缆收线器
CN116493362A (zh) 一种乳酸菌发酵罐消毒清洗装置
CN218372124U (zh) 一种酵素有机肥生产用翻料机构
CN215775302U (zh) 一种茶叶揉捻装置
CN213246716U (zh) 揉捻装置及自动揉捻系统
CN218884470U (zh) 一种间歇式翻晒设备
CN220920312U (zh) 一种具有清理结构的自来水检测仓
CN219991804U (zh) 一种纺织加工用清花机
CN220484619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多连杆取件机构
CN218527551U (zh) 一种全自动茶叶揉捻机
CN218936519U (zh) 一种空调安装架
CN218565790U (zh) 一种新能源热水器
CN217026428U (zh) 一种可升降旋转的新型晾衣架装置
CN214081387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放置架
CN219447390U (zh) 一种棉絮生产加工用打散设备
CN219075652U (zh) 一种汽车维修用的配件摆放装置
CN219754388U (zh) 一种三翼围柱旋转门
CN220607280U (zh) 一种注浆机排气机构
CN218925503U (zh) 一种中药饮片生产用清洗装置
CN114304470B (zh) 一种罐头用熬煮制作装置
CN219816053U (zh) 一种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制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