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3119U - 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3119U
CN218913119U CN202222169613.0U CN202222169613U CN218913119U CN 218913119 U CN218913119 U CN 218913119U CN 202222169613 U CN202222169613 U CN 202222169613U CN 218913119 U CN218913119 U CN 218913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ressure relief
repairing
pressure
pressure rel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696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国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Kang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Kang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Kang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Kang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696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3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3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3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包括:壳体、缸体模组、手动泄压阀、自动泄压阀、气压显示表和充气管,缸体模组设置在壳体内,缸体模组包括机芯支架、驱动电机、驱动齿轮、齿轮副、活塞连杆、气缸和气缸盘,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机芯支架上,驱动齿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齿轮副与驱动齿轮啮合,活塞连杆一端连接在齿轮副的偏心轴上、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气缸,气缸盘上下两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手动泄压阀和自动泄压阀,气压显示表固定安装在排气管道上。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手动泄压阀和自动泄压阀实现双重泄压,有效防止轮胎充气超过额定压力或者充气压力不足,消除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维修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过程中,当出现轮胎扎孔破损时,通常会采用备胎更换受损的轮胎,这样更换备胎时间长,作业强度高,且如果在高速公路或者道路狭窄拥挤处更换,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快速补胎工具应运而生。快速补胎工具的原理简单,通过一个打气泵和一罐补胎胶相结合,达到快速维修破损轮胎的功能。打气泵从汽车的点烟器取电,平时可以给轮胎充气、补气至额定压力。当维修轮胎时,与补胎胶罐相连,先通过气压将补胎胶注入破损的轮胎,然后再给破损的轮胎充气至额定压力,保证胶水及时修补破孔,并正常行驶。
现有快速补胎工具中利用打气泵对轮胎进行充气时,为了控制轮胎充气至额定压力,打气泵上通常会设置有气压显示表以及手动控制的泄气阀,观察气压显示表显示的压力,及时控制泄气阀手动泄压。但是对于不能熟练掌握气压显示表以及手动泄气阀的使用者来说,不能准确操作,导致轮胎充气超过额定压力或者充气压力不足,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通过手动泄压阀和自动泄压阀实现双重泄压,有效防止轮胎充气超过额定压力或者充气压力不足,消除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包括:壳体、缸体模组、手动泄压阀、自动泄压阀、气压显示表和充气管,缸体模组设置在壳体内,缸体模组包括机芯支架、驱动电机、驱动齿轮、齿轮副、活塞连杆、气缸和气缸盘,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机芯支架上,驱动齿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齿轮副与驱动齿轮啮合,气缸设置在机芯支架上,气缸盘设置在气缸一端,气缸连通至气缸盘,活塞连杆一端连接在齿轮副的偏心轴上、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气缸,气缸盘上下两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手动泄压阀和自动泄压阀,壳体上设置有位置对应手动泄压阀的泄气按钮,气缸盘通过排气管道连接充气管,气压显示表固定安装在排气管道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壳体上设置有软管收纳槽,充气管卡接在收纳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软管收纳槽一侧壁上设置有避让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壳体上一相对侧壁上设置有对称布置的通风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机芯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柱,支撑柱抵在壳体的内侧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支撑柱端部套设有垫块,垫块抵在壳体的内侧面上。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充气过程中,气压显示表检测并显示气体压力,当轮胎充气至额定压力时,可以通过按压泄气按钮,利用手动泄压阀实现手动泄压。此外,还可以自动泄压阀自动泄压,无需手动操作。自动泄压阀设置自动泄气的压力稍高于轮胎充气的额定压力,使得不熟练的使用者在没有注意到轮胎气压已经达到额定压力时,实现自动泄压,无需手动泄压,消除安全隐患。手动泄压阀配合自动泄压阀,实现双重泄压,有效防止轮胎充气超过额定压力或者充气压力不足,消除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中,壳体上设置有软管收纳槽,充气管卡接在收纳槽内,便于收纳充气管,且软管收纳槽一侧壁上设置有避让槽,便于从收纳槽内取出充气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的立体图。
图2为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中充气管的收纳示意图。
图3为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的剖视图。
图例说明:
1、壳体;11、泄气按钮;12、收纳槽;121、避让槽;13、通风孔;2、缸体模组;21、机芯支架;211、支撑柱;212、垫块;22、驱动电机;23、驱动齿轮;24、齿轮副;25、活塞连杆;26、气缸;27、气缸盘;3、手动泄压阀;4、自动泄压阀;5、气压显示表;6、充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包括:壳体1、缸体模组2、手动泄压阀3、自动泄压阀4、气压显示表5和充气管6,缸体模组2设置在壳体1内,缸体模组2包括机芯支架21、驱动电机22、驱动齿轮23、齿轮副24、活塞连杆25、气缸26和气缸盘27,驱动电机22固定安装在机芯支架21上,驱动齿轮23安装在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上,齿轮副24与驱动齿轮23啮合,气缸26设置在机芯支架21上,气缸盘27设置在气缸26一端,气缸26连通至气缸盘27,活塞连杆25一端连接在齿轮副24的偏心轴上、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气缸26,气缸盘27上下两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手动泄压阀3和自动泄压阀4,壳体1上设置有位置对应手动泄压阀3的泄气按钮11,气缸盘27通过排气管道连接充气管6,气压显示表5固定安装在排气管道上。
壳体1上设置有软管收纳槽12,充气管6卡接在收纳槽12内,便于收纳充气管6。
软管收纳槽12一侧壁上设置有避让槽121,便于从收纳槽12内取出充气管6。
壳体1上一相对侧壁上设置有对称布置的通风孔13,保证轮胎打气效果。
机芯支架21上下两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两个支撑柱211,俯视角度呈“十”字型柱状结构,支撑柱211抵在壳体1的内侧面上,有效支撑壳体1,防止壳体1变形。机芯支架21为一体压铸成型工艺制造形成,有效提高充气泵工作时的稳定性。传统充气泵中缸体直径为25mm,而本申请中机芯支架21上气缸26的内径为30mm,充气效率最佳。
支撑柱211端部套设有垫块212,垫块212抵在壳体1的内侧面上,垫块212的设置,可以有效吸收充气过程中缸体模组2产生的振动,消除噪声。
工作原理:充气泵工作时,驱动电机22通过驱动齿轮23带动齿轮副24转动,齿轮副24带动活塞连杆25运动,实现打气。充气过程中,气压显示表5检测并显示气体压力,当轮胎充气至额定压力时,可以通过按压泄气按钮11,利用手动泄压阀3实现手动泄压。此外,还可以自动泄压阀4自动泄压,无需手动操作。自动泄压阀4设置自动泄气的压力稍高于轮胎充气的额定压力(如额定为2.3bar,自动泄气的压力就设置为2.5或2.4,仍处于安全范围),使得不熟练的使用者在没有注意到轮胎气压已经达到额定压力时,实现自动泄压,无需手动泄压,消除安全隐患。手动泄压阀3的设置还可以使得使用者可以灵活的调整轮胎充气压力(小于额定压力),根据使用情况灵活调整,不必一定充气至额定压力。手动泄压阀3配合自动泄压阀4,实现双重泄压,有效防止轮胎充气超过额定压力或者充气压力不足,消除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缸体模组(2)、手动泄压阀(3)、自动泄压阀(4)、气压显示表(5)和充气管(6),所述缸体模组(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缸体模组(2)包括机芯支架(21)、驱动电机(22)、驱动齿轮(23)、齿轮副(24)、活塞连杆(25)、气缸(26)和气缸盘(27),所述驱动电机(22)固定安装在所述机芯支架(21)上,所述驱动齿轮(23)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上,所述齿轮副(24)与所述驱动齿轮(23)啮合,所述气缸(26)设置在所述机芯支架(21)上,所述气缸盘(27)设置在所述气缸(26)一端,所述气缸(26)连通至所述气缸盘(27),所述活塞连杆(25)一端连接在所述齿轮副(24)的偏心轴上、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气缸(26),所述气缸盘(27)上下两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所述手动泄压阀(3)和所述自动泄压阀(4),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位置对应所述手动泄压阀(3)的泄气按钮(11),所述气缸盘(27)通过排气管道连接所述充气管(6),所述气压显示表(5)固定安装在所述排气管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软管收纳槽(12),所述充气管(6)卡接在所述收纳槽(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收纳槽(12)一侧壁上设置有避让槽(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一相对侧壁上设置有对称布置的通风孔(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支架(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柱(211),所述支撑柱(211)抵在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11)端部套设有垫块(212),所述垫块(212)抵在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上。
CN202222169613.0U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 Active CN218913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9613.0U CN218913119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9613.0U CN218913119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3119U true CN218913119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4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69613.0U Active CN218913119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3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3101405A4 (en) Flywheel Device of an Air Compressor of a Tire Repair Machine
CN218913119U (zh) 一种双重泄压式轮胎修补用充气泵
CN201483775U (zh) 压力补胎装置
AU2013101404A4 (en) Cylinder Seat of an Air Compressor of a Tire Repair Machine
CN202108683U (zh) 脚踏式强力高压充气筒
CN203318060U (zh) 一种车载应急气源装置
CN212250377U (zh) 一种充气泵的机芯结构
CN201344106Y (zh) 手动高压气泵
CN206539478U (zh) 一种打气泵
CN2806818Y (zh) 带补胎液气泵
CN2391188Y (zh) 轮胎充气量压计
CN203685516U (zh) 一种高压充气筒
CN201179820Y (zh) 轮胎快速充气装置
US20140061524A1 (en) Valve With At Least Two Active Positions
CN216331971U (zh) 一种轮胎补气装置
CN2144196Y (zh) 脚踏式高压充气筒
CN208268027U (zh) 便携式直线形轮胎修补机用空压机齿轮装置
CN213291895U (zh) 一种气制动轻卡车型用补胎装置
CN215040475U (zh) 一种轮胎快速修补工具
CN214092220U (zh) 一种车载充气泵的减震结构
CN201972885U (zh) 一种车载便携式气泵
CN203877842U (zh) 一种车辆用多功能电动千斤顶
CN219360382U (zh) 一种自动补胎装置
CN2544986Y (zh) 汽车轮胎充气连接工具
CN21681592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缸体活塞气密性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