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6213U - 一种堆芯仪表柱的托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堆芯仪表柱的托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6213U
CN218826213U CN202222455181.XU CN202222455181U CN218826213U CN 218826213 U CN218826213 U CN 218826213U CN 202222455181 U CN202222455181 U CN 202222455181U CN 218826213 U CN218826213 U CN 218826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iece
side plate
fixing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551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新维
杨军
韩小雷
吴光耀
程鹏
陈治宏
周冰
吕金才
李冬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shan Nuclear Power Joint Ven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shan Nuclear Power Joint Ven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shan Nuclear Power Joint Ven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shan Nuclear Power Joint Ven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551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6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6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6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堆芯仪表柱的托架。托架包括支撑结构、固定装置、连接装置和调整装置。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堆芯仪表柱;支撑结构用于设置在水中。固定装置用于将支撑结构固定。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一端连接第一支撑部,另一端连接固定装置;第二连接件一端连接第二支撑部,另一端连接固定装置。调整装置包括固定件和调节件,固定件设置于连接装置上,调节件活动设置于固定件上,以调节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该托架的支撑结构位于水面以下,可满足作业人员辐射防护的要求,且该托架的支撑台的水平度可调节,满足吊装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堆芯仪表柱的托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堆芯仪表柱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芯仪表柱的托架。
背景技术
堆芯仪表柱根据其扼架的不同宽度,分为四种类型。当需要更换仪表柱的指套管时,需要先将堆芯仪表柱从仪表间存放架吊装至交换站的托架上,交换站上配置了一个宽度可调的托架,用于存放四种不同类型的堆芯仪表柱。在正常服役期间,堆芯仪表柱位于反应堆堆芯,已活化,因此,其存放需考虑适当的屏蔽措施,减少环境剂量,减少对作业人员的照射。
现有的交换站托架悬挂于仪表小桥护栏上,位于水面上方3米,只有作业的一侧设计了铅屏蔽,另外一侧无屏蔽措施。并且,现有的交换站托架无法调平,当使用专用吊具吊装堆芯仪表柱时,可能会因为水平度不佳,无法顺利连钩及起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堆芯仪表柱的托架,该种托架可使得堆芯仪表柱的吊装及存放全程在水下完成,主要活化段不出水面,可满足作业人员辐射防护的要求,且该托架的支撑结构的水平度可调节,满足吊装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堆芯仪表柱的托架,包括:
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和与第一支撑部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堆芯仪表柱;支撑结构用于设置在水中;
固定装置,用于将支撑结构固定;
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一端连接第一支撑部,另一端连接固定装置;第二连接件一端连接第二支撑部,另一端连接固定装置;
调整装置,调整装置包括固定件和调节件,固定件设置于连接装置上,调节件活动设置于固定件,调节件能够相对固定件运动,以调节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进一步地,调整装置包括第一调整装置和第二调整装置,第一调整装置设置于第一连接件上,第一调整装置包括第一调节件和第一固定件,第二调整装置设置于第二连接件上,第二调整装置包括第二调节件和第二固定件。
进一步地,当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同一水平面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共同所在的竖直平面为标准平面,标准平面的法线方向为第一轴向;
当第一连接件不在标准平面时,第一调节件能够相对第一固定件运动或第二调节件能够相对第二固定件运动,以将第一连接件调节至标准平面;或
当第二连接件不在标准平面时,第一调节件能够相对第一固定件运动或第二调节件能够相对第二固定件运动,以将第二连接件调节至标准平面。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轨道装置、第一支撑台以及第一限位装置;第一支撑台活动设置于第一轨道装置上;第一限位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台的活动路径上,以防止第一支撑台脱离第一轨道装置;
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轨道装置、第二支撑台以及第二限位装置;第二支撑台活动设置于第二轨道装置上;第二限位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台的活动路径上,以防止第二支撑台脱离第二轨道装置。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第一侧板,第一轨道装置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板上;第一侧板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一侧板的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第一侧板的第一侧与第一侧板的第二侧的连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二轴向,第一轨道装置沿第二轴向延伸,第一限位装置设置于第一侧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第二支撑部还包括第二侧板,第二轨道装置固定设置于第二侧板上;第二侧板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二侧板的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第二侧板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板的第二侧的连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二轴向,第二轨道装置沿第二轴向延伸,第二限位装置设置于第二侧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两块限位挡块,第一限位装置的一块限位挡块设置于第一侧板的第一侧,另一块设置于第一侧板的第二侧;第二限位装置包括两块限位挡块,第二限位装置的一块限位挡块设置于第二侧板的第一侧,另一块设置于第二侧板的第二侧。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台包括第一支撑侧壁和设置在第一支撑侧壁上的第一支撑台阶,第一支撑台阶用于承托堆芯仪表柱;第二支撑台包括第二支撑侧壁和设置在第二支撑侧壁上的的第二支撑台阶,第二支撑台阶用于承托堆芯仪表柱。
进一步地,第一侧板上具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用于与第一定位螺栓配合,以形成第一定位件,第一定位件用于对第一支撑台定位;
第二侧板上具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用于与第二定位螺栓配合,以形成第二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用以对第二支撑台的定位。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包括四个不同位置的第一定位件,第二支撑部包括三个不同位置的第二定位件;不同位置的单个第一定位件与不同位置的单个第二定位件相互配合,以实现对不同宽度的堆芯仪表柱的存放。
进一步地,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一端连接第一支撑部,另一端连接第二支撑部;
托架还包括横梁和斜撑;横梁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件,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件;斜撑设置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用于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堆芯仪表柱的托架,该托架包括支撑结构、调整装置以及固定装置,调整装置的设置可以适当调整水下支撑结构的水平度,满足吊装的要求,且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结构位于水面以下,堆芯仪表柱的吊装及存放全程在水下完成,主要活化段不出水面,可满足作业人员辐射防护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堆芯仪表柱的托架的正视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堆芯仪表柱的托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堆芯仪表柱的托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托架100,支撑结构-200,第一支撑部-210,第一侧板-211,第一轨道装置-212,第一支撑台-213,第一支撑侧壁2131,第一支撑台阶-2132,第一限位装置-214,第二支撑部-220,第二侧板-221,第二轨道装置-222,第二支撑台-223,第二支撑侧壁2231,第二支撑台阶-2232,第二限位装置-224;连接装置-300,第一连接件-310,第二连接件-320,第三连接件-330;调整装置-400,第一调整装置-410,第一固定件-411,第一调节件-412,第二调整装置420,第二固定件-421,第二调节件-422,固定装置-500,横梁-600,斜撑-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操作步骤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组成和/或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堆芯仪表柱的托架100,该托架100包括支撑结构200、固定装置500、连接装置300和调整装置400。
支撑结构200用于设置在水中,堆芯仪表柱的吊装及存放全程在水下完成,主要活化段不出水面,可满足辐射屏蔽的要求。支撑结构200包括第一支撑部210和与第一支撑部210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部220,第一支撑部210和第二支撑部220用于支撑堆芯仪表柱。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第一支撑部210包括第一侧板211、第一轨道装置212、第一支撑台213以及第一限位装置214;第一轨道装置212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板211上,第一支撑台213活动设置于第一轨道装置212上;第一限位装置214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台213的活动路径上,以防止第一支撑台213脱离第一轨道装置2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11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一侧板211的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第一侧板211的第一侧与第一侧板211的第二侧的连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二轴向,第一轨道装置212沿第二轴向延伸,第一限位装置214设置于第一侧板21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限位装置214包括两块限位挡块,第一限位装置214的一块限位挡块设置于第一侧板211的第一侧,另一块设置于第一侧板211的第二侧。第一支撑台213包括第一支撑侧壁2131和设置在第一支撑侧壁2131上的第一支撑台阶2132,第一支撑台阶2132用于承托堆芯仪表柱。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第二支撑部220包括第二侧板221、第二轨道装置222、第二支撑台223以及第二限位装置224,第二轨道装置222固定设置于第二侧板221上;第二支撑台223活动设置于第二轨道装置222上;第二限位装置224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台223的活动路径上,以防止第二支撑台223脱离第二轨道装置2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221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二侧板221的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第二侧板221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板221的第二侧的连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二轴向,第二轨道装置222沿第二轴向延伸,第二限位装置224设置于第二侧板22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二限位装置224包括两块限位挡块,第二限位装置224的一块限位挡块设置于第二侧板221的第一侧,另一块设置于第二侧板221的第二侧。第二支撑台223包括第二支撑侧壁2231和设置在第二支撑侧壁2231上的第二支撑台阶2232,第二支撑台阶2232用于承托堆芯仪表柱。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第一侧板211上具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用于与第一定位螺栓配合,以形成第一定位件,第一定位件用于对第一支撑台213定位;第二侧板221上具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用于与第二定位螺栓配合,以形成第二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用以对第二支撑台223的定位。在其他实施例中,与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配合的还可以为其他装置,只要在与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配合后,能实现对第一支撑台213和第二支撑台223的定位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10包括四个不同位置的第一定位件,第二支撑部220包括三个不同位置的第二定位件;不同位置的单个第一定位件与不同位置的单个第二定位件相互配合,以实现对不同宽度的堆芯仪表柱的存放。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的个数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结构200设置限位挡块,使得支撑结构对限位宽度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不会滑出,无脱落风险。
请参考图1,连接装置300包括第一连接件310、第二连接件320和第三连接件330,第一连接件310一端连接第一支撑部210,另一端连接固定装置500;第二连接件320一端连接第二支撑部220,另一端连接固定装置500。第三连接件330一端连接第一支撑部210,另一端连接第二支撑部220。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0、第二连接件320和第三连接件330均为连接杆。
一种实施例中,调整装置包括包括固定件和调节件,固定件设置于连接装置上,调节件活动设置于固定件,调节件能够相对固定件运动,以调节第一支撑部210和第二支撑部22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堆芯仪表柱托架使用时间久了以后,第一连接件310或第二连接件320相对于标准平面可能会偏移一定的角度,这样会导致第一支撑台213和第二支撑台223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为了使得第一支撑台213和第二支撑台223回到同一水平面,通过调整装置400对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进行调节,进而达到该目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调整装置400只能对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进行微调。调节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310或第二连接件320以固定装置500为轴心,沿箭头方向相对轴心偏移一定的角度。如果涉及到比较大程度的变形,则可能需要重新制作托架100或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调整。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固定件远离连接装置300的一侧与仪表小桥的一个侧壁接触,以仪表小桥的侧壁为支撑点,进而对连接装置300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调整装置400包括第一调整装置410和第二调整装置420,第一调整装置410设置于第一连接件310上,第一调整装置410包括第一调节件412和第一固定件411,第二调整装置420设置于第二连接件320上,第二调整装置420包括第二调节件422和第二固定件421。当第一支撑部210和第二支撑部220在同一水平面时,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共同所在的竖直平面为标准平面,标准平面的法线方向为第一轴向;当第一连接件310不在标准平面时,第一调节件412能够相对第一固定件411运动或第二调节件422能够相对第二固定件421运动,以将第一连接件310调节至标准平面;或当第二连接件320不在标准平面时,第一调节件412能够相对第一固定件411运动或第二调节件422能够相对第二固定件421运动,以将第二连接件320调节至标准平面。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第一连接件310与第二连接件320之间为刚性连接,第一调整装置410在对第一连接件310调节时,也可以达到对第二连接件320调节的目的,同样的,第二调整装置420在对第二连接件320调节时,也可以达到对第一连接件310调节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件411和第二固定件421均为螺帽,第一调节件412和第二调节件422均为螺钉。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其他能起到相同作用的调节装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的堆芯仪表柱的托架还包括横梁600和斜撑700。横梁600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件310,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件320;斜撑700设置于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之间,用于连接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本实施例中的横梁600与斜撑700的设置都是为了提高托架100的强度。
固定装置500用于将支撑结构200固定。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装置500包括两个挂钩。挂钩挂在仪表小桥护栏上,其中一个挂钩用于与第一连接件310连接,另一个挂钩用于与第二连接件320连接。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固定牢度,固定装置500可包括三个挂钩,第三个挂钩设置于横梁600上。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堆芯仪表柱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
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和与第一支撑部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堆芯仪表柱;所述支撑结构用于设置在水中;
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支撑结构固定;
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连接第一支撑部,另一端连接固定装置;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连接第二支撑部,另一端连接固定装置;
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固定件和调节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连接装置上,所述调节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件,所述调节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件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芯仪表柱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包括第一调整装置和第二调整装置,所述第一调整装置设置于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一调整装置包括第一调节件和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调整装置设置于第二连接件上,所述第二调整装置包括第二调节件和第二固定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芯仪表柱的托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同一水平面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共同所在的竖直平面为标准平面,所述标准平面的法线方向为第一轴向;
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不在所述标准平面时,所述第一调节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运动或第二调节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件运动,以将所述第一连接件调节至标准平面;或
当所述第二连接件不在所述标准平面时,所述第一调节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运动或第二调节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固定件运动,以将所述第二连接件调节至标准平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芯仪表柱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轨道装置、第一支撑台以及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第一支撑台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装置上;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台的活动路径上,以防止所述第一支撑台脱离所述第一轨道装置;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轨道装置、第二支撑台以及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二支撑台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轨道装置上;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台的活动路径上,以防止所述第二支撑台脱离所述第二轨道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芯仪表柱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台包括第一支撑侧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侧壁上的第一支撑台阶,所述第一支撑台阶用于承托所述堆芯仪表柱;所述第二支撑台包括第二支撑侧壁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侧壁上的第二支撑台阶,所述第二支撑台阶用于承托所述堆芯仪表柱。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芯仪表柱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第一侧板,所述第一轨道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一侧板具有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侧与第一侧板的第二侧的连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二轴向,所述第一轨道装置沿第二轴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装置设置于第一侧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包括第二侧板,所述第二轨道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二侧板具有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板的第二侧的连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二轴向,所述第二轨道装置沿第二轴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装置设置于第二侧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堆芯仪表柱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两块限位挡块,所述第一限位装置的一块所述限位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侧,另一块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两块限位挡块,所述第二限位装置的一块所述限位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侧,另一块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堆芯仪表柱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上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用于与第一定位螺栓配合,以形成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用于对第一支撑台定位;
所述第二侧板上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用于与第二定位螺栓配合,以形成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用以对第二支撑台的定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堆芯仪表柱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四个不同位置的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三个不同位置的第二定位件;不同位置的单个所述第一定位件与不同位置的单个所述第二定位件相互配合,以实现对不同宽度的堆芯仪表柱的存放。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芯仪表柱的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一端连接第一支撑部,另一端连接第二支撑部;
所述托架还包括横梁和斜撑;所述横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斜撑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CN202222455181.XU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堆芯仪表柱的托架 Active CN218826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55181.XU CN218826213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堆芯仪表柱的托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55181.XU CN218826213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堆芯仪表柱的托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6213U true CN218826213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0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55181.XU Active CN218826213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堆芯仪表柱的托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6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098330A (en) Measuring and checking apparatus for motorcycle frames
US9649724B2 (en) Charging device of a welding fixture of spacer grid
CN218826213U (zh) 一种堆芯仪表柱的托架
CN207681837U (zh) 一种格架焊接定位工装
CN106670716B (zh) 自动焊接培训用工装
CN205393875U (zh) 前顶内饰安装支架定位工装
CN207966667U (zh) 一种组合式变压器底座
US8711999B2 (en) Inspection tool for top guides of a boiling water reactor
CN212956554U (zh) 一种格构柱定位装置
GB2149869A (en) Centring device for connecting jumper pipes
CN211826383U (zh) 一种汽车电机的检测工装及检测装置
CN112064665B (zh) 一种预埋螺杆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S61254810A (ja) 格子寸法の遠隔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CN213562383U (zh) 一种数控机床五轴头的安装固定装置
CN218467167U (zh) 一种预制结构柱安装定位装置
CN215252343U (zh) 一种高速路桥梁支座安装设备
CN209533182U (zh) 一种精密定位夹具
CN216410065U (zh) 一种一体式立柱龙门影像仪
CN220062993U (zh) 一种换流变压器阀引线三维定位装置
KR101649674B1 (ko) 샘플 적치장치
CN218436646U (zh) 一种道路桥梁简支梁施工结构
CN218467107U (zh) 一种液压可变支撑的斜柱模板斜率定位装置
CN211531666U (zh) 一种用于电路板整修的工装平台
CN219426081U (zh) 焊接工装夹具
CN221100491U (zh) 一种蓝牙pcba板自动测试型承载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