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05675U - 一种车辆壳体、汽车及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壳体、汽车及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5675U
CN218805675U CN202223050956.1U CN202223050956U CN218805675U CN 218805675 U CN218805675 U CN 218805675U CN 202223050956 U CN202223050956 U CN 202223050956U CN 218805675 U CN218805675 U CN 218805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groove
plate body
hole
mounted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509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尚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509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5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5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5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壳体、汽车及模具,该车辆壳体包括板体,板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板体上形成有自外侧面延伸至内侧面的通孔,板体包括浇口对应部,板体形成有自外侧面沿靠近内侧面的方向凹陷的凹槽,凹槽处于通孔背向于浇口对应部的一侧并与通孔彼此交汇,凹槽用于容置车载部件。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车载部件容置于凹槽内之后,车载部件能够将熔接线遮挡,避免熔接线过度显露于车辆壳体的外部,保证车辆壳体的外观不受熔接线影响,满足外观质量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壳体、汽车及模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壳体、汽车及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的前、后保险杠等车辆壳体多为注塑成型部件,且通常需要设置用于装配车标、雷达等车载部件的通孔。在带通孔的车辆壳体注塑成型的过程中,熔胶流体经模具的浇口注入模具内之后,会在通孔的靠近浇口的一侧分流,并在通孔的远离浇口的一侧重新汇聚,由于多股溶胶流体重新汇聚的地方容易形成熔接线,所以上述带通孔的车辆壳体通常会在通孔的远离浇口的一侧形成熔接线,且该熔接线过度显露于车辆壳体的外侧,不满足外观质量要求,后续会增加打磨工艺,导致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壳体、汽车及模具,目的在于解决设有通孔的车辆壳体的熔接线过度显露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壳体,车辆壳体包括注塑成型的板体,板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板体上形成有自外侧面延伸至内侧面的通孔,板体包括浇口对应部,板体形成有自外侧面沿靠近内侧面的方向凹陷的凹槽,凹槽位于通孔背向于浇口对应部一侧并与通孔彼此交汇,凹槽用于容置车载部件,以使车载部件遮盖住形成于凹槽槽壁上的熔接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的槽壁至少部分地用于与车载部件粘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的侧壁用于抵靠车载部件的侧部,凹槽的底壁用于与车载部件的底部粘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载部件包括雷达和/或车标。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载部件还包括线束,通孔用于供线束穿设。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的横截面积在从外侧面至内侧面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或者不变;和/或,凹槽的深度小于或者等于车载部件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浇口对应部、通孔和凹槽均在板体的长度方向上居中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板体呈直线延伸形状、曲线延伸形状中的一种或者任意几种的组合。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汽车包括车载部件和上述车辆壳体,车辆壳体的外侧面形成汽车的至少部分外观面,车载部件容置于凹槽内。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模具,模具具有用于形成上述车辆壳体的型腔,模具还具有与型腔相连通的浇口,浇口的位置与浇口对应部的位置相对应。
本申请提供车辆壳体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壳体,由于板体形成有自外侧面延伸至内侧面的通孔,以及自外侧面沿靠近内侧面的方向凹陷的凹槽,凹槽处于通孔背向于浇口对应部的一侧,且凹槽与通孔彼此交汇,在车辆壳体注塑成型时,溶胶流体经模具的浇口流入模具的型腔之后,会在通孔的靠近浇口的一侧向两个方向分流,并在通孔的远离浇口的一侧,也就是在凹槽的槽壁,重新汇聚,由于熔接线容易产生在多股溶胶流体重新汇集的地方,因此,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壳体,其熔接线会形成在凹槽的槽壁上;这样,在车载部件容置于凹槽内后,车载部件能遮挡熔接线,避免熔接线过度显露于车辆壳体的外侧,保证车辆壳体的外观不受熔接线影响,满足外观质量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现有车辆壳体示例图(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壳体示例图一(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壳体示例图二(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壳体的主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车辆壳体的主视图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车辆壳体的主视图的B-B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现有车辆壳体;110-通孔;120-浇口对应部;130-熔接线;
200-车辆壳体;210-板体;201-外侧面;202-内侧面;203-通孔;204-浇口对应部;205-凹槽;2051-侧壁;2052-底壁;206-熔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请参照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现有车辆壳体100的一个示例图。该现有车辆壳体100为注塑成型件,具有相对设置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在该现有车辆壳体100应用于汽车等设备上时,现有车辆壳体100的外侧面显露在应用环境中,可以被用户看到;现有车辆壳体100的内侧面隐藏在汽车等设备的内部,并不会被用户看到。现有车辆壳体100上还具有沿从内侧面至外侧面的方向贯穿该现有车辆壳体100的通孔110,通孔110用于装配车载部件(图未显示),车载部件装配至通孔110后,车载部件的部分结构暴露于应用环境中,可以实现车载部件的相应功能,车载部件的另外部分结构伸至汽车的内部,能够通过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与汽车内部的其他结构连接,实现车载部件的安装。
上述浇口对应部120即指在注塑成型时,壳体与型腔彼此相对而彼此对应的部位。在现有车辆壳体100注塑成型的过程中,溶胶流体经模具的浇口流入模具的型腔之后,会填充以形成浇口对应部120,即现有车辆壳体100上与模具的浇口的位置对应的区域,接着会在通孔110的靠近浇口的一侧向两个方向分流,并在经过了通孔110的位置之后重新汇聚,因此,在通孔110的远离浇口的一侧,在溶胶流体重新汇聚的位置处会产生熔接线130,从而存在现有车辆壳体100的美观度降低的问题。因此,如何避免设有通孔110的现有车辆壳体100的熔接线130过度显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上述现有车辆壳体100注塑成型完成之后,对现有车辆壳体100进行打磨等二次加工来消除其外侧的熔接线130,或者在现有车辆壳体100的注塑成型阶段,通过改进注塑成型工艺来消除熔接线130,但是上述做法,成本高,工艺复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参照图2和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壳体200的一个示例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壳体200包括板体210,板体210为注塑成型件,板体210具有相对设置的外侧面201和内侧面202,具体地,在板体210应用于汽车等设备上时,板体210的外侧面201显露在应用环境中,可以被用户看到;板体210的内侧面202隐藏在汽车等设备的内部,不会被用户看到;板体210上形成有自外侧面201延伸至内侧面202的通孔203,板体210包括浇口对应部204,板体210形成有自外侧面201沿靠近内侧面202的方向凹陷的凹槽205,凹槽205处于通孔203背向于浇口对应部204一侧并与通孔203彼此交汇,凹槽205用于容置车载部件(图未显示),以使车载部件遮盖住形成于凹槽205槽壁上的熔接线206。
具体地,凹槽205的形状可以设置为与车载部件的形状相匹配,比如,车载部件的形状为长方体形时,对应地,凹槽205设计为长方体形,再比如,车载部件的形状为圆柱体形时,对应地,凹槽205设计为圆柱体形。当然,凹槽205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与车载部件的形状不同,只需要凹槽205能够容纳车载部件,且车载部件能够覆盖熔接线206即可。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凹槽205的横截面积设置为在从外侧面201至内侧面20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或者不变,如此设置,可以便于车载部件顺利地从凹槽205的槽口安装至凹槽205内。
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凹槽205的深度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车载部件的厚度,如此设置,可以保证车载部件容置于凹槽205内后,车载部件与板体210的外侧面201齐平或者凸出于板体210的外侧面201,以避免在车载部件安装于板体210后,板体210上形成凹坑而导致车辆壳体200不易清洁。
具体地,通孔203可以开设于凹槽205的槽壁上,通孔203可以为圆形孔、锥形孔、方形孔、椭圆孔以及异形孔中的至少一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壳体200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壳体200,由于板体210上形成有自外侧面201延伸至内侧面202的通孔203,还形成有自外侧面201沿靠近内侧面202的方向凹陷的凹槽205,凹槽205处于通孔203背向于浇口对应部204的一侧并与通孔203彼此交汇,在车辆壳体200注塑成型时,溶胶流体经模具的浇口流入模具的型腔之后,会在通孔203的靠近浇口的一侧向两个方向分流,并在通孔203的远离浇口的一侧,也就是在凹槽205的槽壁,重新汇聚,由于熔接线206容易形成在多股溶胶流体重新汇集的地方,因此,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壳体200,其熔接线206会形成在凹槽205的槽壁上;这样,在车载部件容置于凹槽205内之后,车载部件能够遮挡熔接线206,避免熔接线206过度显露于车辆壳体200的外部,保证车辆壳体200的外观满足质量要求。
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壳体200,直接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对车辆壳体200的结构进行改进,来将熔接线206转移至车辆壳体200的非可见区域,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图5和图6,板体210呈直线延伸形状、曲线延伸形状中的一种或者任意几种的组合,能够满足不同的外观造型需要。
具体地,板体210可以为多个依次相连且弧度不同的弧形板,此时,浇口对应部204可以位于某一弧形板上,通孔203和凹槽205可以位于另一弧形板上;板体210还可以为相连接的单个弧形板和单个平板,此时,浇口对应部204可以位于弧形板上,通孔203和凹槽205可以位于平板上。浇口对应部204的外轮廓的形状与模具的浇口形式相关。
具体地,请参照图3、图5和图6,凹槽205的槽壁可以包括侧壁2051和底壁2052,底壁2052的形状大致为矩形,侧壁2051上形成有通孔203。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凹槽205和槽壁至少部分地用于与车载部件粘接。这样,车载部件能够通过粘接结构粘接在凹槽205的槽壁上,装配方式简单。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至图6,需要说明的是图3至图6中的熔接线206未示出,凹槽205的侧壁2051用于抵靠车载部件的侧部;凹槽205的底壁2052用于与车载部件的底部粘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壳体200,底壁2052能够与车载部件粘接,可以固定车载部件,侧壁2051能够与车载部件抵靠,对车载部件具有进一步限位作用,可以使得车载固件更为稳固地安装在凹槽205内。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车载部件为雷达和/或车标。
具体地,车标可以为发光车标,雷达可以为用于检测障碍物的雷达,在车载部件为上述结构时,车辆壳体200可以用作汽车的前保险杠、后保险杠等结构。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车载部件还包括线束,通孔203用于供线束穿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壳体200,在车载部件设有用于通信或供电的线束时,线束能够穿过通孔203后与板体210的内侧的其他结构电信号连接,实现车载部件的电信号连接。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浇口对应部204、通孔203和凹槽205均为在板体210的长度方向上居中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壳体200,在注塑成型时,从浇口进入模具的熔胶流体,会在通孔203的靠近浇口对应部204的一侧分流,分流之后的两股熔胶流体的流动趋于对称和平衡,该两股溶胶流体在绕过通孔203后在凹槽205的槽壁的居中位置重新汇聚,并大致在凹槽205的槽壁的居中位置形成熔接线206,这样,车载部件装配于凹槽205之后能够较好地遮挡熔接线206,可保证车辆壳体200的外观不受熔接线206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图未显示),汽车包括车载部件和上述车辆壳体200,车辆壳体200的外侧面201形成汽车的至少部分外观面,车载部件容置凹槽205内,且车载部件的部分结构穿设于通孔203内。
本申请提供的汽车,由于采用了上述车辆壳体200,车辆壳体200上的凹槽205能够容置车载部件,车辆壳体200上的通孔203能够供车载部件的部分结构穿设,车载部件安装在凹槽205内之后,车载部件能够将熔接线206遮挡,避免熔接线206过度显露于车辆壳体200的外部,保证车辆壳体200的外观不受熔接线206影响,进而保证汽车的外观质量符合标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模具(图未显示),模具具有用于形成上述车辆壳体200的型腔,模具还具有与型腔相连通的浇口,浇口的位置与浇口对应部204的位置相对应。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所形成的车辆壳体200包括板体210,板体210具有相对设置的外侧面201和内侧面202,板体210形成有自外侧面201沿靠近内侧面202的方向凹陷的凹槽205,凹槽205用于容置车载部件,板体210上形成有自外侧面201延伸至内侧面202的通孔203,通孔203与凹槽205彼此交汇,板体210包括浇口对应部204,浇口对应部204处于通孔203背向于凹槽205一侧。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所形成的车辆壳体200,车载部件安装在凹槽205内之后,车载部件能够将凹槽205的槽壁处产生的熔接线206遮挡,避免熔接线206过度显露于车辆壳体200的外部,保证车辆壳体200的外观满足质量要求。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壳体包括注塑成型的板体,所述板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所述板体上形成有自所述外侧面延伸至所述内侧面的通孔,所述板体包括浇口对应部,所述板体形成有自所述外侧面沿靠近所述内侧面的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通孔背向于所述浇口对应部一侧并与所述通孔彼此交汇,所述凹槽用于容置车载部件,以使所述车载部件遮盖住形成于所述凹槽槽壁上的熔接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壁用于与所述车载部件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侧壁用于抵靠所述车载部件的侧部,所述凹槽的底壁用于与所述车载部件的底部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部件包括雷达和/或车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部件包括线束,所述通孔用于供所述线束穿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积在从所述外侧面至所述内侧面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或者不变;和/或,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车载部件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对应部、所述通孔和所述凹槽均在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上居中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呈直线延伸形状、曲线延伸形状中的一种或者任意几种的组合。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车载部件和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壳体,所述外侧面形成所述汽车的至少部分外观面,所述车载部件容置于所述凹槽。
10.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具有用于形成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壳体的型腔,所述模具还具有与所述型腔相连通的浇口,所述浇口的位置与所述浇口对应部的位置相对应。
CN202223050956.1U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车辆壳体、汽车及模具 Active CN218805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0956.1U CN218805675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车辆壳体、汽车及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0956.1U CN218805675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车辆壳体、汽车及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5675U true CN218805675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2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50956.1U Active CN218805675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车辆壳体、汽车及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5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1629A (zh) 用于制造用于机动车辆的超声波传感器的方法
CN218805675U (zh) 一种车辆壳体、汽车及模具
CN108263298B (zh) 车载相机保持件、制造方法及安装方法
CN217689384U (zh) 车载雷达结构及车辆
CN113511056B (zh) 车窗组件及车辆
JP6309646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エンドキャリア上のラジエータカウリング及びバンパの取り付け装置
JP4891803B2 (ja) 車両外装品に内蔵されるアンテナ装置
CN209274720U (zh) 用于汽车车身的d柱上外板及汽车
CN208867972U (zh) 一种用于车身钣金件空腔的隔音降噪结构
CN210625699U (zh) 一种车载传感器pcba防水装置及车载传感器
CN218351770U (zh) 一种车载蓝牙控制器
CN218160982U (zh) 一种门把手模块及门把手
CN216761612U (zh) 汽车盲区变道警示灯模块
CN218616528U (zh) 雷达饰板及车辆
CN220374394U (zh) 一种一体式胶铝结合的仪表盘背光源
KR100849288B1 (ko) 자동차 계기 패널 조립체용 중앙 스택과, 계기 패널용중앙 스택 제조 방법 및 자동차 계기 패널 중앙 스택 키트
CN219997300U (zh) 超声传感器及车辆
CN219573090U (zh) 一种车载导航仪
CN220465201U (zh) 后背门及车辆
CN220298422U (zh) 一种摄像头装置
CN115133330A (zh) 一种门把手模块及门把手
CN212342878U (zh) 线载注塑式汽车行车电脑诊断连接器
CN219564942U (zh) 一种电子后视镜显示屏结构
CN217983873U (zh) 智能门把手模块
CN212296035U (zh) 一种车窗防夹模块及其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