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2047U - 一种清洁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洁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92047U
CN218792047U CN202223074141.7U CN202223074141U CN218792047U CN 218792047 U CN218792047 U CN 218792047U CN 202223074141 U CN202223074141 U CN 202223074141U CN 218792047 U CN218792047 U CN 218792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dust
shutter
box
cleaning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41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黄金程
梁月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741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92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92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92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内设吸尘组件的机体,机体的底壁设有吸尘口、侧壁设有用于集尘的对接口,吸尘组件包括吸尘风机、尘盒及滤网,尘盒设有进尘口、通风口及排尘口,所述机体内设有风道切换组件,风道切换组件包括第一闸门、第二闸门及驱动模块,驱动模块驱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运动以使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中的一者自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另一者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集尘时只有通风口处进风,提高通风口处的进风量,从而提高通风口处流入的集尘气流反向流经滤网时对滤网的清洁效果。由于集尘时只有通风口处进风和排尘口处出风,合理减小集尘管道内的风压,有利于提高集尘风机的空气动能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清洁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些清洁设备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清洁机器人因其智能化程度较高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清洁机器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高了人们的居住体验。现有的清洁机器人一般设有包括吸尘风机、尘盒、滤网等构件的吸尘结构,清洁机器人的底壁设置吸尘口,尘盒设置进尘口和通风口,吸尘风机工作时形成自吸尘口流入的吸尘气流,吸尘气流经进尘口流入尘盒后经通风口流出尘盒,清洁机器人底部的脏污随吸尘气流流入尘盒中。
目前,部分清洁机器人还具有自动集尘功能,清洁机器人停靠在基站时,尘盒内的脏污可以被收集到基站内的集污盒中,减少用户清理脏污的频率。为了实现自动集尘功能,尘盒设有可与基站内的集污盒对接配合排尘口,基站内的集尘风机工作时形成自尘盒流向集污盒的集尘气流,尘盒内的脏污随集尘气流流入集污盒中。
集尘时,进尘口和通风口两处同时进风,由于进尘口处的进风量大于通风口处的进风量,自通风口处流入的集尘气流反向流经滤网时对滤网的清洁效果有限。另外,由于集尘时有两处进风而只有一处出风,进尘口处的风压和通风口处的风压均小于集尘管道内的风压,导致集尘风机的空气动能利用率低。再者,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弹力阀门开闭排尘口,势必会造成集尘风压的损失,不利于保证集尘气流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机体内加设了用于开闭进尘口和排尘口的风道切换组件,有利于提高集尘气流对滤网的清洁效果和提高集尘气流的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内设吸尘组件的机体,机体的底壁设有吸尘口、侧壁设有用于集尘的对接口,吸尘组件包括吸尘风机、尘盒及设于尘盒内的滤网,尘盒设有与吸尘口连通的进尘口、与吸尘风机对接配合的通风口及与对接口连通的排尘口,所述机体内设有风道切换组件,风道切换组件包括用于开闭进尘口的第一闸门、用于开闭排尘口的第二闸门及用于提供切换作用力的驱动模块,驱动模块驱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运动以使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中的一者自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另一者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
优选的,所述排尘口和通风口设于尘盒的相对两侧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排尘口和进尘口设于尘盒的相邻两侧侧壁上,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机及由电机驱动的传动件,传动件同时与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传动配合,电机通过传动件驱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反向切换。
优选的,所述电机正转通过传动件驱动第一闸门自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且驱动第二闸门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电机反转通过传动件驱动第一闸门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且驱动第二闸门自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均可横向运动设置且均设有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凸齿,传动件设有与凸齿啮合的传动齿,转动的传动件通过传动齿和凸齿的啮合驱动第一闸门、第二闸门横向运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可横向移动的架设于机体内;或者,所述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均为软体结构且可弯折的设于尘盒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均可竖向运动设置,传动件为丝杆,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均设有丝杆配合的螺纹齿,转动的丝杆通过与螺纹齿的配合驱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反向切换。
优选的,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用于检测第一闸门是否关闭进尘口的第一传感器;和/或,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用于检测第二闸门是否关闭排尘口的第二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为在集尘时间歇性驱动第一闸门打开部分进尘口以使尘盒内的气流交错流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机体内加设了风道切换组件,驱动模块驱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反向切换,使进尘口的开闭状态与排尘口的开闭状态相反。第一闸门打开进尘口时,第二闸门关闭排尘口,吸尘风机工作时只有进尘口处进风,有助于提高吸尘气流的强度,进而保证吸尘效果。第二闸门打开排尘口时,第一闸门关闭进尘口,集尘时只有通风口处进风,提高通风口处的进风量,从而提高通风口处流入的集尘气流反向流经滤网时对滤网的清洁效果。另外,由于集尘时只有通风口处进风和排尘口处出风,有利于合理减小集尘管道内的风压,从而有利于提高集尘风机的空气动能利用率。再者,第二闸门的开闭状态由驱动模块切换,无需通过集尘气流实现,可以大大减小集尘气流流经排尘口时的损失,有利于提高集尘气流的强度。
2、集尘时,自通风口处流入的集尘气流流经尘盒内部后经排尘口流出尘盒,由于排尘口和通风口设于尘盒的相对两侧侧壁上,集尘气流可以横穿尘盒,有利于提高集尘气流对尘盒内部脏污的吹动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集尘效果。
3、排尘口和进尘口设于尘盒的相邻两侧侧壁上,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垂直设置,合理设置排尘口和进尘口的分布方式,从而合理设置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的分布方式,使驱动模块能同时驱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
4、驱动模块的传动件同时与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传动配合,驱动模块的电机通过传动件同时驱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电机正转时,通过传动件驱动第一闸门自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且驱动第二闸门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电机反转时,通过传动件驱动第一闸门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且驱动第二闸门自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合理设置驱动模块的具体结构,使其满足同时驱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的反向切换的结构要求。
5、第一种具体结构中,传动件与第一闸门、第二闸门分别采用齿轮齿条式配合结构,转动的传动件通过齿轮齿条式配合结构驱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反向切换。合理设置传动件分别与第一闸门、第二闸门的配合结构,使其满足传动件同时带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的反向切换的结构要求。
6、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可横向移动的设于机体内,或者,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采用软体结构且可弯折的设于尘盒的外壁上,合理设置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的设置方式,使两个闸门可以分别顺利的开闭进尘口和排尘口。当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采用软体结构且可弯折的设于尘盒的外壁上时,可以有效减小两个闸门所需的活动空间,避免对清洁机器人内的其他构件的安装造成干涉。
7、第二种具体结构中,传动件与第一闸门、第二闸门分别采用丝杆螺纹齿式配合结构,转动的转动件通过丝杆螺纹齿式配合结构驱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反向切换。合理设置传动件分别与第一闸门、第二闸门的配合结构,使其满足传动件同时带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的反向切换的结构要求。
8、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闸门是否关闭进尘口,使第一闸门在集尘时可以有效的关闭进尘口。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闸门是否关闭排尘口,使第二闸门在吸尘时可以有效的关闭排尘口。
9、集尘时,驱动模块间歇性的驱动第一闸门打开部分进尘口,进尘口处间歇性进风对集尘气流进行扰流,使集尘气流在尘盒内交错流动,集尘气流可以从多角度冲击尘盒内的脏污,从而使尘盒内角落处的脏污也可以随集尘气流流出尘盒,有利于提高对尘盒的集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清洁机器人中尘盒的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一清洁机器人中风道切换组件在电机正转时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清洁机器人中风道切换组件在电机反转时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清洁机器人中吸尘组件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清洁机器人与集尘组件配合进行集尘时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清洁机器人中尘盒与风道切换组件的配合结构图;
图8为实施例三清洁机器人中尘盒与风道切换组件的配合结构图;
图9为实施例四清洁机器人与集尘组件配合进行集尘时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五清洁机器人与集尘组件配合进行集尘时的示意图。
图中,100-机体,110-吸尘口,120-对接口,130-连通通道,140-排尘管,200-吸尘组件,210-吸尘风机,220-尘盒,221-进尘口,222-通风口,223-排尘口,224-盒体,225-盒盖,230-滤网,300-风道切换组件,310-第一闸门,311-第一凸齿,320-第二闸门,321-第二凸齿,330-驱动模块,331-电机,332-传动件,333-传动齿,340-第一传感器,350-第二传感器,360-螺纹齿,400-集尘组件,410-集尘风机,420-集污盒,430-集尘管,431-集尘口,440-过滤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内设吸尘组件200的机体100,机体100的底壁设有吸尘口110、侧壁设有用于集尘的对接口120,吸尘组件200包括吸尘风机210、尘盒220及设于尘盒220内的滤网230,尘盒220设有与吸尘口110连通的进尘口221、与吸尘风机210对接配合的通风口222及与对接口120连通的排尘口223。机体100内设有风道切换组件300,风道切换组件300包括用于开闭进尘口221的第一闸门310、用于开闭排尘口223的第二闸门320及用于提供切换作用力的驱动模块330,驱动模块330驱动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运动以使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中的一者自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另一者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
集尘时只有通风口处进风,提高通风口处的进风量,从而提高通风口处流入的集尘气流反向流经滤网时对滤网的清洁效果。另外,由于集尘时只有通风口处进风和排尘口处出风,有利于合理减小集尘管道内的风压,从而有利于提高集尘风机的空气动能利用率。再者,第二闸门的开闭状态由驱动模块切换,无需通过集尘气流实现,可以大大减小集尘气流流经排尘口时的损失,有利于提高集尘气流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尘盒220可拆卸安装于机体100内,机体100内设有用于连通吸尘口110和进尘口221的连通通道130。滤网230可拆卸安装于尘盒220内,滤网230设于通风口222处对吸尘气流进行过滤,避免灰尘等脏污随吸尘气流流入吸尘风机210内导致吸尘风机210受损的情况。吸尘风机210包括吸尘电机及设于吸尘电机外部的蜗壳,蜗壳设有进风端和出风端,蜗壳的进风端与尘盒220可拆卸对接配合,蜗壳出风端延伸至机体100的侧壁,使吸尘气流可以顺利排出机体100。
结合图2,本实施例中,排尘口223和进尘口221设于尘盒220的相邻两侧侧壁上,排尘口223和通风口222设于尘盒220的相对两侧侧壁上。具体的,尘盒220包括盒体224及用于盖合盒体224的盒盖225,进尘口221设于盒体224的一个长边侧壁上,排尘口223和通风孔分别设于盒体224的两个短边侧壁上。机体100内设有排尘管140,对接口120设于排尘管140的一端,排尘管140的另一端与尘盒220的排尘口223对应。
结合图3、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可横向移动的设于机体100内,由于排尘口223和进尘口221设于尘盒220的相邻两侧侧壁上,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垂直设置。驱动模块330包括电机331及由电机331驱动的传动件332,传动件332同时与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传动配合,电机331通过传动件332驱动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反向切换。本实施例中,传动件332与第一闸门310、第二闸门320分别采用齿轮齿条式配合结构,第一闸门310朝向传动件332的一侧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第一凸齿311,第二闸门320朝向传动件332的一侧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第二凸齿321,传动件332采用传动轮并设有多个传动齿333,传动件332套设于电机331的转轴上,传动齿333同时与第一凸齿311、第二凸齿321啮合。电机331驱动传动件332沿ω方向正转时,传动件332通过传动齿333与第一凸齿311的啮合作用驱动第一闸门310沿V1方向横向移动使第一闸门310自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同时,传动件332通过传动齿333与第二凸齿321的啮合作用驱动第二闸门320沿V2方向横向移动使第二闸门320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第一闸门310与第二闸门320反向切换。电机331驱动传动件332沿ω’方向反转时,传动件332通过传动齿333与第一凸齿311的啮合作用驱动第一闸门310沿V1’方向横向移动使第一闸门310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同时,传动件332通过传动齿333与第二凸齿321的啮合作用驱动第二闸门320沿V2’方向横向移动使第二闸门320自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第一闸门310与第二闸门320反向切换。
为了使电机331能及时停转,风道切换组件300包括用于检测第一闸门310是否关闭进尘口221的第一传感器340和用于检测第二闸门320是否关闭排尘口223的第二传感器350。电机331驱动传动件332沿ω方向正转时,当第一闸门310沿V1方向横移至第一传感器340被第一闸门310触发时,电机331停转,使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停止移动,避免第一闸门310过度移动导致第一凸齿311与传动齿333脱离的情况。电机331驱动传动件332沿ω’方向反转时,当第二闸门320沿V2’方向横移至第二传感器350被第二闸门320触发时,电机331停转,使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停止移动,避免第二闸门320过度移动导致第二凸齿321与传动齿333脱离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340和第二传感器350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第一闸门310移动至关闭状态时接触第一传感器340时使第一传感器340被触发,第二闸门320移动至关闭状态时接触第二传感器350时使第二传感器350被触发。
结合图6,清洁机器人配置有基站,基站内设有集尘组件400,集尘组件400包括集尘风机410、集污盒420、集尘管430及设于集污盒420内的过滤模块440,集污盒420可拆卸安装于基站内,集尘管430的一端与集污盒420可拆卸对接配合、另一端伸出基站并设有集尘口431,集尘风机410工作时提供吸力形成集尘气流。
结合图5,清洁机器人工作时,第一闸门310处于打开状态并打开进尘口221,第二闸门320处于关闭状态并关闭排尘口223,吸尘风机210工作时提供吸力形成吸尘气流,吸尘气流自吸尘口110处流入,然后经连通通道130和进尘口221流入尘盒220内,流入尘盒220内的吸尘气流经过滤网230的过滤后经通风口222和吸尘风机210的蜗壳流出吸尘组件200,清洁机器人底部的脏污随吸尘气流被吸入尘盒220中。
结合图6,清洁机器人返回基站并进行集尘时,驱动模块330驱动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进行切换,使第一闸门310自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而关闭进尘口221,且使第二闸门320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而打开排尘口223,对接口120与集尘管430的集尘口431对接配合,集尘风机410工作时提供吸力形成集尘气流,集尘气流自吸尘风机210中蜗壳的出风端流入,然后通过吸尘风机210中蜗壳的进风端和通风口222流入尘盒220内,集尘气流相对于吸尘气流反向流经滤网230,使集尘气流可以对滤网230进行清洁,流经尘盒220内的集尘气流通过排尘口223流出尘盒220,然后经排尘管140和集尘管430流入集污盒420中,尘盒220内的脏污跟随集尘气流流入集污盒420中,实现集尘目的。
清洁机器人离开基站进行工作时,驱动模块330驱动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进行切换,使第一闸门310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而打开进尘口221,且使第二闸门320自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而关闭排尘口223,吸尘时只有进尘口221处进风,有利于提高吸尘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感器340和第二传感器350也可以采用磁感应开关,此时,在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上设置磁铁,当第一闸门310横移到位关闭进尘口221时第一传感器340被第一闸门310上的磁铁触发,当第二闸门320横移到位关闭排尘口223时第二传感器350被第二闸门320上的磁铁触发。当然,第一传感器340和第二传感器350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传感器,满足检测第一闸门310、第二闸门320是否横移到位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传感器350也可以用于检测第一闸门310是否切换至打开状态,当第二传感器350被第一闸门310触发时,说明第一闸门310横移到位并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第二闸门320处于关闭排尘口223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感器340也可以用于检测第二闸门320是否切换至打开状态,当第一传感器340被第二闸门320触发时,说明第二闸门320横移到位并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第一闸门310处于关闭进尘口221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清洁机器人在基站还可以实现拖布自清洗、充电等功能,清洁机器人和基站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实施例二
结合图7,本实施例中,为了合理减小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所需的活动空间,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均为软体结构,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均可弯折的设于尘盒220的外壁上。为了避免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相互干涉,进尘口221设于盒体224中一个长边侧壁的上部,排尘口223设于盒体224中一个短边侧壁的下部,相应的,第一闸门310可活动设于盒体224上部的外壁上,第二闸门320可活动设于盒体224下部的外壁上。
为了避免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脱离尘盒220的外壁,尘盒220的外壁上设有用于限位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的筋位结构,使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受到竖向限位。当然,也可以在筋位结构上设置限位槽,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的上下两侧均插设于限位槽中,进一步提高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的结构稳定性。
实施例二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可以采用硅胶或橡胶制成,也可以采用金属薄片制成。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可以卷绕于传动件332上,且二者卷绕方向相反。
实施例三
结合图8,本实施例中,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均可竖向运动设置,传动件332为丝杆,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均设有丝杆的配合的螺纹齿360,转动的丝杆通过与螺纹齿360的配合驱动第一闸门310和第二闸门320反向切换。具体的,进尘口221设于盒体224中一个长边侧壁的上部,排尘口223设于盒体224中一个短边侧壁的下部,第一闸门310可上下移动的设于盒体224对应长边侧壁的外部,第二闸门320可上下移动的设于盒体224对应短边侧壁的外部。
第一闸门310处于高位时关闭进尘口221,处于低位时打开进尘口221,第一传感器340设于第一闸门310的顶侧。第二闸门320处于高位时打开排尘口223,处于低位时关闭排尘口223,第二传感器350设于第二闸门320的底侧。
电机331驱动传动件332正转时,传动件332通过与两个闸门上螺纹齿360的配合驱动第一闸门310向上移动使第一闸门310自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而关闭进尘口221,且驱动第二闸门320向上移动使第二闸门320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而打开排尘口223。
电机331驱动传动件332反转时,传动件332通过与两个闸门上螺纹齿360的配合驱动第一闸门310向下移动使第一闸门310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而打开进尘口221,且驱动第二闸门320向下移动使第二闸门320自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而关闭排尘口223。
实施例三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四
结合图9,本实施例中,集尘时,驱动模块330间歇性驱动第一闸门310打开部分进尘口221以使尘盒220内的气流交错流动,进尘口221处间歇性进风对集尘气流进行扰流,使集尘气流可以从多角度冲击尘盒220内的脏污,从而使尘盒220内角落处的脏污也可以随集尘气流流出尘盒220,有利于提高对尘盒220的集尘效果。
实施例四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四可以与实施例二结合。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四可以与实施例三结合。
实施例五
结合图10,本实施例中,集尘时,吸尘风机210间隙性工作并提供吸力形成辅助气流,辅助气流与集尘气流结合增大尘盒220内的纵向气流,有利于提高对尘盒220的集尘效果。
实施例五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五可以与实施例二结合。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五可以与实施例三结合。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五可以与实施例四结合。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内设吸尘组件的机体,机体的底壁设有吸尘口、侧壁设有用于集尘的对接口,吸尘组件包括吸尘风机、尘盒及设于尘盒内的滤网,尘盒设有与吸尘口连通的进尘口、与吸尘风机对接配合的通风口及与对接口连通的排尘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设有风道切换组件,风道切换组件包括用于开闭进尘口的第一闸门、用于开闭排尘口的第二闸门及用于提供切换作用力的驱动模块,驱动模块驱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运动以使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中的一者自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另一者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口和通风口设于尘盒的相对两侧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口和进尘口设于尘盒的相邻两侧侧壁上,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机及由电机驱动的传动件,传动件同时与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传动配合,电机通过传动件驱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反向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正转通过传动件驱动第一闸门自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且驱动第二闸门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电机反转通过传动件驱动第一闸门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且驱动第二闸门自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均可横向运动设置且均设有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凸齿,传动件设有与凸齿啮合的传动齿,转动的传动件通过传动齿和凸齿的啮合驱动第一闸门、第二闸门横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可横向移动的架设于机体内;或者,所述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均为软体结构且可弯折的设于尘盒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均可竖向运动设置,传动件为丝杆,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均设有丝杆配合的螺纹齿,转动的丝杆通过与螺纹齿的配合驱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反向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用于检测第一闸门是否关闭进尘口的第一传感器;和/或,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用于检测第二闸门是否关闭排尘口的第二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为在集尘时间歇性驱动第一闸门打开部分进尘口以使尘盒内的气流交错流动。
CN202223074141.7U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清洁机器人 Active CN218792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4141.7U CN218792047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清洁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4141.7U CN218792047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清洁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92047U true CN218792047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6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4141.7U Active CN218792047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清洁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920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0913B (zh) 柜式空调过滤网自清洁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EP2154442B1 (en) Self-cleaning device of filtering net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it
CN202270405U (zh) 吸吮式自清洗过滤器
CN111570404B (zh) 一种自动清洁装置及空调器
CN114305227A (zh) 扫地机器人及集尘装置
WO2009015551A1 (fr) Climatiseur à boîtier doté d'une porte coulissante de la sortie d'air
CN103565349B (zh) 智能清洁机器人的工作系统
CN201195083Y (zh) 一种空调过滤网自清洁装置
CN102974151A (zh) 吸吮式自清洗过滤器
CN210717834U (zh) 一种自清洁柜式空调
CN218792047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CN103126610B (zh) 具有磁性扣盖装置的卧式吸尘器
CN217244176U (zh) 一种集尘装置
CN110714432A (zh) 一种配合市政环保垃圾车的流动式道路垃圾清理装置
CN113959012B (zh) 一种过滤网自清洁空调器
CN215605467U (zh) 一种维护站和扫地清洁装置
CN212489755U (zh) 一种吸尘器大吸力旋风分离结构
CN215310885U (zh) 一种尘箱及清洁机器人
CN219814006U (zh) 尘盒组件及扫地机
CN201279515Y (zh) 一种节能吹吸清洁机
CN219841623U (zh) 一种多功能新风机
CN101301184A (zh) 转动式真空吸尘器吸嘴
CN210980084U (zh) 清洁结构及空调
CN216823252U (zh) 扫地机器人及集尘装置
CN220898615U (zh) 自动清尘吸尘器反向吹风清灰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