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39375U - 一种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39375U
CN218839375U CN202223527722.1U CN202223527722U CN218839375U CN 218839375 U CN218839375 U CN 218839375U CN 202223527722 U CN202223527722 U CN 202223527722U CN 218839375 U CN218839375 U CN 218839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ment desk
wire harness
pencil
protecting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277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仕敬
张要强
朱小刚
张佩
张胜
吴亚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277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39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39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39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涉及车辆装配技术领域,其包括:用于对主驾侧的线束进行防护的第一护板件和用于对中通道处的线束进行防护的第二护板件,第一护板件和第二护板件均设有用于与车辆支架固定连接的固定部、用于穿过扎带的扎带部以及用于容纳线束的容纳槽。本申请通过设计两组用于防护线束的护板件,将线束固定在车辆的仪表台骨架上,能够提高仪表台一体化的装配效率。而且,固定部和扎带部可确保防护件和线束的位置稳定,防止防护件和线束移动错位而与仪表台其它部件发生干涉,从而对线束进行有效固定和保护。也即本装置可有效提高线束的固定和防护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装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智能座舱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各种新功能随之增加,包括大屏、车道偏离预警、碰撞预警、自动挡以及智能上装控制等,随着车辆功能的增加按照现有的电气架构,线束的可靠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线束固定不可靠就会导致车辆一系列的故障,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车辆起火。而且,随着车辆仪表台的配置越发丰富和多元化,会压缩线束的布置空间,在某些部位会存在线束无法固定的情况发生
现有技术中,车型开发时常见的线束固定方式主要包括:1、塑料线束防护件和金属支架组合固定使用;2、线束通过扎带固定在管梁上。然而,金属支架装配不当会导致线束发生磨损,另外,利用扎带将线束固定在管梁上存在多处干涉的风险,导致线束防护效果较差。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线束的固定和防护效果,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可有效提高线束的固定和防护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包括:用于对主驾侧的线束进行防护的第一护板件和用于对中通道处的线束进行防护的第二护板件,所述第一护板件和所述第二护板件均设有用于与车辆支架固定连接的固定部、用于穿过扎带的扎带部以及用于容纳线束的容纳槽。
优选的,所述容纳槽为呈十字分布的导槽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护板件设有多处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第一护板件和所述第二护板件均为一体注塑材质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护板件和所述第二护板件均为厚度为2mm-3mm的PA66材质件。
优选的,所述扎带部为设于所述第一护板件和所述第二护板件的十字端部的扎带槽,且每个所述十字端部均设有两个相对分布的所述扎带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为设于所述第一护板件和所述第二护板件的侧壁的腰型孔。
优选的,所述腰型孔的位置高于所述腰型孔所在的所述侧壁位置。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时,可以利用固定部将第一护板件和第二护板件固定在预设位置,再将线束放入对应护板件的容纳槽内,最后,利用扎带穿过扎带部对线束进行固定,以完成线束的固定操作。本申请通过设计两组用于防护线束的护板件,将线束固定在车辆的仪表台骨架上,能够提高仪表台一体化的装配效率。而且,固定部和扎带部可确保防护件和线束的位置稳定,防止防护件和线束移动错位而与仪表台其它部件发生干涉,从而对线束进行有效固定和保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可有效提高线束的固定和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护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第二护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1-图8中:
1为第一护板件、2为第二护板件、3为固定部、4为扎带部、5为容纳槽、6为加强筋、o为线束件、s为电器中心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可有效提高线束的固定和防护效果。
请参考图1至图8,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护板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第二护板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包括:用于对主驾侧的线束进行防护的第一护板件1和用于对中通道处的线束进行防护的第二护板件2,第一护板件1和第二护板件2均设有用于与车辆支架固定连接的固定部3、用于穿过扎带的扎带部4以及用于容纳线束的容纳槽5。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计两组护板件,可实现线束的固定牢靠,同时加强了线束的防护效果。第一护板件1和第二护板件2在线束固定时很好的为线束提供了固定点,将线束固定在仪表台骨架上,能够提高仪表台一体化的装配效率。通过优化线束的固定方式,更改线束的走向,可防止线束和仪表台其它件干涉,大大降低了线束干涉磨损的风险,降低了仪表台线束的故障率。
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第一护板件1和第二护板件2的形状、结构、尺寸、位置、材质等进行确定。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时,可以利用固定部3将第一护板件1和第二护板件2固定在预设位置,再将线束放入对应护板件的容纳槽5内,最后,利用扎带穿过扎带部4对线束进行固定,以完成线束的固定操作。本申请通过设计两组用于防护线束的护板件,将线束固定在车辆的仪表台骨架上,能够提高仪表台一体化的装配效率。而且,固定部3和扎带部4可确保防护件和线束的位置稳定,防止防护件和线束移动错位而与仪表台其它部件发生干涉,从而对线束进行有效固定和保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可有效提高线束的固定和防护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容纳槽5为呈十字分布的导槽结构,十字分布的导槽结构可有效固定线束的走向,提高车间的装配效率和产品一致性。
优选的,第一护板件1设有多处加强筋6。
需要说明的是,主驾侧的线束护板和中通道处的线束护板使用位置不同,中通道处的线束护板主要起到线束防护和导向作用,受力较小,无需采用加强筋6结构;而主驾侧的线束护板使用部位受力较为严重,需要在多处设置加强结构强度的加强筋6,以防止主驾侧的线束护板在使用或装配过程中出现损坏变形现象。
优选的,第一护板件1和第二护板件2均为一体注塑材质件,以确保第一护板件1和第二护板件2可被制作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尺寸。
优选的,第一护板件1和第二护板件2均为厚度为2mm-3mm的PA66材质件,以保证第一护板件1和第二护板件2的结构强度和耐磨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扎带部4为设于第一护板件1和第二护板件2的十字端部的扎带槽,且每个十字端部均设有两个相对分布的扎带槽。因此,将线束放入第一护板件1和第二护板件2的容纳槽5后,可以将扎带依次穿过两个扎带槽,以将线束紧密固定在护板件上。
优选的,固定部3为设于第一护板件1和第二护板件2的侧壁的腰型孔。可以根据固定部3和仪表台支架的具体装配情况,对腰型孔的位置、尺寸进行确定。
优选的,腰型孔的位置高于腰型孔所在的侧壁位置,以确保紧固件穿过腰型孔进行固定操作时不会对线束造成干涉。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图8为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其中,线束件o的骨架和电器中心支架s均可为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的提供固定点,且固定方式为采用M6的十字槽盘头螺钉进行拧紧固定。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提到的第一护板件1和第二护板件2,其中,第一和第二只是为了区分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主驾侧的线束进行防护的第一护板件(1)和用于对中通道处的线束进行防护的第二护板件(2),所述第一护板件(1)和所述第二护板件(2)均设有用于与车辆支架固定连接的固定部(3)、用于穿过扎带的扎带部(4)以及用于容纳线束的容纳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5)为呈十字分布的导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板件(1)设有多处加强筋(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板件(1)和所述第二护板件(2)均为一体注塑材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板件(1)和所述第二护板件(2)均为厚度为2mm-3mm的PA66材质件。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带部(4)为设于所述第一护板件(1)和所述第二护板件(2)的十字端部的扎带槽,且每个所述十字端部均设有两个相对分布的所述扎带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3)为设于所述第一护板件(1)和所述第二护板件(2)的侧壁的腰型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型孔的位置高于所述腰型孔所在的所述侧壁位置。
CN202223527722.1U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 Active CN218839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7722.1U CN218839375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27722.1U CN218839375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39375U true CN218839375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93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27722.1U Active CN218839375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39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9961A (zh) 车辆电路体以及制造车辆电路体的方法
CN103298661A (zh) 线束和线束的制造方法
CN218839375U (zh) 一种仪表台线束防护装置
CN111873924A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护线装置
KR20210061552A (ko) 전선 결속장치
WO2021164410A1 (zh) 安全型汽车线束护板
KR200430392Y1 (ko) 와이어 하네스 조립용 지그장치
CN211579506U (zh) 线束导向和分线支架
KR101902289B1 (ko) 밴드케이블 구조
DE102021104496A1 (de) Kabelstrang-Verbindungsstruktur
CN215244696U (zh) 一种线束保护壳
CN220904889U (zh) 一种电器盒
CN214396639U (zh) 一种用于固定和保护汽车双股线束的塑料护板
CN210052782U (zh) 一种电池包及其线束防护装置
CN202042845U (zh) 汽车线束固定保护支架
CN218997114U (zh) 一种集成fpc与传统线缆的复合线缆结构及车辆
CN214543422U (zh) 电线支架
CN219366749U (zh) 一种变速箱线束固定壳体结构及汽车
CN219247415U (zh) 一种用于钣金箱的护线环
CN220053705U (zh) 护线盒及车辆
CN217863990U (zh) 汽车束线机构及其车辆
CN217170609U (zh) 一种汽车门槛线束固定塑料支架及汽车
CN215817356U (zh) 一种汽车仪表台板电线束护线盒
CN214506765U (zh) 一种发动机舱的护线盒主体结构
CN220662453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过线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