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06095U - 一种底盘及拖拉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盘及拖拉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6095U
CN218806095U CN202223606996.XU CN202223606996U CN218806095U CN 218806095 U CN218806095 U CN 218806095U CN 202223606996 U CN202223606996 U CN 202223606996U CN 218806095 U CN218806095 U CN 218806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chassis
hinge point
crank arm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69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靖
陈震霖
蒋艳铼
周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Sanglaite Agricultural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Sanglaite Agricultural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Sanglaite Agricultural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Sanglaite Agricultural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69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60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6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60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底盘及拖拉机,底盘包括主变速箱,以及与主变速箱连接的后机架,所述主变速箱上设有前转向桥和固定支架,所述前转向桥的一侧设有第一拐臂,所述前转向桥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拐臂;所述底盘还包括若干根连接杆和若干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后机架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拐臂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活动连接。此结构的底盘,其转向角度大,转弯半径小,通过性和通过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底盘及拖拉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盘及拖拉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结构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等,已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较为有效的提高了种植效率。
现有结构的拖拉机,转向时,使前轮往预定方向转向,后轮无法转向,只能随动。因此,普遍存在转向角度小,转弯半径较大,在农村道路或崎岖道路上行驶时,其通过性相对较差,通行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转向角度大、转弯半径小,通过性和通行效率高的底盘,以及包括此底盘的拖拉机,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向角度大、转弯半径小,通过性和通行效率高的底盘,以及包括此底盘的拖拉机。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底盘,包括主变速箱,以及与主变速箱连接的后机架,所述主变速箱上设有前转向桥和固定支架,所述前转向桥的一侧设有第一拐臂,所述前转向桥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拐臂;所述底盘还包括若干根连接杆和若干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后机架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拐臂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后机架上还设有后转向桥,所述连接杆还包括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所述后转向桥上设有第四拐臂,所述第四拐臂的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接杆固定连接。此结构的底盘,需要转向时,以左转为例,第一拐臂带动前转向桥向左转动,前转向桥把转向力传递至第二拐臂,第二拐臂传递至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传递至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传递至第五连接杆,第五连接杆传递至第六连接杆,第六连接杆传递至第四拐臂,再通过第四拐臂带动后转向桥向右转动,即图所示状态,前转向桥向左转动,后转向桥向右转动,因此,与现有结构的底盘相比,其可实现较大的转向角度,较小的转弯半径,其通过性和通行效率可得到有效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杆还包括第三连接杆,所述前转向桥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拐臂相对设置的第三拐臂,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拐臂和第三拐臂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杆还包括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接杆背离所述第六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后转向桥上还设有第五拐臂,所述第五拐臂与所述第四拐臂相对设置,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拐臂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底盘上设有前桥,所述前桥的一端设有第一铰接部,所述前转向桥通过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前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后机架上设有后桥,所述后桥的一端设有第二铰接部,所述后转向桥通过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后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为折弯板,所述后机架上设有第八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板置于所述第八铰接点上,并可绕所述第八铰接点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底盘上分别设有第三铰接点、第四铰接点和第五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三多接点与所述固定支架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五铰接点多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铰接点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底盘还包括第六铰接点、第七铰接点、第九铰接点、第十铰接点和第十一铰接点,所述第六连接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六铰接点与所述第四拐臂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七铰接点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十铰接点与所述第六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十一铰接点与所述第四拐臂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拖拉机,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为如上所述的底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盘直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底盘处于进行左转弯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应关系为:
1主变速箱              11前转向桥            111第一拐臂
112第二拐臂            113第三拐臂
12固定支架             121第一连接板
2后机架                21后转向桥            22前桥
23后桥
31第一连接杆           32第二连接杆          33第三连接杆
34第四连接杆           35第二连接板          36第五连接杆
37第六连接杆
41第一铰接部           42第二铰接部          43第四拐臂
44第五拐臂             45第三铰接部          46第四铰接部
51第一铰接点           52第二铰接点          53第三铰接点
54第四铰接点           55第五铰接点          56第六铰接点
57第七铰接点           58第八铰接点          59第九铰接点
60第十铰接点           61第十一铰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底盘,具体包括主变速箱1,以及与主变速箱1连接的后机架2,主变速箱1上设有前转向桥11和固定支架12,前转向桥11的一侧,即图中所示的设有第一拐臂111,所述前转向桥11的另一侧,即图中所示的下侧设有第二拐臂112。底盘还包括若干根连接杆和若干块连接板,连接杆具体包括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32。同样,连接板也包括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板35,第一连接板121设置于固定支架12上,第二连接板35设置于所述后机架2上,第一连接杆31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上端与第二拐臂112活动连接,另一端,即图中所示的下端与第一连接板121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32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板121活动连接,另一端,即图中所示的下端与第二连接板35活动连接。后机架2上还设有后转向桥21,连接杆还包括第五连接杆36和第六连接杆37,后转向桥21上设有第四拐臂43,第四拐臂43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上端与第六连接杆37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左端连接,第五连接杆36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左端与第六连接杆37的另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右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板35的一端与第五连接杆36固定连接在一起。此结构的底盘,需要转向时,以左转为例,第一拐臂111带动前转向桥11向左转动,前转向桥11把转向力传递至第二拐臂112,第二拐臂112传递至第一连接杆31、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杆32,第二连接杆32传递至第二连接板35,第二连接板35传递至第五连接杆36,第五连接杆36传递至第六连接杆37,第六连接杆37传递至第四拐臂43,再通过第四拐臂43带动后转向桥21向右转动,即图所示状态,前转向桥11向左转动,后转向桥21向右转动,因此,与现有结构的底盘相比,其可实现较大的转向角度,较小的转弯半径,其通过性和通行效率可得到有效提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杆还包括第三连接杆33,前转向桥11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拐臂111相对设置的第三拐臂113,第三连接杆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拐臂111和第三拐臂113活动连接。左侧的前转向轿转向时,通过第三连接杆33带动右侧的前转向桥11一起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杆还包括第四连接杆34,第四连接杆34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左端与第五连接杆36背离第六连接杆37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右端活动连接。通过在两个后转向桥21之间设置于第四连接杆34、第五连接杆36和第六连接杆37,实现两个后转向桥21的同时动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右侧的后转向桥21上还设有第五拐臂44,第五拐臂44与第四拐臂43相对设置,第四连接杆34的另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右端与第五拐臂44活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底盘上设有前桥22,所述前桥22的一端设有第一铰接部41,前转向桥11通过第一铰接部41与前桥22连接,前转向桥11绕前桥22转动时,实现左转和右转。需要说明的是,右边的前转向桥11结构与左边的前转向桥11结构一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后机架2上设有后桥23,后桥23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左端设有第二铰接部42,后转向桥21通过第二铰接部42与后桥23连接。工作原理与前转向桥11一致。同样,右边的后转向桥21结构与左边的后转向桥21结构一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连接板35为折弯板,后机架2上还设有第八铰接点58,第二连接板35置于第八铰接点58上,并可绕第八铰接点58旋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盘上分别设有第三铰接点53、第四铰接点54和第五铰接点55,第二连接板35通过第三铰接点53与固定支架12铰接,第一连接杆31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下端与第五铰接点55铰接,第二连接杆32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上端与第四铰接点54铰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底盘还包括第六铰接点56、第七铰接点57、第九铰接点59、第十铰接点60和第十一铰接点61,第六连接杆37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左端通过第六铰接点56与所述第四拐臂43连接,第六连接杆37的另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右端通过第七铰接点57与第四连接杆34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左端连接。第四连接杆34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左端通过第十铰接点60与第六连接杆37的另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右端连接,第四连接杆34的另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右端通过第十一铰接点61与第四拐臂43连接。此外,底盘上还设有第三铰接部45和第四铰接部46,以及第一铰接点51和第二铰接点52等部件。
此结构的底盘,需要转向时,以左转为例,第一拐臂111带动前转向桥11向左转动,前转向桥11把转向力传递至第二拐臂112,第二拐臂112传递至第一连接杆31、第一连接板121和第二连接杆32,第二连接杆32传递至第二连接板35,第二连接板35传递至第五连接杆36,第五连接杆36传递至第六连接杆37,第六连接杆37传递至第四拐臂43,再通过第四拐臂43带动后转向桥21向右转动,即图所示状态,前转向桥11向左转动,后转向桥21向右转动。因此,与现有结构的底盘相比,其可实现较大的转向角度,较小的转弯半径,其通过性和通行效率可得到有效提高。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拖拉机,包括底盘,底盘为如上所述的底盘。
此结构的拖拉机,相应地,其具有转向角度大、转弯半径小,通过性和通行效率高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变速箱,以及与主变速箱连接的后机架,所述主变速箱上设有前转向桥和固定支架,所述前转向桥的一侧设有第一拐臂,所述前转向桥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拐臂;
所述底盘还包括若干根连接杆和若干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后机架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拐臂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活动连接;
所述后机架上还设有后转向桥,所述连接杆还包括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所述后转向桥上设有第四拐臂,所述第四拐臂的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接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还包括第三连接杆,所述前转向桥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拐臂相对设置的第三拐臂,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拐臂和第三拐臂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还包括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接杆背离所述第六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转向桥上还设有第五拐臂,所述第五拐臂与所述第四拐臂相对设置,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拐臂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设有前桥,所述前桥的一端设有第一铰接部,所述前转向桥通过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前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架上设有后桥,所述后桥的一端设有第二铰接部,所述后转向桥通过所述第二铰接部与所述后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为折弯板,所述后机架上设有第八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板置于所述第八铰接点上,并可绕所述第八铰接点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分别设有第三铰接点、第四铰接点和第五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三铰接点与所述固定支架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五铰接点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铰接点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还包括第六铰接点、第七铰接点、第九铰接点、第十铰接点和第十一铰接点,所述第六连接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六铰接点与所述第四拐臂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七铰接点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十铰接点与所述第六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十一铰接点与所述第四拐臂连接。
10.一种拖拉机,包括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
CN202223606996.XU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底盘及拖拉机 Active CN218806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6996.XU CN218806095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底盘及拖拉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6996.XU CN218806095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底盘及拖拉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6095U true CN218806095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47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6996.XU Active CN218806095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底盘及拖拉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60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3693A (zh) 带转向装置的高空作业平台
CN218806095U (zh) 一种底盘及拖拉机
US7073822B1 (en) Flexible cable lever arm steering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806203Y (zh) 断开式驱动桥
CN210941219U (zh) 一种无人车辆轮毂电机高机动性行驶驱动操纵系统
CN204077790U (zh) 一种汽车转向机构及汽车
CN116001912A (zh) 一种底盘及拖拉机
CN201721501U (zh) 一种组合模块式挂车的转向机构
CN112937679B (zh) 一种四轮转向机构
CN203854719U (zh) 前转向桥助力转向结构
CN219029538U (zh) 一种转向机构及拖拉机
CN2581274Y (zh) 手推车
CN217074033U (zh) 一种传动系统及拖拉机
CN214928911U (zh) 一种电动四轮植保车底盘
CN112758202A (zh) 一种履带传动系统
US4381827A (en) Steering mechanism for articulated vehicles
CN206086248U (zh) 汽车、底盘及其悬架
CN218198491U (zh) 一种拖挂车转向机构
CN215928850U (zh) 一种谷物冷却机组的转向装置及谷物冷却机组
CN214493074U (zh) 一种农业机械
CN219728383U (zh) 一种具有仿形功能的林用动力底盘机架
CN201012706Y (zh) 拖拉机前驱动桥中液压转向油缸的位置结构
CN219096793U (zh) 一种全地形车转向装置
CN219619212U (zh) 一种铰接装配式车架总成
CN217294651U (zh) 轮式行走机器人全角度转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