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1124U - 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1124U
CN218821124U CN202222967971.6U CN202222967971U CN218821124U CN 218821124 U CN218821124 U CN 218821124U CN 202222967971 U CN202222967971 U CN 202222967971U CN 218821124 U CN218821124 U CN 218821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expansion valve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679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天越
邢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ke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ke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ke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ke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679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11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1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11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翅片换热器、经济器、壳管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通过管道与壳管式换热器连接,壳管式换热器通过管道与第一电子膨胀阀连接,第一电子膨胀阀通过管道与经济器连接;四通换向阀通过管道与翅片换热器连接,翅片换热器通过管道与第二电子膨胀阀连接,第二电子膨胀阀通过管道与经济器连接;压缩机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气液分离器通过管道与四通换向阀连接,四通换向阀通过管道与压缩机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该系统按照工况变化改变顺流或逆流,上游或下游的取液方式,使补气增焓系统能力达到最优。

Description

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
背景技术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对应蒸发压力降低,吸气比容增加,从而压缩比增大,排气温度上升;排气温度过高将会导致压缩机损坏、制冷剂变质、系统制冷能力下降等后果。现有冷媒系统为减小低温工况下的排温多采用补气增焓循环回路,其使用带喷射口的压缩机与四通阀、冷凝器、经济器、膨胀阀、蒸发器相连组成。将经济器进口(或出口)主路的部分冷媒引入辅助膨胀阀中节流降压;随后送至经济器,吸热主路冷媒的热量蒸发为气态,并进入压缩机补气口与压缩机中制冷剂混合后压缩,从而有效降低排气温度;主路冷媒热量被吸收后,过冷度增大,提高了系统制冷量。
但目前使用补气增焓循环的低温机组,基本上使用一个主路膨胀阀与辅路膨胀阀,并采用多个单向阀并联来控制冷媒在制冷或制热工况下正向流过膨胀阀,此种布置方法管路安装复杂,各铜管配件之间的焊点多且密集,泄露的风险大大增加;且使用一个辅路膨胀阀即仅采用上游取液或下游取液一种辅路取液方式,对低环温工况下排温的降低存在一定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减少了铜配件之间的焊点,使铜管路的安装简单化;通过工况变化对膨胀阀和取液方式进行控制,使系统更加灵活,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翅片换热器、经济器、壳管式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
四通换向阀通过管道与壳管式换热器连接,壳管式换热器通过管道与第一电子膨胀阀连接,第一电子膨胀阀通过管道与经济器连接;
四通换向阀通过管道与翅片换热器连接,翅片换热器通过管道与第二电子膨胀阀连接,第二电子膨胀阀通过管道与经济器连接;
压缩机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气液分离器通过管道与四通换向阀连接,四通换向阀通过管道与压缩机连接。
第一电膨胀阀的两端并联有第一单向阀;第二电子膨胀阀的两端并联有第二单向阀。
本装置取代多个并联单向阀连接一个主路电子膨胀阀的方式,采用双主路电子膨胀阀分别与一个单向阀并联的方式,减少了焊接的难度与泄露风险,同时保证无论在制冷与制热时冷媒均为正向过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膨胀阀与壳管式换热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有平衡罐。
进一步的,经济器与平衡罐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铜过滤器,翅片换热器与经济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铜过滤器。
进一步的,经济器通过管道连接有辅路电子膨胀阀,辅路电子膨胀阀分别通过两个支路管道并联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本装置使用两个电磁阀并联后与一个辅路电子膨胀阀连接,控制系统随着工况变化,进行上游取液或下游取液。
进一步的,第一电磁阀所在的支路管道与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经济器之间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电磁阀所在的支路管道与第二铜过滤器和经济器之间的管道连接。在制冷工况时,使用主路第一电子膨胀阀,按照顺流上游取液方式进行循环;作为改进,在环境温度为0~-15℃的制热工况时,使用主路第二电子膨胀阀,按照逆流上游取液方式进行循环;在环境温度为-15℃~-30℃的制热工况时,使用主路第二电子膨胀阀,按照逆流下游取液方式进行循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使用了双主阀并联一个单向阀的形式,保证冷媒无论在制冷或制热工况下均可正向通阀,同时减少了冷媒管路的焊点,使泄露风险大大降低;采用两个电磁阀并联辅路电子膨胀阀的形式,使系统可以按照工况变化改变顺流或逆流,上游或下游的取液方式,使补气增焓系统能力达到最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总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制冷工况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0~-15℃环温制热工况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15℃~-30℃环温制热工况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翅片换热器;2.1、第一电子膨胀阀;2.2、第二电子膨胀阀;3.1、第一单向阀;3.2、第二单向阀;4.1、第一铜过滤器;4.2、第二铜过滤器;5.1、第一电磁阀;5.2、第二电磁阀;6、辅路电子膨胀阀;7、经济器;8、平衡罐;9、壳管式换热器;10、气液分离器;11、压缩机;12、四通换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总图;其中主路第一电子膨胀阀2.1与主路第二电子膨胀阀2.2,分别与第一单向阀3.1和第二单向阀3.2并联,分别作为制冷主阀与制热主阀使用;第一电磁阀5.1与第二电磁阀5.2为两个电磁阀,将其与辅路电子膨胀阀6并联构成辅路循环为压缩机11补气,达到降低排气温度的目的。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制冷工况下的系统流程图,此时系统为顺流上游取液。制冷剂在翅片换热器1(冷凝器)中散热冷凝为液态后经过第二单向阀3.2送入经济器7中,在此过程中第二电磁阀5.2将进入经济器前的部分主路制冷剂引入辅路电子膨胀阀6节流,后送入经济器7与主路制冷剂呈顺流形式吸收其热量成气态,通过补气口送入压缩机11;主路制冷剂在经济器7中被吸收热量后,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进一步节流,成过冷气液两相状态送至壳管式换热器9(蒸发器)中蒸发吸热,随后经四通换向阀进入气液分离器10中将液态冷媒过滤,后送至压缩机11与补气口吸入的辅路制冷剂混合后压缩为过热气态并送至翅片换热器1中冷凝散热。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0~-15℃环温制热工况流程图,此时系统为逆流上游取液。制冷剂在壳管式换热器9(冷凝器)中散热冷凝为液态后经过第一单向阀3.1送入经济器7中,同时第一电磁阀5.1将进入经济器前的部分主路制冷剂引入辅路电子膨胀阀6节流,并送入经济器7中与主路制冷剂呈逆流形式吸收其热量成气态,此时主路制冷剂与辅路制冷剂在经济器7通过补气口送入压缩机11;主路制冷剂在经济器7中被吸收热量后,经过第二电子膨胀阀2.2进一步节流,成过冷气液两相状态送至翅片式换热器1(蒸发器)中蒸发吸热,随后经四通换向阀12进入气液分离器10中将液态冷媒过滤,后送至压缩机11与补气口吸入的辅路制冷剂混合后压缩为过热气态并送至壳管式换热器9中冷凝散热。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15℃~-30℃环温制热工况流程图,此时系统为逆流下游取液。制冷剂在壳管式换热器9(冷凝器)中散热冷凝为液态后经过第一单向阀3.1送入经济器7中吸收冷量,第二电磁阀5.2将经济器1出口被冷却的制冷剂引入辅助电子膨胀阀6中进一步节流后送回经济器7中与主路制冷剂呈逆流形式吸收其热量,并完全气化送至压缩机11中;主路制冷剂在经济器中被吸收热量后,成过冷气液两相状态送至翅片式换热器1(蒸发器)中蒸发吸热,随后经四通换向阀12进入气液分离器10中将液态冷媒过滤,后送至压缩机11与补气口吸入的辅路制冷剂混合后压缩为过热气态并送至壳管式换热器9中冷凝散热。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使用了双主阀分别并联一个单向阀的形式,保证冷媒无论在制冷或制热工况下均可正向通阀,同时减少了冷媒管路的焊点,使泄露风险大大降低;采用两个电磁阀并联辅路电子膨胀阀的形式,使系统可以按照工况变化改变顺流或逆流,上游或下游的取液方式,使补气增焓系统能力达到最优。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并不仅限于上述实例。本实用新型允许在权利范围内对结构进行其他变动,具体实施方式应按附图对实用新型的流程、构造以及权利要求进行详细说明,实例须与本实用新型意图解决的相关问题相一致。

Claims (7)

1.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1)、四通换向阀(12)、翅片换热器(1)、经济器(7)、壳管式换热器(9)、气液分离器(10)、第一电子膨胀阀(2.1)、第二电子膨胀阀(2.2);
四通换向阀(12)通过管道与壳管式换热器(9)连接,壳管式换热器(9)通过管道与第一电子膨胀阀(2.1)连接,第一电子膨胀阀(2.1)通过管道与经济器(7)连接;
四通换向阀(12)通过管道与翅片换热器(1)连接,翅片换热器(1)通过管道与第二电子膨胀阀(2.2)连接,第二电子膨胀阀(2.2)通过管道与经济器(7)连接;
压缩机(11)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器(10)连接,气液分离器(10)通过管道与四通换向阀(12)连接,四通换向阀(12)通过管道与压缩机(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膨胀阀的两端并联有第一单向阀(3.1);第二电子膨胀阀(2.2)的两端并联有第二单向阀(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与壳管式换热器(9)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有平衡罐(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经济器(7)与平衡罐(8)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铜过滤器(4.1),翅片换热器(1)与经济器(7)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铜过滤器(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经济器(7)通过管道连接有辅路电子膨胀阀(6),辅路电子膨胀阀(6)分别通过两个支路管道并联有第一电磁阀(5.1)和第二电磁阀(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电磁阀(5.1)所在的支路管道与第一电子膨胀阀(2.1)和经济器(7)之间管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电磁阀(5.2)所在的支路管道与第二铜过滤器(4.2)和经济器(7)之间的管道连接。
CN202222967971.6U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 Active CN218821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7971.6U CN218821124U (zh)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7971.6U CN218821124U (zh)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1124U true CN218821124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4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67971.6U Active CN218821124U (zh)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11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939186T3 (es) Sistema de acondicionador de aire
WO2019091241A1 (zh)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US20180306473A1 (en) Heat Pump Unit Control System
CN101329124A (zh) 空调的二次节流再冷却装置
CN113654132B (zh) 热泵机组
CN111623553A (zh) 热泵系统
WO2021213548A1 (zh) 换热设备、热水器和空调
CN112432255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2901796U (zh) 一种蒸发冷却式热泵空调系统
CN218821124U (zh) 一种低温机组补气增焓系统
CN215638160U (zh) 一种空调换热系统、空调器
CN215675710U (zh) 一种热回收型分体式空调器
CN208871925U (zh) 一种带回热功能的储液罐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18936733U (zh) 中间冷媒先冷却后蒸发的补气增焓储能热管理装置
CN220489436U (zh) 一种变频满液式风冷螺杆机组
CN220103448U (zh) 换热系统和换热设备
CN217504034U (zh) 一种双级evi低温热泵
CN219014700U (zh) 中间冷媒直接蒸发的补气增焓储能热管理装置
CN219934755U (zh) 一种双系统换热器和烘干机
CN220417715U (zh) 一种低温活塞并联压缩冷凝机组
CN218895549U (zh) 使用闪蒸罐中间换热的储能热管理装置
CN220771422U (zh) 一种可控喷液的低温活塞并联压缩冷凝机组
CN215637633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7503981U (zh) 一种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
CN218884331U (zh) 一种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