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3284U - 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3284U
CN218883284U CN202223113965.0U CN202223113965U CN218883284U CN 218883284 U CN218883284 U CN 218883284U CN 202223113965 U CN202223113965 U CN 202223113965U CN 218883284 U CN218883284 U CN 218883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joint
sides
mutual
fixed body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139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军
何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chun New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chun New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chun New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chun New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139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3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3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3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arbon Steel Or Casting Steel Manufac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包括固定本体、氟橡胶密封圈、测压管、堵头、第一互用旋转接头和第二互用旋转接头,所述固定本体左侧安装表水管,所述固定本体右侧安装固定体,所述第二互用旋转接头内设置氟橡胶密封圈,所述第二互用旋转接头两侧安装固定支撑架,所述第二互用旋转接头顶部安装堵头。该旋转接头设置有一套可以相互替换的旋转接头:这套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能够使转炉耳轴两侧的第一互用旋转接头与第二互用旋转接头实现互换不仅可以额节约备件消耗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能杜绝因旋转接头漏水而导致长时间停炉检修,提高企业设备运转效率,避免因长时间停炉产生的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
背景技术
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是一种转炉炉体上所使用的一种接头,例如专利号CN201710458221.7所提出的一种旋转接头。转炉旋转接头主要是对托圈、炉帽、水冷炉口进行通水冷却,减缓炉体冶炼过程高温辐射产生的形变。其旋转接头分为传动侧旋转接头、非传动侧旋转接头,传动侧旋转接头安装在长耳轴上,非传动旋转接头安装在短耳轴上,通水形成循环冷却。在使用过程中随使用次数、使用年限的增加,旋转接头密封位置出现老化后漏水且两侧旋转接头制造尺寸均有不同,非传动侧旋转接头整体笨重,传动侧旋转接头结构简易。一旦出现密封漏水时则只会逐步劣化,所漏水低落至炉下易造成炉下积水,滋生安全隐患。然而现有的转炉炉体冷却水旋转接头为一进一出,从非传动侧位置进水,传动侧位置出水,非传动侧旋转接头笨重且安装尺寸较长,更换时间耗时长,一般均与转炉大修时同步进行更换;传动侧旋转接头结构简单,更换时间耗时短,可在日常周修时进行更换处理;一旦出现非传动侧旋转接头漏水时,只能被迫停炉检修,严重制约生产节奏及有效作业率。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现有的转炉炉体冷却水旋转接头为一进一出,从非传动侧位置进水,传动侧位置出水,非传动侧旋转接头笨重且安装尺寸较长,更换时间耗时长,一般均与转炉大修时同步进行更换;传动侧旋转接头结构简单,更换时间耗时短,可在日常周修时进行更换处理;一旦出现非传动侧旋转接头漏水时,只能被迫停炉检修,严重制约生产节奏及有效作业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的转炉炉体冷却水旋转接头为一进一出,从非传动侧位置进水,传动侧位置出水,非传动侧旋转接头笨重且安装尺寸较长,更换时间耗时长,一般均与转炉大修时同步进行更换;传动侧旋转接头结构简单,更换时间耗时短,可在日常周修时进行更换处理;一旦出现非传动侧旋转接头漏水时,只能被迫停炉检修,严重制约生产节奏及有效作业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包括固定本体、氟橡胶密封圈、测压管、堵头、第一互用旋转接头和第二互用旋转接头,所述固定本体左侧安装表水管,所述固定本体右侧安装固定体,且在固定本体右侧设置凹凸法兰,所述凹凸法兰右侧设置沉孔螺栓,所述固定体右侧安装旋转体,所述第一互用旋转接头由表水管、固定本体和旋转体组成,所述第二互用旋转接头左侧安装固定法兰,下侧安装活动法兰,所述第二互用旋转接头内设置氟橡胶密封圈,且在氟橡胶密封圈一侧设置轴承,所述第二互用旋转接头两侧安装固定支撑架,且在第二互用旋转接头上安装顶丝孔,所述第二互用旋转接头顶部安装堵头,且在堵头一侧设置测压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互用旋转接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旋转体,一部分为固定体,当使用者在使用这套旋转接头时,旋转体内的密封面经过渗氮处理,而且内部的轴承采用深沟球轴承,接头内的密封件采用氟橡胶密封圈,可实现二次易损件更换再次使用需求。
优选的,所述第二互用旋转接头与长耳轴使用聚四氟乙烯垫片进行密封,整套第二互用旋转接头中密封压缩量为0.2mm,第二互用旋转接头内固定体的法兰配带顶丝螺牙,便于拆卸时使用,且出水端法兰采用活法兰凹凸面形式,便于拆卸及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一互用旋转接头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进水管组、固定体、旋转体,进水管组是确保冷却水能均匀通过短耳轴出水管进入拖圈、炉帽、水冷炉口冷却水管,进水管组与第一互用旋转接头端耳轴采用轴肩定位安装方式,使用聚四氟乙烯垫片进行密封,压缩量为0.2mm;固定体与进水管组为部件组合安装,固定体与非传动耳轴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其端面密封采用石棉垫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互用旋转接头的旋转体与第二互用旋转接头一致,旋转接头与固定体采用轴肩定位方式进行安装,使用聚四氟乙烯垫片进行密封,采用螺栓进行连接紧固。
优选的,所述顶丝孔设置有四套,以环形整列等距排列在第二互用旋转接头上,四套顶丝孔的设计可以提高旋转接头安装时的结构强度,而且安装拆卸非常方便,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设置有一套可以相互替换的旋转接头:
1、这套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能够使转炉耳轴两侧的第一互用旋转接头与第二互用旋转接头实现互换不仅可以额节约备件消耗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能杜绝因旋转接头漏水而导致长时间停炉检修,提高企业设备运转效率,避免因长时间停炉产生的损耗;
2、这套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在实现转炉耳轴两侧旋转接头互换使用时可以利于二次维修使用,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互用旋转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互用旋转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凹凸法兰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氟橡胶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本体;2、表水管;3、凹凸法兰;4、沉孔螺栓;5、固定体;6、旋转体;7、固定法兰;8、活动法兰;9、氟橡胶密封圈;10、轴承;11、固定支撑架;12、测压管;13、堵头;14、顶丝孔;15、第一互用旋转接头;16、第二互用旋转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包括固定本体1、表水管2、凹凸法兰3、沉孔螺栓4、固定体5、旋转体6、固定法兰7、活动法兰8、氟橡胶密封圈9、轴承10、固定支撑架11、测压管12、堵头13、顶丝孔14、第一互用旋转接头15和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固定本体1左侧安装表水管2,固定本体1右侧安装固定体5,且在固定本体1右侧设置凹凸法兰3,凹凸法兰3右侧设置沉孔螺栓4,固定体5右侧安装旋转体6,第一互用旋转接头15由表水管2、固定本体1和旋转体6组成,第一互用旋转接头15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进水管组、固定体5、旋转体6,进水管组是确保冷却水能均匀通过短耳轴出水管进入拖圈、炉帽、水冷炉口冷却水管,进水管组与第一互用旋转接头15端耳轴采用轴肩定位安装方式,使用聚四氟乙烯垫片进行密封,压缩量为0.2mm;固定体5与进水管组为部件组合安装,固定体5与非传动耳轴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其端面密封采用石棉垫片。
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左侧安装固定法兰7,下侧安装活动法兰8,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旋转体6,一部分为固定体5,当使用者在使用这套旋转接头时,旋转体6内的密封面经过渗氮处理,而且内部的轴承采用深沟球轴承,接头内的密封件采用氟橡胶密封圈,可实现二次易损件更换再次使用需求。
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内设置氟橡胶密封圈9,且在氟橡胶密封圈9一侧设置轴承10,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与长耳轴使用聚四氟乙烯垫片进行密封,整套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中密封压缩量为0.2mm,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内固定体5的法兰配带顶丝螺牙,便于拆卸时使用,且出水端法兰采用活法兰凹凸面形式,便于拆卸及安装。
第一互用旋转接头15的旋转体6与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一致,旋转接头与固定体5采用轴肩定位方式进行安装,使用聚四氟乙烯垫片进行密封,采用螺栓进行连接紧固。
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两侧安装固定支撑架11,且在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上安装顶丝孔14,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顶部安装堵头13,且在堵头13一侧设置测压管12,顶丝孔14设置有四套,以环形整列等距排列在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上,四套顶丝孔14的设计可以提高旋转接头安装时的结构强度,而且安装拆卸非常方便,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时,当使用者在使用这套旋转接头时,旋转体6内的密封面经过渗氮处理,而且内部的轴承采用深沟球轴承,接头内的密封件采用氟橡胶密封圈,可实现二次易损件更换再次使用需求。整套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中密封压缩量为0.2mm,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内固定体5的法兰配带顶丝螺牙,便于拆卸时使用,且出水端法兰采用活法兰凹凸面形式,便于拆卸及安装。进水管组是确保冷却水能均匀通过短耳轴出水管进入拖圈、炉帽、水冷炉口冷却水管,进水管组与第一互用旋转接头15端耳轴采用轴肩定位安装方式,使用聚四氟乙烯垫片进行密封,压缩量为0.2mm;固定体5与进水管组为部件组合安装,固定体5与非传动耳轴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其端面密封采用石棉垫片。旋转接头与固定体5采用轴肩定位方式进行安装,使用聚四氟乙烯垫片进行密封,采用螺栓进行连接紧固。四套顶丝孔14的设计可以提高旋转接头安装时的结构强度,而且安装拆卸非常方便,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包括固定本体(1)、氟橡胶密封圈(9)、测压管(12)、堵头(13)、第一互用旋转接头(15)和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体(1)左侧安装表水管(2),所述固定本体(1)右侧安装固定体(5),且在固定本体(1)右侧设置凹凸法兰(3),所述凹凸法兰(3)右侧设置沉孔螺栓(4),所述固定体(5)右侧安装旋转体(6),所述第一互用旋转接头(15)由表水管(2)、固定本体(1)和旋转体(6)组成,所述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左侧安装固定法兰(7),下侧安装活动法兰(8),所述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内设置氟橡胶密封圈(9),且在氟橡胶密封圈(9)一侧设置轴承(10),所述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两侧安装固定支撑架(11),且在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上安装顶丝孔(14),所述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顶部安装堵头(13),且在堵头(13)一侧设置测压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旋转体(6),一部分为固定体(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与长耳轴使用聚四氟乙烯垫片进行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用旋转接头(15)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进水管组、固定体(5)、旋转体(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用旋转接头(15)的旋转体(6)与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丝孔(14)设置有四套,以环形整列等距排列在第二互用旋转接头(16)上。
CN202223113965.0U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 Active CN218883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3965.0U CN218883284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3965.0U CN218883284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3284U true CN218883284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2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13965.0U Active CN218883284U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32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83284U (zh) 一种转炉炉体两侧可互用的旋转接头
CN109813126B (zh) 一种环冷机密封装置
CN213117989U (zh) 一种耐磨防漏式补偿器
CN211474876U (zh) 一种迷宫式底装式搅拌反应釜专用机械密封结构
CN207048986U (zh) 一种用于聚醚大单体生产的螺杆压缩机
CN218408448U (zh) 一种用于恢复轴端密封的油封座
CN201906582U (zh) 一种耐腐蚀可拆卸的搅拌轴底轴承装置
CN218294443U (zh) 一种水冷式机械密封装置
CN111188788A (zh) 一种预压装结构机械密封
CN215831147U (zh) 一种包覆釜机械密封结构
CN215256956U (zh) 一种水泵轴套密封结构
CN219263347U (zh) 一种热风阀阀杆跑风检测及应急装置
CN201031813Y (zh) 带螺纹泵效应的弹簧机械密封件
CN214171323U (zh) 一种新型磨煤机密封环
CN216717735U (zh) 一种核电厂快堆钠泵机械密封打压装置
CN214177149U (zh) 风电变流器水冷系统管路的连接件
CN220060512U (zh) 一种新型的对开式可拆卸盘根压盖装置
CN215950379U (zh) 轴封组件
CN217029675U (zh) 一种轴承的密封结构
CN215410178U (zh) 一种反应釜搅拌罐的双层密封机构
CN212203195U (zh) 一种用于蒸汽锅炉的调节阀
CN220540301U (zh) 一种适用于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主轴的密封结构
CN216618299U (zh) 一种新型联体电机法兰
CN216479473U (zh) 一种可监视法兰
CN213512060U (zh) 加压机防气漏装置及加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