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03732U - 注射模具 - Google Patents

注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3732U
CN218803732U CN202222998196.0U CN202222998196U CN218803732U CN 218803732 U CN218803732 U CN 218803732U CN 202222998196 U CN202222998196 U CN 202222998196U CN 218803732 U CN218803732 U CN 218803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glue
liquid
buffe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981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厉东亮
鲁成山
孙平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ity Huayi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ity Huayi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ity Huayi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ity Huayi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981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3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3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3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射模具。上述的注射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多个注胶喷嘴、连接缓冲件及进液件。其中,上模座形成有上模腔。下模座形成有下模腔及多个连接孔,上模腔与下模腔相连通以形成型腔。每一注胶喷嘴穿设于连接孔并与下模座连接,每一注胶喷嘴形成有相连通的注胶流道及注液口,每一注液口与下模腔连通。连接缓冲件形成有相连通的缓冲流道及第一进液口,每一注胶喷嘴连接于连接缓冲件,以使每一注胶流道与缓冲流道连通。进液件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第二进液口、过液流道及安装孔,连接缓冲件的部分穿设于安装孔并与进液件连接,第二进液口用于导入胶液。上述的注射模具使得固化定型后的制品的整体质量较好,同时使得制品的生产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注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射模具。
背景技术
注射模具是一种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使得熔融状态的塑料在闭合好的模腔内经过固化定型后得到制品的工业设备。注射模具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及电子等领域。注射模具由注胶装置、上模座及下模座等部分组成,其中,上模座与下模座相连接形成模腔,注胶装置与下模座连接,注胶装置的注液口与模腔连通。
在现有技术中,注胶装置设置有注胶喷嘴,注胶喷嘴形成有注液口,注液口与注胶装置之间为直通结构,即,进入注胶装置的胶液直接从注液口中射出,使得胶液流经的路程较短,导致胶液在注胶喷嘴内部的流速较快,从而使得胶液从注液口中喷溅而出,进而使得胶液粘附在模腔的腔壁上,使得模腔内的胶液冷却速度不一致,从而使得固化定型后的制品的外表面较易出现流纹,进而使得固化定型后的制品的整体质量较差。另外,注胶装置一般采用单个注液口进行注液,使得注胶装置的注液效率较差,从而使得注射模具的成型效率较差,进而使得制品的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得固化定型后的制品的整体质量较好,同时使得制品的生产效率较高的注射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注射模具,包括:
上模座,形成有上模腔;
下模座,与所述上模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模座形成有下模腔及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连接孔与所述下模腔连通,所述上模腔与所述下模腔相连通以形成型腔;
多个注胶喷嘴,每一所述注胶喷嘴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下模座连接,多个所述注胶喷嘴与多个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注胶喷嘴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每一所述注胶喷嘴形成有相连通的注胶流道及注液口,每一所述注液口与所述下模腔连通;
连接缓冲件,形成有相连通的缓冲流道及第一进液口,每一所述注胶喷嘴连接于所述连接缓冲件,以使每一所述注胶流道与所述缓冲流道连通,多个所述注胶喷嘴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缓冲件上;以及
进液件,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第二进液口、过液流道及安装孔,所述连接缓冲件的部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进液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过液流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口用于导入胶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胶喷嘴的数目为四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缓冲件包括缓冲体及两个连接体,两个所述连接体连接于所述缓冲体,每一所述连接体与两个所述注胶喷嘴连接;所述缓冲体的部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进液件连接,所述缓冲体形成有第一流道,每一连接体形成有第二流道,每一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以形成所述缓冲流道,每一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注胶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体设置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进液件连接,所述第一进液口形成于所述安装凸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缓冲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体与所述缓冲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两个所述连接体位于所述缓冲体的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体与两个所述注胶喷嘴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注胶喷嘴以所述连接体的中心轴线成轴对称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体呈S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件包括顺序连接的固定部、过渡部及伸出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释放所述胶液的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进液口形成于所述固定部,所述过液流道形成于所述过渡部,所述安装孔形成于所述伸出部,所述连接缓冲件的部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伸出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第二进液口用于导入胶液,胶液沿着过液流道流至第一进液口,胶液流过第一进液口后流至缓冲流道,胶液由缓冲流道流至每一注胶流道,胶液再通过每一注液口流出至下模腔中,使得胶液流经的路程较长,从而使得在连接缓冲件的缓冲作用下,以使胶液流至每一注胶喷嘴内部时的流速较慢,进而使得胶液从每一注液口中缓缓流出,解决了胶液从每一注液口中喷溅而出的问题,使得胶液较难粘附在型腔的腔壁上,从而使得进入型腔内的胶液的冷却速度较一致,进而使得固化定型后的制品的外表面较难出现流纹,使得固化定型后的制品的整体质量较好。
2、由于注射模具包括多个注胶喷嘴,每一注胶喷嘴形成有相连通的注胶流道及注液口,每一注液口与下模腔连通,即,每一注液口与型腔连通,胶液通过每一注液口流入至型腔中,通过多个注胶喷嘴的相互结合,使得进液件的注液效率较好,从而使得注射模具的成型效率较好,进而使得制品的生产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注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注射模具的上模座与下模座相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注射模具的注胶喷嘴与下模座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注射模具的注胶喷嘴与连接缓冲件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4所示,一实施例的注射模具10包括上模座100、下模座200、多个注胶喷嘴300、连接缓冲件400及进液件500。其中,上模座100形成有上模腔110。下模座200与上模座100可拆卸连接,下模座200形成有下模腔210及多个连接孔220,多个连接孔220与下模腔210连通,上模腔110与下模腔210相连通以形成型腔。每一注胶喷嘴300穿设于连接孔220并与下模座200连接,多个注胶喷嘴300与多个连接孔220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注胶喷嘴300均匀间隔设置于下模座200上,每一注胶喷嘴300形成有相连通的注胶流道310及注液口320,每一注液口320与下模腔210连通。连接缓冲件400形成有相连通的缓冲流道430及第一进液口4121,每一注胶喷嘴300连接于连接缓冲件400,以使每一注胶流道310与缓冲流道430连通,多个注胶喷嘴300间隔设置于连接缓冲件400上。进液件500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第二进液口511、过液流道521及安装孔531,连接缓冲件400的部分穿设于安装孔531并与进液件500连接,以使第一进液口4121与过液流道521连通,第二进液口511用于导入胶液。
在本实施例中,下模座200与上模座100可拆卸连接,以使上模座100与下模座200相适配。上模腔110与下模腔210相连通以形成型腔,以使型腔用于成型制品。多个注胶喷嘴300均匀间隔设置于下模座200上,以使每一注胶喷嘴300流出的胶液所需流经的路程趋于一致,用于保证型腔内的胶液能够快速填满整个型腔,以使制品能够快速成型。每一注液口320与下模腔210连通,即,每一注液口320与型腔连通。
上述的注射模具10,由于第二进液口511用于导入胶液,胶液沿着过液流道521流至第一进液口4121,胶液流过第一进液口4121后流至缓冲流道430,胶液由缓冲流道430流至每一注胶流道310,胶液再通过每一注液口320流出至下模腔210中,使得胶液流经的路程较长,从而使得在连接缓冲件400的缓冲作用下,以使胶液流至每一注胶喷嘴300内部时的流速较慢,进而使得胶液从每一注液口320中缓缓流出,解决了胶液从每一注液口320中喷溅而出的问题,使得胶液较难粘附在型腔的腔壁上,从而使得进入型腔内的胶液的冷却速度较一致,进而使得固化定型后的制品的外表面较难出现流纹,使得固化定型后的制品的整体质量较好。由于注射模具10包括多个注胶喷嘴300,每一注胶喷嘴300形成有相连通的注胶流道310及注液口320,每一注液口320与下模腔210连通,即,每一注液口320与型腔连通,胶液通过每一注液口320流入至型腔中,通过多个注胶喷嘴300的相互结合,使得进液件500的注液效率较好,从而使得注射模具10的成型效率较好,进而使得制品的生产效率较高。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注胶喷嘴300的数目为四个;连接缓冲件400包括缓冲体410及两个连接体420,两个连接体420连接于缓冲体410,每一连接体420与两个注胶喷嘴300连接;缓冲体410的部分穿设于安装孔531并与进液件500连接,缓冲体410形成有第一流道411,每一连接体420形成有第二流道421,每一第二流道421与第一流道411连通以形成缓冲流道430,每一第二流道421与注胶流道310连通,第一流道411与第一进液口4121连通;缓冲体410设置有安装凸台412,安装凸台412穿设于安装孔531并与进液件500连接,第一进液口4121形成于安装凸台412;安装凸台412与缓冲体410为一体成型结构;两个连接体420与缓冲体410为一体成型结构,两个连接体420位于缓冲体410的两端;每一连接体420与两个注胶喷嘴300为一体成型结构;两个注胶喷嘴300以连接体420的中心轴线成轴对称分布;缓冲体410呈S型;进液件500包括顺序连接的固定部510、过渡部520及伸出部530,固定部510用于与释放胶液的装置连接,第二进液口511形成于固定部510,过液流道521形成于过渡部520,安装孔531形成于伸出部530,连接缓冲件400的部分穿设于安装孔531并与伸出部530连接,使得注射模具10的结构强度得到加强,从而使得注射模具10的结构稳定性较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第二进液口511用于导入胶液,胶液沿着过液流道521流至第一进液口4121,胶液流过第一进液口4121后流至缓冲流道430,胶液由缓冲流道430流至每一注胶流道310,胶液再通过每一注液口320流出至下模腔210中,使得胶液流经的路程较长,从而使得在连接缓冲件400的缓冲作用下,以使胶液流至每一注胶喷嘴300内部时的流速较慢,进而使得胶液从每一注液口320中缓缓流出,解决了胶液从每一注液口320中喷溅而出的问题,使得胶液较难粘附在型腔的腔壁上,从而使得进入型腔内的胶液的冷却速度较一致,进而使得固化定型后的制品的外表面较难出现流纹,使得固化定型后的制品的整体质量较好。
2、由于注射模具10包括多个注胶喷嘴300,每一注胶喷嘴300形成有相连通的注胶流道310及注液口320,每一注液口320与下模腔210连通,即,每一注液口320与型腔连通,胶液通过每一注液口320流入至型腔中,通过多个注胶喷嘴300的相互结合,使得进液件500的注液效率较好,从而使得注射模具10的成型效率较好,进而使得制品的生产效率较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座,形成有上模腔;
下模座,与所述上模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模座形成有下模腔及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连接孔与所述下模腔连通,所述上模腔与所述下模腔相连通以形成型腔;
多个注胶喷嘴,每一所述注胶喷嘴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下模座连接,多个所述注胶喷嘴与多个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注胶喷嘴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每一所述注胶喷嘴形成有相连通的注胶流道及注液口,每一所述注液口与所述下模腔连通;
连接缓冲件,形成有相连通的缓冲流道及第一进液口,每一所述注胶喷嘴连接于所述连接缓冲件,以使每一所述注胶流道与所述缓冲流道连通,多个所述注胶喷嘴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缓冲件上;以及
进液件,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第二进液口、过液流道及安装孔,所述连接缓冲件的部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进液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过液流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口用于导入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喷嘴的数目为四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缓冲件包括缓冲体及两个连接体,两个所述连接体连接于所述缓冲体,每一所述连接体与两个所述注胶喷嘴连接;所述缓冲体的部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进液件连接,所述缓冲体形成有第一流道,每一连接体形成有第二流道,每一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以形成所述缓冲流道,每一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注胶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体设置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进液件连接,所述第一进液口形成于所述安装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缓冲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体与所述缓冲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两个所述连接体位于所述缓冲体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接体与两个所述注胶喷嘴为一体成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注胶喷嘴以所述连接体的中心轴线成轴对称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体呈S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件包括顺序连接的固定部、过渡部及伸出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释放所述胶液的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进液口形成于所述固定部,所述过液流道形成于所述过渡部,所述安装孔形成于所述伸出部,所述连接缓冲件的部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伸出部连接。
CN202222998196.0U 2022-11-10 2022-11-10 注射模具 Active CN218803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8196.0U CN218803732U (zh) 2022-11-10 2022-11-10 注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8196.0U CN218803732U (zh) 2022-11-10 2022-11-10 注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3732U true CN218803732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54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98196.0U Active CN218803732U (zh) 2022-11-10 2022-11-10 注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37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43010U (zh) 带有缓冲结构的浇注系统
CN218803732U (zh) 注射模具
CN205871070U (zh) 一种汽车内饰用塑料模具
CN204749143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哈夫模结构的浇注系统
CN208410554U (zh) 一种扣子成型模具
CN108819154B (zh) 一种便于快速冷却的汽车内饰件模具
CN211730060U (zh) 用于成型摄像头支架的注塑流道结构
CN214137103U (zh) 一种十六穴底座精密模具
CN211994007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流道结构
CN220482373U (zh) 一种燃气套管色带模具环
CN220720129U (zh) 一种均匀注塑口结构
CN220280371U (zh) 一种热流道分流板
CN217169555U (zh) 一种用于注塑透明产品的模具的流道结构
CN211074523U (zh) 一种底座用注塑模具
CN215151301U (zh) 一种十二穴镜座精密模具
CN220826248U (zh) 64腔医疗吸头注塑模具
CN217226492U (zh) 一种分叉水口结构
CN213382745U (zh) 汽车板类零件用注塑模具
CN215095320U (zh) 一种可以改善减震器外观质量的模具结构
CN215151352U (zh) 一种新型具有水冷作用的注塑模具
CN209007883U (zh) 一种血压仪的塑胶按键注塑模具
CN212603066U (zh) 一种具有新型浇筑口的注塑模具
CN214026986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浇口结构
CN211763181U (zh) 一种双流道注塑模
CN216182339U (zh) 一种连续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