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1419U - 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 - Google Patents

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1419U
CN218841419U CN202223022492.3U CN202223022492U CN218841419U CN 218841419 U CN218841419 U CN 218841419U CN 202223022492 U CN202223022492 U CN 202223022492U CN 218841419 U CN218841419 U CN 218841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double
rotating shaft
machine
connec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224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奉明
郑美珠
郑伊麟
王铜成
王建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levator Motor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levator Motor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levator Motor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levator Motor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224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1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1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1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所述双支撑曳引机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机壳与连接座,所述机壳开设有支撑孔,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机壳呈夹角设置,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机壳为一体成型结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孔的内壁转动配合;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连接座连接并与所述机壳间隔设置,所述转轴远离所述支撑孔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配合。由于连接座与机壳为一体成型结构,因此能够简化生产工艺,有利于提高装配精度,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一体成型的连接座与机壳有利于保证结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双支撑曳引机的整体品质和工作寿命。

Description

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曳引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
背景技术
曳引机又称电梯主机,是电梯的动力设备,由电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机架、导向轮及附属盘车手轮等组成,其功能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电梯行业大部分都采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其结构通常为轴伸出机壳外成悬臂状,曳引轮直接安装在悬臂轴上。由于电梯重量是直接施加在曳引轮上的,悬臂结构的轴受到很大弯曲力矩,导致轴易弯曲变形,整机易振动,轴承寿命短。而为了提高承载能力,通常的做法是将轴设计得很粗,轴承设计得很大,这势必会增加曳引机的重量和成本。
目前有双支撑结构的曳引机将转动组件转轴的两端进行支撑,但是支架和机壳之间通过底架进行装配连接,装配时工艺复杂,加工和装配的效率较低,且受装配精度影响,结构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方便安装。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支撑曳引机,所述双支撑曳引机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机壳与连接座,所述机壳开设有支撑孔,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机壳呈夹角设置,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机壳为一体成型结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孔的内壁转动配合;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连接座连接并与所述机壳间隔设置,所述转轴远离所述支撑孔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配合。
本双支撑曳引机,在装配过程中,将支架安装在连接座上,使得支架和支撑孔的孔壁分别支撑于转轴的相对两端。由于连接座与机壳为一体成型结构,因此能够减少连接座与机壳的装配步骤,并且大幅降低壳体组件的整体重量,简化生产工艺,有利于提高装配精度,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一体成型的连接座与机壳有利于保证结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双支撑曳引机的整体品质和工作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到所述连接座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安装部到所述转轴的最短距离,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盘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设有容纳腔,所述支撑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转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支撑曳引机还包括制动轮与曳引轮,所述制动轮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制动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制动轮设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朝向远离容纳腔的方向凸起设置,所述曳引轮套设于所述连接凸起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支撑曳引机还包括制动器,所述制动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外壁上,且所述制动器穿过所述容纳腔的外壁伸入所述容纳腔中与所述制动轮制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器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制动器沿所述容纳腔的径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机壳上,至少两个所述制动器均与所述制动轮制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器为板式制动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开设有第一支撑室,所述第一支撑室与所述支撑孔连通,所述双支撑曳引机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室中,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与所述转轴支撑配合;所述支架开设有第二支撑室,所述双支撑曳引机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室中,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与所述转轴支撑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与所述机壳连接,且所述接线盒与机壳为一体式铸造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上设有吊装孔,且两个以上所述吊装孔在所述机壳上间隔设置。
一种电梯,所述电梯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
上述电梯,在双支撑曳引机的装配过程中,将支架安装在连接座上,使得支架和支撑孔的孔壁分别支撑于转轴的相对两端。由于连接座与机壳为一体成型结构,因此能够减少连接座与机壳的装配步骤,并且大幅降低壳体组件的整体重量,简化生产工艺,有利于提高装配精度,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一体成型的连接座与机壳有利于保证结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双支撑曳引机的整体品质和工作寿命,从而提高电梯的服役年限。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双支撑曳引机;110、壳体组件;111、机壳;112、连接座;113、支撑孔;114、容纳腔;115、接线盒;116、吊装孔;120、转轴;130、支架;131、安装部;140、制动轮;141、曳引轮;150、制动器;160、第一轴承;170、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100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的一种双支撑曳引机100,包括:壳体组件110,转轴120及支架130。壳体组件110包括机壳111与连接座112,机壳111开设有支撑孔113,连接座112与机壳111呈夹角设置,连接座112与机壳111为一体成型结构。转轴120的一端与支撑孔113的内壁转动配合。支架130与连接座112连接并与机壳111间隔设置,转轴120远离支撑孔113的一端与支架130转动配合。
本双支撑曳引机100,在装配过程中,将支架130安装在连接座112上,使得支架130和支撑孔113的孔壁分别支撑于转轴120的相对两端。由于连接座112与机壳111为一体成型结构,因此能够减少连接座112与机壳111的装配步骤,并且大幅降低壳体组件110的整体重量,简化生产工艺,有利于提高装配精度,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一体成型的连接座112与机壳111有利于保证结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双支撑曳引机100的整体品质和工作寿命。
具体地,请参阅图3,连接座112与机壳111相互垂直设置,支架130与连接座112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如此,有利于提高壳体组件11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并且螺栓连接的方式定位精度高,稳定性强,从而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支架130上设有安装部131,安装部131到连接座112的最短距离小于安装部131到转轴120的最短距离,安装部131用于安装盘车。如此,盘车的手轮安装在支架130下方,有利于简化支架130的结构,减少安装部131在盘车时受力变形,同时还有利于减少体积占用,降低主机成本及机房安装空间需求,且搬运过程中能够减少碰撞,避免断裂情况发生。
具体地,请参阅图2,机壳111设有容纳腔114,支撑孔113设置于容纳腔114的内壁上,沿转轴120的轴向,转轴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纳腔114内。如此,容纳腔114能够对双支撑曳引机100的其他部件起容纳保护作用,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与图3,双支撑曳引机100还包括制动轮140与曳引轮141,制动轮140套设于转轴120上,且制动轮140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114内,制动轮140设有连接凸起,连接凸起沿转轴120的轴向朝向远离容纳腔114的方向凸起设置,曳引轮141套设于连接凸起上。如此,制动轮140制动时电动曳引轮141制动,从而实现电梯的升降和暂停,缩小曳引轮141直径,有利于减少双支撑曳引机100的转矩需求,降低电气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与图3,双支撑曳引机100还包括制动器150。制动器150设置于容纳腔114的外壁上,且制动器150穿过容纳腔114的外壁伸入容纳腔114中与制动轮140制动配合。如此,制动器150安装在机壳111的外壁上,方便安装和更换,有利于降低维修难度,提高维修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与图3,制动器15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制动器150沿容纳腔114的径向间隔设置于机壳111上,至少两个制动器150均与制动轮140制动配合。例如,两个制动器150沿容纳腔114的径向分别设置于机壳111的相对两端。如此,有利于机壳111、制动轮140受力均匀,减少转轴120径向受力,有利于提高制动效果,缩短制动距离,提高电梯的运行精度及可靠性。
可选地,制动器150可为碟刹制动器150、板式制动器150或其它制动装置。
具体地,请参阅图1,制动器150为板式制动器150。如此,体积小,结构紧凑,重量轻,方便更换维修,无需定期拆解检查。本实施例仅提供一种制动器150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容纳腔114的腔壁开设有第一支撑室,第一支撑室与支撑孔113连通。双支撑曳引机100还包括第一轴承160,第一轴承160位于第一支撑室中,第一轴承160套设于转轴120上与转轴120支撑配合。支架130开设有第二支撑室,双支撑曳引机100还包括第二轴承170。第二轴承170位于第二支撑室中,第二轴承170套设于转轴120上且与转轴120支撑配合。如此,第一支撑室与第二支撑室能够分别给第一轴承160和第二轴承170分别提供安装和定位的空间,并且第一轴承160与第二轴承170与转轴120的配合有利于保证转轴120的转动稳定性。
请参阅图1与图3,图3示出了图1中的双支撑曳引机100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10还包括接线盒115,接线盒115与机壳111连接,且接线盒115与机壳111为一体式铸造成型结构。如此,一体式铸造成型的结构稳定强,并且有利于节省外购接线盒115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双支撑曳引机100的生产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机壳111上设有吊装孔116,且两个以上吊装孔116在机壳111上间隔设置。例如,吊装孔116为两个。如此,方便双支撑曳引机100的吊装和装配,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梯,电梯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的双支撑曳引机100。
上述电梯,在双支撑曳引机100的装配过程中,将支架130安装在连接座112上,使得支架130和支撑孔113的孔壁分别支撑于转轴120的相对两端。由于连接座112与机壳111为一体成型结构,因此能够减少连接座112与机壳111的装配步骤,并且大幅降低壳体组件110的整体重量,简化生产工艺,有利于提高装配精度,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一体成型的连接座112与机壳111有利于保证结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双支撑曳引机100的整体品质和工作寿命,从而提高电梯的服役年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支撑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支撑曳引机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机壳与连接座,所述机壳开设有支撑孔,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机壳呈夹角设置,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机壳为一体成型结构;
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孔的内壁转动配合;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连接座连接并与所述机壳间隔设置,所述转轴远离所述支撑孔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到所述连接座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安装部到所述转轴的最短距离,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盘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设有容纳腔,所述支撑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转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支撑曳引机还包括制动轮与曳引轮,所述制动轮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制动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制动轮设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朝向远离容纳腔的方向凸起设置,所述曳引轮套设于所述连接凸起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支撑曳引机还包括制动器,所述制动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外壁上,且所述制动器穿过所述容纳腔的外壁伸入所述容纳腔中与所述制动轮制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制动器沿所述容纳腔的径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机壳上,至少两个所述制动器均与所述制动轮制动配合;和/或;
所述制动器为板式制动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开设有第一支撑室,所述第一支撑室与所述支撑孔连通,所述双支撑曳引机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室中,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与所述转轴支撑配合;所述支架开设有第二支撑室,所述双支撑曳引机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室中,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与所述转轴支撑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与所述机壳连接,且所述接线盒与机壳为一体式铸造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有吊装孔,且两个以上所述吊装孔在所述机壳上间隔设置。
10.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支撑曳引机。
CN202223022492.3U 2022-11-14 2022-11-14 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 Active CN218841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2492.3U CN218841419U (zh) 2022-11-14 2022-11-14 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2492.3U CN218841419U (zh) 2022-11-14 2022-11-14 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1419U true CN218841419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94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22492.3U Active CN218841419U (zh) 2022-11-14 2022-11-14 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1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21367B2 (e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in motor vehicle
CN1739994B (zh) 轮内电动机的外壳结构
CN218841419U (zh) 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
CN113602941B (zh) 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CN218228526U (zh) 桥壳及驱动桥总成
CN215364417U (zh) 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CN202364035U (zh) 电梯曳引机用电动机
CN108081937A (zh) 一种驱动电机悬置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1869511U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总成组件和车辆
CN209795075U (zh) 一种电动车后桥桥壳结构
CN219277222U (zh) 悬置支架、电机总成和车辆
CN209740467U (zh) 加强型外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
CN220570385U (zh) 直驱电动螺旋压力机电机安装支架
CN213279300U (zh) 一种带新型挡板结构的转子组件
CN218909533U (zh) 一种外悬机壳家用电梯曳引机
CN215854535U (zh) 双支撑曳引机及电梯
CN213261829U (zh) 一种电动叉车整体桥结构
CN110406365B (zh) 一种电动轮汽车用前转接盘
CN110406364B (zh) 一种电动轮汽车用后转接盘
CN212245937U (zh) 一种便于更换曳引轮及轴承的曳引机结构
CN109850725A (zh) 鼓式双支撑组合式高速重载曳引机
CN215204402U (zh) 车辆
CN219687425U (zh) 一种集成式转向节结构
CN215160158U (zh) 一种对重轮倾斜的对重架
CN214154205U (zh) 一种空心轴轮毂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