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7773U - 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7773U
CN218777773U CN202221432935.3U CN202221432935U CN218777773U CN 218777773 U CN218777773 U CN 218777773U CN 202221432935 U CN202221432935 U CN 202221432935U CN 218777773 U CN218777773 U CN 218777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haft
membrane
cylind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3293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军文
张国召
肖剑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unwe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unwe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unwe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unwe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3293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7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7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77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包括伺服推包组件、送膜组件、机头切膜组件、压包组件、主机架组件、轨道成型组件、易撕线组件、膜筒组件、上下整形组件、输送组件、上罩壳组件、下罩壳组件,伺服推包组件设于主机架组件左端,送膜组件设于伺服推包组件上方,机头切膜组件设于送膜组件下方,压包组件设于机头切膜组件右侧,主机架组件设于下罩壳组件内,轨道成型组件设于主机架组件上,易撕线组件设于轨道成型组件左上方,膜筒组件设于轨道成型组件右上方,上下整形组件设于主机架组件上,输送组件设于主机架组件左前侧;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子凸轮推包,摇臂切膜结构,设计多项调节结构,更好满足了大套盒覆膜包装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
背景技术
透明膜包装机又称三维包装机、三维透明膜包装机,是以BOPP膜或PVC膜为包装材料,将被包装物形成三维六面体折叠封包的中包设备,广泛用于化妆品、药品、食品、保健用品、音像制品、文具用品、日用品以及其它的盒外透明膜三维贴体包装,起到防伪、防潮、防尘、防擦、美化等作用,深受众多产品厂商的青睐,并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和喜爱。
现有技术一些套盒类或尺寸相类似的产品为提升产品档次,也逐渐开始进行三维覆膜。但是,之前该类产品由于外形尺寸超出现有三维包装机产品包装范围,只能采用热收缩工艺进行覆膜,而热收缩后的产品表面质量难以满足客户要求,而现有技术透明膜包装机又不适应大套盒类产品的包装;同时现有技术推包机构和主机传动采用机械结构,柔性不够,推包以及动力传递过程中容易卡包;送膜过程中缺乏减速机构,送膜中膜卷容易偏移,影响包装质量;切膜长度调节、更换不够方便等。为此,需要开发一款包装尺寸范围更大的包装质量更好的三维包装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包括所述伺服推包组件、送膜组件、机头切膜组件、压包组件、主机架组件、轨道成型组件、易撕线组件、膜筒组件、上下整形组件、输送组件、上罩壳组件、下罩壳组件,所述伺服推包组件设于主机架组件左端顶面,并延伸至主机架组件内,用于输送大套盒,所述送膜组件位于伺服推包组件上方,并与机头切膜组件固定连接,用于分别从易撕线组件、膜筒组件上牵引透明膜、易撕线,所述机头切膜组件设于送膜组件下方,并架立在主机架组件上,用于将易撕线、透明膜切断,所述压包组件设于机头切膜组件右侧顶端,与送膜组件右端固定连接,并架立在主机架组件上,所述主机架组件设于下罩壳组件内,所述轨道成型组件设于主机架组件上,并与压包组件右端衔接,所述易撕线组件设于轨道成型组件上方,并与送膜组件固定连接,用于易撕线放线、易撕线与透明膜贴合及制作易撕线U型切口,所述膜筒组件设于轨道成型组件右端上方,并架立在主机架组件上,用于透明膜放卷,所述上下整形组件设于主机架组件上,并与轨道成型组件右端衔接,用于大套盒上下面的熨平整形,所述输送组件设于主机架组件左端前侧,并与伺服推包组件相接,用于向伺服推包组件输送大套盒,所述上罩壳组件设于主机架组件、上下整形组件上方,所述下罩壳组件设于上罩壳组件下方,内设主机架组件。
为了适应大尺寸产品包装的需要,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于对各机构进行了适应大尺寸产品包装的改造,机头切膜组件中设置通过丝杆、手柄调节的压包板,轨道成型组件中设置手柄调节的折膜板,压包组件中设置通过调节轴调节的后压板,膜筒组件中设置辅助支撑轴,上下整形组件中设置可调节上烫板,在输送组件中设置输送挡条等,由此加大了包装机产品包装范围。
所述伺服推包组件,包括摇板、长侧封烫板、面板、长侧封活动轴、推包电机带轮、微动开关、推包开关挡板、推包板、推包同步带、推包滑块轴、推包滑块、接近开关、第一从动带轮、伺服电机、刚性联轴器,所述面板固定装设在主机架组件顶面,左端设有与推包滑块行程相匹配的横向通槽,右端设有与长侧封烫板对应的纵向通槽,所述推包板截面呈L型,设于面板上,与推包滑块固定连接,沿面板长度方向作左右往返运动,进行推包,所述推包开关挡板固定装设在推包板外侧,所述微动开关固定装设在推包开关挡板的外侧,开关端部透过槽孔突出推包开关挡板,所述伺服电机设于主机架组件内,输出端朝内并与刚性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推包电机带轮与刚性联轴器固定连接,并与第一从动带轮相向设置,所述第一从动带轮设于主机架组件左端,并通过推包同步带与推包电机带轮相连,所述推包滑块轴固定装设在主机架组件内,且位于推包板面向来料一侧正下方,所述推包滑块滑动装设在推包滑块轴上,上端与推包板固定连接,下端与推包同步带套接啮合,一对所述接近开关固定装设在推包滑块左右两侧,用于控制伺服电机,一对所述长侧封活动轴分别装设在主机架组件两侧,所述摇板两端螺接在长侧封活动轴上,所述长侧封烫板固定安装在摇板上,一对所述长侧封活动轴贯穿主机架组件顶面后与其活动连接。
推包机构的柔性化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之二,主要手段是在上述伺服推包机构采用伺服电机、微动开关、接近开关以及PLC共同构成电子凸轮,模拟机械圆柱凸轮的曲线推动推包板进行往复运动,获得最佳运动曲线,使得推包过程更加顺畅,不会卡包,适应了不同规格包装盒的推包需求。
所述送膜组件,包括压胶辊气缸、压胶辊轴承、第一拉膜橡胶辊、拉膜滚筒、放气轮、分切刀、下膜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同步带轮、辊筒安装板、气缸安装侧板、刀轮横轴、滚筒齿轮、同步轮带、从动轮组,一对所述辊筒安装板相对设置,用于连接固定相关部件,所述气缸安装侧板两端与辊筒安装板固定连接,用于安装固定压胶辊气缸,一对所述压胶辊气缸间隔固定连接在气缸安装侧板左侧,输出端贯穿气缸安装侧板,一对所述压胶辊轴承设置在在气缸安装侧板右侧,并与压胶辊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膜橡胶辊两端滚动装设在辊筒安装板之间,且左侧与压胶辊轴承相抵,所述拉膜滚筒两端滚动装设在辊筒安装板之间,与第一拉膜橡胶辊平行,靠近辊筒安装板内侧一端固定装设有滚筒齿轮,所述下膜伺服电机固定装设在拉膜滚筒前端的辊筒安装板正上方,其输出端向前固定连接伺服电机同步带轮,所述刀轮横轴固定装设在辊筒安装板之间,且位于拉膜滚筒的右侧,用于连接固定放气轮、分切刀,所述放气轮安装在刀轮横轴上,轮周表面内凹,且在凹陷处沿径向等距设有若干放气针,并拉膜滚筒左上方,所述分切刀安装在刀轮横轴上,且与拉膜滚筒下筒壁相抵,所述从动轮组,包括减速齿轮、链轮、第二从动带轮、轮组凸座、第一从动轮轴,所述减速齿轮直径小于滚筒齿轮,并在正下方与其啮合,所述链轮装设于轮组凸座与一侧辊筒安装板之间,并与第一从动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从动带轮装设在伺服电机同步带轮正下方,并通过同步轮带相连,所述轮组凸座固定装设于减速齿轮与同侧的辊筒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从动轮轴分别贯穿轮组凸座、同侧的辊筒安装板,并分别与减速齿轮、链轮、第二从动带轮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之三是解决送膜过程中容易偏移的问题,主要手段是在上述送膜组件中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并通过减速齿轮及滚筒齿轮减缓送膜速度,使得拉膜过程更加平稳,透明膜不会偏移。
所述机头切膜组件,包括第二拉膜橡胶辊、切膜气缸、摇臂、切刀支座块、第一扳手头、第一梅花手柄、压包板、齿条轴、吹气管、前压包板、压包板支座块、第二梅花手柄、第二扳手头、下膜口、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固定切刀、摇臂安装板、活动切刀,一对所述齿条轴相对设置,上下两端分别与辊筒安装板、面板固定连接,并各向下依次活动贯穿相对设置的切刀支座块和压包板支座块,一对所述切刀支座块分别与相应的齿条轴活动套接,包括切刀前支座块、切刀后支座块,其左侧各设有第一梅花手柄,所述第二拉膜橡胶辊滚动装设在一对切刀支座块之间,所述固定切刀固定装设在一对切刀支座块之间,且在第二拉膜橡胶辊正下方,所述第一齿轮轴活动装设在一对切刀支座块之间,两端分别与一对齿条轴啮合,所述第二齿轮轴活动装设在一对压包板支座块之间,两端分别与一对齿条轴啮合,一对所述压包板支座块包括压包板前支座块、压包板后支座块,其侧面各设有第二梅花手柄,所述第一扳手头装设在切刀后支座块外侧,与第一齿轮轴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扳手头装设在压包板后支座块外侧,与第二齿轮轴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前压包板、吹气管、压包板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装设在一对压包板支座块之间,其中,前压包板左侧面板略向上,呈一定弧度,便于大套盒通过,所述吹气管包括左吹气管、右吹气管,设置在前压包板与压包板之间,左吹气管和右吹气管之间的间隙构成了下膜口,利用空气导流作用将透明膜导入下膜口,一对所述摇臂分别装设在对应侧的摇臂安装板上,包括切刀前摇臂、切刀后摇臂、摇臂支轴、摇臂连杆,所述摇臂支轴两端分别与对应侧摇臂安装板滚动连接,与切刀前摇臂、切刀后摇臂固定连接,前端贯穿对应端摇臂安装板后与摇臂连杆下端活动连接,一对所述摇臂安装板分别设置在对应侧的切刀支座块内侧,所述活动切刀固定装设在切刀前摇臂、切刀后摇臂之间,向左摆动与固定切刀相切,所述切膜气缸装设在切刀后支座块上,其输出端与摇臂连杆上端活动连接。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设备切膜长度调节、更换不够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切膜组件中采用摇臂结构,并采用单独的气缸驱动,从而方便了切膜长度的调节以及更换。
所述压包组件,包括压包安装侧板、调节轴、长侧摆角气缸安装板、扳头、后压板、后压板安装条、后压板安装座、后压板调节螺杆、第一圆锥齿轮组、长侧摆角调节螺杆,一对所述压包安装侧板设于长侧封活动轴右侧,下端分别固定装设在面板两侧,上端分别与对应侧的辊筒安装板右端固定连接,一对所述调节轴水平滚动装设在一对压包安装侧板之间,包括第一调节轴、第二调节轴,且后端均贯穿对应端的压包安装侧板,所述第一调节轴与第二调节轴上下错位,所述第二调节轴位于第一调节轴右下方,一对所述长侧摆角调节螺杆分别直立安装在相应的压包安装侧板内侧,且在第一调节轴正下方,所述长侧摆角气缸安装板两端与长侧摆角调节螺杆螺接,其内凹一侧迎向长侧封烫板,一对所述后压板调节螺杆分别直立安装在相应压包安装侧板内侧,且在第二调节轴正下方,一对所述后压板安装座分别与相应的后压板调节螺杆螺接,所述后压板安装条两端通过梅花手柄安装在后压板安装座上,所述后压板纵向水平安装在后压板安装条的下方,所述第一圆锥齿轮组,包括第一圆锥齿轮、第二圆锥齿轮,相互啮合,一对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均分别安装在第一调节轴、第二调节轴的前端,一对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均分别安装在后压板调节螺杆、长侧摆角调节螺杆的顶端,所述扳头包括第一扳头、第二扳头,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调节轴、第二调节轴的后端。
所述主机架组件,包括外框架组件、下折膜组件、主轴组件、下折膜摆臂组、长侧封导向组件、主电机组件,所述外框架组件位于下罩壳组件内部,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下折膜组件位于压包组件的正下方,且横向固定装设在外框架组件上,所述主轴组件固定装设在外框架组件中部,其主轴上各设有一对相向设置的下折膜凸轮和长侧封凸轮,所述下折膜摆臂组固定装设在外框架组件内部中间,其上方连接下折膜组件,所述长侧封导向组件固定装设在下折膜摆臂组下方,所述主电机组件固定装设于外框架组件右端内底面。
所述轨道成型组件,包括折角器、折角气缸、前折膜板、中折膜板、压包条、后折膜板、平烫板、平烫气缸、烫板防护罩、第一调节手柄,一对所述折角器分别设于轨道成型组件的左端前后两侧,且与压包组件衔接,一对所述折角气缸水平纵向设于对应侧的折角器右端外侧,并与其活动连接,一对所述前折膜板纵向设于对应侧的折角器右端,且与轨道面板相接处留有可供透明膜通过的间隙,一对所述中折膜板横向设于对应侧前折膜板右端,且与前折膜板、轨道面板相接处均留有透明膜通过的间隙,左端设有斜向下的下折膜斜边,右端设有向上的上折膜弧边,一对所述后折膜板横向设于对应侧中折膜板的右端,且与中折膜板相接处留有可供透明膜通过的弧形间隙,一对所述压包条,固定设于依次前后衔接的前折膜板、中折膜板、后折膜板的内侧,两组所述平烫板依次置于后折膜板的右端,对完成前道工序的大套盒前后两端的透明膜进行熨平封烫,所述烫板防护罩置于平烫板外侧,起到防护作用,所述平烫气缸设于烫板防护罩外侧,与平烫板相配合,所述第一调节手柄分别置于中折膜板、烫板防护罩的外侧,用于根据大套盒长度调整中折膜板、烫板防护罩间距。
所述易撕线组件,包括拉线摆杆、拉线轮、拉线内摆杆、拉线刹车、拉线刹车轮、外定位轮、易撕线筒、小口切刀气缸、滚珠丝杆、丝杆扳头、小口切刀座、螺杆扳头、第二圆锥齿轮组、第一调节螺杆、滚筒、平衡块、导线器、链轮组、横向矩形支架、螺杆安装板、丝杆安装板、倒L型易撕线支架、圆锥齿轮安装板、轴杆座、拉线轴、导膜轴,所述横向矩形支架左端固定装设在对应的辊筒安装板的外侧,所述螺杆安装板两端固定装设在压包安装侧板上,一对所述圆锥齿轮安装板相向固定装设在横向矩形支架左端内侧,一对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上下两端分别滚动装设在圆锥齿轮安装板内侧、螺杆安装板两端,所述滚筒螺接在第一调节螺杆之间,一对所述导膜轴水平间隔固定装设在一对圆锥齿轮安装板下缘之间,上缘与一对轴杆座之间的间隙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圆锥齿轮组包括轮轴、第三圆锥齿轮、第四圆锥齿轮,所述轮轴前后两端分别滚动装设在圆锥齿轮安装板上,后端贯穿对应侧的圆锥齿轮安装板,一对所述第三圆锥齿轮固定装设在对应的第一调节螺杆顶端,与对应的第四圆锥齿轮啮合,一对所述第四圆锥齿轮固定装设在轮轴两端部,所述螺杆扳头与轮轴后端固定连接,通过旋转螺杆扳头在第二圆锥齿轮组作用下调整滚筒高度,一对所述丝杆安装板固定装设在横向矩形支架上,且位于圆锥齿轮安装板右边,一对所述滚珠丝杆分别滚动装设在丝杆安装板左侧上下两端并贯穿其后侧板后与丝杆扳头固定连接,所述链轮组包括上链轮、下链轮,分别与相应的滚珠丝杆后端固定连接,并位于对应的丝杆安装板内侧,一对所述轴杆座分别与滚珠丝杆螺接,并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小口切刀气缸固定装设在上端的轴杆座上,输出端向下,所述小口切刀座固定装设在小口切刀气缸输出端,底部安装有小口切刀,所述倒L型易撕线支架,其立臂下端固定装设在横向矩形支架前侧右端,且在同侧丝杆安装板右边,悬臂端水平向右,折弯处固定装设有挡块,所述拉线摆杆,其悬臂向右、摆臂朝下,折弯处与倒L型易撕线支架右端内测滚动连接,所述拉线内摆杆右端与倒L型易撕线支架右端外侧滚动连接,其悬臂向左、摆臂居中向下,且摆臂与拉线摆杆的摆臂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若干所述拉线轮水平错位间隔装设在拉线摆杆、拉线内摆杆的摆臂正面,所述导线器与位于拉线摆杆的摆臂上部的第一个拉线轮相接,并与拉线摆杆侧向固定连接,所述平衡块分别固定装设在拉线摆杆的悬臂内侧左端、拉线内摆杆的悬臂外侧右端,所述拉线刹车固定装设在拉线摆杆悬臂左端,其上下两端分别与挡块、拉线刹车轮相抵,所述拉线刹车轮滚动连接在拉线轴上,所述拉线轴固定装设在倒L型易撕线支架的立臂上部,且水平向后,所述易撕线筒套装在拉线轴上,所述外定位轮与拉线轴后端螺接,用于紧固易撕线筒。
所述膜筒组件,包括固定滚筒、辅助支撑轴、滚膜联结板、梅花手柄、膜筒外挡圈、活动铝滚筒、滚膜架座、缓冲托架、膜筒轴、膜筒内挡圈、刹车带、膜筒刹车轮,若干所述固定滚筒等距固定装设在横向矩形支架右端前后两侧,所述滚膜架座左端与横向矩形支架前侧右端固定连接,右侧下方固定连接在主机架组件顶面,所述膜筒轴前端滚动装设在滚膜架座上部,后端设有螺纹,所述膜筒刹车轮固定装设在膜筒轴上,所述膜筒内挡圈活动套接膜筒轴,并固定连接在膜筒刹车轮上,所述膜筒外挡圈与膜筒轴螺纹端部螺接,膜筒套入膜筒轴,旋紧膜筒外挡圈将其固定,所述梅花手柄固定装设在膜筒轴螺纹端顶,以方便调整膜筒,所述辅助支撑轴下端活动连接在膜筒轴螺纹端部正下方的主机架组件顶面,上端顶托膜筒外挡圈,以提高大尺寸膜筒展膜支撑稳定性,所述刹车带经过膜筒刹车轮左右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滚膜联结板右端、滚膜架座右侧,所述滚膜联结板右端滚动连接在膜筒轴正下方的滚膜架座上,所述缓冲托架固定装设在滚膜架座上,且朝向滚膜联结板并与其垂直相抵,若干所述活动铝滚筒固定装设在滚膜联结板上,通过滚膜联结板、缓冲托架、刹车带、膜筒刹车轮可实现平稳有序放膜。
所述上下整形组件,包括旋柄、第三圆锥齿轮组、第二调节螺杆、快速手柄、丝杆螺母、上烫板、上烫气缸、封门、机架、地脚、下烫板、整形支架、圆锥齿轮轴、上烫气缸板座、线槽,所述机架活动装设在外框架组件的左侧,顶面与其齐平,所述地脚固定装设在机架底部四角,对机架的顶面平整度和高度进行调整,所述封门装设在机架的右侧面,所述整形支架横向固定装设在机架顶面,其前后两侧板中间均对称设有线槽,所述圆锥齿轮轴滚动装设在整形支架间,后端贯穿整形支架相应侧板,所述旋柄固定装设在圆锥齿轮轴后端,一对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相向直立滚动连接在整形支架前后侧板内侧,且位于圆锥齿轮轴正下方,两组所述第三圆锥齿轮组包括第五圆锥齿轮、第六圆锥齿轮,一对所述第五圆锥齿轮分别固定装设在第二调节螺杆的顶端,一对所述第六圆锥齿轮固定套接在圆锥齿轮轴两端,并与第五圆锥齿轮啮合,一对所述丝杆螺母分别与相应的第二调节螺杆螺接,所述上烫气缸板座两端伸出线槽,并与丝杆螺母固定套接,一对所述快速手柄与上烫气缸板座两端固定连接,一对所述上烫气缸与上烫气缸板座固定连接,其输出端朝下,并与上烫板活动连接,所述上烫板位于上烫气缸板座正下方,左侧与轨道成型组件右端相接,所述下烫板设置在机架顶面,与上烫板相对,并与轨道成型组件轨道面齐平。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电机、主动带轮、输送皮带、三脚地撑、调速器、铝型材架、输送挡条、第二调节手柄、第二从动轮轴、主动轮轴,所述铝型材架垂直设于主机架组件左端前侧,并与伺服推包组件水平衔接,所述三脚地撑与铝型材架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轴滚动装设在铝型材架前端,所述主动带轮固定装设在主动轮轴的一端,所述第二从动轮轴滚动装设在铝型材架后端,所述输送皮带连接主动轮轴和第二从动轮轴,所述输送电机固定装设在铝型材架前端,其输出端与主动带轮链接,所述调速器固定装设在铝型材架右侧,可根据需要对输送电机进行启停或调速,一对所述输送挡条活动设置在铝型材架两侧,对其间距及高度进行调整,若干所述第二调节手柄活动装设在输送挡条上,根据大套盒规格,可通过第二调节手柄对输送挡条的间距、高度进行调节、固定或更换。
所述上罩壳组件,包括上罩壳侧门、上罩壳封板、控制面板、主电源开关、温控表、人机界面、上罩壳正门、外框架、上下整形正门,所述外框架位于外框架组件和机架的上方,所述上罩壳侧门活动装设在外框架左侧,向上抽出,所述上罩壳封板固定装设在外框架左侧下端,并位于上罩壳侧门下方,所述控制面板固定装设在外框架正面左端,采用PLC编程软件控制,所述主电源开关装设在控制面板下部,启停整机,提高整机运行安全性,若干所述温控表装设在控制面板中部,所述人机界面装设在控制面板上部,所述上下整形正门装设在外框架正面右端,向外侧开,所述上罩壳组件对整机上部进行防护,并提供相关的控制单元,用于调整设置运行参数,另外,上罩壳侧门、上罩壳正门、上下整形正门等各安全门均采用高透光的PC板和铝型材制作,可实时观察内部设备运行状态。
所述下罩壳组件,包括门锁、输送边门、前门、操作边门、铝型材框架、中间门、侧门,所述铝型材框架固定装设在外框架组件上,所述输送边门装设在铝型材框架前侧面左端,且位于输送组件下方,所述前门装设在铝型材框架左侧,所述操作边门与输送边门相对设置并装设在铝型材框架后侧面左端,一对所述侧门相对装设在铝型材框架的前、后侧面的右端,一对所述中间门相对设在铝型材框架的前、后侧面的中间,若干所述门锁固定装设在输送边门、前门、操作边门、中间门、侧门上缘,均侧边外开,由授权人员启闭并进行相关操作,保证设备运行安全。
进一步的,伺服推包组件、机头切膜组件、压包组件、主机架组件、轨道成型组件、上下整形组件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伺服推包组件中采用电气控制驱动,通过设置伺服电机、微动开关以及接近开关共同构成电子凸轮,模拟机械圆柱凸轮的曲线推动推包板进行往复运动,且整个过程通过PLC编程软件柔性控制,通过控制面板更改相应的参数改变其运动规律,以获得最佳的运动曲线,使得推包过程更加顺畅,不会卡包,效率更高,适应了不同规格包装盒的推包需求。
2、本实用新型在送膜组件中设置下膜伺服电机、同步轮带、减速齿轮及滚筒齿轮,减缓送膜速度,提高了拉膜平稳性,透明膜不会偏移,同时在刀轮横轴上设置放气轮、放气针,在拉膜的同时对透明膜进行滚动针刺,保证了包装质量。
3、本实用新型采用摇臂切膜结构,设置包括切刀前摇臂、切刀后摇臂、摇臂支轴、摇臂连杆等的一对摇臂,在气缸的作用下进行摆动,使得活动切刀与固定切刀相切将透明膜切断,摇臂采用单独的气缸驱动,使得切膜长度调节、更换更加方便。
4、本实用新型针对大尺寸产品包装的需要,通过在机头切膜组件中设置通过丝杆、手柄进行调节的压包板,轨道成型组件中设置通过手柄调节的平烫板、折膜板,压包组件中设置通过调节轴、螺杆进行调节的后压板,膜筒组件中设置辅助支撑轴,上下整形组件中设置可调节上烫板,在输送组件中设置输送挡条等,调节十分方便,由此加大了包装机产品包装范围,更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伺服推包组件结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伺服推包组件结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送膜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头切膜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包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机架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轨道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易撕线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膜筒组件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膜筒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整形组件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整形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罩壳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罩壳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伺服推包组件1、摇板101、长侧封烫板102、面板103、长侧封活动轴104、推包电机带轮105、微动开关106、推包开关挡板107、推包板108、推包同步带109、推包滑块轴110、推包滑块111、接近开关112、第一从动带轮113、伺服电机114、刚性联轴器115;
送膜组件2、压胶辊气缸201、压胶辊轴承202、第一拉膜橡胶辊203、拉膜滚筒204、放气轮205、分切刀206、下膜伺服电机207、伺服电机同步带轮208、辊筒安装板209、气缸安装侧板210、刀轮横轴211、滚筒齿轮212、同步轮带213、从动轮组214、减速齿轮2141、链轮2142、第二从动带轮2143、轮组凸座2144、第一从动轮轴2145;
机头切膜组件3、第二拉膜橡胶辊301、切膜气缸302、摇臂303、切刀支座块304、切刀前支座块3041、切刀后支座块3042、第一扳手头305、第一梅花手柄306、压包板307、齿条轴308、吹气管309、左吹气管3091、右吹气管3092、前压包板310、压包板支座块311、前支座块3111、压包板后支座块3112、第二梅花手柄312、第二扳手头313、下膜口314、第一齿轮轴315、第二齿轮轴316、固定切刀317、摇臂安装板318、活动切刀319;
压包组件4、压包安装侧板401、调节轴402、第一调节轴4021、第二调节轴4022、长侧摆角气缸安装板403、扳头404、第一扳头4041、第二扳头4042、后压板405、后压板安装条406、后压板安装座407、后压板调节螺杆408、第一圆锥齿轮组409、第一圆锥齿轮4091、第二圆锥齿轮4092、长侧摆角调节螺杆410;
主机架组件5、外框架组件51、下折膜组件52、主轴组件53、下折膜摆臂组54、长侧封导向组件55、主电机组件56;
轨道成型组件6、折角器601、折角气缸602、前折膜板603、中折膜板604、压包条605、后折膜板606、平烫板607、平烫气缸608、烫板防护罩609、第一调节手柄610;
易撕线组件7、拉线摆杆701、拉线轮702、拉线内摆杆703、拉线刹车704、拉线刹车轮705、外定位轮706、易撕线筒707、小口切刀气缸708、滚珠丝杆709、丝杆扳头710、小口切刀座711、螺杆扳头712、第二圆锥齿轮组713、轮轴7131、第三圆锥齿轮7132、第四圆锥齿轮7133、第一调节螺杆714、滚筒715、平衡块716、导线器717、链轮组718、横向矩形支架719、螺杆安装板720、丝杆安装板721、倒L型易撕线支架722、圆锥齿轮安装板723、轴杆座724、拉线轴725、导膜轴726;
膜筒组件8、固定滚筒801、辅助支撑轴802、滚膜联结板803、梅花手柄804、膜筒外挡圈805、活动铝滚筒806、滚膜架座807、缓冲托架808、膜筒轴809、膜筒内挡圈810、刹车带811、膜筒刹车轮812;
上下整形组件9、旋柄901、第三圆锥齿轮组902、第五圆锥齿轮9021、第六圆锥齿轮9022、第二调节螺杆903、快速手柄904、丝杆螺母905、上烫板906、上烫气缸907、封门908、机架909、地脚910、下烫板911、整形支架912、圆锥齿轮轴913、上烫气缸板座914、线槽915;
输送组件10、输送电机1001、主动带轮1002、输送皮带1003、三脚地撑1004、调速器1005、铝型材架1006、输送挡条1007、第二调节手柄1008、第二从动轮轴1009、主动轮轴1010;
上罩壳组件11、上罩壳侧门1101、上罩壳封板1102、控制面板1103、主电源开关1104、温控表1105、人机界面1106、上罩壳正门1107、外框架1108、上下整形正门1109;
下罩壳组件12、门锁1201、输送边门1202、前门1203、操作边门1204、铝型材框架1205、中间门1206、侧门120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包括伺服推包组件1、送膜组件2、机头切膜组件3、压包组件4、主机架组件5、轨道成型组件6、易撕线组件7、膜筒组件8、上下整形组件9、输送组件10、上罩壳组件11、下罩壳组件12,伺服推包组件1设于主机架组件5左端顶面,并延伸至主机架组件5内,用于输送大套盒,送膜组件2位于伺服推包组件1上方,并与机头切膜组件3固定连接,用于分别从易撕线组件7、膜筒组件8上牵引透明膜、易撕线,机头切膜组件3设于送膜组件2下方,并架立在主机架组件5上,用于将易撕线、透明膜切断,压包组件4设于机头切膜组件3右侧顶端,与送膜组件2右端固定连接,并架立在主机架组件5上,主机架组件5设于下罩壳组件12内,轨道成型组件6设于主机架组件5上,并与压包组件4右端衔接,易撕线组件7设于轨道成型组件6上方,并与送膜组件2固定连接,用于易撕线放线、易撕线与透明膜贴合及制作易撕线U型切口,膜筒组件8设于轨道成型组件6右端上方,并架立在主机架组件5上,用于透明膜放卷,上下整形组件9设于主机架组件5上,并与轨道成型组件6右端衔接,用于大套盒上下面的熨平整形,输送组件10设于主机架组件5左端前侧,并与伺服推包组件1相接,用于向伺服推包组件1输送大套盒,上罩壳组件11设于主机架组件5、上下整形组件9上方,下罩壳组件12设于上罩壳组件11下方,内设主机架组件5。
伺服推包组件1,包括摇板101、长侧封烫板102、面板103、长侧封活动轴104、推包电机带轮105、微动开关106、推包开关挡板107、推包板108、推包同步带109、推包滑块轴110、推包滑块111、接近开关112、第一从动带轮113、伺服电机114、刚性联轴器115,面板103固定装设在主机架组件5顶面,左端设有与推包滑块111行程相匹配的横向通槽,右端设有与长侧封烫板102对应的纵向通槽,推包板108截面呈L型,设于面板103上,两侧面分别面向来料、推包方向,并通过连接件与推包滑块111固定连接,沿面板103长度方向作左右往返运动,进行推包,推包开关挡板107固定装设在推包板108外侧,微动开关106固定装设在推包开关挡板107的外侧,开关端部透过槽孔突出推包开关挡板107,迎向大套盒,当大套盒从输送组件10进入后,触动微动开关106,伺服电机114启动,推包板108执行推包动作,伺服电机114设于主机架组件5内,输出端朝内并与刚性联轴器115固定连接,提供推包所需动力,推包电机带轮105与刚性联轴器115固定连接,并与第一从动带轮113相向设置,第一从动带轮113设于主机架组件5左端,并通过推包同步带109与推包电机带轮105相连,推包滑块轴110固定装设在主机架组件5内,且位于推包板108面向来料一侧正下方,推包滑块111滑动装设在推包滑块轴110上,上端与推包板108固定连接,下端与推包同步带109套接啮合,随推包同步带109在推包电机带轮105的作用下作左右往返运动,一对接近开关112固定装设在推包滑块111左右两侧,用于控制伺服电机114,当对应侧的接近开关112随着推包滑块轴110抵达相应的运动端点后,接近开关112发出启停反转新号,进而实现推包板108循环往复运动,一对长侧封活动轴104分别装设在主机架组件5两侧,并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摇板101两端螺接在长侧封活动轴104上,长侧封烫板102固定安装在摇板101上,一对长侧封活动轴104贯穿主机架组件5顶面后与其活动连接,在主机架组件5的凸轮作用下上下运动。
上述伺服推包组件1的工作原理是:大套盒经输送组件10进入伺服推包组件1后,触动微动开关106,伺服电机114启动,推包板108在推包滑块111的作用下,从左到右推包,到位后接近开关112发出信号,伺服电机114停机反转,推包板108返回,接近开关112发出信号,伺服电机114停机,如此循环,实现往复推包。
上述实施例1伺服推包组件相比现有技术的特征在于:采用电气控制驱动,伺服电机、微动开关以及接近开关共同构成电子凸轮,模拟机械圆柱凸轮的曲线推动推包板进行往复运动,且整个过程通过PLC编程软件柔性控制,获得最佳的运动曲线,使得推包过程更加顺畅,不会卡包,效率更高,适应了不同规格包装盒的推包需求。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送膜组件2,包括压胶辊气缸201、压胶辊轴承202、第一拉膜橡胶辊203、拉膜滚筒204、放气轮205、分切刀206、下膜伺服电机207、伺服电机同步带轮208、辊筒安装板209、气缸安装侧板210、刀轮横轴211、滚筒齿轮212、同步轮带213、从动轮组214,一对辊筒安装板209相对设置,用于连接固定相关部件,气缸安装侧板210两端与辊筒安装板209固定连接,用于安装固定压胶辊气缸201,一对压胶辊气缸201间隔固定连接在气缸安装侧板210左侧,输出端贯穿气缸安装侧板210,一对压胶辊轴承202设置在在气缸安装侧板210右侧,并与压胶辊气缸201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拉膜橡胶辊203两端滚动装设在辊筒安装板209之间,且左侧与压胶辊轴承202相抵,当透明膜、易撕线经过第一拉膜橡胶辊203、拉膜滚筒204之间的缝隙时,压胶辊气缸201启动,通过压胶辊轴承202将第一拉膜橡胶辊203、拉膜滚筒204,实现拉膜,拉膜滚筒204两端滚动装设在辊筒安装板209之间,与第一拉膜橡胶辊203平行,靠近辊筒安装板209内侧一端固定装设有滚筒齿轮212,下膜伺服电机207固定装设在拉膜滚筒204前端的辊筒安装板209正上方,其输出端向前固定连接伺服电机同步带轮208,为拉膜提供动力,刀轮横轴211固定装设在辊筒安装板209之间,且位于拉膜滚筒204的右侧,用于连接固定放气轮205、分切刀206,放气轮205安装在刀轮横轴211上,轮周表面内凹,且在凹陷处沿径向等距设有若干放气针,并拉膜滚筒204左上方,当透明膜从放气轮205下方向上进入第一拉膜橡胶辊203、拉膜滚筒204之间的间隙时,对透明膜进行针刺,在透明膜表面形成若干排气孔,使透明膜在包覆大套盒时平整密贴,分切刀206安装在刀轮横轴211上,且与拉膜滚筒204下筒壁相抵,能根据透明膜包装需要在刀轮横轴211调整分切位置,将多余的透明膜切除,从动轮组214,包括减速齿轮2141、链轮2142、第二从动带轮2143、轮组凸座2144、第一从动轮轴2145,减速齿轮2141直径小于滚筒齿轮212,并在正下方与其啮合,以实现减速拉膜,链轮2142装设于轮组凸座2144与一侧辊筒安装板209之间,并与第一从动轮轴2145固定连接,第二从动带轮2143装设在伺服电机同步带轮208正下方,并通过同步轮带213相连,轮组凸座2144固定装设于减速齿轮2141与同侧的辊筒安装板209之间,第一从动轮轴2145分别贯穿轮组凸座2144、同侧的辊筒安装板209,并分别与减速齿轮2141、链轮2142、第二从动带轮2143固定连接,在下膜伺服电机207作用下,伺服电机同步带轮208经同步轮带213,带动减速齿轮2141、滚筒齿轮212,降低拉膜滚筒204转速,减缓送膜速度。
送膜组件2的工作原理是:透明膜自上而下经过第一拉膜橡胶辊203、拉膜滚筒204之间时,压胶辊气缸201启动,压胶辊轴承202抵向第一拉膜橡胶辊203,与拉膜滚筒204夹紧透明膜,下膜伺服电机207经从动轮组214带动拉膜滚筒204逆时针低速转动,进行送膜,同时放气轮205对透明膜进行滚动针刺,并根据包装盒长度方向覆膜、折膜需求将多余的透明膜切断。
上述送膜组件相比现有技术的特征在于:下膜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并采用同步轮带、减速齿轮及滚筒齿轮减缓送膜速度,从而提高了拉膜平稳性,透明膜不会偏移,同时在刀轮横轴上设置放气轮、放气针,在拉膜的同时对透明膜进行滚动针刺,保证了包装质量。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机头切膜组件3,包括第二拉膜橡胶辊301、切膜气缸302、摇臂303、切刀支座块304、第一扳手头305、第一梅花手柄306、压包板307、齿条轴308、吹气管309、前压包板310、压包板支座块311、第二梅花手柄312、第二扳手头313、下膜口314、第一齿轮轴315、第二齿轮轴316、固定切刀317、摇臂安装板318、活动切刀319,一对齿条轴308相对设置,上下两端分别与辊筒安装板209、面板103固定连接,并各向下依次活动贯穿相对设置的切刀支座块304和压包板支座块311,一对切刀支座块304分别与相应的齿条轴308活动套接,包括切刀前支座块3041、切刀后支座块3042,其左侧各设有第一梅花手柄306,根据切膜长度,调整确定切刀317、活动切刀319的高度,第二拉膜橡胶辊301滚动装设在一对切刀支座块304之间,固定切刀317固定装设在一对切刀支座块304之间,且在第二拉膜橡胶辊301正下方,第一齿轮轴315活动装设在一对切刀支座块304之间,两端分别与一对齿条轴308啮合,第二齿轮轴316活动装设在一对压包板支座块311之间,两端分别与一对齿条轴308啮合,一对压包板支座块311包括压包板前支座块3111、压包板后支座块3112,其侧面各设有第二梅花手柄312,通过旋转第一梅花手柄306、第二梅花手柄312分别对切刀支座块304、压包板支座块311进行定位或调整,以匹配切膜长度、大套盒压包高度,第一扳手头305装设在切刀后支座块3042外侧,与第一齿轮轴315后端固定连接,第二扳手头313装设在压包板后支座块3112外侧,与第二齿轮轴316后端固定连接,旋转第一扳手头305、第二扳手头313可实现切刀支座块304、压包板支座块311沿齿条轴308上下移动,以调整切膜长度,匹配大套盒高度,前压包板310、吹气管309、压包板307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装设在一对压包板支座块311之间,其中,前压包板310左侧面板略向上,呈一定弧度,便于大套盒通过,吹气管309包括左吹气管3091、右吹气管3092,设置在前压包板310与压包板307之间,左吹气管3091和右吹气管3092之间的间隙构成了下膜口314,利用空气导流作用将透明膜导入下膜口314,一对摇臂303分别装设在对应侧的摇臂安装板318上,包括切刀前摇臂3031、切刀后摇臂3032、摇臂支轴3033、摇臂连杆3034,摇臂支轴3033两端分别与对应侧摇臂安装板318滚动连接,与切刀前摇臂3031、切刀后摇臂3032固定连接,前端贯穿对应端摇臂安装板318后与摇臂连杆3034下端活动连接,一对摇臂安装板318分别设置在对应侧的切刀支座块304内侧,活动切刀319固定装设在切刀前摇臂3031、切刀后摇臂3032之间,向左摆动与固定切刀317相切,切膜气缸302装设在切刀后支座块3042上,其输出端与摇臂连杆3034上端活动连接。
机头切膜组件3的工作原理是:透明膜经送膜组件2自上而下进入机头切膜组件3后,经第二拉膜橡胶辊301,进入固定切刀317与活动切刀319之间,切膜气缸302动作带动摇臂303,进而带动活动切刀319摆动与固定切刀317相切将透明膜切断,切断后的透明膜因吹气管309吹起产生的负压进入下膜口314,将从前压包板310进入的大套盒进行宽度方向的包覆。
上述送膜组件相比现有技术的特征在于:采用摇臂切膜结构,一对摇臂在气缸的作用下进行摆动,使得活动切刀与固定切刀相切将透明膜切断,且摇臂采用单独的气缸驱动,使得切膜长度调节、更换更加方便。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1、2、3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压包组件4,包括压包安装侧板401、调节轴402、长侧摆角气缸安装板403、扳头404、后压板405、后压板安装条406、后压板安装座407、后压板调节螺杆408、第一圆锥齿轮组409、长侧摆角调节螺杆410,一对压包安装侧板401设于长侧封活动轴104右侧,下端分别固定装设在面板103两侧,上端分别与对应侧的辊筒安装板209右端固定连接,一对调节轴402水平滚动装设在一对压包安装侧板401之间,包括第一调节轴4021、第二调节轴4022,且后端均贯穿对应端的压包安装侧板401,第一调节轴4021与第二调节轴4022上下错位,第二调节轴4022位于第一调节轴4021右下方,一对长侧摆角调节螺杆410分别直立安装在相应的压包安装侧板401内侧,且在第一调节轴4021正下方,长侧摆角气缸安装板403两端与长侧摆角调节螺杆410螺接,其内凹一侧迎向长侧封烫板102,一对后压板调节螺杆408分别直立安装在相应压包安装侧板401内侧,且在第二调节轴4022正下方,一对后压板安装座407分别与相应的后压板调节螺杆408螺接,后压板安装条406两端通过梅花手柄安装在后压板安装座407上,后压板405纵向水平安装在后压板安装条406的下方,当大套盒规格改变时,通过后压板安装条406、梅花手柄方便更换后压板405,第一圆锥齿轮组409,包括第一圆锥齿轮4091、第二圆锥齿轮4092,相互啮合,一对第一圆锥齿轮4091均分别安装在第一调节轴4021、第二调节轴4022的前端,一对第二圆锥齿轮4092均分别安装在后压板调节螺杆408、长侧摆角调节螺杆410的顶端,扳头404包括第一扳头4041、第二扳头4042,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调节轴4021、第二调节轴4022的后端。
压包组件4的工作原理是:旋转第一扳头4041可以调节长侧摆角气缸安装板403的高度,从而控制长侧封烫板102摆动幅度,以适应大套盒高度,旋转第二扳头4042调整后压板405的高度,当大套盒经机头切膜组件3完成宽度方向包覆后,在后压板405的作用下,使包覆密贴成型,同时,在长侧封烫板102的作用下,随着长侧封活动轴104的上升、下降分别对大套盒下长侧边、上长侧边进行折膜,并对长侧边进行封烫。
实施例5:
如图8所示,在实施例1、2、3、4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主机架组件5,包括外框架组件51、下折膜组件52、主轴组件53、下折膜摆臂组54、长侧封导向组件55、主电机组件56,外框架组件51位于下罩壳组件12内部,且与其固定连接,下折膜组件52位于压包组件4的正下方,且横向固定装设在外框架组件51上,主轴组件53固定装设在外框架组件51中部,其主轴上各设有一对相向设置的下折膜凸轮和长侧封凸轮,下折膜摆臂组54固定装设在外框架组件51内部中间,其上方连接下折膜组件52,长侧封导向组件55固定装设在下折膜摆臂组54下方,主电机组件56固定装设于外框架组件51右端内底面。
主机架组件5的工作原理是:主机架组件5内设置主电机组件56带动主轴组件53上的下折膜凸轮与长侧封凸轮旋转,进而带动下折膜组件52与长侧封导向组件55动作,实现长侧封活动轴104循环上升、下降,并在长侧封烫板102的作用下,完成大套盒长侧边的下折膜、上折膜及长侧边封烫。
上述主机架组件相比现有技术的特征在于:采用机械凸轮传动结构,并设计前后相接的运行程序进行控制,通过控制面板设定相应的参数,两者结合实现了内部结构之间的柔性相接,提升了整机性能,简化了其内部机构、优化了空间布局,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例6:
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1、2、3、4、5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轨道成型组件6,包括折角器601、折角气缸602、前折膜板603、中折膜板604、压包条605、后折膜板606、平烫板607、平烫气缸608、烫板防护罩609、第一调节手柄610,一对折角器601分别设于轨道成型组件6的左端前后两侧,且与压包组件4衔接,一对折角气缸602水平纵向设于对应侧的折角器601右端外侧,并与其活动连接,带动折角器601先后对大套盒前后两侧面的右端、左端的透明膜进行折叠,一对前折膜板603纵向设于对应侧的折角器601右端,且与轨道面板相接处留有可供透明膜通过的间隙,对大套盒前后两端经折耳后的透明膜进行纵向引导,一对中折膜板604横向设于对应侧前折膜板603右端,且与前折膜板603、轨道面板相接处均留有透明膜通过的间隙,左端设有斜向下的下折膜斜边,与前折膜板603右端斜向下斜面共同作用,对大套盒前后两端的透明膜进行下折膜,右端设有向上的上折膜弧边,与后折膜板606左端的向上的上折膜弧边共同作用,对大套盒前后两端的透明膜进行上折膜,一对后折膜板606横向设于对应侧中折膜板604的右端,且与中折膜板604相接处留有可供透明膜通过的弧形间隙,一对压包条605,固定设于依次前后衔接的前折膜板603、中折膜板604、后折膜板606的内侧,对大套盒进行压制,防止大套盒在相互顶推过程中出现上拱,影响大套盒前后两端的透明膜折膜,两组平烫板607依次置于后折膜板606的右端,对完成前道工序的大套盒前后两端的透明膜进行熨平封烫,烫板防护罩609置于平烫板607外侧,起到防护作用,平烫气缸608设于烫板防护罩609外侧,与平烫板607相配合,第一调节手柄610分别置于中折膜板604、烫板防护罩609的外侧,用于根据大套盒长度调整中折膜板604、烫板防护罩609间距。
轨道成型组件6的工作原理是:大套盒在压包条605之下从左到右经过折角器601、前折膜板603、中折膜板604,在折角气缸602的作用下先后完成前后两端折角,并利用前折膜板603、中折膜板604、后折膜板606构成的特殊间隙结构对伸出前后两端的上下两面的透明膜依次进行向下、向上折膜,平烫气缸608向内推出平烫板607,对已折膜的大套盒前后侧面进行压紧封烫。
实施例7:
如图10所示,在实施例1、2、3、4、5、6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易撕线组件7,包括拉线摆杆701、拉线轮702、拉线内摆杆703、拉线刹车704、拉线刹车轮705、外定位轮706、易撕线筒707、小口切刀气缸708、滚珠丝杆709、丝杆扳头710、小口切刀座711、螺杆扳头712、第二圆锥齿轮组713、第一调节螺杆714、滚筒715、平衡块716、导线器717、链轮组718、横向矩形支架719、螺杆安装板720、丝杆安装板721、倒L型易撕线支架722、圆锥齿轮安装板723、轴杆座724、拉线轴725、导膜轴726,横向矩形支架719左端固定装设在对应的辊筒安装板209的外侧,螺杆安装板720两端固定装设在压包安装侧板401上,一对圆锥齿轮安装板723相向固定装设在横向矩形支架719左端内侧,一对第一调节螺杆714上下两端分别滚动装设在圆锥齿轮安装板723内侧、螺杆安装板720两端,滚筒715螺接在第一调节螺杆714之间,一对导膜轴726水平间隔固定装设在一对圆锥齿轮安装板723下缘之间,上缘与一对轴杆座724之间的间隙在同一平面上,第二圆锥齿轮组713包括轮轴7131、第三圆锥齿轮7132、第四圆锥齿轮7133,轮轴7131前后两端分别滚动装设在圆锥齿轮安装板723上,后端贯穿对应侧的圆锥齿轮安装板723,一对第三圆锥齿轮7132固定装设在对应的第一调节螺杆714顶端,与对应的第四圆锥齿轮7133啮合,一对第四圆锥齿轮7133固定装设在轮轴7131两端部,螺杆扳头712与轮轴7131后端固定连接,通过旋转螺杆扳头712在第二圆锥齿轮组713作用下调整滚筒715高度,一对丝杆安装板721固定装设在横向矩形支架719上,且位于圆锥齿轮安装板723右边,一对滚珠丝杆709分别滚动装设在丝杆安装板721左侧上下两端并贯穿其后侧板后与丝杆扳头710固定连接,若干支撑轴固定等距装设在丝杆安装板721之间,并活动贯穿轴杆座724,链轮组718包括上链轮7181、下链轮7182,分别与相应的滚珠丝杆709后端固定连接,并位于对应的丝杆安装板721内侧,一对轴杆座724分别与滚珠丝杆709螺接,并相互固定连接,旋转丝杆扳头710,在链条及链轮组718作用下,轴杆座724沿滚珠丝杆709移动,小口切刀气缸708固定装设在上端的轴杆座724上,输出端向下,小口切刀座711固定装设在小口切刀气缸708输出端,底部安装有小口切刀,在小口切刀气缸708冲击作用下,在透明膜与易撕线叠合处形成彼此相距大套盒宽度方向的周长的U型易撕线切口,倒L型易撕线支架722,其立臂下端固定装设在横向矩形支架719前侧右端,且在同侧丝杆安装板721右边,悬臂端水平向右,折弯处固定装设有挡块,拉线摆杆701,其悬臂向右、摆臂朝下,折弯处与倒L型易撕线支架722右端内测滚动连接,拉线内摆杆703右端与倒L型易撕线支架722右端外侧滚动连接,其悬臂向左、摆臂居中向下,且摆臂与拉线摆杆701的摆臂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若干拉线轮702水平错位间隔装设在拉线摆杆701、拉线内摆杆703的摆臂正面,导线器717与位于拉线摆杆701的摆臂上部的第一个拉线轮702相接,并与拉线摆杆701侧向固定连接,平衡块716分别固定装设在拉线摆杆701的悬臂内侧左端、拉线内摆杆703的悬臂外侧右端,以平衡易撕线拉力,防止易撕线被拉断,拉线刹车704固定装设在拉线摆杆701悬臂左端,其上下两端分别与挡块、拉线刹车轮705相抵,防止易撕线放线过快出现跳线,拉线刹车轮705滚动连接在拉线轴725上,拉线轴725固定装设在倒L型易撕线支架722的立臂上部,且水平向后,易撕线筒707套装在拉线轴725上,外定位轮706与拉线轴725后端螺接,用于紧固易撕线筒707。
易撕线组件7的工作原理是:拧紧外定位轮706卡紧易撕线筒707,易撕线从易撕线筒707引出后经导线器717由上至下错位经过若干拉线轮702进入小口切刀下方,同时在拉线时,由于受拉线摆杆701、拉线轮702、拉线内摆杆703、拉线刹车704、拉线刹车轮705的共同作用,使得放线平稳有序,以防止发生跳线或断线。
实施例8:
如图10-12所示,在实施例1、2、3、4、5、6、7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膜筒组件8,包括固定滚筒801、辅助支撑轴802、滚膜联结板803、梅花手柄804、膜筒外挡圈805、活动铝滚筒806、滚膜架座807、缓冲托架808、膜筒轴809、膜筒内挡圈810、刹车带811、膜筒刹车轮812,若干固定滚筒801等距固定装设在横向矩形支架719右端前后两侧,滚膜架座807左端与横向矩形支架719前侧右端固定连接,右侧下方固定连接在主机架组件5顶面,膜筒轴809前端滚动装设在滚膜架座807上部,后端设有螺纹,膜筒刹车轮812固定装设在膜筒轴809上,膜筒内挡圈810活动套接膜筒轴809,并固定连接在膜筒刹车轮812上,膜筒外挡圈805与膜筒轴809螺纹端部螺接,膜筒套入膜筒轴809,旋紧膜筒外挡圈805将其固定,梅花手柄804固定装设在膜筒轴809螺纹端顶,以方便调整膜筒,辅助支撑轴802下端活动连接在膜筒轴809螺纹端部正下方的主机架组件5顶面,上端顶托膜筒外挡圈805,以提高大尺寸膜筒展膜支撑稳定性,刹车带811经过膜筒刹车轮812左右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滚膜联结板803右端、滚膜架座807右侧,滚膜联结板803右端滚动连接在膜筒轴809正下方的滚膜架座807上,缓冲托架808固定装设在滚膜架座807上,且朝向滚膜联结板803并与其垂直相抵,若干活动铝滚筒806固定装设在滚膜联结板803上,通过滚膜联结板803、缓冲托架808、刹车带811、膜筒刹车轮812可实现平稳有序放膜。
膜筒组件8的工作原理是:透明膜从膜筒轴809上的膜筒上引出后,由上而下依次经过上下错位设置的固定滚筒801、活动铝滚筒806,经最左端的固定滚筒801后水平进入一对轴杆座724之间,并与易撕线贴合。
实施例9:
如图13-14所示,在实施例1、2、3、4、5、6、7、8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上下整形组件9,包括旋柄901、第三圆锥齿轮组902、第二调节螺杆903、快速手柄904、丝杆螺母905、上烫板906、上烫气缸907、封门908、机架909、地脚910、下烫板911、整形支架912、圆锥齿轮轴913、上烫气缸板座914、线槽915,机架909活动装设在外框架组件51的左侧,顶面与其齐平,地脚910固定装设在机架909底部四角,对机架909的顶面平整度和高度进行调整,封门908装设在机架909的右侧面,整形支架912横向固定装设在机架909顶面,其前后两侧板中间均对称设有线槽915,圆锥齿轮轴913滚动装设在整形支架912间,后端贯穿整形支架912相应侧板,旋柄901固定装设在圆锥齿轮轴913后端,一对第二调节螺杆903相向直立滚动连接在整形支架912前后侧板内侧,且位于圆锥齿轮轴913正下方,两组第三圆锥齿轮组902包括第五圆锥齿轮9021、第六圆锥齿轮9022,一对第五圆锥齿轮9021分别固定装设在第二调节螺杆903的顶端,一对第六圆锥齿轮9022固定套接在圆锥齿轮轴913两端,并与第五圆锥齿轮9021啮合,一对丝杆螺母905分别与相应的第二调节螺杆903螺接,上烫气缸板座914两端伸出线槽915,并与丝杆螺母905固定套接,一对快速手柄904与上烫气缸板座914两端固定连接,一对上烫气缸907与上烫气缸板座914固定连接,其输出端朝下,并与上烫板906活动连接,上烫板906位于上烫气缸板座914正下方,左侧与轨道成型组件6右端相接,下烫板911设置在机架909顶面,与上烫板906相对,并与轨道成型组件6轨道面齐平。
上下整形组件9的工作原理是:摇动旋柄901,在第三圆锥齿轮组902、第二调节螺杆903的共同作用下,使上烫板906匹配大套盒高度,大套盒通过时,上烫气缸907驱动上烫板906对其施加压力,在上烫板906、下烫板911作用下,透明膜受压受热而收缩拉紧,使得大套盒表面覆膜平整光洁。
实施例10:
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2、3、4、5、6、7、8、9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输送组件10,包括输送电机1001、主动带轮1002、输送皮带1003、三脚地撑1004、调速器1005、铝型材架1006、输送挡条1007、第二调节手柄1008、第二从动轮轴1009、主动轮轴1010,铝型材架1006垂直设于主机架组件5左端前侧,并与伺服推包组件1水平衔接,三脚地撑1004与铝型材架1006固定连接,主动轮轴1010滚动装设在铝型材架1006前端,主动带轮1002固定装设在主动轮轴1010的一端,第二从动轮轴1009滚动装设在铝型材架1006后端,输送皮带1003连接主动轮轴1010和第二从动轮轴1009,输送电机1001固定装设在铝型材架1006前端,其输出端与主动带轮1002链接,调速器1005固定装设在铝型材架1006右侧,可根据需要对输送电机1001进行启停或调速,一对输送挡条1007活动设置在铝型材架1006两侧,对其间距及高度进行调整,若干第二调节手柄1008活动装设在输送挡条1007上,根据大套盒规格,通过第二调节手柄1008对输送挡条1007的间距、高度进行调节、固定或更换。
实施例10:
如图16-17所示,在实施例1、2、3、4、5、6、7、8、9、10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上罩壳组件11,包括上罩壳侧门1101、上罩壳封板1102、控制面板1103、主电源开关1104、温控表1105、人机界面1106、上罩壳正门1107、外框架1108、上下整形正门1109,外框架1108位于外框架组件51和机架909的上方,上罩壳侧门1101活动装设在外框架1108左侧,向上抽出,上罩壳封板1102固定装设在外框架1108左侧下端,并位于上罩壳侧门1101下方,控制面板1103固定装设在外框架1108正面左端,采用PLC编程软件控制,主电源开关1104装设在控制面板1103下部,启停整机,提高整机运行安全性,若干温控表1105装设在控制面板1103中部,人机界面1106装设在控制面板1103上部,上下整形正门1109装设在外框架1108正面右端,向外侧开,上罩壳组件11对整机上部进行防护,并提供相关的控制单元,用于调整设置运行参数,另外,上罩壳侧门1101、上罩壳正门1107、上下整形正门1109等各安全门均采用高透光的PC板和铝型材制作,可实时观察内部设备运行状态。
下罩壳组件12包括门锁1201、输送边门1202、前门1203、操作边门1204、铝型材框架1205、中间门1206、侧门1207,铝型材框架1205固定装设在外框架组件51上,输送边门1202装设在铝型材框架1205前侧面左端,且位于输送组件10下方,前门1203装设在铝型材框架1205左侧,操作边门1204与输送边门1202相对设置并装设在铝型材框架1205后侧面左端,一对侧门1207相对装设在铝型材框架1205的前、后侧面的右端,一对中间门1206相对设在铝型材框架1205的前、后侧面的中间,若干门锁1201固定装设在输送边门1202、前门1203、操作边门1204、中间门1206、侧门1207上缘,均侧边外开,由授权人员启闭并进行相关操作,保证设备运行安全。
伺服推包组件1、机头切膜组件3、压包组件4、主机架组件5、轨道成型组件6、上下整形组件9与控制面板1103电性连接。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伺服推包组件(1)、送膜组件(2)、机头切膜组件(3)、压包组件(4)、主机架组件(5)、轨道成型组件(6)、易撕线组件(7)、膜筒组件(8)、上下整形组件(9)、输送组件(10)、上罩壳组件(11)、下罩壳组件(12),所述伺服推包组件(1)设于主机架组件(5)左端顶面,并延伸至主机架组件(5)内,所述送膜组件(2)位于伺服推包组件(1)上方,并与机头切膜组件(3)固定连接,所述机头切膜组件(3)设于送膜组件(2)下方,并架立在主机架组件(5)上,所述压包组件(4)设于机头切膜组件(3)右侧顶端,与送膜组件(2)右端固定连接,并架立在主机架组件(5)上,所述主机架组件(5)设于下罩壳组件(12)内,所述轨道成型组件(6)设于主机架组件(5)上,并与压包组件(4)右端衔接,所述易撕线组件(7)设于轨道成型组件(6)上方,并与送膜组件(2)固定连接,所述膜筒组件(8)设于轨道成型组件(6)右端上方,并架立在主机架组件(5)上,所述上下整形组件(9)设于主机架组件(5)上,并与轨道成型组件(6)右端衔接,所述输送组件(10)设于主机架组件(5)左端前侧,并与伺服推包组件(1)相接,所述上罩壳组件(11)设于主机架组件(5)、上下整形组件(9)上方,所述下罩壳组件(12)设于上罩壳组件(11)下方,内设主机架组件(5);
所述伺服推包组件(1),包括摇板(101)、长侧封烫板(102)、面板(103)、长侧封活动轴(104)、推包电机带轮(105)、微动开关(106)、推包开关挡板(107)、推包板(108)、推包同步带(109)、推包滑块轴(110)、推包滑块(111)、接近开关(112)、第一从动带轮(113)、伺服电机(114)、刚性联轴器(115),所述面板(103)固定装设在主机架组件(5)顶面,左端设有与推包滑块(111)行程相匹配的横向通槽,右端设有与长侧封烫板(102)对应的纵向通槽,所述推包板(108)截面呈L型,设于面板(103)上,两侧面分别面向来料、推包方向,并通过连接件与推包滑块(111)固定连接,沿面板(103)长度方向作左右往返运动进行推包,所述推包开关挡板(107)固定装设在推包板(108)外侧,所述微动开关(106)固定装设在推包开关挡板(107)的外侧,开关端部透过槽孔突出推包开关挡板(107)迎向大套盒,所述伺服电机(114)设于主机架组件(5)内,输出端朝内并与刚性联轴器(115)固定连接,所述推包电机带轮(105)与刚性联轴器(115)固定连接,并与第一从动带轮(113)相向设置,所述第一从动带轮(113)设于主机架组件(5)左端,并通过推包同步带(109)与推包电机带轮(105)相连,所述推包滑块轴(110)固定装设在主机架组件(5)内,且位于推包板(108)面向来料一侧正下方,所述推包滑块(111)滑动装设在推包滑块轴(110)上,上端与推包板(108)固定连接,下端与推包同步带(109)套接,随推包同步带(109)在推包电机带轮(105)的作用下左右往返运动,一对所述接近开关(112)固定装设在推包滑块(111)左右两侧,一对所述长侧封活动轴(104)分别装设在主机架组件(5)两侧,并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摇板(101)两端螺接在长侧封活动轴(104)上,所述长侧封烫板(102)固定安装在摇板(101)上,一对所述长侧封活动轴(104)贯穿主机架组件(5)顶面后与其活动连接;
所述送膜组件(2),包括压胶辊气缸(201)、压胶辊轴承(202)、第一拉膜橡胶辊(203)、拉膜滚筒(204)、放气轮(205)、分切刀(206)、下膜伺服电机(207)、伺服电机同步带轮(208)、辊筒安装板(209)、气缸安装侧板(210)、刀轮横轴(211)、滚筒齿轮(212)、同步轮带(213)、从动轮组(214),一对所述辊筒安装板(209)相对设置,所述气缸安装侧板(210)两端与辊筒安装板(209)固定连接,一对所述压胶辊气缸(201)间隔固定连接在气缸安装侧板(210)左侧,输出端贯穿气缸安装侧板(210),一对所述压胶辊轴承(202)设置在气缸安装侧板(210)右侧,并与压胶辊气缸(201)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膜橡胶辊(203)两端滚动装设在辊筒安装板(209)之间,且左侧与压胶辊轴承(202)相抵,所述拉膜滚筒(204)两端滚动装设在辊筒安装板(209)之间,与第一拉膜橡胶辊(203)平行,靠近安装板(209)内侧一端固定装设有滚筒齿轮(212),所述下膜伺服电机(207)固定装设在拉膜滚筒(204)前端的辊筒安装板(209)正上方,其输出端向前固定连接伺服电机同步带轮(208),所述刀轮横轴(211)固定装设在辊筒安装板(209)之间,且位于拉膜滚筒(204)的右侧,所述放气轮(205)安装在刀轮横轴(211)上,轮周表面内凹,且在凹陷处沿径向等距设有若干放气针,并位于在拉膜滚筒(204)左上方,对透明膜进行针刺,所述分切刀(206)安装在刀轮横轴(211)上,且与拉膜滚筒(204)下筒壁相抵,所述从动轮组(214),包括减速齿轮(2141)、链轮(2142)、第二从动带轮(2143)、轮组凸座(2144)、第一从动轮轴(2145),所述减速齿轮(2141)直径小于滚筒齿轮(212),并在正下方与其啮合,所述链轮(2142)装设于轮组凸座(2144)与辊筒安装板(209)之间,并与第一从动轮轴(214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从动带轮(2143)装设在伺服电机同步带轮(208)正下方,并通过同步轮带(213)相连,所述轮组凸座(2144)固定装设于减速齿轮(2141)与同侧的辊筒安装板(209)之间,所述第一从动轮轴(2145)分别贯穿轮组凸座(2144)、同侧的辊筒安装板(209),并分别与减速齿轮(2141)、链轮(2142)、第二从动带轮(2143)固定连接;
所述机头切膜组件(3),包括第二拉膜橡胶辊(301)、切膜气缸(302)、摇臂(303)、切刀支座块(304)、第一扳手头(305)、第一梅花手柄(306)、压包板(307)、齿条轴(308)、吹气管(309)、前压包板(310)、压包板支座块(311)、第二梅花手柄(312)、第二扳手头(313)、下膜口(314)、第一齿轮轴(315)、第二齿轮轴(316)、固定切刀(317)、摇臂安装板(318)、活动切刀(319),一对所述齿条轴(308)相对设置,上下两端分别与辊筒安装板(209)、面板(103)固定连接,并各向下依次贯穿相对设置的切刀支座块(304)和压包板支座块(311),一对所述切刀支座块(304)分别与相应的齿条轴(308)齿接,包括切刀前支座块(3041)、切刀后支座块(3042),其左侧各设有第一梅花手柄(306),所述第二拉膜橡胶辊(301)滚动装设在一对切刀支座块(304)之间,所述固定切刀(317)固定装设在一对切刀支座块(304)之间,且在第二拉膜橡胶辊(301)正下方,所述第一齿轮轴(315)活动装设在一对切刀支座块(304)之间,两端分别与一对齿条轴(308)贴合齿接,所述第二齿轮轴(316)活动装设在一对压包板支座块(311)之间,两端分别与一对齿条轴(308)贴合齿接,一对所述压包板支座块(311)包括压包板前支座块(3111)、压包板后支座块(3112),其侧面各设有第二梅花手柄(312),通过旋转第一梅花手柄(306)、第二梅花手柄(312)分别对切刀支座块(304)、压包板支座块(311)进行定位或调整,所述第一扳手头(305)装设在切刀后支座块(3042)外侧,与第一齿轮轴(315)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扳手头(313)装设在压包板后支座块(3112)外侧,与第二齿轮轴(316)后端固定连接,旋转第一扳手头(305)、第二扳手头(313)使切刀支座块(304)、压包板支座块(311)沿齿条轴(308)上下移动定位,所述前压包板(310)、吹气管(309)、压包板(307)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装设在一对压包板支座块(311)之间,所述前压包板(310)左侧面板略向上呈一定弧度,所述吹气管(309)包括左吹气管(3091)、右吹气管(3092),设置在前压包板(310)与压包板(307)之间,左吹气管(3091)和右吹气管(3092)之间的间隙构成下膜口(314),一对所述摇臂(303)分别装设在对应侧的摇臂安装板(318)上,包括切刀前摇臂(3031)、切刀后摇臂(3032)、摇臂支轴(3033)、摇臂连杆(3034),所述摇臂支轴(3033)两端分别与对应侧摇臂安装板(318)滚动连接,与切刀前摇臂(3031)、切刀后摇臂(3032)固定连接,前端贯穿对应端摇臂安装板(318)后与摇臂连杆(3034)下端活动连接,一对所述摇臂安装板(318)分别设置在对应侧的切刀支座块(304)内侧,所述活动切刀(319)固定装设在切刀前摇臂(3031)、切刀后摇臂(3032)之间,向左摆动与固定切刀(317)相切,所述切膜气缸(302)装设在切刀后支座块(3042)上,其输出端与摇臂连杆(3034)上端活动连接;
所述压包组件(4),包括压包安装侧板(401)、调节轴(402)、长侧摆角气缸安装板(403)、扳头(404)、后压板(405)、后压板安装条(406)、后压板安装座(407)、后压板调节螺杆(408)、第一圆锥齿轮组(409)、长侧摆角调节螺杆(410),一对所述压包安装侧板(401)设于长侧封活动轴(104)右侧,下端分别固定装设在面板(103)两侧,上端分别与对应侧的辊筒安装板(209)右端固定连接,一对所述调节轴(402)水平滚动装设在一对压包安装侧板(401)之间,包括第一调节轴(4021)、第二调节轴(4022),且后端均贯穿对应端的压包安装侧板(401),第一调节轴(4021)与第二调节轴(4022)上下错位,第二调节轴(4022)位于第一调节轴(4021)右下方,一对所述长侧摆角调节螺杆(410)分别直立安装在相应的压包安装侧板(401)内侧,且在第一调节轴(4021)正下方,所述长侧摆角气缸安装板(403)两端与长侧摆角调节螺杆(410)螺接,其内凹一侧迎向长侧封烫板(102),一对所述后压板调节螺杆(408)分别直立安装在相应压包安装侧板(401)内侧,且在第二调节轴(4022)正下方,一对所述后压板安装座(407)分别与相应的后压板调节螺杆(408)螺接,所述后压板安装条(406)两端通过梅花手柄安装在后压板安装座(407)上,所述后压板(405)水平安装在后压板安装条(406)的下方,所述第一圆锥齿轮组(409),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圆锥齿轮(4091)、第二圆锥齿轮(4092),一对所述第一圆锥齿轮(4091)均分别安装在第一调节轴(4021)、第二调节轴(4022)的前端,一对所述第二圆锥齿轮(4092)分别安装在后压板调节螺杆(408)、长侧摆角调节螺杆(410)的顶端,所述扳头(404)包括第一扳头(4041)、第二扳头(4042),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调节轴(4021)、第二调节轴(4022)的后端;
所述主机架组件(5),包括外框架组件(51)、下折膜组件(52)、主轴组件(53)、下折膜摆臂组(54)、长侧封导向组件(55)、主电机组件(56),所述外框架组件(51)位于下罩壳组件(12)内部,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下折膜组件(52)位于压包组件(4)的正下方,且横向固定装设在外框架组件(51)上,所述主轴组件(53)固定装设在外框架组件(51)中部,其主轴上各设有一对相向设置的下折膜凸轮和长侧封凸轮,所述下折膜摆臂组(54)固定装设在外框架组件(51)内部中间,其上方连接下折膜组件(52),所述长侧封导向组件(55)固定装设在下折膜摆臂组(54)下方,所述主电机组件(56)固定装设于外框架组件(51)右端内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成型组件(6),包括折角器(601)、折角气缸(602)、前折膜板(603)、中折膜板(604)、压包条(605)、后折膜板(606)、平烫板(607)、平烫气缸(608)、烫板防护罩(609)、第一调节手柄(610),一对所述折角器(601)分别设于轨道成型组件(6)的左端前后两侧,且与压包组件(4)衔接,一对所述折角气缸(602)横向设于对应侧的折角器(601)右端,并与其活动连接,一对所述前折膜板(603)横向设于对应侧的折角器(601)右端,且相接处留有筒膜通过间隙,一对所述中折膜板(604)横向设于对应侧前折膜板(603)右端,且相接处留有筒膜通过间隙,一对后折膜板(606)横向设于对应侧中折膜板(604)的右端,且相接处留有筒膜通过间隙,一对所述压包条(605)固定装设于依次前后衔接的前折膜板(603)、中折膜板(604)、后折膜板(606)的内侧,两组所述平烫板(607)依次设置于后折膜板(606)的右端,所述烫板防护罩(609)置于所述平烫板(607)外侧,所述平烫气缸(608)设置于烫板防护罩(609)外侧,与平烫板(607)相配合,所述第一调节手柄(610)分别置于中折膜板(604)、烫板防护罩(609)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线组件(7),包括拉线摆杆(701)、拉线轮(702)、拉线内摆杆(703)、拉线刹车(704)、拉线刹车轮(705)、外定位轮(706)、易撕线筒(707)、小口切刀气缸(708)、滚珠丝杆(709)、丝杆扳头(710)、小口切刀座(711)、螺杆扳头(712)、第二圆锥齿轮组(713)、第一调节螺杆(714)、滚筒(715)、平衡块(716)、导线器(717)、链轮组(718)、横向矩形支架(719)、螺杆安装板(720)、丝杆安装板(721)、倒L型易撕线支架(722)、圆锥齿轮安装板(723)、轴杆座(724)、拉线轴(725)、导膜轴(726),所述横向矩形支架(719)左端固定装设在辊筒安装板(209)的外侧,所述螺杆安装板(720)两端固定装设在压包安装侧板(401)上,一对所述圆锥齿轮安装板(723)相向固定装设在横向矩形支架(719)左端内侧,一对所述第一调节螺杆(714)上下两端分别滚动装设在圆锥齿轮安装板(723)内侧、螺杆安装板(720)两端,所述滚筒(715)螺接在第一调节螺杆(714)之间,一对所述导膜轴(726)水平间隔固定装设在圆锥齿轮安装板(723)下缘,所述第二圆锥齿轮组(713)包括轮轴(7131)、第三圆锥齿轮(7132)、第四圆锥齿轮(7133),所述轮轴(7131)前后两端分别滚动装设在圆锥齿轮安装板(723)上,后端贯穿对应侧的圆锥齿轮安装板(723),一对所述第三圆锥齿轮(7132)固定装设在第一调节螺杆(714)顶端,与第四圆锥齿轮(7133)啮合,一对所述第四圆锥齿轮(7133)固定装设在轮轴(7131)两端部,所述螺杆扳头(712)与轮轴(7131)后端固定连接,通过旋转螺杆扳头(712)在第二圆锥齿轮组(713)作用下调整滚筒(715)高度,一对所述丝杆安装板(721)固定装设在横向矩形支架(719)上,且位于圆锥齿轮安装板(723)右边,一对所述滚珠丝杆(709)分别滚动装设在丝杆安装板(721)左侧上下两端并贯穿其后侧板后与丝杆扳头(710)固定连接,若干支撑轴固定等距装设在丝杆安装板(721)之间,并活动贯穿轴杆座(724),所述链轮组(718)包括上链轮(7181)、下链轮(7182),分别与相应的滚珠丝杆(709)后端固定连接,并位于对应的丝杆安装板(721)内侧,一对所述轴杆座(724)分别与滚珠丝杆(709)螺接,所述小口切刀气缸(708)固定装设在上端的轴杆座(724)上,输出端向下,所述小口切刀座(711)固定装设在小口切刀气缸(708)输出端,底部安装有小口切刀,在小口切刀气缸(708)冲击作用下对透明膜切割出U型切口,所述倒L型易撕线支架(722),其立臂下端固定装设在横向矩形支架(719)前侧右端,且在同侧丝杆安装板(721)右边,悬臂端水平向右,折弯处固定装设有挡块,所述拉线摆杆(701),其悬臂向右、摆臂朝下,折弯处与倒L型易撕线支架(722)右端内测滚动连接,所述拉线内摆杆(703)右端与倒L型易撕线支架(722)右端外侧滚动连接,其悬臂向左、摆臂居中向下,且摆臂与拉线摆杆(701)的摆臂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若干所述拉线轮(702)水平错位间隔装设在拉线摆杆(701)的摆臂、拉线内摆杆(703)的摆臂内侧,所述导线器(717)与位于拉线摆杆(701)的摆臂上部第一个拉线轮(702)相接,并与拉线摆杆(701)侧向固定连接,一对所述平衡块(716)分别固定装设在拉线摆杆(701)的悬臂内侧左端、拉线内摆杆(703)的悬臂外侧右端,所述拉线刹车(704)固定装设在拉线摆杆(701)悬臂左端,其上下两端分别与挡块、拉线刹车轮(705)相抵,所述拉线刹车轮(705)滚动连接在拉线轴(725)上,所述拉线轴(725)固定装设在倒L型易撕线支架(722)的立臂上部,所述易撕线筒(707)套装在拉线轴(725)上,所述外定位轮(706)与拉线轴(725)后端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筒组件(8),包括固定滚筒(801)、辅助支撑轴(802)、滚膜联结板(803)、梅花手柄(804)、膜筒外挡圈(805)、活动铝滚筒(806)、滚膜架座(807)、缓冲托架(808)、膜筒轴(809)、膜筒内挡圈(810)、刹车带(811)、筒膜刹车轮(812),若干所述固定滚筒(801)等距固定装设在横向矩形支架(719)右端前后两侧,所述滚膜架座(807)与横向矩形支架(719)右端前侧固定连接,并固定连接在主机架组件(5)顶面,所述膜筒轴(809)前端滚动装设在滚膜架座(807)上部,后端设有螺纹,所述筒膜刹车轮(812)固定装设在膜筒轴(809)上,所述膜筒内挡圈(810)活动套接膜筒轴(809),并固定连接在筒膜刹车轮(812)上,所述膜筒外挡圈(805)与膜筒轴(809)螺纹端部螺接,所述梅花手柄(804)固定装设在膜筒轴(809)螺纹端顶,所述辅助支撑轴(802)下端活动连接在膜筒轴(809)螺纹端部正下方的主机架组件(5)顶面,上端与膜筒轴(809)螺纹端部相抵,所述刹车带(811)经过筒膜刹车轮(812)左右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滚膜联结板(803)右端、滚膜架座(807)右侧,所述滚膜联结板(803)右端滚动连接在膜筒轴(809)正下方的滚膜架座(807)上,所述缓冲托架(808)固定装设在滚膜架座(807)上,且朝向滚膜联结板(803)并与其垂直相抵,若干所述活动铝滚筒(806)固定装设在滚膜联结板(80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整形组件(9),包括旋柄(901)、第三圆锥齿轮组(902)、第二调节螺杆(903)、快速手柄(904)、丝杆螺母(905)、上烫板(906)、上烫气缸(907)、封门(908)、机架(909)、地脚(910)、下烫板(911)、整形支架(912)、圆锥齿轮轴(913)、上烫气缸板座(914)、线槽(915),所述机架(909)活动装设在外框架组件(51)的左侧,顶面与其齐平,所述地脚(910)固定装设在机架(909)底部四角,对机架(909)的顶面平整度和高度进行调整,所述封门(908)装设在机架(909)的右侧面,所述整形支架(912)纵向固定装设在机架(909)顶面,其前后两侧板中间均对称设有线槽(915),所述圆锥齿轮轴(913)滚动装设在整形支架(912)间,后端贯穿整形支架(912)相应侧板,所述旋柄(901)固定装设在圆锥齿轮轴(913)后端,一对所述第二调节螺杆(903)相向直立滚动连接在整形支架(912)前后侧板内侧,且位于圆锥齿轮轴(913)正下方,两组所述第三圆锥齿轮组(902)包括第五圆锥齿轮(9021)、第六圆锥齿轮(9022),一对所述第五圆锥齿轮(9021)分别固定装设在第二调节螺杆(903)的顶端,一对所述第六圆锥齿轮(9022)固定套接在圆锥齿轮轴(913)两端,并与第五圆锥齿轮(9021)啮合,一对所述丝杆螺母(905)分别与相应的第二调节螺杆(903)螺接,所述上烫气缸板座(914)两端伸出线槽(915),并与丝杆螺母(905)固定套接,一对所述快速手柄(904)与上烫气缸板座(914)两端固定连接,一对所述上烫气缸(907)与上烫气缸板座(914)固定连接,其输出端朝下,并与上烫板(906)活动连接,所述上烫板(906)位于上烫气缸板座(914)正下方,左侧与轨道成型组件(6)右端相接,所述下烫板(911)设置在机架(909)顶面,与上烫板(906)相对,并与轨道成型组件(6)轨道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10),包括输送电机(1001)、主动带轮(1002)、输送皮带(1003)、三脚地撑(1004)、调速器(1005)、铝型材架(1006)、输送挡条(1007)、调节手柄(1008)、第二从动轮轴(1009)、主动轮轴(1010),所述铝型材架(1006)垂直设于主机架组件(5)左端前侧,并与伺服推包组件(1)水平衔接,所述三脚地撑(1004)与铝型材架(1006)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轴(1010)滚动装设在铝型材架(1006)前端,所述主动带轮(1002)固定装设在主动轮轴(1010)的一端,所述第二从动轮轴(1009)滚动装设在铝型材架(1006)后端,所述输送皮带(1003)连接主动轮轴(1010)和第二从动轮轴(1009),所述输送电机(1001)固定装设在铝型材架(1006)前端,其输出端与主动带轮(1002)链接,所述调速器(1005)固定装设在铝型材架(1006)右侧,可根据需要对输送电机(1001)进行启停及调速,一对所述输送挡条(1007)活动设置在铝型材架(1006)两侧,若干所述调节手柄(1008)活动装设在输送挡条(1007)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壳组件(11),包括上罩壳侧门(1101)、上罩壳封板(1102)、控制面板(1103)、主电源开关(1104)、温控表(1105)、人机界面(1106)、上罩壳正门(1107)、外框架(1108)、上下整形正门(1109),所述外框架(1108)位于外框架组件(51)和机架(909)的上方,所述上罩壳侧门(1101)活动装设在外框架(1108)左侧,所述上罩壳封板(1102)固定装设在外框架(1108)左侧下端,并位于上罩壳侧门(1101)下方,所述控制面板(1103)固定装设在外框架(1108)正面左端,所述控制面板(1103)采用PLC编程软件控制,所述主电源开关(1104)装设在控制面板(1103)下部,若干所述温控表(1105)装设在控制面板(1103)中部,所述人机界面(1106)装设在控制面板(1103)上部,所述上下整形正门(1109)活动装设在外框架(1108)正面右端,所述上下整形正门(1109)装设在外框架(1108)正面右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罩壳组件(12)对整机下部设备进行安全隔离,包括门锁(1201)、输送边门(1202)、前门(1203)、操作边门(1204)、铝型材框架(1205)、中间门(1206)、侧门(1207),所述铝型材框架(1205)固定装设在外框架组件(51)上,所述输送边门(1202)装设在铝型材框架(1205)前侧面左端,且位于输送组件(10)下方,所述前门(1203)装设在铝型材框架(1205)左侧,所述操作边门(1204)与输送边门(1202)相对设置并装设在铝型材框架(1205)后侧面左端,一对所述侧门(1207)相对装设在铝型材框架(1205)的前、后侧面的右端,一对所述中间门(1206)相对设在铝型材框架(1205)的前、后侧面的中间,若干门锁(1201)固定装设在均侧边外开的输送边门(1202)、前门(1203)、操作边门(1204)、中间门(1206)、侧门(1207)上缘。
CN202221432935.3U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 Active CN218777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2935.3U CN218777773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2935.3U CN218777773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7773U true CN218777773U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08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32935.3U Active CN218777773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77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96947U (zh) 一种纸箱开箱机
CN201186451Y (zh) A4纸切纸机
CN102248710B (zh) 一种高速全自动环保型纸护角成型设备
CN205574334U (zh) 一种覆膜包装机
CN101181935B (zh) 纸膜侧边压痕枕式袋立式包装机
CN108312637A (zh) 塑料袋包装生产设备
CN111217187B (zh) 一种小型三维透明膜折叠式包膜机
CN109665159A (zh) 平面角边封箱机
CN218777773U (zh) 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
CN101863396A (zh) 折叠纸巾机
CN114229111A (zh) 一种新型包装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6240972A (zh) 一种双层纸包装机
CN211108371U (zh) 一种烟包膜机
CN205366154U (zh) 一种线封裹包机
CN207843525U (zh) 一种箱页导向装置
CN206485678U (zh) 一种产品的折叠机构
CN216466443U (zh) 一种纸箱生产用复合型平压切线机的定位装置
CN207191520U (zh) 一种应用于封切机的膜料输送装置及一种封切机
CN115043027A (zh) 一种大套盒类透明膜包装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06031940U (zh) L型热熔胶封箱机
CN206494184U (zh) 一种多功能高速包装机下落式纸板仓
CN210175288U (zh) 一芯双卷拆封拉线的生产设备、使用设备及生产的包装盒
CN214241516U (zh) 一种用于书本包装的封切机
CN210028151U (zh) 一种硬盒包装机内框纸成型定位装置
CN204197408U (zh) 一种多功能卧式自动包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