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2530U - 车辆底盘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底盘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2530U
CN218892530U CN202223013178.9U CN202223013178U CN218892530U CN 218892530 U CN218892530 U CN 218892530U CN 202223013178 U CN202223013178 U CN 202223013178U CN 218892530 U CN218892530 U CN 218892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gear
vehicle chassis
vehicle
collision
st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131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中正
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aiyu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aiyu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aiyu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aiyu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131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2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2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2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底盘和车辆。所述车辆底盘包括转向机、转向拉杆和前轮,所述转向拉杆设置在所述转向机两侧并连接所述转向机和所述前轮,所述车辆底盘还包括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承撞部,设置在所述转向机的前方,所述承撞部的前侧在受到撞击后,能够向所述转向机移动;推动部,设置在所述承撞部上,当所述承撞部向所述转向机移动时,所述推动部能够从所述车辆底盘的头部朝所述车辆底盘的尾部移动并推动所述转向机沿所述车辆底盘的宽度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前轮偏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底盘能够避免因前轮挤压在障碍物与车身框架之间导致车辆与障碍物的刚性碰撞。

Description

车辆底盘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底盘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在正面碰撞障碍物(如墙体、车辆、路障)后,前轮直接卡在障碍物与车身框架或者车门之间,使得溃缩部无法充分变形发挥缓冲作用,导致车辆与障碍物的碰撞接近于刚性碰撞,对乘车人员造成非常大的人身伤害。
另外,在碰撞过程中前轮还有可能对车门挤压造成破坏,使得车门严重变形而无法打开,给营救乘车人员造成极大的不便,由此可能失去救治伤员的宝贵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底盘和车辆,所述车辆底盘能够避免因前轮挤压在障碍物与车身框架之间导致车辆与障碍物的刚性碰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底盘,所述车辆底盘包括转向机、转向拉杆和前轮,所述转向拉杆设置在所述转向机两侧并连接所述转向机和所述前轮,所述车辆底盘还包括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承撞部,设置在所述转向机的前方,所述承撞部的前侧在受到撞击后,能够向所述转向机移动;推动部,设置在所述承撞部上,当所述承撞部向所述转向机移动时,所述推动部能够从所述车辆底盘的头部朝所述车辆底盘的尾部移动并推动所述转向机沿所述车辆底盘的宽度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前轮偏转。
可选地,所述承撞部包括溃缩部,所述推动部的第一端固定到所述溃缩部,所述推动部的第二端朝所述转向机延伸。
可选地,所述防撞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向机的前侧。
可选地,所述车辆底盘还包括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纵梁,所述承撞部结合到所述纵梁,所述纵梁上设置有转向机安装孔,所述转向机通过紧固件安装到所述转向机安装孔,所述转向机安装孔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转向机安装孔包括紧固区、滑移区以及设置在所述紧固区和滑移区之间的颈缩区,所述颈缩区在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紧固件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转向机包括转向机安装部,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转向机安装部安装到所述转向机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推动部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推板,所述推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与所述转向机安装部接触,并且所述推板的第一侧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倾斜表面。
可选地,所述防撞机构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纵梁或所述承撞部的上表面上用于引导所述推动部沿所述长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限位块具有朝向所述推板敞开的限位槽,所述推板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第二侧形成为平直表面并且穿过所述限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底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底盘通过包括防撞机构,可避免因前轮挤压在障碍物与车身框架之间导致车辆与障碍物的刚性碰撞。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底盘通过包括防撞机构,可以在车头受到正面碰撞时避免前轮对驾驶室的车门挤压现象的发生,在发生正面碰撞的交通事故时车门仍可以比较容易的开启,使得乘员可以快速地从车辆中被救出。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包括车辆底盘的车辆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是省略图1中的转向机和转向拉杆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限位块与推动部之间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在受到撞击之后的变形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210-转向机、211-转向机安装部、220-转向拉杆、230-前轮、240-纵梁、250-紧固件、260-摆臂、110-溃缩部、112-转向机安装孔、112a-紧固区、112b-滑移区、112c-颈缩区、120-推动部、121-推板、121a-倾斜表面、130-限位块、13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底盘和车辆。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底盘包括转向机210、转向拉杆220、前轮230、纵梁240和摆臂260。
如图1所示,纵梁240沿车辆底盘的长度方向设置。作为示例,纵梁240可设置在前轮230的大体中间位置。也就是说,两个前轮230可分布在纵梁240的两侧,并且可相对于纵梁240彼此对称布置。
如图1所示,转向机210在纵梁240的上方安装到纵梁240,并且转向机210可通过位于纵梁240两侧的转向拉杆220分别与两个前轮230连接。
另外,如图1所示,摆臂260可固定在纵梁240上,前轮230可固定在摆臂260上。如图1所示,驾驶室可设置在前轮230的后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溃缩部110可结合到纵梁240的前部。在车辆受到撞击时,溃缩部110发生溃缩形变,从而吸收撞击能量,避免能量直接传导至座舱给驾乘人员造成伤害。
作为示例,与纵梁240相比,溃缩部110的结构材质硬度相对较低,或者溃缩部110上形成有吸收应力的溃缩结构,因此在受到撞击后溃缩部110会发生溃缩形变,从而吸收应力。溃缩部110可以与纵梁240一体形成或者可作为单独的应力吸收部件结合到纵梁240上。另外,应理解的是,在受到足够强度的冲击力时,纵梁240也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溃缩。
在现有技术中,当车辆在正面碰撞障碍物后,前轮会直接卡在障碍物与车身框架或者车门之间,使得溃缩部无法充分变形发挥缓冲作用,导致车辆与障碍物的碰撞接近于刚性碰撞,对驾乘人员造成非常大的人身伤害。
另外,在碰撞过程中前轮还有可能对驾驶室的车门挤压造成破坏,使得车门严重变形而无法打开,给营救乘车人员造成极大的不便,由此可能失去救治伤员的宝贵时间。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底盘还可包括防撞机构。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防撞机构可包括:承撞部,设置在转向机210的前方,承撞部的前侧在受到撞击后,能够向转向机210移动;推动部120,设置在承撞部上,当承撞部向转向机210移动时,推动部120能够从车辆底盘的头部(对应于车辆的车头)朝车辆底盘的尾部(对应于车辆的车尾)移动并推动转向机210沿车辆底盘的宽度方向移动,以使前轮230偏转。
如图1和图2所示,承撞部可包括如上所述的溃缩部110。如上所述,在车辆受到撞击时,溃缩部110发生溃缩从而吸收撞击能量,避免能量直接传导至座舱给驾乘人员造成伤害。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前轮会直接卡在障碍物与车身框架或者车门之间,使得溃缩部110无法充分变形发挥缓冲作用,导致车辆与障碍物的碰撞接近于刚性碰撞,对驾乘人员造成非常大的人身伤害。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解决以上描述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防撞机构还可包括推动部120,当溃缩部110向转向机210移动时,溃缩部110可带动推动部120从车辆的车头朝车辆的车尾方向移动,使得推动部120可推动转向机210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移动,进而转向机210可拉拽转向拉杆220和与转向拉杆220连接的前轮230实现偏转,如图4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推动部120的第一端可固定到溃缩部110,推动部120的第二端可朝转向机210延伸。推动部120的第二端可用于推动转向机210的转向机安装部211,使得转向机安装部211沿宽度方向移动。
具体地,转向机210可包括转向机安装部211,紧固件(例如,螺栓)250可穿过转向机安装部211安装到设置在纵梁240上的转向机安装孔112。作为示例,转向机210可包括朝纵梁240的前方突出的两个转向机安装部211,两个转向机安装部211分别通过两个紧固件250安装到两个转向机安装孔112。
如图2所示,转向机安装孔112可沿宽度方向延伸,使得在受到较大外力时,紧固件250沿转向机安装孔112滑动,从而实现转向机安装部211沿宽度方向移动。
具体地,如图2所示,转向机安装孔112可包括紧固区112a、滑移区112b以及设置在紧固区112a和滑移区112b之间的颈缩区112c,颈缩区112c在纵梁24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紧固件250的直径。因此,在转向机安装部211在宽度方向上不受到外力或受到较小外力时,紧固件250可位于紧固区112a中处于紧固状态,在转向机安装部211在宽度方向上受到较大外力时,紧固件250可越过颈缩区112c的阻挡进入滑移区112b并沿滑移区112b滑移,从而使得转向机210沿宽度方向滑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在溃缩部110发生溃缩时能够沿宽度方向推动转向机安装部211,如图1所示,推动部120可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推板121,推板121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与转向机安装部211接触,并且推板121的第一侧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倾斜表面121a。从而,当溃缩部110发生溃缩时,推动部120可从车辆的车头朝车尾移动,推板121的倾斜表面121a可推动转向机安装部211沿宽度方向移动。
作为示例,推动部120可包括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两个推板,两个推板分别用于推动两个转向机安装部211。两个推板中的每个的一侧可形成以上描述的倾斜表面121a。
另外,为了引导推动部120沿纵梁240的长度方向移动,如图1和图2所示,防撞机构还可包括限位块130,限位块130设置在纵梁240或溃缩部110的上表面上用于引导推动部120沿长度方向移动。如图3所示,限位块130具有朝向推板121敞开的限位槽131,推板121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二侧形成为平直表面并且穿过限位槽131,以在限位槽131中沿长度方向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推板121可形成近似三角形推板,三角形推板的斜边形成上述倾斜表面121a,三角形推板的直边通过限位块130的限位槽131来引导。对于每个推板121,限位块130的数量不受具体限制,例如,可以为一块、两块、三块等。另外,推板121为硬质材料,以在受到撞击时不发生溃缩或明显变形。
应理解的是,可对以上描述的推板121、转向机安装孔112和限位块130的设置形式进行变型,例如,推板121、转向机安装孔112和限位块130可设置成与当前图1和图2中示出的状态沿宽度方向对称。
以下,参照图1和图4描述包括上述防撞机构的车辆的防撞机理。
如图4所示,当车辆撞击到障碍物后,溃缩部110首先接触障碍物,并向转向机210移动,此时,推动部120与溃缩部110一起向转向机210移动,并推动转向机安装部211,使得紧固件250沿转向机安装孔112移动,从而推动部120可沿宽度方向推动转向机210和转向拉杆220,转向拉杆220带动前轮230发生侧向位移,由于前轮230固定在摆臂260上,摆臂260的刚度较大,此处还没有产生变形,所以前轮230后端会绕摆臂260的安装点旋转,使一侧前轮230的后端向车辆外侧偏转,另一侧前轮230的后端向车辆内侧偏转。因此溃缩部110可充分发挥吸收撞击能量的作用,避免因前轮230挤压在障碍物与车身框架之间导致车辆与障碍物的刚性碰撞。
当碰撞过程继续进行时,障碍物会把转向机210和前轮230继续向车尾方向压缩,当碰撞停止后,前轮230在障碍物的挤压下继续发生偏转,使得前轮230便不会被挤压在障碍物与车身框架之间,极大程度的减小前轮230对碰撞的负面影响。此结构使得溃缩部110能更好地吸收碰撞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从而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
另外,前轮230的后部向车辆内/外侧发生偏转,可以避免前轮对车门挤压现象的发生,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车门仍可以比较容易的开启,使得乘员可以快速地从车辆中被救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底盘通过包括防撞机构,可避免因前轮挤压在障碍物与车身框架之间导致车辆与障碍物的刚性碰撞。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底盘通过包括防撞机构,可以避免前轮对驾驶室的车门挤压现象的发生,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车门仍可以比较容易的开启,使得乘员可以快速地从车辆中被救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辆底盘的车辆。
尽管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底盘,所述车辆底盘包括转向机(210)、转向拉杆(220)和前轮(230),所述转向拉杆(220)设置在所述转向机(210)两侧并连接所述转向机(210)和所述前轮(23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盘还包括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
承撞部,设置在所述转向机(210)的前方,所述承撞部的前侧在受到撞击后,能够向所述转向机(210)移动;
推动部(120),设置在所述承撞部上,当所述承撞部向所述转向机(210)移动时,所述推动部(120)能够从所述车辆底盘的头部朝所述车辆底盘的尾部移动并推动所述转向机(210)沿所述车辆底盘的宽度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前轮(230)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撞部包括溃缩部(110),所述推动部(120)的第一端固定到所述溃缩部(110),所述推动部(120)的第二端朝所述转向机(210)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向机(210)的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盘还包括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纵梁(240),所述承撞部结合到所述纵梁(240),所述纵梁(240)上设置有转向机安装孔(112),所述转向机(210)通过紧固件(250)安装到所述转向机安装孔(112),所述转向机安装孔(112)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安装孔(112)包括紧固区(112a)、滑移区(112b)以及设置在所述紧固区(112a)和滑移区(112b)之间的颈缩区(112c),所述颈缩区(112c)在所述纵梁(24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紧固件(250)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210)包括转向机安装部(211),所述紧固件(250)穿过所述转向机安装部(211)安装到所述转向机安装孔(1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120)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推板(121),所述推板(121)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与所述转向机安装部(211)接触,并且所述推板(121)的第一侧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倾斜表面(121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机构还包括限位块(130),所述限位块(130)设置在所述纵梁(240)或所述承撞部的上表面上用于引导所述推动部(120)沿所述长度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30)具有朝向所述推板(121)敞开的限位槽(131),所述推板(121)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第二侧形成为平直表面并且穿过所述限位槽(131)。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底盘。
CN202223013178.9U 2022-11-11 2022-11-11 车辆底盘和车辆 Active CN218892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3178.9U CN218892530U (zh) 2022-11-11 2022-11-11 车辆底盘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3178.9U CN218892530U (zh) 2022-11-11 2022-11-11 车辆底盘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2530U true CN218892530U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99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13178.9U Active CN218892530U (zh) 2022-11-11 2022-11-11 车辆底盘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25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1544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保险杠单元
US6598933B2 (en)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US8660756B2 (en) Collision mitigation system
US20080023954A1 (en) Deflecting Device for an Offset Frontal Collision for Motor Vehicles
JP2002225704A (ja) 車両のフレーム上方における衝突に対処するようにしたエネルギー吸収構造物が設けられた運転室を有する鉄道車両
CN108016506B (zh) 车辆机舱总成
US4182529A (en) Vehicle diverting energy absorber bumper system
CN110834673B (zh) 车身总成、车辆、门槛梁加强组件
KR100921993B1 (ko) 차량
CN113165697B (zh) 用于汽车车身的前舱结构总成
CN211107729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结构及汽车
CN218892530U (zh) 车辆底盘和车辆
US3955640A (en) Absorbing safety arrangement for a truck
CN111231874B (zh) 一种应用于轿车的前防撞梁总成
CN101481989B (zh) 汽车车门防撞杆及使用该防撞杆的汽车车门
JPH01254470A (ja) ステアリング支持装置
CN218892529U (zh) 车辆底盘和车辆
CN106985776B (zh) 一种抗撞结构的导向刚度补偿装置
CN218489613U (zh) 车辆底盘和车辆
CN214689769U (zh) 一种前端结构和车辆
SK52699A3 (en) Anti-collision device for railway vehicles
CN218489609U (zh) 车辆
CN218400458U (zh) 用于车辆的碰撞缓冲结构和车辆
CN209870513U (zh) 车辆
EP2987705B1 (en) A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for small overlap mitig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