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20188U - 一种下底座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底座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20188U
CN210220188U CN201920546266.4U CN201920546266U CN210220188U CN 210220188 U CN210220188 U CN 210220188U CN 201920546266 U CN201920546266 U CN 201920546266U CN 210220188 U CN210220188 U CN 210220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tank
tank
bas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62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ng Yue
岳阳
Youjian Zeng
曾友坚
Anfa Luo
罗安发
Bingluo Qiang
强兵罗
Zhenhua Wang
王振华
Yi Qian
钱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462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20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20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201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底座及空调器,所述下底座包括:下底座本体和设置在下底座本体上的水槽结构,所述水槽结构包括:第一水槽和位于所述第一水槽下方的第二水槽,所述第一水槽的第一槽壁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水槽的第二槽壁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倾斜角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底座,通过调整优化水槽结构中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角度,使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满足零件间隙和脱模斜度的工艺要求,避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产生较大间隙或者干涉,而影响制备的下底座的产品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下底座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底座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为便于拆卸安装,现有一些空调的底座采用了分体式结构,即将底座分为上底座和下底座,上底座与下底座采用可拆式连接,然后将换热器、铜管等部件安装在上底座上,将室内电机、风叶和电控等故障率高的组件安装在下底座上,同时,排水槽也设置在下底座上。通常,排水槽与下底座采用一体成型方式设计,但由于没有对排水槽的结构进行特别优化,使得下底座在生产过程中,易出现出模困难的问题,影响产品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排水槽的结构没有针对下底座的出模方向进行结构优化,易出现出模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底座,包括:下底座本体和设置在下底座本体上的水槽结构,所述水槽结构包括:第一水槽和位于所述第一水槽下方的第二水槽,所述第一水槽的第一槽壁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水槽的第二槽壁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倾斜角度。通过调整优化水槽结构中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角度,使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满足零件间隙和脱模斜度的工艺要求,避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产生较大间隙或者干涉,而影响制备的下底座的产品品质。
可选的,所述第二水槽在装配状态下位于空调器的外部,适于接收凝结在所述第一槽壁上的冷凝水,以提高冷凝水收集的全面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水槽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水槽的长度。这样保证凝结在第一槽壁上的冷凝水可以被充分收集到第二水槽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水槽上设置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与设置在所述下底座本体上的排水部连通,并适于引导所述第一水槽内的水流向排水部。通过设置导流通道,可以将第一水槽内的水通过排水部排出空调器外,避免冷凝水在第一水槽内累积。
可选的,所述第一水槽上还设置有第一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连通所述第一水槽和所述第二水槽,并适于引导所述第一水槽内的水流向所述第二水槽。在水量较大时,第一过水孔可以起到分流作用,将冷凝水排向第二水槽,可以加速排除第一水槽内的冷凝水,避免出现因为水量过大而从第一水槽溢出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第二水槽上设置有第二过水孔,所述第二水槽内的水通过所述第二过水孔流向所述排水部。通过设置第二过水孔,可以避免冷凝水累积在第二水槽内,防止冷凝水在下水槽中累积而溢出。
可选的,所述第一槽壁的自由端连接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适于引导所述下底座与上底座的装配。空调底座在装配过程中,上底座的支撑部可以沿着导向部插入到下底座的上水槽中,提高了装配的便利性。
可选的,所述导向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槽壁的长度相等,防止第一水槽内的冷凝水越过第一槽壁溢出到壳体外部造成漏水。
可选的,所述水槽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壁上的筋板,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筋板适于与所述上底座的支撑部相抵靠;以对上底座进行支撑,提高上底座与下底座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筋板将所述第一水槽分为前接水区和后接水区,所述筋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前接水区和所述后接水区的第三过水孔。进一步防止第一水槽中水积累太多造成溢出等情况的发生,进而提升空调器的使用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槽壁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导流筋,所述第一导流筋适于将所述第一槽壁上的冷凝水导入第二水槽。第一导流筋可以对第一水槽外侧壁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有效的引导,以使其流入第二水槽内,从而确保对冷凝水收集的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下底座上排水槽的结构没有针对底座的出模方向进行结构优化,易出现出模困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包含上述任一所述的下底座。所述空调器与上述下底座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下底座可拆卸连接的上底座,在装配状态下,所述上底座的支撑部位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筋板之间。将底座应用于空调器时,蒸发器固定在支撑部上,且其一侧端部连接前接水区,上底座的支撑板连接至后接水区,由此,可以更加便捷的实现蒸发器及上底座内外侧壁产生的冷凝水收集,提高冷凝水收集的全面性,进一步防止冷凝水泄露滴落等情况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上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导流筋,适于将冷凝水引导至所述后接水区内。第二导流筋可以对底座外侧壁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有效的引导,以使其流入上水槽内,从而确保对冷凝水收集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底座与贯流风扇装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底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底座与下底座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座与蒸发器装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座与贯流风扇装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下底座,11-水槽结构,111-第一水槽,1111-第一槽壁,1112-前接水区, 1113-后接水区,1114-第一导流筋,112-第二水槽,1121-第二槽壁,113-第一过水孔,114-导流通道,115-第二过水孔,116-导向部,117-筋板,118--第三过水孔,12-下底座本体,121-蜗壳,122-蜗舌,123-风道,13-排水部,131-排水通道,132-排水口,14-出风口,2-上底座,20-支撑板,21-支撑部,22-挂钩部, 23-上底座本体,24-第三导流筋,25-第二导流筋,3-蒸发器,4-贯流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对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方位作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是指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顶端”、“底端”这些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现有技术中,下底座上的排水槽有的为单槽,底座上出现的冷凝水直接通过单槽排出空调器外。但单槽收集的冷凝水不能顾及到所有凝结冷凝水的地方,因此,常会有冷凝水滴落到空调器内部或室内环境中,降低了使用舒适性。为充分收集冷凝水,现有技术中也有将排水槽设置为双槽结构的。但是,虽然双槽结构的排水槽虽然提高了冷凝水的收集全面性,但双槽结构的排水槽通常具有两个槽板。如果不针对底座的出模方向,对两槽板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进行限定,就有可能在同一方向上有可能出现平行设置的板。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出现平行板时,在出模时易产生干涉,无法保证产品品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槽结构11,并针对水槽结构11 进行优化,使水槽结构11中不出现平行的板,从而提高出模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3、图5图7、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底座、面板(图中未示处)、外壳(图中未示处)、蒸发器3及导风组件等,底座、面板以及外壳之间形成空腔,空腔的上方设置有进风格栅,进风格栅具有进风口,空腔的下方形成出风口14,导风组件安装在出风口14出;蒸发器3 和贯流风扇4收容于空腔内,其中,蒸发器3靠近进风格栅设置并环绕在贯流风扇4的上方。底座包括上底座2和下底座1,上底座2与下底座1可拆卸连接,且上底座2与下底座1之间围设形成安装腔,在安装腔内安装有贯流风扇4和导风组件等结构。
结合图1,下底座1包括:下底座本体12和设置在下底座本体12上的水槽结构11,下底座本体12包括蜗壳121、蜗舌122以及出风口14,蜗壳121与蜗舌122之间形成风道123,并风道123内的风通过出风口14流出,贯流风扇4 设置在风道123内,水槽结构11设置在蜗壳121背离风道123的一侧,下底座本体12与水槽结构11一体成型。
具体的,结合图1、图3-4所示,水槽结构11包括:第一水槽111和位于第一水槽111下方的第二水槽112,第一水槽111的第一槽壁1111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水槽112的第二槽壁1121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倾斜角度。
具体的,水槽结构11设置在蜗壳121背离风道123的一侧,且水槽结构11 与蜗壳121一体成型,因此,第一水槽111可以为第一槽壁1111与蜗壳121围设而成的V形结构,第二水槽112可以为第二槽壁1121与蜗壳121围设而成的 V形结构,且第一槽壁1111和第二槽壁1121相对于蜗壳121均向后上方倾斜。
结合图4所示,在空调器安装在墙上状态下,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前,靠近墙壁的一侧为后,第一槽壁1111相对于前后方向上(也即相对于如图4虚线所示的平面)的倾斜角度为α,第二槽壁1121相对于前后方向上(也即相对于如图4虚线所示的平面)的角度为β,且α>β。为与贯流风扇4适配,蜗壳121 为向外后凸起的弧形板,第一槽壁1111设置在第二槽壁1121上方,当α>β时,第一槽壁1111所在的面与第二槽壁1121所在的面相交,也即第一槽壁1111与第二槽壁1121之间形成张开的角度,此时,下底座1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模。
基于零件出模方向,通过调整优化水槽结构11中第一槽壁1111和第二槽壁 1121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角度,使第一水槽111和第二水槽112满足零件间隙和脱模斜度的工艺要求,避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产生较大间隙或者干涉,而影响制备的下底座1的产品品质。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水槽112在装配状态下位于空调器的外部,适于接收凝结在第一槽壁1111上的冷凝水。在此,所谓空调器的外部是指,在空调器安装完成状态下,在空调器整体封闭结构以外的部分,位于空调器外部的部件裸露在空气中。第一槽壁1111相当于下底座1的部分后侧壁,通过在空调器外部设置第二水槽112,接收第一槽壁1111上冷凝水,可以提高冷凝水收集的全面性。
其中,第二水槽112的长度不小于第一水槽111的长度。这样保证凝结在第一槽壁上1111的冷凝水可以被充分收集到第二水槽112内。
空调器在制冷状态时,室内的空气通过进风格栅进入空腔内并与蒸发器3 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在贯流风扇4的作用下沿风道123从出风口14被送出,最终流入室内,完成换热过程。在空气与蒸发器3换热的过程中,蒸发器3上会形成冷凝水,同时靠近蒸发器3的上底座2上也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会滴落至水槽结构11中,水槽结构11可以对冷凝水进行收集并通过设置在下底座1 上的排水部13排除空调器外。
结合图4-8所示,在空调器整体装配完成状态下,上底座2的支撑部21搁置在第一水槽111内,而蒸发器3搁置在支撑部21上,也即,上底座2上的全部冷凝水和蒸发器3上的部分冷凝水均会流入第一水槽111内,第一水槽111 收集的冷凝水的量较大。
结合图9所示,第一水槽111的底部设置有导流通道114,导流通道114与设置在下底座本体12上的排水部13连通,并适于引导第一水槽111内的水流向排水部13;其中,第一水槽111的底部在装配状态下位于空调器的内部。在此,所谓空调器的内部是指,在空调器安装完成状态下,处于空调器整体封闭结构内的部分。通过设置导流通道114,可以将第一水槽111内的水通过排水部 13排出空调器外,避免冷凝水在第一水槽111内累积。
另外,第一水槽111具有存在高度落差的高端和低端,也即第一水槽111 相对于蜗壳121稍向下倾斜设置,其中,导流通道114设置在第一水槽111的低端。通过倾斜设置,可以使第一水槽111中收集的冷凝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流向低端,加快了冷凝水的排出速度,且进一步避免冷凝水累积在第一水槽111内。
在第一水槽111内水量较大的情况下,为更好的排除冷凝水,第一水槽111 上还设置有第一过水孔113,第一过水孔113连通第一水槽111和第二水槽112,并适于引导第一水槽111内的水流向第二水槽112。在水量较大时,第一过水孔 113可以起到分流作用,将冷凝水排向第二水槽112,这样设置可以加速排除第一水槽111内的冷凝水,避免出现因为水量过大而从第一水槽111溢出的情况。
结合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特性,第二水槽112 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沉积灰尘,因此,第一过水孔113设置在第一水槽111的高端,这样确保只有在第一水槽111中水流量足够大时,才通过第一过水孔113 流入第二水槽112,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冷凝水从第二水槽112溢出的情况的发生;且进入第二水槽112内的冷凝水易于灰尘混合成污水,减少进入第二水槽112 内的冷凝水,可以尽量避免污水进入空调器内部。
同时,第一水槽111的高端与低端之间形成高度落差的形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通过使第一水槽111的底部侧板由高端向低端倾斜形成高度落差。也可以在第一水槽111的高端与低端之间设置台阶形成高度落差。通过倾斜或台阶的设置,可以更加便捷有效的实现第一水槽111的高低端的设置,并可以通过调整倾斜角度或台阶高度,以实现不同程度的倾斜,提高了水槽组件的实用性。
第二水槽112上设置有第二过水孔115,第二水槽112内的水通过第二过水孔115流向排水部13。通过设置第二过水孔115,可以避免冷凝水累积在第二水槽112内,防止冷凝水在下水槽中累积而溢出。
排水部13可以设置于下底座本体12的一侧端部,并与第一水槽111和第二水槽112连通。第一水槽111通过导流通道114与排水部13形成连接,第二水槽112可以通过第二过水孔115与排水部13件形成连接。
其中,排水部13可以包括排水通道131和排水口132,第一水槽111通过导流通道114与排水部13形成连,第二水槽112可以通过第二过水孔115与排水部13件形成连接。这样设置,从第一水槽111和第二水槽112流出的冷凝水可以在排水通道131处汇集,在通过排水口132排出,以避免冷凝水在第一水槽111或第二水槽112内累积溢出。
结合图10所示,与第一水槽111对应的,第二水槽112也具有存在高度落差的高端和低端,第一过水孔113位于第二水槽112的低端。通过高低端的设置,可以使第二水槽112相对于蜗壳121呈倾斜状态,使其中收集的冷凝水流向低端,避免冷凝水在上水槽内累积。
第二水槽112除了收集第一水槽111分流过来的冷凝水外,还收集第一槽壁 1111上产生的冷凝水,这样设置结构合理,方便制作,且充分考虑到对各处冷凝水的收集。可以理解的时,通常第二水槽112的第二槽壁1121背部包覆有泡沫,不易产生凝露,而蒸发器3、上底座2、第一槽壁1111产生的凝露均可以被收集并排出空调器外。
结合图4、图6所示,第一槽壁1111的自由端连接有导向部116,导向部 116适于引导下底座1与上底座2的装配。空调底座在装配过程中,上底座2与下底座1通过卡接或螺钉连接固定在一起,上底座2的支撑部21可以沿着导向部116插入到下底座1的上水槽中,提高了装配的便利性。
具体的,且在空调安装在墙上状态下,导向部116与墙面平行,也即导向部116与的一端与第一槽壁1111远离蜗壳121的一端固定连接,导向部116的自由端向上延伸。由于上底座2的支撑部21搁置在第一水槽111内,可以知道,导向部116位于上底座2的后侧,也即为与朝向蒸发器3相反方向的一侧。导向部116延长了第一槽壁111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与第一水槽111构成一个上宽下载的结构,有利于上下底座1之间的装配导入。
为更好的提供导向作用,且可以用于防止第一水槽111内的冷凝水溢出,导向部116与第一槽壁1111的长度相同。导向部116可以为止挡凸筋或止挡板,防止第一水槽111内的冷凝水越过第一槽壁1111溢出到壳体外部造成漏水;挡筋同时可以提高第一槽壁1111的结构强度。
结合图1、图4-6所示,水槽结构1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槽壁1111上的筋板 117,在上下底座1装配状态下,筋板117适于与上底座2的支撑部21相抵靠。筋板117适于对上底座2进行支撑,提高上底座2与下底座1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同时,将底座应用于空调器时,由于蒸发器3固定在支撑部21上,当支撑部21与筋板117相抵靠时,蒸发器3也搁置在筋板117上,这样设置,筋板117 可以分担支撑部21受到的压力,提高蒸发器3的安装稳定性。
结合图9所示,图9中虚线箭头所示方向为冷凝水的流动方向。筋板117 将第一水槽111分为前接水区1112和后接水区1113,筋板上设置有连通前接水区1112和后接水区1113的第三过水孔118。将底座应用于空调器时,蒸发器3 的一侧端部连接前接水区1112,上底座2的后侧壁连接至后接水区1113,由此,可以更加便捷的实现蒸发器3及底座内外侧壁产生的冷凝水,提高冷凝水收集的全面性,进一步防止冷凝水泄露滴落等情况的发生。同时,由于上底座2与下底座1的连接处位于后接水区1113内,并将后接水区1113分为两部分,靠近筋板117的一部分位于空调器内部,靠近导向板的一部分位于空调器外侧,设置筋板可以进一步降低污水进入空调器内部的可能性。
通过在筋板117上设置第三过水孔118,形成前接水区1112和后接水区1113 的贯通连接,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第一水槽111中水积累太多造成溢出等情况的发生,进而提升空调器的使用稳定性。
结合图10所示,第一槽壁1111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导流筋1114,第一导流筋1114适于将第一槽壁1111上的冷凝水导入第二水槽112。在此,所谓外侧面是指,第一槽壁1111的朝向外部空间(与第一水槽111的内部空间相对)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导流筋1114可以对第一水槽111外侧壁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有效的引导,以使其流入第二水槽112内,从而确保对冷凝水收集的有效性。
结合图10所示,上底座2上设置有第二导流筋25,适于将冷凝水引导至后接水区1113内。第二导流筋25设置在上底座2的外侧壁上,也即设置在支撑板20的外侧壁上。在此,所谓外侧壁是指,上底座2的侧壁朝向外部的一侧,也即为与朝向空调器的蒸发器3相反的方向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导流筋25可以对底座外侧壁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有效的引导,以使其流入上水槽内,从而确保对冷凝水收集的有效性。
上底座2包括上底座本体23和与上底座本体23固定连接的支撑板20,支撑板20用于支撑固定蒸发器3,并与空调壁挂板连接。其中,支撑板20包括挂钩部22和支撑部21,挂钩部22用于与壁挂板连接,支撑部21与下底座1连接,并抵靠在水槽结构11的筋板117上。
结合4、图7-8所示,支撑部21与筋板117的抵接处还可以设置第三导流筋24。支撑部21和筋板117可以通过第三导流筋24形成抵接。通过设置第三导流筋24,可以使支撑部21和筋板117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因此,上底座2 的支撑板20上产生的冷凝水可以通过该缝隙流入后接水槽内,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冷凝水收集的有效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流筋1114、第二导流筋25和第三导流筋24的数量和结构都没有特别限制,第一导流筋1114、第二导流筋25和第三导流筋2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导流筋1114、第二导流筋25和第三导流筋24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均可以为规则结构,例如片状、板状或弯曲S状等,也可以为不规则结构,或者为规则结构和不规则结构的组合。因此,在满足需求及装配条件下,第一导流筋1114、第二导流筋25和第三导流筋24的数量及形状构造可以根据实际,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对空调器的不同需要设置,提升空调器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如上述所述的下底座。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的下底座,由于没有针对底座的出模方向堆排水槽进行结构优化,而可能出现出模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的下底座1,下包括下底座本体12和设置在下底座本体12上的水槽结构11,水槽结构11包括:第一水槽111和位于第一水槽111下方的第二水槽112,第一水槽111的第一槽壁1111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水槽112的第二槽壁1121 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倾斜角度。
基于底座的出模方向,通过调整优化水槽结构11中第一槽壁1111和第二槽壁1121的倾斜角度,使第一水槽111和第二水槽112满足零件间隙和脱模斜度的工艺要求,避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产生较大间隙或者干涉,而影响制备的下底座1的产品品质。
空调器还包括与下底座1可拆卸连接的上底座2,在上底座2和下底座1的装配状态下,上底座2的支撑部21位于导向部116与筋板之间。将底座应用于空调器时,蒸发器3固定在支撑部21上,且其一侧端部连接前接水区1112,上底座2的支撑板20连接至后接水区1113,由此,可以更加便捷的实现蒸发器3 及上底座2内外侧壁产生的冷凝水收集,提高冷凝水收集的全面性,进一步防止冷凝水泄露滴落等情况的发生。
上底座2上设置有第二导流筋25,适于将冷凝水引导至水槽结构11的后接水区1113内。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导流筋25可以对底座外侧壁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有效的引导,以使其流入上水槽内,从而确保对冷凝水收集的有效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下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底座本体(12)和设置在所述下底座本体(12)上的水槽结构(11),所述水槽结构(11)包括第一水槽(111)和位于所述第一水槽(111)下方的第二水槽(112),所述第一水槽(111)的第一槽壁(1111)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水槽(112)的第二槽壁(1121)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槽(112)在装配状态下位于空调器的外部,适于接收凝结在所述第一槽壁(1111)上的冷凝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槽(112)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水槽(111)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槽(111)的底部设置有导流通道(114),所述导流通道(114)与设置在所述下底座本体(12)上的排水部(13)连通,并适于引导所述第一水槽(111)内的水流向排水部(13);其中,所述第一水槽(111)的底部在装配状态下位于空调器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槽(111)上还设置有第一过水孔(113),所述第一过水孔(113)连通所述第一水槽(111)和所述第二水槽(112),并适于引导所述第一水槽(111)内的水流向所述第二水槽(112)。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槽(112)上设置有第二过水孔(115),所述第二水槽(112)内的水通过所述第二过水孔(115)流向所述排水部(13)。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壁(1111)的自由端连接有导向部(116),所述导向部(116)适于引导所述下底座(1)与上底座(2)的装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116)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槽壁(1111)的长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结构(1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壁(1111)上的筋板(117),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筋板(117)适于与所述上底座(2)的支撑部(21)相抵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117)将所述第一水槽(111)分为前接水区(1112)和后接水区(1113),所述筋板(117)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前接水区(1112)和所述后接水区(1113)的第三过水孔(118)。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壁(1111)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导流筋(1114),所述第一导流筋(1114)适于将所述第一槽壁(1111)上的冷凝水导入第二水槽(112)。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下底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下底座可拆卸连接的上底座(2),在装配状态下,所述上底座(2)的支撑部(21)位于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壁(1111)上的导向部(116)与筋板(117)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2)上设置有第二导流筋(25),适于将冷凝水引导至所述第一水槽(111)上的后接水区(1113)内。
CN201920546266.4U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下底座及空调器 Active CN210220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6266.4U CN210220188U (zh)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下底座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6266.4U CN210220188U (zh)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下底座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20188U true CN210220188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23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6266.4U Active CN210220188U (zh)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下底座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201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6149B (zh) 一种具有换新风功能的一体式空调
WO2020155352A1 (zh) 窗式空调器
CN210220188U (zh) 一种下底座及空调器
CN210153949U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的接水盘及空调器
CN216308186U (zh) 一种接水盘及空调器
CN106907779B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250094U (zh) 空调接水盘及立柜式空调器
CN212618756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0861424U (zh) 蜗壳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857356U (zh)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805968B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
CN220958712U (zh) 一种底盘、侧出风室外机及空调
CN219913415U (zh) 用于空调器的蜗壳部件以及空调器
CN220397691U (zh) 一种便携式空调
CN215597479U (zh) 天花机及空调器
CN211345554U (zh) 空调挂机
CN217464854U (zh)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005962U (zh) 风管机
CN212005964U (zh) 换热器组件及风管机
CN218379640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038734U (zh) 一种接水盘及天花机
CN110748976A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外送风组件
CN211977197U (zh) 空调器的蜗舌、空调器的安装架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620035U (zh) 空调器
CN110736147B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内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