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43142U - 一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43142U
CN205843142U CN201620837625.8U CN201620837625U CN205843142U CN 205843142 U CN205843142 U CN 205843142U CN 201620837625 U CN201620837625 U CN 201620837625U CN 205843142 U CN205843142 U CN 205843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radiating tube
air conditioning
headers
automobil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376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ONGZ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ONGZ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ONGZ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ONGZ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376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43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43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43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正对设置的集流管,所述集流管的两端封闭,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两根所述集流管之间的支撑件;两根所述集流管之间还连接有数个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集流管相贯通,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之间还设置有翅片;所述集流管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空调系统相连接的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进口位于任一所述集流管的中部,所述制冷剂出口位于任一所述集流管靠近端部的位置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效果较好,换热效率较高,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主要用于把汽车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调整和控制在最佳状态,为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减少旅途疲劳;为驾驶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对确保安全行车起到重要作用的通风装置。
目前,随着家用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人们对汽车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乘用空间的大小成为人们选购汽车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但是,较大的乘用空间严重考验空调的制冷制热能力,需要汽车具有空调系统具有更大的换热效率。冷凝器主要用于将汽车空调管道中的热量,传到管道附近的空气中,实现与空气的换热,将空调管道中的气态制冷剂转变成液态制冷剂。现有的冷凝器多为矩形结构,且制冷剂的进出口均设置在冷凝器一侧的端部位置上。工作时,散热风扇一般安装在冷凝器的中部,使得冷凝器的中部换热效果更优,而位于冷凝器一侧端部的制冷剂进口的换热效果较差,不利于冷凝器的散热,使得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好,换热效率较高,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的汽车空调用冷凝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正对设置的集流管,所述集流管的两端封闭,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两根所述集流管之间的支撑件;两根所述集流管之间还连接有数个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集流管相贯通,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之间还设置有翅片;所述集流管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空调系统相连接的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进口位于任一所述集流管的中部,所述制冷剂出口位于任一所述集流管靠近端部的位置上。
采用上述结构,将制冷剂进口设置在其中一个集流管的中部,使得高温制冷剂蒸汽先流过冷凝器的中部位置,由于散热风扇主要作用在冷凝器的中部。这样,可以提高高温制冷剂蒸汽与空气之间的换热效率,改善冷凝器的散热效果。
作为优化,两根所述集流管内设置有若干个隔板,使制冷剂能够从制冷剂进口沿“之”字形在两根集流管以及散热管内流动。
这样,利用隔板将集流管分隔使制冷剂沿“之”字形流动,可以增长制冷剂的流动路径,使高温制冷剂蒸汽与散热管以及翅片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提高换热效率。
作为优化,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制冷剂进口位于同一根集流管上,且另一根所述集流管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连通管,使该集流管两端流出的制冷剂合流后经散热管送至所述制冷剂出口。
采用上述设置,将制冷剂出口与制冷剂进口设置在集流管上,可以方便冷凝器与空调系统之间的管道连接,减小管道的占用空间,便于后续的安装。
作为优化,所述散热管为扁管。
这样,在保证散热管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散热管单位长度内的制冷剂的体积,从而可以增加散热管内制冷剂与散热管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有利于提高汽车空调的性能。
作为优化,所述散热管的厚度方向与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散热管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两个相邻散热管之间形成相互平行的平面,有利于翅片的安装,也增大散热管与翅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在保证相同间隙的前提下,可以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尽可能多的布置散热管,有利于增加冷凝器与空气的热交换面积,有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进一步提高冷凝器的散热效果。
作为优化,所述翅片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散热管的对应侧齐平。这样,可以增加翅片的散热面积,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作为优化,所述支撑件包括两个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集流管对应端部之间的边板。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两根集流管与两个支撑件构成矩形结构,有利于提高冷凝器整体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效果较好,换热效率较高,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正对设置的集流管1,所述集流管1的两端封闭,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两根所述集流管1之间的支撑件2;两根所述集流管1之间还连接有数个散热管3,所述散热管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集流管1相贯通,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3之间还设置有翅片;所述集流管1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空调系统相连接的制冷剂进口11和制冷剂出口12;所述制冷剂进口11位于任一所述集流管1的中部,所述制冷剂出口12位于任一所述集流管1靠近端部的位置上。
采用上述结构,将制冷剂进口设置在实施时一个集流管的中部,使得高温制冷剂蒸汽先流过冷凝器的中部位置,由于散热风扇主要作用在冷凝器的中部。这样,可以提高高温制冷剂蒸汽与空气之间的换热效率,改善冷凝器的散热效果。
实施时,两根所述集流管1内设置有若干个隔板,使制冷剂能够从制冷剂进口11沿“之”字形在两根集流管1以及散热管3内流动。
这样,利用隔板将集流管分隔使制冷剂沿“之”字形流动,可以增长制冷剂的流动路径,使高温制冷剂蒸汽与散热管以及翅片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提高换热效率。
实施时,所述制冷剂出口12与所述制冷剂进口11位于同一根集流管1上,且另一根所述集流管1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连通管,使该集流管两端流出的制冷剂合流后经散热管3送至所述制冷剂出口12。
采用上述设置,将制冷剂出口与制冷剂进口设置在集流管上,可以方便冷凝器与空调系统之间的管道连接,减小管道的占用空间,便于后续的安装。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制冷剂出口与制冷剂进口位于同一根集流管上,该集流管靠近制冷剂出口的位置设置有一块分区板,同时,另一根集流管上的对应位置也设置有一个分区板,将冷凝器分隔成进口冷却区和冷却出口区,使制冷剂进口与制冷剂出口无法通过散热管直接相连通;远离制冷剂出口与制冷剂进口一侧的集流管的外侧并排设置有用于储存和干燥制冷剂的干燥瓶,该集流管靠近分区板的位置与所述干燥瓶相连通,且另一端通过连通管与所述干燥瓶相连通,所述干燥瓶的出口与该集流管的冷却出口区相连通。
工作时,制冷剂从集流管中部的制冷剂进口进入,经过位于中部的散热管流向另一根所述集流管的中部,在集流管内的隔板作用下,向两端沿之字形流动到集流管的两端,再流经储液干燥瓶汇集后经冷却出口区的散热管流到制冷剂出口。
实施时,所述散热管3为扁管。
这样,在保证散热管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散热管单位长度内的制冷剂的体积,从而可以增加散热管内制冷剂与散热管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有利于提高汽车空调的性能。
实施时,所述散热管3的厚度方向与所述集流管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散热管3沿所述集流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两个相邻散热管之间形成相互平行的平面,有利于翅片的安装,也增大散热管与翅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在保证相同间隙的前提下,可以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尽可能多的布置散热管,有利于增加冷凝器与空气的热交换面积,有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进一步提高冷凝器的散热效果。
实施时,所述翅片宽度方向与所述散热管3齐平。
实施时,所述支撑件2包括两个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集流管1对应端部之间的边板。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两根集流管与两个支撑件构成矩形结构,有利于提高冷凝器整体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时,采用2根Ø16~25mm的集流管将厚度为1~2mm的若干根12~20mm宽的扁管(散热管)连接在一起,作为制冷剂流通及散热的主要零部件,然后用NB钎焊将扁管与宽度为12~20mm,厚度为0.05-0.1mm的翅片紧密连接在一起,再采用隔板在集流管内进行分隔,使制冷剂能够从制冷剂进口沿“之”字形在两根集流管以及散热管内流动到所述制冷剂出口。其中,集流管的两端采用堵盖进行封堵。在空调系统其它结构和空间相同的情况下,上述结构能够在相同工况下相同换热面积的换热能力提高15%;结构冷凝器出口温度比传统冷凝器出口温度低3~5℃,更有利于整个空调系统的换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正对设置的集流管(1),所述集流管(1)的两端封闭,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两根所述集流管(1)之间的支撑件(2);两根所述集流管(1)之间还连接有数个散热管(3),所述散热管(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集流管(1)相贯通,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3)之间还设置有翅片;所述集流管(1)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空调系统相连接的制冷剂进口(11)和制冷剂出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进口(11)位于任一所述集流管(1)的中部,所述制冷剂出口(12)位于任一所述集流管(1)靠近端部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集流管(1)内设置有若干个隔板,使制冷剂能够从制冷剂进口(11)沿“之”字形在两根集流管(1)以及散热管(3)内流动到所述制冷剂出口(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出口(12)与所述制冷剂进口(11)位于同一根集流管(1)上,且另一根所述集流管(1)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连通管,使该集流管两端流出的制冷剂合流后经散热管(3)送至所述制冷剂出口(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3)为扁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空调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3)的厚度方向与所述集流管(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散热管(3)沿所述集流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散热管(3)的对应侧齐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用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包括两个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集流管(1)对应端部之间的边板。
CN201620837625.8U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 Active CN205843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37625.8U CN205843142U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37625.8U CN205843142U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43142U true CN205843142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17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37625.8U Active CN205843142U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431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0771A (zh) * 2019-04-02 2019-07-19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采用热管水冷的汽车空调用节能冷凝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0771A (zh) * 2019-04-02 2019-07-19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采用热管水冷的汽车空调用节能冷凝器
CN110030771B (zh) * 2019-04-02 2024-02-09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采用热管水冷的汽车空调用节能冷凝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8267A (zh) 热交换系统
WO2013168526A1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5571214A (zh) 空调器及其平行流热交换器
WO2005073655A1 (ja) 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含む空調装置
JP2013096667A (ja) 冷凍冷蔵庫
CN205843142U (zh) 一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
CN106885395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制冷系统
CN209609092U (zh) 散热组件及空调机组
CN208859732U (zh) 一种用于变频空调外机控制器的散热装置
CN204202255U (zh) 一种热管式空调蒸发器
WO2023040160A1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459096U (zh) 一种空调热水一体机
CN206207620U (zh) 膜法溶液风式制冷设备
CN218328639U (zh) 一种应用于空调系统的微通道热管
CN206362024U (zh) 一种紧凑型微通道热管换热器
US20190162455A1 (en)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205919579U (zh) 板片式蒸发式冷凝器
CN205537253U (zh) 换热装置及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半导体制冷冰箱
CN212747461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7963254U (zh) 一种微通道冷媒加热装置和空调器
CN213955453U (zh) 一种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379990U (zh) 一种冰箱及其蒸发器
CN210833139U (zh) 冷暖两用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104220280A (zh) 包括热交换器和其上安装有所述交换器的安装件的组件
CN213901552U (zh) U型翅片式车用空调蒸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