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9902U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19902U CN218819902U CN202222672360.9U CN202222672360U CN218819902U CN 218819902 U CN218819902 U CN 218819902U CN 202222672360 U CN202222672360 U CN 202222672360U CN 218819902 U CN218819902 U CN 2188199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mp
- support member
- light
- lamp unit
- protrud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抑制灯室内的灯单元的振动的车辆用灯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在灯体上安装灯罩,在内侧形成灯室,在灯室内,形成预定的配光并向前方照射的灯单元安装在支承构件的前方侧,在后方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支承构件自身的安装部,所述支承构件仅由所述安装部支承,在所述支承构件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从所述支承构件的后方的端部朝向后方突出,并与形成所述灯室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顶面抵接。支承构件由安装部悬臂支承,但作为设置朝向与安装灯单元的前方相反方向的后方突出的突出部而使延伸前端与顶面抵接的抵接构造,抑制了支承构件以及安装于该支承构件的灯单元的振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支承构件对灯室内的灯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支承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配置在车辆用灯具的灯室内并形成预定的配光的灯单元直接、或经由支承构件间接地支承于灯壳体(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27690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狭窄的灯室内安装灯单元、支承构件的部位有限。在使用支承构件将向前方照射光的灯单元配置于灯室前方的情况下,有时在支承构件的前方侧安装灯单元,支承构件自身在支承构件的后方侧安装于灯壳体。若支承构件自身在前方侧不被支承而仅在后方侧被安装,则支承构件成为被悬臂支承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支承构件的前方侧因灯单元的重量而容易振动,灯单元有因振动而与其他部件干涉的隐患。由于配置有灯单元的灯室前方是能够从外部目视辨认的外观部,所以由干涉引起的损伤、喷粉会损害灯具的外观性。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抑制了灯室内的灯单元的振动的车辆用灯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在本公开的某结构的车辆用灯具中,构成为所述车辆用灯具具备:灯体,其前方开口;灯罩,其至少一部分由透光性树脂构成,安装于所述灯体的开口部并在内侧形成灯室;灯单元,其配置于所述灯室内,形成预定的配光并向前方照射;以及支承构件,其配置于所述灯室内,支承所述灯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支承构件的前方侧安装有所述灯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支承构件的后方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支承构件自身直接或间接地安装于所述灯罩或所述灯体的安装部,所述支承构件仅由所述安装部支承,在所述支承构件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从所述支承构件的后方的端部朝向后方突出,并与形成所述灯室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顶面抵接。
根据该方式,支承构件仅在后方侧被支承,因此成为被悬臂支承的状态,但成为朝向与安装有灯单元的前方相反方向的后方形成突出部、突出部与顶面抵接的结构。相对于因重量而欲向下方下沉的前方侧,通过在后方上方与其他部位抵接来抑制因下沉而产生的上下方向的力矩,并且通过接点的增加来强化支承构件的刚性,从而抑制支承构件以及安装于该支承构件的灯单元的振动。
另外,在某一方式中,所述突出部构成为,从水平向上方倾斜地延伸,在延伸端部与所述灯体抵接。根据该方式,突出部的延伸端部可靠地抵接,振动被抑制。
另外,在某一方式中,构成为所述灯单元是具有多个灯单元的组合灯中的一个,在灯室内配置于上方。根据该方式,虽然不能与下方的灯单元接触,但下方不能被下方的灯单元固定,仅由上方的灯室顶面支承。在被支承于顶面的悬臂状态下,自由端部更容易向下方沉入,但容易使突出部与顶面抵接,适合于本结构。
另外,在某一方式中,构成为所述突出部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通过在必要部分适当地设置突出部,能够避免与其他部件的干涉,并且抑制振动。
另外,在某一方式中,构成为在所述突出部设置有肋或侧壁。通过肋、侧壁,突出部乃至支承构件整体的刚性得以提高,振动被抑制。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能够提供抑制了灯室内的灯单元的振动的车辆用灯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概要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车辆用灯具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A-A线的支承构件的剖视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灯具;2:灯体;2d:顶面;4:灯罩;50:支承构件;50d:突出部;50f:侧壁;50g:肋;50h:延伸端部;LU1~LU4:灯单元;S:灯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并不限定实用新型而是例示,实施方式所记述的所有特征或其组合未必是实用新型的本质内容。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以搭载有车辆用灯具的车辆的驾驶员视点为基准,将车辆以及车辆用灯具的各方向设为(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前方:后方=Up:Lo:Le:Ri:Fr:Re)来进行说明。
(车辆用灯具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的主视图。车辆用灯具1是安装于车辆的前方的左右的角部的前照灯。车辆用灯具1设置为左右一对,成为相互左右对称的结构。以下,着眼于安装于左方的车辆用灯具1进行说明。
车辆用灯具1具备灯体2和灯罩4作为灯壳体。灯体2的前方开口,在开口部安装灯罩4,在内侧划分灯室S。
车辆用灯具1是在灯室S内容纳有四个灯单元LU1~LU4的组合灯。灯单元LU1~LU4分别具备作为发光元件的光源,将从该光源射出的光形成为预定的灯配光并向车辆前方射出。
第一灯单元LU1是转向信号灯单元,沿着灯室S的上缘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配置。
第二灯单元LU2兼作日间行车灯单元以及示宽灯单元,在第一灯单元LU1的下方区域,与第一灯单元LU1同样地沿车宽方向延伸配置。
第三灯单元LU3以及第四灯单元LU4在第二灯单元LU2的下方区域沿车宽方向排列配置。第三灯单元LU3是近光用灯单元,配置于车宽方向内侧,第四灯单元LU4是远光用灯单元,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灯单元LU3、LU4分别形成近光配光/远光配光,并向车辆前方照射。
第三灯单元LU3和第四灯单元LU4构成为比第一灯单元LU1、第二灯单元LU2大,占据灯室S内的不仅包含灯室S的下方区域还包含中央区域的较大的区域而配置。
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纵剖视图。如图2所示,灯体2构成为前方开口的箱型,在开口部遍及整周地设置有凸缘部2a。灯罩4也同样地构成为背面开口的箱状,在开口部周设有凸缘部4c,通过将两凸缘部4c、2a的凸缘面彼此对合并熔接,灯罩4安装于灯体2,在内侧形成灯室S。
灯罩4包括:透光部4a,其由透光性树脂构件构成;和非透光部4b,其以框状包围透光部4a的外周缘。透光部4a主要配置于灯室S的前表面,作为透明的透镜(外透镜)使从灯室S射出的光透过。前述的凸缘部4c形成于非透光部4b。
灯罩4与车辆的车身形状相匹配地形成,在上表面形成有台阶部4d,该台阶部4d从背面的开口部朝向前表面,从凸缘部2a所成形的开口部的水平面向铅垂下方弯曲,进而从弯曲端部朝向前方弯曲。灯室S的顶面由灯罩4的顶面和灯体2的顶面构成,但灯罩4的比例较多,灯罩4与灯体2的接合面在前后方向上比中央靠后方的位置。
第一灯单元LU1以及第二灯单元LU2安装于支承构件50,并配置于灯室S的上方且前方。
首先,从第三灯单元LU3开始对灯单元的结构进行说明。作为近光用灯单元的第三灯单元LU3是反射器型的灯单元,具备作为发光元件的光源31和被划分为多个反射元件的台阶反射器32。
光源31以发光面朝向下方铅垂方向的方式安装于设置在台阶反射器32的上方的平板状的檐部33。光源31具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LD(Laser Diode:激光二极管)、EL(Electro Luminescence:场致发光)元件等半导体发光元件、灯泡、白炽灯(卤素灯)、放电灯((discharge lamp))等。台阶反射器32形成为在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较宽的结构,多个光源31在檐部33的左右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安装。
台阶反射器32构成为,内表面成为反射光的反射面,使从光源31射出的光L3反射而形成近光配光,并向车辆前方照射。
在台阶反射器32的背面部设置有用于支承台阶反射器32的支承部34。支承部34构成为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平板状,并通过注塑成形而与台阶反射器32以及檐部33一体地成形。
在支承部34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在贯通孔装备有固定件M,拧入固定件M的校准螺杆E安装于灯体2的背面。
如图1所示,插通于贯通孔的校准螺杆E在支承部34的三处位置左右及前后分离地设置。在此,第四灯单元LU4是形成远光配光的灯单元,第四灯单元LU4也保持于支承部34。第四灯单元LU4只要是形成远光配光的灯单元即可,可以是反射器型或直射型等任何结构都没有问题,省略详细的说明。
当使各校准螺杆E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校准螺杆E通过螺纹进给作用而前进或后退。伴随于此,支承部34倾动,调整灯单元LU3、LU4的光轴。由于形成远光配光以及近光配光的灯单元的光轴方向以法定方式确定,所以第三灯单元LU3以及第四灯单元LU4构成为,在配置于灯室S内之后,也能够通过校准螺杆E和支承部34倾动来调整光轴方向。
接着,对第一灯单元进行说明。第一灯单元LU1具备光源11、安装光源11的基板12、以及第一导光体13。
第一导光体13是通过对丙烯酸、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构件进行注塑成形而形成的光学构件。第一导光体13除了光射入部以外,大致具有扁平长方体的外形,以最大的面为上表面,以细长的端面朝向前方的方式配置。配置于该前表面的端面构成为第一导光体13的射出面13f。
第一导光体13的上表面的后方区域的一部分向上方突出而构成为第一导光体13的光射入部,在光射入部的上端部载置并支承有基板12。在基板12的下表面,以发光面朝向下方铅垂方向的方式安装有光源11。在此,第一灯单元LU1是转向信号灯单元,因此光源11使用射出琥珀色光的LED。在基板12的下方区域,与光源11对置的第一导光体13的面构成射入面13a和第一反射面13d。
第一导光体13的射入面13a具有将来自光源11的射出光向第一导光体13内导光的光学功能,具有以光源11的光轴(来自基板12的垂线方向)为主轴、并且以主轴上的光源11的位置为焦点位置的、在光源11侧由近似于双曲面的非球面构成的第一射入面13b、和从第一射入面13b的上缘部以包围第一射入面13b的方式向光源11侧延长的大致圆筒状的第二射入面13c。
光源11在基板12的下表面沿左右方向分离地设置有多个,在各个光源11的正前方,针对每个光源11形成有凹状的射入面13a,凹状的底面在光源11侧构成由双曲面或近似于双曲面的非球面构成的第一射入面13b,凹状的侧面构成大致圆筒状的第二射入面13c。
第一反射面13d具有对被引导到第一导光体13内的光进行内部反射而使其返回到第一导光体13内的光学功能,由从第二射入面13c的端部朝向相反端部侧将第二射入面13c的侧方向外侧打开的环状倾斜面构成。
在第一导光体13的射入面13a的对置面形成有使来自顶点的垂线与光源11的光轴一致的圆锥形状的切口,该圆锥形状的表面构成为第二反射面13e。第二反射面13e也构成为使被引导至第一导光体13内的光向第一导光体13内返回(全反射)。
在作为前方端部的射出面13f的整个面形成有使光扩散的台阶,并带有光扩散特性,射出面13f具有将被导光的光向第一导光体13外、即灯具前方射出的光学功能。
从光源11射出的琥珀色的光L1朝向构成位于光源11的正前方的第一导光体13的射入面13a的第一射入面13b以及第二射入面13c。射入面13a将光L1引导至第一导光体13内。在第一导光体13内,光L1反复进行漫反射而被导光并朝向射出面13f。通过射出面13f的光扩散特性,在第一导光体13内导光的光L1一边呈放射状扩散一边在射出面13f射出,透过透光部4a而向车辆前方照射。光L1在车辆用灯具1中被视觉辨认为水平地呈一字延伸的琥珀色的光。
对第二灯单元进行说明。第二灯单元LU2具备第二导光体21、反射器22以及保持构件23。第二导光体21是棒状的光学构件,与第一导光体13同样地,通过对丙烯酸、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构件进行注塑成形而形成。
第二导光体21使长度方向与车辆用灯具1的左右方向一致地配置,大致从灯室S的一方的端部延伸至另一方的端部地配置。
第二导光体21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侧端面是光射入部,射出白色光的LED等未图示的发光元件配置成使光射出方向朝向成为光射入部的侧端面。
第二导光体21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前表面侧构成为射出光的射出面21a。在第二导光体21的背面侧形成有具有将在第二导光体21内行进的光向射出面21a侧反射的多个台阶(未图示)的反射面21b。从未图示的发光元件射出的光L2从第二导光体21的侧端面射入到第二导光体21内,在第二导光体21内一边反复进行全反射一边被导光,射入到反射面21b并朝向射出面21a反射,从射出面21a向前方射出。
反射器22以与第二导光体21大致相同的长度在一个方向上较长地形成,长度方向的铅垂截面构成为“く”形状,将开口部朝向前方的透光部4a配置,在中央的弯曲部保持第二导光体21。反射器22的内侧是反射光的反射面,构成为将从第二导光体21射出的光向前方引导。射入到第二导光体21的光L2在第二导光体21内反复进行漫反射而前进,因此被第二导光体21的反射面21b反射而从射出面21a射出的光L2不仅包含水平方向,还包含从水平向上方向或下方向具有角度地射出的光。从水平方向以预定角度以上向上方向、下方向射出的光到达反射器22,被其内侧的反射面反射,作为反射光向灯具前方照射。这样,通过使用反射器22,提高了光的利用效率。
支架构件23是由具有透光性的透明(clear)的树脂构件构成的透光部23a和由非透光性树脂构成的非透光部23b一体地注塑成形而形成的双色成形品。透光部23a在一个方向上形成得较长。非透光部23b构成为,以延长透光部23a的上端缘以及下缘部的方式向外侧延伸,并从上端部弯曲而朝向后方延伸。第二导光体21以及反射器22的铅垂截面形状无论在长度方向的哪个位置切断都是大致相同的形状,保持构件23的截面形状成为倒コ形状。
保持构件23在使反射器22的开口部朝向前方的状态下,通过上下的延伸部夹持并保持反射器22。透光部23a以位于反射器22的开口部的方式设定配置。透光部23a作为第二灯单元LU2的内透镜发挥作用,非透光部23b作为反射器保持件和托架构件发挥作用。
经由第二导光体21以及反射器22向前方射出的光L2通过透明的透光部23a,进而通过透明的透光部4a,作为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一字的白色的光被视觉辨认。
(支承构件50)
对安装有第一灯单元LU1和第二灯单元LU2的支承构件50进行说明。图3是托架单元的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立体图。
支承构件50是树脂构件的注塑成形品,整体构成为薄壁。上述第一灯单元LU1以及第二灯单元LU2安装于支承构件50,并配置于灯室S内的预定的位置。
支承构件50具备保持灯单元LU1、LU2的阶梯部50a、成为阶梯部的后端部的立壁的垂直壁50c、以及从垂直壁50c的背面朝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50d。
在垂直壁50c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孔50e。在灯体2的凸缘部2a的接合面2b上设置有以开口部为前方沿前后方向形成的安装孔2c,通过插通贯通孔50e并将自攻螺钉N拧入安装孔2c,从而将支承构件50紧固在灯体2上。此外,安装孔2c仅形成于成为灯室S的上方部的凸缘部2a的一部分区域,为了设置安装孔2c,凸缘部2a的该部位构成为厚壁且宽幅。在该部位,在接合面2b的靠近灯室S的区域设置安装孔2c,在更远离灯室S的区域安装灯罩4。支承构件50通过贯通孔50e安装于灯体2,贯通孔50e相当于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安装部。支承构件50的安装部不限于贯通孔,只要是直接或经由其他部件间接地安装于作为灯壳体的灯体2或灯罩4的结构,也可以使用卡合突起、矛形件固定构造、凹凸嵌合等其他公知的安装结构。
从垂直壁50c的下端部连续地朝向前方且下方形成有阶梯部50a。在阶梯部50a的最前方的前端部的水平面,安装有支承第二导光体21以及反射器22的保持构件23。此外,第一导光体13以横跨保持构件23的上表面以及阶梯部50a的最后方的水平面的方式载置,并以使射出面13f与阶梯部50a的最前端部对齐的状态安装于支承构件50。在第一导光体13上安装有搭载了光源11的基板12。即,第一灯单元LU1以及第二灯单元LU2的构成要素全部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支承构件50。
突出部50d构成为平板状,从垂直壁50c的背面向后方比水平方向稍向上方延伸,从水平状态稍倾斜地设置。在利用自攻螺钉N将支承构件50紧固于灯体2的状态下,调整伸出部位和倾斜角度,以使突出部50d的伸出端部50h与构成灯室S的顶面的一部分的灯体2的内表面(以下,称为顶面2d)抵接。
除了突出部50d以外的支承构件50的形状成为大致向一个方向推出的形态,长度方向上的纵截面形状无论在长度方向的哪个位置切断,都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在垂直壁50c的长度方向上,分离地设置有多个突出部50d。支承构件50的长度方向上的突出部50d的形成部位是垂直壁50c的贯通孔50e的形成部位,突出部50d突出设置于垂直壁50c的贯通孔50e的下部的背面。
为了提高刚性,在突出设置的突出部50d的下方设置有多个肋50g。另外,在设置于支承构件50的端部的突出部50d,侧壁50f与突出部50d一体化地形成,侧壁50f构成为突出部50d的立壁,提高突出部50d的刚性。
(作用效果)
通过在支承构件50设置突出部50d,能够抑制支承构件50以及安装于其的灯单元LU1、LU2的振动。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向车辆前方射出光,灯单元LU1、LU2安装在支承构件50的前方的前端部,配置在灯罩4的附近。在支承构件50的前方侧安装灯单元LU1、LU2,支承构件50仅通过设置在后方侧的垂直壁50c的贯通孔50e支承在灯体2上,因此在前后方向上,支承构件50及安装在其上的灯单元LU1、LU2成为被悬臂支承的状态。
在此,在支承构件50未设置突出部50d的情况下,成为悬臂支承的自由端部的支承构件的前方的前端部容易上下振动,并且安装于前端部的灯单元LU1、LU2成为配重,振幅也变大。若支承构件的振动的振幅变大,则有与其他部件、特别是位于附近的灯罩干涉的隐患。灯罩是从外部看到的地方,由干涉引起的损伤成为损害设计性的大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支承构件50设置向与安装有灯单元LU1、LU2的前方侧相反方向的后方侧突出的突出部50d,使突出部50d的延伸端部50h与灯室S的顶面2d抵接。在支承构件50中,由于灯单元LU1、LU2的重量,前方侧要向下方下沉,因此,当后方侧的突出部50d与灯体2的顶面抵接时,对抗作用于前方下方的力矩而抑制下沉。此外,通过由突出部50d引起的接点的增加,支承构件50的刚性被强化,支承构件50的弯曲减少,支承构件50以及安装于其的灯单元LU1、LU2的上下方向的振动被抑制。同样地,通过在突出部50d设置肋50g、侧壁50f,突出部50d以及垂直壁50c的刚性提高,支承构件50的挠曲减少,支承构件50的振动被进一步抑制。
突出部50d突出设置于在垂直壁50c设置的贯通孔50e的下方区域。支承构件50的贯通孔50e是通过自攻螺钉N紧固于灯体2的部分,在支承构件50安装于灯体2的状态下,贯通孔50e的附近在支承构件50中成为刚性比较高的部分。通过在贯通孔50e的附近设置突出部50d,能够提高施加负荷的突出部50d的刚性。另外,通过提高支承构件50的刚性,变形量减少而抑制破裂等不良情况的产生。
突出部50d向后上方倾斜地突出,突出部50d的延伸端部50h可靠地与顶面抵接。另外,通过在距前方端部最远的延伸端部50h抵接,强化了对前方的前端部因重量而欲下沉的力矩的对抗。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支承构件50的前端向前下方延伸,因此突出部50d向其相反方向即上方后方延伸并抵接,从而成为进一步强化对力矩的对抗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突出部50d的延伸端部50h与顶面的间隙为零而抵接,但也可以构成为将其作为负间隙施力而抵接。能够在不考虑设计误差、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的情况下进行抵接。
不限于灯单元LU1、LU2的全部构成要素安装于支承构件50的方式,只要是安装有至少一个灯单元的一部分的方式,就能够应用本公开的结构。
车辆用灯具1是前照灯的组合灯,配置在灯室S的下方的灯单元LU3、LU4由于需要光轴调整,所以可光轴调整地支承在灯体2上。另一方面,配置在灯单元LU3、LU4的上方的灯单元LU1、LU2不需要光轴调整。无法将灯单元LU1、LU2载置或支承于因光轴调整而存在配置变动的可能性的灯单元LU3、LU4。灯单元LU1、LU2需要以与灯单元LU3、LU4隔开预定的距离的方式配置,以使得即使通过光轴调整而倾动也不会与灯单元LU3、LU4干涉。分离距离是考虑灯单元LU1、LU2以及支承它们的支承构件50的振动而决定的,通过形成突出部50d,能够减小灯单元LU1、LU2的最大振动幅度,因此能够减小分离距离。由此,提高灯室S内的配置、部件的设计的自由度。
突出部50d分离地设置有多个,成为能够避免与未图示的布线等其他部件的干涉而抑制振动的结构。突出部50d为平板状,顶面2d与延伸端部50h成为线接触。接触面积增加,振动被进一步抑制。突出部50d的形状、接触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形成为使突出部50d与顶面2d的形状一致地形成而进行面接触的结构、或形成为向后方水平地延伸后向上方弯曲的弯曲形状而与顶面抵接的结构。
本公开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前照灯以及组合灯,能够广泛应用于转向信号灯、示宽灯、刹车灯单体的灯具、具备后组合灯、尾灯、转向灯、危险警示灯、定位灯、倒车灯、雾灯、辅助灯等灯单元的各种车辆用灯具。此外,将作为前照灯的车辆用灯具1的光照射方向以灯具的主要照射光的方向为前方,与车辆的前方方向一致地对各构成要素的方向进行了说明,但这是相对的方向,根据灯具的车辆安装方向,灯具、支承构件的延伸方向等也相对于车辆相对地变化,这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叙述,但所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例,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对它们进行组合,这样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灯具具备:
灯体,其前方开口;
灯罩,其至少一部分由透光性树脂构成,安装于所述灯体的开口部并在内侧形成灯室;
灯单元,其配置于所述灯室内,形成预定的配光并向前方照射;以及
支承构件,其配置于所述灯室内,支承所述灯单元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支承构件的前方侧安装有所述灯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支承构件的后方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支承构件自身直接或间接地安装于所述灯罩或所述灯体的安装部,
所述支承构件仅由所述安装部支承,在所述支承构件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从所述支承构件的后方的端部朝向后方突出,并与形成所述灯室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顶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构成为,从水平向上方倾斜地延伸,在延伸端部与所述灯体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单元是具有多个灯单元的组合灯中的一个,在灯室内配置于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单元是具有多个灯单元的组合灯中的一个,在灯室内配置于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出部设置有肋或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出部设置有肋或侧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76899A JP2023066268A (ja) | 2021-10-28 | 2021-10-28 | 車両用灯具 |
JP2021-176899 | 2021-10-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19902U true CN218819902U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5808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72360.9U Active CN218819902U (zh) | 2021-10-28 | 2022-10-11 | 车辆用灯具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3066268A (zh) |
CN (1) | CN218819902U (zh) |
-
2021
- 2021-10-28 JP JP2021176899A patent/JP2023066268A/ja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10-11 CN CN202222672360.9U patent/CN218819902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3066268A (ja) | 2023-05-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423874B1 (ko) | 차량용 등기구 | |
US10215357B2 (en) | Vehicular lamp | |
US7946743B2 (en) | Vehicle lamp assembly | |
JP4930787B2 (ja) | 車両用灯具、及び、車両用灯具に用いられる導光レンズ | |
KR100858953B1 (ko) | 차량용 등기구 | |
US10036522B2 (en) | Vehicular lamp | |
JP2010061902A (ja) | 車両用灯具 | |
US11041600B2 (en) | Light guide lens, lens coupling body and lighting tool for vehicle | |
US10612743B2 (en) | Vehicle lamp | |
EP2075500B1 (en) | Vehicle headlamp | |
US7445366B2 (en) | Vehicle lamp with auxiliary lens | |
EP2075501B1 (en) | Vehicle headlamp | |
JP2018032512A (ja) | 車両用前照灯 | |
JP5614001B2 (ja) | 車両用灯具 | |
JP5255947B2 (ja) | 車輌用灯具 | |
JP2018037274A (ja) | 車輌用灯具 | |
US8485704B2 (en) | Lamp unit and vehicle lamp | |
US10393336B2 (en) | Lighting apparatus for automobile | |
JP6760792B2 (ja) | 車両用前照灯 | |
CN218819902U (zh) | 车辆用灯具 | |
JP2017183143A (ja) | 車両用灯具 | |
JP5457780B2 (ja) | 車輌用灯具 | |
JP2011086466A (ja) | 灯具ユニット | |
KR101776816B1 (ko) | 차량용 램프 | |
CN219775526U (zh) | 照明模块、灯装置以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