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85997U - 助力车 - Google Patents

助力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85997U
CN218785997U CN202222144288.2U CN202222144288U CN218785997U CN 218785997 U CN218785997 U CN 218785997U CN 202222144288 U CN202222144288 U CN 202222144288U CN 218785997 U CN218785997 U CN 218785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fixed
component
bear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442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熙
王雷
陈玉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442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85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85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859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拖车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助力车,包括承载架、驱动轮组件、第一转动组件、承接件以及方向杆,承载架的底部设置有间隔布设的滚轮;驱动轮组件位于承载架的底部;第一转动组件具有可相对转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固定于承载架;承接件的一面与驱动轮组件固定,承接件的相对的另一面与第二部件固定;方向杆连接于承接件。本申请提供的助力车,方向杆能轻易的带动承接件转动,同时在驱动轮组件的驱动下,能快速的调整助力车的运动方向,从而实现助力车的快速、省力的转向,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助力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拖车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助力车。
背景技术
近些年,户外露营兴起,以及,户外装备也越来丰富起来。然而,在露营过程中,遇到汽车不可深入的露营场地,则需要借助营地推车进行托运露营物品。
目前,营地推车大多通过用户拉动拉杆来获得驱动力,但是,在面对崎岖不平的路段时,营地推车的车厢的运动方向无法及时调整,进而带来较差的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提供一种助力车,旨在解决现有的营地推车的用户体验车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助力车,包括承载架、驱动轮组件、第一转动组件、承接件以及方向杆,所述承载架的底部间隔布设有滚轮;所述驱动轮组件位于所述承载架的底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具有可相对转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固定于所述承载架;所述承接件的一面与所述驱动轮组件固定,所述承接件相对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二部件固定;所述方向杆连接于所述承接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助力车,在承载架的底部增设了一个驱动轮组件,该驱动轮组件能够提供主动驱动力,带动承载架运动,为用户提供助推力,减轻拉车时的负担。第一转动组件具有能够相对转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与承载架固定,第二部件与驱动轮组件固定,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能相对转动的情况下,方向杆能轻易的带动承接件转动,同时在驱动轮组件的驱动下,能快速的调整助力车的运动方向,从而实现助力车的快速、省力的转向,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以及承接件,以使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承载架固定,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承接件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力车还包括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设于所述承接件背离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一侧且套设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具有相对转动的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承接件固定,所述第四部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均为推力球轴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四部件为推力球轴承的紧环,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三部件为推力球轴承的松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接件设有连接挂耳,所述方向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挂耳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方向杆以与所述第二部件的旋转轴线相垂直的直线为旋转轴线进行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架包括连接片组件和与所述连接片组件连接的架体,所述滚轮间隔布设于所述架体的底部,所述连接片组件包括抵顶所述第一部件的卡爪件以及与所述卡爪件连接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连接于所述架体,所述卡爪件用于支撑所述架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爪件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部件的主体部以及凸伸于所述主体部一侧的卡爪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固定片连接,所述卡爪部延伸至所述架体的底部且与所述架体的底部相抵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片弯折形成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卡爪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所述架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架体的底部连接,所述卡爪件的一侧伸入所述架体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抵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及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轮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承接件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承接件的一侧固定,所述支架与所述承接件的另一侧固定,在所述连接件的穿设方向上,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承接件上的投影与所述驱动轮在所述承接件上的投影不重合或部分重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助力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助力车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助力车的第一转动组件、驱动轮组件、第二转动组件以及连接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助力车的第一转动组件、驱动轮组件、第二转动组件以及连接片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助力车的第一转动组件、驱动轮组件、第二转动组件以及连接片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助力车的连接片组件的卡爪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助力车的连接片组件的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助力车的承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承载架            20、滚轮              30、方向杆
40、驱动轮组件        41、驱动轮主体        42、支架
50、第一转动组件      51、第一部件          52、第二部件
60、承接件            53、连接件            70、第二转动组件
71、第三部件          72、第四部件          61、连接挂耳
11、连接片组件        12、架体              111、卡爪件
112、固定片           1111、主体部          1112、卡爪部
1121、第一连接段      1122、第二连接段      113、加强件
62、第一承接板        63、第二承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助力车,可应用于一些托载货品、人员的场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助力车可用于露营时将露营物品托载到露营目的地,或者将快递店的快递拖载回家等等。相关技术中运载小车大多通过用户拉动拉杆来获得驱动力,但是,在面对崎岖不平的路段时,运载小车的车厢的运动方向无法及时调整,进而带来较差的用户体验。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助力车能快速的调整助力车的运动方向,从而实现助力车的快速、省力的转向,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助力车,包括承载架10、驱动轮组件40、第一转动组件50、承接件60以及方向杆30。这里,承载架10类似于车厢或者网兜,用于放置待搬运的物品。驱动轮组件40则是提供动力,带动承载架10运动,为用户在推动承载架10过程中助力。第一转动组件50则用于实现驱动轮组件40与承载架10之间相对转动,从而满足承载架10在被方向杆30牵拉过程中实现换向。承接件60则是起到中间连接作用,直接与驱动轮组件40和第一转动组件50相固定。
具体地,请参考图2所示,承载架10的底部间隔布设有滚轮20,通过滚轮20来带动承载架10移动,以适用不同的路况。滚轮20可以设置在承载架10的一端并与驱动轮组件40间隔,共同承载承载架10,滚轮20也可以均匀地分布在承载架10的底部,以承载承载架10。
请参考图1和3所示,驱动轮组件40位于承载架10的底部。驱动轮组件40能够在助力车运行中不断地提供动力,以节省人力,从而使用户使用时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方便用户的使用。
请参考图4所示,第一转动组件50具有可相对转动的第一部件51和第二部件52,第一部件51固定于承载架10。承接件60的一面与驱动轮组件40固定,承接件60的相对的另一面与第二部件52固定。方向杆30连接于承接件60。可以理解地,第一部件51和第二部件52可在二者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以及,第一部件51也可通过其他结构件来实现与第二部件52发生相对转动。
示例地,第一转动组件50为一轴承件,其中,第一部件51和第二部件52之间通过滚珠来实现相对转动,并且,第一部件51和第二部件52是绕于自身的轴线方向发生相对转动的。
或者,示例地,第一转动组件50为一个万向节,其中,第一部件51为其中一个转动轴,以及,第二部件52为另一个转动轴,同样地,并且,第一部件51和第二部件52是绕于自身的轴线方向发生相对转动的。
综上,根据实际的转动要求,可选择对应的第一转动组件50。
本申请提供的助力车,在承载架10的底部增设了一个驱动轮组件40,该驱动轮组件40能够提供主动驱动力,带动车厢前行,带动承载架10运动,为用户提供助推力,减轻拉车时的负担。第一转动组件50具有能够相对转动的第一部件51和第二部件52,第一部件51与承载架10固定,第二部件52与驱动轮组件40固定,在第一部件51和第二部件52能相对转动的情况下,方向杆30能轻易的带动承接件60转动,同时在驱动轮组件40的驱动下,能快速的调整助力车的运动方向,从而实现助力车的快速、省力的转向,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具体地,请参考图4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组件50还包括连接件53,连接件53依次穿设于第一部件51、第二部件52以及承接件60,以使第二部件52与承载架10固定,第一部件51与承接件60固定。可以理解地,连接件53起到转轴的作用,类似螺杆和螺母的组件,即能够起到轴的作用,同时,实现第一部件51、第二部件52与承接件60相连接。第一部件51和第二部件52均套设在连接件53上,从而可绕于连接件53的轴线发生相对转动。当然,第一部件51和第二部件52之间可直接进行转动摩擦,例如,第一部件51和第二部件52均为类似环状结构,均能够套设在连接件53上进行绕轴转动,同时,二者之间存在相接触的接触面,并且,在接触面处发生相对转动。根据实际的转动顺畅性的需要,第一部件51和第二部件52可选择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
请参考图3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助力车还包括第二转动组件70,第二转动组件70设于承接件60背离第一转动组件50的一侧且套设于连接件53,第二转动组件70具有相对转动的第三部件71和第四部件72,第三部件71与承接件60固定,第四部件72与连接件53固定。同理地,第三部件71和第四部件72之间连接及运动关系与第一部件51和第二部件52相同,这里则不再赘述。第三部件71和第四部件72的结构可能性,可参考上述对第一部件51和第二部件52的描述。同时,在增设第二转动组件70后,连接件53的螺母则是套设在螺杆靠近第四部件72的一端,这样,能够防止第三部件71和第四部件72从连接件53的螺杆上脱落。以及,设置第二转动组件70还能够防止连接件53中的螺母直接作用于承接件60上,从而减小对承接件60的磨损。
具体地,第一转动组件50和第二转动组件70均为推力球轴承,第一部件51和第四部件72为推力球轴承的紧环,第二部件52和第三部件71为推力球轴承的松环。松环可相对于紧环相对转动,且松环与可转动的部件固定,紧环与相对静止的部件固定,从而能轻易的转动可转动的部件。
请参考图1、图2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承接件60设有连接挂耳61,方向杆30的一端与连接挂耳61转动连接,以使方向杆30以与第二部件的旋转轴线O相垂直的直线O’为旋转轴线进行转动。其中旋转轴线O可以平行连接件53穿设的方向,旋转轴线O’可以是方向杆30与承接件60连接时转轴穿设方向平行。具体地,连接挂耳61的数量可为两个,将方向杆30的一端置于两个连接挂耳61之间,再通过销轴等连接结构来实现方向杆30在垂直地面方向上或平行地面方向上相对承接件60转动。例如,方向杆30在垂直地面方向上相对承接件60转动,那么,可使用不同高度的用户来握持方向杆30的另一端,尤其是对身高较矮的用户更有友好。可以理解的是,方向杆30可绕旋转轴线O’转动,以使方向杆30能做远离和靠近承载架10的运动,从而用户能根据自己的位置来调节方向杆的位置,例如,用户站在地面上可直接将方向杆30拉到远离承载架10的方向使用。用户若位于承载架10内时,可将方向杆30调整到靠近承载架10的位置,以方便用户在承载架10内调节方向杆30,进而调整助力车的运行方向。
请参考图1、图6和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承载架10包括连接片组件11和与连接片组件11连接的架体12,滚轮20间隔布设于架体12的底部。其中,架体12起到骨架支撑的作用,在对架体12的包覆或直接在架体12内放置网兜后则可形成装载货物的容置空间。以及,滚轮20和驱动轮41组成带动架体12移动的驱动部分。优选地,在驱动轮41位于两个滚轮20的转动轴的连线之间,且,三者呈三角形结构分布,转向灵活性更大。
连接片组件11包括抵顶第一部件51的卡爪件111以及与卡爪件111连接的固定片112,固定片112固定连接于架体12,卡爪件111用于支撑架体12。可以理解地,在连接件53穿设后,卡爪件111与第一转动组件50的第一部件51相抵接,即,卡爪件111是与第一部件51一起相对第二部件52转动,即承接件60与第二部件52固定,承接件60可带动第二部件52转动,而第二部件52是相对第一部件51转动的,所以第一部件51在此种情况下可以不转动,或稍稍转动,而固定件112与架体12固定,从而承载件60转动时可以不用带动架体12转动,或者架体12有稍稍的转动,进而用户不用使用转动整个架体12的力气即可轻易的实现助力车的转向。
具体地,请参考图2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卡爪件111包括连接第一部件51的主体部1111以及凸伸于主体部1111一侧的卡爪部1112,主体部1111与固定片112连接,卡爪部1112延伸至架体12的底部且与架体12的底部相抵顶。
具体地,请参考图2和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片112弯折形成第一连接段1121和第二连接段1122,第一连接段1121与卡爪件111连接,第二连接段1122位于架体12的底部,并与架体12的底部连接,卡爪件111的一侧伸入架体12的底部,并与第二连接段1122抵顶。具体地,在第一连接段1121和第二连接段1122上开设安装孔,通过螺钉穿设对应的安装孔将第一连接段1121和第二连接段1122固定在架体12上,并且,第一连接段1121和第二连接段1122形成有夹角,分别于车架12的一侧固定,例如,第一连接段1121和第二连接段1122的夹角可以呈90°。卡爪件111的一侧伸入到车架12的底部并第二连接段1122抵顶,通过卡爪件111支撑第二连接段1122实现对车架的支撑。卡爪件111伸入车架12底部的部分可以呈弯钩状、直杆状等。
请参考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片组件11还包括加强件113,加强件113与第一连接段1121固定。可以理解地,卡爪件111的卡爪部1112的数量为两个,那么,在两个卡爪部1112上均设置有固定片112。这里,加强件113用于连接两个固定片112的第一连接段1121,用于提高各固定片112的连接稳定性。
请参考图1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轮组件40包括驱动轮41及转动连接于驱动轮41的支架42,支架42与承接件60固定。具体的,请参考图8,承接件60包括第一承接板62以及设于第一承接板62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二承接板63,同时,支架42与第一承接板62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承接板63位于支架42的相对两侧。
具体地,请参考图8,连接挂耳61设置在第一承接板62上,以及,第一承载板用于与第一转动组件50的第一部件51相对抵接。
请参考图4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组件50与承接件60的一侧固定,支架42与承接件60的另一侧固定,在连接件53的穿设方向上,连接件53在承接件60上的投影与驱动轮41在承接件60上的投影不重合或部分重合。
这里,当连接件53在承接件60上的投影与驱动轮41在承接件60上的投影不重合或部分重合,可节省在垂直于连接件53的轴向方向的纵向空间,这样,有利于用户通过方向杆30带动架体12转动时,能够预留出给用户所要规划的转向范围。
特别是,在连接件53在承接件60的第一承接板62上投影与驱动轮41在承接件60的第一承接板62上的投影完全不重合时,即,连接件53的轴线至驱动轮41与第一承接板62的连接位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同时,用于与方向杆30铰接的连接挂耳61至连接件53的旋转轴线也存在一定距离,这样,用户通过方向杆30带动第一承接板62绕着连接件53轴线转动,驱动轮41则随第一承接板62转动,第一承接板62运动的方向可以大概展示架体12的运行方向,从而方便用户规划架体12的运行方向。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助力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架,所述承载架的底部间隔布设有滚轮;
驱动轮组件,所述驱动轮组件位于所述承载架的底部;
第一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具有可相对转动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固定于所述承载架;
承接件,所述承接件的一面与所述驱动轮组件固定,所述承接件相对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二部件固定;
方向杆,所述方向杆连接于所述承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以及承接件,以使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承载架固定,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承接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车还包括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设于所述承接件背离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一侧且套设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具有相对转动的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所述第三部件与所述承接件固定,所述第四部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均为推力球轴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四部件为推力球轴承的紧环,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为推力球轴承的松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件设有连接挂耳,所述方向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挂耳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方向杆以与所述第二部件的旋转轴线相垂直的直线为旋转轴线进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包括连接片组件和与所述连接片组件连接的架体,所述滚轮间隔布设于所述架体的底部,所述连接片组件包括抵顶所述第一部件的卡爪件以及与所述卡爪件连接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连接于所述架体,所述卡爪件用于支撑所述架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件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部件的主体部以及凸伸于所述主体部一侧的卡爪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固定片连接,所述卡爪部延伸至所述架体的底部且与所述架体的底部相抵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弯折形成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卡爪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所述架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架体的底部连接,所述卡爪件的一侧伸入所述架体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抵顶。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及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轮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承接件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承接件的一侧固定,所述支架与所述承接件的另一侧固定,在所述连接件的穿设方向上,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承接件上的投影与所述驱动轮在所述承接件上的投影不重合或部分重合。
CN202222144288.2U 2022-08-15 2022-08-15 助力车 Active CN218785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4288.2U CN218785997U (zh) 2022-08-15 2022-08-15 助力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4288.2U CN218785997U (zh) 2022-08-15 2022-08-15 助力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85997U true CN218785997U (zh) 2023-04-04

Family

ID=8650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44288.2U Active CN218785997U (zh) 2022-08-15 2022-08-15 助力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859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04284B2 (en) Scaffold moving device
AU2006273628B2 (en) Self-powered vehicle with selectable operational modes
US9079754B2 (en) Powered pallet truck
US20190382072A1 (en) Personal Transport Vehicle
US20090272594A1 (en) Personal Mobility Vehicle
WO2015083398A1 (ja) 台車
US20070261905A1 (en) Electrically operated three-wheeled pushcart
CN201632953U (zh) 装配夹具
CN218785997U (zh) 助力车
US20040231917A1 (en) Scaffold moving device
CN101219275A (zh) 侧向驱动的滑板车
CN109050494B (zh) 一种移车装置
JP2011143914A (ja) 手押し式二輪車
CN216269587U (zh) 一种死猪转运车
CN209833764U (zh) 同轨迹料车架及同轨迹料车
CN211893455U (zh) 全地形运输机器人
CN115556809A (zh) 一种多功能载物装置
CN210000362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零部件周转车
JP3383780B2 (ja) 運搬台車
CN206456456U (zh) 拼接式载重小车
JP3383781B2 (ja) 運搬台車
CN117622276B (zh) 节能电动车
CN110775077A (zh) 一种软平面运输车系统
CN213862264U (zh) 一种尿素车间用平板推车
AU2020377152B2 (en) Steering apparatus for object transporting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workshop A202, Foun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rth of Songbai highway, Longteng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E, 1st Floor,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