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9160U - 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919160U CN218919160U CN202223227008.0U CN202223227008U CN218919160U CN 218919160 U CN218919160 U CN 218919160U CN 202223227008 U CN202223227008 U CN 202223227008U CN 218919160 U CN218919160 U CN 2189191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silica gel
- main body
- plate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硬壳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安装有电池,且主体外壳的外部安装有硅胶外壳,所述硅胶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压缩槽,所述压缩槽的内部等间距对称安装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两侧且位于压缩槽的内部均设置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外侧均与压缩槽的内壁相互紧贴,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硅胶外壳、缓冲垫和压缩槽等,在电池受到较大冲击时,硅胶外壳碰触物体的瞬间开始产生形变初步的吸收冲击后,压缩压缩槽内部的缓冲垫,通过缓冲垫进行二次吸收冲击,进最大限度减少内部所受到的影响,解决了冲击过大塑料外壳依旧会对内部电芯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硬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效的电池,其相对于普通电池容量更大,在温度同等温度的情况下具有极强的电荷保持能力,不易损失过多电量,此外由于其本身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进而广泛的使用。
在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锂离子电池的持续续航,需要对其脆弱的电芯加以保护,进而变相提高电池容量,保护一般使用硬壳保护方式,由于硬壳保护大多多是使用塑料对电池进行包裹进行简单的保护,如若冲击过大依旧会对内部电芯产生较大影响,为了减少冲击对电芯的影响,故而设计了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冲击过大塑料外壳依旧会对内部电芯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安装有电池,且主体外壳的外部安装有硅胶外壳,所述硅胶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压缩槽,所述压缩槽的内部等间距对称安装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两侧且位于压缩槽的内部均设置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外侧均与压缩槽的内壁相互紧贴,所述硅胶外壳的前后端面均对称开设有连接槽。
优选的,所述主体外壳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硅胶外壳相互连接,且连接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有滑板,所述滑板上安装有推拉板,所述连接板相对于推拉板的部位开设有移动槽,所述推拉板贯穿移动槽并在移动槽的内部移动,所述主体外壳上且位于连接板的前端面安装有玻璃板,所述硅胶外壳相对于玻璃板的部位开设有观察槽。
优选的,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且位于电池的底部等间距对称安装有弹簧,所述主体外壳的内壁两侧以及玻璃板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防撞层。
优选的,所述硅胶外壳的顶部且位于滑板的两侧等间距对称安装有触头,所述触头的上端面与硅胶外壳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推拉板的上端面与硅胶外壳底部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观察槽的面积大于玻璃板的面积,所述推拉板位于滑板远离玻璃板的一侧顶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与硅胶外壳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硅胶外壳、缓冲垫和压缩槽等,在电池受到较大冲击时,硅胶外壳碰触物体的瞬间开始产生形变初步的吸收冲击后,压缩压缩槽内部的缓冲垫,通过缓冲垫进行二次吸收冲击,最大限度减少内部所受到的影响,解决了冲击过大塑料外壳依旧会对内部电芯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滑板、滑槽和推拉板等,在检查主机外壳内部的电池时,通过推动推拉板带动滑板在滑槽的内部滑动,进而使得位于观察槽内部的玻璃板暴露,通过玻璃板观察内部电芯,方便使用者时刻了解电池的内部形况,避免危险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中:1、硅胶外壳;2、触头;3、滑槽;4、滑板;5、推拉板;6、移动槽;7、玻璃板;8、主体外壳;9、压缩槽;10、防撞层;11、电池;12、弹簧;13、海绵层;14、连接板;15、缓冲垫;16、连接槽;17、观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包括主体外壳8,主体外壳8的内部安装有电池11,且主体外壳8的外部安装有硅胶外壳1,硅胶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压缩槽9,压缩槽9的内部等间距对称安装有缓冲垫15,缓冲垫15的两侧且位于压缩槽9的内部均设置有海绵层13,海绵层13的外侧均与压缩槽9的内壁相互紧贴,硅胶外壳1的前后端面均对称开设有连接槽16,主体外壳8的内部且位于电池11的底部等间距对称安装有弹簧12,主体外壳8的内壁两侧以及玻璃板7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防撞层1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池11受到较大冲击时,硅胶外壳1碰触物体的瞬间开始产生形变初步的吸收冲击后,压缩压缩槽9,压缩槽9受到外力压缩开始产生形变,使得内部的缓冲垫15开始压缩,通过缓冲垫15进行二次吸收冲击,压缩槽9内部的海绵层13,在受到压缩时,均开始发生形变,并吸收冲击力,在冲击力的最高峰过去后,缓冲垫15的回弹能力带动硅胶外壳1恢复原状,进最大限度减少内部所受到的影响,解决了冲击过大塑料外壳依旧会对内部电芯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此外,在瞬间受到冲击时,通过设置的弹簧12减少电池11的晃动幅度,两侧设置的防撞层10降低由于主体外壳8与电池11之间的碰触,进而保护电池11。
请参阅图1和图3所示,主体外壳8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与硅胶外壳1相互连接,且连接板14上开设有滑槽3,滑槽3的内部滑动有滑板4,滑板4上安装有推拉板5,连接板14相对于推拉板5的部位开设有移动槽6,推拉板5贯穿移动槽6并在移动槽6的内部移动,主体外壳8上且位于连接板14的前端面安装有玻璃板7,硅胶外壳1相对于玻璃板7的部位开设有观察槽17,观察槽17的面积大于玻璃板7的面积,推拉板5位于滑板4远离玻璃板7的一侧顶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查主机外壳内部的电池11时,通过推动推拉板5使得推拉板5在移动槽6的内部移动,并带动底部的滑板4在滑槽3的内部滑动,由于滑板4的移动进而使得位于观察槽17内部的玻璃板7暴露,通过玻璃板7观察内部电芯,方便使用者时刻了解电池11的内部形况,避免危险发生,此外,由于推拉板5位于滑板4远离玻璃板7的一侧顶部,使用者无需长时间推动推拉板5,节省操作时间。
进一步的,硅胶外壳1的顶部且位于滑板4的两侧等间距对称安装有触头2,触头2的上端面与硅胶外壳1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推拉板5的上端面与硅胶外壳1底部之间的距离,连接板14的上端面与硅胶外壳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具体地,通过设置的触头2,在顶部受到撞击时,通过设置的触头2率先和物体接触,并产生形变吸收冲击,弥补顶部没有缓冲垫15的不足,并通过硅胶外壳1进一步吸收,此外由于触头2的上端面高于推拉板5的上端面,在受到冲击时,推拉板5并不容易受到撞击,进而不易使得滑板4受到损坏,延长锂离子电池11的使用寿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外壳(8),所述主体外壳(8)的内部安装有电池(11),且主体外壳(8)的外部安装有硅胶外壳(1),所述硅胶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压缩槽(9),所述压缩槽(9)的内部等间距对称安装有缓冲垫(15),所述缓冲垫(15)的两侧且位于压缩槽(9)的内部均设置有海绵层(13),所述海绵层(13)的外侧均与压缩槽(9)的内壁相互紧贴,所述硅胶外壳(1)的前后端面均对称开设有连接槽(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8)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与硅胶外壳(1)相互连接,且连接板(14)上开设有滑槽(3),所述滑槽(3)的内部滑动有滑板(4),所述滑板(4)上安装有推拉板(5),所述连接板(14)相对于推拉板(5)的部位开设有移动槽(6),所述推拉板(5)贯穿移动槽(6)并在移动槽(6)的内部移动,所述主体外壳(8)上且位于连接板(14)的前端面安装有玻璃板(7),所述硅胶外壳(1)相对于玻璃板(7)的部位开设有观察槽(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8)的内部且位于电池(11)的底部等间距对称安装有弹簧(12),所述主体外壳(8)的内壁两侧以及玻璃板(7)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防撞层(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外壳(1)的顶部且位于滑板(4)的两侧等间距对称安装有触头(2),所述触头(2)的上端面与硅胶外壳(1)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推拉板(5)的上端面与硅胶外壳(1)底部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槽(17)的面积大于玻璃板(7)的面积,所述推拉板(5)位于滑板(4)远离玻璃板(7)的一侧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4)的上端面与硅胶外壳(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27008.0U CN218919160U (zh) | 2022-12-02 | 2022-12-02 | 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27008.0U CN218919160U (zh) | 2022-12-02 | 2022-12-02 | 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919160U true CN218919160U (zh) | 2023-04-25 |
Family
ID=86010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27008.0U Active CN218919160U (zh) | 2022-12-02 | 2022-12-02 | 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919160U (zh) |
-
2022
- 2022-12-02 CN CN202223227008.0U patent/CN2189191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625888U (zh) |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锂电池 | |
CN211578854U (zh) | 一种防碰型电池组件 | |
CN218919160U (zh) | 一种硬壳锂离子电池结构 | |
CN209472015U (zh) | 一种防震锂电池壳体 | |
CN213393283U (zh) | 一种耐冲击节能型电动车减震器 | |
CN209344181U (zh) | 一种防撞型高能硅胶铅酸蓄电池 | |
CN107732087B (zh) | 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 |
CN207009522U (zh) | 一种环保型蓄电池 | |
CN211605231U (zh) | 一种新型ip67锂电池电源 | |
CN213601944U (zh) | 一种防爆的小型锂电池 | |
CN109080978A (zh) | 新能源电池用存放装置 | |
CN213878267U (zh) | 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用胶体蓄电池防泄漏机构 | |
CN213636182U (zh) | 一种快充、快放、长寿锂离子动力电池 | |
CN212659625U (zh) | 一种缓冲效果好的蓄电池 | |
CN221928346U (zh)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导电组件 | |
CN211018306U (zh) | 一种改进式智能清障无线充电发射器 | |
CN207765512U (zh) | 一种耐用性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锂电池 | |
CN215816147U (zh) |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新型低损耗锂电池 | |
CN106784572B (zh) | 锂离子电池组及装配方法及极耳连接机构 | |
CN212907935U (zh) | 一种锂电池减震隔热保护装置 | |
CN219873829U (zh) | 一种锂电池外壳的密封机构 | |
CN219513250U (zh) | 一种叠层电池电芯 | |
CN219658864U (zh) | 一种具备抗冲击结构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 | |
CN216958306U (zh) | 一种保护效果好的稳定型新能源电池箱 | |
CN220233382U (zh) | 一种高性能绿色储能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