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52623U - 尘杯组件及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尘杯组件及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52623U
CN218852623U CN202222861481.8U CN202222861481U CN218852623U CN 218852623 U CN218852623 U CN 218852623U CN 202222861481 U CN202222861481 U CN 202222861481U CN 218852623 U CN218852623 U CN 218852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cup
dust
dust cup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614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树竹
刘桐
陈益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614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52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52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52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尘杯组件、清洁设备及基于灰尘浓度检测的控制方法,尘杯组件包括第一尘杯、第二尘杯、分离件、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及传感器,第一尘杯具有第一进风口;第二尘杯密封连接于第一尘杯的内部,第二尘杯具有第二进风口,第一尘杯的杯底与第二尘杯的杯底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垃圾的第一容置腔室;分离件设置于第一尘杯内,并位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第一过滤件密封连接于第二尘杯的内部,并与第一过滤件之间形成第二容置腔室;第二过滤件密封连接于第二尘杯的内部,第二过滤件沿深度方向比第一过滤件更靠近第二尘杯的杯口;传感器位于分离件和第二过滤件之间,以检测灰尘浓度。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灰尘检测的误判率。

Description

尘杯组件及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尘杯组件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洗地机、吸尘器等清洁产品,通常采用红外对管的传感器来检测脏污相关的数据(比如灰尘浓度),然后清洁产品内部的控制器基于检测的数据控制清洁产品工作。然而,红外对管通常是安装在污水进水管的两侧,而污水进水管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脏污程度越来越大,很多污水或者污物都会附着在进水管的管壁上,也容易附着到红外对管的表面,从而导致遮住了红外的发射接收,进而影响了脏污检测的效果,容易造成控制器的误判。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尘杯组件及清洁设备,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包括:
第一尘杯,所述第一尘杯具有位于杯底的第一进风口;
第二尘杯,所述第二尘杯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尘杯的内部,所述第二尘杯的杯口朝向与所述第一尘杯的杯口朝向相同,所述第二尘杯具有位于杯底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尘杯的杯底与所述第二尘杯的杯底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垃圾的第一容置腔室;
分离件,所述分离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室,并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所述分离件用于从流体中分离出至少部分液体和/或固体物;
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尘杯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尘杯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垃圾的第二容置腔室;
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尘杯的内部,所述第二过滤件比所述第一过滤件更靠近所述第二尘杯的杯口;以及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分离件和所述第二过滤件之间,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灰尘浓度。
可选地,所述尘杯组件还包括:
第二进风管,所述第二进风管的第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尘杯的内底部,所述第二进风管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第二尘杯的外底部;所述第二进风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二进风管的第二端口沿第一尘杯的径向朝向第一尘杯的内壁,所述第二进风口构造为所述第二进风管的第二端口,
所述分离件连接至所述第二进风管的第二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件具有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连接至所述第二进风管,所述第三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过滤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二进风管和所述第二尘杯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容置腔室。
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件包括:
底壁,所述底壁垂直于所述第二尘杯的深度方向,所述底壁具有第三进风口;
顶壁,所述顶壁垂直于所述深度方向,并沿所述深度方向比所述底壁更远离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顶壁具有第三出风口;
侧壁,所述侧壁构造为从所述底壁的边缘沿所述深度方向延伸至所述顶壁,所述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围合形成通风腔室,所述侧壁具有中间出风口和中间进风口,所述中间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中间出风口所处的径向方向相交设置,所述侧壁、所述第二尘杯的内壁、所述中间出风口及所述中间进风口之间形成弧形的中间风道;
分隔壁,所述分隔壁位于所述通风腔室内,并分别连接至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以将所述通风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分别与所述第三进风口和所述中间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置腔室和所述第三出风口相连通;
滤网,所述滤网设置至所述中间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滤网与所述第二过滤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分离件包括:
阻挡板,所述阻挡板倾斜于所述第二尘杯的深度方向,并沿着所述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阻挡板具有沿所述深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比所述第二端更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阻挡板至少用于阻挡液体和将液体向所述第一尘杯的杯底疏导;和
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并与所述阻挡板的第一端对应设置,用于限制液体和较重的固体物向第二进风口移动。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构造为激光微尘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尘杯的杯底设置有第一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的第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尘杯的内部,所述第一进风管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尘杯的外部,第一进风管的第一端的端面平行于所述阻挡板。
可选地,所述阻挡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尘杯的内壁间隔设置;并且/或者
所述分隔板沿所述第一尘杯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分隔板位于第一进风管的第一端的侧方,所述分隔板的下端部低于所述第一进风管的第一端的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尘杯组件,通过截留液体和部分的固体物,使液体和部分的固体物手机在第一容置腔室内,再通过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依次过滤气流中的不同粒径的固体垃圾,将传感器设置在分离件和第二过滤件之间,以检测灰尘浓度,可以防止带水的垃圾污染传感器而引起检测不准确的问题,进而有助于降低误判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包括:
根据上述的尘杯组件;
风机,所述风机的进气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过滤件;
水泵;
地刷电机;以及
MCU,所述MCU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所述风机、所述水泵和所述地刷电机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清洁设备,通过传感器检测灰尘浓度值,然后MCU基于检测的灰尘浓度值控制风机、水泵和地刷电机的输出功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尘杯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尘杯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3为图1中的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的连接结构的一个主视图;
图5为图1中的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的连接结构的另一个主视图;
图6为沿图5中的线A-A所截的剖视图;
图7为图5中的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的连接结构的左视图;
图8为图5中的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的连接结构的立体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清洁设备的原理框图;
图10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地刷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水泵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风机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风机供电连接器的电路示意图;以及
图14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尘杯                101:第一进风管
101a:第一进风口             110:第二尘杯
111:第二进风管              111a:第二进风口
120:第一容置腔室            130:第一过滤件
131:底壁                    131a:第三进风口
132:顶壁                    132a:第三出风口
133:侧壁                    133a:中间出风口
133b:中间进风口             134:滤网
135:分隔壁                  136:第一腔室
137:第二腔室                138:锥形罩
140:第二容置腔室            150:第二过滤件
160:分离件                  161:阻挡板
162:分隔板                  170: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当前,在一些洗地机上,红外对管是安装在污水进水管的两侧。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污水进水管的脏污程度越来越大。很多污水或者污物都会附着在进水管的管壁上,导致遮住了红外的发射接收,进而影响了脏污检测的效果。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尘杯组件。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尘杯组件包括第一尘杯100、第二尘杯110、分离件160、第一过滤件130、第二过滤件150,以及传感器170。
第一尘杯100具有位于杯底的第一进风口101a。第二尘杯110密封连接于第一尘杯100的内部。此处的密封连接方式,比如可以是,在第二尘杯110的外壁和第一尘杯100的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圈等密封结构,从而保证气密性良好。第二尘杯110的杯口朝向与第一尘杯100的杯口朝向相同。第二尘杯110具有位于杯底的第二进风口111a。第二进风口111a沿着气流方向位于第一进风口101a的下游。第一尘杯100的杯底与第二尘杯110的杯底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室120,第一容置腔室120用于容置垃圾。分离件160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室120,并位于第一进风口101a和第二进风口111a之间。分离件160用于从流体中分离出至少部分液体和/或固体物。此处的流体可以是包括气流、灰尘、水等的混合物。分离件160能够在气流进入第二进风口111a之前,将水和较重的固体垃圾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而较轻的垃圾则随气流继续向下游移动。第一过滤件130可以通过密封圈等密封结构密封连接于第二尘杯110的内部,并与第二尘杯110之间形成第二容置腔室140。第一过滤件130用于对裹挟着较轻的垃圾的气流进行粗过滤,使得较大粒径的垃圾被分离出来。第二容置腔室140用于容置由第一过滤件130过滤下来的较大粒径的垃圾。第二过滤件150可以通过密封圈等密封结构密封连接于第二尘杯110的内部。第二过滤件150沿第一尘杯的深度方向比第一过滤件130更靠近第二尘杯110的杯口。气流从第一尘杯100底部的第一进风口101a进入,并向杯口处移动。第二过滤件150更靠近杯口,可以理解为,第一过滤件130位于第二过滤件150的上游。传感器170位于分离件160和第二过滤件150之间,传感器170用于检测灰尘浓度。其中,上述的密封连接可以理解为两个结构之间通过密封圈等结构实现密封配合,从而提高连接处的气密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尘杯组件,通过截留液体和部分的固体物,使液体和部分的固体物收集在第一容置腔室120内,再通过第一过滤件130和第二过滤件150依次过滤气流中的不同粒径的固体垃圾,将传感器170设置在分离件160和第二过滤件150之间,以检测灰尘浓度,可以防止带水的垃圾污染传感器170而引起检测不准确的问题,进而有助于降低误判的几率。
参阅图1和图2,此外,尘杯组件还包括第二进风管111。第二进风管111的第一端凸出于第二尘杯110的内底部。第二进风管111的第二端凸出于第二尘杯110的外底部。第二进风管111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过滤件130。第二进风管111的第二端口垂直于第二进风管111的第一端口。第二进风管111的第二端口垂直于第一尘杯100的深度方向,即沿第一尘杯100的径向朝向第一尘杯100的内壁。第二进风口111a构造为第二进风管111的第二端口。这样可以防止气流裹挟的可能存在的较大垃圾不容易直接进入到第二进风管111中,从而有助于降低第一过滤件130的过滤压力。
继续参阅图1和图2,比如,分离件160可以连接至第二进风管111的第二端。这样有利于保持分离件160在第一尘杯100中的姿态的稳定,也有助于使得尘杯组件沿第一尘杯100的深度方向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分离件160可以与第二进风管111构造为一体。从而提高分离件160与第二进风管111的结构的稳固性,也有利于减小零件数量,提高拆装效率。
参阅图1至图8,示例性地,第一过滤件130具有第三进风口131a和第三出风口132a。第三出风口132a沿气流的流向位于第三进风口131a的下游。第三进风口131a密封连接至第二进风管111。第三出风口132a与第二过滤件150对应设置。第一过滤件130、第二进风管111和第二尘杯110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的环形腔室构成上述的第二容置腔室140。
参阅图1、图3至图8,例如,第一过滤件130可以构造为旋风过滤件。旋风过滤件可以包括底壁131、顶壁132、侧壁133、分隔壁135,以及滤网134。底壁131垂直于第二尘杯110的深度方向。底壁131具有第三进风口131a。顶壁132垂直于深度方向,并沿深度方向比底壁131更远离第二进风口111a。顶壁132具有第三出风口132a。侧壁133构造为从底壁131的边缘沿深度方向延伸至顶壁132。侧壁133、顶壁132和底壁131围合形成通风腔室。侧壁133具有中间出风口133a和中间进风口133b。中间出风口133a的出风方向与中间出风口133a所处的径向方向相交设置。中间出风口133a所处的径向方向,即中间出风口133a在旋风过滤件上所处的位置与旋风过滤件的中心线之间的连线所在的方向。比如,中间出风口133a的出风方向沿与侧壁133相切的切线方向,可以使得中间出风口133a的出风偏离径向而能够沿着一个方向回旋,直至受到中间进风口133b的吸力而被吸入。侧壁133、第二尘杯110的内壁、中间出风口133a及中间进风口133b之间形成弧形的中间风道。通过采用这种构造的第一过滤件130,可以在减小沿深度方向空间占用的同时,增加气流在尘杯组件内的滞留时间,提高过滤效果。分隔壁135位于通风腔室内,并分别连接至顶壁132和底壁131。分隔壁135能够将通风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136和第二腔室137,第一腔室136分别与第三进风口131a和中间出风口133a相连通,第二腔室137分别与第二容置腔室140和第三出风口132a相连通。从而在第一过滤件130中既有过滤前的气流也有过滤后的气流,提高了第一过滤件130的空间利用率。滤网134设置至中间进风口133b。在气流流经第一过滤件130的过程中,气流由中间出风口133a流出,并沿着中间风道向中间进风口133b移动,在穿过中间进风口133b的滤网134时,滤网134将气流中的较大的垃圾滤除。尤其是当中间出风口133a的出风方向沿切线方向时,由于经中间出风口133a流出的气流具有切线速度,有利于大颗粒垃圾沉积到第二容置腔室140。
上述的滤网134可以选用能够过滤直径大于0.01mm的大颗粒以及固体垃圾,保证进而第二腔室137中的灰尘颗粒的直径小于0.01mm。在气流通过第一过滤件130的过程中,在旋风分离以及滤网134的作用下,直径超过0.01mm的灰尘以及干垃圾被分离并储存在第二容置腔室140中。然后,气流携带着直径小于0.01mm的灰尘穿过滤网134,进入第二腔室137中,气流经过第二腔室137,再透过第二过滤件150,第二过滤件150过滤剩余灰尘。上述的第二过滤件150可以采用HEPA过滤件。
参阅图1,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传感器170位于滤网134与第二过滤件150之间。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灰尘遮挡传感器170而导致误判的几率。同时可以选择精度更高的传感器170以检测微尘的浓度。
参阅图1至图8,为了防止积聚在第二容置腔室140底部的垃圾向中间进风口133b处移动而堵塞滤网1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过滤件130还可以包括锥形罩138。锥形罩138连接至底壁131的朝向第二进风管111的表面。锥形罩138的直径沿着靠近第二进风口111a的方向增大,用于限制第二尘杯110底部的垃圾向中间进风口133b靠近。
参阅图1和图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分离件160可以包括阻挡板161和分隔板162。阻挡板161倾斜于第二尘杯110的深度方向,并沿着深度方向与第一进风口101a对应设置。第二尘杯110的深度方向与第一尘杯100的深度方向一致。阻挡板161具有沿深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比第二端更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101a。阻挡板161至少用于阻挡液体和将液体向第一尘杯100的杯底疏导。可以理解的是,重量较重的固体物也可以在阻挡板161的作用下向第一尘杯100的底部导引,并收集在第一容置腔室120内。分隔板162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01a与第二进风口111a之间,并与阻挡板161的第一端对应设置。比如,分隔板162可以和阻挡板161的第一端直接地或者间接地相连。分隔板162用于限制液体和较重的固体物向第二进风口111a移动。阻挡板161的第二端与第一尘杯100的内壁之间间隔开。这样能够允许接触阻挡板161的一部分气流从阻挡板161与第一尘杯10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向第二进风口111a,相当于对进入分离件160的内腔的气流进行分流。减缓了阻挡板161和分隔板162围合的空腔内的气流的流速,增大气流与阻挡板161和分隔板162的接触时间,继而提高水尘分离的效果。
上述的传感器170可以构造为激光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或微波传感器。
可选地,传感器170构造为激光微尘传感器。将激光微尘传感器设置在第一过滤件130的滤网134与第二过滤件150的进风口之间的空腔内。激光微尘传感器可以更为精确地检测空腔内的微小灰尘的浓度,由于灰尘粒径较小,对激光微尘传感器的干扰也相对较小,进而有助于提高检测数据的可靠性。通过采用激光微尘传感器作为传感器170,可以有效避免诸如红外对管容易受脏污影响的缺点。
参阅图1和图2,第一尘杯100的杯底设置有第一进风管101。第一进风管101的第一端凸出于第一尘杯100的内部。第一进风管101的第二端凸出于第一尘杯100的外部。第一进风管101的第二端管口构成上述的第一进风口101a。第一进风管101的第一端的端面平行于阻挡板161,即第一进风管101的第一端的端面和阻挡板161均倾斜于第一尘杯100的深度方向,且两者的倾斜角度可以是相同的。分隔板162呈圆弧形包围在第一进风管101的第一端的外围。圆弧形的分隔板162沿圆周方向的两端之间形成供气流移出的开口,该开口的朝向与第二进风口111a的朝向相反,并且该开口的位置与阻挡板161的距离第一进风口101a较近的一端对应设置。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分隔板162沿平行于第二尘杯110的深度方向的方向延伸设置。分隔板162沿第一尘杯100的径向位于第一进风管101的第一端的侧方。分隔板162的下端部低于第一进风管101的第一端的端面,亦即,分隔板162的下端面低于第一进风管101的上端面。这样可以延长裹挟有垃圾的气流在分离件160围合的空间内的滞留时间,还可以延长气流流通的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尘分离的效果。
参阅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包括风机(未示出)、风机驱动电路(如图12和图13所示)、地刷电机(未示出)、地刷驱动电路(如图10所示)、地刷(未示出)、水泵(未示出)、水泵驱动电路(如图11所示)、微控制单元(英文翻译为Microcontroller Unit,英文简称为MCU)、传感器驱动电路(如图14所示),以及根据上述的尘杯组件。风机的进气端连接至第二过滤件150。地刷电机连接至地刷,用于驱动地刷旋转,以刷洗待清洁面。水泵连接至清洁设备上的水箱和出水喷头,以向待清洁面和/或地刷喷水。MCU分别与传感器170、风机、水泵和地刷电机相连。MCU通过传感器驱动电路连接至传感器。具体地,MCU通过风机驱动电路连接至风机。MCU通过地刷驱动电路连接至地刷电机,地刷电机的输出轴安装地刷。MCU通过水泵驱动电路连接至水泵。风机驱动电路、地刷驱动电路、水泵驱动电路和传感器驱动电路均连接至电源。MCU接收传感器170的检测数据,并分别控制风机、水泵和地刷电机的运行状态。
传感器170可以配置为执行:
获取灰尘浓度值,并将灰尘浓度值发送至MCU。即传感器实时检测气流中携带的灰尘的浓度值,并将相应的数据传输至MCU。
MCU可以配置为执行:
接收传感器170检测的灰尘浓度值;
根据传感器170检测的灰尘浓度值,确定与检测的灰尘浓度值相对应的灰尘浓度档位,灰尘浓度档位至少可以包括两个档位,比如可以包括低档、中档、高档,对应于中档的灰尘浓度值大于处于低档的灰尘浓度值,对应于高档的灰尘浓度值大于处于中档的灰尘浓度值;
根据与检测的灰尘浓度值相对应的灰尘浓度档位,控制风机、水泵和地刷电机各自的输出功率,其中,风机、水泵和地刷电机各自的输出功率与灰尘浓度档位正相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设备,通过传感器170检测灰尘浓度值,然后MCU基于检测的灰尘浓度值控制风机、水泵和地刷电机的输出功率。在清洁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清洁设备能够根据脏污的程度,智能化地控制风机的风量及水泵的喷水量和地刷的转动速度,从而达到对风机风量或者清理效果能够跟随脏污程度而调节。当脏污程度越深,则风机的风量、水泵的喷水量、以及地刷的转速越大,清洁效果越佳。反之,脏污程度越浅,则风机风量越小,水泵喷水越少,地刷转速越慢,这样起到节约能耗的作用。简言之,首先针对脏污的水尘进行结构上的分离,然后使用激光微尘传感器实现对灰尘浓度的检测,根据检测到的灰尘浓度来调节风机和水泵的功率。由于检测的灰尘浓度值与风机、水泵和地刷电机的输出功率正相关,当灰尘浓度值增大,则MCU控制风机、水泵和地刷电机的输出功率增大。以风机为例,高档的输出功率大于中档位的输出功率,中档位的输出功率大于低档的输出功率。而且,本实用新型能够将风机、水泵和地刷电机三者的输出功率同步地和灰尘浓度正相关。比如,当灰尘浓度增大时,则风机、水泵和地刷电机的输出功率同步增大,从而地刷和水泵能够与风机协同工作,进而提高清洁地面的效率和效果。再者,水泵增加喷水量以后,形成的水雾还能够可以接合或捕捉当前清洁环境下的灰尘,从而有助于使得灰尘尽可能多的被截留在上游的第一尘杯中,进而避免第二过滤件处积灰过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延长第二过滤件的维护周期或清洁频率。同时,水泵增加喷水量所形成的水雾也有利于防止扬尘。
参阅图9,MCU可以根据传感器检测的灰尘浓度值,分别向风机驱动电路、地刷驱动电路、水泵驱动电路发出信号。其中,MCU向风机驱动电路发出PWM调制信号和EN使能信号,PWM用于实现调节风机的输入功率的大小,进而达到调节风机输出功率的目的,最终反映在风机的转速的改变。EN使能信号用于经由风机驱动电路控制风机的激活状态(比如,开启和关闭)。在风机开启的情况下,PWM信号才能控制风机运转。MCU分别向地刷驱动电路和水泵驱动电路发出PWM信号,以控制地刷电机和水泵以相应的输出功率运行。
参阅图10,为地刷驱动电路的一个示意图。PACK+是电源正极,用于连接至电源。U_DR_PWM连接至MCU。M_OUT2和M_OUT1分别连接至地刷电机的正极和负极。PWM信号是由MCU输出至U_DR_PWM,并控制Q6(比如是P型MOS管)的工作状态的信号。MCU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灰尘浓度,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即使得地刷驱动电路输出不同的功率,进而驱使地刷电机以不同的功率运行。M_ISEN_ADC连接至MCU,用于检测地刷电机的电压值并反馈至MCU。MCU根据M_ISEN_ADC采集的电压值,判断该电压值是否MCU内预设的电压阈值,若超过电压阈值,即表示电机发生堵转,则MCU输出相应的PWM信号控制Q6关断,使得地刷电机停止,从而有助于对地刷电机防堵转保护的目的。在图10所示的电路中,M_ISEN_ADC采集的电压即为电阻R1和电阻R47并联后的对地电压。
参阅图11,图中示出了一种水泵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水泵。图中,PACK+是电源正极,用于连接至电源。WATER_OUT和WATER_GND分别连接至水泵的正极和负极。PWM是控制Q1(比如是P型MOS管)的工作状态的信号。U_W_PWM连接至MCU。MCU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灰尘浓度值,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至U_W_PWM端口,以使水泵驱动电路输出不同的功率,进而驱使水泵以相应的功率运行。此处的Q1和图10中的Q6在选型时可以是不同的。
参阅图12和图13,J5是风机的电源连接器,用于将风机连接至电源。PACK+是电源正极,用于连接至电源。J11是风机控制信号的连接器,用于将风机驱动电路连接至风机上对应的接口。U_FAN_EN连接至MCU,由MCU输出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至U_FAN_EN端口,使得风机激活或关闭。高电平信号用于控制风机激活,低电平信号用于控制风机关闭。U_FAN_HL连接至MCU。MCU输出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灰尘浓度值,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至U_FAN_HL,从而使得风机驱动电路输出不同的功率以驱动风机以相应的输出功率运行。U_FAN_FG连接至MCU,U_FAN_FG用于将检测到的风机的电压信号反馈至MCU,MCU根据反馈的电压信号,判断风机是否存在故障。U_FAN_FG主要用于电极故障的反馈,以及过流、过压、过温等故障的反馈。
参阅图14,为传感器驱动电路。该传感器驱动电路用于实现对传感器供电状态的控制。U_5V_ZW用于连接至MCU。MCU通过U_5V_ZW端口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即,U_5V_ZW接受MCU的控制而在高电平和低电平之间切换,从而控制Q17(比如是P型MOS管)的开关状态。U_5V_ZW为高电平时为断开供电,U_5V_ZW为低电平时开启供电。MCU通过传感器驱动电路能够对传感器的供电状态进行单独控制或者对传感器初始化。此处的Q17在选型时可以与图10中的Q6和图11中的Q1不同。
MCU可以根据传感器检测的灰尘浓度值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将灰尘浓度值按照灰尘浓度值依次减小的顺序分为高档、中档、低档三个档位。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设备在运行时,分离件160对气流中的污物分离为污水和灰尘部分,传感器针对灰尘部分进行检测,以获取灰尘浓度值。如果灰尘浓度值处于高档,则提升风机、水泵、和地刷电机输出功率位于高档;如果灰尘浓度值处于中档位,则调节风机、水泵、和地刷电机输出功率中档位;如果灰尘浓度值处于低档,则降低风机、水泵、和地刷电机输出功率至低档。直到检测的浓度低于一定的阈值,即表示清理完成,则MCU控制风机、水泵、和地刷电机停止运行或以低档持续运行。上述的灰尘浓度的分档参数是可以在MCU中预先设置。灰尘浓度的分档参数用于与传感器170检测的灰尘浓度值进行比较,进而判断实测的灰尘浓度所处的档位。可以将灰尘浓度为350~500ug/m3定义为高档,200~350ug/m3为中档,20~200ug/m3为低档。低于20ug/m3则表示清洁完毕档位。如果高于500ug/m3且低于1000ug/m3,可以列入高档中,也可以增加一个档位,并通过MCU控制风机、水泵和地刷电机以最大输出功率运行。
此外,在风机和MCU之间可以设置反馈电路。反馈电路可以包括风机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风机的电压数据并反馈到MCU。MCU根据风机电压采集电路所采集的风机电压数据来控制风机的输出功率,以防风机的输出功率超出额定功率。MCU根据风机反馈的风机电压数据,确定是否已达到预设的电压阈值。如果达到或者超过了,则控制风机的输出功率减小;如果小了,则控制风机的输出功率增大,从而MCU针对风机形成一个闭环的控制系统,进而可以对风机进行保护,一旦出现异常,即可控制风机停止,保护风机。其中,电压采集电路所采集的风机电压数据,可以理解为下文将要提及的第一电压值。风机电压采集电路可以是上文中的风机驱动电路的一部分。
和风机类似,地刷电机也可以设置反馈电路。地刷电机的反馈电路可以包括地刷电机电压采集电路,以采集地刷电机的电压并反馈到MCU,MCU根据地刷电机电压采集电路所采集的地刷电机的电压,控制地刷电机的输出功率,防止地刷电机的输出功率超出额定功率(比如地刷电机因发生堵转而导致的功率升高)。在地刷电机、MCU之间通过反馈电路可以形成闭环,从而可以保护地刷电机正常稳定的运行。其中,地刷电机电压采集电路所采集的地刷电机的电压,可以理解为下文中将要提及的第二电压值。地刷电机电压采集电路可以是上午中的地刷电机驱动电路的一部分。
水泵可以不设置相应的反馈电路,只需要控制喷水的流量稳定,即保持水泵的输出功率的稳定即可。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组件包括:
第一尘杯,所述第一尘杯具有位于杯底的第一进风口;
第二尘杯,所述第二尘杯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尘杯的内部,所述第二尘杯的杯口朝向与所述第一尘杯的杯口朝向相同,所述第二尘杯具有位于杯底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尘杯的杯底与所述第二尘杯的杯底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垃圾的第一容置腔室;
分离件,所述分离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室,并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所述分离件用于从流体中分离出至少部分液体和/或固体物;
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尘杯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尘杯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垃圾的第二容置腔室;
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尘杯的内部,所述第二过滤件比所述第一过滤件更靠近所述第二尘杯的杯口;以及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分离件和所述第二过滤件之间,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灰尘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组件还包括:
第二进风管,所述第二进风管的第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尘杯的内底部,所述第二进风管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第二尘杯的外底部;所述第二进风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二进风管的第二端口沿第一尘杯的径向朝向第一尘杯的内壁,所述第二进风口构造为所述第二进风管的第二端口,
所述分离件连接至所述第二进风管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件具有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连接至所述第二进风管,所述第三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过滤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二进风管和所述第二尘杯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容置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件包括:
底壁,所述底壁垂直于所述第二尘杯的深度方向,所述底壁具有第三进风口;
顶壁,所述顶壁垂直于所述深度方向,并沿所述深度方向比所述底壁更远离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顶壁具有第三出风口;
侧壁,所述侧壁构造为从所述底壁的边缘沿所述深度方向延伸至所述顶壁,所述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围合形成通风腔室,所述侧壁具有中间出风口和中间进风口,所述中间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中间出风口所处的径向方向相交设置,所述侧壁、所述第二尘杯的内壁、所述中间出风口及所述中间进风口之间形成弧形的中间风道;
分隔壁,所述分隔壁位于所述通风腔室内,并分别连接至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以将所述通风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分别与所述第三进风口和所述中间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置腔室和所述第三出风口相连通;
滤网,所述滤网设置至所述中间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滤网与所述第二过滤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件包括:
阻挡板,所述阻挡板倾斜于所述第二尘杯的深度方向,并沿着所述深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阻挡板具有沿所述深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比所述第二端更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阻挡板至少用于阻挡液体和将液体向所述第一尘杯的杯底疏导;和
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并与所述阻挡板的第一端对应设置,用于限制液体和较重的固体物向第二进风口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构造为激光微尘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尘杯的杯底设置有第一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的第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尘杯的内部,所述第一进风管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尘杯的外部,第一进风管的第一端的端面平行于所述阻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尘杯的内壁间隔设置;并且/或者
所述分隔板沿所述第一尘杯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分隔板位于第一进风管的第一端的侧方,所述分隔板的下端部低于所述第一进风管的第一端的端面。
10.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
风机,所述风机的进气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过滤件;
水泵;
地刷电机;以及
MCU,所述MCU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所述风机、所述水泵和所述地刷电机相连。
CN202222861481.8U 2022-10-28 2022-10-28 尘杯组件及清洁设备 Active CN218852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1481.8U CN218852623U (zh) 2022-10-28 2022-10-28 尘杯组件及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1481.8U CN218852623U (zh) 2022-10-28 2022-10-28 尘杯组件及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52623U true CN218852623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67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61481.8U Active CN218852623U (zh) 2022-10-28 2022-10-28 尘杯组件及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526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57423B1 (ko) 유량감지 유닛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청소장치
JP2721280B2 (ja) 真空清掃機
KR102656583B1 (ko) 로봇 청소기
HUE035522T2 (en) Vacuum cleaner and procedure for cleaning a filter
CN110897561A (zh) 清洁设备
EP4212084A1 (en) Intelligent cleaning system
JP2017055834A (ja) 電気掃除装置
WO2023109135A1 (zh) 污物处理装置、清洁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8852623U (zh) 尘杯组件及清洁设备
CN102961910A (zh) 一种排沙自洁式过滤器及自洁方法
CN117982058A (zh) 尘杯组件、清洁设备及基于灰尘浓度检测的控制方法
CN113317718A (zh)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尘气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03043683U (zh) 一种排沙自洁式过滤器
CN212853344U (zh) 一种吸尘器整流系统及应用其的吸尘器
CN212118058U (zh) 清洁设备
CN209499611U (zh) 扫地机器人
US11058272B2 (en) Convertible central vacuum unit
KR20000067038A (ko) 싸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108742343A (zh) 扫地机器人及其作业方法
CN102273982A (zh) 吸尘器集尘装置
CN112401787A (zh) 一种尘盒组件及扫地机集尘的控制方法
CN113509077A (zh) 一种应用于手持式吸尘器的尘杯组件
CN217592766U (zh) 回收基站和清洁设备
CN116447692B (zh) 一种基于智能控制技术的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9250023U (zh) 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