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7625U - 便携式风扇及其轴承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风扇及其轴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7625U
CN218817625U CN202222520143.8U CN202222520143U CN218817625U CN 218817625 U CN218817625 U CN 218817625U CN 202222520143 U CN202222520143 U CN 202222520143U CN 218817625 U CN218817625 U CN 218817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uide
guide groove
bearing
end surface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201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祥忠
蔡骋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201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7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7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7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风扇及其轴承,轴承包括轴承本体、轴孔和导油槽组,轴承本体具有顶端面、与顶端面相对设置的底端面、内壁面和外壁面,轴孔设置于轴承本体内部,以供转轴穿设于轴孔中,轴孔贯穿至顶端面与底端面,导油槽组包括凹设于顶端面的第一导油槽、凹设于外壁面的第二导油槽、凹设于底端面的第三导油槽,第二导油槽分别与第一导油槽、第三导油槽连通。本申请避免轴承内部发生噪音,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便携式风扇及其轴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风扇及其轴承。
背景技术
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2505627Y,涉及一种风扇轴承装置,它设置在包括由一框部与一叶片部所构成的风扇上。叶片部包括一轴筒,轴筒的轴心端设有轴杆,轴筒内壁面设有磁铁,外壁面环设有叶片;所述框部包括轴心端设有一轴承装置,轴承装置外部设有感应线圈,轴承装置的轴孔可供容置叶片部的轴杆,并使感应线圈外缘恰对应于叶片部的磁铁。所述轴承装置包括一轴套,轴套开口端设有扣件,可扣合同轴容置于轴套内部的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系至少包括一滚珠轴承及一自润滑轴承,或可在两轴承之间增设一套筒,使轴承支撑点位置相对拉长。
产品测试中,发明人发现产品存在有以下问题,轴承与轴之间润滑油过少,套筒与轴之间摩擦过大,影响风扇转动,导致运行中温度过高,噪音过大,寿命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便携式风扇的轴承,避免结构内部发生噪音,减少噪音与震动产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轴承,所述轴承包括轴承本体、轴孔和导油槽组,所述轴承本体具有顶端面、与所述顶端面相对设置的底端面、内壁面和外壁面,所述轴孔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内部,以供转轴穿设于所述轴孔中,所述轴孔贯穿至所述顶端面与底端面;所述导油槽组包括凹设于所述顶端面的第一导油槽、凹设于所述外壁面的第二导油槽、凹设于所述底端面的第三导油槽,所述第二导油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油槽、所述第三导油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导油槽组还包括凹设于所述内壁面的第四导油槽,所述第四导油槽轴向延伸贯通顶端面和底端面,所述第一导油槽、所述第二导油槽、所述第三导油槽和所述第四导油槽之间形成供润滑流体循环流动的循环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四导油槽截面为弧面,所述第四导油槽在径向方向上的深度为0.05mm-0.6mm。
优选地,所述轴承本体的内壁面设置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在径向方向上的深度为0.05mm-0.6mm,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径沿所述轴承本体的轴向方向先变大后变小。
优选地,所述轴承本体的外径沿所述轴承本体的轴向方向先变大后变小。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导油槽沿圆周方向从外壁面朝向内壁面呈螺旋状排列设置,多个所述第三导油槽沿圆周方向从外壁面朝向内壁面呈螺旋状排列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油槽为自所述顶端面朝向所述底端面凹陷设置,所述第二导油槽轴向延伸贯通顶端面和底端面,所述第二导油槽与第一导油槽连通,所述第三导油槽为自所述底端面朝向所述顶端面凹陷设置,所述第二导油槽与第三导油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四导油槽与内壁面之间通过设置倒圆角过渡。
优选地,所述外壁面与底端面之间通过设置倒角过渡,所述外壁面与顶端面之间通过设置圆倒角过渡。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风扇,便携式风扇包括壳体、转子结构和上述的一种轴承,所述转子结构包括轮毂和扇叶,所述轮毂的中心设置有转轴,所述轮毂的内壁面有磁铁,所述定子结构包括设于壳体上的轴座和环绕设置于轴座外侧壁的线圈,所述磁铁和所述线圈对应设置,所述便携式风扇包括挂脖风扇、手持风扇、桌面小风扇和婴儿车小风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一种轴承的有益效果为:导油槽用来导引润滑流体,使润滑流体在转轴与轴承本体之间流动,并集中形成压力,通过油膜的支撑力量,使得转轴旋转时不会接触转轴孔,因此可避免转轴与轴承本体相互碰撞而磨损,进而减少噪音与震动产生。
附图说明
本申请将结合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申请的附图仅用于描述实施例,以展示为目的。在不偏离本申请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松地通过以下描述根据所述步骤做出其他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轴承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中一种便携式风扇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该轴承包括轴承本体10、轴孔20和导油槽组。
轴承本体10的转轴21中心开设有轴孔20,轴孔20为圆孔,轴孔20贯穿轴承本体10的顶端面11和底端面12,以便于转轴21配合。
可设置有一组导油沟槽组,也可设置有两组或三组等多组导油槽组,导油槽组的数量并不受到限制,导油槽组包括凹设于顶端面11的第一导油槽31、凹设于外壁面14的第二导油槽32、凹设于底端面12的第三导油槽33,第二导油槽32分别与第一导油槽31、第三导油槽33连通,导油槽可以用来导引润滑流体,使润滑流体在转轴21与轴承本体10之间流动,并集中形成压力,通过油膜的支撑力量,使得转轴21旋转时不会接触轴孔20,因此可避免转轴21与轴承本体10相互碰撞而磨损,进而减少噪音与震动产生。
请参阅图1至图3,具体的,第二导油槽32的一端与第一导油槽31连通,第二导油槽32的另一端与第三导油槽33连通,第一导油槽31为自顶端面11朝向底端面12凹陷设置,第二导油槽32轴向延伸贯通顶端面11和底端面12,第三导油槽33为自底端面12朝向顶端面11凹陷设置。
请参阅图1至图3,导油槽组还包括凹设于内壁面13的第四导油槽34,第四导油槽34轴向延伸贯通顶端面11和底端面12,第四导油槽34的一端与第一导油槽31连通,第四导油槽34的另一端与与第三导油槽33连通,第一导油槽31、第二导油槽32、第三导油槽33和第四导油槽34之间形成供润滑流体循环流动的循环通道,在转轴21旋转的时候,由于转轴21的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润滑流体于转轴21和轴承本体的内壁面13之间向顶端面11移动,后经过第一导油槽31、第二导油槽32、第三导油槽33和第四导油槽34。
请参阅图1和图4,轴向延伸的第四导油槽34能够增大转轴21与轴承本体10的内壁面13之间的距离,使得润滑流体能够较好的通过第四导油槽34,更好的补充润滑流体,可进一步的避免转轴21与轴承本体10相互碰撞而磨损,进而减少噪音与震动产生。
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轴承本体的内壁面13设置环形凹槽35,环形凹槽35的内径沿轴承本体的轴向方向先变大后变小,环形凹槽35与转轴21之间能够储藏润滑流体,可以为润滑油流体储存与缓冲的空间,有效防止润滑油液流失。
请参阅图2,第四导油槽34的径向截面可以为U形,也可以为V形,在此不做限制,U形截面或V形截面能够增大转轴21与轴承本体10之间的距离,第四导油槽34的径向方向上的深度为0.05mm-0.6mm,优选为0.1mm-0.5mm。
请参阅图3,轴承本体的外径沿轴承本体的轴向方向先变大后变小,轴承本体10的两端部比轴承本体10的中间部分的直径较小,方便装配时导向。
请参阅图2,多个第一导油槽31沿圆周方向从外壁面14朝向内壁面13呈螺旋状排列设置,多个第三导油槽33沿圆周方向从外壁面14朝向内壁面13呈螺旋状排列设置,第一导油槽31沿圆周方向从外壁面14朝向内壁面13设置并且第一导油槽31距离轴承本体的中心逐渐靠近,螺旋状排列设置的导油槽能增加润滑流体移动的距离,存储的润滑流体多,润滑效果好。
请参阅图1,第四导油槽34与内壁面13之间通过设置倒圆角过渡,外壁面14与底端面12之间通过设置倒角过渡,外壁面14与顶端面11之间通过设置圆倒角过渡,倒圆角或倒角过渡的结构设计,有助于润滑流体流动,润滑流体可顺利导流至顶端面11、底端面12和内壁面13。
请参照图5至图6所示,便携式风扇包括壳体200、转子结构300、定子结构400和轴承,转子结构300包括轮毂310和扇叶320,轮毂310的中心设置有转轴21,轮毂310的内壁面13有磁铁311,定子结构400包括设于壳体200上的轴座410和环绕设置于轴座410外侧壁的线圈420,磁铁311和线圈420对应设置,线圈420与磁铁311通过相斥的磁力,带动扇叶320和转轴21转动,轴承与转轴21之间填充有润滑流体,当转轴21转动时,由于转轴21的离心力的作用,润滑流体沿着轴承的内壁面13的第四导油槽34向顶端面11移动,后沿着轴承的顶端面11的第一导油槽31远离轴承的中心移动,再沿着轴承的外壁面14的第二导油槽32向底端面12移动,后沿着轴承的底端面12朝向轴承的中心移动,润滑流体可以对轴承本体10进行充分的润滑,提高散热的效率,并延长风扇轴承的寿命,降低摩擦产生的噪音。
便携式风扇包括挂脖风扇、手持风扇、桌面小风扇和婴儿车小风扇等,在此不做限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便携式风扇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
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具有顶端面、与所述顶端面相对设置的底端面、内壁面和外壁面;
轴孔,所述轴孔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内部,以供转轴穿设于所述轴孔中,所述轴孔贯穿至所述顶端面与底端面;
导油槽组,所述导油槽组包括凹设于所述顶端面的第一导油槽、凹设于所述外壁面的第二导油槽、凹设于所述底端面的第三导油槽,所述第二导油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油槽、所述第三导油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便携式风扇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槽组还包括凹设于所述内壁面的第四导油槽,所述第四导油槽轴向延伸贯通顶端面和底端面,所述第一导油槽、所述第二导油槽、所述第三导油槽和所述第四导油槽之间形成供润滑流体循环流动的循环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便携式风扇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导油槽截面为弧面,所述第四导油槽在径向方向上的深度为0.05mm-0.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便携式风扇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本体的内壁面设置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在径向方向上的深度为0.05mm-0.6mm,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径沿所述轴承本体的轴向方向先变大后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便携式风扇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本体的外径沿所述轴承本体的轴向方向先变大后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便携式风扇的轴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导油槽沿圆周方向从外壁面朝向内壁面呈螺旋状排列设置,多个所述第三导油槽沿圆周方向从外壁面朝向内壁面呈螺旋状排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便携式风扇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油槽为自所述顶端面朝向所述底端面凹陷设置,所述第二导油槽轴向延伸贯通顶端面和底端面,所述第二导油槽与第一导油槽连通,所述第三导油槽为自所述底端面朝向所述顶端面凹陷设置,所述第二导油槽与第三导油槽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便携式风扇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导油槽与内壁面之间通过设置倒圆角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便携式风扇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面与底端面之间通过设置倒角过渡,所述外壁面与顶端面之间通过设置圆倒角过渡。
10.一种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转子结构、定子结构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承,所述转子结构包括轮毂和扇叶,所述轮毂的中心设置有转轴,所述轮毂的内壁面有磁铁,所述定子结构包括设于壳体上的轴座和环绕设置于轴座外侧壁的线圈,所述磁铁和所述线圈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便携式风扇包括挂脖风扇、手持风扇、桌面小风扇和婴儿车小风扇。
CN202222520143.8U 2022-09-22 2022-09-22 便携式风扇及其轴承 Active CN218817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0143.8U CN218817625U (zh) 2022-09-22 2022-09-22 便携式风扇及其轴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0143.8U CN218817625U (zh) 2022-09-22 2022-09-22 便携式风扇及其轴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7625U true CN218817625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0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20143.8U Active CN218817625U (zh) 2022-09-22 2022-09-22 便携式风扇及其轴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76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2981B (zh) 散热风扇
US7847452B2 (en) Motor with raised rotor
CN102465902B (zh) 送风风扇
US7105967B2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with a combination bearing assembly having magnetic bearing rings and a sleeve bearing
US5441386A (en) Lubricating system for cooling fans
JP2008240728A (ja) 真空ポンプ
JP2009133483A (ja) 玉軸受
US20080292479A1 (en) Cooling fan
US20020102039A1 (en) Combination structure for oil-impregnated bearing
KR101422913B1 (ko) 유체 동압 베어링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스핀들 모터
CN218817625U (zh) 便携式风扇及其轴承
EP3372840A1 (en) Turbo compressor
JP2019154156A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回転電機
JP4742834B2 (ja) クリーナモータ用軸受
US4712031A (en) Unit bearing motor with hydrodynamic lubricating system
CN106050930B (zh) 滚动元件轴承
KR101350586B1 (ko) 유체 동압 베어링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JP2011202671A (ja) 転がり軸受用保持器及び転がり軸受
TWM612906U (zh) 散熱風扇防塵防油逸出結構
CN205496576U (zh) 一种油膜静压电主轴
CN215058432U (zh) 散热风扇防尘防油逸出结构
CN214036527U (zh) 一种含油轴承结构的无刷直流电机及通风装置
US20240039360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o-ring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214404065U (zh) 防尘防甩油散热风扇结构
JP2004278793A (ja) 高速回転軸用軸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