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3943U - 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3943U
CN218883943U CN202221988648.0U CN202221988648U CN218883943U CN 218883943 U CN218883943 U CN 218883943U CN 202221988648 U CN202221988648 U CN 202221988648U CN 218883943 U CN218883943 U CN 218883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intercommunication
steam
solid materia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886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绪昌
张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ao Ener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ao Ener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ao Ener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ao Ener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886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3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3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3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涉及固体物料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换热单元,换热单元包括两级上下连通的换热器,最上方换热器连通出料口,最下方换热器连通卸料口,每个换热器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每个换热器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通过换热部件连通,下方换热器的出水口连通上方换热器的进水口,还包括汽包,汽包上设置有回气口、下液口、蒸汽口和加水口,最上方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回气口,下方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供水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级上下连通的换热器,对高纯物料进行二次或多次降温,从而提高了固体物料的余热回收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物料余热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有许多高温固体物料温度较高,例如高温干馏后生产的焦炭、石油焦煅烧形成的煅后焦、干馏生产的兰炭、粉煤热解形成的粉焦等,它们携带的余热可以回收利用。特别是对于煅烧窑干馏生产的粉末兰炭,单套装置的产量焦大,其余热更具有利用价值。目前煅烧窑生产的兰炭主要靠水熄焦方式冷却(即直接将高温兰炭排到装满水的熄焦槽中),高温兰炭中携带的大量显热无法利用,后期还需要用煤气对兰炭进行烘干,浪费大量的煤气。
兰炭干法熄焦、余热回收利用的生产工艺节能环保,符合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是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创新发展的方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兰炭冷却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冷却熄焦工艺和间接冷却熄焦工艺,间接冷却熄焦工艺是利用换热装置把兰炭的热量传递给换热装置中的冷却介质,使兰炭得到冷却,同时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与直接冷却熄焦工艺相比,间接冷却熄焦工艺避免了冷却介质与兰炭直接接触,兰炭冷却过程洁净环保无污染,冷却介质吸收的热量能够循环利用。而现有的间接冷却熄焦工艺中,一般热量回收不完全,回收率普遍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此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热量回收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两级上下连通的换热器,最上方所述换热器连通出料口,最下方所述换热器连通卸料口,每个所述换热器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每个所述换热器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通过换热部件连通,下方所述换热器的出水口连通上方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还包括汽包,所述汽包上设置有回气口、下液口、蒸汽口和加水口,最上方所述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回气口,下方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供水设备。
其中,下方所述换热器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加水口,上方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下液口。
其中,所述加水口通过水泵连通所述供水设备,下方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下液口。
其中,上方所述换热器为直筒换热器,最下方所述换热器为锥形换热器。
其中,所述换热器顶部设置有过热器,所述过热器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过热器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蒸汽口,所述出气口通过管道输出至用汽场所。
其中,上下连通的所述换热器之间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换热单元,换热单元包括两级上下连通的换热器,最上方换热器连通出料口,最下方所述换热器连通卸料口,每个换热器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每个换热器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通过换热部件连通,下方换热器的出水口连通上方换热器的进水口,还包括汽包,汽包上设置有回气口、下液口、蒸汽口和加水口,最上方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回气口,下方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供水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级上下连通的换热器,固体物料先经过上方的换热器降温,然后进入到下方的换热器中,对高纯物料进行二次或多次降温,从而提高了固体物料的余热回收利用率,同时通过下方换热器先经过预热然后进入到上方换热器中,从而使水温逐渐上升,从而保证固体物料不会骤然冷却,造成裂纹等缺陷,而经过换热的水介质进入到汽包中进行汽水分离,分离的蒸汽经过蒸汽口排出,集中收集,从而大大提高了回收利用率。
通过下方换热器预热后的冷却水先回流到汽包中,经过混合后再回流到上方的换热器中,从而保证冷却液的实时温度稳定,不会造成固体物料的冷却不均匀的问题。
通过汽包上还设置有加水口,加水口通过水泵连通供水设备,通过水直接加入到汽包,从而保证水的混合效果,从而提高冷却效果。
通过设置过热器,从而保证从蒸汽口出来的蒸汽经过再次加热,便于蒸汽远距离输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体物料余热回收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级上下连通的换热器,固体物料先经过上方的换热器降温,然后进入到下方的换热器中,对高纯物料进行二次或多次降温,从而提高了固体物料的余热回收利用率,同时通过下方换热器先经过预热然后进入到上方换热器中,从而使水温逐渐上升,从而保证固体物料不会骤然冷却,造成裂纹等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换热单元,11、一级换热器,110、一级进水口,111、一级出水口,12、二级换热器,120、二级进水口,121、二级出水口,2、汽包,21、回气口,22、蒸汽口,23、下液口,25、加水口,3、过热器,31、进气口,32、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附图所示方位为准,仅代表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的位置关系。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换热单元1,换热单元1包括两级上下连通的换热器,本实施例换热单元1包括上下连通的两级换热器,分别为一级换热器11和二级换热器12,一级换热器11位于二级换热器12的上方,一级换热器11和二级换热器12之间通过法兰固定连接。一级换热器11为直筒换热器,二级换热器12为锥形换热器,从而可以降低换热器中的固体物料下降的速度,保证换热效果。一级换热器11的上方连通出料口(图中未示出),二级换热器12连通卸料口(图中未示出),固体物料从出料口进入到一级换热器11,然后进入到二级换热器12,最后从卸料口排出。
如图1所示,一级换热器11的底部设置有一级进水口110,一级换热器11的顶部设置有一级出水口111,二级换热器12的底部设置有二级进水口120,二级换热器12的顶部设置有二级出水口121。一级进水口110与一级出水口111之间通过换热部件连通,二级进水口120与二级出水口121之间通过换热部件连通,换热器部件可采用换热管或夹套或其他换热元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换热部件用来对换热器内部的固体物料进行换热。
如图1所示,二级出水口121连通一级进水口110,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汽包2,汽包2上设置有回气口21、蒸汽口22和下液口23,一级出水口111通过管道连通回气口21,汽包2的下液口23连通二级进水口120。汽包上还设置有加水口25,加水口25通过水泵连通供水设备。供水设备通过水泵将冷却水直接加入到汽包2,冷却水通过二级进水口120进入到二级换热器12,二级换热器12对冷却水进行预热,预热后的冷却水直接进入到一级换热器11,一级换热器11对冷却水进入加热变成汽水混合物,然后从一级出水口111进入到回气口21,汽水混合物进入到汽包2进入汽水分离,分离的蒸汽从蒸汽口22排出汽包2,然后通过管道输出至用汽场所,根据汽包2中水位变化不断向汽包2内增加新的冷却水,新的冷却水和分离的冷却水混合,重新回到冷却循环中。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二级出水口121不直接与一级进水口110连通,而是连通加水口25,一级进水口110连通下液口23。二级进水口120通过水泵连通供水设备。供水设备通过水泵将冷却水加入到二级进水口120,二级换热器12对冷却水进行预热,预热后的水介质通过二级出水口121进入到加水口25,然后进入到汽包2,经过液体混合,保证液体温度的稳定性。然后混合的水介质通过下液口23进入到一级进水口110,通过一级换热器11加热变成汽水混合物,然后从一级出水口111进入到回气口21,汽水混合物进入到汽包2进行汽水分离。分离的蒸汽从蒸汽口22排出汽包2,然后通过管道输出至用汽场所,分离的液体,继续通过下液口23回到一级进水口110中参与冷却循环;根据汽包2中水位变化调整水泵的输送速度。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一致,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一级换热器11上固定安装有过热器3,固体物料先进入到过热器3中,然后进入到下方的一级换热器11。过热器3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31,过热器3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32,进气口31连通蒸汽口22,出气口32通过管道输出至用汽场所,蒸汽在向外输送时,先进入到过热器3对蒸汽进行加热,从而提高蒸汽的温度,防止蒸汽在输送过程中冷凝,便于蒸汽远距离输送。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基本一致,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一级换热器11上固定安装有过热器3,固体物料先进入到过热器3中,然后进入到下方的一级换热器11。过热器3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31,过热器3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32,进气口31连通蒸汽口22,出气口32通过管道输出至用汽场所,蒸汽在向外输送时,先进入到过热器3对蒸汽进行加热,从而提高蒸汽的温度,防止蒸汽在输送过程中冷凝,便于蒸汽远距离输送。
本实用新型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通过设置两级上下连通的换热器,固体物料先经过上方的换热器降温,然后进入到下方的换热器中,对高纯物料进行二次降温,从而提高了固体物料的余热回收利用率,同时通过下方换热器先经过预热然后进入到上方换热器中,从而使水温逐渐上升,从而保证固体物料不会骤然冷却,造成裂纹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两级上下连通的换热器,最上方所述换热器连通出料口,最下方所述换热器连通卸料口,每个所述换热器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每个所述换热器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通过换热部件连通,下方所述换热器的出水口连通上方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还包括汽包,所述汽包上设置有回气口、下液口、蒸汽口和加水口,最上方所述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回气口,下方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供水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下方所述换热器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加水口,上方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下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口通过水泵连通所述供水设备,下方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下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上方所述换热器为直筒换热器,最下方所述换热器为锥形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顶部设置有过热器,所述过热器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过热器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蒸汽口,所述出气口通过管道输出至用汽场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上下连通的所述换热器之间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
CN202221988648.0U 2022-07-30 2022-07-30 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 Active CN218883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88648.0U CN218883943U (zh) 2022-07-30 2022-07-30 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88648.0U CN218883943U (zh) 2022-07-30 2022-07-30 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3943U true CN218883943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3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88648.0U Active CN218883943U (zh) 2022-07-30 2022-07-30 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39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5207B (zh) 一种回转窑干馏粉料的兰炭干熄及余热利用装置
CN105174307A (zh) 一种沸腾氯化法生产四氯化锆的冷却方法
CN214693333U (zh) 一种除尘收磷系统
CN106833696A (zh) 一种生物质热解多联产系统
CN206304378U (zh) 一种蒸汽再压缩利用的节能mvr蒸发器
CN102827619B (zh) 一体式干馏炉
CN106517348A (zh) 锰酸钾连续自动化生产工艺
CN103725325B (zh) 洁净煤气生产方法
CN218883943U (zh) 一种固体物料余热回收系统
CN102980166B (zh) 罐式煅烧炉高温煅后焦余热利用汽水循环系统
CN103254943B (zh) 一种横管初冷器下段补充液预冷却工艺及装置
CN103013817B (zh) 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的液化设备及液化工艺
CN101982450B (zh) 从抗生素生产废酸水中减压蒸馏回收丁醇-醋酸丁脂的方法
CN104178234B (zh) 焦炉煤气与发生炉煤气制备天然气及余热利用方法和系统
CN203048874U (zh) 一体式干馏炉
CN215627704U (zh) 一种碳四、芳烃装置凝液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
CN210595933U (zh) 一种新型的煤沥青制备系统
CN108613564A (zh) 一种一体式乏汽冷凝收集装置
CN209836098U (zh) 一种超临界水循环流化床气化系统
CN205275221U (zh) 一种盐硝联产的蒸汽回收装置
CN201305658Y (zh) 余热锅炉型多晶硅还原炉冷却装置
CN209522806U (zh) 一种干熄焦系统
CN103394308B (zh) 一种采用熔盐加热的恒温回转焙烧系统及其工艺
CN211215492U (zh) 一种余热利用节能降耗精馏塔组
CN206355622U (zh) 一种石油加工精馏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