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77094U - 车辆的盲点雷达、车辆的翼子板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盲点雷达、车辆的翼子板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77094U
CN218877094U CN202223316340.4U CN202223316340U CN218877094U CN 218877094 U CN218877094 U CN 218877094U CN 202223316340 U CN202223316340 U CN 202223316340U CN 218877094 U CN218877094 U CN 218877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ar
limiting
vehicle
stopper
blind s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63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铭仁
于伟
徐利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163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77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77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770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盲点雷达、车辆的翼子板总成和车辆,车辆的盲点雷达包括:雷达支架,雷达支架在容纳槽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弹性卡接件;雷达本体,雷达本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相对弹性卡接件可滑动且在滑动过程中逐渐向下挤压弹性卡接件,在第一限位块越过弹性卡接件后,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限位配合,弹性卡接件复位且与第一限位块的后端卡接配合。由此,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滑动至第一限位槽中限位配合时,弹性卡接件与第一限位块卡接配合,从而不仅可以保证雷达本体在雷达支架上装配到位,而且还可以避免雷达支架持续受力,可以提升车辆的盲点雷达的结构可靠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盲点雷达、车辆的翼子板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盲点雷达、车辆的翼子板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汽车的发展更加迅速,汽车实现智能化主要通过车载显示器、车载蓝牙和车载雷达等产品实现,智能化产品在汽车中的安装影响着汽车结构的设计。
在现有技术中,车载雷达在装配时,安装结构受力发生变形,并且不易观察车载雷达是否安装到位,装配完成后,安装结构持续受到车载雷达的重力作用,容易发生结构松动和变形,造成车载雷达容易脱落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盲点雷达,该车辆的盲点雷达可以保证装配到位,结构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的翼子板总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盲点雷达,包括:雷达支架,所述雷达支架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雷达支架在所述容纳槽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弹性卡接件,所述弹性卡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后方,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后侧敞开设置;雷达本体,所述雷达本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相对所述弹性卡接件可滑动且在滑动过程中逐渐向下挤压所述弹性卡接件,在所述第一限位块越过所述弹性卡接件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限位配合,所述弹性卡接件复位且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后端卡接配合。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滑动至第一限位槽中限位配合时,弹性卡接件与第一限位块卡接配合,从而不仅可以保证雷达本体在雷达支架上装配到位,而且还可以避免雷达支架持续受力,可以提升车辆的盲点雷达的结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卡接件为弹性卡接悬臂,所述弹性卡接悬臂包括悬臂部和卡接部,所述悬臂部的后端与所述雷达支架连接固定,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悬臂部的前端且向上凸出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和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导向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雷达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前端与所述雷达支架相连,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后端朝向后上方弯折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远离所述雷达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向下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雷达支架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限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雷达支架上设置有弹性限位片,所述弹性限位片与所述雷达本体的前端弹性抵接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限位片包括第一段部、第二段部和第三段部,所述第一段部与所述雷达支架相连且向下弯曲延伸,所述第二段部与所述第一段部的底部相连且向上弯曲延伸,所述第三段部与所述第二段部的顶部相连且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段部与所述雷达本体的前端弹性抵接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雷达支架在所述弹性卡接件后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雷达本体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后侧敞开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限位配合时,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限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雷达支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弹性卡接件的后方且前端与所述雷达支架相连,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后端朝向后上方弯折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远离所述雷达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限位筋向下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筋和所述雷达支架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限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翼子板总成,包括翼子板主体;灯罩,所述灯罩设置于所述翼子板主体的内侧;上述的车辆的盲点雷达,所述车辆的盲点雷达设置于所述翼子板主体,或所述灯罩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翼子板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盲点雷达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盲点雷达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雷达支架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雷达本体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盲点雷达;
200、翼子板总成;201、翼子板主体;202、灯罩;
10、雷达支架;11、容纳槽;12、第一限位槽;13、弹性卡接件;131、悬臂部;132、卡接部;1321、第一导向斜面;14、第一限位板;141、第一限位筋;15、弹性限位片;151、第一段部;152、第二段部;153、第三段部;16、第二限位槽;17、第二限位板;171、第二限位筋;
20、雷达本体;21、第一限位块;211、第二导向斜面;22、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图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盲点雷达100,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的盲点雷达100应用于车辆。
结合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盲点雷达100可以主要包括:雷达支架10和雷达本体20,其中,雷达支架10和雷达本体20共同组成车辆的盲点雷达100,这样不仅可以简化车辆的盲点雷达100的零件结构,可以降低车辆的盲点雷达100的零件数量,可以便于车辆的零件生产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盲点雷达100的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简化车辆的盲点雷达100的装配步骤,可以降低车辆的盲点雷达100的装配难度,从而可以提升车辆的装配便利性,可以减少车辆在生产中的时间和成本,可以提升车辆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雷达支架10上设置有容纳槽11,雷达支架10在容纳槽11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2和弹性卡接件13,弹性卡接件13设置于第一限位槽12的后方,第一限位槽12的后侧敞开设置。具体地,雷达支架10上设置有容纳槽11,容纳槽11可以为雷达本体20在雷达支架10上的安装提供稳定可靠的安装位置,可以使雷达支架10容纳雷达本体20,并且对雷达本体20起到保护作用,雷达支架10在容纳槽11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2和弹性卡接件13,这样可以使雷达支架10在容纳槽11的两侧均可以对雷达本体20起到限位作用,可以保证雷达本体20在雷达支架10上的结构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弹性卡接件13具有弹性,在发生弹性变形后,弹性卡接件13可以复位,这样在保证雷达本体20与雷达支架10卡接可靠的同时,可以使雷达本体20与雷达支架10的装配过程更加轻松,可以提升雷达本体20和雷达支架10的装配便利性,弹性卡接件13设置于第一限位槽12的后方,第一限位槽12的后侧敞开设置,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便于雷达本体20与第一限位槽12的限位配合,而且可以保证第一限位槽12对雷达本体20的限位可靠性,进而可以保证雷达本体20在雷达支架10上的安装可靠性。
进一步地,雷达本体2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1,第一限位块21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相对弹性卡接件13可滑动,并且在滑动过程中逐渐向下挤压弹性卡接件13,在第一限位块21越过弹性卡接件13后,第一限位块21与第一限位槽12限位配合,弹性卡接件13复位,并且与第一限位块21的后端卡接配合。具体地,雷达本体2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1,这样可以使雷达本体20的两侧均设置有与雷达支架10的安装结构,可以保证雷达本体20在雷达支架10上受力均匀,可以提升雷达本体20在雷达支架10上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块21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相对弹性卡接件13可滑动,并且在滑动过程中逐渐向下挤压弹性卡接件13,这样在第一限位块21向下挤压弹性卡接件13的过程中,可以使第一限位块21从第一限位槽12后侧敞开位置顺利进入第一限位槽12,在第一限位块21越过弹性卡接件13后,第一限位块21与第一限位槽12限位配合,这样可以使第一限位块21在第一限位槽12中结构稳定。
进一步地,在第一限位块21越过弹性卡接件13后,弹性卡接件13复位,并且与第一限位块21卡接配合。具体地,弹性卡接件13复位与第一限位块21卡接配合时会产生明显的振动和声音,操作者可以通过振动和声音判断第一限位块21与第一限位槽12是否卡接到位,从而可以判断雷达本体20和雷达支架10是否装配到位,在雷达本体20和雷达支架10装配过程中,滑动雷达本体20至容纳槽11,第一限位块21滑动至第一容纳槽11,弹性卡接件13在第一限位滑块的作用下向下被挤压,带到弹性卡接件13复位发生明显振动和声音时,表示雷达本体20与雷达支架10已经装配完毕,并且雷达本体20与雷达支架10装配到位。
进一步地,当雷达本体20与雷达支架10装配完成后,第一限位块21在第一限位槽12中限位配合,弹性卡接件13与第一限位块21卡接配合,弹性卡接件13可以使第一限位块21在第一限位槽12中与雷达支架10的紧紧抵接,这样可以对雷达本体20与雷达支架10在前后方向施加一个夹紧力,可以避免雷达本体20在重力方向上与雷达支架10产生接触,从而可以避免车辆的盲点雷达100在装配完成后,雷达支架10持续承受雷达本体20的重力进而产生松动和变形,这样可以优化车辆的盲点雷达100的安装结构,可以保证车辆的盲点雷达100的结构可靠性。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21滑动至第一限位槽12中限位配合时,弹性卡接件13与第一限位块21卡接配合,而不仅可以保证雷达本体20在雷达支架10上装配到位,而且还可以避免雷达支架10持续受力,可以提升车辆的盲点雷达10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弹性卡接件13为弹性卡接悬臂,弹性卡接悬臂包括悬臂部131和卡接部132,悬臂部131的后端与雷达支架10连接固定,卡接部132设置于悬臂部131的前端,并且向上凸出设置。具体地,弹性卡接件13为弹性卡接悬臂,弹性卡接悬臂可以限定出第一限位槽12的空间结构,不仅可以使第一限位槽12与第一限位块21限位配合,而且还可以保证第一限位槽12的结构稳定性,弹性卡接悬臂包括悬臂部131和卡接部132,悬臂部131的后端与雷达支架10连接固定,这样可以使弹性卡接件13在雷达支架10上结构位置稳定可靠,可以保证雷达支架10和雷达主体的连接稳定性,卡接部132设置于悬臂部131的前端,并且向上凸出设置,这样在第一限位块21与第一限位槽12完全限位配合后,卡接部132可以和第一限位块21的后端卡接配合,这样可以保证雷达本体20在雷达支架10上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卡接部132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1321,第一限位块21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211,第一导向斜面1321和第二导向斜面211导向配合。具体地,卡接部132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1321,第一限位块21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211,第一导向斜面1321和第二导向斜面211的结构简单,可以便于在卡接部132和第一限位块21上的加工,第一导向斜面1321和第二导向斜面211导向配合,可以在第一限位块21由后向前的方向上相对弹性卡接件13滑动时,便于第一限位向下挤压弹性卡接悬臂,可以使第一限位块21的前端顺利地从第一限位块21的后侧敞开位置进入第一限位槽12,并且与第一限位槽12限位配合,可以使第一限位块21相对弹性卡接件13滑动时更加顺畅,这样可以提高雷达本体20和雷达支架10的装配效率。
结合图1和图3所示,雷达支架1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14,第一限位板14的前端与雷达支架10相连,第一限位板14的后端朝向后上方弯折延伸设置,第一限位板14远离雷达本体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筋141,第一限位筋141向下延伸设置,第一限位板14、第一限位筋141和雷达支架10共同限定出第一限位槽12。具体地,雷达支架1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14,第一限位板14的前端与雷达支架10相连,可以保证第一限位板14在雷达支架10上的结构稳定,第一限位板14的后端朝向后上方弯折延伸设置,可以限定第一限位槽12在上下方向的高度,可以限定第一限位槽12在前后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板14远离雷达本体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筋141,第一限位筋141向下延伸设置,可以加强第一限位块21前后方向在第一限位槽12中的结构稳定性,第一限位板14、第一限位筋141和雷达支架10共同限定出第一限位槽12,如此设置,可以保证第一限位槽12在雷达支架10上结构可靠,可以保证第一限位块21和第一限位槽12的限位可靠性,可以保证雷达本体20和雷达支架10的结构可靠性。另外,由第一限位板14、第一限位筋141和雷达支架10共同限定出的第一限位槽12具有可视性,操作者可以从外部观察雷达本体20与雷达支架10的装配进度,从而可以保证车辆的盲点雷达100的装配可靠性。
结合图3所示,雷达支架10上设置有弹性限位片15,弹性限位片15与雷达本体20的前端弹性抵接限位。具体地,雷达支架10上设置有弹性限位片15,弹性限位片15与雷达本体20的前端弹性抵接限位,弹性限位片15具有弹性,当雷达本体20与雷达支架10安装到位时,雷达本体20的前端与弹性限位片15弹性抵接,弹性限位片15被挤压,可以对雷达本体20施加一个方向向后的作用力,这样可以使第一限位块21的后端与弹性卡接悬臂的卡接部132贴紧,可以提高雷达本体20在雷达支架10上的结构稳定性。
结合图3所示,弹性限位片15包括第一段部151、第二段部152和第三段部153,第一段部151与雷达支架10相连,并且向下弯曲延伸,第二段部152与第一段部151的底部相连且向上弯曲延伸,第三段部153与第二段部152的顶部相连,并且向上延伸,第三段部153与雷达本体20的前端弹性抵接限位。具体地,弹性限位片15的第一端部与雷达支架10相连,可以使弹性限位片15在雷达支架10上的结构稳定可靠,可以保证弹性限位片15与雷达本体20前端弹性挤压,第二段部152与第一段部151的底部相连且向上弯曲延伸,第三段部153与第二段部152的顶部相连,并且向上延伸,这样可以使弹性限位片15向上延伸,可以保证雷达本体20与雷达支架10装配到位后,弹性限位片15与雷达本体20抵接限位,这样可以保证弹性限位片15的弹性限位效果,可以提高雷达本体20在雷达支架10上的结构稳定性。
结合图1和图3所示,雷达支架10在弹性卡接件13后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6,雷达本体2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2,第二限位槽16的后侧敞开设置,在第一限位块21与第一限位槽12限位配合时,第二限位块22与第二限位槽16限位配合。具体地,第二限位槽16与第一限位块21的限位配合可以增强雷达本体20和雷达支架10的装配稳定性,第二限位槽16设置于弹性卡接件13的后方,不仅可以保证第一限位槽12的结构独立性,可以便于雷达支架10的生产与加工,而且可以增强雷达支架10对雷达主体在前后方向上的支撑强度,第二限位槽16的后侧敞开设置,可以便于第二限位块22进入第二限位槽16,在第一限位块21与第一限位槽12限位配合时,第二限位块22与第二限位槽16限位配合,可以提升雷达主体和雷达支架10的装配效率。
结合图1和图3所示,雷达支架1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17,第二限位板17设置于弹性卡接件13的后方,并且前端与雷达支架10相连,第二限位板17的后端朝向后上方弯折延伸设置,第二限位板17远离雷达本体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筋171,第二限位筋171向下延伸设置,第二限位板17、第二限位筋171和雷达支架10共同限定出第二限位槽16。具体地,雷达支架1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17,第二限位板17的前端与雷达支架10相连,可以保证第二限位板17在雷达支架10上的结构稳定,第二限位板17的后端朝向后上方弯折延伸设置,可以限定第二限位槽16在上下方向的高度,可以限定第二限位槽16在前后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二限位板17远离雷达本体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筋171,第二限位筋171向下延伸设置,可以加强第二限位块22前后方向在第二限位槽16中的结构稳定性,第二限位板17、第二限位筋171和雷达支架10共同限定出第二限位槽16,如此设置,可以保证第二限位槽16在雷达支架10上结构可靠,可以保证第二限位块22和第二限位槽16的限位可靠性,可以保证雷达本体20和雷达支架10的结构可靠性。另外,由第二限位板17、第二限位筋171和雷达支架10共同限定出的第二限位槽16具有可视性,操作者可以从外部观察雷达本体20与雷达支架10的装配进度,从而可以保证车辆的盲点雷达100的装配可靠性。
结合图5所示,车辆的翼子板总成200包括翼子板主体201、灯罩202和车辆的盲点雷达100,灯罩202设置于翼子板主体201的内侧,车辆的盲点雷达100设置于翼子板主体201,或灯罩202上。具体地,车辆的翼子板总成200包括翼子板主体201、灯罩202和车辆的盲点雷达100,灯罩202设置于翼子板主体201的内侧,可以保证灯罩202在翼子板总成200中的结构稳定性,可以使翼子板总成200对灯罩202起到保护作用,可以保证车灯在灯罩202中正常工作,车辆的盲点雷达100可以设置于翼子板主体201上,也可以设置于灯罩202上,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车辆的翼子板总成200的结构设计,而且还可以保证车辆的盲点雷达100对翼子板主体201外部的物体进行测定,可以保证车辆的盲点雷达100的工作可靠性,在本使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雷达支架10可以与翼子板主体201或灯罩202一体制成,可以简化车辆的盲点雷达100的生产加工,可以提升车辆的翼子板总成200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车辆包括车辆的翼子板总成200,安装有上述车辆的翼子板总成200的车辆,不仅可以实现盲点雷达100的可视化装配,可以保证盲点雷达100装配可靠,结构稳定,可以保证车辆的盲点雷达100功能正常运行,从而可以提升车辆的智能化,可以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盲点雷达(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雷达支架(10),所述雷达支架(10)上设置有容纳槽(11),所述雷达支架(10)在所述容纳槽(11)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2)和弹性卡接件(13),所述弹性卡接件(13)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2)的后方,所述第一限位槽(12)的后侧敞开设置;
雷达本体(20),所述雷达本体(2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1),所述第一限位块(21)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相对所述弹性卡接件(13)可滑动且在滑动过程中逐渐向下挤压所述弹性卡接件(13),在所述第一限位块(21)越过所述弹性卡接件(13)后,所述第一限位块(2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2)限位配合,所述弹性卡接件(13)复位且与所述第一限位块(21)的后端卡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盲点雷达(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接件(13)为弹性卡接悬臂,所述弹性卡接悬臂包括悬臂部(131)和卡接部(132),所述悬臂部(131)的后端与所述雷达支架(10)连接固定,所述卡接部(132)设置于所述悬臂部(131)的前端且向上凸出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盲点雷达(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132)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1321),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211),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321)和所述第二导向斜面(211)导向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盲点雷达(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支架(1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14),所述第一限位板(14)的前端与所述雷达支架(10)相连,所述第一限位板(14)的后端朝向后上方弯折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14)远离所述雷达本体(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筋(141),所述第一限位筋(141)向下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14)、所述第一限位筋(141)和所述雷达支架(10)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限位槽(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盲点雷达(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支架(10)上设置有弹性限位片(15),所述弹性限位片(15)与所述雷达本体(20)的前端弹性抵接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盲点雷达(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片(15)包括第一段部(151)、第二段部(152)和第三段部(153),所述第一段部(151)与所述雷达支架(10)相连且向下弯曲延伸,所述第二段部(152)与所述第一段部(151)的底部相连且向上弯曲延伸,所述第三段部(153)与所述第二段部(152)的顶部相连且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段部(153)与所述雷达本体(20)的前端弹性抵接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盲点雷达(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支架(10)在所述弹性卡接件(13)后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6),所述雷达本体(2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2),所述第二限位槽(16)的后侧敞开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块(21)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2)限位配合时,所述第二限位块(22)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6)限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盲点雷达(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支架(1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17),所述第二限位板(17)设置于所述弹性卡接件(13)的后方且前端与所述雷达支架(10)相连,所述第二限位板(17)的后端朝向后上方弯折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17)远离所述雷达本体(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筋(171),所述第二限位筋(171)向下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17)、所述第二限位筋(171)和所述雷达支架(10)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限位槽(16)。
9.一种车辆的翼子板总成(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翼子板主体(201);
灯罩(202),所述灯罩(202)设置于所述翼子板主体(201)的内侧;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盲点雷达(100),所述车辆的盲点雷达(100)设置于所述翼子板主体(201),或所述灯罩(202)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翼子板总成(200)。
CN202223316340.4U 2022-12-09 2022-12-09 车辆的盲点雷达、车辆的翼子板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8877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6340.4U CN218877094U (zh) 2022-12-09 2022-12-09 车辆的盲点雷达、车辆的翼子板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6340.4U CN218877094U (zh) 2022-12-09 2022-12-09 车辆的盲点雷达、车辆的翼子板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77094U true CN218877094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4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6340.4U Active CN218877094U (zh) 2022-12-09 2022-12-09 车辆的盲点雷达、车辆的翼子板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770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338143A1 (en) Windscreen wiper adapter with safety position
CN112572302B (zh) 连接组件、车顶行李架连接结构以及汽车
EP3401139B1 (en) Vanity mirror assembly for a vehicle sun visor
CN218877094U (zh) 车辆的盲点雷达、车辆的翼子板总成和车辆
CN103209867B (zh) 包括用于将修饰件紧固至车辆车身壳体的元件的机动车辆前部或后部组件
CN108216069A (zh) 模制装饰带附接结构
EP2017163A3 (en) Vehicle body front part structure
CN205137595U (zh) 吸油烟机的装饰罩和吸油烟机
US7918494B2 (en) Assembly type cowl top cover
CN214057714U (zh) 悬臂式背门门槛总成
CN210047421U (zh) 一种汽车b柱内饰板的接头结构
CN210283852U (zh) 车门三角护板与汽车
CN205601580U (zh) 外水切总成结构
JP2011132968A (ja) クリップおよび装飾モール・シール部材組立体
CN217672869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翼子板结构
CN218258389U (zh) 仪表板
JP3767164B2 (ja)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CN208886573U (zh) 卡车驾驶室内部照明灯
CN218661572U (zh) 车身及汽车
CN217532722U (zh) 汽车行李架
CN210415143U (zh) 一种汽车天窗用玻璃组合排气结构
CN220293444U (zh) 一种茶吧机
CN219948345U (zh) 一种车身总成及车辆
CN220281269U (zh) 内饰板地图袋、车门内饰板和车辆
CN215621700U (zh) 一种内后视镜镜杆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