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4137U - 一种新型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84137U CN218884137U CN202320121873.2U CN202320121873U CN218884137U CN 218884137 U CN218884137 U CN 218884137U CN 202320121873 U CN202320121873 U CN 202320121873U CN 218884137 U CN218884137 U CN 2188841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heat exchanger
- capillary
- tube group
- circulation lo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毛细管组和第二毛细管组,所述第一毛细管组设于机组的左侧,所述第一毛细管组包括第一上管组和第一下管组,第二毛细管组设于机组的右侧,第二毛细管组包括第二上管组和第二下管组,所述第一上管组和第二上管组围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下管组和第二下管组围成第二循环回路。结合机组的风道结构,把原换热器的流路由左边和右边相互独立的设计优化为上下分流的设计,使制冷剂分配更加均匀,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换热器只采用2种规格的毛细管,大大提高研发效率和生产制造效率;通过优化设计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流速差,换热器在低温运行时,结霜更加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机组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
传统的多联式室外机换热器几乎都是左边和右边各一个独立流路的换热器,最终汇总到系统组合成一个大的换热机构,以达到机组运行时和环境换热,达到冷凝或者蒸发的作用从而实现制热或者制冷功能,
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这样可能会带来这些缺点:
1、由于机组结构的限制,左右流路独立分开的换热器制冷剂分配很难均匀(受左右流体行程、流速、流阻以及压力不同,会出现左右流速差异),造成换热器换热效率降低;
2、开发阶段分配毛细管非常难匹配(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不一致,相应的毛细管的换热效率也会出现差异,出现局部温度差异的问题),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位置设置不同的毛细管规格从而实现温度的一致,其中的测试过程时间较长,同时也增加了研发成本;
3、毛细管规格过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标准化程度降低;
4、因为不同位置出现温度的差异化,容易造成换热器结霜不均匀。进一步影响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换热器,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换热器,包括:
第一毛细管组,所述第一毛细管组设于机组的左侧,所述第一毛细管组包括第一上管组和第一下管组;
第二毛细管组,所述第二毛细管组设于机组的右侧,所述第二毛细管组包括第二上管组和第二下管组;
所述第一上管组和第二上管组围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管和第一毛细管分配器相连通;
所述第一下管组和第二下管组围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集管和第二毛细管分配器相连通;
所述第一毛细管分配器和第二毛细管分配器分别与换热机构的流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分别与换热机构的流体出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有益效果:
1、结合机组的风道结构(原换热器的第一毛细管组和第二毛细管组左右设有隔件,因此风道独立),把原换热器的流路由左边和右边相互独立的设计优化为上下分流的设计,使制冷剂分配更加均匀,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2、换热器只采用2种规格的毛细管(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各一种规格,根据与换热机构的流体行程不同,使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的换热更均匀,即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的温度差值较小),大大提高研发效率和生产制造效率;
3、通过优化设计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流速差,换热器在低温运行时,结霜更加均匀(即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温度差值较小),从而进一步提高机组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机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毛细管组,11为第一上管组,12为第一下管组,2为第二毛细管组,21为第二上管组,22为第二下管组,31为第一循环回路,32为第二循环回路,4为换热机构,51为第一制热电子膨胀阀,52为第二制热电子膨胀阀,6为开窗片,71为第一集管,72为第二集管,81为第一毛细管分配器,82为第二毛细管分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型的换热器,包括:
第一毛细管组1,所述第一毛细管组1设于机组的左侧,所述第一毛细管组1包括第一上管组11和第一下管组12;
第二毛细管组2,所述第二毛细管组2设于机组的右侧,所述第二毛细管组2包括第二上管组21和第二下管组22;
所述第一上管组11和第二上管组21围成第一循环回路31,所述第一循环回路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管71和第一毛细管分配器81相连通;
所述第一下管组12和第二下管组22围成第二循环回路32,所述第二循环回路3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集管72和第二毛细管分配器82相连通;
所述第一毛细管分配器81和第二毛细管分配器82分别与换热机构4的流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集管71和第二集管72分别与换热机构4的流体出口相连通。
1、结合机组的风道结构,原换热器的第一毛细管组1和第二毛细管组2左右设有隔件,因此风道独立,把原换热器的流路由左边和右边相互独立的设计优化为上下分流的设计,使制冷剂分配更加均匀,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2、换热器只采用2种规格的毛细管,第一循环回路31和第二循环回路32各一种规格,根据与换热机构4的流体行程不同,使第一循环回路31和第二循环回路32的换热更均匀,即第一循环回路31和第二循环回路32的温度差值较小,大大提高研发效率和生产制造效率;
3、通过优化设计第一循环回路31和第二循环回路32流速差,换热器在低温运行时,结霜更加均匀(即第一循环回路31和第二循环回路32温度差值较小),从而进一步提高机组的性能。
其中的流体方向为制冷状态下的流动方向。
当为水冷换热器时,其中的毛细管的外壁包覆有亲水铝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循环回路31的管体直径小于第二循环回路32的直径。其中第一循环回路31的毛细管规格为第二循环回路32的毛细管直径为当然具体的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再进行设置,例如在第二循环回路32中采用11mm的毛细管,但是可以减少了现有的设计在不同区域需要不同的直径的毛细管。
具体地,所述第一毛细管组1和第二毛细管组2之间设有通风流道。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毛细管分配器81和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一制热电子膨胀阀5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毛细管分配器82和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二制热电子膨胀阀5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管组11和第二上管组21分别设有十三个毛细管单体;所述第一下管组12和第二下管组22分别设有十三个毛细管单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机组的侧壁设有开窗片6,所述开窗片6设有风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毛细管组,所述第一毛细管组设于机组的左侧,所述第一毛细管组包括第一上管组和第一下管组;
第二毛细管组,所述第二毛细管组设于机组的右侧,所述第二毛细管组包括第二上管组和第二下管组;
所述第一上管组和第二上管组围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管和第一毛细管分配器相连通;
所述第一下管组和第二下管组围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集管和第二毛细管分配器相连通;
所述第一毛细管分配器和第二毛细管分配器分别与换热机构的流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分别与换热机构的流体出口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管体直径小于第二循环回路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管组和第二毛细管组之间设有通风流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管分配器和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一制热电子膨胀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毛细管分配器和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二制热电子膨胀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管组和第二上管组分别设有十三个毛细管单体;所述第一下管组和第二下管组分别设有十三个毛细管单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的侧壁设有开窗片,所述开窗片设有风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21873.2U CN218884137U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一种新型的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21873.2U CN218884137U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一种新型的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84137U true CN218884137U (zh) | 2023-04-18 |
Family
ID=85942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21873.2U Active CN218884137U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一种新型的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84137U (zh) |
-
2023
- 2023-01-31 CN CN202320121873.2U patent/CN21888413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54348B2 (en) | Microchannel flat tube and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 |
CN109028304A (zh) |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
CN218884137U (zh) | 一种新型的换热器 | |
CN110345573B (zh) | 一种除湿换热装置 | |
CN116659293A (zh) | 一种冷凝换热器及车辆 | |
CN212747461U (zh)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215216776U (zh) | 蒸发器 | |
CN101398268B (zh) | 平行流型热交换器 | |
CN211977312U (zh) | 蒸发组件和家电设备 | |
CN211557792U (zh) | 一种用于不规则热量机架的相变换热装置 | |
CN111595192A (zh)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111829075A (zh) | 一种薄型空调室内换热系统 | |
CN218328639U (zh) | 一种应用于空调系统的微通道热管 | |
CN206478751U (zh) | 单排蒸发器和空调室内机 | |
CN205678944U (zh) | 一种用于大型客车空调的蒸发器 | |
CN104613580A (zh) | 一种用于机房制冷的空调机组 | |
CN205843142U (zh) | 一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 | |
CN205736790U (zh) | 一种用于轨道列车空调的冷凝器 | |
CN218915529U (zh) | 散热结构和家用电器 | |
CN211177519U (zh) | 热交换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6041484U (zh) | 空气制水机及其节能结构 | |
CN213955453U (zh) | 一种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JP2004332958A (ja) | 空気調和機の熱交換器 | |
CN219015076U (zh) | 一种蓄热装置及空调机组 | |
CN210891893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壁挂式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