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3967U - 一种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及中框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及中框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3967U
CN218823967U CN202222909420.4U CN202222909420U CN218823967U CN 218823967 U CN218823967 U CN 218823967U CN 202222909420 U CN202222909420 U CN 202222909420U CN 218823967 U CN218823967 U CN 218823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frame
jig
frame
appearanc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94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浪
管善意
陆豪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lian Lingyung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lian Lingyung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lian Lingyung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lian Lingyung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094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3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3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3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及中框检测设备,涉及产品外观检测技术领域,利用两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分别检测中框的正面和中框的反面;在两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之间设置中框移载机构传递中框;中框移载机构包括中转载台和手抓机构,中转载台包括第一升降装置、翻转装置、承载板、第一治具,手抓机构用于在其中一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和中转载台之间转运中框;中转载台用于从另一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上获取中框或者将其上的中框放置至另一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承载板在翻转装置驱动下翻转以使中框翻面,使中框在经由中框移载机构转移的过程中改变朝向,从正面转变为反面或者从反面转变为正面,自动化地完成中框的正面调换,实现中框双面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及中框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外观检测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中框外观检测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中框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中框被组装成产品前需检测其表面是否存在缺陷。发明人已知的中框外观检测方式,或完全利用人工检测,工作量巨大、易出现误差、中框易被磕碰造成新的瑕疵等问题;或利用自动化设备辅以人工的形式,但这并没有完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包括:
两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其中一台用于检测中框的正面,另一台用于检测中框的反面;
中框移载机构,设置在两台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之间,包括中转载台和手抓机构;所述中转载台包括第一升降装置、翻转装置、承载板以及第一治具,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与所述手抓机构连接于机架,所述翻转装置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输出端耦接,所述承载板与所述翻转装置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治具连接于所述承载板并用于固定中框;
其中,所述手抓机构用于在其中一台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和所述中转载台之间转运中框;所述中转载台用于从其中另一台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上获取中框或者将其上的中框放置至其中另一台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所述承载板能够在所述翻转装置驱动下翻转以使中框翻面。
可选地,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其视场范围中框的图像;
移动载台,包括直线移动机构、摆动机构、旋转机构以及第二治具,所述摆动机构耦接于所述直线移动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耦接于所述摆动机构,所述第二治具连接于所述旋转机构;
其中,所述直线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摆动机构沿着第一方向进入所述视场范围;所述摆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机构在所述视场范围绕第二方向摆动;所述旋转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治具在所述视场范围内绕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轴线旋转;所述第二治具用于固定中框,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与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包括:
第一线性移动模组,用于提供所述第二方向的驱动;
第二线性移动模组,耦接于所述第一线性移动模组的输出端,用于提供所述第三方向的驱动;
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模组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治具用于在正面吸附中框,以将中框的反面暴露给所述手抓机构,以供所述手抓机构在中框反面内撑固定中框实现二次定位;
所述第二治具包括第二正检治具和第二反检治具,所述第二正检治具用于在中框反面内撑固定中框以供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检测中框的正面外观,以及所述第二反检治具用于在正面吸附中框以供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检测中框的反面外观;
其中,在所述第一治具从所述第二正检治具吸附中框并翻转后,所述手抓机构再将中框从所述第一治具转移至所述第二反检治具。
可选地,所述手抓机构包括耦接于所述机架的无杆气缸、耦接于所述无杆气缸的第二升降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输出端的手抓板以及安装于所述手抓板的第三治具;
其中,所述无杆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在两台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间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手抓板升降,所述第三治具用于固定中框。
可选地,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横梁,所述翻转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横梁的马达、连接于所述横梁的连接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板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耦接于所述马达和所述承载板。
可选地,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包括遮光罩和光源;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和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遮光罩中。
可选地,所述中框包括中板与围绕在中板边缘的边框,所述边框在中板反面一侧的高度大于在正面一侧的高度;所述第一治具适于吸附在所述中板的正面,所述第二正检治具用于在中框反面内撑固定所述边框,所述第二反检治具用于在正面吸附所述中板的正面。
可选地,每台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包括若干个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所述中转载台和所述移动载台分别包括有对应数量的所述第一治具和所述第二治具,以及所述手抓机构包括对应数量的第三治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中框检测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中框外观检测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利用两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分别检测中框的正面和中框的反面,实现双面检测;在两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之间设置中框移载机构,利用中框移载机构在两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之间传递中框;中框移载机构包括中转载台和手抓机构,中转载台包括第一升降装置、翻转装置、承载板以及第一治具,手抓机构用于在其中一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和中转载台之间转运中框;中转载台用于从其中另一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上获取中框或者将其上的中框放置至其中另一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承载板能够在翻转装置驱动下翻转以使中框翻面,使中框在经由中框移载机构转移的过程中改变自身的朝向,从正面转变为反面或者从反面转变为正面。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化地完成中框的正面调换以及双面的外观检测,减少了人工成本、人工误差以及人工操作可能造成的磕碰,提高了中框或电子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框外观检测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2为中框移载机构与中转载台相互配合的轴测示意图;
图3为中框外观检测机构第一种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4为中框外观检测机构第二种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5为中框移载机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6为中框移载机构另一角度的轴测图;
图7为移动载台一种具体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框外观检测装置所对应的中框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图8中包括:
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移动载台110、直线移动机构111、摆动机构112、旋转机构113、第二治具114、第二正检治具1141、第二反检治具1142;
中框移载机构200、中转载台210、第一升降装置211、横梁2111、翻转装置212、马达2121、连接架2122、传动机构2123、承载板213、第一治具214、手抓机构220、无杆气缸221、第二升降装置222、手抓板223、第三治具224、机架230;
中框300、中板310、边框3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介绍说明。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包括两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和中框移载机构200等部件。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设置两台,两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的其中一台用于检测中框的正面,两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的另一台用于检测中框的反面,两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分别对中框的正面和反面进行外观检测。
中框移载机构200设置在两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之间,中框移载机构200包括中转载台210和手抓机构220等结构,手抓机构220能够抓取中框300,并带动中框300做位移运动;中转载台210能够翻转中框300使中框300在正面朝上的状态与反面朝上的状态之间切换。
结合图2、图5、图6,本实用新型的中转载台210包括第一升降装置211、翻转装置212、承载板213以及第一治具214等结构。第一升降装置211与手抓机构220两者分别连接于机架230,机架230是中框移载机构200的支撑结构,对安装于机架230的部件提供相应的支撑效果。
翻转装置212与第一升降装置211的输出端耦接,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当中提到多处耦接关系的结构,并不特指某一种具体的连接形式,而是相应的两个部件之间存在连接关系,进而实现某种对应的运动,本实用新型在对应的位置对耦接的具体含义进行解释。
第一升降装置211的输出端能够实现竖向升降,进而带动翻转装置212做竖向升降位移。承载板213与翻转装置212的输出端耦接,承载板213由翻转装置212提供支撑,并由翻转装置212带动承载板213围绕转轴旋转,此处的耦接表示承载板213与翻转装置212相互转动装配。第一治具214连接于承载板213并用于固定中框300,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附图中展示的结构设置四个第一治具214,四个第一治具214共同安装于承载板213,承载板213是一平板结构,四个第一治具214共同安装于承载板213的同一表面,当承载板213翻转时,带动第一治具214同步翻转,第一治具214可以在朝上的状态与朝下的状态之间转换。第一治具214的功能是固定被检测的中框300,每个第一治具214对应固定一个中框300,使被检测的中框与第一治具214保持同步运动,被检测的中框300可以由承载板213带动同步翻转。承载板213上安装多个第一治具214,一次检测的中框300数量最大数量与第一治具214的数量相等,也可以用于检测更少数量的中框。
在检测过程中,手抓机构220用于在其中一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和中转载台210之间转运中框300,也即手抓机构220抓取中框300将其从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转移到中转载台210,或者手抓机构220抓取中框300将其从中转载台210转移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两个方向的转移过程均能够实现。中转载台210本身能够与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之间进行中框300的转移传递,具体来说,中转载台210用于从其中另一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上获取中框300或者将其上的中框300放置至其中另一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承载板213能够在翻转装置212驱动下翻转以使中框300翻面,承载板213围绕第二方向(图5中的Y方向)摆动,使中框300在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状态之间调换。
以下对中框移载机构200的运动过程进行介绍,根据手抓机构220和中转载台210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手抓机构220在前、中转载台210在后,另一种是中转载台210在前、手抓机构220在后。
对于手抓机构220在前、中转载台210在后的情况,手抓机构220从在前的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中抓取中框300,并将中框300放置到中转载台210的上表面的第一治具214,实现中框300的一次转移;中转载台210带动中框300翻转实现中框300的朝向改变,第一治具214从朝上调换为朝下,中转载台210向在后的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传递中框300,实现中框300的又一次转移;在前检测的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和在后检测的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分别用于检测中框300的不同朝向的外观。
对于中转载台210在前、手抓机构220在后的情况,中转载台210与在前检测的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相互配合,中框从在前检测的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传递到中转载台210,此时第一治具214朝向下方,实现中框300的一次转移;中转载台210带动中框翻转为朝向上方的状态完成翻面,手抓机构220抓取中框300传递到在后的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实现中框的又一次转移;在前的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和在后的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分别用于检测中框300的不同朝向的外观。
本实用新型利用中框移载机构200在前后两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之间传递中框300并实现中框300的翻面操作,利用两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分别实现中框300的正面检测与反面检测,自动化地完成中框300的正面调换,从而实现中框300双面检测。
结合图3、图4,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图未示)和移动载台110,图像采集单元所处的高度高于移动载台110所处的高度,图像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其视场范围中框300的图像,图像采集单元能够从上方向下拍摄移动载台110上放置的中框300。
移动载台110包括直线移动机构111、摆动机构112、旋转机构113以及第二治具114等结构,直线移动机构111能够沿第一方向(X)往复位移;摆动机构112耦接于直线移动机构111,此处的耦接表示摆动机构112转动装配于直线移动机构111,摆动机构112能够相对于直线移动机构111绕第二方向(Y)的轴线转动;旋转机构113耦接于摆动机构112,此处的耦接表示旋转机构113和摆动机构112相对转动装配,旋转机构113能够相对于摆动机构112发生转动。第二治具114连接于旋转机构113,旋转机构113带动第二治具114相对于摆动机构112发生转动,第二治具114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二方向(Y);第二治具114的作用是固定中框300,进而带动中框300相对于摆动机构112发生转动。
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直线移动机构111用于驱动摆动机构112沿着第一方向(X)进入视场范围,图3和图4中直线移动机构111驱动摆动机构112从左下向右上的方向移动;摆动机构112用于驱动旋转机构113在视场范围绕第二方向(Y)摆动,也即摆动机构112驱动旋转机构113围绕水平转轴旋转,使摆动机构112实现翻转,带动中框300翻转,一般情况下摆动机构112的转动范围是在其竖直朝上状态下±90度的范围内翻转。旋转机构113用于驱动第二治具114在视场范围内绕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轴线旋转,旋转机构113的转轴轴线垂直于第二方向(Y),第二治具114在旋转机构113的带动下可360度周向旋转,保证中框300和各个位置都能够被拍摄检测;第二治具114用于固定中框300,第二方向垂直与第一方向。通过摆动机构112围绕第二方向(Y)的轴线实现翻转,通过旋转机构113围绕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周向旋转,两者相互配合使得中框300外观的各个位置均有朝向上方的状态,保证各个位置都能够得到检测的机会。在检测的过程中,旋转机构113和摆动机构112可同时动作实现转动,也可分别先后动作实现转动。
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还包括第一线性移动模组和第二线性移动模组(第一线性移动模组和第二线性移动模组并未在图中展示),第一线性移动模组和第二线性移动模组能够分别提供平移驱动,且两者的驱动方向相互垂直。第一线性移动模组用于提供第二方向(Y)的平移驱动;第二线性移动模组用于提供第三方向(Z)的驱动;第二线性移动模组耦接于第一线性移动模组的输出端,这里所指的耦接为第二线性移动模组安装在第一线性移动模组的输出端,由第一线性移动模组的输出端提供第二方向(Y)的平移运动,带动第一线性移动模组实现第二方向(Y)的平移运动。
图像采集单元耦接于第二线性移动模组的输出端,此处的耦接表示图像采集单元安装于第二线性移动模组的输出端,第二线性移动模组的输出端带动图像采集单元同步位移;第二线性移动模组的输出端可实现第三方向(Z)的位移,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结合图3、图4,第一方向(X)为中框300的前进方向,第二方向(Y)为左右宽度方向,第三方向(Z)为竖直方向。
结合图3、图4,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利用第一线性移动模组和第二线性移动模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图像采集单元的左右位移和竖直位移,由于若干个第二治具114沿第二方向(Y)排列,图像采集单元沿第二方向(Y)位移可以移动到不同的中框300正上方进行检测,最少仅需要设置一个图像采集单元可实现多个中框300的外观检测。由于中框300在摆动机构112和旋转机构113的带动下实现复合运动,中框300朝向正上方的位置时刻在变化,朝向正上方位置的高度时刻在变化,而图像采集单元为定焦拍摄,通过图像采集单元在第三方向(Z)的升降位移,可以实现焦距匹配,保证图像采集单元在任意时刻得到清晰的图像。
示例性地,直线移动机构111、第一线性移动模组和第二线性移动模组可以通过气缸、电缸、电机与齿条的组合或电机与皮带的组合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来实现;摆动机构112可以通过电机驱动曲柄滑块机构、连杆或凸轮来实现;旋转机构113可以是伺服电机。值得说明的是,这这些驱动的具体实现方式并非本申请的发明点所在,这里仅是做出示意性地说明而非具体的限定。
结合图5、图6和图8,图8展示了中框300平放状态的示意结构,位于中板310以上的部分为正面,位于中板310以下的部分为反面,中板310的边缘固定于边框320的内壁,正面的深度小于反面的深度。第一治具214用于在正面吸附中框300,以将中框300的反面暴露给手抓机构220,以供手抓机构220在中框300反面内撑固定中框实现二次定位;由于中框300的正面深度较小,在固定中框300的正面时需要采用吸附的方式进行;中框300的反面深度较大,在固定中框300的反面时采用从内侧支撑边框320的方式,不仅可实现中框300的固定,还可以对中框300实现周向定位。
第二治具114包括第二正检治具1141和第二反检治具1142,第二正检治具1141用于在中框300反面内撑固定中框300以供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检测中框300的正面外观,以及第二反检治具1142用于在正面吸附中框300以供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检测中框300的反面外观;第二正检治具1141在反面内撑固定中框300时,中框的反面朝下,正面朝上,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从上向下检测中框300的正面;第二反检治具1142在正面吸附中框300时,中框的正面朝下,反面朝上,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从上向下检测中框300的反面。
本实用新型的两个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先检测正面后检测反面,在前的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的第二治具114设置为第二正检治具1141,在后的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的第二治具114设置为第二反检治具1142。在两个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进行检测时,第一治具214从第二正检治具1141吸附中框300并完成翻转后,手抓机构220再将中框从第一治具214转移至第二反检治具1142。需要注意的是,先检测正面后检测反面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手段,并不代表仅能按此顺序检测,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检测也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结合图5、图6,本实用新型的手抓机构220包括无杆气缸221、第二升降装置222、手抓板223、第三治具224等结构,无杆气缸221耦接于机架230,第二升降装置222耦接于无杆气缸221,手抓板223连接于第二升降装置222的输出端,若干个第三治具224安装于手抓板223。
无杆气缸221用于驱动第二升降装置222以及其附属结构(手抓板223、第三治具224)在两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间往复移动,也即沿第一方向(X)平移;第二升降装置22用于驱动手抓板223以及其附属结构(第三治具224)沿第三方向(Z)升降,第三治具224用于固定中框,每个第三治具224用于固定夹持或吸附固定一个中框。通过设置无杆气缸221、第二升降装置222、手抓板223、第三治具224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三治具224夹取中框300并带动中框升降及平移,完成中框的转移过程,在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的第二治具114和中转载台210的第一治具214之间传递中框300。
结合图5、图6,第一升降装置211包括横梁2111,横梁2111起到支撑作用,第一升降装置211的输出端带动横梁2111沿第三方向(Z)实现竖向升降。翻转装置212包括马达2121、连接架2122、传动机构2123等结构,其中马达2121安装于横梁2111,马达2121用于输出旋转运动;连接架2122连接于横梁2111,连接架2122和横梁2111共同装配形成一个框架结构;承载板213的两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架2122,传动机构212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耦接于马达2121的输出端和承载板213;结合图5,在传动机构2123包括两个传动轮和一条皮带,上方的传动轮安装于马达2121的输出轴,下方的传动轮安装于承载板213的其中一端,马达2121输出转动带动上方的传动轮旋转,通过皮带传动,进而带动下方的传动轮旋转,通过控制马达2121的正转和反转实现承载板213的正反翻转,进而改变中框的朝向。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包括遮光罩和光源(图中并未展示);其中,图像采集单元和光源设置在遮光罩中,利用光源增加对中框的照明,利用图像采集单元获取中框的外观图像。
结合图8,本实用新型的中框300包括中板310与围绕在中板310边缘的边框320,中板310的边缘四周固定在边框320的内壁,边框320在中板310反面一侧的高度大于在正面一侧的高度。第一治具214适于吸附在中板310的正面,第二正检治具1141用于在中框320反面内撑固定边框320,第二反检治具1142用于在正面吸附中板310的正面。第一治具214和第二反检治具1142分别设置负压吸头,连接于抽吸装置形成负压,利用负压实现对中框300的固定连接,吸附固定中框300的方式无法在周向上定位中框300。第二正检治具1141具有平行于中框300长边方向平移的滑块和平行于中框300短边方向的平移的滑块,需要固定中框300时,两组滑块分别朝向边框320的内壁移动,对边框320的内壁施加周向的作用力,不仅实现中框300的固定,还可以对中框300实现周向定位。
对于上述采用内撑固定边框的形式,利用内撑治具实现中框内撑固定,示例性地,内撑治具可以包括一个、两个或若干个受驱动的活动块,活动块张开时可以抵触至中框的边框内侧,利用张紧力形成固定效果,活动块收缩时可以将中框从内撑治具上取下。活动块可以沿平行于中框的长边方向移动,也可以沿平行于中框的短边方向移动,或者两组活动块分别沿平行于中框的长边方向和沿平行于中框的短边方向移动。在沿长边或短边移动时,活动块可以与固定块配合达到内撑效果,也可以与反向平移的活动块配合达到内撑效果。
对于上述采用吸附固定中板的形式,利用吸附治具实现中框吸附固定,吸附治具可以通过在治具上配置与负压系统连通的吸头实现,通过控制负压系统的通断实现中框的取放。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每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100包括若干个图像采集单元,中转载台210和移动载台110分别包括有对应数量的第一治具214和第二治具114,也即中转载台210设置对应数量的第一治具214,移动载台110设置对应数量的第二治具114,手抓机构220包括对应数量的第三治具224。每个图像采集单元分别对应检测其中一个中框300,在此情况下图像采集单元不需要平移运动,仅需要设置第二线性移动模组带动图像采集单元沿第三方向(Z)升降移动,调节图像采集单元与中框300之间的焦距。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中框检测设备,包括上述的中框外观检测装置,该中框检测设备可以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其中一台用于检测中框的正面,另一台用于检测中框的反面;
中框移载机构,设置在两台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之间,包括中转载台和手抓机构;所述中转载台包括第一升降装置、翻转装置、承载板以及第一治具,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与所述手抓机构连接于机架,所述翻转装置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输出端耦接,所述承载板与所述翻转装置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治具连接于所述承载板并用于固定中框;
其中,所述手抓机构用于在其中一台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和所述中转载台之间转运中框;所述中转载台用于从其中另一台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上获取中框或者将其上的中框放置至其中另一台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所述承载板能够在所述翻转装置驱动下翻转以使中框翻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其视场范围中框的图像;
移动载台,包括直线移动机构、摆动机构、旋转机构以及第二治具,所述摆动机构耦接于所述直线移动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耦接于所述摆动机构,所述第二治具连接于所述旋转机构;
其中,所述直线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摆动机构沿着第一方向进入所述视场范围;所述摆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机构在所述视场范围绕第二方向摆动;所述旋转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治具在所述视场范围内绕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轴线旋转;所述第二治具用于固定中框,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与所述第一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包括:
第一线性移动模组,用于提供所述第二方向的驱动;
第二线性移动模组,耦接于所述第一线性移动模组的输出端,用于提供第三方向的驱动;
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二线性移动模组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治具用于在正面吸附中框,以将中框的反面暴露给所述手抓机构,以供所述手抓机构在中框反面内撑固定中框实现二次定位;
所述第二治具包括第二正检治具和第二反检治具,所述第二正检治具用于在中框反面内撑固定中框以供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检测中框的正面外观,以及所述第二反检治具用于在正面吸附中框以供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检测中框的反面外观;
其中,在所述第一治具从所述第二正检治具吸附中框并翻转后,所述手抓机构再将中框从所述第一治具转移至所述第二反检治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抓机构包括耦接于所述机架的无杆气缸、耦接于所述无杆气缸的第二升降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输出端的手抓板以及安装于所述手抓板的第三治具;
其中,所述无杆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在两台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间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手抓板升降,所述第三治具用于固定中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横梁,所述翻转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横梁的马达、连接于所述横梁的连接架和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板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耦接于所述马达和所述承载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包括遮光罩和光源;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和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遮光罩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中板与围绕在中板边缘的边框,所述边框在中板反面一侧的高度大于在正面一侧的高度;所述第一治具适于吸附在所述中板的正面,所述第二正检治具用于在中框反面内撑固定所述边框,所述第二反检治具用于在正面吸附所述中板的正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台所述中框外观检测机构包括若干个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所述中转载台和所述移动载台分别包括有对应数量的所述第一治具和所述第二治具,以及所述手抓机构包括对应数量的第三治具。
10.一种中框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中框外观检测装置。
CN202222909420.4U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及中框检测设备 Active CN218823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9420.4U CN218823967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及中框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9420.4U CN218823967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及中框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3967U true CN218823967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54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9420.4U Active CN218823967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及中框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39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90889B (zh) 一种双边多工位多视点外观检测装置
CN110823905A (zh) 拍照检测装置及拍照检测方法
CN211825730U (zh) 拍照检测装置
CN218255012U (zh) 视觉检测平台
CN117309769B (zh) 多角度外观检测设备
CN218823967U (zh) 一种中框外观检测装置及中框检测设备
CN116908201A (zh) 一种多面外观检测设备及运行方法
CN112161656A (zh) 一种圆环状pcb板的光学检测系统与检测方法
CN110907465B (zh) 大平面工件外观检测系统
CN110625604A (zh) 智能拆装关节机械人
CN115032835A (zh) 背光基板的组装方法及设备
CN114264472A (zh) 用于机动车内密封圈的检测装置及组装装置
CN112255236A (zh) 一种全智能条形光源外观检测设备
CN217033657U (zh) 一种连续上下料的视觉检测装置
CN220161551U (zh) 一种用于板料拼缝自动调整的对位机构
CN220480435U (zh) 一种方形电池壳体用切割设备及其上料装置
CN212207133U (zh) 大平面工件外观检测系统
CN217576892U (zh) 一种手机配件双线送料机构
CN218213788U (zh) 一种双面自动对位led半自动曝光机
CN216736305U (zh) 高速晶体转移装置
CN115816396B (zh) 一种三维轴承生产操作平台
CN220094428U (zh) 服务器机箱自动翻转装置
CN214398722U (zh) 一种收料装置及镜头组装设备
TWI764675B (zh) 翻轉裝置、翻轉方法、檢測設備及檢測方法
CN218968078U (zh) 同步翻转装置和翻转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