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9510U - 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9510U
CN218829510U CN202223307430.7U CN202223307430U CN218829510U CN 218829510 U CN218829510 U CN 218829510U CN 202223307430 U CN202223307430 U CN 202223307430U CN 218829510 U CN218829510 U CN 218829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sealing
conducting strip
seat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074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言闯
陈志强
徐迎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angxi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angxi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angxi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angxi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074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9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9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9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其包括由散热座和后端盖,散热座上设置有连接座安装区域,连接座安装区域内固定有导电连接座,导电连接座上设置有围腔,散热座上设置有三个贯穿孔,三个贯穿孔内嵌入有第一导电连杆、第二导电连杆和第三导电连杆,导电连接座上嵌入有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分别与第一导电连杆、第二导电连杆和第三导电连杆上并焊接固定,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的另一端分别与PCBA板的三个相电引脚焊接。该控制器组件能够使PCBA板和定子组件更方便连接,同时还能保证更好的密封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的散热风扇电机是安装于汽车上用来的直流电机,作用是驱动风扇对发动机进行散热,而目前电机结构主要包括定子、外转子、散热座、PCBA板和后盖板,定子固定在散热座正面上,散热座正面上设置了一个中心轴,外转子转动安装于中心轴上且套在定子的外部,所述PCBA板固定于散热座的反面,后端盖固定于散热板的反面且将PCB覆盖,散热座上设置有方便与汽车电源连接的线束组件,其中线束一般是包括正极线束、负极线束、调速线束,也可以再增加点火线束。
专利号202111286404.8公开了一种汽车冷却风扇驱动用外转子电机,包括控制器组件,所述控制器组件包括由散热座和后端盖组成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导电支架和PCBA板,所述散热座的正面设置有中心轴,所述散热座的正面安装有电枢组件,所述中心轴转动安装有外转子总成,所述散热座上设置有电感安装区域、导电支架安装区域、线束接头区域和控制板安装区域,所述导电支架放置于导电支架安装区域内,电感安装区域中设置有电感,线束接头区域设置有线束导电引脚,所述电感和线束导电引脚均与PCBA板上对应的导电孔焊接固定,所述散热座上位于导电支架安装区域中设置有三个贯穿孔,所述导电支架包括三个安装孔部,该安装孔部的外周设置有半封闭的端子防护部,该端子防护部与安装孔部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该连接杆的背部设置有两端分别向端子防护部和安装孔部延伸的定位嵌槽,每个安装孔部上分别安装一根导电连杆,所述导电连杆的一端插入对应的安装孔部且从贯穿孔穿出,所述导电连杆的中部嵌入对应的定位嵌槽内,所述导电连杆的尾端为连接端子且处于对应的端子防护部内,该连接端子插入PCBA板上的对应到导电孔焊接固定,所述导电连杆将电枢组件与PCBA板电连接。而该专利的PCBA板与电枢组件(定子组件)之间的连接并不太合理,具体有以下缺点:1、该PCBA板是通过导电支架与定子绕组连接,导电支架放置在导电支架放置区域,然后利用三根导电连杆贯穿导电连杆的安装孔部和散热座,然后导电连杆一端焊接在PCBA板上,另一端焊接在中间相环上,而由于导电支架本身并没有固定仅仅是依靠导电连杆限制,导电支架可能出现松动;2、这种固定方式密封性能不好,由于导电连杆是需要贯穿导电支架的安装部和散热座,散热座上是设置有具有弹性变形的密封卡套,方便导电连杆穿过的同时还能起到密封效果,但是电机长时间使用后,密封卡套会老化而导致密封失效,而一旦密封失效,密封卡套与导电连杆之间就会形成间隙容易进水,导致内部短路,损坏PCBA板;3、这个控制器组件里面的PCBA板包括一块PCB板,PCB板上设置有MOS器件、电容和一些其他的元器件,这种PCB板固定在散热座上,将热量传递给散热座,然而,由于PCB板上的MOS器件和电容等部件的发热量比较大,因此PCB板的温度会比较高,并且这些发热量大的元器件的周围元器件温度也会比较高,这样就容易导致周边的低发热量的元器件始终在一个温度比较高的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可靠性降低,并且当电机的功率增大时,电机受到安装空间的限制,尺寸难以增大,这样散热效率并没有得到改善,这样就导致发热量大的元器件周围的低功率元器件温度过高而出现过热保护停机,从而影响汽车的散热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这种PCBA板的结构限制了电机的功率不能做的太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该控制器组件能够使PCBA板和定子组件更方便连接,同时还能保证更好的密封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包括由散热座和后端盖组成的外壳,所述散热座的正面设置有中心轴,所述外壳内设置有PCBA板,所述散热座上设置有电感安装区域、线束接头区域和控制板安装区域,所述电感安装区域中设置有电感,所述PCBA板设置于所述控制板安装区域上,所述线束接头区域安装有将PCBA板与外部线束连接的线束连接结构,所述散热座上还设置有连接座安装区域,所述连接座安装区域内固定有导电连接座,所述导电连接座的底部与散热座之间密封配合,所述导电连接座上设置有围腔,所述围腔的端面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散热座上位于围腔内设置有三个贯穿孔,所述三个贯穿孔内嵌入有用于与定子组件三相绕组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杆、第二导电连杆和第三导电连杆,所述围腔内安装有将贯穿孔密封的孔密封结构,所述导电连接座上嵌入有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的一端均伸入到围腔内且均设置有套钩,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上的套钩一一对应套在第一导电连杆、第二导电连杆和第三导电连杆上并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的另一端分别与PCBA板的三个相电引脚焊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座安装区域设置有安装沉槽,所述围腔与所述安装沉槽对应,所述贯穿孔处于所述安装沉槽内,所述孔密封结构设置于安装沉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孔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沉槽内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三个一一对应嵌入所述贯穿孔内的密封嵌套,所述密封板的板面上设置有与安装沉槽的槽底密封配合的密封凸条,所述密封板的上方设置有密封压板,所述围腔上设置有将密封压板和密封板压紧的压紧部,所述密封压板上设置有方便密封嵌套穿过的穿过孔,所述第一导电连杆、第二导电连杆和第三导电连杆均贯穿所述密封嵌套并与密封嵌套密封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线束连接结构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导电支架,所述导电支架固定于散热座上的线束安装区域,所述散热座内部的区域与线束安装区域之间通过安装缺口连通,所述外部线束通过线束固定块固定于所述线束安装区域上,所述导电支架上设置有密封嵌块,所述密封嵌块嵌入所述安装缺口内,所述密封嵌块上设置有与散热座上的一圈密封槽衔接的密封槽段,所述导电支架上还设置有位于电感安装区域的电感安装座,所述电感安装座上安装有所述电感,所述导电支架内设置有负极导电片、正极导电片和调速导电片,所述负极导电片、正极导电片和调速导电片贯穿所述密封嵌块并伸入到线束安装区域内,所述负极导电片的一端与线束固定块上的负极线束焊接,所述负极导电片的另一端与电感的线束一端焊接,所述电感的线束另一端与负极连接片的一端焊接,所述负极连接片的另一端与PCBA板组件的负极引脚焊接,所述正极导电片的一端与线束固定块上的正极线束焊接,所述调速导电片的一端与线束固定块上的调速线束焊接,所述正极导电片和调速导电片的另一端与PCBA板的正极引脚和调速引脚焊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导电支架包括所述电感安装座、所述密封嵌块和导电片嵌入连接架,所述电感安装座和导电片嵌入连接架上设置有螺钉安装部,所述导电片嵌入连接架设置于PCBA板的外侧,所述导电片嵌入连接架的下方设置有依靠在PCBA板的板面的支撑柱,所述正极导电片、调速导电片和负极连接片均嵌入所述导电片嵌入连接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正极导电片、调速导电片与负极连接片之间均通过方便冲断的连接筋连接,所述连接筋裸露在导电片嵌入连接架的外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密封嵌块上设置有卡装在安装缺口两侧的卡装槽,所述散热座上位于线束安装区域处设置有操作窗口,所述操作窗口处安装有密封盖,所述线束安装区域内灌胶密封。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PCBA板包括下层PCB板和上层PCB板,所述下层PCB板上设置有用于方便螺栓固定的固定孔,所述下层PCB板上设置有发热量大的元器件组,所述上层PCB板上设置有发热量低的元器件组,所述下层PCB板上固定有正极引脚座、负极引脚座、调速引脚座和三个绕组引脚座,所述下层PCB板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上层PCB板的支撑结构,所述正极引脚座上设置有用于正极线束连接的正极引脚,所述负极引脚座上设置有用于负极线束连接的负极引脚,所述调速引脚座上设置有用于调速线束连接的调速引脚,三个绕组引脚座上分别设置有与下层PCB板焊接的用于与电机定子三相绕组一一电连接的相电引脚,所述正极引脚、负极引脚、调速引脚均贯穿所述上层PCB板并与上层PCB板和下层PCB板均焊接,三个绕组引脚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将上层PCB板和下层PCB板之间连接的连通引脚。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三个绕组引脚座的结构相同,所述绕组引脚座包括绕组座体,所述绕组座体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两个插入凸起,所述下层PCB板上设置有方便插入凸起定位的插入定位孔,所述绕组座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所述相电引脚和连通引脚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所述相电引脚和连通引脚的上端均露出,相电引脚和连通引脚的下端分别位于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内且露出,所述相电引脚和连通引脚的下端与下层PCB板焊接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个支撑凸起,该支撑凸起支撑所述上层PCB板,所述相电引脚和连通引脚的下端弯折并与下层PCB板的上表面焊点焊接固定。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由于所述散热座上还设置有连接座安装区域,所述连接座安装区域内固定有导电连接座,所述导电连接座的底部与散热座之间密封配合,所述导电连接座上设置有围腔,所述围腔的端面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散热座上位于围腔内设置有三个贯穿孔,所述三个贯穿孔内嵌入有用于与定子组件三相绕组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杆、第二导电连杆和第三导电连杆,所述围腔内安装有将贯穿孔密封的孔密封结构,所述导电连接座上嵌入有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的一端均伸入到围腔内且均设置有套钩,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上的套钩一一对应套在第一导电连杆、第二导电连杆和第三导电连杆上并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的另一端分别与PCBA板的三个相电引脚焊接。因此,整个围腔的正反都被密封,密封效果好,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和第一导电连杆、第二导电连杆和第三导电连杆的焊接位置位于围腔内,从而更好的将PCBA板与外部进行隔离;避免水进入到PCBA板上造成元器件的损坏,另外,导电连接座是固定在散热座上,不易晃动,避免焊接点松动。
又由于所述连接座安装区域设置有安装沉槽,所述围腔与所述安装沉槽对应,所述贯穿孔处于所述安装沉槽内,所述孔密封结构设置于安装沉槽内,因此,利用该安装沉槽也在一定的程度进行防护,即使有水渗入,也能避免其流入到安装沉槽和围腔外部。
又由于所述孔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沉槽内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三个一一对应嵌入所述贯穿孔内的密封嵌套,所述密封板的板面上设置有与安装沉槽的槽底密封配合的密封凸条,所述密封板的上方设置有密封压板,所述围腔上设置有将密封压板和密封板压紧的压紧部,所述密封压板上设置有方便密封嵌套穿过的穿过孔,所述第一导电连杆、第二导电连杆和第三导电连杆均贯穿所述密封嵌套并与密封嵌套密封配合。首先,密封嵌套是可以嵌入到贯穿孔内,利用密封嵌套实现三个导电连杆的密封,并且也能密封贯穿孔,其次,再利用密封板上的密封凸条与安装沉槽的槽底进行挤压密封配合,从而再次进行密封,可以更好的对贯穿孔和密封嵌套之间的间隙进行防护,受限于散热座的厚度,密封嵌套与贯穿孔之间的密封接触部位并不厚,而密封嵌套与导电连杆之间的密封部位为整个密封嵌套的高度,相比较而言,密封嵌套与贯穿孔之间的间隙就更容易密封失效,因此,通过上述的结构能够提高密封嵌套与贯穿孔之间密封效果,密封的可靠性更高。
又由于所述线束连接结构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导电支架,所述导电支架固定于散热座上的线束安装区域,所述散热座内部的区域与线束安装区域之间通过安装缺口连通,所述外部线束通过线束固定块固定于所述线束安装区域上,所述导电支架上设置有密封嵌块,所述密封嵌块嵌入所述安装缺口内,所述密封嵌块上设置有与散热座上的一圈密封槽衔接的密封槽段,所述导电支架上还设置有位于电感安装区域的电感安装座,所述电感安装座上安装有所述电感,所述导电支架内设置有负极导电片、正极导电片和调速导电片,所述负极导电片、正极导电片和调速导电片贯穿所述密封嵌块并伸入到线束安装区域内,所述负极导电片的一端与线束固定块上的负极线束焊接,所述负极导电片的另一端与电感的线束一端焊接,所述电感的线束另一端与负极连接片的一端焊接,所述负极连接片的另一端与PCBA板组件的负极引脚焊接,所述正极导电片的一端与线束固定块上的正极线束焊接,所述调速导电片的一端与线束固定块上的调速线束焊接,所述正极导电片和调速导电片的另一端与PCBA板的正极引脚和调速引脚焊接,因此,导电支架不但方便嵌入到安装缺口内固定,而且密封槽段可以与散热座的一整圈密封槽衔接,方便灌胶密封,从而提高密封性能;该导电支架上设置有与负极线束连接的负极导电片、与正极线束连接的正极导电片,负极导电片与负极连接片之间连接电感,这样大电流直接通过宽度更宽的负极导电片导电,避免PCBA板上积热,从而适合大电流的电机上使用。
又由于所述导电支架包括所述电感安装座、所述密封嵌块和导电片嵌入连接架,所述电感安装座和导电片嵌入连接架上设置有螺钉安装部,所述导电片嵌入连接架设置于PCBA板的外侧,所述导电片嵌入连接架的下方设置有依靠在PCBA板的板面的支撑柱,所述正极导电片、调速导电片和负极连接片均嵌入所述导电片嵌入连接架上。该导电支架通过螺钉安装部可以方便可拆卸固定在散热座上,而另外导电片嵌入连接架通过支撑柱可以支撑在PCBA板的板面上,从而减少变形,同时也方便正极导电片,调速导电片与负极连接片的固定,不会因为导电片嵌入连接架变形而与PCBA板接触。
又由于所述正极导电片、调速导电片与负极连接片之间均通过方便冲断的连接筋连接,所述连接筋裸露在导电片嵌入连接架的外部。这样该正极导电片、调速导电片与负极连接片可以整体成型并在导电支架的成型过程中内嵌,然后使用时在将连接筋进行冲段,这样可以保证正极导电片、调速导电片与负极连接片的嵌入位置准确,
又由于所述PCBA板包括下层PCB板和上层PCB板,所述下层PCB板上设置有用于方便螺栓固定的固定孔,所述下层PCB板上设置有发热量大的元器件组,所述上层PCB板上设置有发热量低的元器件组,所述下层PCB板上固定有正极引脚座、负极引脚座、调速引脚座和三个绕组引脚座,所述下层PCB板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上层PCB板的支撑结构,所述正极引脚座上设置有用于正极线束连接的正极引脚,所述负极引脚座上设置有用于负极线束连接的负极引脚,所述调速引脚座上设置有用于调速线束连接的调速引脚,三个绕组引脚座上分别设置有与下层PCB板焊接的用于与电机定子三相绕组一一电连接的相电引脚,所述正极引脚、负极引脚、调速引脚均贯穿所述上层PCB板并与上层PCB板和下层PCB板均焊接,三个绕组引脚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将上层PCB板和下层PCB板之间连接的连通引脚。因此,该PCBA板组件包括了两层PCB板,而上层PCB板由支撑结构支撑,两层PCB板之间有间隙,这样就方便将发热量大的元器件组设置在下层PCB板上,这些元器件组产生的热量直接由下层PCB板传导给电机的散热座上散热,同时发热量低的元器件组设置在上层PCB板上,下层PCB板的温度对上层PCB板的元器件并没有太多影响,这样避免了温度过热而电机停机保护,从而可以适合更大功率的电机的要求。
又由于所述三个绕组引脚座的结构相同,所述绕组引脚座包括绕组座体,所述绕组座体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两个插入凸起,所述下层PCB板上设置有方便插入凸起定位的插入定位孔,所述绕组座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所述相电引脚和连通引脚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所述相电引脚和连通引脚的上端均露出,相电引脚和连通引脚的下端分别位于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内且露出,所述相电引脚和连通引脚的下端与下层PCB板焊接固定。该绕组引脚座的绕组座体通过插入凸起可以方便绕组座体与下层PCB板定位,从而保证相电引脚的下端与下层PCB板之间更准确的焊接,另外,第一安装部上的相电引脚下端与下层PCB板焊接,连通引脚将下层PCB板和上层PCB板连通通信,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可以方便各引脚的下端露出,方便观察下端焊接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隐藏了后端盖的控制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散热座的立体图;
图5是导电连接座的立体图;
图6是密封压板的立体图;
图7是密封板的立体图;
图8是密封板的另一面的立体图;
图9是控制器组件的立体剖视图;
图10是PCBA板和导电支架的立体图;
图11是隐藏了上PCB后的PCBA板的立体图;
图12是导电支架的立体图;
附图中:1、散热座;101、控制板安装区域;102、电感安装区域;103、连接座安装区域;104、线束接头区域;105、安装缺口;106、密封槽;107、外围密封槽;108、围边;109、安装沉槽;1010、贯穿孔;1011、定位凸台;1012、密封盖;1013、中心轴;2、后端盖;201、密封盖板;3、负极线束;4、点火线束;5、调速线束;6、正极线束;7、导电连接座;701、围腔;702、密封圈安装槽;703、定位孔;8、电感;9、PCBA板;901、下层PCB板;902、上层PCB板;903、相电引脚;904、电容;905、绕组引脚座;9051、第一安装部;9052、第二安装部;9053、第一避让槽;9054、第二避让槽;906、负极引脚座;907、正极引脚座;908、调速引脚座;909、连通引脚;9010、负极引脚;9011、正极引脚;9012、调速引脚;9013、点火引脚;9014、支撑凸起;10、第三导电片;11、第二导电片;12、第一导电片;1201、套钩;13、导电支架;1301、电感安装座;1302、导电片嵌入连接架;1303、密封嵌块;1304、卡装槽;1305、密封槽段;1306、连接筋;1307、支撑柱;1308、螺钉安装部;14、负极导电片;15、正极导电片;16、点火导电片;17、调速导电片;18、线束固定块;19、第一导电连杆;20、第二导电连杆;21、第三导电连杆;22、密封板;2201、密封嵌套;2202、内圈密封凸条;2203、外圈密封凸条;23、密封压板;24、负极连接片;2301、穿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包括由散热座1和后端盖2组成的外壳,所述散热座1的正面设置有中心轴1013,散热座1的中心轴1013用于安装外转子。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外壳内设置有PCBA板9,所述散热座1上设置有电感8安装区域102、线束接头区域104和控制板安装区域101,所述电感8安装区域102中设置有电感8,所述PCBA板9通过螺栓设置于所述控制板安装区域101上,所述线束接头区域104安装有将PCBA板9与外部线束连接的线束连接结构,所述散热座1上还设置有连接座安装区域103,所述连接座安装区域103内固定有导电连接座7,所述导电连接座7的底部与散热座1之间密封配合,如图5所示,所述导电连接座7上设置有围腔701,所述围腔701的端面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702,而在后端盖2上还安装有将围腔701封盖的密封盖板201,该封盖盖板可以先打开,方便各套钩1201和第一导电连杆19、第二导电连杆20和第三导电连杆21上并焊接操作。
所述散热座1上位于围腔701内设置有三个贯穿孔1010,所述三个贯穿孔1010内嵌入有用于与定子组件三相绕组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杆19、第二导电连杆20和第三导电连杆21,所述围腔701内安装有将贯穿孔1010密封的孔密封结构,所述导电连接座7上嵌入有第一导电片12、第二导电片11和第三导电片10,所述第一导电片12、第二导电片11和第三导电片10的一端均伸入到围腔701内且均设置有套钩1201,所述第一导电片12、第二导电片11和第三导电片10上的套钩1201一一对应套在第一导电连杆19、第二导电连杆20和第三导电连杆21上并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导电片12、第二导电片11和第三导电片10的另一端分别与PCBA板9的三个相电引脚903焊接。
所述连接座安装区域103设置有安装沉槽109,所述围腔701与所述安装沉槽109对应,所述贯穿孔1010处于所述安装沉槽109内,所述孔密封结构设置于安装沉槽109内。
再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散热座1的连接座安装区域103上和导电连接座7之间设置有方便导电连接座7定位的定位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导电连接座7上的定位槽或者定位孔703,对应的,所述散热座1的连接座安装区域103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或定位孔703对应的定位凸台1011。而所述散热座1上设置有围边108,该围边108围成了所述连接座安装区域103,所述连接座安装区域103上设置有一圈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外围密封槽107。
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孔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沉槽109内的密封板22,所述密封板22上设置有三个一一对应嵌入所述贯穿孔1010内的密封嵌套2201,所述密封板22的板面上设置有与安装沉槽109的槽底密封配合的密封凸条,所述密封板22的上方设置有密封压板23,所述围腔701上设置有将密封压板23和密封板22压紧的压紧部,所述密封压板23上设置有方便密封嵌套2201穿过的穿过孔2301,所述第一导电连杆19、第二导电连杆20和第三导电连杆21均贯穿所述密封嵌套2201并与密封嵌套2201密封配合。
而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凸条包括外圈密封凸条2203和内圈密封凸条2202,所述外圈密封凸条2203设置于密封板22外周,所述内圈密封凸条2202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分别包围对应的密封嵌套2201,这样,利用外圈密封凸条2203和内圈密封凸条2202可以更好的进行密封,避免密封嵌套2201和贯穿孔1010之间的缝隙泄露。
如图2、图10和图12所示,所述线束连接结构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导电支架13,所述导电支架13固定于散热座1上的线束安装区域,所述散热座1内部的区域与线束安装区域之间通过安装缺口105连通,所述外部线束通过线束固定块18固定于所述线束安装区域上,所述导电支架13上设置有密封嵌块1303,所述密封嵌块1303嵌入所述安装缺口105内,所述密封嵌块1303上设置有与散热座1上的一圈密封槽106衔接的密封槽段1305,所述导电支架13上还设置有位于电感8安装区域102的电感安装座1301,所述电感安装座1301上安装有所述电感8,所述导电支架13内设置有负极导电片14、正极导电片15和调速导电片17,所述负极导电片14、正极导电片15和调速导电片17贯穿所述密封嵌块1303并伸入到线束安装区域内,所述负极导电片14的一端与线束固定块18上的负极线束3焊接,所述负极导电片14的另一端与电感8的线束一端焊接,所述电感8的线束另一端与负极连接片24的一端焊接,所述负极连接片24的另一端与PCBA板9组件的负极引脚9010焊接,所述正极导电片15的一端与线束固定块18上的正极线束6焊接,所述调速导电片17的一端与线束固定块18上的调速线束5焊接,所述正极导电片15和调速导电片17的另一端与PCBA板9的正极引脚9011和调速引脚9012焊接
其中,所述导电支架13包括所述电感安装座1301、所述密封嵌块1303和导电片嵌入连接架1302,所述电感安装座1301和导电片嵌入连接架1302上设置有螺钉安装部1308,所述导电片嵌入连接架1302设置于PCBA板9的外侧,所述导电片嵌入连接架1302的下方设置有依靠在PCBA板9的板面的支撑柱1307,所述正极导电片15、调速导电片17和负极连接片24均嵌入所述导电片嵌入连接架1302上。
所述正极导电片15、调速导电片17与负极连接片24之间均通过方便冲断的连接筋1306连接,所述连接筋1306裸露在导电片嵌入连接架1302的外部。
所述密封嵌块1303上设置有卡装在安装缺口105两侧的卡装槽1304,所述散热座1上位于线束安装区域处设置有操作窗口,所述操作窗口处安装有密封盖1012,所述线束安装区域内灌胶密封。
而本实施例中,所述线束连接结构还包括点火导电片16,所述线束固定块18上还设置有点火线束4,所述点火导电片16嵌入所述密封嵌块1303,点火导电片16的一端与点火线束4焊接固定,点火导电片16的另一端与PCBA板9的点火引脚9013焊接。
所述正极导电片15上设置有方便正极引脚9011插入的正极插孔,所述调速导电片17上设置有方便调速引脚9012插入的调速插孔,所述负极连接片24有方便负极引脚9010插入的负极插孔。所述负极连接片24和负极导电片14上均设置有方便与电感8的线束卡装焊接的焊接卡槽。
如图2、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PCBA板9包括下层PCB板901和上层PCB板902,所述下层PCB板901上设置有用于方便螺栓固定的固定孔,所述下层PCB板901上设置有发热量大的元器件组,所述上层PCB板902上设置有发热量低的元器件组,所述下层PCB板901上固定有正极引脚座907、负极引脚座906、调速引脚座908和三个绕组引脚座905,所述下层PCB板90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上层PCB板902的支撑结构,所述正极引脚座907上设置有用于正极线束6连接的正极引脚9011,所述负极引脚座906上设置有用于负极线束3连接的负极引脚9010,所述调速引脚座908上设置有用于调速线束5连接的调速引脚9012,三个绕组引脚座905上分别设置有与下层PCB板901焊接的用于与电机定子三相绕组一一电连接的相电引脚903,所述正极引脚9011、负极引脚9010、调速引脚9012均贯穿所述上层PCB板902并与上层PCB板902和下层PCB板901均焊接,三个绕组引脚座905上还设置有用于将上层PCB板902和下层PCB板901之间连接的连通引脚909。
其中,所述三个绕组引脚座905的结构相同,所述绕组引脚座905包括绕组座体,所述绕组座体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两个插入凸起,所述下层PCB板901上设置有方便插入凸起定位的插入定位孔703,所述绕组座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9051和第二安装部9052,所述第一安装部9051和第二安装部9052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一避让槽9053和第二避让槽9054,所述相电引脚903和连通引脚909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安装部9051和第二安装部9052上,所述相电引脚903和连通引脚909的上端均露出,相电引脚903和连通引脚909的下端分别位于第一避让槽9053和第二避让槽9054内且露出,所述相电引脚903和连通引脚909的下端与下层PCB板901焊接固定。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个支撑凸起9014,该支撑凸起9014支撑所述上层PCB板902,所述相电引脚903和连通引脚909的下端弯折并与下层PCB板901的上表面焊点焊接固定。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PCBA板9中,所述发热量大的元器件组包括多个MOS器件和多个电容904,所述MOS器件设置于下层PCB板901的中部,所述正极引脚座907、负极引脚座906、调速引脚座908和三个绕组引脚座905设置于MOS器件的外围,所述多个电容904位于上层PCB板902的同一侧,这样多个MOS器件处于下层PCB板901的中部,可以将热量从中心向四周导热,散热效果更好,而多个电容904位于上层PCB板902的同一侧,减少电容904和MOS器件之间热量相互影响。
所述正极引脚座907、负极引脚座906、调速引脚座908和三个绕组引脚座905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上层PCB板902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对应的定位孔,利用定位凸起可以准确的插入到定位孔内。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气路系统、伺服电机等执行装置、齿轮传动机构、丝杠螺母机构均为目前的常规技术,在2008年4月北京第五版第二十八次印刷的《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中详细的公开了气缸、电机以及其他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和其他的设计,属于现有技术,其结构清楚明了,2008年08月01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实用气动技术第3版SMC培训教材中就详细的公开了真空元件、气体回路和程序控制,表明了本实施例中的气路结构也是现有的技术,清楚明了,在2015年07月01日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机驱动与调速》书中也详细的介绍了电机的控制以及行程开关,因此,电路、气路连接都是清楚。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造,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包括由散热座和后端盖组成的外壳,所述散热座的正面设置有中心轴,所述外壳内设置有PCBA板,所述散热座上设置有电感安装区域、线束接头区域和控制板安装区域,所述电感安装区域中设置有电感,所述PCBA板设置于所述控制板安装区域上,所述线束接头区域安装有将PCBA板与外部线束连接的线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座上还设置有连接座安装区域,所述连接座安装区域内固定有导电连接座,所述导电连接座的底部与散热座之间密封配合,所述导电连接座上设置有围腔,所述围腔的端面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散热座上位于围腔内设置有三个贯穿孔,所述三个贯穿孔内嵌入有用于与定子组件三相绕组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杆、第二导电连杆和第三导电连杆,所述围腔内安装有将贯穿孔密封的孔密封结构,所述导电连接座上嵌入有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的一端均伸入到围腔内且均设置有套钩,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上的套钩一一对应套在第一导电连杆、第二导电连杆和第三导电连杆上并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的另一端分别与PCBA板的三个相电引脚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安装区域设置有安装沉槽,所述围腔与所述安装沉槽对应,所述贯穿孔处于所述安装沉槽内,所述孔密封结构设置于安装沉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沉槽内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三个一一对应嵌入所述贯穿孔内的密封嵌套,所述密封板的板面上设置有与安装沉槽的槽底密封配合的密封凸条,所述密封板的上方设置有密封压板,所述围腔上设置有将密封压板和密封板压紧的压紧部,所述密封压板上设置有方便密封嵌套穿过的穿过孔,所述第一导电连杆、第二导电连杆和第三导电连杆均贯穿所述密封嵌套并与密封嵌套密封配合。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连接结构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导电支架,所述导电支架固定于散热座上的线束安装区域,所述散热座内部的区域与线束安装区域之间通过安装缺口连通,所述外部线束通过线束固定块固定于所述线束安装区域上,所述导电支架上设置有密封嵌块,所述密封嵌块嵌入所述安装缺口内,所述密封嵌块上设置有与散热座上的一圈密封槽衔接的密封槽段,所述导电支架上还设置有位于电感安装区域的电感安装座,所述电感安装座上安装有所述电感,所述导电支架内设置有负极导电片、正极导电片和调速导电片,所述负极导电片、正极导电片和调速导电片贯穿所述密封嵌块并伸入到线束安装区域内,所述负极导电片的一端与线束固定块上的负极线束焊接,所述负极导电片的另一端与电感的线束一端焊接,所述电感的线束另一端与负极连接片的一端焊接,所述负极连接片的另一端与PCBA板组件的负极引脚焊接,所述正极导电片的一端与线束固定块上的正极线束焊接,所述调速导电片的一端与线束固定块上的调速线束焊接,所述正极导电片和调速导电片的另一端与PCBA板的正极引脚和调速引脚焊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架包括所述电感安装座、所述密封嵌块和导电片嵌入连接架,所述电感安装座和导电片嵌入连接架上设置有螺钉安装部,所述导电片嵌入连接架设置于PCBA板的外侧,所述导电片嵌入连接架的下方设置有依靠在PCBA板的板面的支撑柱,所述正极导电片、调速导电片和负极连接片均嵌入所述导电片嵌入连接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片、调速导电片与负极连接片之间均通过方便冲断的连接筋连接,所述连接筋裸露在导电片嵌入连接架的外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嵌块上设置有卡装在安装缺口两侧的卡装槽,所述散热座上位于线束安装区域处设置有操作窗口,所述操作窗口处安装有密封盖,所述线束安装区域内灌胶密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A板包括下层PCB板和上层PCB板,所述下层PCB板上设置有用于方便螺栓固定的固定孔,所述下层PCB板上设置有发热量大的元器件组,所述上层PCB板上设置有发热量低的元器件组,所述下层PCB板上固定有正极引脚座、负极引脚座、调速引脚座和三个绕组引脚座,所述下层PCB板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上层PCB板的支撑结构,所述正极引脚座上设置有用于正极线束连接的正极引脚,所述负极引脚座上设置有用于负极线束连接的负极引脚,所述调速引脚座上设置有用于调速线束连接的调速引脚,三个绕组引脚座上分别设置有与下层PCB板焊接的用于与电机定子三相绕组一一电连接的相电引脚,所述正极引脚、负极引脚、调速引脚均贯穿所述上层PCB板并与上层PCB板和下层PCB板均焊接,三个绕组引脚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将上层PCB板和下层PCB板之间连接的连通引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绕组引脚座的结构相同,所述绕组引脚座包括绕组座体,所述绕组座体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两个插入凸起,所述下层PCB板上设置有方便插入凸起定位的插入定位孔,所述绕组座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所述相电引脚和连通引脚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所述相电引脚和连通引脚的上端均露出,相电引脚和连通引脚的下端分别位于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内且露出,所述相电引脚和连通引脚的下端与下层PCB板焊接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个支撑凸起,该支撑凸起支撑所述上层PCB板,所述相电引脚和连通引脚的下端弯折并与下层PCB板的上表面焊点焊接固定。
CN202223307430.7U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 Active CN218829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7430.7U CN218829510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7430.7U CN218829510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9510U true CN218829510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2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07430.7U Active CN218829510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9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11356006A (ja) 電動モータ
CN218829510U (zh) 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
KR20190054402A (ko) 모터용 제어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조립체
CN107769477B (zh) 一种汽车上使用的无刷电机
KR900009965Y1 (ko) 브러시 장치
JP5602786B2 (ja) 回転電機
CN214900563U (zh) 电机逆变器
CN218958659U (zh) 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总成
CN116131540A (zh) 一种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控制器组件
CN115986993A (zh) 汽车散热风扇驱动用电机总成
CN218770308U (zh) 一种汽车散热风扇电机的线束连接结构
CN215221968U (zh) 一种用于园林工具的开关磁阻电机
CN218388091U (zh) 一种汽车散热风扇电机用pcba板组件
CN113381566A (zh) 电机逆变器
CN110774903B (zh) 电池包装置及汽车
CN209806324U (zh) 电机控制器和电动车
CN113517789A (zh) 一种用于园林工具的开关磁阻电机
EP2041857B1 (en) A mounting structure for electric motors
CN211830425U (zh) 一种电机装配模
CN215222831U (zh) 一种集中开关机控制器
CN218958035U (zh) 电动车控制器用金属连接件、电动车控制器和电动车
CN218266376U (zh) 具有流体冷却功能的电子水泵
CN215345606U (zh) 一种电机驱动器及散热外壳
CN217692887U (zh) 一种大功率水泥磨主电机
CN220622270U (zh) 绝缘屏蔽底座及使用其的电子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8, Xinfeng Hexi Road, Tangshi, Yangshe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6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Langxin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8, Xinfeng Hexi Road, Tangshi, Yangshe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600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LANGXIN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