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5347U -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5347U
CN218915347U CN202223295848.0U CN202223295848U CN218915347U CN 218915347 U CN218915347 U CN 218915347U CN 202223295848 U CN202223295848 U CN 202223295848U CN 218915347 U CN218915347 U CN 218915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tructure
supporting structure
water
support
main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58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志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58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5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5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5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接水盘适于设于空调器的底盘和换热器之间,接水盘包括主盘体和支撑结构,主盘体用于承接换热器上的水,支撑结构支撑于主盘体的下侧,且支撑结构限定出连通腔,连通腔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连通腔和第二连通腔,在水平面上,第一连通腔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和第二连通腔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分别位于主盘体的正投影的宽度两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水盘,便于保证气流与整个换热器充分换热,有利于提升空调器的性能。

Description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内设有接水盘,以承接自换热器落下的水例如冷凝水等,以便实现冷凝水等的收集、排放等。相关技术中,接水盘结构设置不合理,使得接水盘对空调器内的气流具有一定遮挡,导致气流与换热器换热效果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便于保证气流与整个换热器充分换热,有利于提升空调器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接水盘的窗式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适于设于空调器的底盘和换热器之间,所述接水盘包括:主盘体,所述主盘体用于承接所述换热器上的水;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支撑于所述主盘体的下侧,且所述支撑结构限定出连通腔,所述连通腔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连通腔和第二连通腔,在水平面上,所述第一连通腔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连通腔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分别位于所述主盘体的正投影的宽度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水盘,通过在主盘体的下侧设置支撑结构,且在主盘体的下侧形成第一连通腔和第二连通腔,以实现主盘体的架空设计,使得第一连通腔和第二连通腔的气流可以均向上流向换热器,以便保证气流与整个换热器充分换热,有利于提升空调器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间隔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主盘体的长度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背离彼此的一侧分别形成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用于避让所述底盘上的紧固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形成有第一收集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形成有第二收集腔,所述主盘体的长度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与所述第一收集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水口与所述第二收集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盘体限定出与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分别连通的盛水腔,所述盛水腔的底壁沿所述第二收集腔朝向所述第一收集腔的方向自上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收集腔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收集腔的容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水口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二收集腔的底壁齐平设置,所述第二开口的下边沿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下边沿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二收集腔的底壁的最低位置处齐平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三支撑结构和第四支撑结构,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和所述第四支撑结构分别与所述主盘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和所述第四支撑结构沿所述主盘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均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结构间隔设于所述主盘体的下方,以使所述第一连通腔的至少部分适于与所述空调器的进风口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支撑结构自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下端向上延伸至超出所述主盘体的上端,以封闭所述第二连通腔的背离所述第一连通腔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和所述第四支撑结构均形成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底盘固定,且所述第三支撑结构的背离所述第四支撑结构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用于避让所述空调器的面框上的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为一体成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第五支撑结构,多个所述第五支撑结构沿所述主盘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五支撑结构与所述主盘体的长度两端分别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支撑结构包括两个沿所述主盘体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支撑筋,两个所述支撑筋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主盘体固定,两个所述支撑筋的下端沿所述主盘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三支撑结构和第四支撑结构,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和所述第四支撑结构沿所述主盘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支撑结构与多个所述第五支撑结构在所述主盘体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分别固定,所述第四支撑结构与多个所述第五支撑结构在所述主盘体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分别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底盘、换热器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接水盘,所述壳体与所述底盘固定,以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接水盘均设于所述安装空间,且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底盘和所述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连通腔和所述第二连通腔均与所述换热器相对,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底盘固定,所述壳体形成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连通腔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的接水盘,有利于提升窗式空调器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间隔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主盘体的长度两端,所述换热器的长度两端分设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安装板形成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止抵配合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背离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一侧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板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安装板形成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止抵配合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背离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一侧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四支撑结构,所述第四支撑结构间隔设于所述主盘体的宽度一侧,且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四支撑结构自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下端向上延伸至超出所述主盘体的上端,且所述第四支撑结构的上端插配于所述窗式空调器的蜗壳的插配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水盘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接水盘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接水盘的再一个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水盘与换热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接水盘和换热器的另一个装配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所示的接水盘和换热器的爆炸图;
图7是图4中所示的接水盘和换热器的又一个装配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9是图4中所示的接水盘和换热器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11是图9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14是图12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15是图12中所示的第二子蜗壳的局部示意图;
图16是图12中所示的第二子蜗壳与接水盘的局部剖视图;
图17是图13中所示的第一子蜗壳与换热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第一子蜗壳的示意图;
图19是图13中所示的第二子蜗壳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3中所示的面框的示意图;
图21是图12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窗式空调器200、壳体101、进风口101a、翻边101b、上面板1011、左面板1012、右面板1013、换热器103、第一换热部1031、第二换热部1032、
第一安装板1033、第一翻边1033a、第二安装板1034、第二翻边1034a、
面框104、凸起1041、蜗壳105、插配槽1050、风道腔105a、卡扣105b、卡孔105c
第一子蜗壳1051、第一配合部1051a、第一止口1051b、
导向柱1051c、第一安装柱1051d、第三扣位部1051e、
走管扣1051f、第一安装孔1051g、
加强筋F、第二扣位部F1、连接部F2、
第二子蜗壳1052、第二配合部1052a、第二止口1052b、
导向孔1052c、第二安装柱1052d、第一边缘部1052e、导引面1052f、
第一扣位部1052g、第一走线扣1052h、第二安装孔1052i、
接水盘100、
主盘体1、盛水腔10、第一排水口10a、第二排水口10b、一开口10c、第二开口10d、
支撑结构2、连通腔20、第一连通腔20a、第二连通腔20b、
第一支撑结构21、第一避让槽210、第二走线扣211、第二支撑结构22、
第一收集腔21a、第二收集腔22a、第一导流壁22b、第二导流壁22c、
第三支撑结构23、固定部23a、第二避让槽23b、
第四支撑结构24、第二边缘部241、配合面241a、
第五支撑结构25、支撑筋251、第一加强筋26、第二加强筋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水盘100。其中,接水盘100适于设于空调器的底盘和换热器103之间。
如图1-图3所示,接水盘100包括主盘体1和支撑结构2,主盘体1用于承接换热器103上的水,例如冷凝水等,以便实现冷凝水等的收集、集中处理;支撑结构2支撑于主盘体1的下侧,且支撑结构2限定出连通腔20,连通腔20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连通腔20a和第二连通腔20b,则第一连通腔20a和第二连通腔20b均位于主盘体1的下侧。
在水平面上,第一连通腔20a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和第二连通腔20b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分别位于主盘体1的正投影的宽度两侧,则流至第一连通腔20a内的气流可以通过主盘体1的宽度一侧向上流向换热器103,流至第二连通腔20b内的气流可以通过主盘体1的宽度另一侧向上流向换热器103,以便保证上述所有气流均可与换热器103进行充分接触、实现充分换热,以提升空调器的性能;尤其对于换热器103包括沿主盘体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换热部1031和第二换热部1032的情况,例如换热器103为三折换热器103,第一换热部1031位于第一连通腔20a的上侧,第二换热部1032位于第二连通腔20b的上侧,流至第一连通腔20a内的气流可以流向第一换热部1031,流至第二连通腔20b内的气流可以流向第二换热部1032,以便提升气流与换热器103的换热面积,提升气流与整个换热器103的接触效果,提升空调器的性能。
在图1-图3的示例中,以主盘体1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主盘体1的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连通腔20a位于第二连通腔20b的前侧,在水平面上,第一连通腔20a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主盘体1的正投影的前侧,第二连通腔20b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主盘体1的正投影的后侧。
接水盘100用于空调器时,如果空调器的前侧形成有进风口101a,该进风口101a可以与第一连通腔20a的至少部分前后相对设置,该进风口101a处的气流可以自前向后流至第一连通腔20a和第二连通腔20b,继而第一连通腔20a的气流和第二连通腔20b的气流可以向上流向换热器103;同样,如果空调器的下侧形成有进风口101a,该进风口101a可以与第一连通腔20a的至少部分上下相对设置,且该进风口101a可以与第二连通腔20b的至少部分也上下相对设置,该进风口101a处的气流可以自下向上流至第一连通腔20a和第二连通腔20b,继而第一连通腔20a的气流和第二连通腔20b的气流可以向上流向换热器103;亦或者,如果空调器的后侧侧形成有进风口101a,该进风口101a可以与第二连通腔20b的至少部分前后相对设置,该进风口101a处的气流可以自后向前流至第一连通腔20a和第二连通腔20b,继而第一连通腔20a的气流和第二连通腔20b的气流可以向上流向换热器103。
可见,无论空调器的进风口101a形成在空调器的哪侧,支撑结构2均可以将主盘体1架起,以在主盘体1的下侧形成连通腔20,主盘体1不会完全遮挡连通腔20,使得流至连通腔20的气流可以向上流向换热器103,以使气流与整个换热器103进行充分接触、实现充分换热。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水盘100,通过在主盘体1的下侧设置支撑结构2,且在主盘体1的下侧形成第一连通腔20a和第二连通腔20b,以实现主盘体1的架空设计,使得第一连通腔20a和第二连通腔20b的气流可以均向上流向换热器103,以便保证气流与整个换热器103充分换热,有利于提升空调器的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支撑结构2包括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间隔设置,且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分别设于主盘体1的长度两端,则第一支撑结构21、第二支撑结构22和主盘体1可以大致形成拱桥结构形式,以在保证形成连通腔20以实现通风的前提下,同时保证了支撑结构2对主盘体1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实现对主盘体1的稳定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结构21的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22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
可选地,在图3的示例中,支撑结构2还包括第一加强筋26和/或第二加强筋27,第一加强筋26设在主盘体1的下侧,且第一加强筋26连接主盘体1和第一支撑结构21,第二加强筋27设在主盘体1的下侧,且第二加强筋27连接主盘体1和第二支撑结构22,以进一步保证支撑结构2对主盘体1的稳定支撑。
可选地,第一加强筋26和/或第二加强筋27形成为三角形板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的背离彼此的一侧分别形成有第一避让槽210,第一避让槽210用于避让底盘上的紧固件,使得支撑结构2的设置不会影响底盘与其他部件例如空调器的壳体101的固定,以便实现底盘与其他部件的可靠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避让槽210的具体位置以及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例如,第一支撑结构21的第一避让槽210和第二支撑结构22的第一避让槽210分别为两个。
例如,在图1-图3、图12和图13的示例中,接水盘100用于空调器,主盘体1沿左右方向延伸,空调器的壳体101包括左面板1012和右面板1013,左面板1012和右面板1013分别通过紧固件与底盘固定相连,第一支撑结构21的第一避让槽210用于避让连接左面板1012和底盘的紧固件,第二支撑结构22的第一避让槽210用于避让连接右面板1013和底盘的紧固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支撑结构21形成有第一收集腔21a,第二支撑结构22形成有第二收集腔22a,主盘体1的长度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排水口10a和第二排水口10b,第一排水口10a与第一收集腔21a连通,第二排水口10b与第二收集腔22a连通,则主盘体1收集的水可以通过第一排水口10a流至第一收集腔21a、和/或、通过第二排水口10b流至第二收集腔22a,使得接水盘100既可以适用于需要承接较少水量的情况,也可以适用于需要承接较多水量的情况,以提升接水盘100的适用性。可见,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均具有支撑主盘体1和收集主盘体1排出的水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主盘体1限定出盛水腔10,盛水腔10的顶部敞开,以便承接自换热器103上流下的水,盛水腔10与第一排水口10a和第二排水口10b分别连通,盛水腔10的底壁沿第二收集腔22a朝向第一收集腔21a的方向自上向下倾斜延伸,则盛水腔10承接的至少部分水沿第二收集腔22a朝向第一收集腔21a的方向通过第一排水口10a流至第一收集腔21a,例如盛水腔10的水较少时,盛水腔10内的所有水可以流向第一收集腔21a,盛水腔10的水较多时,盛水腔10内的一部分流向第一收集腔21a、另一部分水流向第二收集腔22a,以实现盛水腔10内水的分散收集,有利于实现盛水腔10内的水的快速、及时排出。其中,第一收集腔21a的容积大于第二收集腔22a的容积,以便保证第一收集腔21a满足接水盘100的收集需求。
例如,在图1-图3的示例中,以主盘体1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为例,第一收集腔21a位于主盘体1的左侧,第二收集腔22a位于主盘体1的右侧,盛水腔10的底壁形成为平面,盛水腔10的底壁自右向左、由上向下直线延伸,便于简化盛水腔10的结构。当然,盛水腔10的底壁还可以形成为曲面。可以理解的是,盛水腔1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7和图8所示,第二排水口10b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10c和第二开口10d,第一开口10c的下边沿与第二收集腔22a的底壁齐平设置,第二开口10d的下边沿位于第一开口10c的下边沿上方,则盛水腔10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0c和第二开口10d流至第二收集腔22a,而第二收集腔22a内的水可以至少通过第一开口10c流至盛水腔10,继而流至第一收集腔21a,即第二收集腔22a内的水可以通过盛水腔10流至第一收集腔21a,有利于避免第二收集腔22a内的水残留。
例如,当第二收集腔22a内的水较少时,比如第二收集腔22a内的液面位于第二开口10d的下边沿的下侧,第二收集腔22a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0c流至盛水腔10、而后流至第一收集腔21a;当第二收集腔22a内的水较多时,比如第二收集腔22a内的液面位于第二开口10d的下边沿的上侧,第二收集腔22a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0c和第二开口10d流至盛水腔10、而后流至第一收集腔21a。可见,第一开口10c可以作为第二收集腔22a内的水流至第一收集腔21a内的主要排水口;如果第一开口10c发生堵塞,则可以通过第二开口10d将第二收集腔22a内的水排至第一收集腔21a,第二开口10d可以作为第二收集腔22a内的水流至第一收集腔21a内的次要排水口,实现冗余设计,保证排水顺畅性。
可选地,在图1-图3的示例中,第一收集腔21a内设有水处理组件(例如水泵或加湿装置、或气雾化装置等),水处理组件用于处理第一收集腔21a内的水,以实现第一收集腔21a内的水的自消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开口10c的下边沿与第二收集腔22a的底壁的最低位置处齐平设置,以便于保证第二收集腔22a内的所有水通过盛水腔10流至第一收集腔21a内,避免第二收集腔22a内的水残留。
可见,盛水腔10内的水最终都会流至第一收集腔21a内,以便实现盛水腔10内的水的集中收集,便于对水的后续集中处理。
例如,在图7和图8的示例中,第二收集腔22a的底壁包括主盘体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导流壁22b和第二导流壁22c,第一导流壁22b和第二导流壁22c分别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向下延伸,使得第一导流壁22b和第二导流壁22c的连接位置处为第二收集腔22a的底壁的最低位置,第一开口10c的下边沿与第一导流壁22b和第二导流壁22c的连接位置处齐平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支撑结构2还包括第三支撑结构23和第四支撑结构24,第三支撑结构23和第四支撑结构24分别与主盘体1间隔设置,第三支撑结构23和第四支撑结构24沿主盘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三支撑结构23和第四支撑结构24均连接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以便使得第一支撑结构21、第二支撑结构22、第三支撑结构23和第四支撑结构24形成为封闭环形结构,以便于进一步保证支撑结构2对主盘体1的稳定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12所示,第三支撑结构23间隔设于主盘体1的下方,以使第一连通腔20a的至少部分适于与空调器的进风口101a相对,从而在保证支撑结构2对主盘体1的稳定支撑的前提下,减小第三支撑结构23对第一连通腔20a的遮挡,保证气流流动顺畅,减小进风阻力。
可选地,第三支撑结构23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支撑筋,第一支撑板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支撑板沿主盘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支撑筋为至少一个,且第一支撑筋沿主盘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支撑筋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板,使得第三支撑结构23大致形成工字型结构,保证第三支撑结构23的结构强度,且保证模具制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四支撑结构24自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的下端向上延伸至超出主盘体1的上端,以封闭第二连通腔20b的背离第一连通腔20a的一侧,以便保证第四支撑结构24对主盘体1的稳定支撑,同时可以通过第四支撑结构24与窗式空调器200的其他部件配合来保证风道密封性,降低对壳体101的密封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三支撑结构23和第四支撑结构24均形成有固定部23a,固定部23a用于与底盘固定,以便实现支撑结构2的安装,从而实现接水盘100的安装;第三支撑结构23的背离第四支撑结构24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避让槽23b,第二避让槽23b用于避让空调器的面框104上的凸起1041,以使第三支撑结构23不会干涉面框104的安装,保证面框104的顺利组装。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避让槽23b的具体位置以及数量、固定部23a的具体位置以及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例如,在图1-图3的示例中,第三支撑结构23和第四支撑结构24均形成有多个固定部23a,该多个固定部23a沿主盘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便保证第三支撑结构23与底盘可靠固定、保证第四支撑结构24与底盘可靠固定;第三支撑结构23形成有多个第二避让槽23b,多个第二避让槽23b沿主盘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多个固定部23a和多个第二避让槽23b沿主盘体1的长度方向一一交替设置,使得相邻两个固定部23a之间设有一个第二避让槽23b,相邻两个第二避让槽23b之间设有一个固定部23a。当然,固定部23a还可以为一个,第二避让槽23b还可以为一个。
可选地,第三支撑结构23和第四支撑结构24分别与底盘通过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等)固定,固定部23a可以为螺钉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接水盘100为一体成型件,例如接水盘100一体铸造成型,便于接水盘100的加工,保证生产效率。例如,接水盘100包括主盘体1和支撑结构2,主盘体1和支撑结构2为一体成型件;例如,支撑结构2包括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主盘体1、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为一体成型件;再例如,支撑结构2包括第一支撑结构21、第二支撑结构22、第三支撑结构23和第四支撑结构24,主盘体1、第一支撑结构21、第二支撑结构22、第三支撑结构23和第四支撑结构24为一体成型件;例如,支撑结构2包括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主盘体1和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为一体成型件;例如,支撑结构2包括第一支撑结构21、第二支撑结构22和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主盘体1、第一支撑结构21、第二支撑结构22和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为一体成型件;再例如,支撑结构2包括第一支撑结构21、第二支撑结构22、第三支撑结构23、第四支撑结构24和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主盘体1、第一支撑结构21、第二支撑结构22、第三支撑结构23、第四支撑结构24和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为一体成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支撑结构2包括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沿主盘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五支撑结构25与主盘体1的长度两端分别间隔设置,则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可以对主盘体1起到稳定支撑作用,同时第五支撑结构25也不会完全遮挡连通腔20,相邻两个第五支撑结构25之间的空腔可以为连通腔20的至少部分,则在保证形成连通腔20以实现通风的前提下,同时保证了支撑结构2对主盘体1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实现对主盘体1的稳定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的形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此外,当支撑结构2包括第一支撑结构21、第二支撑结构22和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时,每个第五支撑结构25与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分别间隔设置。
可选地,第五支撑结构25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支撑筋,第二支撑板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支撑板沿主盘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支撑筋为至少一个,且第二支撑筋沿主盘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支撑筋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板,使得第五支撑结构25大致形成工字型结构,保证第五支撑结构25的结构强度,且保证模具制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五支撑结构25包括两个沿主盘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支撑筋251,两个支撑筋251的上端分别与主盘体1固定,两个支撑筋251的下端沿主盘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则每个第五支撑结构25和主盘体1可以大致形成拱桥结构形式,以有效保证每个第五支撑结构25对主盘体1的稳定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支撑筋251的彼此靠近的一端可以通过主盘体1间接固定,或者两个支撑筋251的彼此靠近的一端也可以直接固定。
可选地,支撑筋251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和第三支撑段,第一支撑段水平设置,且第一支撑段沿主盘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以便于第一支撑段与主盘体1固定,第二支撑段竖直设置,第三支撑段连接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且第三支撑段相对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倾斜设置,两个支撑筋251的第三支撑段自上向下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以有效保证第五支撑结构25和主盘体1形成拱桥结构形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支撑结构2还包括第三支撑结构23和第四支撑结构24,第三支撑结构23和第四支撑结构24沿主盘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三支撑结构23与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在主盘体1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分别固定,第四支撑结构24与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在主盘体1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以便使得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可以通过第三支撑结构23和第四支撑结构24连接为一个整体,以进一步提升支撑结构2的承载能力,保证支撑结构2对主盘体1的稳定支撑。
在图1-图3的示例中,以主盘体1的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为例,第三支撑结构23与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的前端分别固定,第四支撑结构24与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的后端分别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支撑结构2包括第一支撑结构21、第二支撑结构22、第三支撑结构23、第四支撑结构24和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沿主盘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分别设于主盘体1的长度两端,第三支撑结构23和第四支撑结构24分别间隔设于主盘体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第三支撑结构23和第四支撑结构24均连接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以使得第一支撑结构21、第二支撑结构22、第三支撑结构23和第四支撑结构24,多个第五支撑结构25设在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之间,每个第五支撑结构25在主盘体1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三支撑结构23固定,且每个第五支撑结构25在主盘体1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四支撑结构24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200,如图12和图13所示,包括壳体101、底盘、换热器103和接水盘100,壳体101与底盘固定,以限定出安装空间,换热器103和接水盘100均设于安装空间,且接水盘100设于底盘和换热器103之间,第一连通腔20a和第二连通腔20b均与换热器103相对,支撑结构2与底盘固定,以便实现接水盘100的安装;壳体101形成有进风口101a,进风口101a与第一连通腔20a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则进风口101a的下边沿位于第一连通腔20a的上边沿的下方,或者说进风口101a的下边沿位于支撑结构2的上边沿的下方,以使进风口101a处的至少部分气流流至第一连通腔20a和第二连通腔20b,第一连通腔20a的气流和第二连通腔20b的气流可以向上流向换热器103,以与整个换热器103充分换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200,通过采用上述的接水盘100,有利于提升窗式空调器200的性能。
例如,第二连通腔20b通过第一连通腔20a与进风口101a连通;在图1-图3、图13和图14的示例中,第一连通腔20a和第二连通腔20b均与换热器103上下相对,第一连通腔20a位于第二连通腔20b的前侧,壳体101的前侧形成有进风口101a,进风口101a的一部分与第一连通腔20a前后相对,进风口101a的另一部分与换热器103前后相对,进风口101a处的气流的一部分自前向后流至第一连通腔20a和第二连通腔20b,而后向上流向换热器103,另一部分直接流向换热器103。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通腔20a和第二连通腔20b均与进风口101a相对,例如进风口101a形成在窗式空调器200的底侧,进风口101a处的气流自下向上流至第一连通腔20a和第二连通腔20b,而后向上流向换热器103。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进风口101a通常设有过滤网等,进风口101a形成在窗式空调器200的前侧或后侧,相对进风口101a形成在窗式空调器200的底侧的方案,过滤网等部件设置方便,且整机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9-图11所示,支撑结构2包括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间隔设置,且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分别设于主盘体1的长度两端,换热器103的长度两端分设有第一安装板1033和第二安装板1034,第一安装板1033和第二安装板1034用于实现换热器103的安装。
其中,第一安装板1033支撑于第一支撑结构21的上表面,且第一安装板1033形成有第一翻边1033a,第一翻边1033a止抵配合于第一支撑结构21的背离第二支撑结构22的一侧表面,则第一翻边1033a与第一支撑结构21交错设置,以实现风道密封;和/或,第二安装板1034支撑于第二支撑结构22的上表面,且第二安装板1034形成有第二翻边1034a,第二翻边1034a止抵配合于第二支撑结构22的背离第一支撑结构21的一侧表面,则第二翻边1034a与第二支撑结构22交错设置,以实现风道密封。
可选地,第一翻边1033a沿主盘体1的宽度方向连续延伸,且与第一支撑结构21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钉固定;第二翻边1034a沿主盘体1的宽度方向连续延伸,且与第二支撑结构22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钉固定。当换热器103为三折换热器时,换热器103具有连接板,第一安装板1033和第二安装板1034中的其中一个为换热器支撑板、另一个为换热器边板,换热器边板与连接板固定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5和图16所示,支撑结构2还包括第四支撑结构24,第四支撑结构24间隔设于主盘体1的宽度一侧,且第四支撑结构24连接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第四支撑结构24自第一支撑结构21和第二支撑结构22的下端向上延伸至超出主盘体1的上端,且第四支撑结构24的上端插配于窗式空调器200的蜗壳105的插配槽1050,以使第四支撑结构24的上端与插配槽1050的槽壁错位配合,便于第四支撑结构24的上端与插配槽1050的壁面抵接,以在第四支撑结构24的上端和插配槽1050之间形成凹凸密封结构,使得第四支撑结构24和蜗壳105在配合位置处形成良好密封,从而便于保证蜗壳105的风道腔105a的密封性,保证窗式空调器200的出风性能和风量等;同时方便了接水盘100和蜗壳105的组装,且插配槽1050可以限制第四支撑结构24的上端的移动,使得第四支撑结构24和蜗壳105配合稳定、组装可靠,便于进一步保证接水盘100和蜗壳105之间密封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蜗壳105的下端具有第一边缘部1052e和第一扣位部1052g,第四支撑结构24的上端具有第二边缘部241,第一边缘部1052e与第一扣位部1052g之间形成有插配槽1050,第二边缘部241插配于插配槽1050,使得第二边缘部241与第一边缘部1052e错位设置。
例如,在图15和图16的示例中,第一扣位部1052g为多个,且多个第一扣位部1052g沿主盘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边缘部1052e与每个第一扣位部1052g形成插配槽1050,第二边缘部241插配于多个插配槽1050,以便保证整个第四支撑结构24在其长度方向上与蜗壳105的可靠组装,提高接水盘100与蜗壳105的组装稳定性,同时多个第一扣位部1052g可以保证在整个接水盘100在其长度方向与蜗壳105配合处的密封可靠,从而提高蜗壳105和接水盘100密封可靠性。当然,第一扣位部1052g还可以为一个,此时第一扣位部1052g在主盘体1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以及长度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
可选地,第一扣位部1052g可以位于第一边缘部1052e的背离风道腔105a的一侧,使得蜗壳105与第四支撑结构24组装完成后,第一扣位部1052g位于风道腔105a外,以便操作人员在组装蜗壳105和接水盘100时可以直观看到第一扣位部1052g的位置,保证第一边缘部1052e快速准确配合于插配槽1050。
当然,第一扣位部1052g还可以位于第一边缘部1052e的朝向风道腔105a的一侧,使得蜗壳105与接水盘100组装完成后,第一扣位部1052g位于风道腔105a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一边缘部1052e的朝向第一扣位部1052g的一侧具有导引面1052f,导引面1052f用于将第二边缘部241导引至插配槽1050,以使得第二边缘部241和插配槽1050的配合准确,提升蜗壳105与第四支撑结构24的组装效率。例如,插配槽1050具有插配口,第二边缘部241通过插配口伸入插配槽1050内,导引面1052f可以位于插配口处。
其中,第二边缘部241具有与导引面1052f抵接的配合面241a,导引面1052f和配合面241a止抵配合,以便增大第一边缘部1052e和第二边缘部241的配合面241a积,进一步提升蜗壳105和第四支撑结构24的装配密封性。
可见,通过设置第二边缘部241具有与导引面1052f抵接的配合面241a,不会因导引面1052f的设置而降低蜗壳105和第四支撑结构24之间的密封性,反而可以在提升蜗壳105与接水盘100组装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保证蜗壳105与接水盘100密封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14所示,支撑结构2包括第一支撑结构21,第一支撑结构21形成有第一收集腔21a,第一收集腔21a用于安装水处理组件(例如水泵或加湿装置、或气雾化装置等),水处理组件用于处理接水盘100承接的水,且水处理组件具有连接线和连接管;蜗壳105的长度一端具有第一走线扣1052h和走管扣1051f,第一走线扣1052h可以至少用于限制水处理组件的连接线,走管扣1051f可以至少用于限制水处理组件的连接管,从而方便连接线和连接管的布置,避免连接线或连接管干扰其它部件的正常工作、或者避免连接线和连接管管之间产生干涉而出现短路等情况,同时使得连接线和连接管的布置整齐,方便了安装人员对连接线和走线管的安装,有利于提高空调器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可选地,连接线与窗式空调器200的电控盒电连接,电控盒可以位于窗式空调器200的外机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支撑结构21上还具有第二走线扣211,第二走线扣211位于第一收集腔21a的上方,相对于第一走线扣1052h,第二走线扣211邻近第一收集腔21a设置,也就是说,第二走线扣211与第一收集腔21a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走线扣1052h与第一收集腔21a之间的距离,第一走线扣1052h间隔设于第二走线扣211的上方,则安装于第一收集腔21a的水处理组件的连接线可以先穿设于第二走线扣211、而后穿设于第一走线扣1052h,以实现连接线在上下方向的可靠布置,同时第二走线扣211邻近第一收集腔21a设置,以固定靠近水处理组件的连接线的部分,从而避免连接线和水处理组件之间产生干涉损伤连接线,进一步保证连接线走线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蜗壳105包括沿主盘体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子蜗壳1051和第二子蜗壳1052,第一子蜗壳1051与换热器103固定,走管扣1051f形成在第一子蜗壳1051上,插配槽1050形成在第二子蜗壳1052上,且第一走线扣1052h形成在第二子蜗壳1052上,使得第一走线扣1052h和走管扣1051f分布较为分散,从而使得水处理组件的连接管和连接线布置较为分散,以避免连接管和连接线之间干涉,方便水处理组件连接管和连接线的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9所示,第一子蜗壳1051具有第一配合部1051a,第二子蜗壳1052具有第二配合部1052a,第一配合部1051a和第二配合部1052a通过止口结构止口配合,以避免第一子蜗壳1051和第二子蜗壳1052装配时在配合位置处产生错位或段差,保证装配准确,同时可以保证第一子蜗壳1051和第二子蜗壳1052之间配合密封性。
其中,止口结构延伸为开口环形,插配槽1050位于止口结构的开口所在的一侧,以便于保证第一子蜗壳1051和第二子蜗壳1052中的其中一个在止口结构的周向上与其他部件的密封配合。
例如,以第二子蜗壳1052与接水盘100配合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第一子蜗壳1051与接水盘100配合的实施方案;止口结构的开口位于止口结构的下侧,第二子蜗壳1052的下端与接水盘100配合,即第一边缘部1052e位于第二子蜗壳1052的下端,第一边缘部1052e插配于接水盘100上的插配槽1050、或第二边缘部241插配于第二子蜗壳1052上的插配槽1050。
以接水盘100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接水盘100的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为例,第一子蜗壳1051位于第二子蜗壳1052的前侧,止口结构包括第一配合段、第二配合段和第三配合段,第一配合段和第三配合段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配合段和第三配合段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配合段沿左右方向延伸且连接第一配合段和第三配合段,使得止口结构自第一子蜗壳1051的左端围绕风道腔105a向上延伸、再向右延伸、而后向下延伸,以便保证整个风道腔105a的密封性。
例如,止口结构包括第一止口1051b和第二止口1052b,第一止口1051b形成在第一配合部1051a上,第二止口1052b形成在第二配合部1052a上,第一止口1051b和第二止口1052b分别自接水盘100的长度一端围绕风道腔105a朝向接水盘100的长度另一端延伸,以便保证整个风道腔105a在第一子蜗壳1051和第二子蜗壳1052配合位置处的密封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止口1051b和第二止口1052b中的其中一个为公止口,另一个为母止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9所示,第一配合部1051a和第二配合部1052a通过导向结构和卡扣结构配合,导向结构和卡扣结构均位于止口结构的背离风道腔105a的一侧,以便使得导向结构和卡扣结构的组装不会影响止口结构处的密封性。
其中,导向结构包括导向孔1052c和与导向孔1052c配合的导向柱1051c,通过导向结构引导第一配合部1051a和第二配合部1052a配合,保证第一子蜗壳1051和第二子蜗壳1052的组装方向,保证第一配合部1051a和第二配合部1052a的配合效率;卡扣结构包括卡扣105b和与卡扣105b配合的卡孔105c,同时卡扣结构固定第一配合部1051a和第二配合部1052a,以便实现第一子蜗壳1051和第二子蜗壳1052的初步固定,便于第一子蜗壳1051和第二子蜗壳1052的后续固定连接,同时使得第一配合部1051a和第二配合部1052a的配合稳定、可靠,进一步保证风道腔105a的密封性可靠。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孔1052c形成在第一配合部1051a和第二配合部1052a中的其中一个上,导向柱1051c形成在第一配合部1051a和第二配合部1052a中的另一个上。同样,卡扣105b形成在第一配合部1051a和第二配合部1052a中的其中一个上,卡孔105c形成在第一配合部1051a和第二配合部1052a中的另一个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结构为多个,多个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沿接水盘100的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错位设置;和/或,卡扣结构为多个,多个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扣结构、第二卡扣结构、第三卡扣结构和第四卡扣结构,第一卡扣结构、第二卡扣结构、第三卡扣结构和第四卡扣结构分别位于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位置处。
例如,在图17和图19的示例中,导向结构为两个,两个导向结构分别为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且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都包括导向孔1052c和导向柱1051c,在接水盘100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间隔设置,且在接水盘100的宽度方向上,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也间隔设置,以使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错位设置,以便于保证整个第一子蜗壳1051和整个第二子蜗壳1052的组装方向,保证蜗壳105的组装效率。当然,导向结构还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可选地,每个导向结构的导向柱1051c均形成在第一子蜗壳1051上,则每个导向结构的导向孔1052c均形成在第二子蜗壳1052上。当然,每个导向结构的导向柱1051c还可以均形成在第二子蜗壳1052上,每个导向结构的导向孔1052c均形成在第一子蜗壳1051上;或者至少一个导向结构的导向柱1051c形成在第一子蜗壳1051上,其余导向结构的导向柱1051c形成在第二子蜗壳1052上。
可选地,每个卡扣结构的卡扣105b均形成在第一子蜗壳1051上,则每个卡扣结构的卡孔105c均形成在第二子蜗壳1052上。当然,每个卡扣结构的卡扣105b还可以均形成在第二子蜗壳1052上,每个卡扣结构的卡孔105c均形成在第一子蜗壳1051上;或者,至少一个卡扣结构的卡扣105b形成在第一子蜗壳1051上,且其余卡扣结构的卡扣105b形成在第二子蜗壳1052上。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四边形”可以为平面四边形、也可以为立体四边形,即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也可以非位于同一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9所示,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沿上述四边形的对角线方向间隔设置,使得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可以对卡扣结构的组装也起到一定导引作用,进一步提升第一子蜗壳1051和第二子蜗壳1052的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9所示,第一子蜗壳1051形成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051g,第二子蜗壳1052形成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052i,固定件穿设于第一安装孔1051g固设于第二安装孔1052i内以将第一子蜗壳1051和第二子蜗壳1052固定,保证蜗壳105的密封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风道腔105a的密封可靠。
例如,在图17和图19的实例中,第一子蜗壳1051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两个上下间隔的第一安装孔1051g,第二子蜗壳1052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两个上下间隔的第二安装孔1052i。可选地,固定件为螺钉或螺栓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9所示,第一子蜗壳1051形成有加强筋F,加强筋F沿主盘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增加第一子蜗壳1051的结构强度,以减少第一子蜗壳1051的形变和提高第一子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9所示,加强筋F形成有第二扣位部F1和连接部F2,第二扣位部F1用于与窗式空调器200的上面板1011卡扣配合,连接部F2用于与上面板1011固定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扣位部F1为一个或多个,连接部F2为一个或多个。第二扣位部F1与上面板1011直接卡扣配合、或通过其他结构间接卡扣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9所示,第一子蜗壳1051还形成有第三扣位部1051e,第三扣位部1051e间隔设于加强筋F的前侧,第三扣位部1051e用于与空调器的面框104卡扣配合,便于第一子蜗壳1051与面框104的快速组装,实现第一子蜗壳1051与面框104的卡紧,同时加强筋F的设置也不会干涉第一子蜗壳1051与面框104的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图13图17和图19所示,壳体101包括上面板1011、左面板1012和右面板1013,蜗壳105与左面板1012和右面板1013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即蜗壳105与左面板1012通过紧固件固定,蜗壳105与右面板1013通过紧固件固定,上面板1011遮盖于连接蜗壳105与左面板1012的紧固件b,且上面板1011遮盖于连接蜗壳105与右面板1013的紧固件,以减少壳体101上暴露的紧固件的数量。
其中,蜗壳105与左面板1012和右面板1013连接的所采用的紧固件的轴向与竖直方向平行,即连接蜗壳105与左面板1012的紧固件沿上下方向穿设于蜗壳105和左面板1012,连接蜗壳105与右面板1013的紧固件沿上下方向穿设于蜗壳105和右面板1013,以便于上面板1011有效遮盖上述紧固件,避免紧固件外露。
可选地,左面板1012和右面板1013分别形成有水平设置的翻边101b,蜗壳105形成有竖直布置的安装柱,紧固件穿设于翻边101b且与安装柱固定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和图22所示,蜗壳105包括第一子蜗壳1051和第二子蜗壳1052,第一子蜗壳1051位于第二子蜗壳1052的前侧,第一子蜗壳1051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安装柱1051d,左面板1012与第一子蜗壳1051左侧的第一安装柱1051d固定相连,右面板1013与第一子蜗壳1051右侧的第一安装柱1051d固定相连;第二子蜗壳1052的右侧形成有第二安装柱1052d,第二安装柱1052d与右面板1013固定相连,第二子蜗壳1052的左侧并未形成有第二安装柱1052d,以便于第二子蜗壳1052避让水处理组件的连接线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2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适于设于空调器的底盘和换热器之间,所述接水盘包括:
主盘体,所述主盘体用于承接所述换热器上的水;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支撑于所述主盘体的下侧,且所述支撑结构限定出连通腔,所述连通腔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连通腔和第二连通腔,在水平面上,所述第一连通腔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连通腔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分别位于所述主盘体的正投影的宽度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间隔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主盘体的长度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背离彼此的一侧分别形成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用于避让所述底盘上的紧固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形成有第一收集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形成有第二收集腔,所述主盘体的长度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与所述第一收集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水口与所述第二收集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盘体限定出与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分别连通的盛水腔,所述盛水腔的底壁沿所述第二收集腔朝向所述第一收集腔的方向自上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收集腔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收集腔的容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口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二收集腔的底壁齐平设置,所述第二开口的下边沿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下边沿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二收集腔的底壁的最低位置处齐平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三支撑结构和第四支撑结构,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和所述第四支撑结构分别与所述主盘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和所述第四支撑结构沿所述主盘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均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结构间隔设于所述主盘体的下方,以使所述第一连通腔的至少部分适于与所述空调器的进风口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结构自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下端向上延伸至超出所述主盘体的上端,以封闭所述第二连通腔的背离所述第一连通腔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和所述第四支撑结构均形成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底盘固定,且所述第三支撑结构的背离所述第四支撑结构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用于避让所述空调器的面框上的凸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为一体成型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第五支撑结构,多个所述第五支撑结构沿所述主盘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五支撑结构与所述主盘体的长度两端分别间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支撑结构包括两个沿所述主盘体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支撑筋,两个所述支撑筋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主盘体固定,两个所述支撑筋的下端沿所述主盘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三支撑结构和第四支撑结构,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和所述第四支撑结构沿所述主盘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支撑结构与多个所述第五支撑结构在所述主盘体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分别固定,所述第四支撑结构与多个所述第五支撑结构在所述主盘体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分别固定。
16.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底盘、换热器和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水盘,所述壳体与所述底盘固定,以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接水盘均设于所述安装空间,且所述接水盘设于所述底盘和所述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连通腔和所述第二连通腔均与所述换热器相对,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底盘固定,
所述壳体形成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连通腔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间隔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主盘体的长度两端,所述换热器的长度两端分设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
所述第一安装板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安装板形成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止抵配合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背离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一侧表面;和/或,
所述第二安装板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安装板形成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止抵配合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背离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一侧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四支撑结构,所述第四支撑结构间隔设于所述主盘体的宽度一侧,且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四支撑结构自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下端向上延伸至超出所述主盘体的上端,且所述第四支撑结构的上端插配于所述窗式空调器的蜗壳的插配槽。
CN202223295848.0U 2022-12-07 2022-12-07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Active CN218915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5848.0U CN218915347U (zh) 2022-12-07 2022-12-07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5848.0U CN218915347U (zh) 2022-12-07 2022-12-07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5347U true CN218915347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1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5848.0U Active CN218915347U (zh) 2022-12-07 2022-12-07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5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081461A (en) Air-conditioning unit with multi-position coil
CN211476123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8915347U (zh)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CN211345790U (zh) 窗式空调器的接水盘、底盘组件及窗式空调器
CN110906525A (zh) 接水盘和窗式空调器
CN216557425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外机
CN219063604U (zh) 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CN21083226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396992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WO2023103117A1 (zh) 空调器
CN219810004U (zh) 风道组件及空气处理机组
CN218495093U (zh) 外壳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8495118U (zh) 风管式空调器
CN218721883U (zh) 室内机
CN216924706U (zh) 风管机
WO2021134893A1 (zh) 窗式空调器的接水盘、底盘组件及窗式空调器
CN216204238U (zh) 电机盖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220188U (zh) 一种下底座及空调器
CN21302025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495095U (zh) 风管式空调机
CN218119901U (zh) 接水盘及空调室内机
CN215372702U (zh) 空调器
CN218721866U (zh) 风管机
CN212204779U (zh) 换热器组件及风管机
CN218495094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