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5521U - 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95521U CN218895521U CN202320074741.9U CN202320074741U CN218895521U CN 218895521 U CN218895521 U CN 218895521U CN 202320074741 U CN202320074741 U CN 202320074741U CN 218895521 U CN218895521 U CN 2188955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ce frame
- frame body
- frame assembly
- rib
- shield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及空调器,其中,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包括:面框本体,面框本体内限定出用于安装换热器、电控盒的安装腔,面框本体的前壁设有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空调器的前面板上的第一配合部连接,面框本体的前壁还具有用于避让第一配合部的第一避让孔,第一避让孔内设有第一遮挡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面框组件与前面板的固定连接,通常在面框组件上开设连接孔,但是,当前面板从面框组件上拆除后,该连接孔直接呈现在面框组件上,手指容易通过该连接孔伸至面框组件内部,导致面框组件的安全性较低,从而导致面框组件不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的面框组件,所述面框组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满足安规设计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框组件的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面框组件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包括:面框本体,所述面框本体内限定出用于安装换热器、电控盒的安装腔,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设有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空调器的前面板上的第一配合部连接;其中,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还具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配合部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避让孔内设有第一遮挡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通过在第一避让孔内设置第一遮挡部,该第一遮挡部可避免用户通过第一避让孔伸手至面框本体的安装腔内,从而避免用户触碰换热器或电控盒,以提升面框组件的使用安全性,并使得面框组件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遮挡部包括:第一遮挡板,所述第一遮挡板沿所述第一避让孔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遮挡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与所述面框本体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外表面具有安装凹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避让孔设于所述安装凹部的底壁;其中,所述第一遮挡板的至少一部分朝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外侧延伸,以减小所述第一遮挡板与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遮挡部还包括: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所述第一挡筋和所述第二挡筋均设在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内表面且与所述第一遮挡板连接,所述第一挡筋和所述第二挡筋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孔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遮挡部还包括:第二遮挡板,所述第二遮挡板设在所述第一避让孔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且朝所述第一避让孔的中部延伸以减小所述第一避让孔的尺寸,所述第二遮挡板与所述第一遮挡板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遮挡板的外侧设有沿所述第一避让孔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竖向筋。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遮挡板的外侧还设有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避让孔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筋,所述横向筋与所述竖向筋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遮挡板的外侧设有多个凸筋,多个所述凸筋在所述第一避让孔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隔布置。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面框本体设有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前面板上的第二配合部连接;其中,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还具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配合部的第二避让孔,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内表面设有第二遮挡部。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遮挡部包括:第三挡筋,所述第三挡筋沿所述第二避让孔的周向延伸;和/或,第三遮挡板,所述第三遮挡板设于所述第二避让孔的一侧,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内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面框本体、所述第三遮挡板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包括多个竖向加强板和至少一个第一横向加强板,多个所述竖向加强板在所述第一横向加强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面框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面框本体的顶壁与所述第一横向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横向加强板上的多个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竖向加强板的内表面形成平面,至少一个所述竖向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横向加强板的连接处上的第三加强筋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圆弧过渡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面框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面框本体的顶壁与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具有防撞部,所述防撞部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换热器凸出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防撞部为内部中空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面框本体的顶壁包括多个纵向加强板,靠近所述电控盒设置的两个所述纵向加强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横向加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前述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连接在所述面框组件的外侧;换热器和电控盒,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电控盒设在所述面框组件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前述的面框组件,可提升空调器的使用安全性,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面框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面框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区域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区域Ⅱ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面框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区域Ⅲ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的面框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区域Ⅳ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面框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区域Ⅴ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0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0中区域Ⅵ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面框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区域Ⅶ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面框组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0、面框组件;
100、面框本体;
110、安装腔;
121、第一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
130、第一避让孔;
131、第一遮挡部;
1311、第一遮挡板;1314、第二遮挡板;
1315、竖向筋;1316、横向筋;1317、凸筋;
140、安装凹部;
150、第二避让孔;
160、第二遮挡部;161、第三挡筋;162、第三遮挡板;
170、第一加强筋;
181、竖向加强板;
182、第一横向加强板;1821、第二加强筋;
183、第三加强筋;
191、纵向加强板;192、第二横向加强板;
200、第一连接件;
300、第二连接件;310、防撞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10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1000包括:面框本体100。
其中,如图1所示,面框本体100内限定出安装腔110,安装腔110用于安装换热器、电控盒。这里是指,空调器包括换热器和电控盒,换热器和电控盒适于安装在面框本体100形成的安装腔110内,以实现利用面框本体100保护换热器和电控盒,延长换热器和电控盒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利用面框本体100限定换热器和电控盒的位置,使得换热器和电控盒位置稳定,也就是使得空调器结构稳定。
结合图2和图3所示,面框本体100的前壁设有第一连接部121,第一连接部121用于与空调器的前面板上的第一配合部(图中未示出)连接。这里是指,空调器还包括前面板,前面板上设有第一配合部,面框本体100的前壁设有与第一配合部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1,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一配合部配合连接,以实现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的配合连接,从而便于利用面框本体100支撑前面板,提高前面板的位置稳定性,同时还可降低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的连接难度。
结合图2和图3所示,面框本体100的前壁还具有第一避让孔130,第一避让孔130用于避让第一配合部,第一避让孔130内设有第一遮挡部131。其中,通过设置第一避让孔130,以确保第一配合部能够有效与第一连接部121进行连接,也就是确保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能够有效进行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当前面板从面框本体100上拆除后,第一避让孔130直接呈现在面框本体100的前壁,此时用户可通过第一避让孔130伸手至面框本体100的安装腔110内,有触碰换热器或电控盒的风险,因此,本申请在第一避让孔130内设有第一遮挡部131,第一遮挡部131用于与第一避让孔130配合,以避免用户直接通过第一避让孔130伸手至面框本体100的安装腔110内,从而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安全性,并使得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同时,在第一避让孔130内设有第一遮挡部131,还可利用第一遮挡部131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结构强度,保证面框组件1000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延长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寿命。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1000,在面框本体100的前壁设置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一避让孔130,并在第一避让孔130内设置第一遮挡部131,通过上述设置在实现面框组件1000与前面板固定连接的同时,还可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结构强度,并提升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安全性,以使得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在避让第一配合部的第一避让孔130内设置第一遮挡部131,以实现加强面框组件1000的结构强度,并提升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安全性,使得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遮挡部131包括第一遮挡板1311,第一遮挡板1311沿第一避让孔13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遮挡板13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与面框本体100连接。其中,将第一遮挡板1311设置成与面框本体100连接,以实现利用面框本体100支撑第一遮挡板1311,提高第一遮挡板1311的位置稳定性,这样将第一遮挡板1311沿第一避让孔130的长度方向延伸后,即可利用第一遮挡板1311遮挡部分第一避让孔130,保证在不影响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连接的前提下,提高面框本体100的使用安全性,也就是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安全性,使得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同时,第一遮挡板1311还可避免面框本体100因开设第一避让孔130而导致结构强度下降,以此保证面框组件1000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遮挡部131设置成第一遮挡板1311,还可降低第一遮挡部131的成型、布设难度,也就是便于在第一避让孔130内设置第一遮挡部131,从而实现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结合图2、图4和图5所示,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表面具有安装凹部140,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一避让孔130设于安装凹部140的底壁。这里可以理解为,安装凹部140为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一避让孔130的设置提高安装空间,确保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一避让孔130能够有效安装在面框本体100的前壁上,从而便于实现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的固定连接。
此外,通过设置安装凹部140,并将第一连接部121设在安装凹部140的底壁,这样在第一配合部与第一连接部121连接时,可实现将第一配合部限位在安装凹部140内,以增加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的连接强度,使得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相对位置稳定,以此提高空调器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遮挡板1311的至少一部分朝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侧延伸,以减小第一遮挡板1311与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其中,将第一遮挡板131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朝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侧延伸,以实现增加第一遮挡板1311的高度,进而实现减小第一遮挡板1311与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表面之间的距离,达到利用第一遮挡板1311遮挡第一避让孔130的目的,避免手指通过第一避让孔130伸出安装腔110内,也就是避免手指止抵电控盒或带电部件,以使得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综上可知,本申请通过在第一避让孔130内设置第一遮挡板1311,并将第一遮挡板131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朝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侧延伸,以实现利用第一遮挡板1311遮挡第一避让孔130,避免用户手指通过第一避让孔130伸至安装腔110内,以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安全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一遮挡板1311的至少一部分朝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侧延伸后,第一遮挡板1311的后侧可作开口处理且将第一遮挡板1311设置成内部中空的结构,以减小第一遮挡板1311的厚度,便于制造第一遮挡板1311,也就是降低第一遮挡板1311的制造难度。
可选地,第一遮挡部131还包括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图中未示出),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均设在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内表面且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均与第一遮挡板1311连接,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位于第一避让孔1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其中,将第一挡筋、第二挡筋设置成与第一遮挡板1311连接,以实现利用第一遮挡板1311支撑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提高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的位置稳定性,这样将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设在第一避让孔1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后,即可利用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遮挡部分第一避让孔130,保证在不影响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连接的前提下,提高面框本体100的使用安全性,也就是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安全性,使得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的至少一部分朝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侧延伸,以减小第一挡筋、第二挡筋与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增加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的高度,达到利用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遮挡第一避让孔130的目的,进一步避免手指通过第一避让孔130伸出安装腔110内,也就是避免手指止抵电控盒或带电部件,以使得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可选地,当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的至少一部分朝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侧延伸后,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的后侧可作开口处理且将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设置成内部中空的结构,以减小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的厚度,便于制造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也就是降低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的制造难度。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遮挡部131还包括第二遮挡板1314,第二遮挡板1314设在第一避让孔13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且第二遮挡板1314朝第一避让孔130的中部延伸以减小第一避让孔130的尺寸,第二遮挡板1314与第一遮挡板1311连接。其中,将第二遮挡板1314设置成与第一遮挡板1311连接,以实现利用第一遮挡板1311支撑第二遮挡板1314,提高第二遮挡板1314的位置稳定性,这样将第二遮挡板1314设在第一避让孔13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后,即可利用第二遮挡板1314遮挡部分第一避让孔130,保证在不影响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连接的前提下,提高面框本体100的使用安全性,也就是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安全性,使得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遮挡板1314的至少一部分朝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侧延伸,以减小第二遮挡板1314与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增加第二遮挡板1314的高度,达到利用第二遮挡板1314遮挡第一避让孔130的目的,从而避免手指通过第一避让孔130伸出安装腔110内,也就是避免手指止抵电控盒或带电部件,以使得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可选地,当第二遮挡板1314的至少一部分朝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侧延伸后,第二遮挡板1314的后侧可作开口处理且将第二遮挡板1314设置成内部中空的结构,以减小第二遮挡板1314的厚度,便于制造第二遮挡板1314,也就是降低第二遮挡板1314的制造难度。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也可不将第二遮挡板131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朝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侧延伸,在保证利用第二遮挡板1314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安全性的同时,还可降低第二遮挡板1314的制造难度。
可选地,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一遮挡板1311的外侧设有竖向筋1315,竖向筋1315沿第一避让孔130的长度方向延伸。竖向筋1315用于增加部分第一遮挡板1311的高度,避免手指通过第一避让孔130伸出安装腔110内,以使得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同时,将竖向筋1315设于第一遮挡板1311,还可利用竖向筋1315提高第一遮挡板1311的结构强度,也就是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结构稳定性,并延长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寿命。
还需要说明的是,将竖向筋1315设置成沿第一避让孔130的长度方向延伸,可使得竖向筋1315形成为整条筋条,以降低竖向筋1315的加工难度,从而降低面框组件1000的加工难度。
可选地,如图7所示,第一遮挡板1311的外侧还设有至少一个横向筋1316,横向筋1316沿第一避让孔130的宽度方向延伸,横向筋1316与竖向筋1315连接。其中,将横向筋1316与竖向筋1315连接,以提高横向筋1316的位置稳定性,从而便于利用横向筋1316增加部分第一遮挡板1311的高度,进一步避免手指通过第一避让孔130伸出安装腔110内,以使得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遮挡板1311的外侧设有多个横向筋1316,多个横向筋1316配合以提高第一遮挡板1311的结构强度,也就是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结构稳定性,并延长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可选地,结合图8和图9所示,第一遮挡板1311的外侧设有多个凸筋1317,多个凸筋1317在第一避让孔130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隔布置。这里可以理解为,不限于在第一遮挡板1311的外侧设置竖向筋1315和横向筋1316,也可在第一遮挡板1311的外侧设有多个凸筋1317,多个凸筋1317配合也可增加部分第一遮挡板1311的高度,以避免手指通过第一避让孔130伸出安装腔110内,从而使得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设置整条竖向筋1315而言,多个凸筋1317可进一步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当第一遮挡板1311的外侧设有多个凸筋1317时,部分凸筋1317沿第一遮挡板1311的长度方向延伸,另一部分凸筋1317沿第一遮挡板1311的宽度方向延伸,此时多个凸筋1317配合在避免手指通过第一避让孔130伸出安装腔110内的同时,还可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结构强度,也就是保证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的同时,还可保证面框组件100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面框本体100设有第二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122用于与前面板上的第二配合部连接。这里是指,前面板上设有第二配合部,面框本体100上设有与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122与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以实现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的配合连接,从而便于利用面框本体100支撑前面板,提高前面板的位置稳定性,同时还可降低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的连接难度。
综上可知,本申请的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一方面通过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一配合部实现固定连接,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第二连接部122与第二配合部实现固定连接,以提高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的连接强度,确保面框本体100能够有效支撑前面板,从而提高前面板的位置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10、图11和图12所示,面框本体100的前壁还具有第二避让孔150,第二避让孔150用于避让第二配合部,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内表面设有第二遮挡部160。其中,通过设置第二避让孔150,以确保第二配合部能够有效与第二连接部122进行连接,也就是确保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能够有效进行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当前面板从面框本体100上拆除后,第二避让孔150直接呈现在面框本体100的前壁,此时用户可通过第二避让孔150伸手至面框本体100的安装腔110内,有触碰换热器或电控盒的风险,因此,本申请在第二避让孔150内设有第二遮挡部160,第二遮挡部160与第二避让孔150配合,以避免用户直接通过第二避让孔150伸手至面框本体100的安装腔110内,从而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安全性,并使得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同时,在第二避让孔150内设有第二遮挡部160,还可利用第二遮挡部160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结构强度,以延长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寿命。
也就是说,本申请同时设置第一遮挡部131和第二遮挡部160,第一遮挡部131和第二遮挡部160配合以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安全可靠性,使得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可选地,如图11所示,第二遮挡部160包括第三挡筋161,第三挡筋161沿第二避让孔150的周向延伸。这里可以理解为,第三挡筋161设置在第二避让孔150的外沿,以实现利用第三挡筋161遮挡第二避让孔150,保证在不影响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连接的前提下,提高面框本体100的使用安全性,也就是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安全性,使得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可选地,第三挡筋161连接面框本体100,以实现利用面框本体100支撑第三挡筋161,提高第三挡筋161的位置稳定性,进而提高第三挡筋161能够有效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挡筋161设置在第二避让孔150的外沿并朝向第二避让孔150的中部延伸以减小第二避让孔150的尺寸,达到利用第三挡筋161遮挡部分第二避让孔150的目的,避免用户直接通过第二避让孔150伸手至面框本体100的安装腔110内,从而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结合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遮挡部160包括第三遮挡板162,第三遮挡板162设于第二避让孔150的一侧。以实现利用第三遮挡板162遮挡部分第二避让孔150,保证在不影响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连接的前提下,提高面框本体100的使用安全性,使得面框组件10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也就是说,本申请不限于设置沿第二避让孔150的周向延伸的第三挡筋161,还可在第二避让孔150的一侧设置第三遮挡板162,第三挡筋161或第三遮挡板162均可避免用户直接通过第二避让孔150伸手至面框本体100的安装腔110内,从而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安全性。
在具体的示例中,如图11所示,同时在第二避让孔150的周向设置第三挡筋161以及在第二避让孔150的一侧设置第三遮挡板162,第三挡筋161和第三遮挡板162配合以最大化避免用户直接通过第二避让孔150伸手至面框本体100的安装腔110内,实现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内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70,第一加强筋170与面框本体100、第三遮挡板162连接。这里也可以理解为,第三遮挡板162通过多个第一加强筋170与面框本体100进行连接,多个第一加强筋170可提高第三遮挡板162与面框本体100的连接强度,进而使得第三遮挡板162位置稳定,便于利用第三遮挡板162遮挡部分第二避让孔150,同时还可提高面框组件1000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遮挡板162的厚度范围为3.7mm~5.7mm,在保证第三遮挡板162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减小第三遮挡板162的厚度,以降低第三遮挡板162的制造难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面框本体100上同时设置第一避让孔130和第二避让孔150来避让前面板上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以实现面框本体100与前面板的固定连接,同时在第一避让孔130和第二避让孔150内均设置遮挡部,以使得面框本体1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包括多个竖向加强板181和至少一个第一横向加强板182,多个竖向加强板181在第一横向加强板18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竖向加强板181和至少一个第一横向加强板182配合可提高面框本体100的结构强度,使得面框本体100结构稳定,以便于利用面框本体100支撑前面板以及利用面框本体100保护换热器和电控盒,在延长空调器使用寿命的同时,还可使得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稳定。
可选地,多个竖向加强板181均与第一横向加强板182连接,这样多个竖向加强板181和第一横向加强板182可相互支撑,以提高多个竖向加强板181和第一横向加强板182位置稳定性,从而便于利用多个竖向加强板181和至少一个第一横向加强板182配合来提高面框本体100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如图1所示,面框组件100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00,面框本体100的顶壁与第一横向加强板182通过第一连接件200连接。以增加面框本体100与第一横向加强板182的连接强度,确保第一横向加强板182能够稳定设在面框本体100上,从而便于利用第一横向加强板182提升面框本体100的结构强度。
同时,通过上述设置还可使得第一连接件200能够稳定设于面框本体100,这样即可利用第一连接件200调整安装腔110的形状,以使得安装腔110的形状能够适应换热器的形状,从而使得换热器能够稳定设在安装腔110内,以提高换热器的位置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1、图10和图13所示,第一横向加强板182上的多个第二加强筋1821与第一连接件200连接。这里是指,第一横向加强板182上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1821,多个第二加强筋1821用于增加第一横向加强板182的结构强度,确保利用第一横向加强板182能够有效提升面框本体100的结构强度,同时,将多个第二加强筋1821与第一连接件200连接,以实现第一横向加强板182与第一连接件200的固定连接。
可选地,结合图10和图13所示,竖向加强板181的内表面形成平面。因在换热器与面框本体100配合的过程中,竖向加强板181正对换热器的中部,通过将竖向加强板181的内表面设置成平面,可增加竖向加强板181与换热器之间的距离,避免竖向加强板181在发生变形时挤压换热器,从而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并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此外,通过将竖向加强板181的内表面设置成平面,还可使得竖向加强板181结构简单,降低竖向加强板181的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10和图13所示,至少一个竖向加强板181与第一横向加强板182的连接处上的第三加强筋183与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1821圆弧过渡连接。这里是指,至少一个竖向加强板181与第一横向加强板182的连接处上设有第三加强筋183,第三加强筋183用于增加竖向加强板181与第一横向加强板182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也就是增加竖向加强板181与第一横向加强板182的连接强度,使得竖向加强板181与第一横向加强板182相互位置稳定,同时,将第三加强筋183与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1821圆弧过渡连接,还可避免应力集中,以进一步保证竖向加强板181与第一横向加强板182的连接强度,确保竖向加强板181与第一横向加强板182配合能够有效提升面框组件1000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14和图15所示,面框组件10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300,面框本体100的顶壁与面框本体100的前壁通过第二连接件300连接。以增加面框本体100的顶壁与面框本体100的前壁的连接强度,并起到支撑面框本体100的顶壁与面框本体100的前壁的作用,使得面框本体100结构稳定。
同时,通过上述设置还可使得第二连接件300能够稳定设于面框本体100,这样即可利用第二连接件300调整安装腔110的形状,以使得安装腔110的形状能够适应换热器的形状,从而使得换热器能够稳定设在安装腔110内,以提高换热器的位置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15所示,第二连接件300上具有防撞部310,防撞部310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换热器凸出设置。其中,防撞部31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朝向换热器凸出,这样可减小在第二连接件300朝向换热器变形时,第二连接件300与换热器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第二连接件300挤压换热器,在延长换热器使用寿命的同时,还可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可选地,如图15所示,防撞部310为内部中空结构。这样在第二连接件300受到碰撞并朝向换热器变形时,防撞部310可变形并吸收部分撞击力,以减小撞击力对换热器造成的影响,进而减小撞击力对换热器的破坏程度,进一步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并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综上可以理解为,面框组件1000与换热器之间设有防撞结构。
可选地,结合图14和图15所示,第二连接件300的部分结构朝向面框本体100的外侧延伸,以增加第二连接件300与换热器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增加面框组件1000与换热器上的接地螺钉之间的距离,避免面框组件1000朝向换热器引水,以保证设置在面框组件1000内的结构件的使用安全性,延长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16所示,面框本体100的顶壁包括多个纵向加强板191,靠近电控盒设置的两个纵向加强板19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横向加强板192。其中,通过设置多个纵向加强板191和至少一个第二横向加强板192,多个纵向加强板191和至少一个第二横向加强板192配合可提高面框本体100的结构强度,使得面框本体100结构稳定,便于利用面框本体100支撑前面板以及利用面框本体100保护换热器和电控盒,在延长空调器使用寿命的同时,还可使得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稳定。
此外,在靠近电控盒设置的两个纵向加强板19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横向加强板192,以使得第二横向加强板192能够正对电控盒,从而避免用户通过靠近电控盒的两个纵向加强板191之间伸手至电控盒,以进一步提升面框本体100的使用安全性,使得面框本体100满足安规设计要求。
可选地,第二横向加强板19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纵向加强板191连接,以便于利用纵向加强板191支撑第二横向加强板192,提高第二横向加强板192的位置稳定性,从而确保第二横向加强板192能够有效提升面框本体100的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靠近电控盒设置的两个纵向加强板191之间可设置多个第二横向加强板192,多个第二横向加强板192配合可有效避免用户通过靠近电控盒的两个纵向加强板191之间伸手至电控盒,以提升面框本体100的使用安全性。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6所示,靠近电控盒设置的两个纵向加强板191之间只设置一个第二横向加强板192,一个第二横向加强板192在避免用户通过靠近电控盒的两个纵向加强板191之间伸手至电控盒的同时,还可简化面框本体100的结构,使得面框本体100的结构简单,便于装拆面框本体100。
下面参考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包括:面框组件1000、前面板、换热器和电控盒。
其中,面框组件1000为前述的面框组件1000,面框组件1000的具体在此不作赘述。
前面板连接在面框组件1000的外侧,换热器和电控盒设在面框组件1000内。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前述的面框组件1000,可有效提升空调器的使用安全性,使得空调器满足安规设计要求,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换热器可以理解为是蒸发器,蒸发器为本领域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具体结构。
一种空调器,包括:面框组件1000、前面板、换热器和电控盒。
其中,如图1所示,面框本体100内限定出安装腔110,换热器和电控盒设在安装腔110内,面框本体100的前壁设有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第一连接部121用于与空调器的前面板上的第一配合部连接,第二连接部122用于与空调器的前面板上的第二配合部连接,以实现将前面板连接在面框组件1000的外侧。
结合图2和图3所示,面框本体100的前壁还具有第一避让孔130和第二避让孔150,第一避让孔130用于避让第一配合部,第一避让孔130内设有第一遮挡部131,第二避让孔150用于避让第二配合部,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内表面设有第二遮挡部160。
结合图2、图4和图5所示,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表面具有安装凹部140,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一避让孔130设于安装凹部140的底壁。
如图3所示,第一遮挡部131包括第一遮挡板1311,第一遮挡板1311沿第一避让孔13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遮挡板13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与面框本体100连接。
具体为,第一遮挡板1311的至少一部分朝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侧延伸,以减小第一遮挡板1311与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如图11所示,第二遮挡部160包括第三挡筋161和第三遮挡板162,第三挡筋161沿第二避让孔150的周向延伸,第三遮挡板162设于第二避让孔150的一侧,第三遮挡板162通过第一加强筋170与面框本体100进行连接。
如图1所示,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包括五个竖向加强板181和一个第一横向加强板182,竖向加强板181的内表面形成平面,五个竖向加强板181在第一横向加强板18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面框本体100的顶壁与第一横向加强板182通过第一连接件200连接,且竖向加强板181与第一横向加强板182的连接处上的第三加强筋183与第二加强筋1821圆弧过渡连接。
结合图1、图14和图15所示,面框本体100的顶壁与面框本体100的前壁通过第二连接件300连接,第二连接件300上具有防撞部310,防撞部310为内部中空结构,防撞部310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换热器凸出设置。
结合图1和图16所示,面框本体100的顶壁包括五个纵向加强板191,靠近电控盒设置的两个纵向加强板191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横向加强板192。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具体的示例中,第一遮挡部131不限于将第一遮挡板1311的至少一部分朝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外侧延伸,也可以第一避让孔1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图中未示出),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均设在面框本体100的前壁内表面且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均与第一遮挡板1311连接;还可以在第一避让孔13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第二遮挡板1314,第二遮挡板1314与第一遮挡板1311连接,且将第二遮挡板1314朝第一避让孔130的中部延伸以减小第一避让孔130的尺寸;或者,在第一遮挡板1311的外侧设有竖向筋1315,竖向筋1315沿第一避让孔130的长度方向延伸;又或者,在第一遮挡板1311的外侧设有竖向筋1315,竖向筋1315沿第一避让孔13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在第一遮挡板1311的外侧还设有至少一个横向筋1316,横向筋1316沿第一避让孔130的宽度方向延伸,横向筋1316与竖向筋1315连接;再或者,在第一遮挡板1311的外侧设有多个凸筋1317,多个凸筋1317在第一避让孔130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隔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1000及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例如换热器、电控盒的具体结构以及作用等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框本体,所述面框本体内限定出用于安装换热器、电控盒的安装腔,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设有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空调器的前面板上的第一配合部连接;
其中,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还具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配合部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避让孔内设有第一遮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部包括:
第一遮挡板,所述第一遮挡板沿所述第一避让孔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遮挡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与所述面框本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外表面具有安装凹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避让孔设于所述安装凹部的底壁;
其中,所述第一遮挡板的至少一部分朝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外侧延伸,以减小所述第一遮挡板与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部还包括:
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所述第一挡筋和所述第二挡筋均设在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内表面且与所述第一遮挡板连接,所述第一挡筋和所述第二挡筋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孔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部还包括:
第二遮挡板,所述第二遮挡板设在所述第一避让孔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且朝所述第一避让孔的中部延伸以减小所述第一避让孔的尺寸,所述第二遮挡板与所述第一遮挡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板的外侧设有沿所述第一避让孔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竖向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板的外侧还设有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避让孔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筋,所述横向筋与所述竖向筋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板的外侧设有多个凸筋,多个所述凸筋在所述第一避让孔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本体设有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前面板上的第二配合部连接;
其中,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还具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配合部的第二避让孔,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内表面设有第二遮挡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部包括:
第三挡筋,所述第三挡筋沿所述第二避让孔的周向延伸;和/或,
第三遮挡板,所述第三遮挡板设于所述第二避让孔的一侧,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内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面框本体、所述第三遮挡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包括多个竖向加强板和至少一个第一横向加强板,多个所述竖向加强板在所述第一横向加强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组件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面框本体的顶壁与所述第一横向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横向加强板上的多个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竖向加强板的内表面形成平面,至少一个所述竖向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横向加强板的连接处上的第三加强筋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圆弧过渡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组件还包括:
第二连接件,所述面框本体的顶壁与所述面框本体的前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具有防撞部,所述防撞部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换热器凸出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部为内部中空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本体的顶壁包括多个纵向加强板,靠近所述电控盒设置的两个所述纵向加强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横向加强板。
1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面框组件;
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连接在所述面框组件的外侧;
换热器和电控盒,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电控盒设在所述面框组件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74741.9U CN218895521U (zh) | 2023-01-10 | 2023-01-10 | 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74741.9U CN218895521U (zh) | 2023-01-10 | 2023-01-10 | 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95521U true CN218895521U (zh) | 2023-04-21 |
Family
ID=86000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074741.9U Active CN218895521U (zh) | 2023-01-10 | 2023-01-10 | 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95521U (zh) |
-
2023
- 2023-01-10 CN CN202320074741.9U patent/CN2188955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00169044A1 (en) | Sfp-dd foolproof key improvement and idea | |
CN218895521U (zh) | 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及空调器 | |
CN117071263A (zh) | 一种底座、底座总成、衣物处理设备 | |
CN114336180B (zh) | 电连接器及其传输片 | |
US10700314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head cover assembly,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 |
CN212299178U (zh) | 一种上盖组件及电暖器 | |
CN221316063U (zh) | 车辆后围总成 | |
CN221430996U (zh) | 一种家用电器 | |
CN219418090U (zh) | 一种计算机服务器机箱 | |
CN221138312U (zh) | 一种车辆侧围外板和车辆 | |
CN219572245U (zh) | 面框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21076798U (zh) | 一体式边框组件及平板集热器 | |
CN218729153U (zh) | 一种电梯门禁装置 | |
CN220062117U (zh) | 空调室内机的底盘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 |
CN216684326U (zh) | 一种汽车后门塑料饰板卡扣结构 | |
CN214048457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9351846U (zh) | 一种便于组装的无线路由器外壳 | |
CN218919467U (zh) | 一种连接器防护装置、电路板组件以及显示装置 | |
CN213281784U (zh) | 帽盖及拉头 | |
CN211400093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 | |
CN219876737U (zh) | 控制器盒体以及驱动电机控制器 | |
CN221306301U (zh) | 一种上盖组件及电磁加热装置 | |
CN219145318U (zh) | 护角以及具有其的角码组件、边框和光伏组件 | |
CN216448266U (zh) | 一种导风板以及空调器 | |
CN219628088U (zh) | 一种钣金框架及整体框架式钣金机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