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05964U - 换热器组件及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组件及风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05964U
CN212005964U CN202020719002.7U CN202020719002U CN212005964U CN 212005964 U CN212005964 U CN 212005964U CN 202020719002 U CN202020719002 U CN 202020719002U CN 212005964 U CN212005964 U CN 212005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flow guide
assembly
water pan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190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190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05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05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05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及风管机,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其中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接水盘和连接件,接水盘包括接水盘本体和导流盘,接水盘本体包括安装部和导流部,安装部与换热器固定连接,导流部与安装部的下端相连,导流盘位于换热器的下方且与导流部相连;连接件的一端与换热器远离安装部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导流盘远离导流部的一端相连。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接水盘,使得接水盘与换热器之间的装配更加方便快捷,且降低了模具费用;接水盘可以根据换热器的尺寸更换不同尺寸的导流盘,其通用性更强;增设有连接件用于将导流盘与换热器连接,提高了导流盘安装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换热器组件及风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及风管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风管机的换热器下方需要设置接水盘,传统的换热器的接水盘为一体成型结构,其结构复杂,不利于装配,模具费用较高,而且只能匹配特定长度范围内的换热器使用,兼容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换热器组件,接水盘采用分体式结构,其生产成本低、装配方便,且通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组件的风管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包括接水盘本体和导流盘,所述接水盘本体包括安装部和导流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换热器固定连接,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安装部的下端相连,所述导流盘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且与所述导流部相连;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导流盘远离所述导流部的一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接水盘本体和导流盘相连形成的分体式接水盘结构,使得接水盘与换热器之间的装配更加方便快捷,降低了模具费用,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接水盘可以根据换热器的尺寸更换不同尺寸的导流盘,使得接水盘的通用性更强;增设有连接件用于将导流盘远离接水盘本体的一端与换热器连接,使得导流盘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提高了换热器组件的耐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盘与所述导流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换热器的端壁相连,所述第二装配部与所述导流盘的端壁相连,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或所述第二装配部设有调节结构,以调节所述导流盘相对于所述导流部的倾斜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装配部沿上下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分别与所述导流盘的端壁配合连接的装配件,多个所述装配件形成所述调节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装配件为装配孔,所述导流盘的端壁设有与所述装配孔对应设置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装配孔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导流盘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沿所述换热器的端壁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条沿所述导流盘的端壁向下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盘的底壁朝向所述导流部底壁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部限定出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接水盘的排水口连通,所述排水口设于所述导流部的侧壁或底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风管机,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换热器组件设置接水盘本体和导流盘相连形成的分体式接水盘结构,使得接水盘与换热器之间的装配更加方便快捷,降低了模具费用,从而降低了风管机的生产成本;而且接水盘可以根据换热器的尺寸更换不同尺寸的导流盘,使得接水盘的通用性更强,提高了风管机的装配效率;增设有连接件用于将导流盘远离接水盘本体的一端与换热器连接,使得导流盘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提高了风管机的耐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管机还包括机壳,所述换热器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机壳包括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设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接水盘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一导槽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二导槽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导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
换热器组件10;蜗壳组件20;
换热器100;
接水盘200;接水盘本体210;安装部211;导流部212;导流槽213;第一凸条214;第二凸条215;导流盘220;安装孔221;排水口230;
连接件300;第一装配部310;第二装配部320;调节结构330;装配件340;第一连接条350;第二连接条360;
机壳400;进风口410;出风口420;上盖板430;第一导槽431;下盖板440;第二导槽4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10,包括换热器100和接水盘200,接水盘200用于收集换热器100产生的冷凝水,还可以用于固定换热器100。具体的,接水盘200包括分体设置的接水盘本体210和导流盘220,接水盘本体210和导流盘220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得接水盘200与换热器100之间装配时不会被导流盘220阻挡,便于装配;而且分体式结构的接水盘200能降低模具费用,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说明的是,接水盘本体210包括安装部211和导流部212,安装部211与换热器100固定连接,安装部211可以通过紧固件与换热器100固定,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实现接水盘200和换热器100的稳定连接,在此并不具体限定。另外,导流部212与安装部211的下端相连,导流盘220位于换热器100的下方且与导流部212相连,导流部212和导流盘220共同位于换热器100的下方,从而将换热器100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并通过排水管(图中未示出)向外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导流盘220与导流部212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连接,或卡扣结构连接,因此接水盘200可以根据换热器100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更换不同尺寸的导流盘220,使得接水盘本体210可以兼容多种型号的换热器组件10的装配,接水盘200的通用性更强。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10,还包括连接件300,连接件300的上端与换热器100远离安装部211的一端(即换热器100的后端)相连,连接件300的下端与导流盘220远离导流部212的一端(即导流盘220的后端)相连,连接件300用于将导流盘220与换热器10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导流盘220在前后方向上的两端进行稳定的连接,使得导流盘220和接水盘本体2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能有效避免导流盘220发生转动移位,提高了换热器组件10的耐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300与换热器100和导流盘220之间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连接,例如螺钉连接、卡扣连接、铆接或焊接等,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盘220与导流部212转动连接,使得导流盘220可以沿导流部212旋转并调节导流盘220相对于导流部212的倾斜角度,举例来说,导流盘220可通过紧固件与导流部212实现可转动连接。参照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连接件300包括第一装配部310和第二装配部320,第一装配部310与换热器100的端壁相连,使连接件300和换热器100稳定连接,第二装配部320与导流盘220的端壁相连,使连接件300和导流盘220稳定连接。参照图2所示,第二装配部320设有调节结构330,调节结构330使得导流盘220的端壁可以在沿第二装配部320的延伸方向进行固定,从而调节导流盘220的端壁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进而调节导流盘220相对于导流部212的倾斜角度,从而提高导流效率,使换热器组件10能适应不同工况下的排水需求。而且,参照图5所示,调节后的导流盘220和接水盘本体2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导流盘220能稳定地保持在预设的倾斜角度上,受力更加均匀,耐用性更好,能有效避免换热器100产生的冷凝水长期滴落导致导流盘220倾斜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导流部212和导流盘220之间能稳定地对冷凝水进行导流。可以理解的是,调节结构33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装配部310,或同时设置在第一装配部310和第二装配部320,从而实现对导流盘220的固定,便于导流盘220调节其相对于导流部212的倾斜角度,上述实施方式的调节结构330的原理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同,可适当参考该实施例进行理解,在此不在赘述。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装配部320沿上下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分别与导流盘220的端壁配合连接的装配件340,多个装配件340形成调节结构330,其结构简单稳定,调节导流盘220时操作更加方便。举例来说,装配件340可以为通孔、凸台、卡扣等,装配件340可通过卡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与导流盘220的端壁实现稳定的连接。
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装配件340为装配孔,导流盘220的端壁设有与装配孔对应设置的安装孔221,安装孔221和装配孔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其结构更加简单,装配更加方便,且加工制造成本更低。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300设有两个且两个连接件300沿导流盘220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使得导流盘220的受力更加均匀,导流盘220和接水盘本体2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进而使换热器组件10的结构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当然,连接件300也可以设置多个,例如3个、4个或5个等。
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3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条350和第二连接条360,第一连接条350和第二连接条360之间形成折弯结构,具体为,第一连接条350沿换热器100的端壁向上延伸,第二连接条360沿导流盘220的端壁向下延伸,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导流盘220和接水盘本体210之间的稳定性,使得接水盘200能稳定地对冷凝水进行收集。
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盘220的底壁朝向导流部212底壁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从而使落入导流盘220的冷凝水能顺利导流至导流部212,提高导流效率。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导流盘220的底壁进行倾斜,可以通过倾斜导流盘220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对导流盘220的底壁进行加工实现,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具体的,导流部212限定出导流槽213,导流槽213与接水盘200的排水口230连通,排水口230设于导流部212的侧壁,或设于导流部212的底壁,从而使冷凝水能快速排出,实现换热器组件10的快速排水。
参照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风管机,包括机壳400,机壳400沿前后方向分别设有进风口410和出风口420,进风口410和出风口420之间形成风道(图中未示出),风管机还包括蜗壳组件20和以上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10,换热器组件10和蜗壳组件20位于机壳400内,且沿进风方向依次连接于风道内,蜗壳组件20内的风轮(图中未示出)驱动空气从进风口410进入,并通过换热器组件10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通过风轮向蜗壳组件20排出,并最后由出风口420向室外吹出,从而使风管机实现对室内空间的控温。本实施例的风管机通过换热器组件10设置接水盘本体210和导流盘220相连形成的分体式接水盘200结构,使得接水盘200与换热器100之间的装配更加方便快捷,降低了模具费用,降低了风管机的生产成本;而且接水盘200可以根据换热器100的尺寸更换不同尺寸的导流盘220,使得接水盘200的通用性更强,提高了风管机的装配效率;增设有连接件300用于将导流盘220远离接水盘本体210的一端与换热器100连接,使得导流盘220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提高了风管机的耐用性。
参照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机壳400包括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上盖板430和下盖板440,换热器组件10安装于上盖板430和下盖板440之间。参照图8所示,上盖板430和下盖板440分别设有第一导槽431和第二导槽441,接水盘本体21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条214和第二凸条215,第一凸条214与第一导槽431配合连接,第二凸条215与第二导槽441配合连接,能对换热器组件10进行限位和固定,使得风管机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而且换热器组件10安装时可以通过第一导槽431和第二导槽441导向安装至机壳400内,提高了接水盘200组件与机壳400之间的装配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包括接水盘本体和导流盘,所述接水盘本体包括安装部和导流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换热器固定连接,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安装部的下端相连,所述导流盘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且与所述导流部相连;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导流盘远离所述导流部的一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盘与所述导流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换热器的端壁相连,所述第二装配部与所述导流盘的端壁相连,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或所述第二装配部设有调节结构,以调节所述导流盘相对于所述导流部的倾斜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部沿上下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分别与所述导流盘的端壁配合连接的装配件,多个所述装配件形成所述调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件为装配孔,所述导流盘的端壁设有与所述装配孔对应设置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装配孔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导流盘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沿所述换热器的端壁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条沿所述导流盘的端壁向下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盘的底壁朝向所述导流部底壁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限定出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接水盘的排水口连通,所述排水口设于所述导流部的侧壁或底壁。
9.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还包括机壳,所述换热器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机壳包括沿上下方向分布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设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接水盘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一导槽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二导槽配合连接。
CN202020719002.7U 2020-04-30 2020-04-30 换热器组件及风管机 Active CN212005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9002.7U CN212005964U (zh) 2020-04-30 2020-04-30 换热器组件及风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9002.7U CN212005964U (zh) 2020-04-30 2020-04-30 换热器组件及风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05964U true CN212005964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10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19002.7U Active CN212005964U (zh) 2020-04-30 2020-04-30 换热器组件及风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05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99178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2005964U (zh) 换热器组件及风管机
CN211261220U (zh) 接水盘和窗式空调器
CN106839129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299204U (zh) 移动空调
CN212204779U (zh) 换热器组件及风管机
CN21239048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944568U (zh) 移动空调
CN212618756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2157621U (zh) 换热器组件及风管机
CN112325390A (zh) 移动空调
CN210373810U (zh) 移动空调
CN21261882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157404U (zh) 密封板、换热器组件及风管机
CN210532654U (zh) 一种接水盘及使用该接水盘的立式空调器
CN110068068B (zh) 移动空调
CN215260475U (zh) 空调器的后箱体和空调器
CN216790367U (zh) 风管机
CN111396992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0688642U (zh) 用于空调器的风道部件和空调器
CN21841008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97691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955066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61871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27283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