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4100B - 单制冷剂回路、多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单制冷剂回路、多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4100B
CN105004100B CN201510430194.3A CN201510430194A CN105004100B CN 105004100 B CN105004100 B CN 105004100B CN 201510430194 A CN201510430194 A CN 201510430194A CN 105004100 B CN105004100 B CN 1050041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evaporator
low
evaporating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301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4100A (zh
Inventor
张春路
曹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4301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041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04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4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4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4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制冷剂回路、多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节流装置、放热工质连接管及制冷剂连接管,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的制冷剂通道及压缩机通过制冷剂连接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制冷剂在循环回路上以不同形态循环流动,放热工质连接管与蒸发器的放热工质通道连接,放热工质通过蒸发器冷却,蒸发器同时适应多个蒸发压力,压缩机同时适应多个吸气压力,蒸发器适应蒸发压力的个数与压缩机适应吸气压力的个数相等,节流装置设置个数与蒸发压力及吸气压力个数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单回路制冷系统中实现多吸气压力,减小压缩机功耗,从而提高蒸气压缩式制冷/热泵系统的效率。

Description

单制冷剂回路、多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制冷剂回路、多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蒸气压缩循环的制冷/热泵系统在空调器、冷藏冷冻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尤其是热泵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节能措施。
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主要结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其工作过程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例如氟利昂),首先在蒸发器中从低温热源吸热并气化成低压蒸气,低温热源的放热工质(例如空气和水)被冷却。然后制冷剂气体在压缩机内全部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该高温高压气体在冷凝器内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释放热量给高温热源。最后再经节流元件(如毛细管、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等)节流成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如此,完成一个蒸气压缩制冷/热泵循环。
蒸发器为了能够从放热工质中充分吸热,制冷剂需被节流至一个较低的蒸发压力,维持在较低的蒸发温度。在冷凝压力一定的条件下,蒸发温度越低,压缩机的压比和功耗越高,系统效率越差。目前,单制冷剂回路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压缩机只提供一个吸气压力,对应的只有一个蒸发温度。
但是某些情况下,如果压缩机能够提供多个吸气压力,形成多个蒸发温度,可以提高制冷/热泵系统的效率。
例如家庭中常见的直膨式蒸气压缩空调器,夏季标准工况下为了保证表冷器拥有良好的除湿能力,系统的蒸发温度约在8℃。如果使用多个蒸发器,每个蒸发器有不同的蒸发温度,且蒸发温度间具备一定的温度梯度,并按逆流冷却顺序串联蒸发器,处理空气,系统的效率能提高约5.6%。
再例如,地源热泵系统也通过设置多级不同蒸发温度的蒸发器,并按特定顺序串联蒸发器,与地下水换热,可以提高系统的制热效率。
以上两个案例中,系统节能的原因在于,在单吸气压力系统中所有制冷剂从蒸发器出来后,均以较低的吸气压力被压缩机吸入,然后再以同一压力排出,压缩机压比大。在压缩机排气压力一定的前提下,提高部分制冷剂的蒸发和吸气压力,可以降低该部分制冷剂被压缩的耗功,提高系统效率。
目前存在的两级压缩中间冷却制冷/热泵系统,其压缩机也存在两个吸入压力。两个吸气压力分别对应系统的蒸发压力(经蒸发器)和中间压力(经中间冷却器或节能器/过冷器/汽液分离器)。其中,部分制冷剂被节流至中间压力,在中间冷却器中与冷凝器出口的制冷剂换热,增加后者的过冷度,提高单位制冷量。或将制冷剂全部节流至中间压力,再通过气液分离器蒸发部分制冷剂,提高剩余液体制冷剂的制冷量。但无论采用中间冷却器或气液分离器,其实质均为系统内制冷剂与制冷剂之间的热质交换。
两级压缩中间冷却制冷/热泵系统虽然对系统效率有所提升,但是其管路非常复杂,而且增加了中间冷却器等辅件,制造成本大大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增加单制冷剂回路中压缩机吸气压力的数量,提高部分制冷剂的蒸发压力,从而减小蒸气压缩制冷/热泵压缩机功耗,提高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的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单制冷剂回路、多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节流装置、放热工质连接管及制冷剂连接管,所述的蒸发器包括制冷剂通道和放热工质通道,所述的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的制冷剂通道及压缩机通过制冷剂连接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制冷剂在循环回路上以不同形态循环流动,所述的放热工质连接管与蒸发器的放热工质通道连接,放热工质通过蒸发器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同时适应多个蒸发压力,所述的压缩机同时适应多个吸气压力,所述的蒸发器适应蒸发压力的个数与压缩机适应吸气压力的个数相等,所述的节流装置设置个数与蒸发压力及吸气压力个数相等。
下文技术方案和实施例中均以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单制冷剂回路中吸气压力的数量是非限定的,通过增减单一压缩机吸气压力的数量,或增减并联压缩机的数量,或增减串联压缩机的数量,来改变单制冷剂回路中吸气压力或蒸发压力的数量,均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畴之内。
对于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此时,所述的压缩机包括两个对应不同吸气压力的吸气口;所述的蒸发器包括两条分别对应不同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所述的节流装置设置两个,分别为低压节流装置与高压节流装置。
压缩机设置有两种实现方式:
压缩机设置的第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的压缩机由低吸气压力压缩机和高吸气压力压缩机组成,且低吸气压力压缩机和高吸气压力压缩机采用并联设置,低吸气压力压缩机与高吸气压力压缩机的吸气口分别与蒸发器的两个不同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连通,低吸气压力压缩机与高吸气压力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与冷凝器连通;或者,
所述的压缩机由低吸气压力压缩机和高吸气压力压缩机组成,且低吸气压力压缩机和高吸气压力压缩机采用串联设置,低吸气压力压缩机的吸气口与蒸发器较低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连通,高吸气压力压缩机的吸气口同时与低吸气压力压缩机的排气口及蒸发器较高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连通,高吸气压力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器连通。
压缩机设置的第二种实现方式:
所述的压缩机为一个单独的双吸气压力压缩机,此时,所述的双吸气压力压缩机吸气口分别与蒸发器的两个不同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连通,排气口与冷凝器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双吸气压力压缩机特征为压缩机单个或多个气缸只有一个排气压力,但具备两个不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压缩机,例如往复式双吸气压力压缩机,螺杆式双吸气压力压缩机,滚动转子式双吸气压力压缩机,涡旋式双吸气压力压缩机等。
蒸发器设置有两种实现方式:
蒸发器设置的第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的蒸发器为一个单独的双蒸发压力蒸发器,其含有两条分别对应不同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且两条分别对应不同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的入口分别与两个节流装置连通,出口分别与压缩机两个对应不同吸气压力的吸气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双蒸发压力蒸发器为在同一换热器,存在两条互不连通的通道,其中两条通道内为不同蒸发压力的制冷剂。
蒸发器设置的第二种实现方式:
所述的蒸发器由并联设置的低蒸发压力蒸发器和高蒸发压力蒸发器组成,此时,低蒸发压力蒸发器与高蒸发压力蒸发器的入口分别与两个节流装置连通,低蒸发压力蒸发器与高蒸发压力蒸发器的出口分别与压缩机两个对应不同吸气压力的吸气口连通。
所述的高蒸发压力蒸发器特征为,具备制冷剂通道和放热工质通道。高蒸发压力蒸发器制冷剂通道一端经制冷剂连接管与高压节流装置出口相连通,另一端经制冷剂连接管与高吸气压力压缩机吸气口(或双吸气压力压缩机高压吸气口)相连通。所述的高蒸发压力蒸发器放热工质通道出口经放热工质连接管与低蒸发压力蒸发器放热工质通道入口连通。
所述的低蒸发压力蒸发器特征为,具备制冷剂通道和放热工质通道。所述的低蒸发压力蒸发器制冷剂通道一端经制冷剂连接管与低压节流装置出口相连通,另一端经制冷剂连接管与低吸气压力压缩机吸气口(或双吸气压力压缩机低压吸气口)相连通。所述的低蒸发压力蒸发器放热工质通道入口经放热工质连接管与高蒸发压力蒸发器放热工质通道出口连通。
低压节流装置与高压节流装置采用两种连接方式:
第一种连接方式:所述的低压节流装置与高压节流装置采用串联方式连接,此时,所述的高压节流装置入口与冷凝器连通,出口与低压节流装置的入口及蒸发器较高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连通,所述的低压节流装置的出口与蒸发器较低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连通。
第二种连接方式:所述的低压节流装置与高压节流装置采用并联方式连接,低压节流装置与高压节流装置的入口分别与冷凝器连通,出口分别与蒸发器的两条分别对应不同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连通。
所述的高压节流装置和低压节流装置可以为毛细管,短管和电子膨胀阀等制冷系统节流装置。
所述的放热工质通过蒸发器的多个放热工质通道连续被冷却,或,蒸发器的多个制冷剂通道分别冷却一路独立的放热工质。
所述的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其工作过程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例如氟利昂),首先在冷凝器中液化成高压液体。然后制冷剂液体经节流装置,温度下降并分为两路分别进入高蒸发压力蒸发器和低蒸发压力蒸发器(或双蒸发压力蒸发器)。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吸热蒸发,成为制冷剂气体,并冷却换热器管另一侧的放热工质。最后气化的制冷剂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蒸气,回到冷凝器中。如此,完成一个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循环。放热工质按照先与蒸发温度较高的蒸发器换热,再与蒸发温度较低的蒸发器换热的顺序,依次与蒸发器内的制冷剂换热。
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是一种在一个循环回路中,有两个不同压缩机吸气压力,两个不同蒸发压力,但只有唯一冷凝压力的制冷/热泵系统。所述的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中,蒸发器数量是非限定的。根据实际需要,将不同蒸发压力的蒸发器合并为一台多通道蒸发器,或并联多台蒸发压力相同的蒸发器,或并联多台多通道蒸发器,但没有改变吸气压力数量的制冷/热泵系统,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畴之内。
优选的,在被冷却的放热工质换热前增加热回收装置对被冷却的工质进行预热,或在循环回路中增加储液器,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等制冷/热泵辅助设备,或采用一些已有的制冷/热泵系统改进措施。
使用适用于简单蒸气压缩制冷/热泵循环(单制冷剂回路内压缩机只提供唯一吸气压力,且循环内只存在唯一蒸发压力和唯一冷凝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循环)提高系统能效和稳定性的措施或增减相关设备对本发明进行的改进,不能视为对本发明做出实质性改进,故均属于本专利保护范畴内。
如果某系统内存在多个制冷剂回路,任一制冷剂回路使用本发明所述的多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循环,则该系统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本发明与两级压缩中间冷却制冷/热泵系统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1.系统的主要结构不同。两级压缩中间冷却制冷/热泵系统需要中间冷却器或气液分离器。本发明没有中间冷却器或气液分离器,但本发明的特征是有多个不同制冷剂蒸发压力的蒸发器或有多个不同制冷剂蒸发压力的多通道蒸发器。
2.制冷剂是否完全进入蒸发器,与吸热工质(或称低温热源)换热。两级压缩中间冷却的制冷/热泵系统在单次循环中部分制冷剂并未进入蒸发器,而是通过中间冷却器或气液分离器后直接回到压缩机。本发明中,在单次循环内,从冷凝器流出的所有制冷剂经节流后均进入蒸发器,与吸热工质换热。
3.设置多个吸气压力的作用不同。两级压缩中间冷却制冷/热泵系统中,设置较高的吸气压力是为了提高循环的单位制冷量。本发明中,压缩机的两个吸气压力分别对应常规制冷/热泵循环的蒸发压力和一个较高的蒸发压力,形成第二个较高的蒸发温度,使其高于变温放热工质的最低温度、但低于放热工质的中间温度。蒸发器中较低的常规蒸发温度区域负责与变温吸放热工质的低温部分(中间温度以下)进行热交换;而较高的蒸发温度区域负责与变温吸热工质的高温部分(中间温度以上)进行热交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部分制冷剂的吸气压力,降低压缩机的耗功,提高系统效率。
两级压缩中间冷却制冷/热泵系统与本发明相比,两者对于系统效率的提升比例相近,但前者管路非常复杂,而且增加了中间冷却器等辅件,制造成本大大提高。而且本发明实现比较简单,实用性强,还可以通过增加吸气压力的数量进一步提高系统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适用于两级压缩中间冷却的制冷/热泵系统的中间补气型两级压缩机同样适用于本发明,但需要重新设计以适应吸入压力的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节能效果显著,仿真结果显示,双蒸发温度制冷空调器较单蒸发温度制冷空调器效率提高5.6%;
2.具备广泛的适用性,利用本发明可以提高各类制冷/热泵系统的效率,例如各类直膨式蒸气压缩式空调器,水冷制冷/热泵机组,地源热泵系统,冷藏冷冻系统等;
3.可实施性好,系统管路没有大量增加,而且通过双通道蒸发器和双吸气压力压缩机,可以进一步简化管路,实施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及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及流程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及流程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的结构及流程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5的结构及流程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6的结构及流程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7的结构及流程示意图。
图中,1为冷凝器,2为高吸气压力压缩机,3为低吸气压力压缩机,4为双吸气压力压缩机,5为低蒸发压力蒸发器,6为高蒸发压力蒸发器,7为双蒸发压力蒸发器,8为低压节流装置,9为高压节流装置,10,11,12,23,24为放热工质连接管,其余为制冷剂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使用双吸气压力压缩机,两台蒸发器,且节流装置串联的,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结构和流程如图1所示,其主要结构包括冷凝器1,双吸气压力压缩机4,低蒸发压力蒸发器5,高蒸发压力蒸发器6,低压节流装置8,高压节流装置9,放热工质连接管10,11,12,制冷剂连接管13,14,15,16,17,18,19,20。
其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除放热工质连接管外,系统中充有制冷剂(例如氟利昂)。首先从双吸气压力压缩机4中排出的制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1中向高温热源放热,并冷凝成液体。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制冷剂连接管15,高压节流装置9,节流成低温液态制冷剂。之后,部分制冷剂经制冷剂连接管16,20,进入高蒸发压力蒸发器,冷却来自放热工质连接管10的放热工质。另一部分制冷剂经制冷剂连接管16,17,进入低压节流装置8,节流成为温度更低的低压制冷剂液体(或气液混合状态),再经制冷剂连接管18进入低蒸发压力蒸发器5,进一步冷却经放热工质连接管11进入的放热工质。制冷剂在两台蒸发器中吸热蒸发成为制冷剂蒸气。来自低蒸发压力蒸发器5的制冷剂蒸气经制冷剂连接管13,从双吸气压力压缩机4的低压吸气管吸入。来自高蒸发压力蒸发器6的制冷剂蒸气经制冷剂连接管19,从双吸气压力压缩机4的高压吸气管吸入。制冷剂蒸气在双吸气压力压缩机4中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重新进入冷凝器1。如此完成一个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循环。放热工质经放热工质连接管10进入高蒸发压力蒸发器6被初步冷却,再经放热工质连接管11进入低蒸发压力蒸发器5被进一步冷却。被冷却的放热工质最后经放热工质连接管12排出。
实施例2
使用双吸气压力压缩机,两台蒸发器,且节流装置并联的,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结构和流程如图2所示。相比于实施例1,仅节流装置的连接方式发生了改变。从冷凝器1中流出的高压制冷剂液体,一部分经制冷剂连接管15,19进入高压节流装置9,节流成为低温制冷剂后再经制冷剂连接管20进入高蒸发压力蒸发器6。剩余制冷剂经制冷剂连接管15,16进入低压节流装置8,节流成为低温制冷剂后再经制冷剂连接管17进入低蒸发压力蒸发器5。
实施例3
使用两台压缩机(并联),两台蒸发器,且节流装置串联的,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结构和流程如图3所示。相比于实施例1,仅将双吸气压力压缩机更换为高吸气压力压缩机2,低吸气压力压缩机3。从低蒸发压力蒸发器5中排出的制冷剂蒸气,经制冷剂连接管13,被吸入低吸气压力压缩机3。从高蒸发压力蒸发器6中排出的制冷剂蒸气,经制冷剂连接管19,被吸入高吸气压力压缩机2。在高吸气压力压缩机2、低吸气压力压缩机3中分别被压缩至同一冷凝压力的制冷剂蒸气,分别经制冷剂连接管20,15和制冷剂连接管14,15进入冷凝器1。
实施例4
使用两台压缩机(并联),两台蒸发器,且节流装置并联的,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结构和流程如图4所示。实施例4相比于实施例3的变化,类似于实施例2相比于实施例1的变化。
实施例5
使用两台压缩机(串联),两台蒸发器,且节流装置串联的,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结构和流程如图5所示。实施例5相比于实施例3,低吸气压力压缩机3和高吸气压力压缩机2的连接方式发生了改变,将低吸气压力压缩机3和高吸气压力压缩机2改为串联方式,相应的制冷剂连接管也做了调整。从低蒸发压力蒸发器5中出来的制冷剂蒸气,经制冷剂连接管13,进入低吸气压力压缩机3。低吸气压力压缩机3的排气压力与高蒸发压力蒸发器6的制冷剂饱和蒸发压力相同。低吸气压力压缩机3排出的制冷剂经制冷剂连接管14与高蒸发压力蒸发器6排出的制冷剂蒸气经制冷剂连接管22混合后,经制冷剂连接管15,进入高吸气压力压缩机2。高吸气压力压缩机2的排气口经连接管16与冷凝器1制冷剂流路相连。实施例4也可做类似变化,将并联的压缩机串联。
实施例6
使用双吸气压力压缩机,一台蒸发器,且节流装置串联的,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结构和流程如图6所示。相比于实施例1,仅将两台蒸发器,合并为一台双蒸发压力蒸发器7。双蒸发压力蒸发器7中两条制冷剂通道,分别对应高、低蒸发压力。冷凝后的高压制冷剂液体,经高压节流装置9节流后,分流成为两部分,一部分制冷剂经制冷剂连接管16,20进入高蒸发压力通道,剩余制冷剂经制冷剂连接管17,低压节流装置8,制冷剂连接管18进入低蒸发压力通道。放热工质从放热工质连接管12进入双蒸发压力蒸发器7,被冷却后从放热工质连接管10离开。实施例2,3,4,5均可做类似变化,将各实施例中的两台蒸发器合并为一台双蒸发压力蒸发器即可。
实施例7
使用双吸气压力压缩机,两台蒸发器(含两路独立放热工质),且节流装置串联的,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结构和流程如图7所示。相比于实施例1,两台蒸发器分别对一路独立的放热工质进行冷却。一路放热工质经放热工质连接管10进入高蒸发压力蒸发器6,从放热工质连接管12离开。另一路放热工质经放热工质连接管23进入低蒸发压力蒸发器5,从放热工质连接管24离开。实施例2,3,4,5均可做类似变化,两台蒸发器分别冷却一路独立的放热工质。该设计尤其适用于,需要提供不同供水温度的冷冻水机组等装置。
上述实施例中未完整展示经过蒸发器的放热工质循环和经过冷凝器的吸热工质循环的动力装置和管路。吸/放热工质循环的动力装置可根据吸/放热工质的种类合理选择,气态吸/放热工质可选用风机,液态吸/放热工质可选用液体泵。对吸/放热工质循环的管路和辅助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设计。在不更改放热工质连接管10,11,12,23,24连接顺序的条件下,选用不同的吸/放热工质循环动力装置或设计不同的吸/放热工质循环管路,均不能视为对本发明进行了实质性改进,应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以上实施例中均以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为例进行说明的。但单制冷剂回路中吸气压力的数量是非限定的,通过增减单一压缩机吸气压力的数量,或增减并联压缩机的数量,或增减串联压缩机的数量,来改变单制冷剂回路中吸气压力或蒸发压力的数量,均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畴之内。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节流装置、放热工质连接管及制冷剂连接管,所述的蒸发器包括制冷剂通道和放热工质通道,所述的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的制冷剂通道及压缩机通过制冷剂连接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制冷剂在循环回路上以不同形态循环流动,所述的放热工质连接管与蒸发器的放热工质通道连接,放热工质通过蒸发器冷却,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同时适应两个蒸发压力,所述的压缩机同时适应两个吸气压力,所述的压缩机包括两个对应不同吸气压力的吸气口;所述的节流装置设置两个,分别为低压节流装置与高压节流装置;
所述的蒸发器由并联设置的低蒸发压力蒸发器和高蒸发压力蒸发器组成,低蒸发压力蒸发器与高蒸发压力蒸发器的入口分别与两个节流装置连通,低蒸发压力蒸发器与高蒸发压力蒸发器的出口分别与压缩机两个对应不同吸气压力的吸气口连通,
所述的高蒸发压力蒸发器具备制冷剂通道和放热工质通道,高蒸发压力蒸发器制冷剂通道一端经制冷剂连接管与高压节流装置出口相连通,另一端经制冷剂连接管与高吸气压力压缩机吸气口或双吸气压力压缩机高压吸气口相连通,所述的高蒸发压力蒸发器放热工质通道出口经放热工质连接管与低蒸发压力蒸发器放热工质通道入口连通,
所述的低蒸发压力蒸发器具备制冷剂通道和放热工质通道,所述的低蒸发压力蒸发器制冷剂通道一端经制冷剂连接管与低压节流装置出口相连通,另一端经制冷剂连接管与低吸气压力压缩机吸气口或双吸气压力压缩机低压吸气口相连通,所述的低蒸发压力蒸发器放热工质通道入口经放热工质连接管与高蒸发压力蒸发器放热工质通道出口连通;
所述的放热工质通过蒸发器的多个放热工质通道连续被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机为一个单独的双吸气压力压缩机,此时,
所述的双吸气压力压缩机吸气口分别与蒸发器的两个不同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连通,排气口与冷凝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机由低吸气压力压缩机和高吸气压力压缩机组成,且低吸气压力压缩机和高吸气压力压缩机采用并联设置,低吸气压力压缩机与高吸气压力压缩机的吸气口分别与蒸发器的两个不同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连通,低吸气压力压缩机与高吸气压力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与冷凝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机由低吸气压力压缩机和高吸气压力压缩机组成,且低吸气压力压缩机和高吸气压力压缩机采用串联设置,低吸气压力压缩机的吸气口与蒸发器较低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连通,高吸气压力压缩机的吸气口同时与低吸气压力压缩机的排气口及蒸发器较高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连通,高吸气压力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制冷剂回路、双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压节流装置与高压节流装置采用串联方式连接,此时,所述的高压节流装置入口与冷凝器连通,出口与低压节流装置的入口及蒸发器较高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连通,所述的低压节流装置的出口与蒸发器较低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连通;或,
所述的低压节流装置与高压节流装置采用并联方式连接,低压节流装置与高压节流装置的入口分别与冷凝器连通,出口分别与蒸发器的两条分别对应不同蒸发压力的制冷剂通道连通。
CN201510430194.3A 2015-07-21 2015-07-21 单制冷剂回路、多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 Active CN105004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30194.3A CN105004100B (zh) 2015-07-21 2015-07-21 单制冷剂回路、多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30194.3A CN105004100B (zh) 2015-07-21 2015-07-21 单制冷剂回路、多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4100A CN105004100A (zh) 2015-10-28
CN105004100B true CN105004100B (zh) 2018-06-26

Family

ID=54376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30194.3A Active CN105004100B (zh) 2015-07-21 2015-07-21 单制冷剂回路、多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041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6326A (zh) * 2017-05-24 2017-08-11 苟仲武 一种利用射流负压的双温压缩式热泵工作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8151357A (zh) * 2017-11-29 2018-06-12 卡诺冷暖(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式制冷循环方法及其装置
WO2020248589A1 (zh) * 2019-06-14 2020-12-17 李华玉 逆向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WO2020248588A1 (zh) * 2019-06-14 2020-12-17 李华玉 逆向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CN110296565A (zh) * 2019-07-19 2019-10-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双蒸发温度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56283B (zh) * 2019-07-31 2022-07-0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
CN110617655A (zh) * 2019-09-23 2019-12-27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超低温环境室用两级搭配制冷系统
WO2023155330A1 (zh) * 2022-02-18 2023-08-24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16222008A (zh) * 2022-12-30 2023-06-06 广州智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站自动控制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7890A (en) * 1978-04-03 1979-10-10 Pet Inc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suction pressure control
CN1098184A (zh) * 1993-07-24 1995-02-01 邓永林 一拖n分体式空调器
CN101532742A (zh) * 2009-04-23 2009-09-16 福州市仓山区宇泓空调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并联式差温蒸发冷(热)水机组
CN102062496A (zh) * 2009-11-18 2011-05-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泵
CN102187165A (zh) * 2009-05-14 2011-09-14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多蒸发系统
CN202145061U (zh) * 2011-06-16 2012-02-15 浙江国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压缩机并联水冷冷水机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75919B2 (ja) * 2011-09-30 2013-12-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7890A (en) * 1978-04-03 1979-10-10 Pet Inc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suction pressure control
CN1098184A (zh) * 1993-07-24 1995-02-01 邓永林 一拖n分体式空调器
CN101532742A (zh) * 2009-04-23 2009-09-16 福州市仓山区宇泓空调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并联式差温蒸发冷(热)水机组
CN102187165A (zh) * 2009-05-14 2011-09-14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多蒸发系统
CN102062496A (zh) * 2009-11-18 2011-05-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泵
CN202145061U (zh) * 2011-06-16 2012-02-15 浙江国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压缩机并联水冷冷水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4100A (zh)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4100B (zh) 单制冷剂回路、多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
CN103148629B (zh) 用于双温直冷式电冰箱的气液两相流喷射器增效制冷系统
CN205939467U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4848574B (zh) 一种喷射器增效的分凝式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
CN106440433A (zh) 具有多制冷剂回路的高效空调机组
CN108106048A (zh) 一种喷射器膨胀自复叠制冷循环系统及工作过程
CN101493269B (zh) 低温热泵空调系统
CN101482321B (zh) 超低温热泵热水器
CN105135729B (zh) 单制冷剂回路、多排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
CN103615824B (zh) 一种基于膨胀功回收驱动的多温区冷量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6196675B (zh) 空调器
CN103968477B (zh) 空调器
CN208720565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磁悬浮冷水机组
CN110207412A (zh) 一种容量可调节的双级蒸发喷射制冷系统
CN109386980A (zh) 一种冷热能量利用系统
CN204063660U (zh) 三级压缩复叠循环热泵系统
CN103968455B (zh) 空调器
CN205783233U (zh) 一种超低温复叠式供暖机组
CN209355524U (zh) 一种冷热能量利用系统
CN209371555U (zh) 超低温复叠热泵机组
CN101487643A (zh) 超低温热泵空调系统
CN106352586A (zh) 一种双机头热源塔热泵机组
CN207674762U (zh) 基于双级热泵和复叠循环制取医学上低温环境的耦合系统
CN110345636A (zh) 热回收式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循环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5650922B (zh) 一种与喷射器耦合的复叠式制冷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