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5078U - 可变光圈模块、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变光圈模块、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5078U
CN218825078U CN202223089261.4U CN202223089261U CN218825078U CN 218825078 U CN218825078 U CN 218825078U CN 202223089261 U CN202223089261 U CN 202223089261U CN 218825078 U CN218825078 U CN 218825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imaging lens
module
optical axis
contact poi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892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佳晟
萧秀仪
周明达
曾德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5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5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08Control effected solely on the basis of the response,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received by the camera, of a built-in light-sensitive device
    • G03B7/081Analogue circuits
    • G03B7/085Analogue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aper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03B9/06Two or more co-operating pivoted blades, e.g. iris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变光圈模块,包含一叶片组、一定位件、一驱动部以及设置于叶片组中的多个紧靠结构。叶片组包含多个可动叶片。可动叶片围绕一光轴设置以形成尺寸可调整的一通光孔。每一个可动叶片具有一定位孔以及邻近定位孔的一动态孔。定位件包含多个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分别与定位孔对应设置以定位可动叶片。驱动部包含一转动件。转动件与动态孔对应设置并相对于定位件为可转动,以驱动可动叶片相对于定位结构转动而调整通光孔的尺寸。紧靠结构至少设置于定位孔或动态孔的至少其中一者,且紧靠结构至少紧靠于定位结构或转动件的至少其中一者。本实用新型还公开具有上述可变光圈模块的成像镜头模块及具有成像镜头模块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可变光圈模块、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光圈模块、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可变光圈模块与成像镜头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
近年来,相机模块被应用于更多领域中的电子装置,譬如智能手机、运动型相机等携带式装置以及扩增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头戴式装置或是空拍机等等。并且,相机模块的硬件也不断地迭代更新,譬如使用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以及使用画质更好的成像镜头,其中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可以为使用者带来更好的成像品质,但却会因为景深过浅而导致背景模糊。现有的一种可变光圈可用以改变景深进而调整背景模糊的程度,并控制光学镜头的进光量,使得在电子装置的光学镜头中设置可变光圈成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主题。然而,已知的可变光圈容易在转动时因可动叶片产生迟滞现象(hysteresis)而使得光圈大小在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有所不同,而使光学镜头产生非预期的成像效果。因此,如何改良可变光圈模块的结构,以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高规格的需求,已成为目前相关领域的重要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光圈模块,通过降低可动叶片的迟滞现象,来提供合适的成像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可变光圈模块,包含一叶片组、一定位件、一驱动部以及多个紧靠结构。叶片组包含多个可动叶片。这些可动叶片围绕一光轴设置以形成一通光孔,且通光孔的尺寸为可调整。每一个可动叶片具有一定位孔以及邻近定位孔的一动态孔。定位件包含多个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分别与可动叶片的定位孔对应设置,以定位可动叶片。驱动部包含一转动件。转动件与可动叶片的动态孔对应设置并相对于定位件为可转动,以驱动可动叶片相对于定位件的定位结构转动而调整通光孔的尺寸。紧靠结构至少设置于可动叶片的定位孔或动态孔的至少其中一者,且紧靠结构至少紧靠于定位结构或转动件的至少其中一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模块,包含上述的可变光圈模块以及一成像镜头,其中可变光圈模块与成像镜头沿光轴的方向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设置,且光线通过可变光圈模块的通光孔进入成像镜头。
本实用新型的再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包含上述的成像镜头模块。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可变光圈模块,通过紧靠结构的设置,可减少可动叶片与定位结构或转动件之间的背隙,以降低可动叶片的迟滞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并降低光圈实际上与理论值之间的落差值。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经剖切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可变光圈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7是图5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叶片组的可动叶片的上视示意图。
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8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经剖切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B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9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叶片组的部分沿剖面线13-13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2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叶片组的可动叶片的上视示意图。
图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图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图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图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图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图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图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图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图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图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图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图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图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符号说明】
1、2:成像镜头模块
101、201:成像镜头
102、202:驱动模块
100、200:可变光圈模块
110、210:叶片组
111、211、811a、811b、811c、811d、811e、811f、811g、811h、811i、811j、811k、811m:可动叶片
1111、2111、8111a、8111b、8111c、8111d、8111e、8111f、8111g、8111h、8111i、8111j、8111k、8111m:定位孔
1112、2112、8112a、8112b、8112c、8112d、8112e、8112f、8112g、8112h:动态孔
2113:第一表面层
2114:第二表面层
2115:内部基材层
8116f、8116g、8116h:内缘面
8117f、8117g、8117h:外缘面
120、220:定位件
121、221:定位结构
130、230:驱动部
131、231、931a、931b、931c、931d、931e:基座
132、232、932a、932b、932c、932d、932e:转动件
1321、2321:转动结构
133、233、933a、933b、933c、933d、933e:轴承元件
1330、2330、9330a、9330b、9330c、9330d、9330e:接触点
9331a、9331b、9331c、9331d、9331e:内接触点
9332a、9332b、9332c、9332d、9332e:外接触点
9333a、9333b、9333c、9333d、9333e:上接触点
9334a、9334b、9334c、9334d、9334e:下接触点
134、234:磁石
135、235:线圈
136、236:柔性电路板
140、240、840a、840b、840c、840d、840e、840f、840g、840h、840i、840j、840k、840m:紧靠结构
250:上盖
3:电子装置
30a、30b、30c、30d:成像镜头模块
OA:光轴
HL:通光孔
CT:中心
Di:内接触点与上接触点或下接触点之间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
Dt:内接触点与外接触点之间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包含一可变光圈模块以及一成像镜头。可变光圈模块与成像镜头沿一光轴的方向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设置。
可变光圈模块包含一叶片组、一定位件、一驱动部以及多个紧靠结构(pressingstructure)。
叶片组包含多个可动叶片。这些可动叶片围绕光轴设置以形成一通光孔,且通光孔的尺寸为可调整。其中,光线通过可变光圈模块的通光孔进入成像镜头。每一个可动叶片具有一定位孔以及邻近定位孔的一动态孔。
定位件包含多个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分别与可动叶片的定位孔对应设置,以定位可动叶片。其中,每一个定位结构可为定位件当中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延伸的结构。通过将定位结构设计成向上或向下凸起的结构,可准确地控制通光孔的尺寸。
驱动部包含一转动件。转动件可包含多个转动结构。转动件的转动结构可分别与可动叶片的动态孔对应设置,且转动结构可于动态孔内为可位移。转动件相对于定位件为可转动,以驱动可动叶片相对于定位件的定位结构转动而调整通光孔的尺寸。其中,每一个转动结构可为转动件当中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延伸的结构。借此,可准确地控制通光孔的尺寸
紧靠结构至少设置于可动叶片的定位孔或动态孔的至少其中一者,且紧靠结构至少紧靠于定位结构或转动件的至少其中一者。其中,在每一个可动叶片中,紧靠结构可设置于定位孔或动态孔的其中一侧。借此,可提高制造的稳定性。其中,每一个可动叶片在动态孔处更可具有一内缘面及一外缘面,内缘面可较外缘面靠近定位孔,且紧靠结构可设置于内缘面与外缘面的至少其中一者。借此,可依制造的方便性决定紧靠结构的位置,以提高生产效率。其中,在每一个可动叶片中,紧靠结构也可环绕定位孔或动态孔设置。借此,可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其中,每一个紧靠结构与其所设置的可动叶片可为一体成型。借此,可简化组装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紧靠结构的设置,可减少可动叶片与定位结构或转动件之间的背隙而能准确地控制可动叶片的位置,以降低可动叶片的迟滞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并降低光圈实际上与理论值之间的落差值。其中,上述进一步将转动结构与可动叶片的动态孔对应设置能更准确地控制通光孔的尺寸。
每一个可动叶片可包含一第一表面层(first surface layer)、一第二表面层(second surface layer)以及一内部基材层(inside substrate layer)。内部基材层可位于第一表面层与第二表面层之间。通过将可动叶片设计成复合材质的形式,可适合薄型化的制造需求。其中,第一表面层与第二表面层可较内部基材层靠近通光孔的中心。通过将可动叶片设计成夹层结构,可减少漫射光的反射。请参照图12与图13,绘示有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动叶片211,其中内部基材层2115位于第一表面层2113与第二表面层2114之间,且第一表面层2113与第二表面层2114较内部基材层2115靠近通光孔HL的中心CT。
驱动部还可包含一磁石以及一线圈。磁石与线圈可对应设置,且磁石与线圈的其中一者可设置于转动件。通过磁石与线圈之间的交互作用力,可驱动转动件相对定位件位移。
驱动部还可包含一基座。转动件可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设置于基座上。通过基座具有足够支撑转动件的支撑性,可保持可变光圈模块的结构强度且达成量产条件。
驱动部还可包含至少两个轴承元件(bearing member)。轴承元件可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设置于转动件与定位件之间或转动件与基座之间,以支撑转动件的转动。借此,有助于提升转动件的转动稳定性。其中,轴承元件的数量可不超过五个。借此,可以保持生产合格率。其中,轴承元件可为球状元件,且这些轴承元件可相对于光轴对齐于同一平面上。借此,可进一步地确保转动件的转动稳定性。
上述轴承元件可各自具有多个接触点。这些接触点可实体接触于转动件、定位件或基座。这些接触点可具有一内接触点、一外接触点、一上接触点以及一下接触点。内接触点可相对于所述接触点的其他接触点更靠近光轴。外接触点可相对于所述接触点的其他接触点更远离光轴。上接触点可为所述接触点当中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接触点之中的其中一者。下接触点可为所述接触点当中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接触点之中的另外一者。通过接触点的设计,可对转动件与定位件之间或转动件与基座之间进行定位校准,使得在转动件的转动过程中维持各元件之间的定位。进一步来说,通过内接触点与外接触点,可对转动件与定位件之间或转动件与基座之间进行径向定位;通过上接触点与下接触点,可对转动件与定位件之间或转动件与基座之间进行轴向定位。其中,所述接触点的数量可为四个。其中,所述接触点的数量也可为三个。当所述接触点的数量为三个时,所述接触点当中内接触点和外接触点的其中一者以及上接触点和下接触点的其中一者可为同个接触点。
内接触点与外接触点之间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t,所述接触点当中剩余的一接触点与内接触点之间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i,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3≤Di/Dt≤0.7。借此,可使转动件受力平衡,可助于维持转动件转动时各元件的动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当所述接触点的数量为四个时,Di定义中的“剩余的一接触点”即为下接触点;当所述接触点的数量为三个时,Di定义中的“剩余的一接触点”即为内接触点与外接触点以外的接触点,可为上接触点或下接触点。请参照图28,绘示有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参数Dt与Di。
以轴承元件设置于转动件与基座之间为例,轴承元件可有多种实体接触于转动件与基座的形式。以下将针对本实用新型多个实施例中轴承元件通过接触点实体接触于转动件与基座的形式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照图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球状的轴承元件933a设置于转动件932a与基座931a之间。轴承元件933a具有多个接触点9330a。这些接触点9330a实体接触于转动件932a与基座931a。接触点9330a具有四个接触点,分别为内接触点9331a、外接触点9332a、上接触点9333a以及下接触点9334a。内接触点9331a相对于其他接触点更靠近光轴OA,且在图28中于轴承元件933a的左下侧实体接触基座931a。外接触点9332a相对于其他接触点更远离光轴OA,且在图28中于轴承元件933a的右上侧实体接触转动件932a。上接触点9333a为接触点9330a当中在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接触点之中的其中一者,且在图28中于轴承元件933a的上侧实体接触转动件932a。下接触点9334a为接触点9330a当中在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接触点之中的另外一者,且在图28中于轴承元件933a的下侧实体接触基座931a。
内接触点9331a与外接触点9332a之间在垂直于光轴OA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t,内接触点9331a与下接触点9334a之间在垂直于光轴OA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i,其满足下列条件:Di/Dt=0.5。
请参照图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球状的轴承元件933b设置于转动件932b与基座931b之间。轴承元件933b具有多个接触点9330b。这些接触点9330b实体接触于转动件932b与基座931b。接触点9330b具有三个接触点,分别为内接触点9331b、下接触点9334b以及作为同个单接触点的外接触点9332b与上接触点9333b。内接触点9331b相对于其他接触点更靠近光轴OA,且在图29中于轴承元件933b的左侧实体接触基座931b。外接触点9332b或上接触点9333b,为接触点9330b当中在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接触点之中的其中一者,并相对于其他接触点更远离光轴OA,且在图29中于轴承元件933b的右上侧实体接触转动件932b。下接触点9334b为接触点9330b当中在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接触点之中的另外一者,且在图29中于轴承元件933b的下侧实体接触基座931b。
内接触点9331b与外接触点9332b之间在垂直于光轴OA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t,内接触点9331b与下接触点9334b之间在垂直于光轴OA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i,其满足下列条件:Di/Dt=0.59。
请参照图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球状的轴承元件933c设置于转动件932c与基座931c之间。轴承元件933c具有多个接触点9330c。这些接触点9330c实体接触于转动件932c与基座931c。接触点9330c具有四个接触点,分别为内接触点9331c、外接触点9332c、上接触点9333c以及下接触点9334c。内接触点9331c相对于其他接触点更靠近光轴OA,且在图30中于轴承元件933c的左侧实体接触基座931c。外接触点9332c相对于其他接触点更远离光轴OA,且在图30中于轴承元件933c的右侧实体接触转动件932c。上接触点9333c为接触点9330c当中在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接触点之中的其中一者,且在图30中于轴承元件933c的上侧实体接触转动件932c。下接触点9334c为接触点9330c当中在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接触点之中的另外一者,且在图30中于轴承元件933c的下侧实体接触基座931c。
内接触点9331c与外接触点9332c之间在垂直于光轴OA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t,内接触点9331c与下接触点9334c之间在垂直于光轴OA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i,其满足下列条件:Di/Dt=0.5。
请参照图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球状的轴承元件933d被更加包覆地设置于转动件932d与基座931d之间。轴承元件933d具有多个接触点9330d。这些接触点9330d实体接触于转动件932d与基座931d。接触点9330d具有四个接触点,分别为内接触点9331d、外接触点9332d、上接触点9333d以及下接触点9334d。内接触点9331d相对于其他接触点更靠近光轴OA,且在图31中于轴承元件933d的左侧实体接触基座931d。外接触点9332d相对于其他接触点更远离光轴OA,且在图31中于轴承元件933d的右侧实体接触转动件932d。上接触点9333d为接触点9330d当中在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接触点之中的其中一者,且在图31中于轴承元件933d的上侧实体接触转动件932d。下接触点9334d为接触点9330d当中在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接触点之中的另外一者,且在图31中于轴承元件933d的下侧实体接触基座931d。
内接触点9331d与外接触点9332d之间在垂直于光轴OA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t,内接触点9331d与下接触点9334d之间在垂直于光轴OA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i,其满足下列条件:Di/Dt=0.5。
请参照图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球状的轴承元件933e设置于转动件932e与基座931e之间。轴承元件933e具有多个接触点9330e。这些接触点9330e实体接触于转动件932e与基座931e。接触点9330e具有四个接触点,分别为内接触点9331e、外接触点9332e、上接触点9333e以及下接触点9334e。内接触点9331e相对于其他接触点更靠近光轴OA,且在图32中于轴承元件933e的左上侧实体接触转动件932e。外接触点9332e相对于其他接触点更远离光轴OA,且在图32中于轴承元件933e的右侧实体接触基座931e。上接触点9333e为接触点9330e当中在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接触点之中的其中一者,且在图32中于轴承元件933e的上侧实体接触转动件932e。下接触点9334e为接触点9330e当中在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接触点之中的另外一者,且在图32中于轴承元件933e的下侧实体接触基座931e。
内接触点9331e与外接触点9332e之间在垂直于光轴OA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t,内接触点9331e与下接触点9334e之间在垂直于光轴OA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i,其满足下列条件:Di/Dt=0.41。
请注意图28至图32为简明表示接触点实体接触邻近元件的示例性附图,且上述邻近元件非以实际轮廓绘示。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可具有一光圈值。光圈值为FNO,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9≤FNO≤5.6。通过通光孔的尺寸的改变,可使成像镜头模块的光圈值能够因应不同的拍摄环境。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可具有一最大视角。最大视角为FOV,其可满足下列条件:50[度]≤FOV≤105[度]。借此,可使通光孔的尺寸为可控。
本实用新型也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
上述本实用新型可变光圈模块、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7,其中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经剖切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2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5的可变光圈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且图7是图5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叶片组的可动叶片的上视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1包含一可变光圈模块100、一成像镜头101以及一驱动模块102。可变光圈模块100、成像镜头101与驱动模块102沿一光轴OA的方向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设置。光线通过可变光圈模块100的一通光孔HL进入成像镜头101。驱动模块102可驱动成像镜头101移动以提供成像镜头101对焦与防震的功能,并可控制成像镜头101拍摄物体。
可变光圈模块100包含一叶片组110、一定位件120、一驱动部130以及多个紧靠结构140。
叶片组110包含多个可动叶片111。这些可动叶片111围绕光轴OA设置以形成上述通光孔HL,且通光孔HL的尺寸为可调整。每一个可动叶片111具有一定位孔1111以及邻近定位孔1111的一动态孔1112。
定位件120包含多个定位结构121。定位结构121为定位件120当中沿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向下(像侧)延伸的结构。定位结构121分别与可动叶片111的定位孔1111对应设置,以定位可动叶片111。并且,定位件120在物侧包覆叶片组110,以保护叶片组110。
驱动部130包含一基座131、一转动件132、四个轴承元件133、两个磁石134、两个线圈135以及一柔性电路板136。
转动件132沿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设置于基座131上。转动件132包含多个转动结构1321。转动结构1321为转动件132当中沿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向上(物侧)延伸的结构。转动件132的转动结构1321分别与可动叶片111的动态孔1112对应设置,且转动结构1321于动态孔1112内为可位移。转动件132相对于定位件120为可转动,而能驱动可动叶片111相对于定位件120的定位结构121转动以调整通光孔HL的尺寸。
球状的轴承元件133相对于光轴OA对齐于同一平面上,并沿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设置于转动件132与基座131之间,以支撑转动件132的转动。轴承元件133各自具有多个接触点1330。这些接触点1330实体接触于转动件132与基座131。这些接触点1330具有一内接触点、一外接触点、一上接触点以及一下接触点。轴承元件133通过这些接触点1330实体接触于转动件132与基座131的形式可有多种变化,可参照上述针对图28至图32的叙述,在此不再加以赘述。
磁石134设置于转动件132的凹槽(未另标号)内。线圈135通过设置于柔性电路板136而与磁石134对应设置。
柔性电路板136电连接驱动模块102,以接收来自驱动模块102的通光孔调整信号并改变流经线圈135的电流的大小。
紧靠结构140具有可挠性并与其所设置的可动叶片111为一体成型。紧靠结构140分别设置于可动叶片111的定位孔1111靠近动态孔1112的一侧,且紧靠结构140分别紧靠于定位结构121,借以减少可动叶片111与定位结构121之间的背隙,而能准确地控制可动叶片111的位置,以降低可动叶片111的迟滞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并降低成像镜头101的光圈在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落差。
成像镜头101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0.9≤FNO≤5.6。
成像镜头101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50[度]≤FOV≤105[度]。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8至图14,其中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8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10是图8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经剖切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B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12是图9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叶片组的部分沿剖面线13-13的剖面示意图,且图14是图12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叶片组的可动叶片的上视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模块2包含一可变光圈模块200、一成像镜头201以及一驱动模块202。可变光圈模块200、成像镜头201与驱动模块202沿一光轴OA的方向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设置。光线通过可变光圈模块200的一通光孔HL进入成像镜头201。驱动模块202可驱动成像镜头201移动以提供成像镜头201对焦与防震的功能,并可控制成像镜头201拍摄物体。
可变光圈模块200包含一叶片组210、一定位件220、一驱动部230、多个紧靠结构240以及一上盖250。
叶片组210包含多个可动叶片211。这些可动叶片211围绕光轴OA设置以形成上述通光孔HL,且通光孔HL的尺寸为可调整。每一个可动叶片211具有一定位孔2111以及邻近定位孔2111的一动态孔2112。
每一个可动叶片211为复合材质所构成的夹层结构。具体来说,每一个可动叶片211包含一第一表面层2113、一第二表面层2114以及一内部基材层2115。内部基材层2115位于第一表面层2113与第二表面层2114之间,且第一表面层2113与第二表面层2114较内部基材层2115靠近通光孔HL的中心CT,如图12与图13所示。
定位件220包含多个定位结构221。定位结构221为定位件220当中沿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向上(物侧)延伸的结构。定位结构221分别与可动叶片211的定位孔2111对应设置,以定位可动叶片211。并且,定位件220与上盖250沿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分别设置于叶片组210的相对两侧,以保护叶片组210。
驱动部230包含一基座231、一转动件232、四个轴承元件233、两个磁石234、两个线圈235以及一柔性电路板236。
转动件232沿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设置于基座231上。转动件232包含多个转动结构2321。转动结构2321为转动件232当中沿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向上(物侧)延伸的结构。转动件232的转动结构2321分别与可动叶片211的动态孔2112对应设置,且转动结构2321于动态孔2112内为可位移。转动件232相对于定位件220为可转动,而能驱动可动叶片211相对于定位件220的定位结构221转动以调整通光孔HL的尺寸。
球状的轴承元件233相对于光轴OA对齐于同一平面上,并沿平行于光轴OA的方向设置于转动件232与基座231之间,以支撑转动件232的转动。轴承元件233各自具有多个接触点2330。这些接触点2330实体接触于转动件232与基座231。这些接触点2330具有一内接触点、一外接触点、一上接触点以及一下接触点。轴承元件233通过这些接触点2330实体接触于转动件232与基座231的形式可有多种变化,可参照上述针对图28至图32的叙述,在此不再加以赘述。
磁石234设置于转动件232的凹槽(未另标号)内。线圈235通过设置于柔性电路板236而与磁石234对应设置。
柔性电路板236电连接驱动模块202,以接收来自驱动模块202的通光孔调整信号并改变流经线圈235的电流的大小。
紧靠结构240具有可挠性并与其所设置的可动叶片211为一体成型。紧靠结构240分别设置于可动叶片211的定位孔2111靠近动态孔2112的一侧,且紧靠结构240分别紧靠于定位结构221,借以减少可动叶片211与定位结构221之间的背隙,而能准确地控制可动叶片211的位置,以降低可动叶片211的迟滞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并降低成像镜头201的光圈在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落差。
成像镜头201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0.9≤FNO≤5.6。
成像镜头201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50[度]≤FOV≤105[度]。
在本实施例的每一个可动叶片211中,紧靠结构240设置于定位孔2111靠近动态孔2112的一侧的形式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下将针对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紧靠结构设置于可动叶片的不同形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未另标号),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不同之处结合必要元件的说明来进行描述。
有别于第一实施例中呈类似比例绘图器(pantograph)形状的紧靠结构140,本实施例的紧靠结构840a呈类似回纹针的形状设置于可动叶片811a的定位孔8111a靠近动态孔8112a的一侧,并用来紧靠于定位结构(未绘示于本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未另标号),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不同之处结合必要元件的说明来进行描述。
有别于第一实施例中呈类似比例绘图器形状的紧靠结构140,本实施例的紧靠结构840b呈类似蛇纹(serpentine)的形状设置于可动叶片811b的定位孔8111b靠近动态孔8112b的一侧,并用来紧靠于定位结构(未绘示于本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未另标号),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不同之处结合必要元件的说明来进行描述。
有别于第一实施例中呈类似比例绘图器形状的紧靠结构140,本实施例的紧靠结构840c呈类似Z字的形状设置于可动叶片811c的定位孔8111c靠近动态孔8112c的一侧,并用来紧靠于定位结构(未绘示于本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未另标号),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不同之处结合必要元件的说明来进行描述。
有别于第一实施例中紧靠结构140之类似比例绘图器的形状具有三个交叉处,本实施例的紧靠结构840d之类似比例绘图器的形状仅具有两个交叉处。类似地,紧靠结构840d设置于可动叶片811d的定位孔8111d靠近动态孔8112d的一侧,并用来紧靠于定位结构(未绘示于本实施例)。
<第七实施例>
请参照图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未另标号),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不同之处结合必要元件的说明来进行描述。
有别于第一实施例中仅设置于可动叶片111的定位孔1111靠近动态孔1112的一侧的140,本实施例的紧靠结构840e设置于可动叶片811e的定位孔8111e靠近动态孔8112e的一侧以及其邻近侧,并用来紧靠于定位结构(未绘示于本实施例)。
<第八实施例>
请参照图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未另标号),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不同之处结合必要元件的说明来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可动叶片811f在动态孔8112f处更具有一内缘面8116f及一外缘面8117f,且内缘面8116f较外缘面8117f靠近定位孔8111f。
有别于第一实施例中设置于可动叶片111的定位孔1111的紧靠结构140,本实施例的紧靠结构840f设置于可动叶片811f位于动态孔8112f处的外缘面8117f,并用来紧靠于转动件(未绘示于本实施例)。
<第九实施例>
请参照图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未另标号),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不同之处结合必要元件的说明来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可动叶片811g在动态孔8112g处更具有一内缘面8116g及一外缘面8117g,且内缘面8116g较外缘面8117g靠近定位孔8111g。
有别于第一实施例中设置于可动叶片111的定位孔1111的紧靠结构140,本实施例的紧靠结构840g设置于可动叶片811g位于动态孔8112g处的内缘面8116g,并用来紧靠于转动件(未绘示于本实施例)。
<第十实施例>
请参照图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未另标号),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不同之处结合必要元件的说明来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可动叶片811h在动态孔8112h处更具有一内缘面8116h及一外缘面8117h,且内缘面8116h较外缘面8117h靠近定位孔8111h。
有别于第一实施例中设置于可动叶片111的定位孔1111且呈类似比例绘图器形状的紧靠结构140,本实施例的紧靠结构840h为具有多个弯曲的形状地设置于可动叶片811h位于动态孔8112h处的外缘面8117h,并用来紧靠于转动件(未绘示于本实施例)。
<第十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未另标号),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不同之处结合必要元件的说明来进行描述。
有别于第一实施例中呈类似比例绘图器形状并设置于可动叶片111的定位孔1111靠近动态孔1112的一侧的紧靠结构140,本实施例的紧靠结构840i为三个呈类似拱桥的形状环绕可动叶片811i的定位孔8111i设置,并用来紧靠于定位结构(未绘示于本实施例)。
<第十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未另标号),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不同之处结合必要元件的说明来进行描述。
有别于第一实施例中呈类似比例绘图器形状并设置于可动叶片111的定位孔1111靠近动态孔1112的一侧的紧靠结构140,本实施例的紧靠结构840j为四个呈类似拱桥的形状环绕可动叶片811j的定位孔8111j设置,并用来紧靠于定位结构(未绘示于本实施例)。
<第十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未另标号),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不同之处结合必要元件的说明来进行描述。
有别于第一实施例中呈类似比例绘图器形状并设置于可动叶片111的定位孔1111靠近动态孔1112的一侧的紧靠结构140,本实施例的紧靠结构840k为八个呈类似拱桥的形状环绕可动叶片811k的定位孔8111k设置,并用来紧靠于定位结构(未绘示于本实施例)。
<第十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实施例所绘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未另标号),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仅就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不同之处结合必要元件的说明来进行描述。
有别于第一实施例中呈类似比例绘图器形状并设置于可动叶片111的定位孔1111靠近动态孔1112的一侧的紧靠结构140,本实施例的紧靠结构840m为十二个呈类似拱桥的形状环绕可动叶片811m的定位孔8111m设置,并用来紧靠于定位结构(未绘示于本实施例)。
<第十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为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3包含成像镜头模块30a、成像镜头模块30b、成像镜头模块30c、成像镜头模块30d、闪光灯模块、对焦辅助模块、影像信号处理器、显示装置以及影像软件处理器(未绘示)。成像镜头模块30a、成像镜头模块30b、成像镜头模块30c与成像镜头模块30d皆配置于电子装置3的同一侧,而显示装置则配置于电子装置3的另一侧。其中,成像镜头模块30c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成像镜头模块30c也可例如为上述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
成像镜头模块30a为一超长焦望远镜头,成像镜头模块30b为一长焦望远镜头,成像镜头模块30c为一广角主镜头,且成像镜头模块30d为一超广角镜头。成像镜头模块30a的视角例如为5度至30度,成像镜头模块30b的视角例如为30度至60度,成像镜头模块30c的视角例如为65度至90度,且成像镜头模块30d的视角例如为93度至175度。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30a、成像镜头模块30b、成像镜头模块30c与成像镜头模块30d具有相异的视角,使电子装置3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达到光学变焦的拍摄效果。此外,成像镜头模块30a为具有反射元件配置的超长焦望远镜头,有利于电子装置3的薄型化。上述电子装置3以包含多个成像镜头模块30a、30b、30c、30d为例,但成像镜头模块的数量与配置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当使用者拍摄被摄物时,电子装置3利用成像镜头模块30a、成像镜头模块30b、成像镜头模块30c或成像镜头模块30d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进行补光,并使用对焦辅助模块提供的被摄物的物距信息进行快速对焦,再加上影像信号处理器进行影像最佳化处理,来进一步提升成像镜头模块所产生的影像品质,同时提供变焦功能。对焦辅助模块可采用红外线或激光对焦辅助系统来达到快速对焦。显示装置可采用触控屏幕或实体拍摄按钮,配合影像软件处理器的多样化功能进行影像拍摄以及影像处理。通过影像软件处理器处理后的影像可显示于显示装置。
特别说明的是,图27中的镜头盖板分离于主机本体仅是为了方便示意电子装置3内部的镜头模块,并不代表镜头盖板为可拆卸,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光圈模块与成像镜头模块不以应用于智能手机为限。可变光圈模块与成像镜头模块更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系统,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举例来说,可变光圈模块与成像镜头模块可多方面应用于三维(3D)影像撷取、数字相机、移动装置、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视、网络监控设备、行车记录仪、倒车显影装置、多镜头装置、辨识系统、体感游戏机与穿戴式装置等电子装置中。前揭电子装置仅是示范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运用例子,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运用范围。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诸项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4)

1.一种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叶片组,包含:
多个可动叶片,围绕一光轴设置以形成一通光孔,且所述通光孔的尺寸为可调整,其中每一所述可动叶片具有:
一定位孔;以及
一动态孔,邻近所述定位孔;
一定位件,包含:
多个定位结构,分别与所述可动叶片的所述定位孔对应设置,以定位所述可动叶片;
一驱动部,包含:
一转动件,与所述可动叶片的所述动态孔对应设置并相对于所述定位件为可转动,以驱动所述可动叶片相对于所述定位件的所述定位结构转动而调整所述通光孔的尺寸;以及
多个紧靠结构,至少设置于所述可动叶片的所述定位孔或所述动态孔的至少其中一者,且所述紧靠结构至少紧靠于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转动件的至少其中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含多个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与所述可动叶片的所述动态孔对应设置,且所述转动结构于所述动态孔内为可位移,以调整所述通光孔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可动叶片中,所述紧靠结构设置于所述定位孔或所述动态孔的其中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可动叶片中,所述紧靠结构环绕所述定位孔或所述动态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可动叶片在所述动态孔处更具有一内缘面及一外缘面,所述内缘面较所述外缘面靠近所述定位孔,且所述紧靠结构设置于所述内缘面与所述外缘面的至少其中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定位结构为所述定位件当中沿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延伸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转动结构为所述转动件当中沿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延伸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紧靠结构与其所设置的所述可动叶片的其中一者为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还包含:
一磁石;以及
一线圈,与所述磁石对应设置,其中所述磁石与所述线圈的其中一者设置于所述转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还包含一基座,且所述转动件沿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还包含至少两个轴承元件,所述至少两个轴承元件沿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设置于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定位件之间以支撑所述转动件的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还包含至少两个轴承元件,所述至少两个轴承元件沿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设置于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基座之间以支撑所述转动件的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轴承元件各自具有四接触点,所述四接触点与所述转动件或所述基座实体接触,且所述四接触点具有:
一内接触点,相对于所述四接触点的其他接触点靠近所述光轴;
一外接触点,相对于所述四接触点的其他接触点远离所述光轴;
一上接触点,为所述四接触点当中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接触点之中的其中一者;以及
一下接触点,为所述四接触点当中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所述两个接触点之中的另外一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轴承元件的数量不超过五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触点与所述外接触点之间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t,所述内接触点与所述下接触点之间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i,其满足下列条件:
0.3≤Di/Dt≤0.7。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轴承元件各自具有三接触点,所述三接触点与所述转动件或所述基座实体接触,且所述三接触点具有:
一内接触点,相对于所述三接触点的其他接触点靠近所述光轴;
一外接触点,相对于所述三接触点的其他接触点远离所述光轴;
一上接触点,为所述三接触点当中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接触点之中的其中一者;以及
一下接触点,为所述三接触点当中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所述两个接触点之中的另外一者;
其中,所述三接触点当中所述内接触点和所述外接触点的其中一者以及所述上接触点和所述下接触点的其中一者为同一个接触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轴承元件的数量不超过五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触点与所述外接触点之间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t,所述三接触点当中剩余的一接触点与所述内接触点之间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i,其满足下列条件:
0.3≤Di/Dt≤0.7。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可动叶片包含:
一第一表面层;
一第二表面层;以及
一内部基材层,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层与所述第二表面层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可动叶片中,所述第一表面层与所述第二表面层较所述内部基材层靠近所述通光孔的中心。
21.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以及
一成像镜头,其中所述可变光圈模块与所述成像镜头沿所述光轴的方向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设置,且光线通过所述可变光圈模块的所述通光孔进入所述成像镜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具有一光圈值,所述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
0.9≤FNO≤5.6。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具有一最大视角,所述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
50度≤FOV≤105度。
24.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
CN202223089261.4U 2022-09-22 2022-11-17 可变光圈模块、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Active CN21882507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409122P 2022-09-22 2022-09-22
US63/409,122 2022-09-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5078U true CN218825078U (zh) 2023-04-07

Family

ID=843875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89261.4U Active CN218825078U (zh) 2022-09-22 2022-11-17 可变光圈模块、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02211439851.7A Pending CN117742058A (zh) 2022-09-22 2022-11-17 可变光圈模块、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39851.7A Pending CN117742058A (zh) 2022-09-22 2022-11-17 可变光圈模块、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3342A1 (zh)
EP (1) EP4343425A1 (zh)
CN (2) CN218825078U (zh)
DE (1) DE202023104609U1 (zh)
TW (1) TWI83338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60016A (en) * 1959-10-22 1960-11-15 Polaroid Corp Photographic shutter
JP5134697B2 (ja) * 2011-02-10 2013-01-30 株式会社東京マイクロ 絞り装置
JP2015079200A (ja) * 2013-10-18 2015-04-23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WO2019124028A1 (ja) * 2017-12-19 2019-06-27 株式会社nittoh 絞り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鏡筒
JP6770124B2 (ja) * 2019-03-12 2020-10-14 エーエーシー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 テクノロジーズ(ジョウシュウ)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羽根駆動装置、カメラ及び携帯電子機器
EP3862810A4 (en) * 2019-06-26 2021-10-13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MOTOR, APERTURE DEVICE AND PHOTOGRAPHY DEVICE
JP2021148946A (ja) * 2020-03-19 2021-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遮光羽根及び撮像装置
DE102020213648A1 (de) * 2020-10-29 2022-05-05 Memetis Gmbh Aktor und Optikbaugruppe mit Aktor
TWI804212B (zh) * 2022-02-25 2023-06-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控光圈、微型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4911112A (zh) * 2022-06-27 2022-08-16 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光圈调节装置及其底座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03342A1 (en) 2024-03-28
TWI833383B (zh) 2024-02-21
CN117742058A (zh) 2024-03-22
DE202023104609U1 (de) 2023-09-08
EP4343425A1 (en) 2024-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204998A (zh) 可達成影像穩定的反射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JP2017524968A (ja) 視差アーティファクトがない屈曲光学系を使用するマルチカメラシステム
US9924081B2 (en) Array lens module
US20210124145A1 (en) Camera Module,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7133471U (zh) 可控光圈、微型相机模组与电子装置
US20230341746A1 (en) Imaging lens,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325547A (zh) 镜头模组、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2638527B1 (ko) 엑추에이터
Son et al. A multiscale, wide field, gigapixel camera
CN215986834U (zh) 光圈模块、相机模块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218825078U (zh) 可变光圈模块、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TWI789778B (zh)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TW202414060A (zh) 可變光圈模組、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815645B (zh) 可變光圈模組、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CN218630459U (zh) 通光孔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KR20230011048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CN218181189U (zh)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TW202409694A (zh) 可變光圈模組、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US20240111133A1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2414015A (zh)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836408B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12321960U (zh) 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移动电子装置
US20240152032A1 (en) Dynamic aperture module,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537561B1 (ko) 프리즘을 포함하는 영상 흔들림 방지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BR102023016985A2 (pt) Módulo de abertura variável, módulo de lente de captação de imagens e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