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5448U - 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5448U
CN218885448U CN202222325650.6U CN202222325650U CN218885448U CN 218885448 U CN218885448 U CN 218885448U CN 202222325650 U CN202222325650 U CN 202222325650U CN 218885448 U CN218885448 U CN 218885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er
base
vehicle
shaft
pla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256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昌钦
吉世岳
吴焰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Bum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Bum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Bum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Bum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256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5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5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5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提供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用于模拟车辆行驶过程中,测试车辆减震器的受力及减震力度,包括:放置板、移动板、固定座、履带、底座、立杆与减震器,放置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减震器的上端,放置板两侧分别连接于固定座下方的两条连接杆,减震器的下端连接移动板,移动板下方为车轮,车轮下方紧贴于履带,履带设于底座上方的开口;本实用新型模拟车辆的形式,进行测试减震器的受力及减震力度,放置板两侧固定减震器上端,放置板模拟于车辆上的底座,减震器下方的移动板连接减震器的下端,移动板模拟于车辆的悬挂,且移动板下方还设有车轮,车轮下方紧贴的履带模拟于道路。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公开号为CN105067286A,为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车辆减震器性能的试验装置,包括固定的上夹头、能够上下运动的下夹头、下端与所述下夹头相连接的弹簧,以及上端固定于所述上夹头上的导向杆,所述弹簧上固定有与轮胎等重的下配重块,所述导向杆上安装有相当于车辆本体四分之一重量的上配重块,且所述上配重块能够沿所述导向杆上下运动;还包括检测所述上配重块和所述下配重块震动状况的传感器,减震器的上端固定于所述上配重块上,且其下端固定于所述下配重块上。该试验装置有效地解决了减震器的性能测试不方便的问题。
上述结构中,对单个的减震器进行测试,效率低下,并且采用直接负重的方式进行对减震器进行测试,得不到减震器安装在车辆上时,减震器是否能对行驶途中的车轮的震动作出反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单个的减震器进行测试,效率低下,并且采用直接负重的方式进行对减震器进行测试,得不到减震器安装在车辆上时,减震器是否能对行驶途中的车轮的震动作出反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
可选地,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用于模拟车辆行驶过程中,测试车辆减震器的受力及减震力度,包括:放置板、移动板、固定座、履带、底座、立杆与减震器,所述放置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减震器的上端,所述放置板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于固定座下方的两条连接杆,且所述放置板沿两条所述连接杆上下升降,所述减震器的下端连接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下方为车轮,所述车轮下方紧贴于履带,所述履带设于底座上方的开口,所述履带从前往后往复移动;所述放置板包括凸板,所述放置板的左右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两条凸条,且每一所述放置板分别采用左右两侧的凸条固定于连接杆开设的条形槽内;所述固定座的正面设有凸条,且所述固定座采用凸条配合连接于横杆,所述固定座沿横杆左右滑动,所述固定座背面为垂直面;所述横杆两端分别连接于垂直设置的立杆顶端,所述立杆下方固定在底座上方。
进一步,所述放置板设有两块,两块所述放置板之一的前端或后端固定设有三条水平设置的滑动杆,另一所述放置板开设三个通孔,且三条所述滑动杆穿设于另一所述放置板开设的三个通孔,且另一所述放置板沿滑动杆前后移动;两块所述放置板下方分别设有调节块,两块所述调节块之间连接有螺杆,且两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螺杆之间采用啮合连接。
进一步,每一所述放置板分别采用固定杆固定连接减震器的上端,所述固定杆向外的一端有固定环,且所述固定杆与固定环之间呈啮合连接,所述减震器的上端穿设于固定杆,且通过固定环限位固定在固定杆。
进一步,每一所述移动板的上方采用轴座轴固定连接于减震器的下端。
进一步,设于前端或后端的两块所述移动板为一组;每一组所述移动板之间连接有杆,前端或后端的一组所述移动板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左右两端分别延伸有轴,且通过轴连接于所述移动板下方的车轮。
进一步,每一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开设有螺孔,且螺孔捏啮合连接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往下啮合转动,并顶置于横杆上,每一所述固定座下方两条连接杆的下端分别采用滑块滑动连接于设在底座上方的导向轨道,且与每一所述固定座同步移动。
进一步,所述履带表面设有若干块凸片,所述履带内面的两端分别采用轴杆连接,且采用两条相对的轴杆带动往复移动,两条所述轴杆的两端分别延伸有轴,且两条所述轴杆的轴置于支架上,该支架固定在底座内部的底端;两条所述轴杆之间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左右两端固定于底座的左右两侧;两条所述轴杆之一的轴穿设于支架外,并与第二电机轴连接,且通过两条所述轴杆之一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动,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底座内。
进一步,设于所述移动板的第一电机与设于两条轴杆之一的第二电机分别采用线管与底座外设置的电箱电性连接,所述电箱与外界的电源呈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横杆设有两条,且相对设于底座上方的左右两侧,两条所述横杆的相对一面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槽;两条所述横杆分别采用滑槽配合连接于固定座正面的凸条,每一所述横杆分别设有两块固定座,两块所述固定座分别沿横杆的滑槽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模拟车辆的形式,进行测试减震器的受力及减震力度,本实用新型的放置板左右两侧固定减震器上端,放置板模拟于车辆上的底座,减震器下方的移动板连接减震器的下端,移动板模拟于车辆的悬挂,且移动板下方还设有车轮,车轮下方紧贴的履带模拟于道路。
放置板与移动板之间连接需要测试的减震器后,放置板上方为平面设置,用于放置负重件,通过负重件的放置,负重件往下压,从而测试减震器的受力,避免减震器装在车辆后,车辆的重量使减震器受压过度而产生断裂,造成车辆的安全隐患,让该测试可以避免让受力较差的减震器进行投入生产与安装。
减震器通过受力测试后,放置板上方的负重件继续放置,同时启动底座上方的履带进行往复移动,履带带动上方紧贴的车轮滚动,使移动板与放置板,模拟车辆在道路中行驶,使减震器在负重情况下行驶,是否容易产生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放置板通过左右两侧的凸条与连接杆开设的条形槽进行配合上下移动,使放置板不进行固定,让放置板及负重件的重量置于减震器上,让下方的车轮负重情况下进行滚动。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沿横杆左右移动,用于调节固定座的前后摆放,且固定座下方的连接杆采用条形槽连接凸条,凸条固定在放置板的两侧,使固定座前后调节摆放的情况下,也同步带动放置板的前后摆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的放置板与移动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的固定座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用于模拟车辆行驶过程中,测试车辆减震器的受力及减震力度,包括:放置板1、移动板2、固定座3、履带4、底座5、立杆6与减震器7,放置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减震器7的上端,放置板1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于固定座3下方的两条连接杆31,且放置板1沿两条连接杆31上下升降,减震器7的下端连接移动板2,移动板2下方为车轮21,车轮21下方紧贴于履带4,履带4设于底座5上方的开口,履带4从前往后往复移动;放置板1包括凸板,放置板1的左右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两条凸条,且每一放置板1分别采用左右两侧的凸条固定于连接杆31开设的条形槽内;固定座3的正面设有凸条,且固定座3采用凸条配合连接于横杆61,固定座4沿横杆61左右滑动,固定座4背面为垂直面;横杆61两端分别连接于垂直设置的立杆6顶端,立杆6下方固定在底座5上方。
本实用新型模拟车辆的形式,进行测试减震器7的受力及减震力度,本实用新型的放置板1左右两侧固定减震器7上端,放置板1模拟于车辆上的底座,减震器7下方的移动板2连接减震器7的下端,移动板2模拟于车辆的悬挂,且移动板2下方还设有车轮21,车轮21下方紧贴的履带4模拟于道路。
采用上述结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履带4采用软质材料制作,且表面设有若干块凸片以及若干条凹槽,本实用新型的履带采用该设置,可给车轮21提供凹凸不平的道路,使减震器7的测试更加与现实贴合,履带4若干块凸片也采用软质材料制作,避免履带4往复移动的情况下,造成移动不便,而凸片因向外凸起,因厚度的增加,也能起到对轮胎21的顶起。
放置板1与移动板2之间连接需要测试的减震器7后,放置板1上方为平面设置,用于放置负重件,通过负重件的放置,负重件往下压,从而测试减震器7的受力,避免减震器7装在车辆后,车辆的重量使减震器7受压过度而产生断裂,造成车辆的安全隐患,让该测试可以避免让受力较差的减震器7进行投入生产与安装。
采用上述结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负重件采用带有重量的材料制作,如金属等,且本实用新型的负重件也添加用于测试水平的水平仪以及测试震动的震动测试仪,水平仪的添加可用于测试左右两条减震器7的安装是否平衡,震动测试仪用于测试减震器7在使用途中,下方的车轮21行驶产生的震动反馈多少至上方的放置板1,结合的水平仪与震动测试仪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作赘述。
减震器7通过受力测试后,放置板1上方的负重件继续放置,同时启动底座5上方的履带4进行往复移动,履带4带动上方紧贴的车轮21滚动,使移动板2与放置板1,模拟车辆在道路中行驶,使减震器7在负重情况下行驶,是否容易产生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放置板1通过左右两侧的凸条与连接杆31开设的条形槽进行配合上下移动,使放置板1不进行固定,让放置板1及负重件的重量置于减震器7上,让下方的车轮21负重情况下进行滚动。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3沿横杆61左右移动,用于调节固定座3的前后摆放,且固定座3下方的连接杆31采用条形槽连接凸条,凸条固定在放置板1的两侧,使固定座3前后调节摆放的情况下,也同步带动放置板1的前后摆放。
放置板1设有两块,两块放置板1之一的前端或后端固定设有三条水平设置的滑动杆122,另一放置板1开设三个通孔,且三条滑动杆122穿设于另一放置板1开设的三个通孔,且另一放置板1沿滑动杆122前后移动;两块放置板1下方分别设有调节块12,两块调节块12之间连接有螺杆121,且两块调节块12与螺杆121之间采用啮合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两块放置板1可作为车辆的前驱与后驱,两块放置板1之间相互连接保持平衡,两块放置板1之间可进行分离,设于前端的放置板1固定滑动杆122,后端的放置板1往后拉动,是两块放置板1向外分离,分离的两块放置板1可加大负重物的放置空间,也能测试车辆前驱与后驱间隔过长下,前驱与后驱的减震器7受力是否足够,两块放置板1之间采用调节块12与螺杆121进行限位,螺杆121的前端活动连接于前端的调节块12,通过扭动螺杆121,让前端的调解块12带动前端的放置板1向外偏移,实现分离。
每一放置板1分别采用固定杆11固定连接减震器7的上端,固定杆11向外的一端有固定环111,且固定杆11与固定环111之间呈啮合连接,减震器7的上端穿设于固定杆11,且通过固定环111限位固定在固定杆11。
采用上述结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7穿设在固定杆11后,往固定杆11向外的一端啮合固定环111,固定环111往内扭动,并对减震器7锁紧。
每一移动板2的上方采用轴座211轴固定连接于减震器7的下端。
采用上述结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因减震器7在安装过程中,有些车辆上的减震器7为从上往下倾斜摆放,本实用新型的轴座211可让减震器7的下端提供更多的摆动空间,让减震器7可进行从上往下倾斜。
设于前端或后端的两块移动板2为一组;每一组移动板2之间连接有杆,前端或后端的一组移动板2固定有第一电机22,第一电机22左右两端分别延伸有轴,且通过轴连接于移动板2下方的车轮21。
采用上述结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机22设于前端的移动板2之间与后端的移动板2之间,第一电机22可在履带4不进行带动情况下,通过第一电机22对车轮21进行带动,并让车轮21在履带4上进行滚动,模拟车辆的行驶。
每一固定座3的上端开设有螺孔,且螺孔捏啮合连接定位杆33,定位杆33往下啮合转动,并顶置于横杆61上,每一固定座3下方两条连接杆31的下端分别采用滑块滑动连接于设在底座5上方的导向轨道51,且与每一固定座3同步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3通过上方的定位杆33往横杆61啮合转动,定位杆33顶置到横杆61上方后,固定座3的凸条与定位杆33之间的咬合,让固定座3固定于横岗61上方,采用该设置,可便于对固定座3的前后调节。
履带4表面设有若干块凸片,履带4内面的两端分别采用轴杆41连接,且采用两条相对的轴杆41带动往复移动,两条轴杆41的两端分别延伸有轴,且两条轴杆41的轴置于支架上,该支架固定在底座5内部的底端;两条轴杆41之间设有垫板42,垫板42的左右两端固定于底座5的左右两侧;两条轴杆41之一的轴穿设于支架外,并与第二电机52轴连接,且通过两条轴杆41之一通过第二电机52带动转动,第二电机52固定于底座5内。
采用上述结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第二电机52带动后端的轴杆41,让轴杆41表面的履带4进行往复移动,且往复移动的履带4同步带动前端的轴杆41,本实用新型避免两条轴杆41之间的空隙让车轮21出现凹陷,两条轴杆41之间设置的垫板42用于支撑履带4中段的空隙,让车轮21能在履带4表面进行滚动。
设于移动板2的第一电机22与设于两条轴杆41之一的第二电机52分别采用线管与底座5外设置的电箱53电性连接,电箱53与外界的电源呈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电机22带动车轮21的滚动,第二电机52带动履带4往复移动,让车轮21在履带4上进行移动,两种移动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其一,也可在车轮21正向转动情况下,履带4通过第二电机52进行反向移动,加大车轮21的攀爬力,让车轮21在承受一定的攀爬力下,减震器7是否能正常工作,不产生断裂等现象。
横杆61设有两条,且相对设于底座5上方的左右两侧,两条横杆61的相对一面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槽;两条横杆61分别采用滑槽配合连接于固定座3正面的凸条,每一横杆61分别设有两块固定座3,两块固定座3分别沿横杆61的滑槽前后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两条横杆61分别通过前后两端的竖杆6进行固定,且呈水平设置,该设置用于限位固定座3的前后可调节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测试方式均为固定于一个区域进行对减震器7的强度测试,使本实用新型可安装在室内,并场地的占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用于模拟车辆行驶过程中,测试车辆减震器的受力及减震力度,包括:放置板、移动板、固定座、履带、底座、立杆与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减震器的上端,所述放置板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于固定座下方的两条连接杆,且所述放置板沿两条所述连接杆上下升降,所述减震器的下端连接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下方为车轮,所述车轮下方紧贴于履带,所述履带设于底座上方的开口,所述履带从前往后往复移动;
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包括凸板,所述放置板的左右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两条凸条,且每一所述放置板分别采用左右两侧的凸条固定于连接杆开设的条形槽内;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正面设有凸条,且所述固定座采用凸条配合连接于横杆,所述固定座沿横杆左右滑动,所述固定座背面为垂直面;
横杆,所述横杆两端分别连接于垂直设置的立杆顶端,所述立杆下方固定在底座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置板设有两块,两块所述放置板之一的前端或后端固定设有三条水平设置的滑动杆,另一所述放置板开设三个通孔,且三条所述滑动杆穿设于另一所述放置板开设的三个通孔,且另一所述放置板沿滑动杆前后移动;
两块所述放置板下方分别设有调节块,两块所述调节块之间连接有螺杆,且两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螺杆之间采用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放置板分别采用固定杆固定连接减震器的上端,所述固定杆向外的一端有固定环,且所述固定杆与固定环之间呈啮合连接,所述减震器的上端穿设于固定杆,且通过固定环限位固定在固定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移动板的上方采用轴座轴固定连接于减震器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
设于前端或后端的两块所述移动板为一组;
每一组所述移动板之间连接有杆,前端或后端的一组所述移动板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左右两端分别延伸有轴,且通过轴连接于所述移动板下方的车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开设有螺孔,且螺孔捏啮合连接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往下啮合转动,并顶置于横杆上,每一所述固定座下方两条连接杆的下端分别采用滑块滑动连接于设在底座上方的导向轨道,且与每一所述固定座同步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履带表面设有若干块凸片,所述履带内面的两端分别采用轴杆连接,且采用两条相对的轴杆带动往复移动,两条所述轴杆的两端分别延伸有轴,且两条所述轴杆的轴置于支架上,该支架固定在底座内部的底端;
两条所述轴杆之间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左右两端固定于底座的左右两侧;
两条所述轴杆之一的轴穿设于支架外,并与第二电机轴连接,且通过两条所述轴杆之一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动,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底座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
设于所述移动板的第一电机与设于两条轴杆之一的第二电机分别采用线管与底座外设置的电箱电性连接,所述电箱与外界的电源呈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杆设有两条,且相对设于底座上方的左右两侧,两条所述横杆的相对一面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槽;
两条所述横杆分别采用滑槽配合连接于固定座正面的凸条,每一所述横杆分别设有两块固定座,两块所述固定座分别沿横杆的滑槽前后移动。
CN202222325650.6U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 Active CN218885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5650.6U CN218885448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5650.6U CN218885448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5448U true CN218885448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3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25650.6U Active CN218885448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54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0200B (zh) 安全气囊头锤跌落静态试验装置
CN211602383U (zh) 一种可模拟风载工况的接触网刚性吊弦疲劳试验装置
CN105222972B (zh) 振动台体基座与地基之间的可移动连接结构
CN218885448U (zh) 一种车辆避震检测平台
CN212373322U (zh) 一种抗冲击能力强的驾驶室加强顶罩
CN211527763U (zh) 一种乘用车四分之一角模块子系统摆锤冲击试验台
CN211578833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CN117330450A (zh) 一种受电弓磨损实验装置
CN219161630U (zh) 一种自行车鞍座减震性能测试装置
CN204020474U (zh) 客车空调压缩机安装架及客车
CN106043324A (zh) 空中巴士的台车结构及其运行轨道
CN215554099U (zh) 一种无人机抗震起落架
CN213597254U (zh) 一种水平双向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
CN110126932B (zh) 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及减振系统
CN108344587A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部位的频次试验装置
CN210101810U (zh) 汽车平衡调节装置
CN211844892U (zh) 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无人机
CN207550060U (zh) 一种汽车内顶棚灯支架
CN213117282U (zh) 一种电动车减震装置
CN219154652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总成
CN110027637B (zh) 一种拖拉机的履带行走轮系及底盘总成
CN219104311U (zh) 一种主动悬置隔振试验装置
CN207921230U (zh) 一种用于轨道列车的减震装置
CN214790214U (zh) 一种数字铁路运输信号设备固定架
CN2564393Y (zh) 车身与车架间增设悬架的新型客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